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课程标准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是指针对幼儿阶段(通常是3岁至6岁)开设的文学课程所遵循的一组教学和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1. 语言发展: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学习并理解基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 阅读兴趣培养:通过阅读故事书、绘本和其他文学材料,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故事理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角色和情感,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够从故事中获取启示和教训。
4. 文学欣赏: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儿歌等,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5. 文学作品创作: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口头表达等方式创作个人的故事、诗歌或插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6. 文学价值观培养:引导幼儿从文学作品中获取各种价值观,如友谊、勇气、善良、责任感等,培养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7. 跨学科整合: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如艺术、科学、社会等)相结合,创造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8.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文学课程,培养他们与幼儿一起阅读、讨论和创作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这些标准旨在通过幼儿文学课程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创造力和情感发展。
各个地区和学校可能有自己的具体标准,因此建议参考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相关教学指南和课程大纲以了解更详细的要求和目标。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0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数: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概述《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收对象、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和寓言、儿童故事、图画文学等具体文学文种。
通过例文分析、习作讲评使学生对各类型的儿童文学形式有较深刻的领悟理解并学以致用,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儿童文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常用形式,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鉴赏水平,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2.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3.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4.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婴幼儿心理特征和语言特征对儿童文学的特殊要求2.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
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4)5-6岁是一个飞跃期,追根问底,强烈的求知欲。
2.婴幼儿的语言特点(1)词汇量不断增长,能按照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行为。
(2)喜欢说话,听儿歌、童话、幼儿诗歌、故事等,能复述部分关键情节。
儿童文学 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1、 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得定位 :《儿童文学》课程就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得专业课程。
课程得作用:儿童文学就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得专业课程,就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职业岗位得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得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得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得培养与职业素养得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得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得改善,毕业后能较快得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得任职要求。
与其她课程得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得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她相关得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得知识、理论、技能得教学任务。
它得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文学素养得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得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得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得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得理念把握职业教育得本质特征。
”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得主干课程,就是学生终身教育得需要,为学生得职业素养得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得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得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得统一得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ﻩ1.3.1 教学要求: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得理论;2)针对不同文体得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与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得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就是以学生以往得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得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得相关理论、儿童文学得各种文体,中外优秀得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得重要问题培养学生得职业能力,训练学生得教学技巧而进行得系统教学。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目录《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一、课程说明 (1)(一)课程定位与作用 (1)(二)课程目标 (1)(三)教学大纲 (2)二、大纲说明 (2)第一单元初识儿童文学 (2)第二单元儿歌 (2)第三单元儿童诗 (3)第四单元童话 (3)第五单元寓言 (3)第六单元儿童故事 (4)第七单元儿童散文 (4)第八单元儿童科学文艺 (4)第九单元儿童图画书 (5)第十单元儿童卡通读物 (5)第十一单元儿童戏剧文学 (5)第十二单元儿童影视动画 (6)三、课程考核 (6)四、使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6)(一)教材 (6)(二)参考书 (6)《儿童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定位与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多年来,在广泛进行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本课程教师深入幼儿园听课、指导实习和课题研究,了解一线教学对学生儿童文学素质的要求,把课程性质定位为:《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创编、讲演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水平。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定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儿童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改编、创作的能力,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知识•能力•应用”三维一体。
1、知识目标: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素养通过《儿童文学》这门专业课,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温暖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陶冶其情操,使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有厚实的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的儿童文学视野、有较强阅读指导能力和文学活动组织能力,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水平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五段式学习实践模式,使学生形成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具有儿童文学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助力。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儿童文学》是一门面向儿童文学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
本课程涵盖了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分类、阅读与鉴赏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儿童文学,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3. 能够独立鉴赏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儿童文学审美能力;4. 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儿童文学知识,提高儿童文学教育水平。
三、教学内容1. 儿童文学基本概念:介绍儿童文学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2.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梳理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变化;3.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儿童文学审美能力;4. 教学方法与实践: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儿童文学的技能和方法;5. 阅读推荐: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 理论讲授:共36学时,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2.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共xx学时。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儿童文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分类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六、师资队伍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儿童文学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和前沿理论进行讲解。
同时,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七、教材选择本课程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作为参考,但需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母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1.听-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听到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和听取语言信息的速度。
- 培养学生通过听力了解和感受语言的能力。
2.说-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风格。
-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口头报告、陈述和对话等。
-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协调发展。
3.读-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包括识字、理解词义、理解句子和理解篇章等。
-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获取知识和获取乐趣的能力。
4.写-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写的能力,包括字的正确书写、句子的正确组织和篇章的正确结构。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日记、信件和说明文等。
- 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结合生活实际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口头表达等。
- 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能力。
五、教材选择- 选择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辅助教材和阅读材料等。
- 教材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六、课程实施-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学时。
《儿童文学》 课程建设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团队名称:文化教研室课程名称:儿童文学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儿童文学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常用形式,学会朗诵儿童儿歌、诗歌、散文等,会讲儿童故事、创作儿童故事、了解儿童影视作品、会指导并演出儿童话剧。
增加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儿童文学修养,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地位与说明《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核心课程之一。
立足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实践。
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创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
(三)课程考核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大多数是要走进教师岗位的,传统的考试的评价模式显然不够客观和全面。
因此,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双向测评。
例如:总评成绩=平时各项成绩之和×60%+期末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中,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积累及读书笔记占;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儿童诗朗读、童话剧表演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包括幼儿园实践实训活动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有效地激发1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即成绩评定:总评成绩(100%)=出勤成绩(2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40%)(四)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儿童文学概述项目二儿歌项目三儿童诗项目四童话项目五寓言项目六儿童图画文学项目七儿童戏剧项目八期末测试(五)教学组织采取班级授课讲解的方式为主,个别教学为辅,利用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及作品相互评价。
(六)课程实施1.集体教学,集中讲授知识,问题驱动教学,抛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内化知识;2.实际操作,按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和故事表演,让学生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掌握幼儿园语言类教学技巧;3.个别指导,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或者结合学生问题分析解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七)课程教学资源:[1]师资条件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在内容上与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有关联,在应用上与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紧密联系。
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瞄准“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职业能力”的培养,尝试打破传统《儿童文学》教材模式,精简内容为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学习和幼儿童话、儿歌、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文学4个项目,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五段式学习实践模式,建设教室和幼儿园/舞台两个课堂——通过课堂讲授,详细解剖经典,使学生鉴赏、创编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幼儿园/舞台现场实践,学会表演或讲授。
课程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好课程网站资源)三、课程目标定位“素质、能力、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通过《儿童文学》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他们具有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具有儿童文学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1.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扩大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
2.明确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开阔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拓展学生的思维,重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4. 重点进行幼儿童话、儿歌、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文学4个项目化能力训练。
儿童文学与欣赏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与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儿童文学与欣赏这门课啊,那目标可多啦。
咱得让同学们了解儿童文学的各种类型,像童话、儿歌、儿童小说这些。
而且呢,要能分辨出不同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是温馨的、奇幻的还是教育性强的。
还要培养同学们对儿童文学的欣赏能力,就像看一本童话书,能看出作者的巧思,感受到故事里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有创作儿童文学的想法和基础能力,哪怕是写个简单的儿童小诗也好呀。
二、课程内容1. 儿童文学类型童话部分得好好讲讲。
从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说起,讲讲童话里的魔法元素,像灰姑娘的水晶鞋、白雪公主的毒苹果,这些元素是怎么吸引小朋友的。
还有童话里的人物塑造,善良的公主、邪恶的女巫,这些形象都是怎么被刻画得那么鲜明的。
儿歌也不能少。
从简单的两只老虎到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儿歌,讲讲儿歌的韵律,为啥它那么朗朗上口,是因为押韵还是节奏明快。
而且儿歌背后有时候还蕴含着文化知识呢,比如有的儿歌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儿童小说也是重点。
像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样的,讲讲小说里儿童的心理描写,小汤姆的调皮捣蛋、勇敢好奇是怎么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还有小说里的情节设置,怎么一环扣一环让读者一直想读下去。
2. 欣赏技巧首先是从文字角度。
看看那些生动的描写,比如描写春天的儿童文学作品里,花朵是怎么被描写得五颜六色的,是用了比喻“花朵像彩色的星星”,还是拟人“花朵在风中跳舞”。
再从情感角度。
像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表达的是友情,那就要体会朋友之间那种纯真的感情,是怎么在故事里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表现出来的。
然后从主题角度。
有些作品是关于成长的,那就得理解主角是怎么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经历了什么挫折或者得到了什么帮助。
3. 创作基础先从构思开始。
给同学们出一些小题目,像“我的神奇宠物”,让大家先想故事的框架,是宠物会说话呢,还是有超能力。
再到文字表达。
教同学们怎么用简单又有趣的语言去写故事,不要用太复杂的词汇,但是又要能准确地表达想法。
幼儿园园本儿童文学课程
幼儿园园本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课程旨在通过朗读、讲故事、欣赏图画书等形式,让幼儿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广泛的想象和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幼儿园园本儿童文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儿童文学作品,课程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开启他们未来的阅读之路。
2. 拓展幼儿的视野和想象力。
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包括世界各地的故事、人物、风土人情等,让幼儿通过阅读和听故事的方式拓展视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幼儿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化能力。
通过课程设置的各种活动和教育游戏,让幼儿在情感交流中获取愉悦和成就感,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化能力和集体观念。
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儿童文学课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朗读、讲故事、欣赏图画书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如《三只小猪》、《小红帽》、《格林童话》等精选儿童文学作品,读者生动而有趣,易于引起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兴趣。
2. 优秀绘本。
如《小熊和小兔子》、《慢慢飞,小鸟》、《世界上最伟大的玩具》等,图文并茂的绘本能够通过视觉刺激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其中。
3. 新兴儿童文学作品。
推荐精选一些新颖好玩的儿童故事,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认识新的故事并获取新的知识。
4. 传统文化类儿童文学作品。
如《十万个为什么》、《伟大的发明家》、《伟大的航海家》等,内容精彩丰富,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历史知识和名人事迹,让幼儿加深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营造。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和活动形式,让幼儿进入故事的情境中,鲜活感受其意蕴,进而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内涵。
2. 手势配合。
通过手势、语音、表情等方式,与幼儿互动,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获得更直观、生动的感受,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读者创作或改编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如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等来塑造架构完整的故事情节,传递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意义,为儿童提供快乐、寓教于乐的阅读体验。
儿童文学教学旨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与智慧的启迪。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儿童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通过朗读、阅读和讨论,使儿童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角色、背景等要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品味。
2. 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儿童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传达的主题、情感和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创作、讲故事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发展自己的故事和角色。
4. 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课程内容1. 童话故事- 了解童话故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分析童话故事的结构、角色和情节;- 学习朗读童话故事,培养儿童朗读的技巧;- 引导儿童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2. 寓言故事- 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用途;- 选读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分析寓言故事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引导儿童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3. 儿童小说- 阅读和讨论经典儿童小说,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 - 分析儿童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改编和创作儿童小说。
4.绘本故事- 学习欣赏绘本故事的插图和文字设计;- 分析绘本故事的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 引导儿童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
四、教学方法1. 朗读和讲故事:教师朗读或讲述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讨论和互动: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主题、角色等问题,引导儿童深入思考和交流。
3. 创作和表演: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如写作、绘画、角色扮演等,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语文教学,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确保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文素养。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际应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内容2.1 教学模块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阅读与鉴赏- 写作与表达- 口语交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2 具体内容- 阅读与鉴赏:学生需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 写作与表达:学生需要练习各类写作形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口语交际: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参与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文学创作、戏剧表演、语文竞赛等,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测验、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四、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语本课程标准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指导,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儿童文学 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小学教育人才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通过学生对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便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儿童文学》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不同文体的作品,以及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并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能力。
总之,《儿童文学》课程是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儿童文学的基本文体、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文体和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2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要认真研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和阅读任务。
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4.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演示、拓展阅读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等。
幼儿园儿童文学课计划
幼儿园儿童文学课计划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与讲解,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良好的情感、智力、社交和审美发展。
课程大纲第一阶段:认识儿童文学(6周)1.课程介绍和规则说明(1周)–引导幼儿了解儿童文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尊重和欣赏能力–建立课堂互动和合作的规则2.经典儿童文学作品(5周)–介绍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带领幼儿阅读经典作品中的一些代表性故事–讲解故事中的道德和人生价值观,并与幼儿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中的情绪和想象空间第二阶段:发展语言能力(10周)1.儿童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2周)–选择一些感人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红帽》、《小动物的故事》等–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对情感的敏感和情绪表达能力2.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3周)–选取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描述细腻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彼得潘》、《飞向一颗星》等–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3.儿童文学作品的思维发展(5周)–选择一些具有启发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王子》、《百变小巧克力屋》等–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行为的动机–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第三阶段:培养审美意识(8周)1.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4周)–选取一些运用诗歌、绘画等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美丽的风景》、《小幸福的画板》等–帮助幼儿欣赏作品中的艺术表达和美感–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作品的感受2.幼儿创作儿童文学作品(4周)–鼓励幼儿参与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如绘本、简单故事等–提供创作资源和指导,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展示和分享幼儿的作品,培养幼儿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欣赏和尊重能力课程方法1.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引导、讨论、合作、创作等2.教学手段:图画、故事书、音乐、游戏、多媒体等3.评估方法:观察记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资源准备1.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书籍和影音资料2.感人、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书和绘本3.艺术品欣赏的相关绘画、诗歌等资源4.幼儿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所需的纸张、颜料、画笔、剪刀等课程评估与反馈1.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幼儿口头表达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3.幼儿创作的作品展示和评估4.家长反馈和评价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幼儿们能够培养对儿童文学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能力,感受并欣赏艺术的美,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智力、社交和审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
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
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儿童文学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够,学生对于优秀的儿童文学的作家和作品很模糊。
(2)文学鉴赏能力较低。
对儿童文学作品理解粗浅。
(3)写作能力较差。
对于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文体,不能很好的根据儿童的审美要求来创作编写。
1.3.3 教学手段:
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在本课程的实施中,主要使用以下一些教学手段:示范朗读、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拓展阅读等。
这些手段的使用,突出了儿童文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景,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可感。
2.课程目标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将知识体系与专业要求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具备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2.2能力目标: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3素质目标:儿童文学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大量经典作品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本课程所传递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3.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四年级开设,计划授课64课时,用一学期进行教学。
其中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教学16学时,儿童文学主要文体的阅读鉴赏和创编48学时。
本课程分为六个单元: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和寓言、儿童小说和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文学等。
每个单元都是由一些基本理论和大量作品构成。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儿童观、近现代儿童观的衍变、儿童文学的概念和本质、儿童文学的作用等。
儿童文学分文体部分体系为:(1)讲授每一种文体的理论知识;(2)含有大量的作家介绍和作品分析;(3)安排相应的阅读指导;(4)对于重要文体(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文学等)安排相应的实践性课堂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儿童文学体裁的类型特点,拓展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了解视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能力。
难点: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具体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及岗位职业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程设计8个教学单元。
3.2教学单元设计
4.课程实施
4.1教师基本要求
目前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有焦爱娣老师。
焦爱娣:副教授,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
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幼儿文学》、《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的教学。
4.2教学硬件环境要求
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完善,是保证本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后盾。
多媒体教室、阅览备,提供了丰富的现代信息资源,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
4.3教学方法建议
在教学中力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采用六个“相结合”和一个“并举”的原则,即学习新理念与实施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文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把“讲授法”转变为“导读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1、以单元为专题,开展导读导学。
先集中学习每单元不同文体作品的相关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对该文体大量的作品开展探究性学习,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该文体的特征,并尝试创作实践。
2、采用课前预习、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导学法。
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即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该文体的特征,掌握分析方法,以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同类作品。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中导学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举一反三,提升阅读能力。
4.4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分别占30%、30%和40%。
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发言、朗诵、写作等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期末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进行。
题型涉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篇章赏析题、论述题等。
儿童文学测试有四大功能: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功能,理论指导阅读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的功能、增强自学能力的功能,旨在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王晓玉.《儿童文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王晓玉.《儿童文学作品选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教辅:主要参考书目有:
【1】《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开明出版社1998年5月第二版【2】《儿童文学》(基础知识卷)(创作实践卷)韦苇主编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编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3】《儿童文学教程》浦漫汀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幼儿文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幼儿文学作品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儿童文学相关期刊。
6.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