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上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心理与行为
2、边缘效应
在我国城市广场
的使用状况的观察中
发现,几乎所有的边 界周围,包括陆地与
水、草坪与硬质地面、
台阶、成排的路灯或 树木,都聚集了更多
的人群。
人的心理与行为
2、边缘效应
人的心理与行为
2、边缘效应
因为边缘界面总是 给人一种控制环境的感觉, 这些明显的分界线,不仅 能够提醒使用者他们所占 的区域范围,而且也帮助 他们不会在无意间闯入别 人的领域。 人们对空间私密性 的要求,也会表现在边界 效应上。空间的边界,既 能使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 在别人面前不会过多的显 露自己;又能与他人保持 若即若离的联系,对可能 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
重视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着重研究下列课题:
● 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 人类怎样对环境进行认知
● 环境空间的利用以及空间效能的提高
● 人类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 建成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与感觉
二、 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
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
什么是认知地图——根据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内部表征其存贮在记忆中的 空间属性所反映出的地图.
人的心理与行为
1、领域
领域的概念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 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改场所或区域就是拥 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根据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及其使用时间的长短 不同 主要领域 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居室、办 公室等,对使用者来说最重要。 次要领域 对使用者来说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 专有,属于半公共性质。
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在各种文化背景中,
这一正常距离是不同的。
个人距离:指个人与他人间弹性距离
一种是接近态(0.45—0.75米),是亲密者
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生为难、躲避的距离,
但非亲密者(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时 会有较强烈反应。
另一种为正常状态(0.75—1米),是两人 相对而立,指尖刚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 体的气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为中 等响度。
认知地图五大要素: 1, 道路 人们的画图过程中,大都以区域主要道路开始进行功能分区,这好像人 类的天性,天生爱把各种事物进行归类。 2, 标志 具有明显特征的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 3, 节点 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如交叉路口、道路的起点和终点、 广场等行人集散处。 4, 区域 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这一共同特征在区域内是共性,但相 对于这一空间范围之外就成为与众不同的特性,从而使观察者易于把这一空 间中的所有要素看作是一个整体。 5, 边界 不同区域的分界线,包括河岸、路堑、围墙等不可穿越的障碍,也包括 树篱、台阶、地面质感等示意性的可穿越的边界。
五、环境行为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景观生态学 二、环境行为心理学
一、 环境行为心理研究简介
环境行为心理研究简介
环境行为心理学
概念: 是研究环境与人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 学的角度,探索人与环境的最优化,涉及到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人 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规划学、建筑学以及环境艺术等多门学科。
1、领域性与个人空间
2、空间形态与心理行为
3、边缘效应
人的心理与行为
1、领域
领域的概念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 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改场所或区域就是拥 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根据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及其使用时间的长短 不同 主要领域 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居室、办 公室等,对使用者来说最重要。 次要领域 对使用者来说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 专有,属于半公共性质。
一方面,环境空间需要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现实的需要 而营造出来,体现了人的行为活动要求和心理要求,与风俗习惯、 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内在的联系。 另一方面,环境空间同时也对其使用者施加着影响,通过人 的知觉过程而改变其心理模式,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这两 个过程是交替而且重复进行的,因此不仅需要环境的空间布局, 还要考察人的行为的空间格局,即各种活动适宜地点与空间特征 等,来研究空间形态与人的心理、行为的相互作用。
从众习性
假如在室内出现紧急危险情况时,总是有一部分人会首先采取避 难行动,这时周围的人往往会跟着这些人朝—个方向行动,这就是大 众作用。因此.室内避难疏散口的设计、诱导非常重要。
安静与静思
四、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的心理与行为
美国建筑师艾尔伯特· 拉特里奇甚至认为:“环境设计成 功的前提,是为使用者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设计过程实际上 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人的心理与行为
2、空间形态与心理行为
室外空间中道路的宽窄、空间的开阔与封闭,以及由此形成
的空间形态上的对比关系,使人们自然会寻找那些主要的道路,
或是宽阔的、规整的空间去完成其行为。而且,对于这样的空间, 人们心理上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和安全感。很显然,无论对于哪一
个年龄段的人们来说,宽阔的空间使用效率更高。
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
接近态为1.3—2.1米,通常为一起工作时的距 离,上级向下级或秘书说话便保持此距离,这 一距离能起列传递感情力的作用。
正常态为2.l—3.6米,此时可看到对方全身, 在外人在场下继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或 干扰,为业务接触的通行距离。正式会谈、 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
左侧通行习性 在人群密度较大(0.3人/M2以上)的室内和广场上行走的人, 一般会无意识地趋向于选择左侧通行。这可能与人类右侧优势而保护 左侧有关。这种习性对于展览厅展览陈列顺序有重要指导意义。 案例:日本的行车方向
左转弯习性 人类有趋向于左转弯的行为习性,在公园散步、游览的人群的行 走轨迹可以显示这一习性。并有学者研究发现向左转弯的所要时间比 同样条件下的右向转弯的时间短。很多运动场(如跑道、棒球、滑冰 等)都是左向回转(逆时针方向)的,有学者认为左侧通行可使人体主 要器官心脏靠向建筑物,有力的右手向外,在生理上、心理上比较稳 妥的解释。这种习性对于建筑和室内通道、避难通道设计具有指导作 用。
1.人与人的空间领域
个人空间
酒吧台座的个人空间设置
公共汽车上的个人空间
人的心理与行为
1.人与人的空间领域
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的尺度标准: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 情境而膨胀,是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 的空间范围。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 的焦虑与不安。
细泡 个 ,, 人 为腰 空 圆部 间 锥以 就 形上 像 。为 一 圆个 柱围 体绕 ,人 腰体 部的 以看 下不 逐见 渐的 变气
公众距离:指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
接近态约3.6—7.5厘米,此时须提高声音说话,能看清对方的活动。 正常态7.5米以上,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声音的细致部分,为 了吸引公众注意,要用夸张的手势、表情和大声疾呼,此时交流思 想主要靠身体姿势而不是语言。
人的心理与行为
2、空间形态与心理行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的心理与行为
住宅钱的空地
人的心理与行为
公共领域
是可供任何人暂时或短期使用的场所,一般包括广场、公园、 街头绿地及步行商业街等。
人的心理与行为
1.人与人的空间领域
个人空间
停在电线上的鸟保持着各自之间的公共距离
公园里相同的座椅坐一个和两个人产生不同的个人空间感。
人的心理与行为
⑶社交性活动
抄近路习性 为了达到预 定的目的地,人
们总是趋向于选
择最短路径,这 是因为人类具有
妙近路的行为习
性。出此在设计 建筑、公园和空 内环境时,要充 分考虑这一习性 。
识途性 人们在进入某 —场所后.如遇到
危险(如火灾等)时
,会寻找原路返回 ,这种习性称为识
途性。因此在设计
室内安全出口时. 要尽量设在入口附 近,并且要有明显 的位置和方向指示 标记。
人的心理与行为
1.人与人的空间领域
人际空间:
决定了在相互交往时何种渠道
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 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 社会距离 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指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近的距离
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护、安慰、 保护、接触、交流的距离,此时身体接触,气 味相透;视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
正常状态:(0.15—0.45米),头脚部互不相碰,
三、 人的行为习性
人的行为习性
人的行为习性
人类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 由于环境与人类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动作性行为习性 抄近路 体验性行为习性 从众习性
识途性
靠右(左)侧通行
逆时针转向
看人也为人所看
围观
安静与静思
人的行为习性
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 ⑴必要性活动----因为生存而必需的活动,基本不受环境品质的影响。 ⑵选择性活动----饭后散步等,与环境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