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4.8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8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例1: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
同时,一架飞机从乙地起飞,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甲地飞行。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千米?例2:某商店将一件商品标价为1200元,打8折后售出。
顾客购买后,商店发现标价过高,决定将售价降至960元。
问商店应打多少折?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列出比例式,求解比例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你家到学校距离为1.2公里,你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骑自行车去学校,你的朋友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骑自行车去学校。
问你们多久后会在途中相遇?2. 例题讲解:(1)例1: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
同时,一架飞机从乙地起飞,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甲地飞行。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千米?解:设t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千米。
则汽车行驶的距离为60t千米,飞机行驶的距离为800t千米。
根据题意,两车相距600千米,可以列出比例式:60t / 800t = 600 / (1200 600)化简得:t = 0.5答案:0.5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千米。
(2)例2:某商店将一件商品标价为1200元,打8折后售出。
顾客购买后,商店发现标价过高,决定将售价降至960元。
问商店应打多少折?解:设商店应打x折。
则原价为1200元,打x折后的价格为1200x / 10元。
根据题意,打8折后的价格为960元,可以列出比例式:1200x / 10 = 960化简得:x = 0.7答案:商店应打7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8=28×10==352.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总用电量)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量”,所以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
(4)指名板演,全班讲解。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几x天。
25x=100×5x=(100×5)/25x=20回顾与反思: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比例关系解答。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2. 比例的应用3.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基本概念利用多媒体展示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含义,并能举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
(2)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按比例分配任务、按比例计算等。
(3)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然后列出比例式,求解。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例的基本概念2. 比例的应用3.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会了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同时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经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准确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铺垫出示⑴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⑵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提问: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如何变化?成什么比例?学生讨论后回答。
2.引入新课出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能够使用比例知识来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5主题图,学生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再指名学生完整叙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5:XXX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XXX家用了10t水。
XXX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5的问题。
算术方法:28÷8×10正比例知识解答:(用水的吨数和船脚是两种相联系关系的量,船脚与用水吨数的比值稳定,可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解:设XXX奶奶家上个月的船脚是x元。
8x=28×10x=35答:XXX奶家上月的船脚是35元。
拓展:XXX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解:设上个月用了xt水。
28x=42×8x=12答:上个月用了12吨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教学难点1、列函数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讲评二、复习导入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知道当(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0.三、新课讲解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实践应用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1),z与x成正比例;(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 的值.分析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小结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练习2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3cm时,求y的值.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的图象.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解由题意,得解得.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1)求m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的图象.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五、课堂练习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1)y和x的函数关系式;(2)当时,y的值;(3)当x取何值时,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1)m和n的值;(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四、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卷一份六、课后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第【2】篇〗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家庭预算分配、购物打折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缩小或放大的模型,演示比例尺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于教学难点,我发现学生们在比例尺的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知道比例尺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将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相互转换时,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觉得今天的课堂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较为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讲授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更加注意教学节奏,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此外,对于学生的反馈,我要更加关注,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第【1】篇〗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
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下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AA1,BB1,CC1,DD1互相平行,且若AB=BC,你能猜想出什么结果呢?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紧扣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2-2 反比例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反比例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反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含义•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准备好反比例相关的练习题和实例•确保学生理解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4. 教学过程4.1 引入(5分钟)•复习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并引出反比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反比例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4.2 概念讲解(10分钟)•定义反比例的概念,介绍反比例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反比例的规律和变化趋势4.3 实例分析(15分钟)•讲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让他们尝试应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4.4 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反比例的知识和运用能力•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4.5 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扩展反比例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的意义和实际意义4.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观察反比例的现象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比例的理解•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将反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 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收集学生的反馳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教学中,我们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例的应用,二是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在比例的应用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在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购物等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比例的应用规律。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教授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学生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将其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还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用比例解决问题》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对于一些复合型的比例问题,如何正确列出并求解比例关系。
举例:
难点一:在速度与时间的问题中,学生需要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难点二:在单价与总价的问题中,学生需要从描述中抽象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某商品单价为x元,购买数量为y个,总价为z元”,并能将其转化为比例式求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难点问题,比如复合型比例关系的建立,仅仅通过讲解可能还不够,我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他们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我也观察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解比例。
重点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我们都学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好,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6:2=( ):3你是怎样想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师:如果我们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2页,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什么叫解比例。
(指名回答,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标注,同时板书意义。
)教学意图: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活动2【讲授】新授内容教学例2:师:有谁知道法国巴黎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哪些同学去过那你们知道它大概有多高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是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知道这座模型的高是多少米吗出示例 2.那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做,师生共评,指名板演。
分析:题目中的1:10你是怎样理解的(模型:实物=1:10)列比例需要四项,未知的项要怎样(设未知数X) 怎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比例(先试做再小组交流,然后我们求同存异,总结出你们的方法。
指名板演,老师规范格式,对比方法。
两种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等积式;利用求比值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表达,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比例知识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小组讨论素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计划。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物体的实际尺寸;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比例的概念理解;
2.比例的运用能力提升;
3.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
2.确定比例的应用范围。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
2.课堂板书工具;
3.习题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两个不同尺寸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比例概念(10分钟)
解释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和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比例运用(20分钟)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比例运用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比例概念的掌握程度。
4. 教学拓展(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比例的应用场景。
5. 练习巩固(15分钟)
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运用能力。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针对一些实际场景,尝试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概念与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注重更多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80:4 4:6 10:1/2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两个比相等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第2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先前在五年级上册时学习过简易方程以及本节课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也是为后面比例的应用创造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正确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首先我们通过一组练习来复习一下。
2、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教学例5.师:我们先看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例5)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汇报)2、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吗?试一试。
①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②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可能的答案有:28÷8×10=35(元) 10÷8×28=35(元)③教师指出也可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3、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问题。
师: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怎样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呢?请同学们先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讨论。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哪个量是一定的?③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④根据这个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学生交流讨论后,指名学生汇报,并引导学生概括出等量关系式。
(3)学生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师:你能完整的把这道题用比例知识解答吗?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4)指名学生板演过程,集体交流订正。
教师提醒学生要检验。
(5)师:你认为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给大家呢?(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
思考以下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到不变的量,只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5.习题巩固我会分析:(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6.1.课件出示例6.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哪个量是一定的?(3)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4)根据比例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思考后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讲。
4小结。
思考:1.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他生补充,课件出示总结。
2.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1)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师生总结。
(课件展示)①找(找相关联的量)②判(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③列(列出方程)④解(解方程)⑤验(检验计算结果)三、习题巩固。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运动会上,六年级同学进行大型体操表演,每行站20人,可以站18行;若每行站40人,可以站χ行?2.小兰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长为4米,这棵树高χ米。
3.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0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5页,χ天可以读完。
(学生先独立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讲解列式的依据。
) 拓展练习: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90米,40天完成,实际5天修了300米,照这样计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先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找不同做法的同学回答,他生订正)四、作业教材63页练习十一4、5、7、8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他生补充。
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例6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费是x元。
现在可以用x天。
28:8=x:10 25x=100×58x=28×10 x=100×5÷25X=35 x=20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是35元。
可以用20天。
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课件出示)(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还学习了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过渡语: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出示自学提纲。
(1)题目中有几个量。
(2) 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 (3 )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
(4) 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
3: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4、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
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
5即时练习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大爷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这道题与例5相比,条件和问题改变了,但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
小结: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量,只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二)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习P62例6)师:解决了生活中水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生活的电中蕴含着什么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与问题。
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过渡语:像这样的问题也能用比例的方法解决。
请同学们仿照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并参照课本62页的内容,自学例6.生:交流汇报解题思路。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结果。
师:(教师手指25x=100×5,x=20。
)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是什么?生汇报:因为总的用电量一定,所以用电天数和每天的用电量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和天数的乘积相等。
2.即时练习课件出示: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师:会解决吗?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来解答。
3: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1) 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2) 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 解比例。
(4) 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巩固练习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要求用比例知识解)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说说原因。
学情预设:小明买的是同一种圆珠笔,所以圆珠笔的单价不变。
那么买的支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用正比例关系能解决这个问题。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
第2题,用反比例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X:10=28:8 25x=100×58x=28×10 x=500÷25X=35 x=20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