诗经印象
《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
![《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0b07e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75.png)
《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二首读后感篇1这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的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专著,自从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来,涉及这门学问者代不乏人,至于晚近,则此调不弹久矣。
作者胡淼先生是长期研究农学的专家,他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但决不人云亦云,而提出了很多的创见。
据胡先生统计,《诗经》305篇,有141篇492次提到动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自然现象,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而这1232个知识点,就是胡先生这部著作的释读对象。
《诗经》首篇是人们最熟悉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的“雎鸠”一般解释为鱼鹰,胡先生认为鱼鹰不在河州地区生活,亦非歌手,故“雎鸠”应该是东方大苇莺。
《周南麟之趾》中的麒麟,常被视为传说中的动物,或被认为是先民的图腾,胡先生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说麒麟实际上是今仅存于中部非洲一带的麋羚,古时曾遍布于东亚到西亚及非洲的广大地区,《诗经》《春秋》和《山海经》等书有关麒麟的记载,表明它曾在我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过。
大约在公元前52017年前后,它在山东地区最后消失。
河南南阳石桥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刻有麒麟奔越的优美图像。
《召南采蘩》《豳风·七月》《小雅出车》中的“蘩”,前人多注为“白蒿”,《中药大辞典》定为大籽蒿。
实际上,蒿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混合种群。
大籽蒿只是白蒿中的一个种,是旱生性的,而诗中指明蘩是生长在涧和沚的水生植物。
所以蘩应该是蒌蒿(水蒿),是一种清香可口的蔬菜,古人誉为“嘉蔬”,既可用于祭祀,也可食用,需要量很大,女子常常成群结队地去采摘。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b3526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4.png)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美文(10篇)都说《诗经》有一种古韵美,美在它质朴的语言,美在它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美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篇1)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
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
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
《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
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
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
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
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
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
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
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
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
关于诗经的作文范文(通用16篇)
![关于诗经的作文范文(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4184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1.png)
关于诗经的作文范文(通用16篇)我读诗经初一作文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诗经的作文范文(通用16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下面是关于诗经的作文范文,请参考!诗经的作文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的确情意绵绵,慕少艾、伴良人、抚娇儿,无不情致纯真。
纯情之人方谱纯情诗篇,诗经纯美,因其多为平民庶士所创。
他们的生活平静和满而少有大起大落,感情亦朴实而温柔,不过硕人其宽,静女其姝,一片素净的自然美好。
诗中动人的情感始于少男少女最初的心动。
或许先是思慕少年的俨卷清扬,“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少女的颜如舜华,“日出皎兮,佼人僚兮”;尔后心长系之,愿长伴之,溯洄从之,而知君子的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女子的温婉有行、美言德音,更添倾慕。
不论结果是流水无情“伤如之何”,还是两情相悦的“视尔如茨,贻我握椒”,那种单纯而不染铅华,惟因慕美而生的感情,都是很令人动容的。
恋情愈浓,便有了男婚女嫁,相敬如宾。
此时原属恋人的情感,变为家庭之爱。
古人极珍重家庭,而良人贤夫养家立业,家族幸福却更有赖贤妇操持。
男子对所爱的'佳偶托以家族重任,更显爱重。
他希望妻子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宜其室家”,不仅有动人的美貌,还有使家人敬服之德;“有蕡其实,宜其家室”,为夫家添丁进口,使家族人丁兴旺,更应“其叶蓁蓁,宜其家人”,有使族人各得其所,使家族兴盛繁茂之贤。
和美家庭是真挚情谊最安稳的归宿。
当家庭爱变为父母心,其情则越发恳切。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氏圣善,我无令言”。
一旦小儿初生,孩子便成为父母生命新的意义。
父母爱子至真至切,怜稚子“棘心夭夭”,寐兴夜寐地操劳,为保孩儿饱暖无虞;谆谆教诲,不辞劳苦,希望孩子长成后也可获得幸福,亦愿他德才荫庇家族,甚至梦想他成龙成凤,立于世间而可泽被世人……父母由于爱子,甚至会对所处之世更生出几分厚爱——孩子的出生使他们的心更为柔软,使他们更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46330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2.png)
《诗经》读后感12篇《诗经》读后感1如初————读《诗经》有感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
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939ce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6.png)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
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
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
《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
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
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
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很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
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
”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
简答《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简答《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bf13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5.png)
简答《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其形式和语言均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特点:
1.以歌谣形式为主。
《诗经》大部分是歌唱形式的,如《关雎》、《蒹葭》、《卫风》等都是描述生活的歌谣,充满了节奏和韵律。
2. 体裁多样。
《诗经》包含了风、雅、颂和歌等多种体裁,反映出了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与习俗。
3. 精炼简洁的结构。
《诗经》的诗句短小精悍,结构简单,多以三、四言组成,十分精练。
语言特点:
1. 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清新自然,不俗不奢,诗歌中的语言饱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情感。
2. 形象生动的描写。
《诗经》的描写方式十分生动形象,充满了细节和感情,让人对当时的生活场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鲜明的印象。
3. 地方色彩浓郁。
《诗经》的语言中充满了地方色彩、民俗风情和当地特有的习俗,给人强烈的地域感和文化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7dbe2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6.png)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
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涩难懂的文字。
这个国庆节,我开始阅读《诗经》。
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轻轻念出书中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这枯涩的文字和着杯中迷蒙的水雾,莫名便叫人心安。
这卷叫做《诗经》的古书,其实却不是诗,而是歌。
千年前那些人们,哼过吟过唱过的民歌,犹如带着晨露的桃花,无比质朴却又凄美高雅。
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衬着你明艳的脸庞,盈盈地笑。
孔子亦被这句子打动过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
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
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
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
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
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
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诗经古韵30部
![诗经古韵30部](https://img.taocdn.com/s3/m/f8f5b2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0.png)
诗经古韵30部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约305篇的诗歌作品,被分为15个部分。
其中有30篇诗歌作品被誉为诗经古韵30部。
这些作品以其古朴的风格、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诗经古韵30部的精髓。
1.《关雎》这是一首描述爱情和失落的诗歌,引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它以流畅的句子和优美的韵律展现出古代的爱情观。
2.《七月》这首诗歌描绘了夏季的美景和人们对丰收的欢庆。
它以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3.《卷耳》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天灾的恐惧与祈祷。
它表达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对希望的追求。
4.《国风·郑风》这首诗歌描写了古代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它以质朴的语言传达了人们对家庭和乡土的深情。
5.《国风·唐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友谊的珍视和追求。
它以深沉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友谊的真挚和美好。
6.《国风·秦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力量和尊严的追求。
它以饱满的热情和雄浑的气势展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7.《国风·魏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战争的痛苦和反思。
它以悲壮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警醒。
8.《国风·赵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它以明快的语言和坚定的态度展示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坚守和追求。
9.《国风·齐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以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憧憬的语言展现了人们对幸福和安宁的渴望。
10.《国风·楚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自由和个人尊严的追求。
它以激情四溢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人们对权力和压迫的反抗。
11.《国风·豳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信仰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它以神秘的语言和奇特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12.《国风·邶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
诗经介绍50字
![诗经介绍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1625d1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9.png)
诗经介绍50字《诗经介绍》篇一《诗经介绍》嘿,你知道《诗经》不?这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宝藏啊。
《诗经》就像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花园,里面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每一朵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诗经》的时候,那真叫一个“懵圈”。
翻开那本古旧的书,满眼都是些看起来有点陌生的字和词。
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时我就想,这雎鸠是个啥玩意儿啊?是鸟吗?咋叫得这么欢呢?不过这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盒子,越往里探究,就越觉得有趣。
《诗经》里的诗啊,那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就像咱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古人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写进了这些诗里。
比如说爱情吧,那时候的爱情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却特别纯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看,这就像是一个小伙子,在河边看到了那个心仪的姑娘,可是呢,她好像在水的那一边,怎么也够不着。
那种求而不得的感觉,写得是真真切切的。
而且啊,《诗经》里还有很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诗。
有写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有写贵族们宴会享乐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几千年前的社会到底是啥样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诗经》都这么古老了,看它有啥用呢?我觉得可大了去了。
这就像是你去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一样,《诗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家族的历史见证啊。
你要是深入去读,就会发现里面有好多智慧呢。
就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话说得多有道理啊。
现在的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遇到难题,说不定就能从《诗经》里找到一点启发呢。
《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虽然有些难懂,但是那些简洁而又富有意境的表达,真的是绝了。
就好比是用最朴素的食材,做出了最顶级的美食。
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能像《诗经》的作者们一样,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用这么美的文字写出来,那该多牛啊。
可是我又觉得,这太难了,我可没有人家那才华。
不过这也不妨碍我继续去探索《诗经》这个神秘的花园,说不定哪天我就能采到一朵属于自己的小花呢。
谈谈诗经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诗歌
![谈谈诗经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bb57ad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5.png)
谈谈诗经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诗歌
《诗经》是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诗歌。
然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诗歌是《关雎》。
《关雎》是一首描绘爱情之美的诗歌,它将自然界的美妙与人类情感的美好融为一体。
它描绘了一对鸟儿相互婉转鸣叫的场景,借此表达了人类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歌的旋律优美,语言简练而生动,它所传达的爱情之美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它让我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力量,以及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关雎》还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诗可以言志”的道理。
它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方式。
总之,《关雎》以其深邃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让我印象深刻。
《诗经》读后感3篇
![《诗经》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96526d0740be1e640e9a03.png)
《诗经》读后感3篇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
《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
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
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
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
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
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
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
爱,就一个字。
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
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
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
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
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
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ec4b86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f.png)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希望能帮到各位。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1“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诗经》,如一块古碑,虽古老,却流传千古;似一级石阶,虽陈旧,却使人更进一步。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这本经典名著—《诗经》。
当我翻开扉页时,那朴实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
我仿佛看到了栖歇在河中沙洲上那关关对鸣的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佛看到了那威武雄壮、保护公侯的武士,“赳赳武夫,公候心腹”;仿佛看到了那眺望对岸寻心中所思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仿佛看到了周王宴群臣的场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或喜、或悲、或动、或静,汇集在一本书中,使人身临其境,情感非常丰富。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价值极大,似一条诗歌长河中那永不停歇的源头。
那四字一句的古韵,绵延不断,像山、像水,像通往高峰的阶梯、像指引航向的灯塔。
《诗经》包含了诗歌的精髓,字字皆精华;也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流传千万年。
《诗经》在历史上也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它陪伴着整个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些诗中鲜活的词汇都在被世人所频繁引用,例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它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十分陈旧,却伴我们生活。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那朴实无华的封面,在诗歌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吧。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2甜蜜的爱情终将被残酷的现实摧残掉;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终将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那时的忠厚老实的氓只是一个假象罢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无尽的悲哀。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的疯狂。
诗经心得体会
![诗经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1cbeae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8.png)
诗经心得体会1《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
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
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
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
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
再读《诗经·氓》的几点认识
![再读《诗经·氓》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102ed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a.png)
再读《诗经·氓》的几点认识【摘要】《诗经·氓》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再读该篇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也令人动容,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诗经·氓》的艺术特色也是令人赞叹的,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质朴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读《诗经·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引发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发现其中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诗经《氓》, 再读, 历史意义, 文学价值, 社会反映, 情感表达, 艺术特色, 意义, 启示, 现实意义, 中国文学, 文化传统, 古代诗歌, 社会现实, 情感抒发, 艺术表现, 文学经典, 社会底层, 牧歌形式,道德人情, 文学研究, 诗歌形式1. 引言1.1 诗经《氓》的背景诗经《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氓人的生活情况。
氓人是一种社会底层的群体,他们通常是土地的无产者,贫困且被剥削,生活在边缘地带。
《氓》一词本意是指土地上不是自己土地的人,也被称为“土氓”。
氓人在社会上地位低下,被视为贫苦、困苦的一群。
诗中描述了氓人艰辛的生活,生活的艰苦和贫穷使他们沦为社会边缘。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分化的现象,展现了贫苦人民的生存现状。
通过对氓人生活的描写,诗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和剥削现象,反映了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
也体现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展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诗歌中所表现的氓人形象,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揭露,也是对人性的审视和抒发。
诗经《氓》通过对氓人生活的真实描绘,呈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公和问题,反映了弱势群体的存在状态。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3a8f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9.png)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须知今古事,棋秤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题记指尖轻触,感受那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曼珠沙华,回眸处浅吟,倾听那悠扬冗长的声声呼唤,透过千年的尘烟,品茗那梧桐花一般的淡淡清香,屏气凝神,抚动文化的根源——《诗经》。
爱,足以让尘世的暖透过黄土的凉传递出一缕清风,一米阳光,一剪月色。
《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
它不是一段若只如初见的开始,也不是一个秋风悲画扇的结局。
它可以忽视时间空间的界限,只为了不辜负而仅有一次的人生。
“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生一死,一起一灭,看过凡尘荣辱,知晓世情风霜。
《诗经》用最简单的语言成就了最伟大的爱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夕阳西下时,可以牵着你爱的人的手一起诉说着地老天荒,是那样安心,那样惬意。
反观现代社会,“闪婚、离婚”都好似家常便饭一般,人们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生活环境下,早已迷失和麻木了自己那颗曾经单纯无邪的心,他们的世界里除了物质就是欲望。
扭曲的爱情观、价值观让中国这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用金钱衡量爱情和友情,这样的结局会幸福吗?面对央视的“你幸福吗”这个提问,国人大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可细细想来,终究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呢?三千年的那方土地是那样圣洁,不掺杂一丝杂质,让人不忍心去打扰。
《诗经》用它最本质,最朴素的文字传递着尘世间的真善美,让三千年后的我们沉醉在一份至善至美的回忆里。
那是“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
那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
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
那是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的恬静豁达,令人神往。
《诗经》可以像佛一般,让它的悦己者放下罪恶,懂得慈悲,让冷酷的心随之柔软。
《诗经》仿佛一面魔法的镜子,我们在《诗经》里看到的不是容颜,而是我们内心的独白。
诗经3000字的读后感(万能8篇)
![诗经3000字的读后感(万能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c9c03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0.png)
诗经3000字的读后感(万能8篇)诗经3000字的读后感篇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古装电视剧里常有的场面:一群小孩子在学校里摇头晃脑地跟着夫子读着书。
我经常指着电视问:“妈妈,他们为什么总在读这一句?”妈妈回答:“这是古代所有小孩读的第一本书——《诗经》”。
到了暑假,妈妈给我买来一本厚厚的《诗经》,说要和我一起读。
一开始,我跟着妈妈读《诗经》,只觉得读起来非常别扭,很不通顺,勉强跟妈妈读了几遍之后,觉得好难啊!一点点兴趣都没有了。
到后来,等我完全明白这些诗歌的意思之后,就觉得它们是那么的优美,文字虽然简洁精炼,却能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当我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我仿佛看到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灿烂地盛开着。
当我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我仿佛看到了河边的芦苇青苍一片,深秋的露水变成了白霜。
每一首诗歌都精美绝伦。
后来,我能自己读《诗经》了,慢慢地,我能理解这些诗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么是“风、雅、颂”,什么是“赋、比、兴”。
《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
从诗歌中,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关于爱情、劳动、战争等等故事,如《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一个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写了一个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无衣》描写了战士准备出征的场景。
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现在,我能背诵《诗经》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我渐渐理解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通过描述相互赠送礼物表达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过描写妇女采车前草的场景,表达了人们热爱劳动。
我终于知道《诗经》为什么能流传那么久,是因为它教会了人们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扬了真善美的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诵着《关雎》,仿佛也回到了古代的学堂,摇头晃脑地听夫子讲授《诗经》!诗经3000字的读后感篇2如果思念有颜色的话,那么一定是青色的。
读诗经螽斯的心得体会
![读诗经螽斯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b490e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5.png)
读诗经螽斯的心得体会《诗经·豳风·螽斯》是一首描写久病未能痊愈的螽斯(知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螽斯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命顽强的敬畏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感动,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首先,诗中的螽斯给我留下了坚持不懈的印象。
诗中描述螽斯“鸣螽鸣螽,求其友声”,这显示了螽斯追求友善和交流的愿望。
即使在困苦的状况下,螽斯依然不忘表达自己的心声,努力吸引他人的关注与帮助。
这种坚持与努力的精神给我很大的启示,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持续地努力和追求。
其次,诗中的螽斯让我联想到了顽强生命的意象。
螽斯“寿螽寿螽,求其寿医。
”螽斯尽管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它仍然希望通过努力找到能够延长生命的方法。
这种对生命的顽强追求让人深感敬佩。
从中,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珍贵,应该珍惜每一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坚持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诗中还展示了螽斯的孤独和无助。
螽斯“鸣螽鸣螽,求其友声”和“寿螽寿螽,求其寿医”,这些呼唤显示了螽斯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帮助。
螽斯的声音或许微小,但它却是在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和期待。
这种孤独和无助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被忽视的声音,例如那些被社会遗忘的弱势群体,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真正的理解和帮助。
最后,诗中的螽斯给我展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螽斯“终莫之闻,宜其为容。
”诗人在描写螽斯时,用了这样的词句,传达出对螽斯生命的尊敬和敬畏之情。
诗人在螽斯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生命的终末表示敬意。
这种敬畏生命的态度让我反思自己对待生命的方式。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尊重每一个生命,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
通过阅读《诗经·豳风·螽斯》,我不禁被其中螽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意志所感动。
诗中给予我的启示是,无论在什么困境中,我们都不能放弃对自己追求的坚持和努力,同时也应该珍惜和敬畏生命。
在世间种种繁华和纷扰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意,关注他人的需求,为他们带来温暖与帮助。
诗经的文学阐释
![诗经的文学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30d33f1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f.png)
诗经的文学阐释《诗经的文学阐释篇一》《诗经》,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宝藏啊,就像一座神秘的大花园,里面啥奇花异草都有。
咱先说说《诗经》里那些爱情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几句就像是一阵春风,吹过每个人的心尖。
我就想啊,这君子追求淑女的时候,可能就像现在的小伙子追姑娘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
说不定那时候的小伙子也会在姑娘家的门口晃悠,找个借口搭话呢。
不过,对于《诗经》的阐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有些人觉得《诗经》里的诗都是很纯洁的爱情表达,可我觉得也许不全是。
就像那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故事开始看着像是美好的爱情,可后来女主人公被抛弃了,这难道只是单纯的爱情悲剧吗?也许这里面还有当时社会对女性不公平的体现呢。
我就琢磨着,那时候的社会是不是就像一个大笼子,把女性的命运都给框住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诗经》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陌生的森林。
好多字都不认识,句子也理解不了。
我就问我老师,这《诗经》为啥这么难懂呢?老师就说,这《诗经》年代太久远啦,就像一颗古老的大树,上面的枝枝叶叶都很复杂。
可是随着我慢慢读下去,我就像发现了森林里的宝藏一样。
那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仿佛能让我看到一群妇女在田野里采摘芣苢的画面,阳光洒在她们身上,她们一边采一边笑,那场景可生动了。
《诗经》的文学阐释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从历史的角度去解读,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去剖析。
我就想,我能不能从自己的生活角度去理解呢?比如说,当我读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和我那些哥们儿。
我们虽然没有像诗里那样去打仗,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会互相帮忙。
这就像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诗经》啊,它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能从里面看到古人的生活,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但是有时候我也很矛盾。
我觉得我对《诗经》的理解可能是很肤浅的。
毕竟那么多学者研究了那么多年,我就像一个小蚂蚁在这座大山面前乱爬。
高中学过的诗经篇目
![高中学过的诗经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5a64d8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f.png)
高中学过的诗经篇目
哎呀呀,说起高中学过的诗经篇目,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不
就是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想想看,
那雎鸠鸟在河边欢快地叫着,就好像是在为美好的爱情欢呼呢!这不
就跟咱生活中看到小情侣甜甜蜜蜜时的感觉一样嘛!还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里面的那个男子一开始多会哄人啊,可后来呢,却变了心,这多像现实中那些一开始信誓旦旦,最后
却让人伤心的人呀!
也超美的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哇,
那苍苍的芦苇,那白白的露水,还有那在水一方的意中人,这画面感
简直绝了!就好像我们在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一样,虽然有些遥远,
但就是忍不住想要去靠近。
高中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解这些诗经篇目,那叫一个生
动有趣!我还记得当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大家都各抒己见,可热闹
了呢!“哎,你们说里的女子要是放到现在会怎么做呀?”“哈哈,那肯
定不会像古代女子那么委屈自己啦!”
这些诗经篇目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更是承载了千年前的情感和故事啊!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爱情、生活和智慧。
它们就像是一颗
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们也让我们对
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不是吗?所以啊,高中学过的诗
经篇目,那真的是值得我们一直铭记和回味的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印象《诗经》,世人说它是中国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贯穿五百余年,距今已经有3000年得历史,并被奉为儒家经典。
古人对于诗经的评价很多。
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鲁迅: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20世纪中期俄国费德林院士也称:“《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
可这都是网上资料所描述的诗经,却不是我印象中的诗经。
印象中的诗经是秦风《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再水一方。
”,白芦如雪,晨露如霜,河水清澈缓缓流淌,佳人婉约兮在水一方;印象中的诗经是周南《桃夭》里的“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漫天飘散,桃蜜芬芳如华,新嫁娘姣好宜其室家;印象中的诗经是邶风《击鼓》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战场上杀敌同心的兄弟情义,是后人引申的爱之盟誓,是我与你,你同我,浪迹天涯从此并肩看彩霞,朝朝暮暮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经典……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诗经,看到的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意象,从开篇那章《关雎》到《蒹葭》、《击鼓》、《蔓草》、《桃夭》又或是《木瓜》、《月出》、《采葛》等,记录的是男女之间从相遇到相识到相恋的一个详细过程,其中名篇佳句时人脱口能颂。
又何况这本是一个情感稀缺又情感泛滥的年代,古人的生活咏唱变成了时人的爱之表白语。
当然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诗经》与爱情之间的千丝万缕,我想说的是为何《诗经》中的诗句能够流传至今而不衰。
之前曾听过一个文学讲座,演讲的题目是啥早已忘却,却独独记下了那一句,“艺术只有与生活并存才能源远流长。
”那时,讲解的老师给我们举例讲的是李白的《静夜思》以及《赠汪伦》两篇,说的是人人可见的月亮以及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众汪伦,可偏偏这两篇文章却脍炙人口,无论是村头稚子还是蓬头老妇都可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之句。
为何?为的是这诗篇写的都是生活,是普罗大众之中的生活片段与生活点滴,而这些诗篇又都高于普罗大众的生活,让人读后能够于泥水中看见清雅,能够于凡俗中看见桃花,让凡夫俗子都可从中感受到美好,这就是艺术的真谛。
而《诗经》恰恰便是能够让凡夫俗子也从中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之代表。
读《诗经》我们可以发现里面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诗经里的很多篇目咏唱的都是俯首可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如《硕鼠》、《螽斯》、《燕燕于飞》等篇目。
①据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统计,《诗经》中写到鸟兽凡30余种,虫鱼凡30种。
而据今人流沙河《兴象》统计,毛公表明《诗经》之“兴”诗,共389种意象,其取材于鸟兽虫鱼、山川草木,凡349种(见载于《星星》1984年第3期)。
其中《诗经》里的老鼠、蝗虫、燕子都是普遍寻常之物,而花草树木就更是俯拾皆是,《野有蔓草》的蔓草,《关雎》里的荇菜,《蒹葭》里的芦花还有那木瓜、小麦、禾黍之类的农作物,都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物事。
当这些平常的物事逐一出现在《诗经》里,我们会发现,平时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野山妇顿然形象大变,变成了娉婷多姿的卓越女子。
这就是《诗经》的魅力,也是那些以平常物事为创作对象的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他们通过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感情到艺术的升华,创作中在简单的物事上融入丰富的文化意蕴,展现创作者所处社会的人伦观念与理性思想,于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
你会发现,原来鸟可以象征的是飞翔、自由、志气与能力等,而兽也不再是初始意义的兽,你会发现丑陋的兽都可象征着勇猛、力量与气势,还有虫鱼,这些繁殖能力强盛的生物,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对生命的寄望与多子多福的祈求。
而那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则代表着大千世界里风姿万千的人们,有貌美如花、纤弱似草的美女也有欣长如俊秀灵树,丰神如上古巧木的帅哥。
同时,这花草树木如若形态优美,风姿卓越,又岂止是貌美的女子,更是心中渴盼了再渴盼,追逐了再追逐的梦想,甚至于权利。
此刻,生活因为艺术而闪闪发亮,而艺术因为想象而变化万千。
所以《硕鼠》中又肥又胖的老鼠成了尸位素餐、搜刮无度、剥削百姓的当政者的形象象征,展露当时生活在剥削社会里百姓心中的痛苦与抗争;而《诗经·小雅》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篇,则将高山作为品行出众、道德崇高者的象征,寓意德高望重者则仰慕之,品性高洁者则行之,以高山为目标,做正直端正之人;而让世人称道的君子,理所应当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了,因为君子只有像对待骨头、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开料、糙锉,细刻,然后磨光,来去掉自身的缺点,时时反省以养德,方可如玉般绽放动人的光彩,才可受到人们的爱戴。
《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包括《小雅》中一部分类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比纯粹出于社会上层的《雅》、《颂》广阔得多,生活气息也更为浓厚十五《国风》,以《豳风》的年代最早。
其中《七月》一篇,是极古老的农事诗,一般以为产生于西周初。
与《周颂》中的农事诗不同,它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历的歌谣。
诗的作者,像是一个奴隶管理人,或者如一些学者所说,他是一个奴隶家庭的家长,率领一群农夫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为“公”和“公子”工作。
不拘哪一种,其本人的身份,也属于奴隶,只是地位稍高些。
所以诗中既嗟叹农夫的辛劳,又将此作为农夫应尽的义务,并为“公”和“公子”热情祝颂。
诗的价值,在于相当忠实而细致地描绘了从氏族公社转化来的氏族奴隶制的社会情状。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
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
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如著名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中巧用生活中所见的物事来表现作者的所思所想,将艺术与生活融合,并加以想象来锦上添花,使得诗经流传了千万年而光彩依然,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后人对诗经研究也越加深入,而研究的结果更是迥异不同,我深信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而我,但愿是诗经里的一瓣桃花,于美丽的季节里飘落,给土黄的大地增添一丝桃红;但愿是诗经中的一只燕子,于南飞的季节里,带着思念奔向家的方向。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大致可以相信。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但这种说法不太可靠。
《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诗序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
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
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
另外一家就是毛诗。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
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
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
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
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
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B.《诗经》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1、《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