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易错点梳理
析高中数学中的易忘点分、易错、易混点分
![析高中数学中的易忘点分、易错、易混点分](https://img.taocdn.com/s3/m/20d3e020aaea998fcc220e14.png)
高中数学中的易忘、易错、易混点梳理高三数学复习的策略非常重要,如果在复习中心浮气躁、东一榔头西一棒,或者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随大流,都难以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为了争取最佳的复习效果,在高三后期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方略是非常必要的。
确定复习策略的依据有两条,一是高考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二是自己的实际情况。
复习工作的目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数学水平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经常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数学复习策略,及时调整数学复习方法,是每一位同学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只有摸清自己的易忘、易错、易混点,才能完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明确复习重点,做到查漏补缺。
系统地梳理知识,需要用心体会,耐心地将平时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公式彻底理清。
如: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EF =何确定;给定区间内,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的讨论依据是什么;sin()y x ωφ=+的图形变换的顺序;应用导数确定函数极值点、单调区间的基本步骤等等,这一些易忘点、易错点、易混点,需要自己及时“回到课本”逐一弄懂,千万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要以为记住概念和公式就万事大吉了。
例如,梳理“数列求和”不但要求记住公式,还应该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体会“倒序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拆项求和”等方法和技巧,进而把握“归纳、递推” 、“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它能够进行广泛的迁移,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
又如整理“不等式的解法”时,如果只是机械地分类型罗列几种解法,那么遇到一个陌生的不等式,仍然没有办法。
只有当我们把握了解不等式的思想方法才能变化自如,融会贯通。
梳理知识还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断地比较和提炼,使方法最优化。
应《青年导报》栏目编辑的邀请,下面,根据今年高考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结合同学们平时数学学习时的易忘、易错、易混点,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对高中数学的一些知识点、技能点和一些重要的结论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供同学们查漏补缺时参考。
高中数学易错点和考点归纳(最新)
![高中数学易错点和考点归纳(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a1b101faeaad1f347933fbc.png)
高中数学易错点和考点归纳(一)先解决几个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中考题型和难度比例。
6道选择24分,12道填空48分,7道大题78分。
难度比例是8:1:1就是120分基础题,15分中档题,15分拔高题。
15拔高题是填空18题,24题和25题第三问。
(满分120分的比例一样,分值会有差距)2. 关于今年数学难不难。
大家不要传说今年中考会很难,途听道说,信了,你就输了。
数姐见证了这么多年中考,还真没有见到那一年特别难!就算难,大家一起难,谁怕谁啊,是不?再说了,难也就那15分难,就算我一点都不会做,步骤分我还不能拿点啊。
3.关于粗心的解决办法。
习惯于依赖知识点,看到题马上就用知识点去写,忽略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
粗心基本是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
解释: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
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
四条建议:一、慢慢读题,至少两遍。
二、验算工整,防止计算错误,也方便检查。
三、回头检查,主要是检查没有把握的题目。
四、深挖根源。
对粗心的相关知识点要梳理。
(二)重头戏来了,命题陷阱!我列举出了中考绝大多数易错点,本来想在后面贴上一些例题,考虑到时间太紧,文件太大学生看不完,就用文字表述。
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
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f11b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9.png)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整理高中数学是我们学数学以来一个更高的阶段,难度有很大的提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整理一.集合与函数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__对称.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二.不等式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0.三.数列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高中数学易错题大汇总及其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大汇总及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317e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2.png)
【目录】一、导言二、易错题汇总及解析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 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应用4.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5. 空间几何与三视图6. 概率统计及应用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导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高中阶段,数学的难度也相应提升,很多学生容易在一些常见的易错题上犯错。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易错题进行大汇总,并给出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易错题汇总及解析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1)易错题案例:已知二次函数f(x)=ax²+bx+c的图象经过点(1,2),且在点(2,1)处的切线斜率为3,求a、b、c的值。
解析: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
然后利用切线的斜率性质,得到关于a和b的关系式。
最后代入已知条件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b、c的值。
(2)易错题案例:已知函数f(x)=ax²+bx+c的图象经过点a、b、c,求a、b、c的值。
解析:利用函数过定点的性质列方程,再利用函数在定点处的斜率为求得a、b、c的值。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易错题案例: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²,求an。
解析: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列方程,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求得an的表达式。
(2)易错题案例: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a₁=2,a₃=18,求通项公式。
解析: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方程,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通项公式的值。
3. 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应用(1)易错题案例:已知向量a=3i+4j,b=5i-2j,求a与b的夹角。
解析: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a与b的夹角。
(2)易错题案例:已知平面向量a=2i+j,b=i-2j,求2a-3b的模。
解析:利用向量的运算规则,先求出2a和3b,然后再求它们的差向量,最后求出差向量的模。
高中数学37个易错点
![高中数学37个易错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c1c914f12d2af90242e65f.png)
易错点1遗忘空集致误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时也满足B⊆A.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易错点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易错点3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易错点4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颠倒致误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易错点5“或”“且”“非”理解不准致误命题p∨q真⇔p真或q真,命题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命题p∧q真⇔p 真且q真,命题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綈p真⇔p假,綈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目,也可以把“或”“且”“非”与集合的“并”“交”“补”对应起来进行理解,通过集合的运算求解.易错点6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易错点7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易错点8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易错点9导数的几何意义不明致误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值是函数图像在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但在许多问题中,往往是要解决过函数图像外的一点向函数图像上引切线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设出切点坐标,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写出切线方程.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其他条件列方程(组)求解.因此解题中要分清是“在某点处的切线”,还是“过某点的切线”.易错点10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f′(x0)=0只是可导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即必须有这个条件,但只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要考虑是否满足f′(x)在x0两侧异号.另外,已知极值点求参数时要进行检验.易错点11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对于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性,当ω>0时,由于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增的,所以该函数的单调性和y=sin x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数y=sin x的单调区间解决;但当ω<0时,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减的,此时该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y=sin x的单调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数y=sin x的单调性解决,一般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将内层函数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带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应该根据图像,从直观上进行判断.易错点12图像变换方向把握不准致误函数y=Asin(ωx+φ)(其中A>0,ω>0,x∈R)的图像可看作由下面的方法得到:(1)把正弦曲线上的所有点向左(当φ>0时)或向右(当φ<0时)平行移动|φ|个单位长度;(2)再把所得各点横坐标缩短(当ω>1时)或伸长(当0<ω<1时)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3)再把所得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当A>1时)或缩短(当0<A<1时)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即先作相位变换,再作周期变换,最后作振幅变换.若先作周期变换,再作相位变换,应左(右)平移|φ|ω个单位.另外注意根据φ的符号判定平移的方向.易错点13忽视零向量致误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长度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共线.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实数中0的位置一样,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虑不到就会出错,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易错点14向量夹角范围不清致误解题时要全面考虑问题.数学试题中往往隐含着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题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到,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如当a·b<0时,a与b的夹角不一定为钝角,要注意θ=π的情况.易错点15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下列关系:an=S1,n=1,Sn-Sn-1,n≥2.这个关系对任意数列都是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易错点16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理解错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零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是等差数列.易错点17数列中的最值错误数列问题中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是高考的命题重点,解题时要注意把n=1和n≥2分开讨论,再看能不能统一.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远近而定.易错点18错位相减求和时项数处理不当致误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条件: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就把问题转化为以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或前n-1项和为主的求和问题.这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错位相减后对剩余项的处理.易错点19不等式性质应用不当致误在使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论证时一定要准确,特别是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式、两个不等式相乘、一个不等式两端同时n次方时,一定要注意使其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如果忽视了不等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就会出现错误.易错点20忽视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致误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以及变式ab≤a+b22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为正数(或a,b非负),ab或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特别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对形如y=ax+bx(a,b>0)的函数,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一定要注意ax,bx的符号,必要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另外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等号能否取到.易错点21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分类讨论不当致误解形如ax2+bx+c>0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考虑对x2的系数进行分类讨论.当a=0时,这个不等式是一次不等式,解的时候还要对b,c进一步分类讨论;当a≠0且Δ>0时,不等式可化为a(x-x1)(x-x2)>0,其中x1,x2(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如果a>0,则不等式的解集是(-∞,x1)∪(x2,+∞),如果a<0,则不等式的解集是(x1,x2).易错点22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处理不当致误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求法是:借助相应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其中的主要方法有数形结合法、变量分离法、主元法.通过最值产生结论.应注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区别,如对任意x∈[a,b]都有f(x)≤g(x)成立,即f(x)-g(x)≤0的恒成立问题,但对存在x∈[a,b],使f(x)≤g(x)成立,则为存在性问题,即f(x)min≤g(x)max,应特别注意两函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关系.易错点23忽视三视图中的实、虚线致误三视图是根据正投影原理进行绘制,严格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则去画,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原分界线,且分界线和可视轮廓线都用实线画出,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画出,这一点很容易疏忽.易错点24面积、体积的计算转化不灵活致误面积、体积的计算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用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因此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思想方法.(1)还台为锥的思想:这是处理台体时常用的思想方法.(2)割补法: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或几何体体积时常用.(3)等积变换法:充分利用三棱锥的任意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的特点,灵活求解三棱锥的体积.(4)截面法:尤其是关于旋转体及与旋转体有关的组合问题,常画出轴截面进行分析求解.易错点25随意推广平面几何中的结论致误平面几何中有些概念和性质,推广到空间中不一定成立.例如“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等性质在空间中就不成立.易错点26对折叠与展开问题认识不清致误折叠与展开是立体几何中的常用思想方法,此类问题注意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不仅要注意哪些变了,哪些没变,还要注意位置关系的变化.易错点27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不清致误关于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类试题是高考全面考查考生对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程度的理想题型,历来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有两个:一是逐个寻找反例作出否定的判断或逐个进行逻辑证明作出肯定的判断;二是结合长方体模型或实际空间位置(如课桌、教室)作出判断,但要注意定理应用准确、考虑问题全面细致.易错点28忽视斜率不存在致误在解决两直线平行的相关问题时,若利用l1∥l2⇔k1=k2来求解,则要注意其前提条件是两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如果忽略k1,k2不存在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解.这类问题也可以利用如下的结论求解,即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平行的必要条件是A1B2-A2B1=0,在求出具体数值后代入检验,看看两条直线是不是重合从而确定问题的答案.对于解决两直线垂直的相关问题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利用l1⊥l2⇔k1·k2=-1时,要注意其前提条件是k1与k2必须同时存在.利用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就可以避免讨论.易错点29忽视零截距致误解决有关直线的截距问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求解时一定不要忽略截距为零这种特殊情况;二是要明确截距为零的直线不能写成截距式.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时要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掉截距为零时的情况.易错点30忽视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条件致误利用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解题时,要注意两种曲线的定义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如在双曲线的定义中,有两点是缺一不可的:其一,绝对值;其二,2a<|F1F2|.如果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为常数,那么其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易错点31忽视特殊性、误判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过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基本的解决思路有两个:一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确定,但一定要注意,利用判别式的前提是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当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也就是直线与双曲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二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判断直线和双曲线各种位置关系.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抛物线和双曲线都有特殊情况,在解题时要注意,不要忘记其特殊性.易错点32两个计数原理不清致误分步加法计数原理与分类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基本的原理,故理解“分类用加、分步用乘”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前提,在解题时,要分析计数对象的本质特征与形成过程,按照事件的结果来分类,按照事件的发生过程来分步,然后应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既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又要用到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般是先分类,每一类中再分步,注意分类、分步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对于“至少、至多”型问题除了可以用分类方法处理外,还可以用间接法处理.易错点33排列、组合不分致误为了简化问题和表达方便,解题时应将具有实际意义的排列组合问题符号化、数学化,建立适当的模型,再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建立模型的关键是判断所求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其依据主要是看元素的组成有没有顺序性,有顺序性的是排列问题,无顺序性的是组合问题.易错点34混淆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致误在二项式(a+b)n的展开式中,其通项Tr+1=Crnan-rbr是指展开式的第r+1项,因此展开式中第1,2,3,…,n项的二项式系数分别是C0n,C1n,C2n,…,Cn-1n,而不是C1n,C2n,C3n,…,Cnn.而项的系数是二项式系数与其他数字因数的积.易错点35循环结束的条件判断不准致误控制循环结构的是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循环结束的条件.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楚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其次要看清楚循环结束的条件,这个条件由输出要求所决定,看清楚是满足条件时结束还是不满足条件时结束.易错点36条件结构对条件的判断不准致误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中对判断条件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其中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在解题时对判断条件要仔细辨别,看清楚条件和函数的对应关系,对条件中的数值不要漏掉也不要重复了端点值.易错点37复数的概念不清致误对于复数a+bi(a,b∈R),a叫做实部,b叫做虚部;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解决复数概念类试题要仔细区分以上概念差别,防止出错.另外,i2=-1是实现实数与虚数互化的桥梁,要适时进行转化,解题时极易丢掉“-”而出错.。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汇总(最新)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汇总(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d87ff7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2.png)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汇总(最新)一、集合与函数概念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定义:集合是某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的全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常见数集: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2. 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子集、真子集、相等关系。
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及运算。
集合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摩根律。
3.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4.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及判定。
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及判定。
周期性:周期函数的定义及常见周期函数。
最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求法。
二、基本初等函数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形式:y = kx + b(k≠0)。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直线、斜率、截距。
二次函数的形式:y = ax^2 + bx + c(a≠0)。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抛物线、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
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形式:y = a^x(a>0且a≠1)。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单调性、过定点(0,1)。
对数函数的形式:y = log_a(x)(a>0且a≠1)。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单调性、过定点(1,0)。
3. 幂函数幂函数的形式:y = x^α。
常见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α为正整数、负整数、分数时的图象特点。
4.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恒等变换。
三、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及性质。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800a6b5fbfc77da369b11e.png)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必修1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错误基本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是五分没了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
高三生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
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
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多大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
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常错点。
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问题也要了解清楚。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主要就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
其实就是方程的实根,即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
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的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
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这是这一章的难点,几种证明方法都要记得,多练习强化。
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倒不算难。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
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
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间感弱的学生多看书上的例图,把实物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先熟练地正推,再慢慢的逆推。
有必要的还要在做题时结合草图,不能单凭想象。
后面的锥体柱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公式记牢问题就不大。
做题表求表面积时注意好到底有几个面,到底有没有上下底这类问题就可以。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面与面的相交外,对空间概念的要求不强,大部分都可以直接画图,这就要求学生要多看图,自己画草图的时候要严格注意好实线虚线,这是个规范性问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76247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b.png)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引言高中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高中数学知识,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的主要基础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
第一部分:代数基础1.1 基本概念数的分类:实数、复数、有理数和无理数代数式的运算:加减乘除和乘方1.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判别式的应用1.3 函数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映射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第二部分:几何基础2.1 平面几何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2.2 解析几何坐标系的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它们的综合应用2.3 空间几何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棱柱、棱锥和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第三部分:数列与级数3.1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2 级数级数的概念:收敛和发散级数求和:几何级数和调和级数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4.1 概率论基础事件的概率,包括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4.2 统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第五部分:微积分初步5.1 极限与导数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导数的定义和基本导数公式5.2 积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积分的基本技巧和应用第六部分:综合应用6.1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函数与方程结合的问题6.2 几何与代数的综合应用几何与代数结合的问题6.3 数列与极限的综合应用数列与极限结合的问题结语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未来学术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理解每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档的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475289d0d233d4b14e69d1.png)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A B B = 易知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 = 知B A ⊆故(Ⅰ)当B φ=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B φ≠时,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入得13a=或15。
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22,|4A x y x y =+=,()()(){}222,|34B x y x y r =-+-=,其中0r >,若A B φ= 求r 的取值范围。
学习高中数学的错题集和知识点总结
![学习高中数学的错题集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39310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a.png)
学习高中数学的错题集和知识点总结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容易犯错的题目。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解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相关的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高中数学的错题集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建立错题集的重要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犯错。
但是,只有通过总结和分析这些错误,才能从中提取知识和经验教训,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建立错题集的重要性在于:1. 对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2. 可以将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的错题集,方便日后的温故知新;3. 难题与易错题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建立错题集的方法建立错题集需要我们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方法,使其具有结构清晰、易于查找的特点。
以下是具体的建立错题集的方法:1. 题目整理:将犯错的题目筛选出来,形成一个题目清单。
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点、章节或题型进行分类,便于以后的复习和学习。
2. 错误分析:对每个错误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题思路的偏差。
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以便发现解题的漏洞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3. 解题方法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题目,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将这些方法和技巧归纳整理,形成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总结部分。
三、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除了错题集,我们还需要对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在于:1. 系统性与完整性: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方便我们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易错点整理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易错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eb2563524de518964b7db7.png)
【例题】(1)设M ={x |0≤x ≤2},N ={y |0≤y ≤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个数是()A .0B .1C .2D .3(2)下列各题的对应关系是否给出了实数集R 上的一个函数?为什么?①f :把x 对应到3x +1;②g :把x 对应到|x |+1;③h :把x 对应到1x ;④r :把x 对应到x .(1)[解析]①中,因为在集合M 中当1<x ≤2时,在N 中无元素与之对应,所以①不是;②中,对于集合M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N 中都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所以②是;③中,x =2对应元素y =3∉N ,所以③不是;④中,当x =1时,在N 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所以④不是.因此只有②是,故选B.(2)[解]①是实数集R 上的一个函数.它的对应关系f 是:把x 乘3再加1,对于任一x ∈R,3x +1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如x =-1,则3x +1=-2与之对应.同理,②也是实数集R 上的一个函数.③不是实数集R 上的函数.因为当x =0时,1x 的值不存在.④不是实数集R 上的函数.因为当x <0时,x 的值不存在.2.判断两个函数相等知识点:判断函数相等的方法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易错点整理知识点+例题【基础题——掌握方法,规范解答】+练习【能力题——拓展思维锻炼能力】1.依据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知识点: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3个条件:①集合A 与集合B 是两个非空数集;②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③集合A 中的元素不可以剩余,集合B 中的元素可以有剩余。
根据图形判断对应是否为函数的方法(1)任取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l.(2)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3)若l 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判断函数是否相等,关键是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1)先看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同,则不相等;(2)若定义域相同,再化简函数的解析式,看对应关系是否相同.【例题】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等函数的是()A .y =x +1与y =x 2-1x -1B .y =x 2+1与s =t 2+1C .y =2x 与y =2x (x ≥0)D .y =(x +1)2与y =x 2[解析]对于选项A,前者定义域为R,后者定义域为{x |x ≠1},不是相等函数;对于选项B,虽然变量不同,但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均相同,是相等函数;对于选项C,虽然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同,不是相等函数;对于选项D,虽然定义域相同,但对应关系不同,不是相等函数.3.具体复合型具体函数与抽象函数定义域求解知识点:①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②多个函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是多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1)y =2+3x -2;(2)y =3-x ·x -1;(3)y =(x -1)0+2x +1.解:(1)当且仅当x -2≠0,即x ≠2时,函数y =2+3x -2有意义,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2}.(2)函数有意义,-x ≥0,-1≥0.解得1≤x ≤3,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x |1≤x ≤3}.(3),,解得x >-1,且x ≠1,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且x ≠1}.4.抽象函数及抽象符合函数定义域求解(抽象函数定义域求解的四种方法)知识点:1.已知)(x f 的定义域,求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由复合函数的定义我们可知,要构成复合函数,则内层函数的值域必须包含于外层函数的定义域之中,因此可得其方法为:若)(x f 的定义域为()b a x ,∈,求出)]([x g f 中b x g a <<)(的解x 的范围,即为)]([x g f 的定义域。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9fa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f.png)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将进货价为每个80元的商品按9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400个,每涨价1元,销售量就减少20个,为了使商家利润有所增加,则售价a (元/个)的取值范围应是( )A .90<a <100B .90<a <110C .100<a <110D .80<a <100答案:A分析:首先设每个涨价x 元,涨价后的利润与原利润之差为y 元,结合条件列式,根据y >0,求x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a 的取值范围.设每个涨价x 元,涨价后的利润与原利润之差为y 元,则a =x +90,y =(10+x)⋅(400−20x)−10×400=−20x 2+200x .要使商家利润有所增加,则必须使y >0,即x 2−10x <0,得0<x <10,∴90<x +90<100,所以a 的取值为90<a <100.故选:A2、满足函数f (x )=ln (mx +3)在(−∞,1]上单调递减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4<m <−2B .−3<m <0C .−4<m <0D .−3<m <−1答案:D分析: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出m 的取值范围,结合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解:若f(x)=ln(mx +3)在(−∞,1]上单调递减,则满足m <0且m +3>0,即m <0且m >−3,则−3<m <0,即f(x)在(−∞,1]上单调递减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3<m <−1,故选:D .3、已知函数f(x)={log 12x,x >0,a ⋅(13)x ,x ≤0,若关于x 的方程f[f(x)]=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0,1)B .(−∞,0)∪(1,+∞)C .(−∞,0)D .(0,1)∪(1,+∞)答案:B分析:利用换元法设t =f (x ),则等价为f (t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分a <0,a =0,a >0 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结合函数的图象,求出a 的取值范围.令f(x)=t ,则方程f[f(x)]=0等价于f(t)=0,当a =0时,此时当x ≤0时,f (x )=a ⋅(13)x =0,此时函数有无数个零点,不符合题意;当a ≠0,则f(x)=a ⋅(13)x≠0,所以由f(t)=log 12t =0,得t =1, 则关于x 的方程f[f(x)]=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等价于关于x 的方程f(x)=1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作出f(x)的图象如图:当a <0时,由图象可知直线y =1与y =f(x)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恒满足条件;当a >0时,要使直线y =1与y =f(x)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则只需要当x ≤0时,直线y =1与f(x)=a ⋅(13)x的图象没有交点, 因为x ≤0 时,f (x )=a ⋅(13)x ∈[a,+∞),此时f (x ) 最小值为a ,所以a >1,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故选:B.4、指数函数y =a x 的图象经过点(3,18),则a 的值是( )A .14B .12C .2D .4答案:B分析: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指数函数的表达式,求得a 的值.因为y =a x 的图象经过点(3,18), 所以a 3=18,解得a =12, 故选:B.5、已知f (x )=a −x (a >0,且a ≠1),且f (-2)>f (-3),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1C .a <1D .0<a <1答案:D分析:把f (-2),f (-3)代入解不等式,即可求得.因为f (-2)=a 2, f (-3)=a 3,f (-2)>f (-3),即a 2>a 3,解得:0<a <1.故选:D6、已知函数f(x)=9+x 2x ,g(x)=log 2x +a ,若存在x 1∈[3,4],对任意x 2∈[4,8],使得f(x 1)≥g(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4]B .(134,+∞)C .(0,134)D .(1,4) 答案:A分析:将问题化为在对应定义域内f(x 1)max ≥g(x 2)max ,结合对勾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求它们的最值,即可求参数范围.由题意知:f(x)在[3,4]上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g(x)在[4,8]上的最大值即可.当x ∈[3,4]时,f(x)=9x +x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得:f(x)在[3,4]上单调递增,故f(x)max =f(4)=94+4=254.当x ∈[4,8]时,g(x)=log 2x +a 单调递增,则g(x)max =g(8)=log 28+a =3+a ,所以254≥3+a ,可得a ≤134.故选:A7、已知函f (x )=log 2(√1+4x 2+2x)+3,且f (m )=−5,则f (−m )=( )A .−1B .−5C .11D .13答案:C分析:令g (x )=log 2(√1+4x 2+2x),则f (x )=g (x )+3,则先判断函数g (−x )+g (x )=0,进而可得f (−x )+f (x )=6,即f (m )+f (−m )=6,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f (−m )的值.令g (x )=log 2(√1+4x 2+2x),则f (x )=g (x )+3,因为g (x )+g (−x )=log 2(√1+4x 2+2x)+log 2(√1+4x 2−2x)=log 2(1+4x 2−4x 2)=0,所以f (−x )+f (x )=g (−x )+3+g (x )+3=6,则f (m )+f (−m )=6,又因为f (m )=−5,则f (−m )=11,故选:C.8、函数f (x )={|2x −1|,x ≤2−x +5,x >2,若函数g (x )=f (x )−t (t ∈R )有3个不同的零点a ,b ,c ,则2a +2b +2c 的取值范围是( )A .[16,32)B .[16,34)C .(18,32]D .(18,34)答案:D分析:作出函数y =f(x)的图象和直线y =t ,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g(x)的零点,利用图象得出a,b,c 的性质、范围,从而可求得结论.作出函数y =f(x)的图象和直线y =t ,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g(x)的零点,如图,则1−2a =2b −1,4<c <5,2a +2b =2,2c ∈(16,32),所以18<2a +2b +2c <34.故选:D .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函数零点问题,解题关键是把函数零点转化为函数图象与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从而可通过作出函数图象与直线,得出零点的性质与范围.多选题9、已知函数f(x)={|lnx|,x>0−x2+1,x≤0,若存在a<b<c,使得f(a)=f(b)=f(c)成立,则()A.bc=1B.b+c=1C.a+b+c>1D.abc<−1答案:AC分析:采用数形结合可知−1<a≤0,1e≤b<1,1<c≤e,然后简单计算可知b+c>1,bc=1,a+b+ c>1,故可知结果.如图:可知−1<a≤0,1e≤b<1,1<c≤e,则b+c>c>1,且−lnb=lnc,所以lnb+lnc=lnbc=0,即bc=1.因为bc=1,所以abc=a∈(−1,0],a+b+c=a+1c+c>a+2>1.故选:AC.10、(多选)某食品的保鲜时间t (单位:小时)与储藏温度x (单位:℃)满足函数关系t ={64,x ≤0,2kx+6,x >0,且该食品在4 ℃的保鲜时间是16小时.已知甲在某日上午10时购买了该食品,并将其遗放在室外,且此日的室外温度随时刻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该食品在6 ℃的保鲜时间是8小时B .当x ∈[-6,6]时,该食品的保鲜时间t 随着x 的增大而逐渐减少C .到了此日13时,甲所购买的食品还在保鲜时间内D .到了此日14时,甲所购买的食品已然过了保鲜时间答案:AD分析:由题设可得k =−12即可写出解析式,再结合各选项的描述及函数图象判断正误即可. 由题设,可得24k+6=16,解得k =−12, ∴t ={64,x ≤026−x 2,x >0, ∴x =6,则t =23=8,A 正确;x ∈[−6,0]时,保鲜时间恒为64小时,x ∈(0,6]时,保鲜时间t 随x 增大而减小,B 错误;此日11时,温度超过11度,其保鲜时间不超过2小时,故到13时甲所购食品不在保鲜时间内,C 错误; 由上分析知:此日14时,甲所购食品已过保鲜时间,D 正确.故选:AD.11、已知函数f (x )={−2−x +a,x <0,2x −a,x >0.(a ∈R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是奇函数B .若f (x )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则a ≤1C .若f (x )的值域为R ,则a ≥1D.当a≤1时,若f(x)+f(3x+4)>0,则x∈(−1,+∞)答案:AB分析:对于A利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证明;对于B,由增函数定义知−2−0+a≤20−a即可求解;对于C,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分段函数每段函数上的值域,结合f(x)的值域为R,即可求解;对于D,将f(x)+ f(3x+4)>0等价于f(x)>f(−3x−4),利用函数定义域及单调性即可求解;对于A,当x<0时,−x>0,f(x)=−2−x+a,f(−x)=2−x−a=−(−2−x+a)=−f(x);当x>0时,−x<0,f(x)=2x−a,f(−x)=−2x+a=−(2x−a)=−f(x),所以f(x)是奇函数,故A正确;对于B,由f(x)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知−2−0+a≤20−a,解得a≤1,故B正确;对于C,当x<0时,f(x)=−2−x+a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此时值域为(−∞,a−1),当x>0时,f(x)=2x−a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此时值域为(1−a,+∞),要使f(x)的值域为R,则a−1>1−a,解得a>1,故C错误;对于D,当a≤1时,由于−2−0+a≤20−a,则f(x)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f(x)+f(3x+4)>0等价于f(x)>f(−3x−4),即{x≠0−3x−4≠0x>−3x−4,解得x∈(−1,0)∪(0,+∞),故D错误;故选:AB填空题12、不等式log4x≤12的解集为___________.答案:(0,2]分析: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即可.由题设,可得:log4x≤log4412,则0<x≤412=2,∴不等式解集为(0,2].所以答案是:(0,2].13、若log2[log3(log4x)]=0,则x=________.答案:64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即可求解.log 2[log 3(log 4x )]=0⇒log 3(log 4x )=1⇒log 4x =3⇒x =43=64.所以答案是:6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考查了基本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4、方程lg (x 2−x −2)=lg (6−x −x 2)的解为 __________ .答案:x =−2分析:由题意知lg (x 2−x −2)=lg (6−x −x 2),可求出x 的值,再结合真数大于零进行检验,从而可求出最终的解.由lg (x 2−x −2)=lg (6−x −x 2),得x 2−x −2=6−x −x 2,所以x =±2,又因为x 2−x −2>0且6−x −x 2>0,所以x =−2;所以答案是:x =−2.解答题15、已知函数f(x)=(12)x−a −b(a,b ∈R)的图象过点(1,0)与点(0,1).(1)求a ,b 的值;(2)若g(x)=4−x −4,且f(x)=g(x),满足条件的x 的值.答案:(1)a =1,b =1;(2)x =−log 23.分析:(1)由给定条件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组,解之即得;(2)由(1)的结论列出指数方程,借助换元法即可作答.(1)由题意可得{(12)1−a −b =0(12)−a −b =1 ⇒{(12)−a −2b =0(12)−a −b =1 ⇒{b =12a =2 ,解得a =1,b =1, (2)由(1)可得f(x)=21−x −1,而g(x)=4−x −4,且f(x)=g(x),于是有21−x −1=4−x −4,设2−x =t ,t >0,从而得t 2−2t −3=0,解得t =3,即2−x =3,解得x =−log 23,所以满足条件的x=−log23.。
高中数学典型易错题大集分析与解答大全
![高中数学典型易错题大集分析与解答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204619561252d381eb6e38.png)
高中数学典型易错题大集分析与解答大全(12个易错点)
高中数学不仅仅是要从基础打好,要有效的提高成绩,还得不断的汇总起来自己的错题本!
错题本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办法。
从错题入手,不断的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当然,最大的作用是不断的帮助这类题型,这类基础查漏补缺,深入完善自己欠缺点!尤其是学习基础差、成绩差的同学就更适用!
下面以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这个知识点为例
这类题型很普遍,但是考生很容易丢分!
易错点1没有理解掌握已知原函数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
易错点2没有理解掌握已知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原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
易错点3根式化简错误导致同一函数判断出错
易错点4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时漏掉了对数函数的限制条件
易错点5误认为函数的最值总是在函数图像的端点取得
易错点6求函数的最值时忽略了函数的定义域
易错点7讨论对数函数的最值没有对底数分类讨论
易错点8消元时忽略了等式中的隐含条件
易错点9当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函数的定义域的端点位置不确定时没有分类讨论
易错点10数形结合分析时忽略了对函数定义域的研究考虑
易错点11审题粗心大意没有看清部分小条件
易错点12数形结合分析数学问题时没有进行动态的分析。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718c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a.png)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高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日后的学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框架,更加全面地掌握高中数学。
一、数列与数列的极限1. 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一种按照规律逐项确定下一项的数列。
常见的递推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 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指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式。
通过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方便地求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3. 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是指当项数趋向于无穷大时,数列中的项逐渐接近某一固定值。
掌握数列的极限有助于理解无穷级数和数列的和的概念。
二、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函数的运算规律是解题的基础。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最高次数为二次的一元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等方法进行。
3. 不等式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以及不等式组的求解是数学问题求解的重要一环。
三、几何与三角学1. 二维几何掌握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基本概念,以及射影、垂线、相似等几何性质。
熟悉平行线、垂直线等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2. 三角学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直角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相关的计算问题。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等。
掌握事件之间的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统计分析掌握常见的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方法,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熟悉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解析几何1. 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点、线、面及其相关性质的数学学科。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a41d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b.png)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点对于高中学习和日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内容。
一、代数与函数代数与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涵盖了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像等内容。
1.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根据不同的形式可以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不等式是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关系,常见的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
2. 函数函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图像等要素。
常见的函数类型有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3. 图像与图象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示,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来观察函数的性质。
图象是函数在平面上的几何投影,可以通过变换来研究函数图象的特征。
二、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包括了点、线、面、角等概念。
1. 点与线点是空间中没有大小和形状的对象,线是由无数相邻点组成的直线段。
点与线的性质包括共线、距离、角度等。
2. 面与图形面是由无数相邻线段组成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图形是由有限条线段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如圆、椭圆等。
常见的图形性质包括边长、面积、周长等。
3. 角与弧角是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的几何图形,包括度量角和绘制角的方法。
弧是圆周上的一段连续的曲线。
三、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的科学,包括了立体图形、体积、表面积等内容。
1. 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有形体积的图形,如球体、立方体等。
立体图形的性质包括表面积、体积等。
2. 体积与表面积体积是立体图形所围成空间的大小,体积的计算需要了解不同图形的计算方法。
表面积是立体图形外侧的面积,同样需要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进行计算。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了事件、概率、统计等内容。
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附详细解析
![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附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9beb0e27d3240c8547ef5f.png)
2016年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附详细解析数学(精品课)中的隐含条件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这些隐含条件通常被称为题中的“陷阱”,解题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下列三好网总结了高考复习中的高中数学易错点分析梳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引以为戒,对这些列出来的易错点别中招了。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易错点1 对集合表示方法理解存在偏差【问题】1: 已知{|0},{1}A x x B y y =>=>,求A B 。
错解:AB =Φ剖析:概念模糊,未能真正理解集合的本质。
正确结果:A B B =【问题】2: 已知22{|2},{(,)|4}A y y x B x y x y ==+=+=,求A B 。
错解: {(0,2),(2,0A B =- 正确答案:AB =Φ剖析:审题不慎,忽视代表元素,误认为A 为点集。
反思:对集合表示法部分学生只从形式上“掌握”,对其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是不理解集合的表示法,忽视集合的代表元素。
易错点2 在解含参数集合问题时忽视空集【问题】: 已知2{|2},{|21}A x a x a B x x =<<=-<<,且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错解:[-1,0)剖析:忽视A =∅的情况。
正确答案:[-1,2]反思:由于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 A ⊆就有可能忽视了A =∅,导致解题结果错误。
尤其是在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应注意到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的情况。
考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全面。
易错点3 在解含参数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问题】: 已知1∈{2a +,2(1)a +, 233a a ++ },求实数a 的值。
错解:2,1,0a =--剖析: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其实当2a =-时,2(1)a +=233a a ++=1;当1a =-时,2a +=233a a ++=1;均不符合题意。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易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ef281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8.png)
(每日一练)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关于x的不等式x2−(a+1)x+a<0的解集中恰有1个整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0]∪[2,3) B.[−2,−1)∪(3,4]C.[−1,0)∪(2,3] D.(−2,−1)∪(3,4)答案:C分析:分类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根据解集中只有一个整数,即可求解.由x2−(a+1)x+a<0得(x−1)(x−a)<0,若a=1,则不等式无解.若a>1,则不等式的解为1<x<a,此时要使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1个整数解,则此时1个整数解为x=2,则2<a≤3.若a<1,则不等式的解为a<x<1,此时要使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1个整数解,则此时1个整数解为x=0,则−1≤a<0.综上,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1,0)∪(2,3]故选:C.2、若“﹣2<x<3”是“x2+mx﹣2m2<0(m>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m≥1B.m≥2C.m≥3D.m≥4答案:C分析:x2+mx﹣2m2<0(m>0),解得﹣2m<x<m.根据“﹣2<x<3”是“x2+mx﹣2m2<0(m>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可得﹣2m≤﹣2,3≤m,m>0.解出即可得出.解:x2+mx﹣2m2<0(m>0),解得﹣2m<x<m.∵“﹣2<x<3”是“x2+mx﹣2m2<0(m>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m≤﹣2,3≤m,(两个等号不同时取)m>0.解得m≥3.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故选:C.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x<−1或x>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0B.不等式ax2+cx+b>0的解集为{x|2−√7<x<2+√7}C.a+b+c<0D.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x|x>3}答案:B分析:根据解集形式确定选项A错误;化不等式为x2−4x−3<0,即可判断选项B正确;设f(x)=ax2+ bx+c,则f(1)>0,判断选项C错误;解不等式可判断选项D错误.解: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x<−1或x>4},所以a<0,所以选项A错误;由题得{a<0−1+4=−ba−1×4=ca,∴b=−3a,c=−4a,所以ax2+cx+b>0为x2−4x−3<0,∴2−√7<x<2+√7.所以选项B正确;设f(x)=ax2+bx+c,则f(1)=a+b+c>0,所以选项C错误;不等式ax+b>0为ax−3a>0,∴x<3,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B4、已知实数a,b满足a+b=ab(a>1,b>1),则(a−1)2+(b−1)2的最小值为( )A.2B.1C.4D.5答案:A分析:将a-1和b-1看作整体,由a+b=ab(a>1,b>1)构造出(a−1)(b−1)=1,根据(a−1)2+(b−1)2≥2(a−1)(b−1)即可求解.由a+b=ab(a>1,b>1)得a+b−ab−1=−1,因式分解得(a−1)(b−1)=1,则(a−1)2+(b−1)2≥2(a−1)(b−1)=2,当且仅当a=b=2时取得最小值.故选:A.5、若a>0,b>0,则“a+b≤4”是“ab≤4”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根据基本不等式,结合选项,判断得出充分性成立,利用“特殊值法”,通过特取a,b的值,推出矛盾,确定必要性不成立.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重要知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当a>0,b>0时,a+b≥2√ab,则当a+b≤4时,有2√ab≤a+b≤4,解得ab≤4,充分性成立;当a=1,b=4时,满足ab≤4,但此时a+b=5>4,必要性不成立,综上所述,“a+b≤4”是“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小提示:易出现的错误有,一是基本不等式掌握不熟,导致判断失误;二是不能灵活的应用“赋值法”,通过特取a,b的值,从假设情况下推出合理结果或矛盾结果.6、若实数a、b满足a>b>0,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a+b>2√ab B.a+b<2√ab C.a2+2b>2√ab D.a2+2b<2√ab答案:A分析:利用作差法可判断各选项中不等式的正误.因为a>b>0,则a+b−2√ab=(√a−√b)2>0,故a+b>2√ab,A对B错;a 2+2b−2√ab=a2+2b−2√a2⋅2b=(√a2−√2b)2≥0,即a2+2b≥2√ab,当且仅当a2=2b时,即当a=4b时,等号成立,CD都错.故选:A.7、若不等式(ax−2)(|x|−b)≥0对任意的x∈(0,+∞)恒成立,则()A.a>0,ab=12B.a>0,ab=2C.a>0,a=2b D.a>0,b=2a答案:B分析:由选项可知a>0,故原不等式等价于(x−2a)(|x|−b)≥0,当b≤0时,不满足题意,故b>0,再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由选项可知a>0,故原不等式等价于(x−2a)(|x|−b)≥0,当b≤0时,显然不满足题意,故b>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此时必有2a=b,即ab=2,故选:B8、关于x的方程x2+2(m−1)x+m2−m=0有两个实数根α,β,且α2+β2=12,那么m的值为()A.−1B.−4C.−4或1D.−1或4答案:A分析:α2+β2=(α+β)2−2α⋅β,利用韦达定理可得答案.∵关于x的方程x2+2(m−1)x+m2−m=0有两个实数根,∴Δ=[2(m−1)]2−4×1×(m2−m)=−4m+4⩾0,解得:m⩽1,∵关于x的方程x2+2(m−1)x+m2−m=0有两个实数根α,β,∴α+β=−2(m−1),α⋅β=m2−m,∴α2+β2=(α+β)2−2α⋅β=[−2(m−1)]2−2(m2−m)=12,即m2−3m−4=0,解得:m=−1或m=4(舍去).故选:A.9、若正数a,b满足a+b=ab,则a+2b的最小值为()A.6B.4√2C.3+2√2D.2+2√2答案:C分析:由a+b=ab,可得1a +1b=1,则a+2b=(a+2b)(1a+1b),化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其最小值因为正数a,b满足a+b=ab,所以1a +1b=1,所以a+2b=(a+2b)(1a +1b)=3+ab+2ba≥3+2√ab ⋅2ba=3+2√2,当且仅当ab =2ba,即a=√2+1,b=2+√22时取等号,故选:C10、a,b,c是不同时为0的实数,则ab+bca2+2b2+c2的最大值为()A .12B .14C .√22D .√32答案:A分析:对原式变形,两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若要使ab+bc a 2+2b 2+c 2最大,则ab,bc 均为正数,即a,b,c 符号相同,不妨设a,b,c 均为正实数,则ab+bc a 2+2b 2+c 2=a+c a 2+c 2b +2b ≤2√22b ×2b =2√2(a 2+c 2)=12√a 2+2ac+c 22(a 2+c 2)=12√12+ac a 2+c 2≤12√12+2√a 2×c 2=12, 当且仅当a 2+c 2b =2b ,且a =c 取等,即a =b =c 取等号,即则ab+bca 2+2b 2+c 2的最大值为12,故选:A .小提示: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注意多次运用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是否一致.填空题11、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m +2)x +2m <0的解集中恰有3个正整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答案:(5,6]分析:不等式化为(x −m)(x −2)<0,根据解集中恰好有3个正整数即可求得m 的范围.x2−(m+2)x+2m<0可化为(x−m)(x−2)<0,该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正整数,∴不等式的解集为{x|2<x<m},且5<m⩽6;所以答案是:(5,6].12、正数a,b满足ab=a+b+3,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9,+∞)分析:由题得ab=a+b+3≥2√ab+3,解不等式ab−2√ab−3≥0即得解.∵a,b是正数,∴ab=a+b+3≥2√ab+3(当且仅当a=b=3时等号成立),所以ab−2√ab−3≥0,所以(√ab−3)(√ab+1)≥0,所以√ab≥3或√ab≤−1,所以ab≥9.所以答案是:[9,+∞)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13、函数y=x+1+4x+1(x>−1)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4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直接求解即可因为x>−1,所以x+1>0,所以y=x+1+4x+1≥2√(x+1)⋅4x+1=4,当且仅当x+1=4x+1,即x=1时取等号,所以y=x+1+4x+1(x>−1)的最小值为4,所以答案是:414、函数y=2√x2+1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答案:4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出结果.令t=√x2+1≥1,则y=2√x2+1=t+4t≥4,当且仅当t=2,即x=±√3时,y min=4.所以函数y=2√x2+1的最小值是4.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15、已知函数f(x)=√mx2+mx+1的定义域是R,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答案:[0,4]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域为R可得mx2+mx+1≥0对x∈R恒成立,对参数m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别求出对应m 的范围,进而得出结果.因为函数f(x)=√mx2+mx+1的定义域为R,所以mx2+mx+1≥0对x∈R恒成立,当m=0时,mx2+mx+1=1>0,符合题意;当m>0时,由Δ=m2-4m≤0,解得0<m≤4;当m<0时,显然mx2+mx+1不恒大于或等于0.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0,4].所以答案是:[0,4].16、若方程x2+(m-3)x+m=0有实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m|m≥9或m≤1}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结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由方程x2+(m-3)x+m=0有实数解,∴Δ=(m-3)2-4m≥0,即m2-10m+9≥0,∴(m-9)(m-1)≥0,∴m≥9或m≤1.所以答案是:{m|m≥9或m≤1}17、方程x2−(2−a)x+5−a=0的两根都大于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5<a≤−4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即可求解.解:由题意,方程x2-(2-a)x+5-a=0的两根都大于2,令f(x)=x2-(2-a)x+5-a,可得{△≥0f(2)>02−a 2>2,即{a2≥16a+5>02−a>4,解得-5<a≤-4.所以答案是:−5<a≤−4.18、函数y =log 0.4(−x 2+3x +4)的值域是________.答案:[−2,+∞)解析: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为(−1,4),设f (x )=−x 2+3x +4=−(x −32)2+254,x ∈(−1,4),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单调性和值域,结合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出y =log 0.4(−x 2+3x +4)的单调性,从而可求出值域.解:由题可知,函数y =log 0.4(−x 2+3x +4),则−x 2+3x +4>0,解得:−1<x <4,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1,4),设f (x )=−x 2+3x +4=−(x −32)2+254,x ∈(−1,4), 则x ∈(−1,32)时,f (x )为增函数,x ∈(32,4)时,f (x )为减函数,可知当x =32时,f (x )有最大值为254,而f (−1)=f (4)=0,所以0<f (x )≤254,而对数函数y =log 0.4x 在定义域内为减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函数y =log 0.4(−x 2+3x +4)在区间(−1,32)上为减函数,在(32,4)上为增函数, ∴y ≥log 0.4254=−2,∴函数y =log 0.4(−x 2+3x +4)的值域为[−2,+∞).所以答案是:[−2,+∞).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值域问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同增异减”求出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19、已知正实数x ,y 满足:x 2+xy +2x y =2,则3x +2y +2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答案:4√2分析:根据x 2+xy +2x y =2,可得(x +y)(x +2y )=4,再令{x +y =m x +2y =4m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解:因为x 2+xy +2x y =2, 所以x 2+xy +2x y +2=4,所以x(x +y)+2y (x +y)=4,所以(x +y)(x +2y)=4, 令{x +y =m x +2y =4m ,则3x +2y +2y =2(x +y)+(x +2y )=2m +4m ≥2√2m ⋅4m=2√8=4√2, 当且仅当2m =4m即m =√2时取等号, 所以3x +2y +2y 的最小值为4√2.所以答案是:4√2.20、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x 2−kx +38>0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3,√3)分析:由判别式小于0可得.由题意Δ=k 2−4×2×38<0,−√3<k <√3.所以答案是:(−√3,√3).解答题21、若x ,y 为正实数,且2x +8y −xy =0,求x +y 的最小值.答案:18解析:首先已知条件变形为8x +2y =1,再化简x +y =(x +y )(8x +2y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2x +8y −xy =0⇒8x +2y =1 x +y =(x +y )(8x +2y )=8+8y x +2x y +2=10+(8y x +2x y)≥10+2×4=18 (当8y x =2x y 时取“=”)所以x +y 的最小值是18.小提示: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意在考查“1”的妙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使用的三个原则“一正,二定,三相等”,缺一不可,做题时需注意.2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acosB =2c −b .(1)求角A 的值;(2)若b =5,AC⃑⃑⃑⃑⃑ ⋅CB ⃑⃑⃑⃑⃑ =−5,求△ABC 的周长; (3)若2bsinB +2csinC =bc +√3a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A =π3;(2)20;(3)3√34.解析:(1)利用正弦定理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可得cosA =12,可求得角A 的值;(2)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及余弦定理分别求出a,c ,即可求得周长;(3)将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成边,再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得面积的最值;(1)∵ 2acosB =2c −b ⇒2sinA ⋅cosB =2sinC −sinB ,∴ 2sinA ⋅cosB =2⋅sin(A +B)−sinB =2(sinA ⋅cosB +cosA ⋅sinB)−sinB ,∴ cosA =12,∵0<A <π,∴A =π3; (2)∵AC⃑⃑⃑⃑⃑ ⋅CB ⃑⃑⃑⃑⃑ =AC ⃑⃑⃑⃑⃑ ⋅(AB ⃑⃑⃑⃑⃑ −AC ⃑⃑⃑⃑⃑ )=AC ⃑⃑⃑⃑⃑ ⋅AB ⃑⃑⃑⃑⃑ −AC ⃑⃑⃑⃑⃑ 2 =c ⋅5⋅cos π3−52=52c −25=−5⇒c =8,在△ABC 中利用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 ⋅c ⋅cosA =52+82−2⋅5⋅8⋅12=49, ∴a =7,∴ ΔABC 的周长为:5+8+7=20;(3)∵ b sinB =c sinC =a sinA =√32=2√3a 3,∴ sinB =√32b a ,sinC =√32c a, ∴ 2b ⋅√32⋅b a +2c ⋅√32⋅c a =bc +√3a ,∴√3(b 2+c 2−a 2)=abc ⇒√3⋅cosA =a 2⇒√3⋅12=a 2⇒ a =√3,∴√3(b 2+c 2−3)=√3bc ⇒b 2+c 2=3+bc ,∴3+bc ⩾2bc ⇒bc ⩽3,等号成立当且仅当b =c ,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12bcsinA)max =3√34. 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求解时注意选择边化成角或者角化成边的思路.。
通用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易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88ee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2.png)
(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已知集合A={x|1<x<2},集合B={x|x>m},若A∩(∁R B)=∅,则m的取值范围为()A.(−∞,1]B.(−∞,2]C.[1,+∞)D.[2,+∞)答案:A解析:由题可得A⊆B,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即求.由题知A∩(∁R B)=∅,得A⊆B,则m≤1,故选:A.2、已知集合A={1,2,3,4},B={x|3﹣x>0},则A∩B=()A.{1,2}B.{1,2,3)C.{1,2,3,4}D.{1}答案:A解析:根据集合交集定义直接求解,即得结果.因为A={1,2,3,4},B={x|x<3},所以A∩B={1,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交集定义,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3、已知U=R,M={x|x≤2},N={x|−1≤x≤1},则M∩∁U N=()A.{x|x<−1或1<x≤2}B.{x|1<x≤2}C.{x|x≤−1或1≤x≤2}D.{x|1≤x≤2}答案:A解析:先求∁U N,再求M∩∁U N的值.因为∁U N={x|x<−1或x>1},所以M∩C U N={x|x<−1或1<x≤2}.故选:A.解答题4、设n(n⩾2)为正整数,若α=(x1,x2,⋯,x n)满足:①x i∈{0,1,⋯,n−1},i=1,2,⋯,n;②对于1⩽i<j⩽n,均有x i≠x j;则称α具有性质E(n).对于α=(x1,x2,⋯,x n)和β=(y1,y2,⋯,y n),定义集合T(α,β)={t|t=|x i−y i∣,i=1,2,⋯,n}.(1)设α=(0,1,2),若β=(y1,y2,y3)具有性质E(3),写出一个及相应的T(α,β);(2)设α和β具有性质E(6),那么T(α,β)是否可能为{0,1,2,3,4,5},若可能,写出一组α和β,若不可能,说明理由;(3)设α和β具有性质E(n),对于给定的α,求证:满足T(α,β)={0,1,⋯,n−1}的β有偶数个.答案:(1)答案见解析(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1)根据性质E(3)的定义可得答案;(2)利用反证法以及性质E(6)的定义推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可得解;(3)通过构造γ=(z1,z2,⋯,z n),证明当α=(x1,x2,⋯,x n),β=(y1,y2,⋯,y n)确定时,γ=(z1,z2,⋯,z n)唯一确定,由α,γ也仅能构造出β,即可得证.(1)β=(0,1,2),T(α,β)={0};β=(0,2,1),T(α,β)={0,1};β=(1,0,2),T(α,β)={0,1};β=(1,2,0) T(α,β)={1,2};β=(2,1,0),T(α,β)={0,2}.(2)假设存在α=(x 1,x 2,x 3,x 4,x 5,x 6)和β=(y 1,y 2,y 3,y 4,y 5,y 6)均具有性质E(6),且T(α,β)={0,1,2,3,4,5}, 则0+1+2+3+4+5=∑|x i −y i |=156i=1,因为|x i −y i |与x i −y i 同奇同偶,所以∑|x i −y i |6i=1与∑(x i −y i )6i=1同奇同偶,又因为∑|x i −y i |6i=1 =15为奇数,∑(x i −y i )6i=1 =0为偶数,这与∑|x i −y i |6i=1与∑(x i −y i )6i=1同奇同偶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综上所述:不存在具有性质E(6)的α和β,满足T(α,β)={0,1,2,3,4,5}.(3)不妨设α=(x 1,x 2,⋯,x n )与β=(y 1,y 2,⋯,y n )构成一个数表A ,交换数表中的两行,可得数表B ,调整数表各列的顺序,使第一行y 1,y 2,⋯,y n 变为x 1,x 2,⋯,x n ,设第二行变为z 1,z 2,⋯,z n ,令γ=(z 1,z 2,⋯,z n ),则γ具有性质E(n),且T(α,β)={0,1,2,⋯,n −1},假设β=(y 1,y 2,⋯,y n )与γ=(z 1,z 2,⋯,z n )相同,则y 1=z 1,y 2=z 2,⋯,y n =z n ,不妨设x 1≠y 1,x 1=y k (k ≠1),则有z 1=x k ,故|x 1−z 1|=|y k −x k |,因为T(α,β)={0,1,2,⋯,n −1},所以|x 1−y 1|≠|x i −y i |(i =2,3,⋯,n),因为y 1=z 1=x k ,所以|x 1−y 1|=|x k −y k |(k ≠1),与|x 1−y 1|≠|x i −y i |(i =2,3,⋯,n)矛盾. 故对于具有性质E(n)的α=(x 1,x 2,⋯,x n ),若β=(y 1,y 2,⋯,y n )具有性质E(n),且T(α,β)={0,1,2,⋯,n −1},则存在一个具有性质E(n)的γ=(z 1,z 2,⋯,z n ),使得T(α,β)={0,1,2,⋯,n −1},且β=(y 1,y 2,⋯,y n )与γ=(z 1,z 2,⋯,z n )不同,并且由γ的构造过程可以知道,当α=(x 1,x 2,⋯,x n ),β=(y 1,y 2,⋯,y n )确定时,γ=(z 1,z 2,⋯,z n )唯一确定,由α,γ也仅能构造出β.所以满足T(α,β)={0,1,⋯,n −1}的β有偶数个.小提示:关键点点睛:理解性质E(n)的定义,通过构造法解题是解题关键.5、在①B ⊆(∁R A ),②(∁R A )∪B =R ,③A ∩B =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实数a 存在,求a 的取值范围;若问题中的实数a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已知集合A ={x |x 2−5x +4≤0},B ={x |a +1<x <2a −1},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________? 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若选①:求出∁R A ,分B =∅和B ≠∅两种情况,列出不等式组可得答案;若选②:由(∁R A )∪B =R ,得B ≠∅,列出不等式组可得答案;若选③:由A ∩B =B 可知B ⊆A ,分B =∅和B ≠∅列出不等式组可得答案.集合A ={x |x 2−5x +4≤0}={x |1≤x ≤4}.若选①:∁R A ={x |x <1或x >4},由B ⊆(∁R A )得,当B =∅时,a +1≥2a −1,解得a ≤2;当B ≠∅时,{a +1<2a −12a −1≤1 或{a +1<2a −1a +1≥4, 解得a ∈∅或a ≥3,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综上,存在实数a ,使得B ⊆(∁R A ),且a 的取值范围为(−∞,2]∪[3,+∞).若选②:∁R A ={x |x <1或x >4},由(∁R A )∪B =R ,得B ≠∅,所以{2a −1>4a +1<1,解得a ∈∅, 所以不存在实数a ,使得(∁R A )∪B =R . 若选③:由A ∩B =B 可知B ⊆A ,当B =∅时,a +1≥2a −1,解得a ≤2;当B ≠∅时,{a +1<2a −1a +1≥12a −1≤4,解得2<a ≤52. 综上,存在实数a ,使得A ∩B =B ,且a 的取值范围为(−∞,5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运算,解题关键点是对于B ⊆(∁R A )和(∁R A )∪B =R 中含有参数的集合要分情况进行讨论,要熟练掌握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9e1a0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1.png)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常用逻辑用语: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及其相互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全称量词与存在性量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2)圆锥曲线:曲线与方程;求轨迹的常用步骤;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离心率与形状的关系);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双曲线的渐近线)、等轴双曲线与共轭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常用公式(弦长公式、两根差公式).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常用拓展还有:焦半径公式、椭圆与双曲线的焦准定义、椭圆与双曲线的“垂径定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等等.(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与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平面的法向量、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的角与距离的方法.二、重难点与易错点重难点与易错点部分配合必考题型使用,做完必考题型后会对重难点与易错部分部分有更深入的理解.(1)区分逆命题与命题的否定;(2)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定义;(4)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特别是离心率问题;(5)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6)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弦长与面积问题;(7)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中的参数求解与性质证明;(8)轨迹与轨迹求法;(9)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的角度与距离;(10)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探究.高中必修五数学必背知识点一、集合有关概念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 元素的确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高中数学易错点总结(3)
![高中数学易错点总结(3)](https://img.taocdn.com/s3/m/48c2a99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b.png)
高中数学易错点总结(3)23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是空间几何的基础内容,不清楚这些基本概念可能导致解题错误。
关于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判断题,是高考中测试学生对这些基本几何概念及其性质理解和应用程度的优良题目类型。
出题者通常偏好此类题型,因为它们能够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时,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通过逐一寻找反证来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否定的结论,或者逐一进行正面的逻辑论证来确认结论;二是利用长方体模型或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场景(例如教室里的桌子和黑板)来进行直观的判断,但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定理的正确使用并且全面细致地考虑所有相关因素。
24忽视斜率不存在致误在解决两直线平行的相关问题时,若利用11∥l2⇔k1=k2来求解,则要注意其前提条件是两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
如果忽略k1,k2不存在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解。
这类问题也可以利用如下的结论求解, 即直线l1:A1x+B1y+C1=0 与l2:A2x+B2y+C2=0 平行的必要条件是 A1B2-A2B1=0,在求出具体数值后代入检验,看看两条直线是不是重合从而确定问题的答案。
对于解决两直线垂直的相关问题时也有类似的情况。
利用|1⊥l2⇔k1-k2=-1时,要注意其前提条件是k1与k2必须同时存在。
利用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A1A2+B1B2=0, 就可以避免讨论。
25忽视零截距致误解决有关直线的截距问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求解时一定不要忽略截距为零这种特殊情况;二是要明确截距为零的直线不能写成截距式。
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时要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掉截距为零时的情况。
26忽视圆锥曲线定义中条件致误利用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解题时,要注意两种曲线的定义形式及其限制条件。
如在双曲线的定义中,有两点是缺一不可的:其一,绝对值;其二,2a<|F1F2|。
如果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为常数,那么其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知识易错点梳理一、集合、简易逻辑、函数1. 研究集合必须注意集合元素的特征即三性(确定,互异,无序); 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 B={0,|x |,y},且A=B,则x+y=2. 研究集合,首先必须弄清代表元素,才能理解集合的意义。
已知集合M={y |y=x 2 ,x ∈R},N={y |y=x 2+1,x ∈R},求M ∩N ;与集合M={(x,y )|y=x 2 ,x ∈R},N={(x,y)|y=x 2+1,x ∈R}求M ∩N 的区别。
3. 集合 A 、B ,∅=⋂B A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B A ⊆时是否忘记∅. 例如:()()012222<--+-x a x a 对一切R x ∈恒成立,求a 的取植范围,你讨论了a =2的情况了吗?4. 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12-n ,12-n.22-n 如满足条件}4,3,2,1{}1{⊂⊆M 的集合M 共有多少个5. 解集合问题的基本工具是韦恩图; 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 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14{},,12{Z k k x x N Z k k x x M ∈±==∈+==7.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B B A = A B ⊆⇒; 8、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p 、q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9、否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10、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 :A →B 中,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成映射?11、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①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x a f x a f -=+或f (2a-x )=f (x ),那么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②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y 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③若奇函数()x f y =在区间()+∞,0上是递增函数,则()x f y =在区间()0,∞-上也是递增函数. ④若偶函数()x f y =在区间()+∞,0上是递增函数,则()x f y =在区间()0,∞-上是递减函数.⑤函数()a 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a 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x f y =+a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助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x f y =+a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助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12、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标注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3、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常见类型记住了吗?函数y=2)3lg()4(--x x x 的定义域是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弄清了吗?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0,1],求)(log 5.0x f 的定义域. 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b a ,],,0>->a b 求函数)()()(x f x f x F -+=的定义域14、含参的二次函数的值域、最值要记得讨论。
若函数y =a sin 2x +2cos x -a -2(a ∈R )的最小值为m , 求m 的表达 15、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则①若a ∈A,则a=f -1 [f(a)]; 若b ∈C,则b=f[f -1 (b)]; ②若p ∈C,求f -1 (p)就是令p=f(x),求x.(x ∈A) 即()().b f 1a b a f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1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原函数()x f y =在区间[]a a ,-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x fy 1-=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17、 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时,你注意到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了吗?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18、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可别忘了导数也是判定函数单调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19、 你知道函数()0>+=a xa x y 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a -∞-,和[)+∞,a 上单调递增;在[)0,a -和(]a ,0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20、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21、 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它的变形,你掌握了吗?(b b abb a n ac c a n log log ,log log log ==) 22、 你还记得对数恒等式吗?(b aba =log )23、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有实数解”转化为“042≥-=∆ac b ”,你是否注意到必须0≠a ;当a=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042≥-=∆ac b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二、三角、不等式24、 三角公式记住了吗?两角和与差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 二倍角公式:_________________ 万能公式______________正切半角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时本着“三看”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看角,看函数,看特征”,基本的技巧有:巧变角,公式变形使用,化切割为弦,用倍角公式将高次降次, 25、 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否为单调函数?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6、 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x x x x 2222tan sec cos sin 1-=+= ====⋅=0cos 2sin4tancot tan ππx x 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同角关系公式:商的关系,倒数关系,平方关系;诱导公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7、 在三角的恒等变形中,要特别注意角的各种变换.(如,)(αβαβ-+=,)(αβαβ+-=⎪⎭⎫⎝⎛--⎪⎭⎫ ⎝⎛-=+βαβαβα222等)28、 你还记得三角化简题的要求是什么吗?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不含三角函数、且能求出值的式子,一定要算出值来)29、 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你还记得降幂公式吗?cos 2x=(1+cos2x)/2;sin 2x=(1-cos2x)/2 30、 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41518sin ,42615cos 75sin ,42675cos 15sin -=︒+=︒=︒-=︒=︒) 31、 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lr S r l 21,==扇形α) 32、 辅助角公式:()θ++=+x b a x b x a sin cos sin 22(其中θ角所在的象限由a,b 的符号确定,θ角的值由ab=θtan 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 33、 有关斜三角形的几个结论:(1) 正弦定理: (2) 余弦定理: (3)面积公式34、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图象的草图能迅速画出吗?能写出他们的单调区、对称轴,取最值时的x值的集合吗?(别忘了k ∈Z )三角函数性质要记牢。
函数y=++⋅)sin(ϕωx A k 的图象及性质:振幅|A|,周期T=ωπ2, 若x=x 0为此函数的对称轴,则x 0是使y 取到最值的点,反之亦然,使y 取到最值的x 的集合为——————————, 当0,0>>A ω时函数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当0<ω时要利用诱导公式将ω变为大于零后再用上面的结论。
五点作图法:令ϕω+x 依次为ππππ2,23,,2求出x 与y ,依点()y x ,作图 35、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还记得吗?平移公式 (1)如果点 P (x ,y )按向量()k h a ,=→平移至P ′(x ′,y ′),则⎪⎩⎪⎨⎧+=+=.,''k y y h x x (2) 曲线f (x ,y )=0沿向量()k h a ,=→平移后的方程为f (x-h ,y-k )=036、 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意义?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0[],2,0[,2,0πππ⎥⎦⎤ ⎝⎛. ②直线的倾斜角、1l 到2l 的角、1l 与2l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2,0(),,0[),,0[πππ.③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2,2(],,0[],2,2[πππππ--.37、 同向不等式能相减,相除吗?38、 不等式的解集的规范书写格式是什么?(一般要写成集合的表达式) 39、 分式不等式()()()0≠>a a x g x f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 40、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x 的系数变为正值,奇穿偶回)41、 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2、 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43、 利用重要不等式ab b a 2≥+ 以及变式22⎪⎭⎫ ⎝⎛+≤b a ab 等求函数的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a ,b +∈R (或a ,b 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ab 或和a +b 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44、) R b , (a , ba 2ab2222+∈+≥≥+≥+ab b a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取等号); 45、 a 、b 、c ∈R ,ca bc ab c b a ++≥++222(当且仅当c b a ==时,取等号);46、 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10<<a 或1>a )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是…….47、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增减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 48、 对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转化为最值问题) 三、数列49、 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1)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2)仍成等差数列数列}{ka },{a },{n 2n 12b a n +-;仍成等差数列n 23n n 2n n S S , S S , S --(3)若三数成等差数列,则可设为a-d 、a 、a+d ;若为四数则可设为a-d 23、a-d 21、a+d 21、a+d 23; (4)在等差数列中,求S n 的最大(小)值,其思路是找出某一项,使这项及它前面的项皆取正(负)值或0,而它后面各项皆取负(正)值,则从第一项起到该项的各项的和为最大(小).即:当a 1 >0,d<0,解不等式组 a n ≥0 a n+1 ≤0 可得S n 达最大值时的n 的值;当a 1 <0,d>0,解不等式组 a n ≤0 a n+1 ≥0 可得S n 达最小值时的n 的值;(5).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S n ,T n 分别为a n ,b n 的前n 项和,则1m 21m 2m m T S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