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情感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歌的情感美
诗歌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智慧结晶,在我国文学史上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于劳动之余或之时,歌之舞之,产生了诗歌的语言形式,美韵无穷,也就成了人们千古以来不衰的文学创作形式了。而“美韵无穷”就成了人们评价诗歌这一文学创作形式的主要语言了,这样就产生了“诗美”这一概念。
一、诗的第一要素是情感,无情即无诗
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本质是抒情的,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严羽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沧浪诗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灵魂的净化,思想的升华,是以“情”的投入作为先决条件的。一位诗人以真情并在神圣灵感下所创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也是能感染读者的心灵的。或者说是情感使诗洋溢着美。
我们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无不为它那潇洒豪放的风格、气韵贯注的流动美所感染。但我们必须承认实际上是因为这首诗里所写壮景、所抒豪情感染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诗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多美啊!再如普希金的《致大海》,也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人感情炽热而又深沉,从临别的忧郁、眷恋,到回忆时相对的沉静和郁郁不平;从追忆拿破仑、拜伦时的热烈、激昂,到最后一次告别时的悲壮、决绝,无不令人心潮澎湃,难以遏抑。而这正是诗美之源:没有情感,就没有诗美。
但诗对情感是有要求的,不可滥情,不可伪情、矫情,否则就不是什么好诗,且伤诗于致命了。归纳起来,我们可从三方面来谈诗对情感的要求:
其一是真挚性。
感情的真挚是诗美的基本素质,矫情或伪情是诗的致命伤,是诗美的大敌。像古人的应酬、应时之作,就谈不上美韵无穷了。有人写诗万篇,但妙篇“奇绝”,当是情真意切缺乏之故。《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唐诗”不就因“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情而千古流传吗?
其二是强烈性。
强烈性是指感情波动的幅度与力量,即覆盖面和作用的范围。只有真挚而强烈的情感,才有打动人心的美学力量。我们读李白的《蜀道难》。诗人开篇即“噫吁唏,危乎高哉”一起,一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给读者以强烈情感冲击。而在诗中,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样就形成了以主旨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让读者有无穷之叹。难怪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评此
诗是“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
再如其诗《将进酒》,诗人感情大起大落,发展变化极快:开篇“君不见”两个排比句,如天风海雨,气势壮阔;而从“人生得意”以下六句写欢,是为转悲为欢,耽于眼前朋友聚会的快事之中;酒宴开始又写愤激之情,“但愿长醉不复醒”,一抒心中长期郁积不平之气;而“主人”以下句则为狂放之情。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令人感慨万千,心潮起伏啊。李白这首诗之所以为千古名篇,也证实了强烈性这一打动人心的美学力量。
其三是深刻性。
这是指感情的纵向体验程度,主要是从诗的情感与思想性关系角度来谈的。在诗中,我们往往看到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爱的表达,这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情感,也是诗的永恒感情。滥情或滥感,粗疏浮泛,就缺乏诗的魅力了,这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不再赘述了。
情感是思想的生动体现,而思想美是诗的灵魂,是诗美的重要美学内涵。没有思想美的诗作犹如天空中没有太阳和彩霞,没有月亮和星星,只剩下一片灰黑。诗的思想美是和饱满强烈的感情交融在一起的,即情理交融。没有诗情就没有思想美。正如屈原的《离骚》,陆游的《书愤》《孤愤》等,其内含忧国忧民的浓郁之情,故恒久!
而诗的思想美还可附丽于新鲜的意象,使感情的愉悦、理智的启示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欣赏结合起来,例如闻一多的《死水》,穆旦的《赞美》。在《死水》中,诗人故意用“翡翠”“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好的形象,来反衬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丑恶的事物,目的是为了揭露旧中国表面下的繁华腐朽肮脏的本质。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虚实相映,创造出诗的意境美。而这也旗帜鲜明地表明诗人的态度,诗人情感也从这鲜明而强烈的意象对比中,得到极大的张力。穆旦的《赞美》,诗人在诗中塑造的是一农民形象,但诗人却结合山峦、河流、草原,联系村庄、鸡鸣、狗吠,表达出对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深切的爱,又用黑暗的茅屋、呻吟的风,表达自己为民族仍将面临耻辱的痛苦、徘徊。这些正体现了诗的情理交融的美。
但诗的思想美,对感情的抒发也是有所制约的。这主要表现在使真善美结合起来。道德伦理标准使感情之醇化为感情之美。诗的思想制约着对感情的提炼,而情感中最富有思想性的是与时代、与人民相通的感情。这一点可在美国作家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致大海》中得到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因此,在诗歌中,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极具感染力的美好的情感,就体现了诗歌中的情感美。欣赏诗歌,就是欣赏诗歌蕴含的情感美。欣赏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我们的审美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二、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诗总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坦露于人,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必须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酿造、升华,使之充满情感力量。因此,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准确,对情感美的领悟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生活图画和自然形象来展现,是以实写虚的过程;那么,阅读鉴赏时,我们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由表及里,通过品读形象寓意去发掘情感内涵是领会情感美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朱光潜美学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