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专题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一生物:ppt课件全册打包
栏
发酵需控制无氧条件,而醋酸发酵则需充足的氧气。
目
链
2.果酒、果醋制作时的反应式分别为:
接
C6H12O6→2C2H5OH+2CO2, C2H5OH+O2→CH3COOH+H2O。
3.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应控制的温度范围分别为:
18~25 ℃、30~35 ℃。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 栏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
的距离
栏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
目 链
接
等
C.装瓶时,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
节口味
解析:加盐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
能够抵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在装瓶 栏
(1)对发酵瓶、榨汁机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 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消 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500 g,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 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3)除去枝梗和腐烂的果粒。
(4)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盖好 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 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 2/3。 (5)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 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链
母菌和曲霉生长,而适于毛霉生长。
接
③前期发酵后,加盐腌制和酿制卤汤密封腌制,进行后期
发酵,食盐用量、卤汤中酒精含量以及香辛料酿制都是影
响发酵和腐乳品质的关键环节。
例1 腐乳制作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物选修一--高中生物精品课件
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
鉴别培养基:在培并带养有基金中属光加泽入。某种指示剂或
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二、无菌技术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使用 方法
结果
常用的方法 举例
较为温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煮沸消毒法、 消 和的物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 巴氏消毒法、 毒 理或化 有害的微生物(不 化学药剂消毒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用移液管吸取0.20mL、0.40mL、0.60mL、 0.80mL、1.00mL、1.50mL亚硝酸钠溶液(相 当于1ug,2ug,3ug,4ug,5ug和7.5ug亚硝 酸钠),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再取1支比色 管作为空白对照。
并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 静置3~5分钟后;
学方法 包括芽孢和孢子) 紫外线消毒法等
灭 菌
强烈的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理化因 的微生物,包括芽
素
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强烈方法杀死一切微生物、孢子和芽孢
(1)灼烧灭菌:接种环、试管口 (2)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 (3)高压蒸气灭菌:培养基、无菌水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一)实验操作步骤(以培养大肠杆菌为例):
1、制备培养基
(1)计算 (2)称量 (3)溶化(注意取出称量纸) (4)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 121℃,灭菌15~30min。 (5)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 近倒平板。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 来接种。
(2)常用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讨论
鉴别培养基:在培并带养有基金中属光加泽入。某种指示剂或
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二、无菌技术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使用 方法
结果
常用的方法 举例
较为温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煮沸消毒法、 消 和的物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 巴氏消毒法、 毒 理或化 有害的微生物(不 化学药剂消毒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用移液管吸取0.20mL、0.40mL、0.60mL、 0.80mL、1.00mL、1.50mL亚硝酸钠溶液(相 当于1ug,2ug,3ug,4ug,5ug和7.5ug亚硝 酸钠),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再取1支比色 管作为空白对照。
并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 静置3~5分钟后;
学方法 包括芽孢和孢子) 紫外线消毒法等
灭 菌
强烈的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理化因 的微生物,包括芽
素
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强烈方法杀死一切微生物、孢子和芽孢
(1)灼烧灭菌:接种环、试管口 (2)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 (3)高压蒸气灭菌:培养基、无菌水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一)实验操作步骤(以培养大肠杆菌为例):
1、制备培养基
(1)计算 (2)称量 (3)溶化(注意取出称量纸) (4)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 121℃,灭菌15~30min。 (5)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 近倒平板。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 来接种。
(2)常用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讨论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件: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思考]“闻着臭,吃着香” , 请解释其原因?
细菌进行发酵产生具有有浓烈臭味道的气体 (NH3,H2S)。 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 多肽和各种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甘 油和脂肪酸。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酒 精、脂肪酸生成具有芳香气的酯。
结果分析与评价 1.纵观腐乳的整个制作过程,哪些因素会影响腐乳 的风味和质量? (1)豆腐的品质:目前市场上的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由 石膏形成的,另一类是由卤水形成的。后者含水量相 对较低,比较适宜用于制作腐乳。 (2)菌种的选择和用量:菌种是发酵的关键,如有杂菌 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 (3)温度和湿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 (4)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影响反应程度。 (5)调味品的种类和用量。
加盐 腌制
加卤汤 装瓶
密封 腌制
注意:温 度控制15 -18℃; 豆腐的水 分控制在 70%左右
瓶口的盐 厚一点可 以抑制微 生物生长 避免豆腐
腐败
加12%左右 的酒以抑制 微生物的生 长使腐乳有 香味
封瓶时瓶 口通过酒 精灯火焰 防止瓶口
污染
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抑制杂菌的污染的操 作是: ①长毛时的温度 ②加盐腌制 ③卤汤中的酒精、香辛料 ④对用具的消毒灭菌 ⑤密封
霉的生长 时改变口感和风味
控制毛霉的生长
果酒
微生物
酵母菌
分类 代谢类型 反应原理 反应温度 检测方法
真菌
异养兼 性厌氧
酵母菌的 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
18~25 ℃
重铬酸钾与 其反应呈灰 绿色
果醋
醋酸菌
细菌
异养需氧 醋酸菌的 有氧呼吸 产生醋酸
30~35℃
品尝、 pH试纸 检测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授课课件(共24张PPT)
三、果酒、果醋制作的基本过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2.取葡萄500g,去除腐烂的叶子,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去除枝梗.
3.榨汁后装入发酵瓶(要留出大约 1/3的空间) 。
4.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18-25℃)下酒精发酵。 【简易装置12h天排气一次(拧松瓶盖)】 5.10天后,取样检验。 6.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移至30-35℃条件下发酵,适 时充气(氧气或者无菌空气)。
讨论:果醋的作用
果醋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16种有机酸,不 仅对8种有害微生物如葡萄菌、伤寒菌、赤痢 菌、霉菌等有明显抑制杀灭作用,还可降低 胆固醇、促进消化、降低血脂和血压、软化 血管、提高肝脏的解毒和新陈代谢等。
1.适量食醋对消化不良和缺乏胃酸的老年人能生 津开胃,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2.适量食醋能抑制老年人肠道内肠毒素对人体的 影响。
课题2 果醋的制作
教学目标
1.说明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醋的装置。 3.完成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 作出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一、果醋的制作原理 1、小醋组讨酸论菌,(思原考核下细列菌问题):二分裂增殖
21、、醋果酸醋菌的最适制生作长利温用度的30菌-3种5℃是、?PH属:于偏酸原核5还.4~6.3 、 醋是酸真菌核是生好物氧细?菌如,何只繁有殖当的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方程式为: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2)分析此发酵装置不足之处 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 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 个发酵装置?
生物选修1_全部PPT课件
。 • 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
发酵酿酒的效果好。 • 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练习:
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BC)。D A、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 B、酵母菌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只能进行酒精发酵 D、酵母菌是原核生物
.
2、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
这一整个过程。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2C
.
.
.
一、基础知识分析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醋制作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反应式。 (2)制作果醋的原料是什么?如果制作葡萄醋
应先如何处理鲜葡萄? (3)制作葡萄醋的醋酸菌主要来源于哪里? (4)果醋制作时应给予怎样的时间、温度、空
.
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1)缺氧 (2)温度: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 (3)PH:4.0~5.8为最适。最低2.5、最高8.0。 (4)喜欢葡萄汁等含糖量高的果汁。
.
1、为什么作果酒常选葡萄? 2、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3、自然发酵菌种的来源?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有 。原因是__低__温__使__酶__的__活__性__降__低__,__但_ 没
_有__变__性__失__活__,__当__逐__渐__回__升__到__最__适__温_度__,__酵__母__菌__生__长__繁__殖__恢__复__正__。常
4)说出酵母菌细胞所进行的生化反应酶过程的名称并用反应式叙述
长繁殖因素的是( C)。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 ℃ 左右 C.pH=8 D.pH=5
发酵酿酒的效果好。 • 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练习:
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BC)。D A、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 B、酵母菌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只能进行酒精发酵 D、酵母菌是原核生物
.
2、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
这一整个过程。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2C
.
.
.
一、基础知识分析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醋制作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反应式。 (2)制作果醋的原料是什么?如果制作葡萄醋
应先如何处理鲜葡萄? (3)制作葡萄醋的醋酸菌主要来源于哪里? (4)果醋制作时应给予怎样的时间、温度、空
.
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1)缺氧 (2)温度: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 (3)PH:4.0~5.8为最适。最低2.5、最高8.0。 (4)喜欢葡萄汁等含糖量高的果汁。
.
1、为什么作果酒常选葡萄? 2、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3、自然发酵菌种的来源?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有 。原因是__低__温__使__酶__的__活__性__降__低__,__但_ 没
_有__变__性__失__活__,__当__逐__渐__回__升__到__最__适__温_度__,__酵__母__菌__生__长__繁__殖__恢__复__正__。常
4)说出酵母菌细胞所进行的生化反应酶过程的名称并用反应式叙述
长繁殖因素的是( C)。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 ℃ 左右 C.pH=8 D.pH=5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册ppt课件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6)在 DNA 的析出与鉴定中,必须使用冷酒精(至少在 5 ℃以下存放 24 h),并且将一份含 DNA 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到两份冷酒精中,如果悬浮 在溶液中的 DNA 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再冷冻几分钟。
2.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1)材料中核物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研磨不充分或蒸馏水的量 不够。 (2)加入酒精后摇动或搅拌时过猛,DNA 被破坏。 (3)二苯胺配制时间过长,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 (4)析出含 DNA 的黏稠物时,蒸馏水一次快速加入,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中有多次搅拌,但是其目的及操作方法是不同的,操作时不 注意区分,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加水是在获取 DNA 滤液时, 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搅拌,应不少于 5 min,使 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去除滤液中杂质时,加水是为了 稀释氯化钠溶液,使 DNA 逐渐析出。
(5)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第一次是在破碎植物细胞获取 DNA 滤液时,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提高 DNA 的溶解度。第二次和第 三次都是在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的步骤中。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 了调节氯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第三 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将析出的 DNA 丝状物溶解。
DNA 不被蛋白酶水 解
DNA 不溶于酒精溶 液
DNA 可被二苯胺试 剂染成蓝色
加入嫩肉粉
加入冷却酒 精(体积分数 为 95%) 加入二苯胺 试剂并沸水 浴
嫩肉粉中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DNA 析出,除去溶于酒精的蛋白质 鉴定 DNA
2.DNA 和蛋白质在不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
预习交流
——如何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1)你能总结一下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吗? 提示:对真核生物而言,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中,线粒体、 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 糖体、叶绿体、线粒体)中,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 RNA。 (2)你能列举不能用来提取 DNA 的细胞吗?请给出必要的解释。 提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因为它们失去了 细胞核,而 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用吡罗红甲基绿的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然后用显微镜观 察。绿色区域代表 DNA 的分布区域,红色区域代表 RNA 的分布区域。
2.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1)材料中核物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研磨不充分或蒸馏水的量 不够。 (2)加入酒精后摇动或搅拌时过猛,DNA 被破坏。 (3)二苯胺配制时间过长,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 (4)析出含 DNA 的黏稠物时,蒸馏水一次快速加入,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中有多次搅拌,但是其目的及操作方法是不同的,操作时不 注意区分,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加水是在获取 DNA 滤液时, 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搅拌,应不少于 5 min,使 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去除滤液中杂质时,加水是为了 稀释氯化钠溶液,使 DNA 逐渐析出。
(5)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第一次是在破碎植物细胞获取 DNA 滤液时,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提高 DNA 的溶解度。第二次和第 三次都是在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的步骤中。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 了调节氯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第三 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将析出的 DNA 丝状物溶解。
DNA 不被蛋白酶水 解
DNA 不溶于酒精溶 液
DNA 可被二苯胺试 剂染成蓝色
加入嫩肉粉
加入冷却酒 精(体积分数 为 95%) 加入二苯胺 试剂并沸水 浴
嫩肉粉中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DNA 析出,除去溶于酒精的蛋白质 鉴定 DNA
2.DNA 和蛋白质在不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
预习交流
——如何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1)你能总结一下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吗? 提示:对真核生物而言,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中,线粒体、 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 糖体、叶绿体、线粒体)中,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 RNA。 (2)你能列举不能用来提取 DNA 的细胞吗?请给出必要的解释。 提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因为它们失去了 细胞核,而 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用吡罗红甲基绿的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然后用显微镜观 察。绿色区域代表 DNA 的分布区域,红色区域代表 RNA 的分布区域。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套课件(正版)1
2、若缺少糖源,氧气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2CH3CHO(乙醛)+2H2O
酶
2CH3CHO+O2 →2CH3COOH(醋酸)
五、实验流程示意图
六、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
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蔬菜处理
将鲜菜修整、洗涤、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 萎焉时收下,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配制盐水
• 清水与盐按4:1的比例配制好后煮沸冷却。
盐的作用:调味,抑制微生物生长,所以盐含量 过低会造成细菌污染。 煮沸的目的:杀菌 冷却是为了不影响乳酸菌的生命活动。
装坛发酵
• 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2、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酿造腐乳的主要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 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在豆腐(毛坯)上 生长。毛霉生长大约5天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豆腐表面被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 同时毛霉分解以蛋白质为主的蛋白酶,将豆腐 所含有的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酶与微生物协同 作用,通过研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 面曲、酒酿),是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 其他生化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毛霉菌落形态
总状毛霉菌落形态
思 1. 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考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 题 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2. 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 “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 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 (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二、制作泡菜实验操作过程:
原料 加工
加盐
修整、洗涤、 晾晒、切分成
条状或片状
盐水 冷却
泡菜 盐水
成品
加调味料 装坛
发酵
测亚硝酸盐含量
三、制作泡菜实验
材料
(1) 各种蔬菜均可,一 般用白菜、洋白菜、黄瓜、 柿子椒、胡萝卜、白萝卜等。
(2) 添加作用的:调抑味制泡品菜,表如面杂花菌椒生、长,八调角味等剂增。加醇香
韩国泡菜相传是从我国传入的,堪称韩国 “第一菜”。
你知道哪些蔬菜能制作泡菜吗?
泡菜的制作
一、泡菜制作基础知识 1. 乳酸菌
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分布:
泡菜的制作
一、泡菜制作基础知识
1. 乳酸菌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常空气见、种土类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分布:
乳酸链球菌(球状)
随亚硝酸钠量的增加, 显色反应越充分,颜 色越深
(4)比色的步骤是:
①将40mL滤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依次加入2.0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和 1.0mL的 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 ,并定容到 50mL,混匀静置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 标准显色液 比较,记 录亚硝酸盐含量。 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硝酸盐含量。 计算公式是: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取样量(40mL滤液的质量,Kg)
(4)比色
吸取40ml透明澄清的滤液,转移到50ml比 色管中,将比色管做好标记。按步骤2的方法 分别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 胺盐酸盐溶液,并定容至50ml,混匀,静置15 分钟后,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显色 液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相近的颜色,记录对 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并计算。每隔2天测一次, 将结果记录下来。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精品课件:1
【归纳】 人体主要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2)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 (3)绝大多数体细胞→组织液; (4)血细胞→血浆; (5)淋巴细胞→淋巴液和血浆。
提醒: 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一端与动脉相连,一端与静脉相连;毛细淋巴管起点是盲管,呈封闭 状。
★血液的成分
(1)细胞内液≠细胞液 细胞液专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动物体细胞内的液体。 (2)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和消化液 等)不属于体液。
科学思维——归纳法 (1)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2)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类型,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是不完全 归纳法。
(2)请完善下列表格:
组成 存在部位
血浆 血管和心脏中
组织液 _组__织__细__胞__间__隙___
淋巴液 淋巴管中
物质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或呼 ①__血__浆__渗出毛细血
吸系统获得(O2); ②_组__织__液___渗入毛细
管;②细胞的代谢产
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 淋巴管
物透过细胞膜
血管;③淋巴液回流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 提示: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血浆≠血液,血液包 括血浆和血细胞。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 ) (3)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 ) 提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 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是细胞外液,也不是 细胞内液,不属于体液。
[对点小练] (2019·全国卷Ⅲ,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课件: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
2.根据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回答:
(1)辨析甲~丁各代表的成分:甲:细__胞__内__液__;乙:_组__织__液__;丙:_血__浆__; 丁:_淋__巴__液__。 (2)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_乙__和_丙__(填“乙”“丙”或“丁”), 最终被排出体外,因此,就C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CO2浓度由高到 低的顺序为_甲__>__乙__>__丙__。 (3)O2先后经过_丙__和_乙__(填“乙”“丙”或“丁”),最终进入细胞,因 此,就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丙__>__乙__>__甲_。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1)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 )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经过内环境( √ ) (3)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
突破重点难点 强化素养
氧气、二氧化碳
内环境可
氧气、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
营养成分
以存在的
脂肪酸等
物质
调节成分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等
代谢废物
尿素等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内环境不
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应存在的 与外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 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等
物质 (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_淋__巴__液__和血浆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__胞__外__液__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__接__环__境__。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 )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 ) (3)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 × )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件 (共18张PPT)
问题2:你如何证实葡萄汁转化为葡萄酒,是由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你能想出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证明葡萄醋中确实有醋酸生成吗?
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 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 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 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④气体控制: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和生长最适温度?
异养需氧型;30~35 ℃ 问题2:醋酸菌如何发酵生成醋酸?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 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问 题 3: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 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 问题3: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问题4:为什么酿造葡萄酒不用添加酵母菌? 葡萄糖皮附有野生型酵母菌。 问题5: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①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③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思考: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目的是什么?
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
3.控制发酵条件
讨论回答控制发酵条件相关问题。 问题1: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 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 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 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 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 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 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④气体控制: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和生长最适温度?
异养需氧型;30~35 ℃ 问题2:醋酸菌如何发酵生成醋酸?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 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问 题 3: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 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 问题3: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问题4:为什么酿造葡萄酒不用添加酵母菌? 葡萄糖皮附有野生型酵母菌。 问题5: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①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③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思考: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目的是什么?
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
3.控制发酵条件
讨论回答控制发酵条件相关问题。 问题1: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 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 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 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生物选修1全部课件
生物进化的历程
01
02
03
寒武纪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
在寒武纪时期,许多现代 生物的祖先开始出现并迅 速多样化,形成了复杂的 生态系统。
恐龙时代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5 亿年,期间经历了多次进 化和发展,最终演化为鸟 类。
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历程可以追溯 到数百万年前,从非洲起 源,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并形成了现代人类。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核膜
染色质
核膜是细胞核的外层结构,由双层膜、核 孔和核纤层组成,主要功能是维持核内环 境的稳定,控制核内物质的进出。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结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复制遗传信息, 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核仁
核基质
核仁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主要功能是 参与核糖体的组装和蛋白质合成。
生物选修1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遗传与变异 • 生物的进化 •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01
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生物的多样性
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形成原因
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地球上亿万年的历史演变和地理 环境差异所形成的,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01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
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的意义
02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
环境保护的措施
03
采取多种措施如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等,
生物选修一第一节 ppt课件
二.果醋的制作
醋酸发酵参与者——醋酸菌
最适温度: 30 0C— 35 0C
特性:
好氧细菌
醋酸菌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 糖分
醋酸
当短时间中断氧气时: 醋酸菌死亡
当缺少糖源时: 乙醇
乙醛
醋酸
C2H5OH + O2
CH3COOH+H2O
生物选修一第一节
【实验设计】
生物选修一第一节
充气口
排气口
出 料 口
C6H12O6 + 6O2+ 6H2O 酶 6CO2+ 12H2O +能量
b.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酶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
生物选修一第一节
果醋是以水果,包括苹果、山楂、葡萄、柿子、梨、杏、柑橘、
猕猴桃、西瓜等,或果品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 术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味调味品。它兼有水果 和食醋的营养保健功能,是集营养、保健、食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新 型饮品。科学研究发现,果醋生物具选有修一多第一种节功能。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生物选修一第一节
思考讨论
(1)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 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 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 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2)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 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 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 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人教版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共10张PPT)
问题2:乳酸菌从哪里来? 附着在蔬菜上的野生乳酸菌。
问题3:洗菜时应注意什么? 不能反复冲洗,防止发酵菌种流失。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1:用多大浓度的盐水? 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即盐水 的浓度为20%
问题2:加入的盐水应该怎样处理来 防止杂菌污染?
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再加入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问题:调味料除了可以调节风味, 还有什么作用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整个发酵过程只有无氧发酵吗?
发酵前期是有氧发酵,氧气消耗 完后主要是无氧发酵。
二、泡菜制作流程: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1:装坛的目的是什么? 为乳酸菌生长提供无氧环境
问题2:好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密封性良好(无裂纹、无砂 眼、吻合好)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1:应选择什么样的蔬菜?为什么? 新鲜蔬菜。久放的蔬菜本身含有 较多亚硝酸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
课题3.1 制作泡菜
问题:为什么泡菜可以令人胃口大开,但又不宜多吃?
一、泡菜制作的原理:
C6H12O6(葡萄糖)
乳酸菌 促进
C3H6O3(乳酸)
使人胃 口大开
无氧、灭菌技术、适宜乳酸菌生长的培养条件
抑制 硝酸盐(NO3-) 其他杂菌 亚硝酸盐(NO2-)
问题3:洗菜时应注意什么? 不能反复冲洗,防止发酵菌种流失。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1:用多大浓度的盐水? 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即盐水 的浓度为20%
问题2:加入的盐水应该怎样处理来 防止杂菌污染?
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再加入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问题:调味料除了可以调节风味, 还有什么作用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整个发酵过程只有无氧发酵吗?
发酵前期是有氧发酵,氧气消耗 完后主要是无氧发酵。
二、泡菜制作流程: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1:装坛的目的是什么? 为乳酸菌生长提供无氧环境
问题2:好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密封性良好(无裂纹、无砂 眼、吻合好)
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蔬菜并加工
制作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装坛
发酵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问题1:应选择什么样的蔬菜?为什么? 新鲜蔬菜。久放的蔬菜本身含有 较多亚硝酸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
课题3.1 制作泡菜
问题:为什么泡菜可以令人胃口大开,但又不宜多吃?
一、泡菜制作的原理:
C6H12O6(葡萄糖)
乳酸菌 促进
C3H6O3(乳酸)
使人胃 口大开
无氧、灭菌技术、适宜乳酸菌生长的培养条件
抑制 硝酸盐(NO3-) 其他杂菌 亚硝酸盐(NO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总复习完整(17页)ppt课件
卷)( √ )
精选ppt课件
11
2.(2015·北京市东城区联考)细菌需要从外界吸收
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
列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
B.氮源不可能作为细菌的能源物质
练习: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
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 ( )
A.蒸馏水
B.氢氧化钠
C.亚硝酸钠
D.氢氧化铝
精选ppt课件
6
1一、、消无毒菌:技较术为温和的方法 杀死部分有害的微生物。
2、灭菌:强烈 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 子)。
3、三种常用灭菌方法的比较
灭菌方法 适用对象
所需条件
灭菌时间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 灭菌
接种金属用具、试管 在酒精灯火焰的充 直至烧红
口、瓶口
分燃烧层灼烧
能耐高温并需要保持 干热灭菌箱内, 干燥的玻璃器皿、金 160~170OC中 属用具等
1~2h
培养基、实验器具等 100kPa,121OC
精选ppt课件
15~30min
7
二、培养基分类及应用
划分 标准
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2)亚硝酸盐含量后降低的原因是:
硝酸盐还原菌受精选抑ppt课制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5
五、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标准显色液
样品处理液
1、多支比色管,分别配制不 1、泡菜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
同浓度的_亚__硝__酸_钠__溶液
提取液
2、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3、加入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选择培养基 目的 用途
鉴别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酒
果醋
一、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的比较
比较
酿制果酒
酿制果醋
主要菌种 生物类型 代谢类型
酵母菌
醋酸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 细 单细胞真核生物 真菌
菌
异养 兼性厌氧型
异养 好氧型
生殖类型
条件适宜:出芽生殖 分裂生殖
条件恶劣:孢子生殖
分布
含糖量较高的酸性土 分布广泛
壤中
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制作原理
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酒精发酵
7.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 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 中通入? ➢通入无菌空气。
三、 果醋的制作
1. 醋酸菌的相关知识
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 异化作用类型:需氧型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分类:原核生物
2 果醋的制作原理
1、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 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其反应式:
温度:30 - 35℃ 时间:7 - 8天 空气:充足的氧气 PH :偏酸 5.4~6.3
需氧发酵 酶
C2H5OH(酒精) + O2 → CH3COOH(醋酸)+H2O
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P4
• 1、由于发酵作用,糖分大部分转变为 CO2和乙醇。CO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 酵液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 10天后,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产热
2、如何检测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闻一闻有没有醋味 ➢尝一尝有没有醋酸 ➢观察菌膜的形成 ➢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值 ➢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醋酸菌存在
2、如何检测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闻一闻有没有酒味 ➢尝一尝有没有酒精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并用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
【课题延伸】
用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
酶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2、若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
酶
2C2H5OH+O2 → 2CH3CHO(乙醛)+2H2O 2CH3CHO+O2 酶→2CH3COOH(醋酸) C2H5OH + O2→酶 CH3COOH+H2O
3 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原理】
橙
灰
红
绿
色
色
重铬酸钾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
【实验】
发酵液 酒精
H2SO4 H2SO4
重铬酸钾
实 验 组
重铬酸钾
对 照 组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思考。
实验现象
发酵
酒精发酵
气味和味道
酒味
气泡和泡沫
有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
混浊
试验案例
• 建议安排在8月或9月进行: • 正值收获季节,葡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 • 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
果醋
酒精
发酵
10-12d
无氧
18~25℃
果酒
发酵装置
充气口?
排气口?
便 于 取 样 检 查 和 放 出
先
通
气
后
出
密 闭
料
口?
排出 CO2
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
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
发
酵 液
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1、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榨汁机要清洗干净 ,并晾干
30~35℃
对氧的需求 PH 发酵时间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酸性环境 10~12d
需氧 酸性环境 7~8d
二、果酒的制作
1. 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1).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属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为1~30um, 呈圆形、椭圆形等。
2).繁殖 主要方式为出芽生殖
但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孢子生殖
3).菌落: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 呈白色或粉红色。
1、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 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
2、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种群
三、实验设计:(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 (一)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醋酸
发酵
7-8d
有氧
30~35℃
基础知识
发酵: 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
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及各种不同 代谢产物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 食品的传统发酵技术遍布民间。
据氧气需求情况 发酵
需氧发酵
厌氧发酵 酒精发酵
据发酵生成产物 乳酸发酵
传 统 专发 题酵 一技 术 的 应 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水果制作果酒、果醋 的历史源远流长。
1、在有氧气,糖源充 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2
、缺少糖源时,将乙醇 变为乙醛
反应式
有氧: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C6H12O6→2C2H5OH+2CO2
C6H12O6+2O2→2CH3COOH+2C O2+2H2O
C2H5OH+O2→CH3COOH+H2O
最适发酵温度 18~25℃
4.清洗葡萄时先冲洗还是先去枝梗?目的
是什么?
➢先冲洗后去枝梗;避免杂菌污染。
5.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 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
➢防止洗去酵母菌
6.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 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
➢酒精发酵时产生大量CO2,需要排放CO2防 止装置爆裂。
,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
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发酵过
程中,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
酵液中。
1、如何证明葡萄汁转化成葡萄酒是酵母 菌的发酵作用?你能想出什么简易的方 法,证明葡萄醋中的确有醋酸生成吗?
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 装入1和2号发酵瓶中,1号加入酵母菌,2号不 加。比较发酵结果。证明醋酸,则用品尝或pH 试纸。
2、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70%酒精消毒
3、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出气口
4、若是带盖的瓶子进行果酒制作时,排气时 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制醋时盖上 一层纱布,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2、控制好发酵条件: 1.产果酒的主要发酵条件: ➢葡萄糖、18~25℃、无氧环境
2.产果醋的主要发酵条件: ➢酒精、30~35℃、有氧环境 3.在发酵液装瓶后为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 空间? ➢开始阶段:提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 繁殖的所需氧气; ➢发酵阶段:产酒精、产醋酸时都会产生水, 发酵液体积会增加。
3、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 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原生质层失 去选择透过性,液泡内色素渗出),使葡 萄酒呈红色。
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皮渣混 合酿造)和白葡萄酒(去皮渣的白葡萄汁酿 造)。
高三生物 选修一《生物技术与实践 》
2010-2011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