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1.先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1)周朝:①政治上,分封制,目的是广立封国,拱卫王室;②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促成家族观念的形成;③经济上,井田制,名为公有,实为贵族占有。

(2)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①大变革时代,政治上,分封制崩溃,诸侯战争频繁;②经济上,春秋晚期出现铁器、牛耕,井田制开始瓦解,小农经济兴起;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③思想上,孔子的“仁”和“礼”(3)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①政治:分封制瓦解,出现战国七雄;②经济: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崛起,小农经济发展;③思想:百家争鸣。

儒家孟子仁政,荀子礼法并施;④科技:司南的发明和使用。

2.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1)朝: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军功授爵;影响深远。

(2)汉朝:①政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选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经济:铁犁牛耕广泛推广,精耕细作日益完善;强化重农抑商,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青瓷。

③思想: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④科技:西汉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0年)①政治:政权更迭频繁,九品中正制选官,士族当权。

②经济:商业倒退。

③思想文化:佛道两派发展;绘画晋文人画出现,顾恺之“以形写神”;书法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艺术,王羲之。

4.隋唐时期:6—9世纪(581—907年)①政治: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②经济:实行坊市制;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陆上丝绸之路繁荣;制瓷业成熟,丝织业缂丝。

近代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

近代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

近代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近代历史是高考历史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了中国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趋势。

掌握近代历史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近代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考生系统复习和回顾。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军侵犯中国主权,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等。

这些条约导致中国领土割让、关税开放等丧失主权的严重后果,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运动。

洋务运动是由清朝政府发起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借鉴西方科学技术和产业制度以增强国力,如湘军、北洋舰队的建造等。

自强运动是指中国知识分子自力更生、民族自强的运动,既包括维新派的改良主义思潮,又包括激进派的革命思潮,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与行动。

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是晚清政府为应对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次改革。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方案,如设立宪政、兴办学堂等,但最终失败,遭到了保守派的坚决反对。

义和团运动则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民间抵抗潮流,以恢复民族自尊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目标。

义和团发动的反帝斗争虽然表达了民众的愤怒,但最终被列强镇压。

四、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节点,它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

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后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传统文化、教育制度等进行了批判和革新,如胡适、陈独秀等人的思想与行动。

五、北洋政府和二次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逐渐成为实际掌权的政府。

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相继执政,但他们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暴露。

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团体的发展和发声推动了二次革命的爆发,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政治。

高考历史 中国近代史

高考历史  中国近代史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两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一、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2、禁烟运动(1)起因:鸦片走私原因:扭转贸易逆差影响: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2)虎门销烟得出结论:禁烟运动——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直接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1、经过: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184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3、失败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与第一次相同:1、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①特点:英法联合;首次攻入北京②火烧圆明园③中国战败④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战争的结果(1)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4国)(2)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2国)(3)美俄趁火打劫——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4.战争的影响1、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二鸦战的条约与《南京条约》的相同点:割地;赔款;开口岸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③1898年租借“新界”。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各部分特征、各部分重要知识、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阶段特征: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①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①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④地理: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④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重要提示: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复习指导】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高考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近代史知识点归纳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以及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以下是高考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一、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英国为了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背景: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 过程: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太平天国”的理念,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结果:最终被清政府联合西方列强镇压。

三、洋务运动(1861-1895)- 目的: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为目的。

- 内容:兴办洋务企业,建立新式海军,改革教育等。

- 结果:虽有一定成效,但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四、甲午战争(1894-1895)- 原因: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

-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款,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五、戊戌变法(1898)-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一部分知识分子提出变法维新。

- 过程:光绪皇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运动。

- 结果:由于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变法运动仅维持了103天即告失败。

六、辛亥革命(1911)- 背景:清朝统治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意识觉醒。

- 过程: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结果:虽然建立了民国,但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现代化。

七、五四运动(1919)-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绪。

- 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八、抗日战争(1937-1945)- 背景:日本侵华,企图吞并中国。

- 过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 结果:中国取得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考历史常见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常见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常见知识点总结一、近代史1.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的失败,并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赔款。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2.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不同方向的政治思想。

3.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北京学生和市民举行的一次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民主运动开始顶替以往的帝国主义反抗运动。

4. 四·二八事件:1927年4月12日至28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进行的一场大屠杀,意在清除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这场事件使国共两党的合作转为对立。

5. 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时,在南京实施的大规模屠杀和性暴力事件,至今日对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痛。

6.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假借辽宁柳条湖铁路爆炸事件为借口,对中国东北进行了侵略。

这场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的开始。

7.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上海附近的桐乡地区炮击中国军队,意图挑起中日战争。

这场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了全面战争阶段。

8. 马关条约:1895年,中国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赔款6000万两白银的条约。

二、现代史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和市民为了抗议巴黎和约和赔款,进行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民族危机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开始与传统的封建观念相冲突。

2.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8年,以国民党为主导的中华民国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巩固了国民党在南方的统治地位。

3.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步。

4.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全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

高考历史时间表及重大事件归纳

高考历史时间表及重大事件归纳

高考历史时间表及重大事件归纳高考历史时间表及重大事件归纳一、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荣时期,著名的诸子有孔子、孟子和老子等。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统一王朝的历史,同时推行了一系列变革,如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轮等。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治剧变、社会动荡,文化也悠久绵长,著名的诗人有陶渊明和王羲之。

二、近代历史1. 清朝在清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如康熙、雍正和乾隆等皇帝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良。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意义重大。

三、现代历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综合性的世界大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2. 我国抗日战争我国抗日战争是我国人民进行的一场英勇的抗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锻造了我国人民的意志和品格。

总结与回顾本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梳理和概括,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我们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也能更灵活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之一,我们应该珍视历史,传承历史文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也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开拓未来。

通过以上对高考历史时间表及重大事件归纳的文章,相信读者能对我国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备战高考,也能够让读者对我国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多次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

在古代历史时期,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孔子提倡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和仁政;老子则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这些思想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当今时代的诸多重要知识点和重大事件。

以下为大家进行详细的梳理。

一、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1840 1842 年)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 1864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9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5、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 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6、戊戌变法(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 天就失败了。

7、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确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4)两大任务:a.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前一任务和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了障碍,并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3.内容主线(1)帝国主义侵华:a.手段:军事、政治、文化、经济。

b.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c.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

b.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a.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三民主义)。

c.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d.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a.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b.资产阶级:百日维新、新亥革命。

c.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清末“新政”。

4.阶段分期方法一:(1)旧民主主义革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注:按政府分: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民国政府(1927-1949)(2)新民主主义革命:a.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b.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4)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d.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总结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总结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和事件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高考近现代史中部分关键知识点和事件的总结。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的起因主要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英国商品倾销的障碍。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其空想性,未能实现。

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时间时间事件事件 1840~1906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39·6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6 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1841初英国扩大侵华战争英国扩大侵华战争 1842·8·20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4 中美《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40s ~1850s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初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1秋永安建制永安建制 1853春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政权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政权 1853 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伐 1856 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达到全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达到全盛 1856秋天京变乱天京变乱 1856 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马神甫事件”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 英法联军到达中国,并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傀儡政权-广州巡抚衙门,统治机构-英法联军委员会员会 1858 陈玉成、李秀成打垮江北大营陈玉成、李秀成打垮江北大营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9冬洪仁王干,《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1860 上海,华尔洋枪队上海,华尔洋枪队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火烧圆明园中英、法中英、法 俄《北京条约》俄《北京条约》1850s 末~1880s 俄国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俄国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s ~1890s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860s ~1870s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861 总理衙门设立总理衙门设立 辛酉(you3)政变政变 1862 陈玉成被俘陈玉成被俘 1862春清军围攻天京清军围攻天京 1864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1870s 中期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1881 中俄《伊犁条约》(《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 1883~1885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 1884 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885 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1880s 中期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表详细总结(高考必备)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表详细总结(高考必备)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韩、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领地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西汉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从此匈奴远徙。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召集石渠阁会议,讨论五经异同。

公元前33年,西汉王昭君出塞。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73年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窦固击败匈奴92年,宦官郑众等因诛杀外戚有功而封侯,宦官开始用权。

高中历史通史大事年表含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通史大事年表含历史阶段特征
二战后,欧亚出现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冷战”对峙,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明显呈现出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苏联和东欧各国相继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探索出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令世界瞩目。战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奠定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被广泛借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在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凭借其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货币制度的优势,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日本崛起和西欧一体化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两极格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北京条约》签订
186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所发展,资产阶级产生,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组成八国联军侵华,通过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
1929-
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
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
红军长征
1934-
1936
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
1935
西安事变
1936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南京大屠杀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对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近现代中国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剧变的时期。

其主要内容包括:1. 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上海的《南洋商报》在1844年上半年报道了这个战争的起因、流程及背后的各方力量,它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使得中国逐渐被列强侵略。

2. 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由洪秀全创立,提倡平等、拜上帝教信仰,曾对清政府形成极大的威胁。

3. 戊戌变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致力于使中国适应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但最终因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建社会向民主共和社会的转变。

二、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时期。

主要内容包括: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政权更迭不断。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对于中国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国共合作与分裂:国共两党开始相互合作,但随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分歧的加深,最终分裂成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争,中国军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主要内容包括:1. 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国有化等一系列社会转型。

2.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特殊时期,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在全国版高考历史考试中,掌握历史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标志着中国与外国的不平等条约签订时期的开始。

2.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 五卅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开辟了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新纪元。

二、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较为完整记载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后者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秦始皇统一六国(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分裂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的封建王朝。

4.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统一了全国,实行了有利于农民的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对外的扩张和交流。

5. 三国鼎立与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权,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文化多样化。

三、历史思想与文化知识点1. 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2. 道家思想与道家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状态。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史、世界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史、世界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1898年6月-9月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末新政开始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三民主义”1906年预备立宪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12年3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1915年-1916年袁世凯称帝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3年6月中国三大,讨论国共合作的问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4年-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1926年北伐战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1927年10月秋收起义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井冈山会师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华北事变;中共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中共陕北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形成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1938年台儿庄大捷1940年8月百团大战1945年4-6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1937年-1946年5月重庆国民政府)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建立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1949年中共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中华民国时期结束(南京国民政府1946年-1949年)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1949年9月《共同纲领》;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1954年第一届人大;五四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4年中法建交;“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2年八二宪法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0世纪90年代提出“依法治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科教兴国战略1997年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1999年澳门回归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阶段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17世纪初文艺复兴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兴起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扩散到欧洲其他地区;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1861年-1865年美国内战爆发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巴黎公社运动1884年柏林会议,“有效占领”原则,瓜分非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成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1917年2月俄国二月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1921年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3月-1928年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28年-1937年苏联进行两个“五年计划”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新政,国家宏观调控世界现代史——二战及战后阶段1931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1943年《开罗宣言》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成立;二战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德国分裂;1953年苏联赫鲁晓夫上台1955年万隆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滞胀”,减少福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霸权主义推向顶峰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美苏关系走向缓和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历史高考必考知识点时间表

历史高考必考知识点时间表

历史高考必考知识点时间表近年来,历史成为高考重要的学科之一,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历史高考必考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合理规划备考时间,我们制定了一份,希望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史1. 近代史(1840年—1919年):巩固新中国独立地位的建立2. 远古史(约5000万年前—公元1840年)-原始社会:人类出现以来的漫长时期,人类通过狩猎和采集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兴起,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封建王朝的崛起和衰落二、现代史1. 近代史(1840年—1919年)-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中国的闭关政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动荡,晚清时期的改革与变革-甲午战争及其影响:列强对中国的围剿,中国政治的混乱-辛亥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起源,中华民国的建立-五四运动及其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意识的觉醒三、近代史1. 地理知识(包括国土、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国土状况: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及领土争端-人口分布:全球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经济情况: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交通状况:主要国家的交通网络建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现代史1. 二战及其影响:二战前的国际形势,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和变化2. 冷战及其影响: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各国的冷战策略和争夺军备竞赛3. 当代史:主要国际事件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影响五、中国古代史1.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文化起源、农业文明的兴起2. 中华文明古代史:夏、商、周的建立与发展,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崩溃3. 秦朝及其背后的社会变革:秦朝的建立与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 其他朝代的历史:汉朝、三国时期、隋唐盛世、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宋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变革六、世界古代史1. 印度、巴比伦、埃及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和衰落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3.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变革4. 古代亚非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必考知识点的时间表,考生可以根据该时间表合理规划备考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各部分特征、各部分重要知识、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阶段特征: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①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①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④地理: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④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重要提示: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复习指导】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中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内容总结】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①政治上: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③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④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华文明的基础逐步奠定。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总体特征】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

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第一阶段: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

【具体史实】1、政治:禅让制(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2、经济:(1)农业:①距今一万年左右原始农业产生,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②多个中心:黄河、长江流域;③生产工具:木、石、骨质农具,耒耜的出现;④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

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社(土神)稷(谷神),“社稷”被代指为国家象征,农耕文明的反映。

)⑤生活:经常迁徙(寻找肥沃土地),穴居;⑥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集体劳动。

(2)手工业:①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丝织: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③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3)商业:原始商业出现: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4)所有制:原始公有制--私有制3、文化:①文字的源头: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②绘画的起源:远古时代的原始图画(质朴、粗犷),代表:《鹳鱼石斧图》;③戏曲的源头:原始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①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③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④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发展趋势:①由割据分裂趋向统一②奴隶制→封建制③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考试重点: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孔子、小农经济关键词:奠基时期【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①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名义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分封,“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集体劳作: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集体劳动有利于提高工效。

②品种:“五谷”已种植:粟、黍、菽(豆)、稻、麦;六畜兴旺:猪、牛、羊、马、狗、鸡;;③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珍贵稀少,仍以木制耒耜为主;石锄、石犁;④生产技术:掌握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⑤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6生产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7生活:走向定居(安居乐业)。

(2)手工业:①冶铸:青铜铸造繁荣,“青铜时代”,主要用途:兵器、礼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大)、四羊方尊(精)、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②丝织:商代已有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③瓷器:商朝烧出原始瓷器。

④经营模式: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管理经营手工业工匠集中、职业世袭(3)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均有城市与市场。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衣食,驱使其为政府服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夏: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②国家的形成:出现了公共权力和一系列国家机器(2)商:行政管理制度(内服外服制度):①中央: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王畿),设相、卿士等管政务;②地方:地方封侯、伯。

方国首领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外服是方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非商王赏赐,是一种联盟制度,不是分封制。

)③神权色彩:商王每日及遇事必占卜,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西周:①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以巩固王室统治;②实行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以解决权力继承;③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③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3、文化:①文字: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②文学: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代表作《诗经》③教育:西周:“学在官府”④科技:甲骨文记载日食;殷历:干支纪年(古代还有帝号纪年,年号纪年);夏朝《夏小正》。

④文化:青铜文化;礼乐文化;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总体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政局大动荡的时期。

【阶段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礼乐制的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4、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出现及推广②耕作技术:牛耕;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垄作法③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A.“公田”抛荒;B.“私田”逐步成为私有土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C.春秋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战国大举变法(前400年左右,魏文侯变法“废沟洫”“尽地力”;秦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培植新兴土地所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