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复习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6)+Word版含解析

【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6)+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取材部位和主要试剂的选用都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紫色洋葱的管状叶呈绿色,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管状叶中的叶绿体色素,A正确;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但因紫色洋葱的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呈现紫色,会对观察核酸的分布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B错误;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应剪取根尖2~3mm解离……,用龙胆紫溶液将染色体着色,C错误;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因此观察线粒体形态可用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染色,但不能以紫色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因为该部位细胞呈现紫色,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D错误。

2.科研人员发现在小鼠新生胚胎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蛋白)桥网络从细胞中心向外生长并组装构成细胞骨架,此时,相邻细胞间也连通着该微管桥。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后会移向两极B.若水解微管桥网络,细胞形状会发生变化C.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密切相关D.早期胚胎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微管桥完成【答案】A【解析】中心体在小鼠胚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倍增,进入分裂期(前期)后,两个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A 项错误;微管(蛋白)桥网络组装构成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若水解微管桥网络,则细胞形状会发生变化,B项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等密切相关,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相邻的早期胚胎细胞间也连通着该微管桥,可推测早期胚胎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能通过微管桥完成,D项正确。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一)理科综合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一)理科综合word版含答案

普通⾼等学校2018届⾼三招⽣全国统⼀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word版含答案绝密★启⽤前2018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测试(⼀)本试卷共18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框涂⿊。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均⽆效。

3、⾮选择题的作答:⽤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均⽆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2B 铅笔涂⿊。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均⽆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上交。

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架由蛋⽩质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B .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机盐、⾊素等,不含蛋⽩质C .⼩肠黏膜属于⽣物膜系统,在⽣命活动中的作⽤极为重要D .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在某实验中,甲组⽤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 标记的⼤肠杆菌,⼄组⽤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肠杆菌,检测⼦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A.甲组⼦代有放射性,⼄组⼦代没有放射性B.甲组⼦代没有放射性,⼄组⼦代有放射性C.甲、⼄两组⼦代都有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3.下列关于NaOH溶液在⽣物实验中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pH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调节酸碱度B.鉴定还原糖时,向样液中预先加⼊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式时,让空⽓先通⼊NaOH溶液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D.探究细胞⼤⼩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使⽤NaOH溶液以提⾼物质运输效率4.某科研⼈员以⼤⾖幼苗为实验材料进⾏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Ⅲ)】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5)(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Ⅲ)】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5)(解析版)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Ⅲ卷)(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因提取、分离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C.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D.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胞吞过程不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 项错误;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需氧型生物,C项错误;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均属于生物膜系统,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形成自噬泡,导致细胞凋亡,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唾液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产生蛋白质的分析,错误的是A.唾液腺细胞的线粒体能将NADH和氧结合生成水B.唾液腺细胞产生的蛋自质可协助氨基酸进人细胞内C.唾液腺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规律性变化D.唾够腺细胞产生的淀粉酶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膜可与细胞膜融合【答案】C【解析】唾液腺细胞的线粒体能将NADH和氧结合生成水,A正确;唾液腺细胞产生的载体蛋白可协助氨基酸进人细胞内,B正确;唾液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不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规律性变化,C错误;淀粉酶是分泌蛋白,故唾够腺细胞产生的淀粉酶从细胞运出时,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膜可与细胞膜融合,D正确。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Ⅰ)】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3)(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Ⅰ)】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3)(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Ga 70 As 7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具有物质性,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或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B.纤维素酶能除去细胞壁,果胶酶可分解细胞膜C.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但能携带多种氨基酸D.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蛋白质的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2.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相关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饥饿处理后,天竺葵叶片曝光部分可向遮光部分运输小分子有机物B.受到均匀光照,好氧菌分布在水绵带状叶绿体所有受光照部位C.改变水中H2180的所占比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02的所占比例也随之改变D.供给小球藻14C02,叶绿体内含14C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不断积累【答案】D【解析】叶片被遮光以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仍然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是由曝光部分运输而来,A正确;如果实验用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即受到均匀光照后,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由此说明了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因此,改变水中H2180的所占比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02的所占比例也随之改变,C正确;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14C02与五碳化合物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固定形成C3化合物,进而在ATP和[H]的作用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14C先后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与糖类中,不会出现在五碳化合物中且含14C的三碳化合物不会不断积累,D错误。

2018届普通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

2018届普通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

2018届普通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Li-7 Be-9 B-1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Cr—52 Mn—55 Fe—56 Co-59 Cu—64 Zn—65 Ge—73 Br—80 I—127 Ba—137 Ag—108 Pb—207 Au-197 As-75 Ni-59I选择题部分(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但含有N元素B.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C. 淀粉和糖原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D. 参与构成ATP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相同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的识别B.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都具有双向性C. 无论生物体内还是生物体外,传递每一种信息都必须依赖具体的信息分子D. 人体产生的能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分子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C.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D.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4.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镧(La)( La(NO3)3)和2,4-D对柳条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结果(CK为空白对照组),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La(NO3)3和2,4-D对不同发育阶段柳条插条生根率的影响(1为基部茎段,2为中间茎段,3为顶部茎段)A. La(NO3)3和2,4-D对茎段的生根有促进作用B. La(NO3)3和2,4-D同时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C. 自然扦插条件下,只有基部茎段才会生根D. 2,4-D对顶部茎段生根的促进作用最不明显5. 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2020冲刺高考复习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2020冲刺高考复习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 13个小题,每小题 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 A—甲西HA •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B. 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 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 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C【解析】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丙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形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乙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 B淋巴细胞的转化关系图,考查人体免疫细胞的来源、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 •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B.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答案】B【解析】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是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两次观察间隔的时间过长,细胞可能由于失水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在第三次观察时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会出现放射性,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B正确。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Ⅲ)】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6)(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Ⅲ)】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6)(解析版)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Ⅲ卷)(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DNA复制B.大肠杆菌没有中心体,也能进行有丝分裂C.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D.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组成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磷脂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答案】C【解析】植物根尖细胞属于非光合作用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之一,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进行二分裂,B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唾液腺细胞能够合成唾液淀粉酶,而汗腺分泌的是汗液,因此唾液腺细胞中核糖体数量较多,C正确;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附着有大量的酶,因此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组成成分的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错误。

2.下图表示某油料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会转化为蔗糖和葡萄糖B.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导致种子干重下降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加,细胞代谢旺盛D.种子萌发过程中,转化成的葡萄糖可为细胞壁的形成提供原料【答案】C【解析】从图示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减少而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增加,故推测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会转化为蔗糖和葡萄糖,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使有机物氧化分解,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种子干重下降,B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增加,细胞代谢旺盛,C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较旺盛,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素,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正确。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高清扫描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高清扫描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参考答案14~18 CDABC19 BCD 20 BC 21 CD 22.(6分)(1)B(2)ABFG23.(9分)(1)2.0 0.18(2)0.10(3)磁铁的机械能损失还有一部分是;纸带克服摩擦力做功;磁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在电磁感应过程中存在电磁辐射。

(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24.(14分)解:(1)由图可知上升0.5s 时到最大高度为1.5m 处 上升过程:102t v v h t += 0=t v 代入得:m/s 60=v (2)上升加速度1a 由110t a v v t -= 得21m /s 12=a上升过程由牛二定律:1ma f mg =+同理,下落过程: 2ma f mg =- 得:22m /s 8=a25.(18分)解:(1)微粒qmg E g m Eq b b b 2,:== 方向竖直向下 微粒qB mg v g m E q v Bq a a a a 3,:00=+= (2)0002.0,3.04v v mv v m mv a a -=+⨯=因为g m E q a a = 所以a 做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222222512,56Bq g m H B q g m B q mv R a a =∆== (3)对a 、b 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得:0050.2mv mv v v ''==,2020)2.0(521)4.0(521)5(v m v m h qE mg ⨯⨯-⨯⨯=⨯- 2109B q g m h = 33.(15分)(1)ACD(2)解:(i )1212024400V S V S T K ===5100.810mg P P Pa S =-=⨯ 520 1.210F mg P P Pa S-=+=⨯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112212PV PV T T = 解得T 2=720K (ii )当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气缸对地压力为零,此后再升高气体温度,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做等压变化。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玻尔原子理论认为,氢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中,电子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当电子运动的轨道距离原子核最近时的能量状态为基态,量子数n=1,随半径的增大,量子数依次记为2、3、4、……若规定电离态能量为0,基态的能量为E1,量子数为n的能量状态的能量值,普朗克常量为h,关于氢原子能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越大,相邻能级间能量差值越大B. 各能量状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电离态除外)C. 一个氢原子从n=6的能量状态直接跃迁至n=3的能量状态会向外辐射频率的光子D. 大量氢原子从n=6的能量状态跃迁至n=3的能量状态可能辐射8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B【解析】A项:因为,所以n越大,相邻能级间能量差值越小,故A错误;B项:电离态的能量大于其他能量状态下的能量值,所以,若电离态能量为0,则其他状态能量值均为负值,故B正确;C项:一个氢原子从n=6的能量状态直接跃迁到n=3的能量状态会向外辐射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D项:大量氢原子从n=6的能量状态跃迁到n=3的能量状态可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2. 如图所示,A、B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分别为k和3k的两根轻弹簧,将轻弹簧A、B的两端对齐套在一起,竖直地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把质量m=1kg的物块从距弹簧上端h=5m处由静止释放,与弹簧接触后,经t=1s速度减至0,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物块受到轻弹簧A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 15NB. 10NC. 5ND. 2.5N【答案】C【解析】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整个下落过程中对物块由动量定理得,解得,两弹簧劲度系数之比1:3,弹力之比始终为1:3,故物块受到弹簧A的平均作用力大小,故C正确。

3.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为n1,与电阻R1并联后接入正弦式交变电流,副线圈匝数为n2,接入定值电阻R2、R3、R4,R1的功率为P1,R3的功率为P3,已知R1=R3=3,R2=R4=1.5,P1=100P3,则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为( )A. 10:1B. 4:1C. 2:1D. 10:3【答案】B【解析】电功率,,,则,R3与R4并联总电阻为1,R2的分压为1.5U3,则副线圈电压为2.5U3,因为原线圈与R1并联,故原线圈电压与R1两端电压相等为10U3,则原、副线圈匝数比为,故B正确。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Ⅰ)】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6)(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Ⅰ)】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6)(解析版)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Ⅰ卷)(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都是DNA,都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B.在无氧条件下,两者的有氧呼吸过程都会受到抑制C.在有氧条件下,两者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C02并释放能量D.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答案】D【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DNA,无染色体,A错误;乳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条件会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且其分解产物为乳酸,C错误;原、真核生物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因此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

2.不同质量分数的Cu2+对白蜡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下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B.Cu2+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的含量呈正相关C.Cu2+质量分数大于1.0×10-3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降低无关D.Cu2+质量分数为2.0×10-3时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唯一因素【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低浓度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A错误;Cu2+质量分数越高,叶绿素a/b的比值越高,但叶绿素总量先上升后下降,不能确定叶绿素a含量是否一直升高,B错误;气孔导度是通过影响CO2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Cu2+质量分数大于1.0×10-3时气孔导度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反而升高,说明CO2的吸收大于CO2的消耗,此时外界CO2的吸收速率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因此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降低无关,C正确;Cu2+质量分数为2.0×10-3时,与Cu2+质量分数为1.0×10-3时相比,叶绿素总量下降比例较低,净光合速率下降比例则高得多,说明叶绿素含量下降不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唯一因素,D正确。

2018届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附详细解析)

2018届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附详细解析)

2018届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Ga 70 As 7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的组成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膜蛋白的元素组成一般为C、H、O、NB.膜蛋白参与生物膜的构成,不具有催化功能C.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结合与膜蛋白有关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维持与膜蛋白有关2.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自由扩散,被运输的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磷脂双分子层B.②代表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中C.③代表协助扩散,被运输的物质不一定顺浓度梯度跨膜D.①②③不仅适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也适于细胞排出代谢废物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构成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之间均可直接相互转化C.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维持相对稳定机体即可维持稳态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4.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许多科学家投身于遗传物质的研究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28年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B.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还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果蝇的某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综(二)(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综(二)(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综(二)(解析版)本试卷共32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S 32 Cl 35.5Ca 55Zn 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和复原是膜流现象的例证B.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过程发生了膜流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发生了膜流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能发生膜流【解析】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没有膜泡运输,没有体现膜流,A错误;蛋白质和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没有发生膜流,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该过程存在膜流,C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细胞器,不能发生膜流,D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B.转录时DNA双链解旋需要RNA聚合酶C.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和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D.RNA既能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还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解析】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样少量的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RNA聚合酶既有连接核糖核苷酸的作用,又有解旋作用,所以在转录过程中,DNA双链打开,需要RNA聚合酶,B正确;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因此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和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完全相同,C错误;RNA既能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还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比如艾滋病病毒,D正确。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Ⅲ)】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4)(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Ⅲ)】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4)(解析版)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Ⅲ卷)(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内质网的细胞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没有核糖体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能合成细胞骨架C.没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没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如根细胞)经培养后,不能获得完整的绿色植株【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无内质网,但其蛋白质依然可以进行加工,A错误。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没有核糖体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合成细胞骨架,B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对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影响B.细胞分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具有多样性C.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因此癌症发生频率很高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下了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时B.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是染色体数目加倍D.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答案】D【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A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秋水仙素和低温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Ⅱ)】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4)(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Ⅱ)】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4)(解析版)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Ⅱ卷)(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植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C.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0、N、PD.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答案】C【解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项错误;植物细胞内不含有麦芽糖,B项错误;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C项正确;T只参与DNA 组成,U只参与RNA组成,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D项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mRNA种类有变化B.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变化C.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但胞内酶活性没有变化D.细胞凋亡,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但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答案】A【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mRNA种类有变化,A正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可见,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蛋白质含量也有变化,B错误;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减慢,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形态会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D错误。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综(二)本试卷共18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请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请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Li 7,C 12,N 14,O 16,Na 23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不同生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菜和蘑菇都含有叶绿体;B。

蓝球藻和小球藻都含有线粒体;C。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具有细胞壁;D。

黑藻和水绵都含有中心体。

2.仅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与生物膜在对物质的通透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下列是关于两种膜通透性的一些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

两种膜对氧气的通透性是相同的;B。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度;C。

两种膜对性激素的通透性不同;D。

两种膜对K+的通透性不同。

3.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下列与此图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如果A代表某结构,则A为类囊体;B。

形成C、D的过程需要能量,而产生B的过程不需要能量;C。

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B的产生速率下降;D。

C3中不仅有来自CO2中的碳,也有来自CO2中的氧。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Ⅱ)】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6)(解析版)

【高考全真模拟】【(新课标Ⅱ)】201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6)(解析版)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Ⅱ卷)(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C.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简单D.蓝藻有丝分裂所需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答案】B【解析】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如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则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会增大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酶的附着位点,所以可以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B正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并不是在高尔基体上形成,所以蛋白质空间结构简单与否与高尔基体的有无无关,C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有丝分裂方式,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发生了改变B.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均增大【答案】A【解析】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发生了改变,A正确;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内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增强,C错误;衰老的细胞,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基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表现型C.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三倍体D.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变异不一定是可遗传变异【答案】D【解析】由于密码子的简并的原因,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一样,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可能基因突变前后性状不变,A正确;由于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几种基因型可表达相同的表现型,B正确;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C正确;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综(三)(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综(三)(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本试卷共18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V 51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C .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D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2.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 ,这种RNA 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 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 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微小RNA 与M 基因的mRNA 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酸B .微小RNA 被吸收进入兔子体内,可能需要载体的协助C .微小RNA 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D .微小RNA 与M 基因的mRNA 结合时,不存在A 与T 配对3.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作用B.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C.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D.细胞外髙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答案】C【解析】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A错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错误;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C正确;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

2.下列生物学相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得到单倍体植株的作用原理与秋水仙素相同B.用红花细胞与叶肉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C.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细胞沉到底部D.重铬酸钾和澄清的石灰水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的作用相同【点睛】本题考查课本上的几个常考实验的相关知识。

需要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和积累。

3.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0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0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髙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答案】A【解析】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需要消耗能量,但是由于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而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无影响。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从题干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只要学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即可正确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4.某学科小组利用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的生长影响作研究时,发现在浓度为a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由此可得到A.浓度高于a时,抑制根的生长,根的生长速率为0B.浓度等于a时,根的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C.只要浓度低于a,对根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D.生长素能够加速根部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促进生长【答案】B【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据此推知:对植物根的生长,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a有两个,即低浓度和高浓度。

可见,浓度高于a时,可能促进根的生长,也可能抑制根的生长,但根的生长速率不为0,A错误;浓度等于a时,根的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B正确;浓度低于a,对根的生长可能不起作用,也可能表现出促进作用,C 错误;生长素能够促进根部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生长,D错误。

【点睛】明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内涵及其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5.各种杀伤细胞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攻击并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例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物质——Fas配体作为死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致使靶细胞发生凋亡,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B.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基因突变导致Fas蛋白结构变化,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D.对凋亡诱导因子敏感性增强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答案】B【解析】Fas配体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特异性结合,A错误;Fas 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基因突变导致Fas蛋白结构变化,则Fas配体不能与该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凋亡减弱,C错误;对凋亡诱导因子不敏感性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D错误。

6.已知某种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让多个果皮有毛的亲本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无毛=7:1(不考虑越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植物果皮的有毛对无毛为显性B.F1中d基因的频率为1/4C.亲本的基因型有DD、Dd两种,且比例为1:1 D.F1果皮有毛植株中DD:Dd=4:l【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多个果皮有毛的亲本自交,后代出现了无毛,说明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A 正确;后代有毛:无毛=7:1,说明亲本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1:1,则F1中d基因的频率为1/4,BC正确;F1果皮有毛植株中DD:Dd=5:2,D错误。

7.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造纸的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就是用“蜃”溶于水制得的。

“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Ca(OH)2C.CaCO3D.Na2CO3【答案】A【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这种灰称为“蜃”。

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在高温下分解得到生石灰,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A正确,本题选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甲烷和甲苯互为同系物C.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D.可以用NaOH溶液来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iO2可溶于烧碱,烧碱可以用于玻璃雕花B.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产生02,可用作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D.FeCl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答案】B【解析】A、玻璃雕花用HF,故A错误;B、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产生O2,发生CaO2+2H2O=Ca(OH)2+O2↑,可用作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故B正确;C、铝在常温下能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故C错误;D、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反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去理解。

易错点A,一般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表面亦一样。

除氢氟酸外,玻璃与酸不反应。

与强碱反应的速度较慢,所以仍可以用来盛强碱,玻璃雕花如用碱,速率太慢。

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g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36g由35Cl和37Cl组成的氯气中所含质子数一定为17N AC.25℃时,pH=12的氨水中所含OH-的数目为0.01N AD.30 g由甲醛(HCHO)与乙酸混合的溶液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为2N A【答案】A【解析】A.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O2↑,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因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故A正确;B.由35Cl和37Cl 组成的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3种:70、72、74,无法计算36g由35Cl和37Cl组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25℃时,pH=12的氨水中所含OH-的数目,故C错误;D.甲醛(HCHO)与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无法计算30 g由甲醛(HCHO)与乙酸混合的溶液中甲醛和乙酸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所含C-H键的数目,故D错误;故选A。

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有SO42-B 向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H2S的酸性比H2SO4强C 向0.1 mol•L-1AgN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NaI溶液先有白色沉被生成。

后变为黄色沉淀AgCl的溶度积比AgI大D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取澄清液滴入新制Cu(OH)2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未发生水解【答案】C【解析】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可以生成白色沉淀AgCl,故A错误;H2S的酸性比H2SO4弱,故B错误;再滴加0.1 mol•L-1NaI溶液,白色沉被变为黄色沉淀,说明AgCl转化为AgI,所以AgCl的溶度积比 AgI 大,故C正确;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取澄清液滴入新制Cu(OH)2加热,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故D错误。

点睛:淀粉加入硫酸水解,硫酸是催化剂,要检验是否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加热。

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呈等差递增。

甲元素存在于所有有机化合物中、丙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相同。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单质形成的多种新材料具有美好应用前景B.乙和丙可形成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化合物C.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均与其族序数相同D.丁元素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13.常温下,向1 L 0.1 mol/L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K b(NH3·H2O)=1.76×10-5],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L-1 HR溶液的pH约为5B.HR为弱酸,常温时K a(HR)=1.0×10-7C.当通入0.1 mol NH3时,溶液中c(R-)4+)D.当c(HR) =c(R-)时,溶液呈中性【答案】C【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当()()lg0c Rc HR-=时,pH=5,所以在常温下,HR的电离平衡常数K a=()()()5110c R c Hc HR-+-⨯=⨯,则0.1 mol•L-1 HR溶液中,c(H+)530.1110110--≈=⨯⨯=⨯gac K,pH约为3,A不正确;B.HR为弱酸,常温时K a(HR)=1.0×10-5,B不正确;C.当通入0.1 mol NH3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H4R溶液,R-和NH4+都能水解,由于K a<K b,所以R-的水解程度更大,溶液中c(R-)<c(NH4+),C正确;D.当c(HR) =c(R-)时,()()lg0c Rc HR-=时,由图可知,此时溶液的pH=5,溶液呈酸性,D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