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脊髓麻醉
全脊髓麻醉

与高位脊麻鉴别
• 发展速度相对稍慢,允许你观察其进展: • 血压骤降 • 呼吸抑制,费力,说话无力 • 可以测出麻醉阻滞平面(病人尚能回答你 的测试询问) • 上述症状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及时有效 的通气和升压,神志不至于消失,病人可 安然无恙。
全脊麻与高位脊麻 有绝对区别
• 明确一点:微量局麻药直接接触脑干、脑 室壁细胞,足以导致病人立即呼吸微弱至 停止,血压骤降至零,随即迅速昏迷。必 须实行CPR抢救。
治疗
• 1、呼吸支持,必要时气管内插管(如病人神 志消失,应立即行气管内插管); • 2、严重的心动过缓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起始 10-100ug,必要时大剂量。轻度心动过缓给予 阿托品0· 5-1mg,如果加重,尽快给予肾上腺 素; • 3、快速静脉输液; • 4、如果是孕妇,立即通知妇产科和新生儿科, 紧急剖宫产准备,采用子宫左侧位,监测胎儿 心率。
• 高位脊麻仅是局麻药阻滞外周的高位脊神 经,并没有脑干、脑室麻醉。
预防
1、注入全量局麻药前先注入试验剂量,观察 5-10min有无脊麻表现,改变体位后,若须 再次 2、每次注药前应先回抽观察是否有脑脊液, 以防因病人躁动及麻醉期间导管移位而进 入蛛网膜下腔。
•
•
谢谢
全脊髓麻醉
定义
• 所谓全脊髓麻醉,必然是局麻药上行经过 延脑,再进入四脑室的结果: • 延脑 呼吸循环迅速抑制; • 脑室壁细胞 神志立即消失。 •
临床表现
1、神志消失 2、呼吸无力至停止 3、血压骤降至测不到
• 没有时间给你测出阻滞平面,提问病人不会作 答(因为病人神志已经消失) • 不予及时的有效通气和提升血压急救—心跳骤 停。 • 上述这些症状是三部曲,接二连三的出现,发 展极为迅速。
全脊髓麻醉

全脊髓麻醉(一)全脊髓麻醉所谓全脊髓麻醉,必然是麻醉药上行经过延脑,再进入四脑室的结果;局麻药作用于延脑引起呼吸循环迅速抑制;微量局麻药作用于脑室壁细胞引起神志立即消失。
全脊麻的症状是非常有规律的:1.神志消失2.呼吸无力至停止3.血药骤降至测不出4.没有时间给你测出阻滞平面,提问病人不会作答5.不予及时有效通气和提升血压急救会引起心跳骤停。
上述这些症状是三部曲,接二连三的出现,发展极为迅速。
如不认识或者不加注意必然误诊为“心跳骤停”。
(二)高位脊髓麻醉高位脊髓麻醉的症状规律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允许你观察到其进展:1.血压骤降2.呼吸抑制3.可以测出麻醉阻滞平面上述症状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及时有效通气和升压,神志不至于消失,病人可安然无恙。
(三)全脊麻和阻滞平面过高的区别1.明确一点:微量局麻药直接接触脑干、脑室壁细胞,足以导致病人立即呼吸微弱至停止、血压骤降至零。
随即迅速昏迷的事实。
2只要仔细注意防范,绝大多数的全脊麻是可以避免的,例如,硬膜外腔麻醉时,非常重视注射剂量后判断,是否有腰麻的表现;注毕首次量局麻药后,坚持测试阻滞平面、调整阻滞平面,随时处理异常(扩容、麻黄碱、吸氧、推子宫往左侧等等),就可以完成避免全脊麻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和减轻阻滞平面过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骤变程度。
(四)预防全脊麻的措施1.预防穿刺硬膜2.强调注入全量局麻药前先注入实验剂量,观察5~10min有无脊麻表现,改变体位后若须再次注入实验剂量,首次实验剂量不应大于3~5ml。
3.每次注药前应先经导管观察是否有脑脊液回抽,以预防因病人躁动及麻醉维持期间导管移位而刺入蛛网膜下腔。
(五)全脊麻的处理原则:首要措施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病人神志消失,应行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加快输液速度以及滴注血管药升高血压等。
(六)症状和体征全脊麻的主要特征是注药后迅速发展的广泛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低血压是最常见的表现。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三)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
2、全脊麻: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髓麻醉3、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4、PEEP:是指吸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终末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6、PCWP:肺小动脉楔压。
在肺小动脉的楔入部位所测的压力。
7、代谢性脑病:是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导致CNS抑制,但需与麻醉药的残余效应加以区别。
8、创伤后机体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9、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诱导。
10、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 ,颅腔内容物由神经组织、脑脊液及血液三部分组成。
2、控制性降压时,低血压最大的危险在于脑血流不足和脑缺氧性损害。
3、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4、重型再障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_0.5×109/L;血小板小于_20×109/L。
5、正常人铁剂吸收的部位是__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__。
6、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方法:有创和无创监测。
何谓全部脊神经根阻滞(全脊麻) 如何产生的

何谓全部脊神经根阻滞(全脊麻) 如何产生的【术语与解答】①全脊神经根阻滞简称全脊麻,实际上应指蛛网膜下腔中的前根、后根与根丝以及脊髓均受到阻滞,因进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中的局麻药均可接触脊神经前后根、根丝与脊髓;②全脊麻是指由于椎管旁脊神经分支(丛)阻滞或椎管内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简称脊神经干阻滞)操作不慎,致使超过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简称脊神经根阻滞或腰麻)数倍的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并扩散至大部分或整个椎管内的脑脊液中,从而阻滞了位于硬脊膜囊内的全部脊神经根和其根丝以及脊髓,甚至通过枕骨大孔进入脑室而累及生命中枢脑干,从而迅速导致整个躯干和四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同时丧失,以及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意识丧失)。
【麻醉与实践】全脊麻只发生在与椎管内脑脊液关系密切的椎管外颈神经丛阻滞与椎旁脊神经分支阻滞或椎管内(硬脊膜外隙)的脊神经干阻滞,以及骶管脊神经(丛)阻滞,只有上述麻醉方法应用局麻药后,当不慎致使部分局麻药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并分布于整个椎管内脑脊液中,才会产生全脊麻,若处理不及时则可发生心搏骤停,故全脊麻是由局麻药引起的一种急性麻醉危象。
1. 椎管内解剖特点与全脊麻的关系全脊麻产生的径路大致如下。
(1)蛛网膜下腔:该腔内含有脑脊液、脊髓、脊神经根与其根丝,其中只有脑脊液可以流动,而进入脑脊液中的局麻药则可扩散、流动,尤其向头端扩散、流动极易造成颈、胸段的脊神经根及根丝与局麻药充分接触。
此外,如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局麻药过多,甚至可经枕骨大孔抵达脑室。
因此发自脊髓的全部脊神经根与根丝,乃至延髓等均可被局麻药所阻滞,故可发生全脊麻。
所以,临床上实施脊神经根阻滞(腰麻)一般应用很小剂量(1~1.5ml)局麻药,而且必须注入L2椎体以下的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中(终池),同时还需控制局麻药液比重,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麻醉平面过高、过广,这是脊神经根阻滞的基本原则。
(2)硬脊膜外隙:该隙中充满填充物,如脂肪、疏松结缔组织与静脉血管丛等。
一例全脊髓麻醉的抢救配合和护理

一例全脊髓麻醉的抢救配合和护理一临床资料患者40 岁因患慢性胆囊炎伴结石入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前访视病人一般情况好,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宫外孕手术史,无其他慢性病史,此次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绞痛,行胆囊切除术。
患者知识层次较高,对疾病和手术有一定认知,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还不至于恐惧,术前向病人介绍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患者表示能理解和接受。
二事件经过患者取右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顺利,回抽时无脑脊液回流,翻病人为平卧位,麻醉医生给5 毫升3%氯普鲁卡因液实验量,5 分钟后病人血压由100/60 下降到80/48 ,同时病人诉说胸闷,呼吸困难,烦躁,接着病人意识丧失,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以下,呼吸停止,回抽有脑脊液流出,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控呼吸。
同时回抽脑脊液30毫升弃之,同时注入3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给以平衡液和按医嘱给以升压药和血管活性药物。
15 分钟后病人挣扎自主呼吸恢复,改全身麻醉20 分钟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开始手术,手术中顺利。
手术结束20 分钟病人苏醒,送回重症监护病房继续进行观察和治疗,7 天后病人痊愈出院,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三抢救中的配合和护理1 协助医生立即行气管插管,按医嘱给予升压药,同时再开通一条静脉通道,接好三通接头保障药物能及时准确的进入病人体内。
2 洗手护士在病人出现危险时下台参加抢救,病人平稳后重新洗手无菌手术衣和无菌手套重新上台准备手术。
3 及时准备好医生需要的各种抢救药品,并认真进行核对保证抢救用药安全及时,抢救药品的安瓿和药瓶统一留下备查。
4 按医嘱给予留置导尿,并妥善固定,定时观察尿量和颜色。
5 抢救结束后及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和病人的病情变化。
6 做好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保暖工作,防止病人体温过低,同时也要防止病人烫伤和灼烧。
7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各项查对制度,忙而不乱,保障手术安全。
8 手术后随访3 天,了解病人病情和心里反应,注意有无后遗症的发生。
全脊髓麻醉名词解释

全脊髓麻醉名词解释全脊髓麻醉(TotalIntravenousAnesthesia),简称TIVA,是一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期间的痛苦感及活动麻痹,同时减少安全性质药物摄入量,从而保证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较快的麻醉方式。
TIVA可以提供持续型的降低刺激性反应的麻醉,无需接受连续的局麻药,也无需局麻药深陷的持续麻醉准备,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手术期间的痛苦感和不安感。
TIVA是一种可以提供持续麻醉的非常安全、有效的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给药泵控制药物的持续输注,实现持续麻醉。
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形式给予患者,从而达到最佳麻醉效果。
TIVA这种麻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期间的痛苦感和活动麻痹,同时也可以减少安全性质药物的摄入量,以及患者复苏的时间。
TIVA术中使用的典型药物有镇静剂、镇痛药、镇咳药物、镇醒药物、抗过敏药物和血液凝固药物等。
其中,镇静剂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有异丙咪嗪、芬太尼、罗库溴胺和甲氧芬酸等;镇痛药主要有异氟醚、舍曲林和吗啡等;镇咳药物主要有硝酸异丁基氨基乙醇和哌拉西林等;镇醒药物主要有羟氯喹和甲氨喋呤等;抗过敏药物主要有氯米芬和替硝唑等;停血药物主要有氯法令和氯安丁等。
TIVA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实现快速复苏,患者术后往往比传统麻醉方法快速复苏。
另外,TIVA也比传统麻醉技术在病人麻醉时间中更能减少药物,使其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TIVA可以调控药物的输注范围,优化麻醉效果,让患者更加舒适。
在TIVA技术应用过程中,护士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血压,并确保患者的麻醉效果持续良好,以保证安全性更高。
另外,护士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以保证患者的呼吸机制不受影响。
总的来说,TIV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全麻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期间的痛苦感及活动麻痹,减少安全性质药物的摄入量,提高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并且可以很好地调节麻醉药物的输注量,以满足患者不同的特点。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手术、耳鼻喉科、妇科、眼科等多种手术。
全脊髓麻醉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提高医院对全脊髓麻醉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全脊髓麻醉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全脊髓麻醉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脊髓麻醉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组长:麻醉科主任(2)副组长:麻醉科副主任(3)成员:麻醉科医师、护士、手术室护士、ICU医师、护士等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患者出现全脊髓麻醉症状时,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通知应急处理小组。
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评估:(1)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检查患者有无心跳骤停、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通知ICU医师。
(2)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并通知ICU医师。
(3)对于血压降低的患者,立即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4. 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如ICU、手术室、检验科等)协助抢救。
5. 在抢救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入ICU继续观察治疗。
五、后期处理1. 对发生全脊髓麻醉的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对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麻醉安全管理。
4.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麻醉科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遇特殊情况,应急处理小组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处置措施。
全脊髓麻醉的名词解释

全脊髓麻醉的名词解释全脊髓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来实现麻醉效果的麻醉技术。
它通过阻断神经冲动在脊髓传递的路径,从而实现全身各部位的麻醉和无痛感。
全脊髓麻醉也被称为脊髓阻滞或硬蛛鞘内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全脊髓麻醉是由麻醉医生使用麻醉针经腰骶部穿刺到达硬蛛鞘内,然后将麻醉药物注射进去。
这个过程一般在患者坐侧位或伏位时进行,以便医生更容易找到穿刺点。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先用局部麻醉药在穿刺点处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用特制的针头穿刺皮肤和组织,最终达到硬蛛鞘内。
在脊髓麻醉的过程中,麻醉医生要非常小心,确保针头不碰到脊髓,同时避免引起感染或损伤。
全脊髓麻醉可以分为下行和升级两种类型。
下行麻醉是指从注射点向下分布的麻醉效果,它可以使下半身完全麻醉和无痛感。
而升级麻醉则是从注射点向上分布的麻醉效果,它可以实现从腰部到上半身的麻醉效果。
根据手术的需要,麻醉医生可以选择一种适当的全脊髓麻醉方法。
全脊髓麻醉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供全身各部位的麻醉和无痛感,包括手术部位和周围区域。
其次,全脊髓麻醉的起效快,镇痛效果持久,患者通常在手术中感受到轻微的压力或刺激,但不会感到疼痛。
此外,全脊髓麻醉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如药物过敏或中毒,神经损伤等,尤其在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
然而,全脊髓麻醉也有一些风险和限制。
首先,由于它需要在腰椎部位穿刺,因此在穿刺点的周围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
其次,由于麻醉药物可以通过脊髓鞘内液传播,所以有时会引起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此外,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全脊髓麻醉可能不适用,比如那些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或出血倾向的患者等。
因此,在使用全脊髓麻醉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了解。
综上所述,全脊髓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来实现麻醉效果的麻醉技术。
它可以提供全身各部位的麻醉和无痛感,起效快、持久,并且风险相对较低。
全脊髓麻醉的名词解释

全脊髓麻醉的名词解释全脊髓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作用于脊髓神经细胞,达到全身麻醉效果的技术。
其主要靶点是脊髓神经细胞上存在的水合离子通道或受体。
下面是对全脊髓麻醉相关名词的解释:1. 脊髓:脊髓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脊柱内,由一系列神经元组成,负责传递感觉、运动等信息。
2. 麻醉: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抑制人体的感觉、意识及痛觉等反应的状态。
全脊髓麻醉即通过作用于脊髓神经细胞,实现全身麻醉效果。
3. 水合离子通道:水合离子通道是存在于脊髓神经细胞上的一类通道蛋白,参与离子在细胞内外的传输,从而调节细胞内外环境平衡。
4. 受体:受体是一种特定的蛋白质结构,位于神经细胞表面,能够与特定的物质结合,从而传递信号或产生效应。
5. 药物:全脊髓麻醉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麻药、镇痛药等。
局麻药能够通过作用于脊髓神经细胞上的水合离子通道,产生麻醉效果。
镇痛药则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脊髓上的受体,减轻或抑制疼痛感。
6. 穿刺:全脊髓麻醉需要通过腰椎穿刺进入脊髓空腔,将麻醉药物注入,这个过程被称为穿刺。
穿刺需要技术熟练,并且需注意避免造成感染等并发症。
7. 腰麻:腰麻是一种全脊髓麻醉的具体方式,是通过腰椎穿刺将麻醉药物注入造成的麻醉效果。
腰麻主要用于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等。
8. 进一步延长:全脊髓麻醉的效果通常能够延长手术时间,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再感觉疼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肌肉松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9. 神经监测:全脊髓麻醉时,通常需要进行神经监测,以确保药物的效果适当。
神经监测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监测脊髓反射等方式进行。
10.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全脊髓麻醉的本质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麻醉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能导致意识丧失、运动功能障碍等。
总结:全脊髓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作用于脊髓神经细胞,达到全身麻醉效果的技术。
旨在通过作用于脊髓神经细胞上的水合离子通道或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实现麻醉效果。
全脊髓麻醉_ppt课件

全脊髓麻醉与硬膜外广泛阻滞比较
麻
醉
后患者稍感烦躁fidget ,但神志清楚 予Midazolam:2mg ivgtt Fentanyl:0.05mg ivgtt 监测呼吸Monitoring of respiration ,予面 罩手控呼吸 加快液体输注,间断予间羟胺aramine静脉 滴注,血压blood pressure 、心率heart rate维持平稳
问题
术中为何出现烦躁? 此时加用Midazolam 及Fentanyl是否安全?
烦躁可能原因
椎管内麻醉辅助用药
• 目的:缓解患者焦虑anxiou和恐惧fear等不 适,使其处于镇静composed 、遗忘 oblivion的状态,减少对手术的不良记忆 • 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 呼吸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 烦躁不安anxiou 镇痛镇静过度 腹肌僵硬
问
麻醉中其他不足之处?
题
小结
• 椎管内麻醉操作轻柔缓慢,给药反复仔细 回抽 • 硬膜外麻醉试探量常规加用肾上腺素 • 注入局麻药前反复回抽,给药后密切观察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积极处理,重点在
于维护患者循环稳定,保证良 好通气,合理适当使用辅助药 物。
麻
醉
• 取右侧卧位,选择L2---3为穿刺部位 • 常规消毒铺巾,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过 程顺利,有突破感后,玻璃注射器阻力感 消失,回吸无血液,无液体吸出,向上置 管4cm,置管顺利。 • 固定后,患者取平卧位。
麻
醉
• 常规心电监护,开通静脉输液通道intravenous dripping of fluid. • 反复回吸无血,无液体吸出后予2%Lidocaine4ml 硬膜外管Epidural catheter注入 • 两分钟后测平面:T4----S
全脊髓麻醉的名词解释

全脊髓麻醉的名词解释
全脊髓麻醉啊,这可不是一般的概念呢!它就好像是身体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你知道吗,全脊髓麻醉是椎管内麻醉的严重并发症!就好比原本正常行驶的列车突然脱轨了一样。
当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隙阻滞时,把大量的局麻药误注入到了蛛网膜下隙,这可不得了啦,这就会导致全部脊神经甚至包括颅神经都被阻滞!这多吓人呀!
想象一下,整个神经系统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突然一下子全被“击中”了,那身体会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呀!患者会在注药后迅速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就好像整个身体的“指挥系统”瞬间瘫痪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呀!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身体里突然爆发了。
它和其他情况可不一样哦,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这就像是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拔河呀!快速进行人工呼吸、维持循环,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呀!
全脊髓麻醉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还是能把危害降到最低的。
所以呀,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操作规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呀!这不单单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职业操守负责呢!全脊髓麻醉就像是隐藏在麻醉过程中的一只“猛兽”,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它有机可乘!总之,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麻醉科全脊髓麻醉应急预案

1. 目的
规范麻醉科全脊髓麻醉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工作,使患者得到及时、规范、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
2. 范围
麻醉科。
3. 定义
3.1 全脊髓麻醉是指硬脊膜外/骶管麻醉中发生意外鞘内注射,将大容量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
腔,迅速起效,危及患者安全。
4. 职责
4.1麻醉医师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服从麻醉科科主任和科副主任统一指挥。
5. 标准
5.1识别: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
5.1.1非预期的感觉平面迅速上升;
5.1.2上肢麻痹或无力(检查握力);
5.1.3呼吸困难;
5.1.4心动过缓;
5.1.5低血压(或者恶心/呕吐);
5.1.6意识丧失;
5.1.7呼吸暂停;
5.1.8心跳骤停;
5.2 紧急呼叫
5.2.1取抢救车/除颤仪,通知科主任和急救小组。
5.4治疗
5.4.1呼吸支持,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5.4.2严重心动过缓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起始剂量10~100mcg),必要时加大剂量。
轻度心动过缓
给予阿托品(0.5~1mg),如果加重,尽快给予肾上腺素;
5.4.3快速静脉输液;
5.4.4如果是孕妇,立即通知妇产科和新生儿科,紧急剖宫产准备,采用子宫左侧位,监测胎儿心
率。
6. 流程
6.1《全脊髓麻醉处置流程》(见附件一)
7. 表单
无
8.相关文件
无
审批人: 签发日期:年月日
附件一:全脊髓麻醉处置流程C-YA-MZK-005-L1。
全脊椎麻醉名词解释

全脊椎麻醉名词解释
全脊椎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在脊椎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麻醉药物,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以下是全脊椎麻醉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
1. 蛛网膜下腔:指脊髓和蛛网膜之间的空隙,是脊髓膜的一部分,注射麻醉药物时需要穿过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2. 局麻药:指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3. 镇痛药:指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4. 镇静药:指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的药物,包括丙泊酚、地西泮等。
5. 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类似,但是注射位置在硬膜外,常用于手术中的镇痛。
6. 脊麻后头痛:是全脊椎麻醉的一种常见副作用,由于蛛网膜被损伤而引起的脑脊液泄漏,一般会在几天后自行恢复。
全脊椎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麻醉评估,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患者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1 -。
围麻醉期突发全脊髓麻醉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围麻醉期突发全脊髓麻醉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01-28T10:03:10.8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0月10期作者:刘飞[导读] 硬膜外麻醉可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全脊髓麻醉,一旦发生,就会让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呼吸停止以及意识丧失,要是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患者心搏骤停,所以,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一讲围麻醉期突发全脊髓麻醉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刘飞(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硬膜外麻醉可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全脊髓麻醉,一旦发生,就会让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呼吸停止以及意识丧失,要是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患者心搏骤停,所以,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一讲围麻醉期突发全脊髓麻醉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硬膜外麻醉要知道围麻醉期突发全脊髓麻醉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首先要了解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中小型的医院,因为硬膜外麻醉适应症比较宽松,所以其使用率占了全部麻醉的40%~80%。
但是,经临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硬膜外麻醉也是造成失误最多的一种麻醉方式。
虽然现在已经有超声可视化穿刺了,但是在很多医院,硬膜外麻醉仍然是靠麻醉医师盲探穿刺。
麻醉医师一般会通过反复缓慢回抽,判断麻醉针的深浅位置、局部层次,所以,要想做好硬膜外麻醉,需要麻醉医师具有良好的经验和心态。
二、全脊髓麻醉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硬膜外麻醉可造成的最为凶险、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全脊髓麻醉,而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一般与麻醉医师的经验水平挂钩。
如果麻醉医师的业务水平比较底下、操作时失误,或是对患者的术前、术中甚至术后情况判断不足,都有可能导致全脊髓麻醉。
那么,面对全脊髓麻醉,临床上都有哪些处理措施呢?一般来说,只要麻醉医师的业务能力过关,并在麻醉时仔细防范,那么就能够将绝大多数全脊髓麻醉扼杀在摇篮之中。
比如,在进行硬膜外腔麻醉时,我们对注射试验剂量后的判断是非常重视的,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是否有脊髓麻醉的表现(如在注射局麻药后的数分钟之内患者血压骤降)进行严密地观测;当把首次量的局麻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之后,要持续为其测试并调试阻滞平面,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全脊髓麻醉应急预案脚本

一、预案背景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阻滞时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穿刺针误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大量局麻药注入,引发全脊髓包括脊神经根的阻滞,造成呼吸和心跳停止。
为有效应对此类紧急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
2. 最大限度地减少全脊髓麻醉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3.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全脊髓麻醉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结构1. 成立全脊髓麻醉抢救小组,由麻醉科医师、手术医师、护士、急救人员等组成。
2. 设立抢救现场指挥官,负责协调抢救工作。
四、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穿刺针准确无误地进入硬膜外腔。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全脊髓麻醉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加强设备检查,确保抢救设备完好。
2. 发生全脊髓麻醉时的处理步骤(1)立即停止给药,停止手术操作。
(2)立即通知抢救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3)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a. 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b. 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c.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d. 进行心脏按压,必要时进行除颤。
e.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5)做好抢救记录,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3. 救护流程(1)接到全脊髓麻醉报警后,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停止给药。
(2)通知抢救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3)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包括人工呼吸、心脏按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
(4)将患者转至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全脊髓麻醉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此类紧急情况的能力。
六、预案总结全脊髓麻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预案内容,提高应对全脊髓麻醉的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麻醉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TCI:目标控制输注,是一种精确控制麻药输注速度的技术。
2.TOF:四肢神经肌肉阻滞监测,是一种监测肌肉松弛程度的方法。
3.反常呼吸:指呼吸节律、深度或频率异常的呼吸方式。
4.全脊髓麻醉:一种通过脊髓注射麻药实现的全身麻醉方法。
5.低流量吸入麻醉:一种通过减少吸入麻药的量来减轻患者的麻醉深度的方法。
6.MAC:最小肺泡浓度,是指在大多数人中产生麻醉效果的吸入麻醉药物浓度。
7.平衡麻醉:指通过调节吸入麻药和静脉麻药的比例来维持麻醉的深度。
8.静脉快速诱导: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高剂量麻药来快速诱导麻醉的方法。
9.控制性降压:一种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来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损伤的方法。
10.屏气试验:一种通过让患者屏住呼吸来评估肺功能的方法。
11.静脉全身麻醉: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麻药实现的全身麻醉方法。
12.试探剂量:指在确定麻醉药物剂量时,先进行小剂量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反应。
二、单选择题1.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2.ASA分类的Ⅳ类是指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3.麻醉前病情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
4.高血压病人的术前准备,对舒张压超过110 mmHg,抗高血压药治疗必须延续到手术日晨。
5.临床麻醉工作的目的是以上全部,包括消除疼痛、保证安全、便利外科手术和意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6.ASA的含义为XXX。
7.在估价经口插管的难易度时,应从张口度、颈部活动度、下颌间隙和舌/咽的相对大小等方面考虑。
8.在有疼痛存在时,东莨菪碱可引起谵妄和不安。
9.麻醉前用药的药理作用,地西泮可产生解除恐惧、引导睡眠和遗忘作用。
注:原文中存在大量格式错误和段落问题,已经被删除和改写。
1.重新排版文章,使其更易读。
2.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3.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通顺和易读。
全脊髓麻醉一例PPT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全脊髓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
全脊髓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 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需要加强术 后护理和观察,及时处理。
03
全脊髓麻醉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详细描述
小儿手术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弱,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 方法至关重要。全脊髓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广泛,如腹股沟疝修补、先天性巨结肠根 治等。由于其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且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因此在小儿手术
中具有重要地位。
06
全脊髓麻醉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 向
头痛
总结词
全脊髓麻醉后头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脑脊液压力升高或外渗有关。
详细描述
头痛的处理方法包括补液、卧床休息和使用镇痛药。严重头痛可能需要腰椎穿刺 或引流来降低脑脊液压力。
05
全脊髓麻醉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全脊髓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详细描述
全脊髓麻醉在妇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如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剔除等。由于其麻醉效果迅速、可靠,能 够满足手术需求,同时操作简便,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 法。
在手术室中,医生将麻醉药物通过穿刺针 注入脊髓腔内,根据手术需要和病人情况 调整用药量和麻醉深度。
麻醉监测
麻醉恢复
在麻醉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病人的生 命体征、呼吸、循环等指标,确保病人安 全。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减 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待病人恢复自主呼吸 和意识后将其送回病房。
6、麻醉与护理

【第六章麻醉与护理】一、名词解释1、全脊髓麻醉:是硬脊膜外麻醉中大量局部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2、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意识消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3、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中的某个部位,使其支配的相应部位的痛觉消失、运动障碍、反射消失,但意识清醒。
4、复合麻醉:几种麻醉药物和(或)方法(如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的配合使用称为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为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在实施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二、填空题6、局部麻醉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表面麻醉)、(椎管内麻醉)。
7、基础麻醉是使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并同时给(局部麻醉)。
8、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在于(安定镇静)以缓解病人的焦虑,缓解术前(疼痛),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减少(麻醉药)不良反应,使麻醉过程平稳。
9、全麻后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呕吐与误吸)、(舌后坠)、(粘液阻塞)、(喉痉挛)。
10、手术中血压下降的可能原因有(麻醉前血容量不足),(术中失血失液),(内脏牵拉反应)或(麻醉过深)等。
11、全麻后病人即将苏醒的表现,如(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稍快),甚至有(呻吟)、(躁动)。
12、局麻药毒性反应常见的原因有(药物浓度过高);(用量过大);(药物注入血管);(局部血循丰富);(对局麻药耐受力低);(药物间相互影响)等。
13、术后卧位,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去枕平卧);蛛网膜下隙麻醉病人应(头侧向一边)以防头痛;硬脊膜外隙麻醉病人应取(去枕平卧6~8小时)。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平卧4~6小时)、(颈胸腹)手术病人一般应取半卧位。
三、简答题1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答:①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使之能充分合作。
延迟性全脊髓麻醉1例病例分析

延迟性全脊髓麻醉1例病例分析1.病历报告1.1临床资料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收住院。
既往有输卵管囊肿手术史,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凝四项,心电图检查均正常,T39°C、WBC10.98×109/L,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炎切除术。
1.2麻醉经过1.2.1麻醉前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评估: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开放右上肢静脉通路,接记忆B30型多功能监测伩,Bp110/70mmHg,SpO2 98%,P88次/分,常规监测心电图。
1.2.2麻醉过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T12~L1进行穿刺置管,常规向头端留置3 cm,平卧后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实验量2%利多卡因3mL,5min后测试麻醉平面至T6~L5,无脊麻症状,追加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6%利多卡因合剂5mL,再次间隔5分钟后追加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6%利多卡因合剂5mL。
有硬膜外麻醉的节段性阻滞平面,麻醉后155min开始手术,同时给与咪达唑仑注射液2mg,给予面罩持续吸氧,手术开始15min患者血压逐渐下降,表情淡漠,逐渐意识消失,血压下降至0mmHg,SpOJA98%_下降为30%,立即给于面罩吸氧,手控呼吸,未见效果。
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同时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静推肾上腺素注射液1mg,多巴胺注射液20mg,复苏1min后患者心跳恢复,SpO2逐渐恢复为99%,心率逐渐转为窦性心律,持续行手术,但患者血压偏低,立即给于5%GS250mL+多巴胺180mg缓慢静点,患者血压逐渐平稳,手术历时45min后停输多巴胺,同时患者在复苏30min后患者呼吸逐渐恢复正常,角膜反射存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进一步恢复,复苏40min后患者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停吸氧气后,患者SpO2再次下降为80%~85%,因此给予持续面罩吸氧,此时拔除硬膜外导管时再次冋抽无任何东西,但四肢肌力恢复为2级,在手术间继续观察病情待患者肌力恢复为3级,生命体征平稳,携带面罩吸氧转ICU进一步观察,并给予持续面罩吸氧,于凌晨5点患者肌力完全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谓全脊髓麻醉,必然是局麻药上行经过延脑,再进入四脑室的结果:
——局麻药作用于延脑——呼吸循环迅速抑制;
——微量局麻药作用于脑室壁细胞——神志立即消失。
所以,全脊麻的症状是非常有规律的:
——神志消失
——呼吸无力至停止
——血压骤降至测不到
——没有时间给你测出阻滞平面,提问病人不会作答(因为病人神志已经消失)
——不予及时有效通气和提升血压急救——心跳骤停。
(必须及时进行CPRC抢救)!!!!
上述这些症状是三部曲,接二连三的出现,发展极为迅速。
如果不认识,或者不加注意,必然误诊为“心跳骤停”。
【这个概念,你必须接受,不能有任何含糊的地方】。
2.高位脊麻的症状规律,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展速度相对稍慢,允许你观察到其进展:——血压骤降,
——呼吸抑制,费力,说话无力,
——可以测出麻醉阻滞平面(病人尚能够回答你的测试询问)!!!!!
上述症状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及时有效通气和升压,神志不至于消失,病人可安然无恙。
3.【全脊麻】与【阻滞平面过高】,是有绝对的区别的:
(1)明确一点:微量局麻药直接接触脑干、脑室壁细胞,足以导致病人立即呼吸微弱至停止、血压骤降至零,随即迅速昏迷的事实。
【全脊麻是首先有微量局麻药直接接触脑干、脑室细胞的情况】,必须施行CPR抢救;【阻滞平面过高仅是局麻药阻滞外周的高位脊神经,并没有脑干、脑室麻醉的事实】。
(2)只要仔细注意防范,绝大多数【全脊麻】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硬膜外腔麻醉时,非常重视注射试验剂量后的判断,是否有腰麻表现;注毕首次量局麻药后,坚持测试阻滞平面、调整阻滞平面,随时处理异常(扩容、麻黄碱、吸氧、推子宫往左侧等等),就可以完成避免全脊麻的发生,也可避免和减轻阻滞平面过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骤变程度。
4.预防全脊麻的措施:
(1)预防穿刺硬膜;
(2)强调注入全量局麻药前先注入试验剂量,观察5~10min有无脊麻表现,改变体位后若须再次注药也应再次注入试验剂量,首次试验剂量不应大于3~5ml。
(3)每次注药前应先经导管观察是否有脑脊液回抽,以预防因病人躁动及麻醉维持期间导管移位而刺入蛛网膜下腔。
5.全脊麻的处理原则:
首要措施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病人神志消失,应行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加速输液速度以及滴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等。
全脊麻
(一)症状和体征
全脊麻的主要特征是注药后迅速发展的广泛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低血压是最常见的表现。
如果颈3、颈4和颈5受累,可能出现膈肌麻痹,加上肋间肌也麻痹,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停止。
随着低血压及缺氧,病人可能很快意识不清、昏迷。
如用药量过大,症状典型,诊断不难,但须与引起低血压和昏迷的其它原因进行鉴别开来,如迷走-迷走昏厥。
当用药量较少时(如产科镇痛),可能仅出现异常高平面的麻醉,这往往
就是误入蛛网膜下腔的表现。
(二)处理
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病人神志消失,应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加速输液以及滴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
若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30分钟后病人可清醒。
全脊麻持续时间与使用的局麻药有关,利多卡因可持续1h~1.5h,而布比卡因持续1.5h~3.0h。
尽管全脊麻来势凶猛,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但只要诊断和处理及时,大多数病人均能恢复。
(三)预防措施
1. 预防穿破硬膜硬膜外阻滞是一种盲探性穿刺,所以要求熟悉有关椎管解剖,操作应轻巧从容,用具应仔细挑选,弃掉不合用的穿刺针及过硬的导管。
对于那些多次接受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间隙有粘连者或脊柱畸形有穿刺困难者,不宜反复穿刺以免穿破硬膜。
老年人、小儿的硬膜穿破率比青壮年高,所以穿刺时尤其要小心。
一旦穿破硬膜,最好改换其他麻醉方法,如全麻或神经阻滞。
穿刺点在腰2以下,手术区域在下腹部、下肢或肛门会阴区者,可审慎地施行脊麻。
2. 试验剂量的应用强调注入全量局麻药前先注入试验剂量,观察5~10分钟有无脊麻表现,改变体位后若须再次注药也应再次注入试验剂量。
首次试验剂量不应大于3~5ml。
麻醉中若病人发生躁动可能使导管移位而刺入蛛网膜下腔。
有报道硬膜外阻滞开始时为正常的节段性阻滞,以后再次注药时出现全脊麻,经导管抽出脑脊液,说明在麻醉维持期间导管还会穿破硬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