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西安交大第三章气体燃料的燃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Tlr T0)—单位容积内可燃混合物燃烧热能转化放出的热量。
uce
a 2Tlr RTlr
0 Tlr T0 E
uce
a
0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火焰锋面厚度:
uce 0uce(u a c 2 eT lr2 T0R E T lr)
可燃混合物升温预热区厚度:
S Tlr T0 Tlr T0 a
)C n Q
0
解得:
dT ( dx )w
2k0CnQ Tqr exp( E )dT
Tqr
RTq2r E
RT
2k0CnQ RTq2r exp( E )dT
E
RTqr
二、强燃
另一方面:w点之外无化学反应(边界层外无化学反应), 纯导热。
(ddTx)w(Tqr T0)
由传热学:
Nu
L
——物体表面的换热系数。
第三章 气体燃料的燃烧
着火基本原理 火焰传播 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 提高火焰稳定性措施
第一节 着火基本原理
一、着火机理
着火方式
热力着火(自燃)
强迫着火(强燃)
着火过程
自发进行
强制进行
可燃混合物,只要有T,开 用高温热源放入可燃混合物,温差
始时wc很慢(有活化分子) 存在导致热量传递(导热、对流、 放热 升温 再放热 辐射)在高温热源边界层内可燃混
)Cn
C——在理论燃烧温度时的可燃 成分浓度。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进入火焰锋面前,导热吸热量:
(d dT x)Bw 0cp[(TlrRE Tlr2)T0]
式中:
w 0 — 气 流 速 度 , m / s ; w 0 u ce —气体未燃时的密度;
(dT dx
)B

B点









由于
R
T
Re2000,ut uce; Re2000,ut uce; Re5000,ut AReB(线性关系)
湍流ut的特点(核心就是脉动速度w’) 1、火焰锋面不断抖动,传热与传质共存; 2、火焰锋面很厚,为一区域。
Ⅱ、湍流时的火焰传播
舍谢尔金模型:
①小标尺湍动:湍动微团的尺寸或迁移距离均显著地小于层流锋面 厚度时,这时的传热就由湍动与分子导热两者组成,使火焰锋面内 平面形状不变,未增加锋面面积。
第三节 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
本生灯的燃烧过程与火焰结构 1、扩散火焰:
1 k 0 , 全 靠 2 k , 二 级 空 气 扩 散 进 火 焰 。
特征:火焰软弱无力,温度低,火炬长。
2、预混火焰( 1k 0 ):
0 1 k 1 , 既 存 在 内 火 焰 锋 面 , 也 存 在 外 火 焰 锋 面 ; 1 k 1 , 只 有 内 火 焰 锋 面 。
3、热源温度再升为时T3,边 界 层 内 d dT x0, 此 时 T3Tlj
二、强燃
平板形状热源物体计算:
收入:
q1
(
dT dx
)S
支出:
q2
(
dT dx
d 2T dx2
dx)S
反应产热: q 3
k0
exp(
E RT
)C
n
S
dx
Q rl
q1+q3 q2
d 2T dx2
k0 exp(
E RT
二、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锋面在其法线方向上相新鲜
燃料侧移动的速度。 uce——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ut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设有一平面火焰锋面,气流速度 w0=uce,锋面稳定,进入锋面前只 是传导升温。
T0
Tlr
kTlr2 E
火焰锋面内,反应速度都一样:
E wmk0exp(RTlr
ut 1 1( w )2 1
uce
2 uce
ut uce
由此式可看出,在很弱的湍动时,ut接近于uce。
Ⅱ、湍流时的火焰传播
③大标尺强湍动:湍动迁移距离l大 于层流锋面厚度d;w’>>uce。 由式(3-31), w’>>uce 模型1:
ut≈w’
湍动到哪里就烧到哪里。 特征:锋面很厚,为一区域,界面不 清。
忽略uce与d的方向差异,也可得:
d 2 u ce
d—锥底的直径。
h w d (3-30) 2 u ce
对于图3-20所示的椎体,底半径r=d/2,可求出:
S S0
r
r2h2
r2
1(h)2 r
代入式(3-29)与式(3-30),得到:
ut 1 ( w )2
uce
uce
大标尺弱湍动时,若w’<<uce,则展开上式为二项级数,并略去高次项得:
Ⅱ、湍流时的火焰传播
来自百度文库
③大标尺强湍动:湍动迁移距离l大 于层流锋面厚度d;w’>>uce。
后来又发展模型2为:
ut 4.3
w ln(1 w )
uce
Ⅱ、湍流时的火焰传播
讨论:以上计算ut的方法,均属“表面理论”—燃烧化学反应只 在薄薄的一层火焰锋面内进行。 (“容积理论”—燃烧化学反应各处都进行,燃烧与掺混共 存。)
N L u
2k0CnQ R Tq2 r exp(E)
E (TqrT0)2
RTqr
由式3-14可求得Tqr
二、强燃
讨论: ①强然着火温度一般远大于自然着火温度(高几百度);边 界层散热很大,用自然着火模型解释Q1≥Q2,由于Q2边界层 散热太大,所以要求Q1很大。 ②特征尺寸L(炙热源尺寸)变小时,左边增大,Tqr增大, 更难点燃。 ③散热系数增大,强燃温度增加。
强燃使边界层着火燃烧,边界层着火后再向前推进,这 就是火焰传播。
第二节 火焰传播
一、火焰传播方式: 1、缓燃:火焰锋面主要以导热和对流方式传热给可燃混合物
所引起的火焰传播。煤粉-空气混合物以辐射和对流为主 (<声波) 2、爆燃:绝热压缩所引起的火焰传播。高温烟气比容比未燃 混合物要大,前者膨胀,产生压力波,使后者绝热压缩, 未燃混合物受绝热压缩后,温度大大升高,迅速着火燃烧, 爆燃火焰传播速度极高,必然高于声速。 (可能会几千米/秒,声音是压差很微弱的压力波。)
原因分析:燃料浓度高,挥发分集中,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浓度大。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氢气>乙炔>乙烯>丙 烷>甲烷
火焰传播浓度范围:
min max
过浓或过淡,化学反 应wm很小,散热很大, 火焰不能传播。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淬熄距离:
在临近壁面只有数毫米之内的地方,壁面的散热作用十分强烈,以 致火焰不能传播,这段距离称为淬熄距离。
dQ1 dQ2 dT dT
2、稳定着火条件: Q1>Q2(燃烧过程中,如煤粉燃烧,可用 于强燃)
二、自燃
讨论:Q1=Q2、
d Q1 dT
dQ2 dT
可推导出:
A
exp(
E R Tlj
)
S (Tlj
T
0
)
AE
K
T
l
2 j
exp(
E R Tlj
)
S
可求得:
Tlj
E 2R
(1
1
4
R
T
0
)
E
(3-4)
火焰锋面形状:
①凸出的曲面:凸出曲面与低温混合物接触,散热面积大, uce会降低一 些。 ②凹入的曲面:高温火焰包围冷混合物,uce会大些。
设计喷嘴火焰锋面时要考虑,旋流燃烧器卷吸要好。 实验证明,散热或锋面凹凸对火焰传播速度影响不大, uce基本只决
定于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
Ⅱ、湍流时的火焰传播
内火焰锋面是预混物的火焰称为预混火焰。 特征:火焰有力、温度高、火炬短。
这时,能保持明显的锋面形状,但将 使平面锋面变成锯齿形锋面,增加了火焰 锋面的面积。
uceS utS0
S——火焰锋面的曲面面积; S0——平均位置平面面积。
ut S u ce S 0
(3-29)
锥面高度: h w
— 锥 面 顶 点 以 脉 动 速 度 w 冲 刺 而 形 成 这 个 椎 体 的 时 间 。
2 lr
E



T lr,



(dT dx
)B
u ce a
(T lr
T0)
(3—16)
式 中 a= ? 气 体 的 热 扩 散 率 。 cp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然后写出火焰锋面的能量方程式:q1+q2=q3
d 2T dx2
dT
wmQ dT
dT ( dx )B
综 合 3 16、
2 Q Tlr
wmdT
小,更易着火。
二、强燃 T0——可燃混合物的初温。
二、强燃
临界强燃着火的临界条件: 分析:
T Tqr dT (0 放热 散热) dx
1、热源温度为T1,放热少。(实际温降曲线略高于自 然散射温降曲线)
2、热源温度升为T2,实际温降为0,化学反应放热=环 境散热。
边 界 层 内 d dT x0, 此 时 T2Tlj
单位时间散热量Q2: Q2S(TT0)
讨论:分析点A、B、C
①对于 Q
2
点A是稳定点(向左或向右波动, 都会回到原位)
点C不稳定点(向左熄火,向右 着火
二、自燃
②对于 Q
C 2
Q1 Q2C
点B:热自燃着火的临界点,对应Tlj
③对于Q2Ⅲ
Q1>Q2Ⅲ,能着火,着火稳定。
结论:
1、着火临界条件:① Q1=Q2; ②
着火温度:在一定结构环境和散热条件下,当可燃混合物达 到某一温度,在此温度下,可燃混合物持续进行的化学反应放 热量总是大于等于该结构环境的散热,这个温度就是临界着火 温度。
结论:①Tlj与TⅠ0很接近,所以着火温度Tzh规定为Tlj或TⅠ0都 可;
② Tzh f (E R、S k0Cn )
Tzh E R
(+项舍弃)
将根号内式用二项式定理展开成级数,再舍弃高次项:
14RT E 0)12RE T0 2RE 2T202......
Tlj
T0
RT02 E
,将此代入式3-4得
二、自燃
若取 T 0 1 0 0 0 K , E 2 1 0 K J / m o l ,R 8 . 3 1 4 J / m o l k Tlj T0 40C
②热扩散率a: uce a
③压力p:uce
( awm
1
)2
n 1
p2
其中:wm
pn ; a
1 p
;
p
一般化学反应级数n=1~2
u ce p 1 ( 0~0 .5 )
p u ce稍 , 但 流 过 火 焰 锋 面 的 可 燃 混 合 物 的 质 量 流 量 u ce ,
同样大小火焰锋面内单位时间内烧掉的燃料将增大一些,所以p对着火影响不大。
再升温 热量积蓄
合物发生反应,当反应放热大于散
达到着火温度 着火 热时,在边界层内可燃混合物升温
(其中有放热>散热)
达到着火温度 着火
(煤场、制粉系统处,煤 (天然气灶点火、煤粉着火) 矿、森林着火)
着火范围
在可燃混合物整个体积内 只在边界层内部首先点燃,再由边
同时进行
界层向周围空间扩散
二、自燃
从热平衡来研究:(对一可燃混合物着火过程) 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Q1:Q 1k0ex p (R E T)C n V Q A ex p (R E T)
T lr
R
T
2 lr
E
3 18
(3—18)
u ce
a
2Q wm
R
T
2 lr
c p (T lr T 0 ) 2 E
讨论:uce主要影响因素(a、wm)热扩散率、反应速度。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燃尽时间: 0
0
cp(Tlr T0)
Q wm
式中: Qwm— ? 单 单 位 位 时时 间间 、、 单单 位位 容容 积积 内内 燃烧 燃 放 烧 出放 的出 热的 量热 ;量 ;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④Q: uce Q ⑤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E k k0 exp( RTlr )
⑥可燃混合物初温T0: T 0 (T lrT 0) uce
⑦过量空气系数 (燃料的浓稀程度):
理论燃烧温度应该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时最高,过量空气系数不 等于1时,多余的反应物不会发生反应而升温过程要吸热。但实际上, 火焰传播速度最大值出现在过量空气系数略小于1处。
(
dT dx
)
B
uce a
(Tlr
T)
uce
S ( 2Tlr RTlr )
Tlr T0 E
从式3-22可计算出S值, S 与Tlr相关,Tlr可估算, 所以 也可以估算。
Ⅰ、层流时的火焰传播
讨论uce:
① uce与化学反应速度wm的平方根成正比。(常用测uce来研究wm变
化规律)
uce wm
E小,燃料活性强,更易着火;
二、自燃
③着火温度不仅与燃料本身活性有关,还与结构、散热有关。 当燃料装置变化,同一燃料着火温度不同。不同锅炉炉膛、 不同燃烧器、不同的燃烧组织方式均不同。
Tzh S k0Cn
a、散热加强, S 大,着火温度升高; b、反应速度常数k0大,或Cn大,着火温度下降;
c、可燃混合物P增大,由于wc p ,Q1曲线上移,Tzh变
ut a At 1 At
uce
a
a
式中: At ?- - 湍 湍流 流输 输 运 所 运起 所 的 起 折 算 的热 折 扩 散 算率 热。 扩散率。
当At a时,忽略上式1而得:
ut At Re
uce
a
小标尺湍动主要适用于很细的管内流动。
Ⅱ、湍流时的火焰传播
②大标尺弱湍动:
湍动微团尺寸或迁移距离均大于层流锋 面厚度时,而微团湍动脉动速度w’小于层 流火焰传播速度uce,称为大标尺弱湍动。 (w’<<u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