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标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新课标下一节好课的标准对于何为一堂好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只要圆满完成了教学认为的课就是好课,也有人认为只要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更有人认为只要是能使学生考试能得高分的课就是好课,说法不一而同。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新课标,我认为化学学科的好课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考虑,应具有以下内容:一、教师方面而言一堂课好课的实施教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学的教案是由教师所设计,并且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教案实施教学,所以教师应:1、精确把握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做到“依标施教”,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在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同时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对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
3、形成教学高潮。
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适当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能做实验的应完成好实验,同时将运用多媒体、挂图等融入课堂,使课堂丰富多彩。
5、引人入胜的导入和令人回味的结束。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该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应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而言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应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生应:1、能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不能被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而应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能动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2、能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倡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学生应融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之中,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一、引言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好课”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好课”标准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现代的“好课”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本文旨在探讨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以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好课标准的意义在课改背景下,确立“好课”标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课程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确立“好课”标准,我们可以引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传统好课标准的弊端传统的好课标准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发展。
在这样的标准下,学生可能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传统的好课标准也过于单一,缺乏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的考虑,难以满足当今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现代好课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好课”标准。
现代的“好课”标准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积极情感。
4.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学习风格和能力,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5.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教师应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7.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评价反思等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
浅谈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精神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和支撑。
那么,在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应具备哪些标准呢?首先,一堂好课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和指导,一堂好课应该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
例如,语文教学应该强调“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感知;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一堂好课应该紧密贴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科的定位和任务,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其次,一堂好课要符合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的引导性和启示性。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游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等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再次,一堂好课要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注重“语言运用”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场景的模拟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最后,一堂好课要突出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
在新课标下,教学的理念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翁和主体。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
1.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有哪些对怎样一
1.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有哪些?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我认为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新课标中,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按要求严格地组织教学,哪些是学生应知的?哪些是应会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知识缺漏。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好生与差生兼顾,让起点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2.一堂好课,要教学内容正确,结构合理。
教师应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学过程无知识性错误;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容量适中;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教师应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有所突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教学环节要清楚,安排合理,环节之间衔接要紧密,这样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一堂好课,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
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这样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4.一堂好课,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还个性以解放,充分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条件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程条件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的学习。
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
笔者认为一堂好课要有以下基本特征:(一)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因此,可把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维度。
(二)有效互动,合作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而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话题,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
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
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
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
教师这一行为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
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新课改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改下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科学性是指课堂教学中有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有备课和讲课的基本要求,这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艺术性是指教学过程使师生相互影响、人际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生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的过程,是促进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创造才能形成和展示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因此,一堂好课需要师生用智慧去思、去学、去创造。
一、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相结合预设是指对一件事情或事物的设想、规划、按排。
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在课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定设计或方案,是教师在其内容、资源材料、形式和方法上做出的准备。
生成是指事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主客体通过相互作用或多边互动,产生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有创新、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课前精心预设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明确具体,要有体现基础知识方面技能与技能的要求,要有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的发展性目标,要有能够引起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的体验性目标。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按照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内容充实,实现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结合知识是人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是人类在经验基础上的系统概括。
完整的知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借助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才能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将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实现个体精神生命的生成和生命意义的提升。
三、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多种教与学方式的结合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行实施,给语文课带来了新的评价理念,一堂好的语文课大致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课程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通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合理解读文本,提倡个性化阅读,能过有效地创设情境,能够引到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学会与文本3、教师能有效地展示教学基本功,做到扬长避短,且不能以己之长威压学生。
做到语言清晰流畅,使用普通话;教态大方,表情具有感染力;板书条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4、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彻底,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的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更新思想观念,重视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育机智”,让课堂成为思想和智慧碰撞飞扬的地方。
遵循“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的原则,确立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6、课堂应该具备自由、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特质,教师能够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体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7、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课堂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决不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和“好看”等“伪活跃”效果,而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和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状态真正地活跃起来,有效地增加思维量,主动参与教学当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思想的乐趣。
也许这样的课少了些“热闹”,并不好看,但学生受益,同时也有力地体现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这一观点。
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 诚如马老所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用 “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 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用“丝丝入扣”的教 学设计来严重束缚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 “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 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多半 是教师“侃侃而谈”,而很少发现学生闪现出来 的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 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 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 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 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样的所谓“好 课”,其结果往往是一节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 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
• 同学们还能举出日常生活那些类似关于温度变化的 例子吗?如生物上的著名实验:先把青蛙放入热水 中,青蛙能迅速从水中跳出;再把青蛙放入温水差大、刺激明显、引起青蛙反应的力度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温度的变化快慢. • 师:对于日常生活中这些反映温度变化快慢的问题, 我们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加以刻画和描述呢? • 画出这一段时间对应的气温曲 • 线图(以3月18日为第一天) • 然后:气温变化的快与慢, • 形的特征:曲线陡峭程度; • 数的特征:平均变化率; • 数形结合.
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
• 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三维目标有 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之中,这就是说,我们 应该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 技能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过程性目标,比如思 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 性心理品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一 种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技能的 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对一 节好课,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 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 要地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 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 个整体。同时,还要防止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
新课标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在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一、教学理念1.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尊重、激励、赏识学生。
2.能使特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3.构建民主平等,跨越时空,张扬个性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本身的需求,面向全体。
二、教师行为1.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
3.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
4.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5.具有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体态语言。
三、学生表现1.学习活动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做真人的道理。
4.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新课程对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与旧课程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
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
二、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
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知识上获得感,更能让学生有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有知识理解的深度。
一堂好课应该有足够的深度,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更关系于学生的理解深度,不能浅尝辄止地停留在对知识的表层了解。
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二,有思维拓展的广度。
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具备广泛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学科、单一知识板块的限制,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地认知,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和思维广度。
第三,有教学评价的效度。
好的课程应该有合适的度量和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如作业、测试、讨论、学业述评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四,有难易快慢的适度。
上好一堂课应该保持适度,即教学过程中的难度、节奏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控好课堂节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兼具深度、广度、效度和适度四个标准,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入、广泛、评价及时有效、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上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标准
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标准1.教学目标——预设加生成进入新课程,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目标不应该在课前呈现,因为新课堂会有很多生成内容。
但笔者认为,新课堂应在继承中发展,教学目标明确是一堂好课的前提。
一节课要学什么知识技能,要通过怎样的过程,应用什么方法,要达到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教师要清清楚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
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攻坚。
当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会增强,提出问题的人数、问题的数量会增多,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讨论问题会更有广度和深度,这时,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中资源的生成和过程状态生成,在预设目标上巧妙地添加生成目标。
2.教学策略——探究加启发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因此,是否使用了探究式教学策略似乎成为新旧课程的划分标准。
其实不然,教学方式转变绝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
绝不是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绝不是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绝不是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学习以学生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对探究的问题要认真选择。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因“材”(教材)设教,因“材”(学生)施教。
有的课适宜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有的课适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千课一律”。
除上述教学模式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自学导思教学模式、图表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
3.教学关注点——学生加教师新课程教学关注点应更注重学生状态,同时,关注教师状态。
新课程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标准》学习心得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知道上一节课很简单,但要上好一节课却并不简单,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标准》后的一些认识:
1、课前深入备课,因为背好课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2、课堂要“活”,师生的互动更是必要的。
3、能在教学中突出三维目标,体现审美教育、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4、课堂中对时间的分配要合理。
5、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这课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6、教师的专业素质、技能。
教师的设计要有丰富性,创新性,不是只依赖教教材上的东西,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
7、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关系到一节好课的课前设计。
8、有服务于教学的教学设备,如音乐、多媒体教室、课件。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自然和谐,水乳交融,存疑民主,海纳百川,纵横千里,收放有度,思维灵动,挑战创新,全情投入,生机勃发。
浅谈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
浅谈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
新课标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以初中语文课为例,进行
讨论。
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译等语言能力,以及审美情感、跨文化交流等综合素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堂好课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开展阅读、写作、口语等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一堂好课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进
行实践性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一堂好课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好的语文课应该通过优秀作品的
学习和赏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理解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批判思维,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评价和创造文学作品。
好的语文课应该通过开展阅
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与
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
这些标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评价,不是看教师教的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一堂好课至少应具备以下四点:1、主动课堂上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巨大的学习潜能、张扬的个性得以精彩的展现。
学生是学生的主人,他们或跳或唱或小品或实验或演示,或蹲或坐或高或低……都表现出高度兴奋和极高的热情,你争我抢,活而不乱。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质疑答惑,互帮互学。
敢于、善于、勇于提出问题,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向困难挑战。
学生唱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既分工又协作。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论、辩论、讨论,活而有序。
他们在教师恰当的引导、温馨的唤醒、亲切的激励下,科学探究、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归纳、提升出规律性的结晶,在民主的氛围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拓展、升华、感悟、内化成自己的体验。
2、生动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激情得以燃烧,情感得以流露,才艺得以展示。
争奇斗艳,百花竞放。
触景生情,高兴的可手舞足蹈,悲痛的可痛哭流涕……这里没有遮遮掩掩,有的只是真真切切;这里没有娇柔造作,有的只是自然地表白。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五彩纷呈,实用有效。
课堂安排,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张弛相依。
课堂气氛热烈、高涨,亮点不断地闪现,高潮不断地上演,掌声不断,笑语绵绵,精彩纷呈,流光溢彩。
3、快乐这样的课堂,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生生间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提高。
这里没有挖苦,有的只是激励;有的没有歧视,有的只是尊重;这里没有体罚,有的只是宽容;这里没有暴风骤雨,有的只是和风细雨……这里正努力地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落到细微之处:黑板上、墙壁上是学生的“名言”,是他们自己的感悟、体会,是他们发自内心地证实流露;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宰着,他们可以说自己愿意说的,唱自己愿意唱的……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亲自体验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脸上不时变幻着对知识的疑惑、思路打开的惊奇,得出结论的幸福……4、有效一堂好课要主动、生动、快乐是必须的,当然也应该是有效的。
新课程条件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程条件下一节优质课的标准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本文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可以从下三个层面加以判断。
一、从理念层面看〔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
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
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展的学习活动。
它以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那么建立的学习小组为根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
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那么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
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异质、组间同质为原那么,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奉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根底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
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浅谈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
浅谈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变革。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新课标下也是有着新的要求和标准。
那么,在新课标下,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标准呢?本文就浅谈一下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下,语文课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和分析,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融入丰富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术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想品德素质、学习能力素质、创新创造素质、情感态度素质等。
一堂好的初中语文课应该全面发展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提升。
新课标下一堂初中语文好课的标准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平衡,才能真正为学生打造一堂好的语文课,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提升。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是不是就没有了标准呢?我不这样认为。
好课是有标准的。
01好课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来看,其标准是动态发展的从学习内容来看,一节好课,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
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更好的是学生要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有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并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
学生往往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强烈。
所以,好课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有收获。
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有实际获得的课,就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教育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课的标准也就随之变化了。
曾经,很多老师认为讲清楚、有逻辑就是好课,却忽视了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理解了、是否会应用等问题。
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记住了就可以。
而现在,能举一反三都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了。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学科都要有贡献。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好课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讲人:张书祥第1次 2019年9月6日第2次 9月19日我认为,对一堂课如果提出过高的、过多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教育不缺乏理论家,更不缺少理想主义者。
在个别所谓专家的眼里,教师不是人而是“神”。
因为,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只有“神”才能够做到,我想他们自己也做不到。
对于一堂课,越是理想化的标准,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越是不可行的。
只有不求全面、不求完美的标准;只有让老师一目了然、容易做到的标准,才是有效的的标准。
我想,上好每一堂好课是教师的永恒追求。
对于评价者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下任何一条(这种貌似简单的要求似乎更容易让教师接受与尝试),这样的课都要给予鼓励,都能算得上好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
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
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
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
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
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
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
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
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
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
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
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
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
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
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
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
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
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
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
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
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
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
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
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
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
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
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
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
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
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
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
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
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
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
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
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
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
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
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
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
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
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
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
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
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
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
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
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
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
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
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
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
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
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
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
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学习习惯养成差别巨大的学生,教师经常遇到的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
在这些课堂睡觉学生面前,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会黯然失色。
诸如“课堂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等的热烈情景只存在于部分教育专家的理想之中。
在相当部分的农村中学,能够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不是一般的教师,而是需要有高超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