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忘了,关心你的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别忘了,关心你的父母
项目实施时间:2011年9月至今
项目实施过程:针对当今社会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不知道感恩父母,只关心自己的自私表现,我校主动营造浓厚的孝德环境,结合家庭实践教育,使我校广大在校生掀起了“比孝敬父母,比关心父母”的活动。
项目实施效果:通过这次深刻的感恩教育,使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看到了父母的艰辛,从内心感受都了父母之爱的崇高与伟大,从而也坚定了立志成才回报社会的理想。
曾听一位同事无意间说了这样一件事:忙碌了一天的她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自己聪明优秀的女儿,蹬着自行车回到了家。早已饥肠辘辘的母女同时发现了客厅桌子上的一个面包,于是,肚子唱着“空城计”的女儿兴奋得拿起面包就啃,却全然忘了旁边辛劳了一天的妈妈也是和她一样饥饿。事后,妈妈问女儿为什么自己吃面包的时候没有分给一半给妈妈,女儿的答案是平时都是妈妈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给她,她不知道妈妈那时侯肚子也饿了,根本没有想到妈妈。女儿的回答让同事意识到了自己平时在关心父母方面教育的疏忽,于是,她对女儿说以后无论有什么好吃的,不管
父母需不需要,自己首先要问一下,这不仅是关心别人的表现,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经过同事的提醒,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有什么好吃的,都首先要问一下别人是否也需要。一件平常的小事,一句温馨的提醒,让这个小孩知道了孝顺长辈,不仅是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还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
曾经,为了电视中的一个公益广告而深深不能自已,“星期天,两个白发老人忙碌了一天,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等待着儿孙们来享用,然后,星期一、星期二……每天孤单无味地吃着剩菜剩饭。”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扪心自问:我们的孝心哪去了?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吃过饭后不会主动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却很少请父母先吃;父母身体不适,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案例中女儿的行为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这些孩子有的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有的是班级中的小能人,总之,很多都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可是就在这群孩子当中,往往在家里却不够关心自己的父母,分析其原因如下:
一、父母过于溺爱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孩子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关怀备至。但是往往就是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能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并且觉得自己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便
忽视了这份爱。
二、父母对孩子成绩的要求大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优异的成绩,只要孩子成绩好,热爱学习,别的都是次要的。因此,孩子身上的一些自私的表现通常也忽略不计。
三、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向谁学“感恩”
鉴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就为学生布置了为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将“学会感恩”写进了《中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很值得欣慰和期许的。
但问题在于,对少不更事的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须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即:成人必须做好“感恩”榜样。
人之能懂得并自觉“感恩”,缘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可令人遗憾的是,在而今成人社会里,对他人欺诈蒙骗、对老人不敬不孝、获得救助而不感恩回报等行为屡见不
鲜;而这些丑陋现象,正不断将未成年人的生活世界“染黑”—————这又让孩子从何“学会感恩”?
为使孩子们对“感恩”美德“学”有参照,“学”有成效,家长教师及成人社会,都必须首先为孩子们做出“感恩”的榜样,以我们真诚的“感恩”行动和良好的道德表现,为孩子们做出向美、向善的表率。不然,《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而现实生活中又缺乏“学”的对象,那又怎么能使他们最终“会感恩”呢?即便他们初具“感恩”意识,最终也将被成人社会“知恩不报”的歪风所抵消。倘若此,我们的“感恩”期待就将化为泡影
四、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孩子应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曾读到这样一则新闻:来自河北省张家口的67岁的
赵老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东门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因为孩子不知情,也不会对父母感恩。
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这是误解,也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教育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方面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实践者,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针对如今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不关心长辈的行为,结合今年三月文明规范月“弘扬效德传统,打造幸福校园”的主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创设浓郁的氛围,唤起孩子心中的孝心。
(一)布置环境,营造浓郁的孝德教育氛围
结合今年文明规范月的主题,在校园内创设浓郁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心中对父母的感恩。一进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写有“弘扬效德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