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合集下载

诊断性研究的文献评价

诊断性研究的文献评价

16
例 患病率对预测值的影响(3)
AFP诊断肝癌,灵敏度=80%,特异度=90% HBsAg(+)人群
肝癌 非肝癌
AFP+ 80 9990
10070+PV=0.8%
AFP- 20 89910 Total 100 99900
89930 100000
Pre=100/10万
17
例 患病率对预测值的影响(4)
22
用该点数值区分正常与异常,其 敏感度及特异度都比较高,而误诊 及漏诊例数之和最小。但是,作 ROC曲线不能只靠一、二次试验结 果,就想找到正确的临界点,一般 要求最少有5组连续分组测定数据 用以制图,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表示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关系。
23
诊断性试验正常值临界点的选择
例10—l 某医院采用餐后2h血糖测定,对诊 断糖尿病者及非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检查, 结果如表10—2,试问诊断糖尿病的临界值应 确定在哪一个数值最正确?
29
似然比的计算
疾病
非疾病
试验+ a(a/a+c) b(b/b+d) 试验- c(c/a+c) d(d/b+d)
+LR=Sen/(1-Spe) -LR=(1-Sen)/Spe
24
• 在表10-2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敏感 度下降而特异度升高。因此,敏感度和特 异度中任何一个数值的提高,必然导致另 一数值的降低。如选用餐后血糖100mg/ dl。(5.55mmol/L)为临界值,则糖尿病 的漏诊率(1—SEN)为11%,而有30%的非 糖尿病受试者被误诊。如果将临界值定为 130mg/L (7.22mmol/I。),则可使漏诊 率(1—SEN)上升到36%,而误诊率(1—SPE) 仅为3%。当餐后血糖临界值定为110rug/ I。(6.1lmmol/1。)时,该阈值的敏感度 和特异度之和为最大.这时漏诊率和误诊 率之和最小。因此,餐后血糖定为110mg /I.作为临界值最适当,恰与ROC曲线确 定的临界值相同。 25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ppt课件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ppt课件

对照组
采用金标准测试后证实未患有目标疾 病的其他病例,尤其应包括容易与目 标疾病混淆的其他病例
26
样本量的确定 1.假阳性率的水平测定,一般情况下特异度高的试验用于肯 定性诊断; 2.假阴性率的水平测定,敏感度高的试验一般用于疾病的筛 选; 3.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总体率100(1-α)%可信区间宽度 的一半。
泻等其他不适,阴道分泌物增多,无外阴瘙痒,于当地医
院检测尿早早孕阳性,查B超:宫腔内可见1.1×1.6cm 孕 囊,囊内未见胎芽、胎心。孕囊偏右接近宫角,血 HCG3356mIU/ml。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2.31×109/L ,红细胞计数3.05×1012/L。
19
查盆腔彩超:宫腔内可见24×37×4mm条状无回声区,左 侧附件区无均质包块(30×20mm)。腹部平坦,未见胃 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 包块,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宫颈 轻度糜烂,无明显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无
DOR
似然比 likelihood ratio, LR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预测值 predictive value, PV
31
按所定诊断标准将人群分组 按所定诊断标准将人群分组 按所定诊断标准 按所定诊断标准 阳性 阴性 按“金标准”诊断 有病 a(真阳性) c(假阴性) 无病 b(假阳性) d(真阴性)
13
重要性
1. 是否通过该诊断方法,就能做出正确诊断或鉴别出病人是 否患有目标疾病
2. 是否进行了分层似然比的计算
14
适用性
1. 待评价诊断能否在本单位开展,并且能进行正确的检测

《循证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循证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循证医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循证医学总论(3学时)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循证医学相关概念及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初步认识循证医学。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实践步骤及方法(二)熟悉循证医学的特点及基本条件(三)了解循证医学发生的背景及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和意义三教学内容(一)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1循证医学的产生2循证医学的发展(二)循证医学的定义和特点1循证医学的定义2循证医学的特点(三)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1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2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二章怎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1学时)一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和问题的来源,并掌握前景问题的构建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PICO原则(二)熟悉临床问题的来源与分类(三)了解问题范围的把握原则三教学内容(一)问题及问题的起源1问题的特点2问题的特殊性3 临床问题的来源(二)如何分析问题1问题的种类和构建2提出问题过程中的困难3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4确定问题的范围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2学时)一教学目的学习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特别是原始研究证据与二次研究证据,学习临床证据的分级标准和来源。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证据的分类依据、GRADE证据分级和推荐标准的内涵和关系(二)熟悉临床研究证据分级与推荐系统的演进过程及内容(三)了解其他领域的证据分级系统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一)按研究方法分类(二)按研究问题分类(三)按用户需要分类(四)按获得渠道分类第二节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第三节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一)数据库资源(二)网站资源(三)杂志(四)会议文献(五)在研和(或)未发表的临床试验第四章循证医学证据来源与检索(4学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证据来源(数据库)及其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二)了解常见的证据来源(数据库)及其特点(三)了解循证医学选择数据库的标准三教学内容(一)循证医学资源的分类:介绍Brain Haynes提出的循证医学资源模型。

5.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08-11

5.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08-11


Burn your traditional textbooks Take a “4S” approach to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access Invest in evidence-based journals and online services Change the tactics on how you seek best evidence

bone marrow aspiration


did study meet 1nd validity criterion?
4
2. 研究对象选择是否合理? Was the diagnostic test evaluated in an appropriate spectrum of patients (like those in whom we would use it in practice)?

each of 259 eligible patients had tests

MCV, ferritin, iron, TIBC, FEP iron present or absent interpreted by hematologist unaware of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二. 检索证据


Evidence-based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e and concisely summarize all relevant and important research evidence about a clinical problem Automatically link, through a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 specific patient’s circumstances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1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yxx

1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yxx

验后概率的计算取决于验前概率和诊断性试验似然比 (likelihood ratio,LR)的大小。具体步骤如下:
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一)验前概率
正确估计验前概率是应用诊断性试验的前提,已知验前概率,才能 根据诊断性试验结果准确估算验后概率,以便决定下一步医疗决策。验 前概率因就诊对象来源及医疗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估算患者的验前 概率,即进行诊断性试验前该患者得这种病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医师临床经验进行推测,或从他人报告和实 践资料中获得。
④各种诊断标准:由同行专家制订并获得公认,如SARS的临 床诊断标准、诊断急性风湿热的Jones标准等。
诊断性研究的基本步骤
• 确定新的诊断方法 • 确定评判标准 • 正确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 新诊断方法与标准结果作比较
研究对象
新诊断 方法
金标准
患病 未患病
诊断性试验设计方案
诊断性试验的基本设计方案是横断面研究,但如 果从研究对象纳入方式划分,又可分为2种: ①诊断性队列研究(Diagnostic cohort design) ②诊断性病例对照研究(Diagnostic case-control design)
诊断性队列研究
连续纳入所有怀疑患某种疾病的患者,同步进行
“金标准”和新诊断方法检查,再盲法评估两者结ຫໍສະໝຸດ 果。连续纳入研究对象
新诊断方法检查
“金标准”检查
盲法比较新诊断方法和“金标准”检查的结果
诊断性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一组已确诊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病例组),一组 确定不患有某种疾病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可为患其他疾病 患者或正常人),两组患者均进行诊断性试验,根据结果评 估诊断性试验的准确性
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发布时间04年07月13日 11时46分秦晓光(煤炭总医院)检验医学的发展,从宏观上必须考虑如下问题:1. 新技术、新方法及自动化仪器的推广应用;2. 根据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新的检验领域的开拓;3. 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4. 众多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5. 效益分析。

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应用,至少还应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必须采用这一试验?这一试验对临床诊断等方面起什么作用?2. 对特定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选用哪些检验项目最为合适?不作某项检查将带来什么损失?3. 某检验项目或检验方法比其他的检验项目及方法优越性在哪里?技术是否成熟?能否有效的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众所周知,1992年淘汰35项检验项目及方法;近年来,用PT、APTT代替DUKE氏及玻片法作出、凝血时间测定是最好的例子。

研究这类问题必须从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 EBLM)的基本原理来考察,而诊断性试验是循证检验医学的核心。

依作者看来,循证检验医学就是在大量可靠的临床应用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检验项目临床应用的效果,为临床诊断及其他目的提供最有效、最实用、最经济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

一、诊断性试验临床应用评价指标及其评价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先必须考虑评价指标问题。

目前评价指标有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诊断指数及诊断效率等。

近年来又有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等指标。

其计算方法许多文献中已有介绍,本文不再赘述,仅讨论这些指标的某些特点及应用中的价值。

敏感度、特异度是两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指标,如果科研设计正确,其值是相对稳定的,其它评价指标(如预测值等)都可用它们来推导,如果缺少这两个指标,则对该试验无法进行评价。

无论撰写论文、阅读和评价论文、引进或评价一项新试验,必须有这两个指标或有相应的可供分析的资料。

诊断性试验的研究与评价

诊断性试验的研究与评价

87.50
患病率很低时,即使试验特异度很高,仍会出现大量假阳性病例 患病率很高时,即使试验敏感度很高,仍会出现大量假阴性病例。
EXAMPLE 2
• 监护病房CPK诊断心梗(CPK<80=AMI-)
心梗
无心梗
CPK+ 215(93%) 16
231 +PV=93%
CPK-
15
114(88%) 129 -PV=88%
b+d n
选择研究对象
• 诊断试验评价中,研究对象应能代表检查对象的总体
• 病例组: 应该包括所研究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 如轻、中、重型;早、中、晚期;典型与非典型;有和无 并发症者;病程长与病程短,经治疗和未经治疗的患者; 对照组:应选择确实无该病的其他病例,且应包括相当比 例的临床上容易与所研究的疾病相混淆而需要鉴别的其他 疾病患者,只包括健康自愿者是不恰当的。
– 诊断疾病: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 筛检无症状患者:简便、经济、安全易接受 – 疾病随访:重复性好,影响因素少 – 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估计疾病的临床过程及其预后;估计对治疗的反
应;测定目前对治疗的实际反应
二、诊断学试验设计的原则
• 1、有标准诊断——金标准(Gold standard) • 2、选择研究对象 • 3、盲法判断试验结果 • 4、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 5、确定正常阈值
预测值与患病率有关
• 在保持敏感度、 特异度不变的情 况下,则患病率 增大时,阳性预 测值随之升高, 患病率减小时, 阳性预测值下降, 患病率极低时, 阳性预测值趋向 于零
患病率对预测值的影响要比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为重要。 ➢阳性预测值随患病率上升而上升 ➢阴性预测值随患病率的上升而下降 ➢阳性预测值的上升速度快于阴性预 测值的下降速度 ➢患病率对阳性预测值的影响较明显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验前概率
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临床医 师根据病史、体征等,估计该患者可能患 病的概率。 诊断性试验中验前概率的判断:根据个人 经验、人群患病率资料、实践资料、文献 描述、对不同情况下验前概率的研究资料
似然比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诊断试验 结果在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与非患者中出现 的概率之比。代表一个诊断性试验区分有 病和无病的能力大小。
是否所有病例无论待评价试验的结果如何, 都接受了相同的金标准试验? Workup bias:诊断试验阳性和阴性患者, 接受金标准试验的机会不同造成。 缺乏假阴性资料
金标准和待评价试验的检测间隔时间是否 很短,确信在这个间隔时间内目标疾病的 病情不会改变? 疾病进展偏倚:于同一时间在同一名患者 身上进行待评价试验和金标准以得出结果 是最为理想。若上述情况不可行,试验需 推迟进行,可能出现因疾病自愈或进展至 更严重阶段所导致的错误区分。
预测值的特点 灵敏度越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越高; 特异度越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越高; 患病率的高低对预测值的影响更大。
思考?
一位中学女教师36岁,面色不好,心悸半 年多,每次月经量偏多,如何进行诊断? 根据病史:面色不好、月经量偏多 初步诊断:缺铁性贫血(IDA) 可能性有70% (验前概率) 经检查:Hb 65g/L,RBC 3.02 ×102/L, 血清铁蛋白20μg/L (LR=4.8) 问:结合上述结果,该教师患IDA的可能性 有多大?
金标准是否能将目标疾病准确分为有病、 无病状态? Reference test bias:参考试验偏倚,选 择标准诊断方法(“金标准”)不妥造成 的偏倚。
“金标准”的选择根据具体临床情况 “金标准”的真实性

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发布时间04年07月13日 11时46分秦晓光(煤炭总医院)检验医学的发展,从宏观上必须考虑如下问题:1. 新技术、新方法及自动化仪器的推广应用;2. 根据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新的检验领域的开拓;3. 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4. 众多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5. 效益分析。

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应用,至少还应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必须采用这一试验?这一试验对临床诊断等方面起什么作用?2. 对特定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选用哪些检验项目最为合适?不作某项检查将带来什么损失?3. 某检验项目或检验方法比其他的检验项目及方法优越性在哪里?技术是否成熟?能否有效的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众所周知,1992年淘汰35项检验项目及方法;近年来,用PT、APTT代替DUKE氏及玻片法作出、凝血时间测定是最好的例子。

研究这类问题必须从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 EBLM)的基本原理来考察,而诊断性试验是循证检验医学的核心。

依作者看来,循证检验医学就是在大量可靠的临床应用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检验项目临床应用的效果,为临床诊断及其他目的提供最有效、最实用、最经济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

一、诊断性试验临床应用评价指标及其评价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先必须考虑评价指标问题。

目前评价指标有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诊断指数及诊断效率等。

近年来又有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等指标。

其计算方法许多文献中已有介绍,本文不再赘述,仅讨论这些指标的某些特点及应用中的价值。

敏感度、特异度是两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指标,如果科研设计正确,其值是相对稳定的,其它评价指标(如预测值等)都可用它们来推导,如果缺少这两个指标,则对该试验无法进行评价。

无论撰写论文、阅读和评价论文、引进或评价一项新试验,必须有这两个指标或有相应的可供分析的资料。

循证医学宝典(重点、名解、大题)

循证医学宝典(重点、名解、大题)

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如果研究对象选择的是疾病早期的病例,即集合时间接近疾病的初发时期。
疑诊偏倚:检查者尽力寻找有关证据来证实假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预期偏倚:研究者受主观印象的影响而对预后的判断发生偏倚。
金标准(gold standard):指当前为临床界公认的诊断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应用标准诊断方法能比较正确地确诊该病。
RRI,相对危险度增加率(relative risk increase,RRI)试验组中某不利结果的发生率为EERb,对照组某不利结果的发生率为CERb,RRI可按下式计算: RRI = |EERb-CERb |/ CERb
RBI,相对获益增加率(relative benefit increase,RBI),试验组中某有益结果的发生率为EERg,对照组某有益结果的发生率为CERg,RBI可按下式计算: RBI=|EERg-CERg |/ CERg
后效评价(reevaluation):对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从事医疗活动后的结果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self evaluation):临床医师或其他卫生工作者自己对循证临床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主要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循证治疗实践时,对单个患者的疗效评价,从而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
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是统计meta分析中研究内抽样误差和研究间变异以估计结果不确定性德模型。
失访:在试验的某一时间点上需要测定患者结果时,却不能找到该患者。
预后(prognosis):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过程和结局的预测或估计。
零点(zero time):研究设计明确规定的起始点,即是在疾病的哪一点开始追踪观察。

诊断性试验的分析和评价

诊断性试验的分析和评价

9、回收率 、
回收率是测定值对真值的相对百分比。 回收率是பைடு நூலகம்定值对真值的相对百分比。其愈接近 100%愈好。 愈好。 愈好
例用某新方法进行糖尿病诊断性试验,选取 250 例确诊的糖 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 250 例非糖尿病病人作为对照组。结 果如下表,试对该诊断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糖尿病诊断试验 糖尿病诊断试验 诊断性试验 + - 合计 糖尿病患者 188 62 250 非糖尿病患者 97 153 250 合计 285 215 500
合计 285 215 500
188 + 153 3、准确度(符合率)= 、准确度(符合率) × 100 % = 68 . 2 % 500
4、诊断指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136.4% 、
诊断性试验 + - 合计
糖尿病诊断试验 糖尿病患者 非糖尿病患者 188 97 62 153 250 250
诊断性试验评价的四格表 金标准 诊断性 试 验 合计 + + a c a+c b d b+d 合计 a+b c+d N
7、阳性预测值 = 、 说明阳性者中真患者的比例。 说明阳性者中真患者的比例。 8、阴性预测值 = 、 说明阴性者中非患者的比例。 说明阴性者中非患者的比例。 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是评价诊断性试验收益 的指标。可受患病率的影响。 的指标。可受患病率的影响。
5、阳性似然比 = 、 说明患者中阳性结果是非患者阳性结果的多少倍。 说明患者中阳性结果是非患者阳性结果的多少倍。
6、阴性似然比 = 、 说明患者中阴性结果是非患者阴性结果的百分之几。 说明患者中阴性结果是非患者阴性结果的百分之几。 阳性似然比与阴性似然比是反映灵敏度和特异 度两方面特性,不易受患病率影响,较稳定。 度两方面特性,不易受患病率影响,较稳定。

循证医学-五年制-5-证据的评价-2012

循证医学-五年制-5-证据的评价-2012
研究结果的重要性
干预措施的效应如何 效应值的精确性如何
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你的患者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研究对象差异较大 该治疗方案在你的医院能否实施 你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的利弊如何
你的患者对治疗结果和提供的治疗方案的价值观
循证医学
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四、评价预后研究证据的基本原则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循证医学
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二、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
原始研究涉及的主要临床问题及其常用的设计方案 临床问题 病因:评价某种因素是否与疾病的发生 有关 诊断:评价某一诊断试验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或评价某一试验在应用于人群时检 测临床前期病例的准确性 治疗:评价某种治疗方法如药物、外科 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的效果 预后:确定疾病的结局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试验 队列研究 常用设计方案 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 究 断面研究(将新的试验与金 标准进行比较)
循证医学
如何评价临床研究证据
公共卫生学院 孙奕
主要内容
概念 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重要性
如何评价临床研究证据
各类研究证据的评价原则
循证医学
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例:
例: 47岁 绝经期妇女 医生建议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文献资料: 理由: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可降低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反对的理由: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会 – 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雌激素增加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根据研究证据提供的试验结果所计算的验后概率是否能够改变你 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有益
– 根据试验结果是否能有助于判断下一步的诊断、治疗决策 – 你的患者是否愿意进行该诊断试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特点
当试验方法和阳性标准固定时,每个诊断试
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恒定的。
区分诊断试验正常和异常的临界点会影响灵
敏度和特异度。
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应用(1)
灵敏度高的试验适用于:
– 疾病漏诊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AIDS); 是 否
– 有几个假设诊断,为排除某病的诊断; 阳性 a 阴性 c – 用于筛检无症状病人而该病的发病率
似然比的计算
铁蛋白诊断缺铁性贫血
金标准 铁蛋白 骨髓活检 似然比 缺铁例数(%) 非缺铁例数(%)
>=100 45-99 35-44 25-34 15-24 <=14 合计
50(6) 75(9) 35(4) 60(7) 65(8) 530(65) 815(100)
1300(70) 400(22) 45(2) 50(3) 30(2) 20(1) 1845(100)
阳性 a
阴性 c
b
d
评价诊断试验的指标(3)
特异度
– 特异度指非病人组中经诊断试验 是 否
查出阴性人数的比例(d/b+d);
– 经诊断试验查出阳性人数的比例 (b/b+d)即为假阳性率,又称误诊 率; – 假阳性率=1-特异度。
阳性 a
阴性 c
b
d
例1、CK试验诊断心肌梗死(灵敏度和特异度)
似然比的计算
疾病
试验+ a(a/n1)
非疾病
b(b/n2) +LR=(a/n1)/(b/n2)
试验+- c(c/n1)
试验- e(e/n1) Total n1=a+c+e
d(d/n2)
f(f/n2) n2=b+d+f
+-LR=(c/n1)/(d/n2)
-LR=(e/n1)(f/n2) n1+n2=a+b+c+d+e+f
估计对治疗的反应;测定目前对治疗的实际反应
Part 1: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的方法(1)
标准诊断方法的确定:黄金标准
– 病理学标准(组织活检和尸体解剖) – 外科手术发现或特殊的影像诊断 – 长期临床随访结果 – 公认地综合临床诊断标准 – 金标准是相对的,选择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的方法(2)
AFP诊断肝癌,灵敏度=80%,特异度=90%
HBsAg(+) + 年龄>40岁人群 肝癌 非肝癌 AFP+ 800 AFP200 9900 89100 99000 10700 89300 100000 Pre=1000/10万 +PV=7.48%
Total 1000
例4、患病率对预测值的影响(5)
又比较低,当试验结果呈阴性时,价 值更大。
b
d
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应用(2)
特异度高的试验适用于:
– 凡假阳性结果会导致病人精神和肉 体上严重危害时; – 要肯定诊断时,当试验结果呈阳性 时,价值更大。 是 否
阳性 a
阴性 c
b
d
评价诊断试验的各种指标(4)
预测值:
– 阳性预测值指诊断试验阳性 是 否
CK诊断心梗的ROC曲线
100%
真 阳 性 率 ( 灵 敏 度 )
80%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100%
假阳性率
CK和EKG诊断心梗ROC曲线比较
100%
真 阳 性 率 ( 灵 敏 度 )
80% CPK EKG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100%
用于估计疾病概率;
更科学地描述诊断试验
似然比的计算
疾病
试验+ a(a/a+c) 试验- c(c/a+c) Total a+c 非疾病 b(b/b+d) d(d/b+d) b+d +LR=Sen/(1-Spe) -LR=(1-Sen)/Spe a+b+c+d
Sen=灵敏度;Spe=特异度,LR=似然比
列出评价诊断试验的四格表,计算各项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Part 2:评价诊断试验的指标(1)
黄金标准
– 病理学标准(组织活检和尸体解剖) – 外科手术发现或特殊的影像诊断 – 长期临床随访结果 – 公认地综合临床诊断标准 – 金标准是相对的,选择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诊断试验的四格表 黄金标准 病例组 诊断 阳性 (真阳性)a 非病例组 b(假阳性) a+b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陈世耀
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循证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内镜诊疗中心
临床医师的课题
总结临床实践经验
– 临床流行病(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

应用临床实践经验
– 循证医学(解决临床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
设计、测量、评价
– 有关病因和发病因素的研究 – 有关诊断试验的研究 – 有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效果的研究 – 有关预后估计的研究
心梗 CK+ CKTotal 无心梗 231 +LR=7.6 -LR=0.07
215(93.48%) 16(12.31%) 15(6.52%) 230
114(87.69%) 129 130 360
似然比的特点和应用
比灵敏度和特异度更稳定,不受患病率
的影响;
用于估计疾病概率。
基本概念
疾病概率=病人/(病人+非病人) =a/a+b 疾病比率=病人/非病人 =a/b
试验 阴性 (假阴性)c
a+c
灵敏度=a/a+c
d(真阴性)
b+d
c+d
a+b+c+d
阳性预测值=a/a+b
特异度=d/b+d
准确度=a+d/a+b+c+d 患病率=a+c/a+b+c+d
阴性预测值=d/c+d
评价诊断试验的指标(2)
灵敏度 – 灵敏度指病人组中经诊断试验 查出阳性人数的比例(a/a+c); – 病人组中经诊断试验查出阴性 人数的比例(c/a+c)即为假阴性 率,又称漏诊率; – 假阴性率=1-灵敏度。 是 否
心肌梗死组 35 8 7 15 19 13 91(42%) 18 133 19 21 30 30 215(93%) 13 15 2 230 CK水平 480 440 400 360 320 280 240 200 160 120 80 40 0 无心肌梗死组 0 0 0 0 0 1 1 129(99%) 1 1 0 5 16 8 114(88%) 26 88 130
– 验前比=0.01/(1-0.01)=0.01 – 验后比=0.01×100=1 – 验后概率=1/(1+1)=0.5=50% – 若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2.2mm,其似然比=11
– 验后比 =验前比×似然比=1×11=11 – 验后概率=11/(1+11)=91%
似然比的特点和应用
比灵敏度和特异度更稳定,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结果中真正患病的比例
(a/a+b) – 阴性预测值指诊断试验阴性 结果中真正未患病的比例 (d/c+d)
阳性 a
阴性 c
b
d
例2、CK试验诊断心肌梗死(预测值)
心肌梗死组 35 8 7 15 19 13 91(42%) 18 133 19 21 30 30 215(93%) 13 15 2 230 CK水平 480 440 400 360 320 280 240 200 160 120 80 40 0 无心肌梗死组 0 0 0 0 0 1 1 +PV=99% 129(99%) 1 -PV=48% 1 0 5 16 8 +PV=93% 114(88%) 26 -PV=88% 88 130
研究对象的选择
病例组应当包括该病的各种临床类型
对照组应选确实无该病的其他病例,并且应包
括易 与该病相混淆的其他疾病
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的方法(3)
样本大小的计算 样本大小
ua2p(1-p) n= 2
灵敏度和特异度的 95%可信区间
p ±Za /2√ p(1-p)/n
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的方法(4)
6/70 9/22 4/2 7/3 8/2 65/1
似然比应用举例
一18岁女性,其病史和外周血检查结果提示
患缺铁性贫血可能性为20%。患者测定铁蛋
白为40ug/ml。
似然比应用举例
铁蛋白 缺铁例数(%) >=100 50(6) 45-99 75(9) 试验- 35-44 35(4) 25-34 60(7) 15-24 65(8) 试验+ 合计 <=14 非缺铁例数(%) 1300(70) 400(22) 45(2) 50(3) 30(2) 99% -LR=0.35/0.99 20(1) 1% 1845(100) +LR=0.65/0.01
验前比=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 =(a/a+b)/[1-a/(a+b)]=a/b
验后比=验前比×似然比 =a/b×LR=a1/b1
验后概率=验后比/(1+验后比)
=(A/B)/(1+A/B)=A/A+B
似然比应用举例
例7:某患者女性45岁,胸痛就诊,患冠心病概率为多少? – 文献资料,患病率1% – 若患者有典型心绞痛,其似然比=100
AFP诊断肝癌,灵敏度=80%,特异度=90% 患病率=10/1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