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_顾为东
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
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在我们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或许会忽略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危害颇大的存在——雾霾。
它蔓延于城市之间,让人们口罩遮面,车辆行进困难,甚至危及健康。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团看似普通的“雾”变得如此毒害?让我们一起揭开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的面纱,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
概览雾霾形成的基本流程雾霾,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其基本形成过程涉及到气体的光化学反应、颗粒物的生成和扩散等多个环节。
废气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次颗粒物;这些细小颗粒物在大气中聚集、扩散,形成可见的雾霾现象。
雾霾的形成是大气化学、物理现象的综合作用结果。
污染源不容忽视雾霾形成的首要因素来自于污染源的排放。
工业生产、机动车辆、生活燃烧等活动都会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其中包括引发雾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源的排放不仅破坏了大气环境,还直接导致了雾霾问题的愈加严重。
大气的“反应堆”大气就像一个庞大的反应堆,污染源排放的有害气体在其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例如,气态氧、氮氧化物在光照的作用下形成臭氧等光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会进一步促使雾霾的生成。
风向、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雾霾的形成和扩散产生影响。
科技助力净化空气针对雾霾问题,科技也在不断努力。
除了加强污染源治理外,一些创新技术如电子除尘、光触媒净化等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有效帮助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净化了大气环境。
雾霾的形成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了大气化学、物理反应等多个方面知识。
唯有加强环保意识、科技投入以及政策法规的规范,才能为净化大气、减少雾霾带来实质性帮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在生活中要用行动支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空气净化、减排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更清洁、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雾霾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环保议题,仅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轻雾霾对环境和健康带来的危害。
雾霾的形成机制与治理
雾霾的形成机制与治理雾霾究竟是什么?近年来,雾霾已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环保问题中的重点。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是指在空气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它们悬浮于大气中形成的一种混浊的气体状态。
雾霾会使空气清新度下降,形成有害的有机化学物质,给人体健康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那么,雾霾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雾霾的形成机制雾霾的成因非常复杂,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从形成机制的角度进行剖析。
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通常是雾霾的“催化剂”。
一般来说,夏季的酷热天气和冬季的大气稳定性都会加重雾霾,特别是冬季污染物扩散和稀释能力差导致的雾霾。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如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油烟等,都会大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环境的恶化。
3.能见度能见度是指大气中的颗粒物或化学物质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
这种影响与散射、吸收、反射和折射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对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会产生吸进和反弹的作用,从而导致大气的混浊。
4.气体浓度气体浓度是指大气中某一气体成分的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浓度的升高,会为雾霾的形成提供条件。
雾霾治理方式我们知道,对于雾霾来说,治理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谈谈针对雾霾治理的方式。
1.工业管理法规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是治理雾霾的长期之策。
政府应加强工业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和改善相应的法规,改善工业大气污染。
2.交通管理交通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交通管理是雾霾治理的重要策略之一,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准确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3.节能环保在中国,节能环保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应进一步推广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或采用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建筑,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而间接减轻空气污染的影响。
4.市民参与在治理雾霾方面,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环保宣传、积极支持环保行动等方式,来真正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
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冬季霾日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霾日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还对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季霾日的形成机制及其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霾日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主要是PM2.5)浓度高于国家标准并持续较长时间的天气现象。
根据过去观察和研究,冬季霾日主要出现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特别是华北和黄淮地区。
该地区冬季霾日频繁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影响。
东亚冬季风是指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从亚洲大陆向太平洋方向吹向地面的气流。
冬季,由于亚洲大陆内地快速冷却,冷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系统,从而形成东亚冬季风。
东亚冬季风对中国中东部霾日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东亚冬季风一方面导致空气的垂直压降增加,使得大气层稳定度增加,不利于悬浮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
另一方面,东亚冬季风带来了大量的冷空气,以及由于西伯利亚高压系统和蒙古高压系统影响引起的干燥条件,导致空气中湿度较低。
冷空气的下沉和湿度较低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的积累和长时间滞留,从而形成了冬季霾。
除东亚冬季风外,大气湿度也是冬季霾日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气湿度指大气中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
冬季大气湿度一般较低,这与冷空气和高压系统的存在有关。
湿度较低使得空气中悬浮物颗粒凝结增加,偏高湿度有利于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大霾日的生成概率。
综上所述,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季霾日的形成既与东亚冬季风又与大气湿度密切相关。
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带来的空气稳定度增加和湿度降低,以及大气湿度的变化,共同导致了悬浮颗粒物在近地面层的积累和滞留,从而形成了冬季霾。
因此,减少冬季霾日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提高大气湿度、减少悬浮物排放等措施。
《2024年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范文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雾-霾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静稳、高湿、逆温等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2)气候特点: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
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长,大气中烟尘排放量大,加上北方气候干燥,风力较小,容易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2)汽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3)城市扬尘: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三、雾-霾治理的思考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治理: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鼓励企业和家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
3.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浪费。
4.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车辆尾气检测和治理。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
5. 城市绿化与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种植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植物,如绿色植被、草坪等,降低城市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减少建筑工地等产生的扬尘污染。
雾霾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雾霾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近年来,雾霾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70万人因雾霾导致的各种疾病而死亡,且经济损失已达数万亿人民币。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理雾霾呢?一、雾霾的形成机理雾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和颗粒物等造成的霾状天气。
其形成机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1.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过高。
我国的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是造成雾霾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量过高。
2.大气稳定、垂直风扩散能力差。
此时污染物没有被及时冲洗,进而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3.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清除。
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小,都会阻碍大气中污染物的清除。
二、治理雾霾的对策治理雾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采取综合、系统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理对策:1.加强排放标准和执法力度。
提高机动车和燃煤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查违规排放行为,保障空气质量。
2.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替代,建设充电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缓解燃油排放压力。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留出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粉尘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4.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
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开发新型污染物治理技术,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监测和诊断污染源,实现精准治理。
5.加强公众宣传和参与。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制定环保计划和行动。
雾霾并非一时之难题,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
同时,要保持科学、务实的态度,采取综合、协调、可行的措施,以达到治理雾霾的目标。
海尔公司就是一家率先践行科技治霾的企业,通过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现空气污染物的精细化监测,发起海尔清洁空气行动,持续推进环保行业发展。
三、结语遏制雾霾需要各方合作,政府要强化治理的力度和效果,企业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并转变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用技术创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2024年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范文
《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类健康、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的产生机理雾霾是由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组成,主要包括PM2.5、PM10等细颗粒物。
其产生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如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雾霾的形成。
此外,沙尘暴等自然现象也会加剧雾霾的严重程度。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等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
3. 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雾霾的严重程度。
4. 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行为也会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对雾霾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防治对策措施针对雾霾的产生机理,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1. 政策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污染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
4. 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推广新能源汽车。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了雾霾。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等,都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绿化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加剧。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活动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局限性。
我们的活动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上认识到人类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四、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减少浪费。
3. 城市规划与绿化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工业布局等,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4.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和治理污染源,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也迅猛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空气污染也逐渐加重,雾霾天气随之产生。
雾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而雾滴本身是水蒸气在固体杂质表面凝结形成的,因此,雾的出现说明空气中杂质较多,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霾是空气当中的一种固态颗粒漂浮物,对人的身体有害。
因此,本文针对雾霾的产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雾霾;产生机理;防治对策0引言当前,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已经成为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大气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各类疾病和各类事故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已迫在眉睫。
本文将详细的研究雾霾产生的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1 雾霾产生的机理及原因所谓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
雾霾的产生说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城市当中小于2.5mm的漂浮颗粒物较多,对人体伤害较大。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雾霾形成的原因[1]。
1.1自然因素风向对雾霾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当中的高层住宅逐渐增多,使得风在吹向城市当中的时候受到阻挡,并经过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导致风力减弱,致使空气当中存在的颗粒物不易进行扩散和消散。
这些颗粒物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累积,使得相应区域的空气当中固态颗粒物的含量逐渐增多,为雾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还有逆温层的影响,空中某一高度上如果存在逆温层,就会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产生阻挡作用,进而导致空气当中的固态颗粒物不能够及时的随着空气的垂直运动而消散和稀释,反而会在一定地区沉积,悬浮在城市的半空当中,同样也给雾霾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2]。
1.2人为因素城市工业水平的提高是雾霾产生的人为因素之一。
工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它们是导致雾霾产生的重要物质。
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
2014年第6期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顾为东*本文得到国家“973”计划(2007CB210300)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B08B04)的资助。
内容提要中国雾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其形成机理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
本文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验证手段,剖析中国雾霾形成机理的普遍性是传统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为凝结核生成雾霾;特殊性是中国雾霾形成速度和扩散快、凝结核体积(直径)跳跃式和突发性增长,均与区域微生物种群及土壤、水源严重面源污染密切相关。
由于中国水土环境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污染,造成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繁杂和富集;土壤中氨氮浓度高,造成冬春季节水分蒸发带走大量富营养水分,在低空与气溶胶相结合,在凝结核吸水膨胀的同时,也为吸附在凝结核的微生物快速分裂繁殖提供了养分,长期以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微生物种群,为雾霾快速形成、频发和爆发性增长提供了外部条件。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等污染和广大农村的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叠加效应,是中国严重雾霾形成的特殊机理;欧美是以大气环境科学研究雾霾,中国则应以大气环境与生物科学协同努力研究与防治雾霾。
远期治本,近期则应以雾霾生成机理和雾霾形成临界点研究与治理为主,标本兼治。
关键词雾霾二次气溶胶蒸发土壤微生物氨氮2012年冬以来,雾霾频繁肆虐于中国北京及广大中东部地区上空。
雾和霾区别在于水分含量:含水量达到90%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是雾和霾混合物;雾的厚度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可达1—3公里。
①中国雾霾结构和生成机理与欧美等国比较,既具有共性,也具有特殊性。
一、中国雾霾的不同表现形式1、中国雾霾对人体直接伤害低,与欧美不一样。
欧美严重雾霾有大量直接致死记录,1952年伦敦雾霾曾致12000人丧生。
中国严重雾霾频发,但直接伤害致死案例目前没有一例。
但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特别是肺癌发病率大范围上升,肺癌已逐渐成为常见病,过去10年北京至少新增了60%的肺癌患者。
《2024年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范文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这一环境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雾-霾的成因,分析现有治理措施,并思考未来的治理方向和策略。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逆层、湿度等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逆层气象条件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出现。
此外,湿度也会影响空气的清洁程度,潮湿的环境更容易产生雾-霾。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是造成我国雾-霾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
3. 交通污染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污染已成为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4. 生活污染居民生活中的燃烧行为,如烧煤取暖、焚烧垃圾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三、当前治理措施及其效果针对雾-霾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出行、加强生活污染控制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空气质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放现象,治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绿色出行政策推广还需加大力度等。
四、未来治理方向与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向公众传递环保理念和知识,引导公众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及灰霾的形成机制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及灰霾的形成机制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灰霾现象在冬季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大气污染的源追踪和灰霾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方法以及灰霾形成的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物质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生物质燃烧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北方地区常常使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取暖和烹饪。
生物质燃烧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源追踪生物质燃烧的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大气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源追踪生物质燃烧主要依靠化学方法和同位素分析方法。
化学方法通过检测气溶胶中含有的特定化学成分,如有机物、元素和金属离子等,来确定生物质燃烧的存在。
例如,有机碳、甲醛和乙醇等有机物是生物质燃烧的重要指示物。
此外,锰、钾、氯和硫等元素也与生物质燃烧有密切的关联。
通过对这些特征成分的分析,可以判断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贡献程度。
同位素分析方法则是通过测量气溶胶中同位素组成的比例来确定生物质燃烧的源。
生物质燃烧释放的气溶胶中,氧同位素16O相对比例较高,而稳定同位素碳13C比例也会有所变化。
利用这些同位素的特征差异,可以将生物质燃烧的气溶胶与其他来源的气溶胶进行区分。
虽然源追踪生物质燃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首先,由于生物质燃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燃料类型、燃烧方式和环境条件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源追踪结果的影响。
其次,目前的源追踪方法主要关注气溶胶中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对于气溶胶的来源及其排放规模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气溶胶源的精确定量化和定位分析。
除了源追踪,了解灰霾形成的机制对于深入理解大气污染的产生与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灰霾主要是由大量颗粒物的聚集形成,包括可见光范围内的颗粒物和云凝结核。
研究表明,灰霾的形成与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中国雾霾治理的新思考
第14期 收稿日期:2019-04-26作者简介:仇宏暄,天津人,从事环境科学研究。
中国雾霾治理的新思考仇宏暄,张 润,龚文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难以解决温饱问题逐渐进入到了小康社会,民生焦点也从菜篮子问题逐渐演变到环境污染问题。
在诸多环境问题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雾霾问题。
中国雾霾问题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等空气污染不大相同,形成机理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本文通过探究雾霾形成原因,来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环境问题;雾霾;解决思路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4-0255-021 雾霾主要介绍我们通常所说的雾霾,其实是雾和霾两种物质,是一种天气现象,其区别在于:雾气中的含水量超过90%的叫做雾,低于80%的叫做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二百米之间,而霾可以达到一到三公里[1]。
雾的核心物质是水滴,而形成霾的主要物质是空气中悬浮颗粒,又成为气溶胶颗粒。
1.1 雾霾中主要物质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2],其中PM10和PM2.5颗粒是目前主要的可吸入颗粒,我们所说的PM指的是空气动力学粒径大小,PM10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较大,也称为飘尘。
与PM10相比,PM2.5的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因此极易使颗粒表面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病毒等),被人体进入呼吸道深部后,明显提高了呼吸系统以及其他功能器官的发病风险[3-4]。
2 雾霾出现原因雾霾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可以考究,直接源头包括能源生产、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各种焚烧、甚至做饭生火等[5];间接源头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及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
2.1 直接源头现如今,全国上下把雾霾的矛头直指汽车尾气与工厂排放。
APEC会议期间,政府曾关闭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大大小小的与尾气排放有关的工厂,营造了一个“APEC蓝”,但是这仅仅是暂时的,会议结束之后雾霾再次席卷华北地区。
《2024年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范文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雾-霾的成因、现状及其治理措施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气象、地理、工业、交通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我国雾-霾的主要成因包括:1. 气象因素:气温逆层、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导致污染物在低空积聚,形成雾-霾。
2. 工业排放:钢铁、电力、化工等重工业行业排放的大量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3.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对雾-霾的形成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城市扬尘: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三、雾-霾的现状及危害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曾遭受过雾-霾的侵袭,尤其是在冬季,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交通受阻、能见度降低等。
同时,雾-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此外,雾-霾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四、雾-霾的治理措施针对雾-霾的成因和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减少重工业的污染排放。
2. 强化环保法规: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3.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绿色交通: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污染。
5. 控制城市扬尘: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管理,采取洒水、清扫等措施减少扬尘。
6. 植树造林: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7. 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如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追踪等,为雾-霾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长三角地区霾天气形成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
长三角地区霾天气形成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长三角地区霾天气形成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许多地区频繁出现了霾天气,其中长三角地区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煤炭消耗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期以来,燃煤和工业排放等人为因素,加上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长三角地区经常出现严重的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本文旨在分析长三角地区霾天气的形成机理,并探讨相应的预报方法,以期为科学研究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一、长三角地区霾天气的形成机理】1.1 天气条件长三角地区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常常出现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是长三角地区霾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方面,受制于地形和地势的限制,长三角地区气象条件多变,冬季温度低,湿度高,风速较小,如果夜间逆温层形成,容易造成水汽凝结和空气污染物的累积;另一方面,夏季长三角地区也常受到台风和冷锋的影响,降雨和暴风等极端天气易导致气象条件进一步恶化。
1.2 污染排放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高能耗地区,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量大。
长期以来,燃煤、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多种污染源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这些污染物经由大气传输,最终产生了霾天气。
2013年,江苏省煤炭消耗量高达4.1亿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河南、山东和上海等地也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地。
1.3 秸秆燃烧每年秋冬季节,农村地区经常发生大面积秸秆燃烧现象,这也是长三角地区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根据监测数据,农业秸秆燃烧是造成全国大气颗粒物浓度峰值的重要原因。
长三角地区农村地区多为近乡贤置业和农田种植,大量秸秆燃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二、长三角地区霾天气的预报方法】2.1 数值模拟预报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值模拟预报成为一种主要的天气预报方法,并且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数值模拟预报较为适用。
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
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雾霾是指由于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近年来,雾霾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了解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转化等方面,探讨雾霾形成的科学机制。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
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
交通尾气也是重要的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此外,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氨和挥发性有机物,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风向、风速、湿度等。
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传输路径,而风速则影响了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程度。
湿度对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沉降和溶解有重要影响。
此外,地形和建筑物等也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产生一定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雾霾。
其中,光化学反应是重要的转化过程之一。
太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会发生光解反应,生成臭氧和其他有害物质。
此外,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成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化学反应不仅会导致雾霾的形成,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
雾霾形成的机制雾霾形成的机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工业、交通和农业等活动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污染物的传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风力传输,沿着特定的路径扩散。
化学反应:大气污染物在光照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硫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颗粒物的形成:大气中的颗粒物由于吸附了其他污染物,逐渐增大并形成可见的颗粒物。
雾霾的形成:当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雾霾。
雾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雾霾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2024年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范文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对我国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气温逆层、静风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累积,最终形成雾-霾。
此外,沙尘暴等自然现象也会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首先,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来源。
其次,城市规划不合理、建筑密度过大等因素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加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此外,农村地区焚烧秸秆、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也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三、雾-霾治理的策略1. 政策法规层面政府应加强雾-霾治理的法制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政府应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2. 技术创新层面科技创新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应推广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此外,还应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公众参与层面公众参与是雾-霾治理的重要力量。
首先,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其次,鼓励公众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行为,减少个人碳排放。
此外,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让公众参与到雾-霾治理工作中来,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四、结论雾-霾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成因复杂多样。
《2024年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范文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时常面临雾霾天气的困扰。
这种天气不仅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还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气候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逆温层等气象条件容易使大气中的污染物滞留在低空,形成雾霾天气。
2. 工业排放北京周边地区存在大量的重工业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3. 交通排放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规划的限制,北京的绿地覆盖率仍然较低,无法有效吸收和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
三、治理对策1.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2. 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促进绿色交通发展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
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4.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加大城市绿化投入,提高绿地覆盖率。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增加绿篱等方式,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市民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6. 区域协同治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和实施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区域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
四、结论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来应对。
雾霾形成的物理机制及灰霾的控制
雾霾形成的物理机制及灰霾的控制杨书序【期刊名称】《北方环境》【年(卷),期】2016(028)003【摘要】雾霾是雾和灰霾的混合体,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气象。
有别于雾,灰霾是一种灾害性气象。
从物质的相变与质量的分布规律,分析雾霾的形成机制。
雾是由水的气相转变为水的液相或固相的相变过程。
对于雾来说,温度是影响气液(气固)相变的主要因素。
灰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存在较大密度的气溶胶微粒。
理论分析表明,温度较低的季节,气溶胶微粒的标高小于温度较高季节的标高,气溶胶微粒密度与标高成反比,理论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
人类活动产生大量气溶胶颗粒是灰霾现象形成的内因,自然气象条件是灰霾形成的外因。
减少气溶胶颗粒物的排放,是控制灰霾天气发生的关键。
尽管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且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简单易行的工作做起,分步骤地采取措施,从呼吁倡导层面转变为实际行动,对灰霾予以控制。
【总页数】4页(P54-57)【作者】杨书序【作者单位】和林县环境监测站,内蒙古 01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相关文献】1.我国大气灰霾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建议——以2013年1月大气灰霾污染过程为例 [J], 高健;王淑兰;柴发合2.灰霾污染的跨控制区影响——一次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灰霾污染个案分析 [J], 王喜全;杨婷;王自发3."雾""霾""雾霾""灰霾"辨析与使用 [J], 李林4.荆门市灰霾污染的形成机理、控制措施和建议 [J], 国洋;张华静;刘善培5.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对灰霾形成的影响研究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国雾霾与新能源应用比例正相关,与欧
*本文得到国家“973”计划(2007CB210300)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B08B04)的资助。
3
2014 年第 6 期
图 1 北京和京津பைடு நூலகம்地区雾霾情形
上海 PM2.5 质量指数趋势
注:中心线是时间,凌晨 0������00 点。 资料来源:环境保护部
4
二、中国雾霾形成机理的深度分析
通过对气溶胶颗粒的成分进行 DNA 测序,发 现 1300 多种微生物(Cao 等,2014),表明中国雾霾 频发和严重性与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
2014 年第 6 期
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长期以来,中国经 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 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如北京已被 2000 多座垃圾场 包围,每天垃圾处理缺口 8000 吨,仍以每年 8%— 10%的速度增长(公布为北京每天产各类垃圾 1.8 万吨,北京市环境专家认为近 3 万吨)(图 3)。面对 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已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 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③
������������ Kuo,W.H.,Hsu,H. and Chiang,M.H.,Foreign investment,regulation,volatility spillovers between the futures and spot markets: Evidence from Taiwan.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Vol.18,No.5,2008.
微生物生长最重要的养分是氨氮,氨氮融入 气溶胶与微生物相遇,成为微生物快速繁殖的营 养剂。氨氮来源于土壤和水源富营养化污染。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付出了沉重的环 境代价,图 6 显示中国 2012 年 GDP 增长 7.8%,外 部环境损失占 GDP 的 9.2%。
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千百年后土壤 也无法自净,有的地块永远都无法自净,甚至出现 环境报复。”④ 中国每年由于土壤污染而导致的粮 食减产达到 100 亿公斤。
表 1 列出了几种常见微生物的代时和每日增 殖率。
附着气溶胶颗粒上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迅速 繁殖,气溶胶体积迅速增大突破临界点,最终形成 重度雾霾。如常温常压下,气溶胶颗粒只有 0.1 微 米,但随微生物迅速繁殖,体积可迅速增加到 2.5 微米、5 微米甚至 10 微米。图 5 显示了雾霾指数突 变,左图最高点在中午 12 点附近,右图最高点在 凌晨零点附近。按传统解释,指数突变应有污染突 发性事故,但事实上并没有,这只能用微生物快速 繁殖来解释。
������������ Kawaller,I.G.,Koch,P.D. and Koch,T.W.,The temporal pr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500 futures prices and the S&P index. Journal Of Finance,Vol.42,No.5,1987.
图 10 中国雾霾结构贡献示意图
注释:
①《雾和霾的六大区别》,/
2011xzt/20120816/2012081601_2/201208160101/201
201209/t20120918_185501.html。
②参见李克强总理 2014 年 3 月 13 日中外记者招
2、中国雾霾强度在宏观上与大气污染物排放 强度呈反向变化趋势,与欧美不一样。夜间,运行 中汽车大幅减少、工厂停产、工地停工、发电厂负 荷下降,大气污染排放强度降低,雾霾强度却显著 增强;早上,生产生活恢复正常,污染排放强度提 高,雾霾强度却呈稳定或下降趋势。这不是偶然现 象,而是一般性规律。
3、中国雾霾在节能减排趋势中逆势增长,与 欧美不一样。中国推广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 术,提高了天然气使用比例。2013 年,天然气消费 1600 亿立方米,能源消耗强度下降 3.7%。② 北京通 过政府补贴全部取消了家庭燃煤取暖。京津冀粉 尘量大幅下降。但雾霾并没有减少,反而频率越来 越高,重雾霾越来越多。
2014 年第 6 期
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
顾为东
内容提要 中国雾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其形成机理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本文通过数 理分析和实证验证手段,剖析中国雾霾形成机理 的普遍性是传统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 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为 凝结核生成雾霾;特殊性是中国雾霾形成速度和 扩散快、凝结核体积(直径)跳跃式和突发性增长, 均与区域微生物种群及土壤、水源严重面源污染 密切相关。由于中国水土环境受到富营养化的严 重污染,造成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繁杂和富集;土壤 中氨氮浓度高,造成冬春季节水分蒸发带走大量 富营养水分,在低空与气溶胶相结合,在凝结核吸 水膨胀的同时,也为吸附在凝结核的微生物快速 分裂繁殖提供了养分,长期以往形成了具有地域 特征的微生物种群,为雾霾快速形成、频发和爆发 性增长提供了外部条件。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 等污染和广大农村的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叠加 效应,是中国严重雾霾形成的特殊机理;欧美是以 大气环境科学研究雾霾,中国则应以大气环境与 生物科学协同努力研究与防治雾霾。远期治本,近 期则应以雾霾生成机理和雾霾形成临界点研究与 治理为主,标本兼治。
有专家指出:“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
图 8 低温高效水分蒸发工艺流程图
6
2014 年第 6 期
土壤含水量 水分散失量 氨挥发量 水分引发氨挥发率
g/kg
g
mg
Mg/g
40
5.4
0.212
0.0393
60
10.5
0.389
0.0370
80
19.2
1.164
0.0606
100
33.5
1.501
0.0448
富营养水体中氨氮随土壤水分蒸发,挥发到 大气中,成为微生物的营养(图 7、图 8)。笔者实验 证明了这一点。
笔者实验在低温高效热泵型蒸馏装置中进 行,对土壤中提取的水在 43℃进行真空蒸馏。疾控
中国每年化肥使用量 4000 万吨,是美国、印 度的总和,亩均施用量是美国的 3 倍。江苏亩均化 肥施用量是全国的 4—5 倍。中国每年 COD 排放 2400 万吨,氨氮排放 245 万吨,远超环境容量。
图 9 碳铵处理氨挥发动力学曲线图
蒸腾作用随大气湿度增大而减弱,温度上升也使水 分凝结作用减弱,使水分和氨氮减少,微生物活性 减弱,雾霾强度下降。
四、结论
中国雾霾不仅源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污染生 成的二次气溶胶颗粒,还源于广大农村土壤、水源 严重污染导致以微生物为主的二次气溶胶颗粒,两 者叠加效应导致中国雾霾快速形成与扩散。
每日增殖率 2.7×1011 1.2×1024 8.2×103 7.0×1013 1.0×103 4.1×103 10.6 2.1 2.64 4.92
图 3 北京城被 2000 多座垃圾场包围 注:图中白点代表主要的垃圾场。
中国严重雾霾快速形成与扩散,与微生物繁 殖有关。微生物繁殖速度惊人,图 4 表明,当微生 物飘移到大气中吸附在气溶胶凝结核表面,进入 生命周期迟缓期;当土壤中水分蒸发,携带氨氮营 养物与气溶胶凝结核结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水 分、养料和氧气,使微生物进入对数生长期。
表1
微生物的代时和每日增殖率
微生物名称 乳酸菌
大肠杆菌 细菌 根瘤菌
枯草杆菌 光合细菌 酿酒酵母
小球藻 藻类 念球藻
硅藻 草履虫
代时 38 分 18 分 110 分 31 分 144 分 120 分 7 小时 23 小时 17 小时 10.4 小时
每日分裂次数 38 80 13 46 10 12 3.4 1.04 1.4 2.3
一、中国雾霾的不同表现形式
1、中国雾霾对人体直接伤害低,与欧美不一 样。欧美严重雾霾有大量直接致死记录,1952 年伦 敦雾霾曾致 12000 人丧生。中国严重雾霾频发,但直 接伤害致死案例目前没有一例。但呼吸系统慢性疾 病,特别是肺癌发病率大范围上升,肺癌已逐渐成 为常见病,过去 10 年北京至少新增了 60%的肺癌患 者。图 1 显示了北京和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情况。
雾霾治理是一把双刃剑,从表征上看,中国雾 霾很严重、发生频率高,但 PM2.5 浓度 300—500mg/ m3时对人体直接危害远低于欧美国家。这给中国政 府治理雾霾提供了一定空间,但雾霾的特殊性也给 政府带来了治理复杂性,提高了治理难度。
中国雾霾生成机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治理雾 霾不仅要针对传统雾霾形成机理,还要根据中国雾 霾的特殊性,注重包括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治理 修复,减少微生物飘逸和阻断微生物营养供给路 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早日将雾霾形成的临 界点降下来,治理雾霾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雾霾治理,一是应从普遍性角度入手,减少传 统二次无机气溶胶等凝结核产生。二是应从特殊性 角度入手,深入研究雾霾中的微生物种群和分类。 筛选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确定其种群的区域性集 聚地,针对性地制定治理举措;深入研究控制土壤 等面源污染的具体举措,减少和阻断蒸发水分中氨 氮等营养物;探索区域性与雾霾相关联微生物群的 发生规律和治理办法。同时大力推进城市公共环境 卫生,消灭城市卫生死角。
关键词 雾霾 二次气溶胶 蒸发 土壤 微生物 氨氮
2012 年冬以来,雾霾频繁肆虐于中国北京及 广大中东部地区上空。雾和霾区别在于水分含量: 含水量达到 90%的叫雾,低于 80%的叫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