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有感
2017寒假读书笔记
![2017寒假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93b4c02ff00bed5b9f31dfd.png)
以宽容之心静待花开读完《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还以为这又是一本“高大上”的书,阐述一些教育理论啊等等,就像心灵鸡汤一样,有用但却无从下手。
可是等我打开这本书看了几页之后,便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小故事吸引了,这些故事不正像我身边发生的吗?这是一本教育案例集。
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学相长、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细节。
每一个教育案例都离我们很近,书中的有些“问题学生”和我遇到的学生很相似,附小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我学到了很多。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附小老师对孩子们的爱。
附小的老师们做到了悦纳每一个孩子。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
欣赏学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承诺。
欣赏和赞美表现优秀的学生似乎都容易做到,而欣赏那些暂时“不优秀”的孩子则需要教育的智慧和勇气。
但那些表现不好、情况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哪怕呕心沥血。
书中讲到最多的就是在遇到问题孩子的时候,附小老师是如何运用教育智慧去改变这些孩子。
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教育需要等待。
等待教育的契机,等待孩子的改变,等待孩子的成长。
许多时候,我们容易为纷杂凌乱的琐事所干扰,毫无耐心地批评责备学生,忘记了教育需要等待,忘记了学生需要慢慢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时时提醒自己: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牵着小“蜗牛”们一起去散步,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为他们的每一次努力攀行而呐喊助威,为他们的每一次奋勇前进而鼓掌喝彩,为他们的每一次成长进步而加油鼓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改正的机会、时间至关重要。
但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放任自流。
活德育,慢教育
![活德育,慢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bbb21eed15abe23482f4d77.png)
活德育,慢教育生活道德教育,教育缓慢偶然的机会,我很幸运地走进了清华大学附属的小学,也进入了一个安静,充满活力,渗透的教育。
走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您将受到树林,花鸟,青砖和灰瓦的欢迎,简约典雅,文化氛围浓郁,宁静,丰富。
漫步在建筑物之间,最引人注目的是走廊和教室书架上的彩色书籍。
书中的声音挥之不去,气氛充满了学习。
每个感染了文化氛围的人都进入了清华大学的校园。
清华大学为期一周的学习给了我很多想法:在清华大学的小校园里,老师们平静而忙碌,孩子们快乐祥和,整个校园听不到喧哗,甚至密码体育老师。
在声音微弱之前,声音必须接近。
在这种校园里,我们看到了“柔软,温暖,灵活”的道德教育活动,感受生活的紧张和教育的魅力。
与清华大学的小孩相比,我们的孩子看起来很忙,烦躁,吵闹。
整个校园已成为市区。
为什么?我们也在认真对待教育,问题必须与我们同在。
一直以来,我们都渴望看到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希望能够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从而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加强我们的虚荣心。
我们想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如果我们不能从更广泛的角度重新学习小学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伤害儿童;如果我们不能跳出传统的教育习惯和刻板印象,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种教育方式。
首先,生活道德教育 - 为孩子的最后一代奠定基础窦桂梅总统说:道德教育不应该是艰苦而有棱角的。
当我们刻意去道德教育时,当孩子们知道道德教育意味着他们要“教育”时,他们会本能地在他们的心中设置障碍。
她理解的道德教育“应该柔软,温暖,灵活”,可以在孩子的心灵和生活中与课堂,活动,家访等各种场合的交流和对话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
产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在我们的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多次处理上级的各种类型和文件,或者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些道德教育是为了孩子而不是尊重和研究儿童的需要,而且缺乏'儿童的观点'。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德育系被称为“学生研究中心”,旨在从儿童的角度设计适合儿童成长的道德教育活动。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书心得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2e7ff85c650e52ea55189884.png)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书心得---不给孩子贴标签,蒙蔽教师的眼睛每个主任接班的时候,总是会凭着第一印象给孩子贴上标签:成绩优秀的、成绩较差的、调皮的、乖巧的等。
聪明、优秀的孩子人人喜欢,我也不例外,那些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却让人头疼。
给孩子贴上标签,往往会让我们先入为主,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因为曾经贴的标签而有所偏袒,以致于对待问题学生会有偏见。
班级里有个男生A,从刚接班级开始,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标签:学习不认真、上课眼睛总是不看黑板、喜欢讲话,每次做错事情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唯独认为自己没有错。
久而久之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坏孩子。
每次学生来告他的状,我总是很头痛,苦口婆心教育他,他却不愿多说,效果自然不佳,问题还是接踵而来。
有一次上完兴趣小组后A没有及时离开学校,反倒在教学楼踢起足球,还把球踢进了班级;而且未经体育老师允许拿走体育室的新足球,把球踢到屋顶拿不下来。
隔天低年级老师和体育老师同时找我告状,我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了A,同时取消了A参加年级足球赛的资格。
同时将情况反映给了家长,家长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反思:A说那次踢球班级里另外两个同学也一起了,而我当时就一直批评他,而且立刻把他进足球队比赛的资格都取消了,他觉得我处理不公平,说为什么另外两个同学没有取消资格就把他取消了。
结果他很失望:因为准备了好几天的衣服、鞋子。
现在每次发生事情A根本就不想说,因为认为解释和不解释结果都一个样。
和家长谈了许久,一席话让我反思:自己是否在处理A的事情上真的如他所想:不公平、有所偏袒。
回顾了所有处理A的细节,答案是肯定的。
在处理A的事情上,每次都特别严厉,正是缘于开学初,我给A贴的标签。
小孩子的心理经受一次的误解就会造成他的不会心服口,觉得偏心,不公平。
仔细想想,其实他也是有优点的,每次班会课上作为小队长的A总是尽心尽力准备节目;每次班级活动,运动会、体育节等总是抢着报名。
再比如这次的足球比赛,还没开始呢就抢着报名,一被选上马上着手准备足球服和足球鞋。
教师读书随笔读《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读《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3376ea3186bceb18e8bb36.png)
教师读书随笔读《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有感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道德素质教育;青少年社会主义公德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人道主义教育。
讲述关于青少年品德教育的细节的有关内容,使广大青少年读者全面认识和树立现代品德教育观,不断提高现代道德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探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青少年用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内容,最后着重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青少年的自身教育四方面探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教师、校长、青年团和少先队干部、校外辅导员在内,在进行各项工作的同时,都要注意在教育工作中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从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改进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者同样应该是改革的模范,要勇于改革:在过去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坚持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是正确的东西,抛弃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是不正确的东西,大胆进行试验和探索,总结新的经验。
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培养周期长,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
我们一定要注意教育工作的这个特点,在改革中要坚持科学的态度。
必须牢记,马列主义、*****仍是指导我们不迷失方向的指南针。
用人道主义的手段、方式和思想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教育。
教育首先必须是人道德教育。
人道主义教育要求教育要关心人、尊重人,教育是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教育是使人成功而不是使人失败。
这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
就此而言,应试教育是一种非人道的教育,他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淘汰人、使人失败、使人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
人道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会关心人、会体恤人、会同情理解人的人,一个充满人情味、充满人文怀的人。
应试教育就是单纯的追求高分数,而使人变得麻木不仁,单纯地追求精神和思想而造成了对活生生的肉体的遗忘和虐待,以致高尚思想和精神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 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 读书笔记摘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9cdc18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6.png)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行为的重要途径,清华附小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细节尤其值得借鉴。
以下是我对清华附小德育细节的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读书笔记摘抄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品质,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清华附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各个方面。
”3.“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4.“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感悟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清华附小将德育教育视为教育的本质,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2.融入日常教学的德育清华附小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让德育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清华附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4.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清华附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总结: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德育读后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
![德育读后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5fb90c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e.png)
做唤醒向上的一缕阳光-------读《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有感寒假里,认真阅读了《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一书,书中凝聚着清华附小老师们的爱与智慧。
一个个德育细节,讲述的就是一个个唤醒的故事:教师凭借对理想教育的渴望与痴情,凭借对每一个孩子的信任,去理解、欣赏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美好自我,鼓励他们将最美好的自己尽情地舒展开来。
读完以后,我思绪万千。
教育并不神秘,最重要的是要有大爱。
教育是一门艺术,来不得半点简单和粗暴。
一个个德育故事,给我同感。
一个个德育故事,更是令我反思。
是呀,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睡着一个好孩子。
在孩子的心中、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老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图书室整理图书。
有一位同事恶作剧,在我的衣服后背上贴了一张空白的图书标签,我浑然不知。
下课,我坐在讲台前批改作业。
一位孩子走到我旁边说:“老师,你衣服上贴着一个东西。
”另一位孩子马上说:“老师是新衣服,新衣服是有这个东西的。
”那天我穿的是一件粉红色的新的休闲服。
你也许会笑话一年级的孩子年幼无知,也许会笑话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识。
可是我从孩子的话里看到了纯洁的童真,美好的童心。
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把一切都往美好的方面想。
一张恶作剧的标签变成了漂亮的衣服饰物。
作为老师的我,我有什么理由不看到孩子们美好的一面呢?可能,他们会犯一次美丽的错误;可能,他们会撒一个善意的小谎。
可是,我们老师更应该看到孩子们的真善美。
一个个德育故事,给我启发。
“坏”是孩子的专利,我们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坏”,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2023年《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c026ff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6.png)
2023年《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2023年《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1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师守纪、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
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文”又传“道”,“文”、“道”有机渗透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
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
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的课文有《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等等。
思想渗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
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触摸春天》,《网上呼救》,《乡下人家》等等。
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鱼游到了纸上》等等。
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清华附中第五次德育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清华附中第五次德育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ea0ff26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2.png)
清华附中第五次德育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20xx年1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
深知应该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我和我校的德育校长从黎明启程赶去县里到夕阳西下才踏上回家的班车,从始至终一直坚持积极听取了每一位德育领导干部的专题讲座,收获颇多,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一直交流着听课心得,深感责任重大。
一、抓活动开展,促养成。
七中的“班团队建设和班级文化熏陶”,十花道的“欢乐蜕变”校本研发,明德小学“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都使我体会很多,只有活动积极开展得不好,我们的学生就是存有可塑性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的蜕变,高度关注学生的品德学识习惯培养,通过各大传统节日荣获新闻载体为学生缔造活动锻炼身体和受到教育的机会。
二、立足实际,把握重点总结会就任冬主任根据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明确提出期望,牢牢把握住德育的重点,立足学校实际,迎合新时期学生发展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稳固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重”的观念。
我们就是专门从事阳光育人的事业,加强自身对德育的重新认识,搞好角色的切换,今天就是受训者,明天就是培训者和践行者。
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应就是德育教育的宣传者、践行者,即为“全员德育”理念必须在我校基本构成共识。
为了更好地创设学校优良的育人氛围,打造出一支杰出的教师队伍,学校将稳步深入细致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工程,深化教师对“全员育人”的重新认识。
三、扎实长效抓好德育工作1、提高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就是德育工作者”的心智水平,运用宣传媒体、教职工大会等方式加大力度宣传“校内事事皆教育”、“德育无小事”理念,融合学校积极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使教职工近距离认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提高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深度,利用各类教师学习资料,要求教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从实践层面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3、加强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积极探索搞好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教师读书随笔《清华附小德育细节》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清华附小德育细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1b7f4a453610661ed9f49b.png)
教师读书随笔《清华附小德育细节》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引用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只有让教育活起来才能唤醒每一位孩子,唤醒我们的未来。
阅读完窦桂梅老师主编的《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让做班主任的我感慨万分,更带给我很多关于学生德育细节方面的启发与思考。
在窦老师的引导下我学会了要悦纳每一位孩子,与孩子们做朋友被孩子们改变,从而为学生们留下终生的回忆。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是一本教育案例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睡着一个美好的自我。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睡着一个好孩子。
我们身为教育者就是为了唤醒,唤醒向上的自我,唤醒美好的任性。
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学相长、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细节。
教育需要悦纳。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
欣赏学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承诺,更是对德育智慧坚韧度的考验。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用细腻发现学生,用细致滋润学生成长中每一个细节。
“教室最后一排的右侧靠墙处,课桌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书本,文具盒和铅笔在上乱摆一气,凌乱不堪,一个学生时而东倒西歪地看书,时而蹲下去钻到桌子底下玩……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读到这里,我眼前立刻浮现出我班的李欣冉,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好,言行随便、不听课、打人、个人卫生差……有时真的拿他没有办法。
可是课堂上一次偶然的回答却让窦校长抓住了教育的契机,从而改变了这个叫小彭的学生。
秘诀中有一个,那就是悦纳,不断地欣赏表扬,持续地关注鼓励:“你今天真不错,校服那么整齐!”“你今天走路比上次快多了”“希望你的学习和心情像糖一样,甜甜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彭变得会主动给班主任倒水,会认真检查班级卫生,最后在海淀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抽测中都得了“A”。
让我不禁的觉得这个方法不正可以用在李欣冉的身上吗?教育需要打磨。
不断的反思才能帮助提升自己,学会觉察自己的教学生活,教师才可能逐步自己的生命,并逐渐走向优秀。
《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读书心得
![《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322c011a98271fe910ef9a7.png)
《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读书心得最近读了学校推荐的《青少年品德教育细节》一书,刚开始读,觉得作者对品德教育加以细节推敲似乎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认真读完这本书,却深有感触。
作者在书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理念。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然后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看!”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于是长大后的苏格拉底也成为一个著名的伟大雕刻师,他雕塑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
这个故事给我们教师以丰富的启示。
我们的学生都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智知与内生性创造性力量。
每个人心灵深处存在着一种“本源性”的道德意识,这种道德意识处于沉睡状态,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唤醒、激发。
可是我们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先让我们看几个校园中的镜头吧。
镜头一:清晨,老师和学生陆续来到学校,在学校门口,当执勤的少先队员向进入校园的老师行队礼并微笑着问好时,很多老师都面无表情,毫无反应。
镜头二:某个课间,一个二年级学生兴致勃勃地跑过来告诉老师,老师昨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还没等学生说完,老师就说:老师正在改作业,你和其他同学说去。
于是学生垂头丧气地走了。
镜头三:课堂上,一位小男孩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他很少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但是一站起来,因为紧张话都说不清楚,全班同学都笑了。
对此老师未置可否。
这样的细节在校园中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从中却折射出许多让我们教师深思的东西。
润物无声、以身作则、榜样引领等等,这些应该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好方法。
但,切记要以小见大,关注细微处、脚踏实地、拒绝浮躁。
读《德育》有感
![读《德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956eda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8.png)
读《德育》有感读《德育》有感1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读了以后很有启发: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
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
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清华附中德育第五期网络培训最后一期心得体会
![清华附中德育第五期网络培训最后一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3d3496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c.png)
清华附中德育第五期网络培训最后一期心得体会教师德育培训心得体会1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今年有幸参加了培训焦作市师德。
自培训以来,我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
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教刻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怕的收获和体会。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
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
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档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
我想,我们要抓好德育教育,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
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倾注爱的心血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教师德育培训心得体会2今年有幸参加了教育学院的德育培训班,自培训以来,我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
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处于调整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本次南京之行,更是拓展了我们的德育视角,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还对自身德育事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读《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后感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读《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9ec1ac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c.png)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苦为谁甜——读《清华附⼩的德育细节》后感这个假期哪都不去,只安静地待在家⾥,养鱼浇花,择菜烹饪,看云来云往,飞鸟惊过,听⾍鸣鸟啼,鸡⽝相闻,默默地享受这份属于⾃然的宁静。
偶尔,与年迈⽿聋的祖母打趣⼀番,胜却⼈间⽆数。
有时,听⼀曲《⾼⼭流⽔》,信⼿涂鸦⼀⼆,也觉满⾜。
更多时候,借着轻风明⽉,开⼀盏灯,捧⼀卷书…时光在书页中慢慢泛黄。
于是,⾝体极其闲适,像刚完成了⼀套瑜珈般舒畅,⼼,却开始天马⾏空,随着窦桂梅⽼师主编的《清华附⼩的德育细节》跳跃波动,任意驰骋。
曾经有位朋友说过,⼈的思维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阅读达⾄⽆穷。
因为语⽂,所以对窦桂梅⽼师有了格外的关注;因为她,于是对清华附⼩有了更多的了解。
虽然那所学校遥在千⾥之外,但通过那⼀页页书卷,我似乎正逐渐⾛近她,融进她,感受她的芳华绝代,感受她弥漫在校园⾥、师⽣间的那份浓浓的爱,那份爱昭⽰着我,在漫长的德育之路上应该以⼀种怎样的姿势前⾏。
书中的那⼀个个⼩故事,犹如春⽇⾥那丝丝细⾬,悄悄地落进我的⼼⾥,泛起了阵阵涟漪……爱是勇于担当。
担当什么?⾃然是担当传道授业之职,更要担当教书育⼈之本。
然⽽许多时候,学⽣的分数还是许多⽼师追求的⽬标,即便现在学校的评价体系⽇趋多元,更加丰富和全⾯,但⽆论是家长和⽼师总是不⾃觉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好坏的标尺,于是,成绩优秀的就是优等⽣,成绩落后的就是差⽣……这样的价值观⼀直深藏于⽼师、家长⼼头⼏⼗年挥之不去。
殊不知,⼀个学⽣的思想品德更决定了他⼀⽣的发展,奠定了他⼀⽣的基础。
曾经听说过这样⼀句话:⼀个⾼智商的犯罪份⼦对社会的危害更⼤!“⼗年树⽊,百年树⼈”,教育是⼀项浩⼤的⼯程,德育更是其中的重要⼀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光放得更长远⼀些,摒弃⼀味“以成绩来论英雄”的错误观念,加强对学⽣思想品德的引领,⾃觉担起育⼈的重担,真真正正把培养学⽣的思想品德放到⾸位,这才是真正的爱学⽣。
《清华附⼩的德育细节》中的那些⽼师,正是如此,他们不仅给予孩⼦智慧,更注重对孩⼦的引领,不仅呵护了孩⼦的⼼灵,更保护了孩⼦的天性,给予了孩⼦⼀个快乐的学习时光。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后感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2a8988b9d528ea81c77968.png)
让教育活起来窦桂梅校长说:德育不应该是坚硬的,棱角分明的。
当我们刻意地去进行德育时,当孩子们知道德育就意味着自己要去“受教育”时,他们就会本能地在心里竖起一道屏障。
这是德育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她所理解的德育,“应该是柔软的、温润的、灵活的”,可以在课堂、活动、家访等各种场合的沟通和对话中,与孩子的内心、人生对接,使孩子们在生命中生成对周遭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活德育”的根基:儿童视角儿童视角的缺席是当前学校德育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一是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导致德育目标脱离了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二是专制的成人文化惯习,导致德育活动陷入“规训与控制”的思维中,学生和老师总是有意或无意暗示学生进入成人的轨道。
其结果必然是:花费了巨大精力,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因为背离了学生的天性而引发他们的叛逆心。
我们要反思德育中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漠视与压制。
尊重、研究儿童的需要,找回德育的“儿童视角”,德育就会变得“活”起来。
“活德育”的课程:为了学生的成长从实践中得来的感受,远非简单说教的效果所能比拟的。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得来的。
学校和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和机会。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成长。
如:开展“我来赚五块钱”的活动。
条件是:不能赚家里人的钱;不能倒买倒卖;保证安全。
儿童节开展“六个一”活动:给自己崇拜的一个人写一封信、和校长进行一次亲密接触、深入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给老师一次好建议、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社区做一次爱心服务。
妇女节开展“夸夸我妈妈”活动等等。
“活德育”的契机:倾听与发现日常生活独有的放松感会让德育活动变得自然而有效。
尤为重要的是,在柔性的学校日常生活中,教师更有可能倾听各种细微的声音,发现各种细小的问题。
很多时候,德育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教师不会倾听或懒于倾听孩子的想法。
小学生德育教材读后感培养良好的品质
![小学生德育教材读后感培养良好的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ce3867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1.png)
小学生德育教材读后感培养良好的品质我的小学生活总是充满了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知识,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但是,我经常感到自己的品质和素养还有待提高。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生德育教材,让我对自己的品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帮助我意识到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并介绍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品质培养方法。
在这本德育教材中,我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品质,如诚实、守时、友善等。
这些品质是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
诚实是一种坦率、真实的表达自我,不说谎,不欺骗他人。
而守时则是通过准时到达、完成任务来展示自己的责任心和守信用的品质。
友善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展现出来的亲和力和善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在读完这本小学生德育教材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一些品质方面还有待改进。
诚实是一个重要的品质,然而,我在生活中有时会说谎,不敢面对错误。
我意识到,诚实对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坦诚和互相信任非常重要。
因此,我决定要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再逃避。
除了诚实,守时也是我需要提高的品质之一。
过去,我常常因为拖延而迟到或者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给他人带来了困扰和不便。
现在,我明白了守时的重要性,决心养成准时的习惯,严格按时完成任务。
除了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品质,德育教材也给了我一些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
首先,教材强调了家庭的作用。
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给予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我们的品质。
例如,父母在家中可以给我们树立诚实的榜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人,从而让我们学会友善。
其次,学校也是培养品质的重要环境。
老师们应该将品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中,通过课堂活动和榜样示范的方式,激发我们对良好品质的认识和追求。
最后,我认为自我反思也是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言所行,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主动改进和提高。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一书读书心得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一书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1b97f0acc17552707220850.png)
学会悦纳每一个学生
-----读《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有感
演武小学 97 高艳如
这是一本教育案例集。
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学相长、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细节。
本书的主题是“唤醒”。
清华附小老师们凭借对孩子的无限信任、对理想教育的渴望,去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美好的自我。
可以说,他们讲述的是一个个“唤醒”的故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影响最深的应该是里面提到的要学会悦纳每一个学生。
当面对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特别是品德和学习均落后的学生时,往往大发雷霆,“恨铁不成钢”,这种行为的后果既给学生也给教师自身造成难以抚慰的心理创伤。
所以教师首先要调整心态,变换角度看待学生,做一名自主学习的推进者,课堂上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
要知道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长成参天大树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鲜花和绿草同样让大地焕发生机!悦纳学生。
要认可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能教好的。
要真心爱护学生,做到严中有爱。
要用宽厚仁慈之心看待学生暂时出现的错误思想和异常行为。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教师倘若能够以如此平和的心态来愉悦地看待各种类型的学生,既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的读书心得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的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da289e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4.png)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的读书心得
第一次看到《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这本书我被名字吸引住了,当我翻开课本的内容,感觉自己就像看到希望的光源,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初次读让我感慨万分,同时它给了我很多关于学生德育细节方面的启发。
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育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德育细节。
、以及家校联系的重要*。
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老师奉献无私平等的爱;教育是一份枯燥的事情,需要老师用耐心去培育这些希望的“小树苗”,教育是一门艺术课程,需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孩子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
教育是是一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的虚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他们需要的是老师般的妈妈,而不是一个老师般的老师,教会学生知识很容易,但是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容易。
想了这么多,其实只需要蹲下身子,给孩子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一次暖心的问候,那么走近孩子的内心,还会远吗?当学会放下身姿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和孩子已经走近了一步。
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让老师的头衔束缚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https://img.taocdn.com/s3/m/2c99962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2.png)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前几天台风,过后,气温便不客气地回升了,想想就不太舒服,所以今天我在开始之前想请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儿~我想即使在这么炎热的季节里看到这么鲜美的花朵,心情都会好一点吧。
美吧?那么我想问问大家,当我们将目光集中在夺人眼球的花朵上的时候,你是否也关注了绿叶呢?所以今天我的汇报题目是——爱红花,也爱绿叶。
假期里看了这本书感触特别深。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是一本教育案例集。
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学相长、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细节。
本书的主题是“唤醒”。
清华附小老师们凭借对孩子的无限信任、对理想教育的渴望,去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美好的自我。
他们讲述的是一个个“唤醒”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时间过得飞快,去年的今天是我初次站在这里和大家见面,转眼我已经从教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已经开始逐步熟悉起各项工作,面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也不再没有一点儿头绪。
所以在这一年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再细看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感触,里面阐述的很多孩子的故事,也许在今后都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有的故事已经发生了。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可以从中学到新的德育方式方法。
读完这本书回想我们班级孩子的一些转变,回顾反思,我在有几个细节方面处理的还比较好,但也存在不足。
一、用“爱”的眼光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比如说我们班的金宝宝,怕是在座的很多老师都听过他的大名吧:男孩儿,身体比较弱,很瘦。
基本上不参与班级小岗位等任何活动,也从未担任任何职位,在自理能力方面孩子相对较弱一些。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他跟往常一样午间休息的时候去小书吧看书,趁我们班另一位在看书的女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了她的鞋子,穿过操场,到对面,将女孩儿的鞋子扔向围栏外面。
其他孩子可能都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而且会感到惭愧,难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悦纳学生唤醒美好
读《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有感
新建小学王红霞
阅读完窦桂梅老师主编的《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让已做了十几年班主任的我感慨万分,更带给我很多关于学生德育细节方面的启发与思考。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是一本教育案例集。
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学相长、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细节。
“僵尸驾到”,“他从美国来”,“贺卡上的鱼刺”,“小奖票,大作用”……一则则故事,一句句对话,无不体现了“唤醒”这一主题。
清华附小的老师们凭借着对孩子的无限信任、对理想教育的渴望,去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美好的自我,去鼓励他们将最美好的自己心情地舒展开来。
一个个“唤醒”的故事,无不体现着“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体现着附小老师们建立的健康的儿童观。
教育需要悦纳。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
欣赏学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承诺,更是对德育智慧坚韧度的考验。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用细腻发现学生,用细致滋润学生成长中每一个细节。
“教室最后一排的右侧靠墙处,课桌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书本,文具盒和铅笔在上乱摆一气,凌乱不堪,一个学生时而东倒西歪地看书,时而蹲下去钻到桌子底下玩……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读到这里,我眼前立刻浮现出我班的夏雨琴,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好,言行随便、不听课、打人、个人卫生差……可是课堂上一次偶然的回答却让窦校长抓住了教育的契机,从而改变了这个叫小彭的学生。
秘诀中有一个,那就是悦纳,不断地欣赏表扬,持续地关注鼓励:“你今天真不错,校服那么整齐!”“你今天走路比上次快多了”“希望你的学习和心情像糖一样,甜甜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彭变得会主动给班主任倒水,会认真检查班级卫生,最后在海淀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抽测中都得了“A”。
夏雨琴呢?我有这样的欣赏他吗,我有表扬过他吗?她喜欢画画,喜欢生物,我有走进过他的内心吗?除了批评指责,我何曾做过些什么?欣赏和赞美表现优秀的学生似乎都容易做到,而欣赏那些暂时“不优秀”的孩子则需要教育的智慧和勇气。
但那些表现不好、情况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哪怕呕心沥血。
教育需要打磨。
打磨就是反思,只有省察自己的教学生活,教师才可能逐步自己的生命,并逐渐走向优秀。
这些教育案例就是附小老师们的一个个追问:追问自己的教学习惯,拷问自己的心灵,剖析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事件。
附小老师们与读者分享这些德育细节,实际上就是试图与读者一起分享教育的美妙过程,努力让更多的人理解:教育其实并不神秘,最重要的是要有大爱;教育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它影响纯真的心灵,容不得丝毫的闪失、掺假和粗暴;教育是“枯燥”的事业,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不断的创造。
除此之外,本书另一个动人之处在于,每篇文章的配图都采用了清华附小孩子们的作品。
在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心中的美好自我正在苏醒、舒展、绽放。
这些正体现了,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教育不是戏剧,少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从不缺乏值得玩味的细节——教育也许是平淡的,但能在这样的平淡中成就卓越。
一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并反思教育中的细节,才会走向成熟、卓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威逼利诱、唠叨恐吓,也许比不上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善意的询问、一个就地取材的故事、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
这就是教
育的艺术。
也许,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教师的另一个身份是课堂“艺术家”.同时阅读完这本书,也让身为教育工作者之一的我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姿态以及教学方式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与认识。
例如,应该学会宽严有度,爱而有节,学会为学生战胜自己而教,学会悦纳每一个学生,学会以宽容之心静待花开……
作为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我将时刻牢记:“细节不细,铸就伟大;小学不小,奠基未来。
”教育需要昂首阔步,一往直前,也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