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中心建设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76ec6d18762caaedc33d43b.png)
建设背景
Ø 规范编制
2017年,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带领下,由我院主编完成《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16章运控中心和信息化章节,并且我 院承担工信部《智慧城轨信息技术架构及信息安全规范》第一部分总体需求的编制任务。通过规范编制在城市轨道交通掀起 了推进云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强化网络整合和安全管理等信息技术创新高潮。
城市轨道交通 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建设思考
建设背景
2018年全国通车里程(截止到17.12.26)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武汉 南京 成都 重庆
2017年新增里程(公里) 48.9 14.4 81.6 0 55.3 33.8 69.6 51.2
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采用传统的物理部署方案,业务独享资源,资源利用率低;通常各业务系统:CPU资源利用率 约5%到10%,存储资源利用率低于36%,网络资源利用率小于50%;
运营生产云平台构建-优势
u 云平台可承载的业务系统主要有: • 线路层面入云系统:ATS 、 ISCS 、AFC 、PIS 、 PASADA、 CCTV、 ACS、 公务电话、 专用电话等 • 线网层面入云系统: ACC(含互联网平台) PCC 等 u 经济效益: • 一条线相关投资节省10%左右。 • 后续线路新增,部分资源可复用,新增投资75%左右,后续新增线路投资节省12%左右;扩建至三
企业 管理
建设 管理
资源 管理
安全生产网 络
内部管理网 络
外部服务网 络
1个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统一云平台
统筹规划、业务引领、技术支撑
云平台方案
结合武汉城轨交通近远期建设情况进行 了统筹设计,将原线网指挥管理中心、线 路控制中心“1+5( 1个线网管理中心,5 区域控制中心)方案,建设成为以线网信 息化云计算平台为基础设施的“1乘2” (逻辑上是1个线网指挥管理中心,物理上 部署为双(2)活中心,国博中心作为生产 指挥中心,三阳路作为企业管理中心)方 案,对轨道交通的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安全 进行“网络化建设”。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d13d737e21af45b307a8b4.png)
一
、
大 数 据 的 基 本 概 述
统则方便 乘客随时掌握 即将进站 车辆 的基本情况 ,做好避让 、 上车等相关 准备。
结 合 不 同研究 结果 ,可 以将 大数 据 的基本 特 征归 结为 4
个方面: ( 1 ) 容 量非 常大 ,是超 出人 工 计算 能 力 的 ; ( 2 )
提 方便 了地 铁管 理 ,也提 高 了乘坐 地铁 的安全 系数 ,有效 减 少各类犯 罪隐患 。
( 2 )智能 服 务系 统 的广 泛应 用 。在 信息 化 时代 ,各 种 集 成技术 批量 出现 ,随着 地铁 的逐渐 普及 ,将 会 现 集 自动
售票 、安 全检 测 、视 频监 控等 于一体 的智 能服 务系统 ,该 系 统 既方便 地铁 管理 ,抓好 服务 ,更是 满足 了乘 客多层 次 的需
量 的购票 数据 ,通过 对产 生数据 的基 本分 析 ,除 了可 以掌握 不 同时段 的乘 客数量 情况 外 ,可 以准确 分析乘 客本 人 的基本
信息 ,随着 掌握 基本 信息 的增多 ,可 以在某段 乘车 区推 相 应 的身份 交通 卡 ,既便 于地 铁管 理部 门的管 理T 作 ,也 切实
真研 究分 析 ,就可 以找 到大 数据 反 映的基 本规 律 ,就 可 以挖 掘 大数 据 下隐 藏 的价 值信 息 ,稍加利 用 、应用 就可 以创造
出新 的财 富 … 。
( 4 ) 在智 能检测 隧道系统上 ,通过该 智能检测 ,可 以埘
特殊 路段 进行长 期 的 ,连续 性 的监测 ,提 前发 现各 路段 可能 存 在 的安 全隐患 ,例 如 ,在地 质条 件较差 路段 ,可 以通过 相 关 的智 能监 测系 统 ,提 前发 现地质 变化情 况 ,提早做 好相 关 的防范准备T作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2057b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2.png)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城市内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城市各个区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很大方便。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运营以及线路的规划调整等都需要对网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的角度,来讨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优化布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在规划线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交通流量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时,需要考虑该线路所能承载的交通流量,以便满足该区域内的交通需求。
如果线路的容量较小,就会导致拥堵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效率。
因此,规划时需要预先计算交通流量。
2.覆盖范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该在规划时考虑贯穿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地区,以跨越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
这有助于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3.经济性和便捷性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到线路的经济性和便捷性。
经济性是指线路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否合理,确保经济性。
便捷性是指线路的长度、换乘方式、车站位置等,在线路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以满足市民出行的便利。
1.人口流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市民的流动性,以获取正确的市民出行流量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线路的优化方案。
2.换乘便利程度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换乘的便利程度。
同时,对于线路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到线路之间的换乘方案,以方便市民的出行。
3.通行成本1.城市规划2.经济性在规划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该线路的经济性以及后续的运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该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是可行的。
3.覆盖面。
新基建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分析
![新基建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3ed5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5.png)
新基建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分析正文目录一、政策发力,融资改善,轨交加码助力经济稳增长 (5)二、城轨建设驶入快车道,相关企业迎来订单收获期 (8)2.1 “政策规范化”+“审批权下放”,促进城轨行业健康发展 (8)2.2 批复:建设规划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12)2.3 新开工:2020年3月显著加速 (13)2.4 完工:未来几年城轨迎来通车大年 (14)2.5 设备:车辆装备企业进入收获期 (16)图表目录图表12019年基建投资项目申报金额(亿元)和同比增速(右)(5)图表2疫情前后基建相关政策梳理 (6)图表32020年提前下发专项债的资金使用(亿元) (7)图表4PPP中交通运输额度和个数快速上升 (8)图表5PPP项目中交运占比不断上升(%) (8)图表6近年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 (8)图表7我国城轨交通投资完成额 (9)图表852号文、征求意见稿、81号文要求情况对比 (9)图表9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流程图 (10)图表10我国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流程示意图 (11)图表11轨道交通全产业链 (12)图表12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城轨建设规划 (13)图表13中国铁建城轨新签订单额变化 (13)图表14中国中铁城轨新签订单额变化 (13)图表152019年至今城轨新开工线路数和里程数 (14)图表162020年3月城轨新开工加速 (14)图表17我国城轨新增运营里程和累计里程 (14)图表182019年我国城轨各类制式结构分布 (14)图表192018年各城市轨交在建线路统计 (15)图表202018年我国城轨在建里程分布(公里) (15)图表212022年我国城轨累计里程有望超过1万公里 (15)图表222018年我国城轨运营车辆达3.40万辆 (16)图表232018年我国车辆车辆密度达5.90辆/公里 (16)图表242019-2022年我国城轨车辆新增市场空间测算 (16)图表25中国中车近年来各类车辆销量 (17)图表26中国中车新签地铁车辆订单 (17)一、政策发力,融资改善,轨交加码助力经济稳增长本次疫情后,政府在稳增长方面除扩基建外,已无太多腾挪空间,基建投资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最重要手段。
关于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
![关于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7103cf58fafab068dc0215.png)
大数据 云计算数码世界 P .91关于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朱佑恩 沈鑫 无锡地铁云智慧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难度不断加大,为了完善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性,加强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关键词:城市地铁轨道交通 大数据技术 便利性目前,传统交通系统及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将大数据应用到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来已成为必然趋势,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指的是保证城市内车辆正常行驶且有标准规范要求的客运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公共客运系统中承载中等以上运量的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征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准点、环保等。
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城市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建力度,以期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2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进行海量信息快速处理的一种技术,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精准的信息资料,为行业或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大数据的产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提升了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也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为各领域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
大数据具有特征为数据体量大、种类繁多、处理速度快、实时性高。
将其应用到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中,能够为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加快城市人员的分析,获取更为精准的出行数据,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具体来说,大数据在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上:一是政策评估。
大数据应用后能够对地铁公司推行的新政策落实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和判定。
如在推行新的月卡政策上,可通过对乘客移动性特征的分析,来了解地铁运营及收入变化情况,准确评估新政策的整体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8bb234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c.png)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摘要: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序运行,避免出现轨道车辆碰撞、线路冲突等事故,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管理和控制。
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并逐渐成为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前言建设智慧车站旨在提升车站运营管理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网络化运营的不断深入,大型换乘站越来越多,客流增长迅速、车站时空特征复杂多变、运营环境复杂(大客流、突发事件等)等因素导致车站管理越来越困难。
随着智能设备、监测手段、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支付手段(刷脸支付等)在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车站迫切需要向智慧车站转变,提高智慧化水平以实现节能和减员增效,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更为舒适、安全、可靠、一体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1平台需求分析1.1安全提升需求在车站日常管理中,无法预测瞬时客流,在突发大客流时,车站需及时进行客流疏导,以保证运营韧性。
在面对乘客扶梯逆行、摔倒等异常行为时,迫切需要以可视化形式进行语言和图片告警,以便及时应对,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面对突发事件时,车站依托于线路线网级指令的上传下达,尚没有一套应急处置管理系统能快速应对紧急情况,实现视频分析、综合应用和应急场景联动。
1.2服务提升需求在车站日常服务中,运营人员需提供乘客问询、票务异常处理等多种服务,为减少客服中心人工票务处理的工作量和人工办理排队等候时间,需构建面向不同乘客类型的个性化服务体系,提供自助化、差异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1.3效率提升需求传统车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需接发列车、维持站台秩序、监视列车运行状态、处理在接发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巡视站厅设备运行状态、统计能源消耗和人工开关站等情况,工作强度大、耗时长、效率低。
轨道交通“两地三中心”大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轨道交通“两地三中心”大数据中心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3adc11b90d6c85ec3ac649.png)
轨道交通“两地三中心”大数据中心建设研究作者:吴先瑜刘宠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35期摘要:如今,地铁在城市交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
为了保障运输的安全性,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交通影响与损害,于是建构出了“两地三中心”的灾备模式,本文以青岛地铁为例,对“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建设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轨道交通“两地三中心” 大数据中心灾备模式中图分类号:U29- 3 文献标识码:A“两地三中心”灾备模式是指以同城为中心加上异地灾备中心的大数据建构管理,而其数据中心建设是能够将两个独立承担关键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统一起来的中央数据处理,能实现在两者分别进行业务处理的情况下通过高速电子线路实现数据同步,并在发生灾难时,智能备份数据,保证数据不丢失且维护业务的正常运行。
结合当下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来看,因为一些大范围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十分惨重,为了保障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我们要注意对其可控,采用数据中心处理的方式,实现对异地数据的集中式管理,能够在发生灾害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一个小范围内的问题影响到整个轨道的安全运行,大数据调控整个地铁中心数据,并结合在一起宏观整理,实现对全局的把握。
青岛地铁数据中心于2015年10月建成,起步相对较晚,在建设方面可以向其他成熟的单位借鉴,避免走弯路和重复投资。
且各业务系统从零开发,不涉及数据迁移的问题。
在建设初期,应当有合理的规划,建立统一标准,避免后期整合困难。
一、完善现有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集中式管理为了完善现有的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集中式管理需要首先上线各管理类、生产类系统。
管理类系统主要包括对各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中心建设要能实现基本的数据管理功能,具备应对灾害与变故的数据及时备份能力以及数据宏观调控与单项处理的性能。
生产类系统则包括数据集中式管理的相关数据生产与新数据整合,以及相应中心调控装置的设计与各元件结构的连接。
地铁工程GPS控制网建设及数据处理分析
![地铁工程GPS控制网建设及数据处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1c43066bd97f192279e937.png)
地铁工程 G P S控制 网建设及 数据处理 分析
■ 苏增 云
上方 向通 规,其他位置则 需要具 备一个 方 向通视 。 在进行地铁建设过程 中,G P S控制网布设宜采用边 、 网混联 式结构,以线路沿线 的通视边 为基 础,进行 相应 的异步环 构成 闭合 图形 。每个控 制点都需要有 两条 以上的基线通过 。G P S控制 网观测主要包括制 定观测 计划、接收机的检验 ,以及 外业观测 ,为 了 让 G P S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 ,可 以使用多 台接收机 同步进行观察 ,通过 G P S卫星进行相应 的外业观测
尤 其 是首 级 控制 网 一 G P S 控 制 网 的精 度 直 接 关 系 到 整
理,相对测距 中误 差指某边的 中误差 与该边的距离
之 比。相较于 中误 差相对 中误差排除 了观测 条件不
靠性。 三 、 问题 分 析
同等 因素 的干扰 ,能够更直观 的评价数据 成果的可
个地 铁工程的质量 。因此 ,相 关人员还需要就地铁
为标准 差,也就是基 线向量的弦长 中
整个准备工作 ,其 收集的数据对于整个地铁 的建设
有 着 重 要 的作 用 。对 有 关 的 资 料 进 行 查 询 , 在 点 位
( 1 ) 地铁建设 的控制 网必须是在保证整条地铁
线路 走 向 前 提之 下 , 然 后 争 取 做 到 控 制 网强 度 较 高 、
【 关键 词】 地铁建设 控制网分析 数据处理 G P S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e22ff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b.png)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有效提高各行业的管理效率已成为现代发展的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复杂的项目。
近年来,城市铁路运输持续发展。
然而,不同运输系统记录和存储的铁路运输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为了对大数据进行彻底的分析和全面的应用,应该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总结。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发展与思考随着中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新型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城轨信息化、智慧装备、智慧系统的建设步伐也将相应加速。
不过,由于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起步时间不一,及所处阶段差异。
因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决定推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
本文讨论了建设城市铁路大数据系统的有关想法。
一、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内容简介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经济、技术、经营、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系统的基础框架和建设模式,并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系统的基础建设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的结构特征和工程建设特点,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的具体应用架构,重点在现存的问题和对策。
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目的及原因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改善,各类交通运输也得到了发达。
目前,在全国城市规划中地铁已经成为城市道路的最主要方式。
但是,很多问题仍存在当中,所以我们目前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借鉴世界上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城市地铁系统加以更加完善。
日前,经济迅速发展,而其中交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正确理解真实的流量和流量预测未来趋势分析等,活动时间的工作量和人员流动,分析车辆的通行规则,城市交通的装载量和道路交叉口的城市居民流动性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条件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居民的活动规则,探索居民的出行需求。
轨道交通数据分析报告(3篇)
![轨道交通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630a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d.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日益扩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对轨道交通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轨道交通运营策略。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提供的运营数据,包括列车运行数据、客流数据、设备故障数据、乘客满意度调查数据等。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2)时间序列分析:分析列车运行和客流数据的时序变化规律,识别高峰时段、客流分布等。
(3)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列车运行时间与客流量的关系、设备故障与客流量的关系等。
(4)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三、数据分析1. 列车运行数据(1)列车运行时间根据列车运行数据,分析列车运行时间的稳定性。
结果显示,列车运行时间基本稳定,平均运行时间约为30分钟。
在高峰时段,运行时间略有延长,平均延长时间为5分钟。
(2)列车运行频率分析列车运行频率与客流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列车运行频率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运行频率可以有效缓解客流压力。
2. 客流数据(1)客流分布通过对客流数据的分析,发现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且在周末和节假日客流高峰更为明显。
(2)客流密度分析客流密度与列车运行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客流密度与列车运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在客流密度较高的站点,列车运行时间相对较长。
3. 设备故障数据(1)故障类型分析设备故障数据,发现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为信号系统故障、供电系统故障和通信系统故障。
(2)故障频率分析故障频率与列车运行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设备故障频率与列车运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bcc164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c.png)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运力配给不足、乘客满意度低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利用运行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决策支持。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收集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包括列车的到站时间、发车间隔、客流量等信息。
为了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分析与决策支持,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与管理。
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对列车进行实时监测,将数据传输至中心数据库。
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卡等支付工具对乘客的出行数据进行收集。
这些数据应以统一标准进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分析方法1. 乘客出行分析乘客出行分析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数据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乘客出行规律,可以了解客流分布及拥挤情况,从而优化列车配给和调整发车间隔。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散选择模型和聚类分析等。
离散选择模型通过统计乘客出行的目的地、出发时间、路线选择等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乘客的出行意向,以便对列车的发车间隔和车辆编组进行合理调整。
聚类分析将乘客按照出行目的地和乘车时间等特征进行分组,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别乘客的行为规律,为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2. 运力利用率分析运力利用率是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乘客的上下车流量、车内拥挤情况等信息,可以评估运力利用率,以便对列车编组和时刻表进行优化调整。
运力利用率分析可以采用堆积图、热力图等可视化方式展示乘客上下车流量的分布情况,从而发现热点区域和拥堵点,为优化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决策支持系统为了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有效决策支持,需要建立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运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车站设置的数据分析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车站设置的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74373e998fcc22bdd10d2f.png)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车站设置的数据分析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中,网络布局与车站设置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后的运量规模与运营效益。
其中,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布局形式的选择,车站设置关注站点位置的选取。
本文就此进行相关分析,并以北京轨道交通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车站设置;布局形式;客流集散点1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果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压力、加快沿线城市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越大,交通分担率越高,在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上贡献越大。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经验丰富。
北京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已形成密集的网络,有19条线路,里程达到574公里,车站345座。
2016年,北京轨道交通年客运量达到30.25亿人次,日均客流为824.7万人次,单日客流最高达1052.36万人次。
北京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北京城市交通的中坚力量,运量排名位于全国前列[1]。
本文以北京轨道交通为例,分析其网络布局与车站设置的特点。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布局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形式主要有三类:棋盘式、无环放射式、有环放射式。
棋盘式网络中线路纵横交叉,线路关系包括平行和十字交叉两种。
这种结构的网络布线均匀,客流吸引范围较大;线路走向清晰,便于乘客辨识;换乘站较多,网络连通性好;但是对角方向出行需要绕行,市中心与郊区间的出行需要多次换乘,交通可达性较差。
棋盘式网络适于市区呈片状发展、街道呈棋盘状布局的城市。
无环放射式网络基本骨架包括至少3条相互交叉的线路,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逐渐扩展和加密。
为加强某一方向的辐射时,还可设置U型线。
放射式网络的中心点可达性较高,符合城市中心区向周边土地利用强度递减的特点。
各条线路相互交叉,任意两条线路均可实现直接换乘,连通性好,便于实现城市内部跨区的交通疏解。
有环放射式网络结合了放射线与环线的优点,可加强中心区周边客流集散点的联系,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分为内环线和外环线。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f83c228dd36a32d73758140.png)
a at o ecm oio e okd s n o uigo eseici pe e t ino po c, p — lp r fh o p si i nt r ei .F c s nt pc l na o f r et se l s t tn n w g n h i f m m t a j
还 需要 网络设 备 提供 足够 的安全 防护措 施 。在 出 口
信息 网络 的建 设 ,认为 城市 轨道交 通 信息 网络就 是
各 部 门按 需 配置 电 脑 与 It n t 接 即可 。可 是 随 ne e 连 r 着城 市轨 道交 通建 设 的快 速 发展 ,诸 多相关 问题 随
之暴 露 ,如所 建立 的 网络能 否满 足 当前 业务 要求 和
架构 体 系 ,保 证数 据 的安全 性 ,为各 种应用 提供 良 好 的 网络 转发 基础 。网络系 统建设 要 点如下 。
换 机之 间 的安全 隔离 ,将 内部威胁 减小 到最 小 。在
终端 P C上部署 终 端 准人 系统 ,进 行认 证 接入 、安 全 审计 、动 态 授 权 等 安 全 检 查 和 权 限 控 制 ,防止
“ 病从 口入 ” 。
1 建 设 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 ,应该建立一个连
王庆 亮
摘 要 :阐述轨 道 交通行 业 中 网络 信息 系统 的建 设思路 ,包括 网络设 计 中的原 则性 问题 ,网络设
计 中各部分 的 组成 。着 重介 绍 了某项 目的具体 实施 细 节 ,以体现轨 道 交通信 息网络设 计 中的注 意
点 ,并详 细剖 析 网络 各 节点 。 关键 词 :城 市轨道 交通 ;信 息 网络 ;组 网
t n i u ty i i l a re u ,i c u i g a l b r to fp i c pe p o lmsi ewo k d sg n i nd sr s ma ny c rid o t n l d n n ea o ai n o rn il r b e n n t r e i n a d o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中心建设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中心建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2e6dae941ea76e59fa0428.png)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中心建设分析一、建设线网数据中心的必要性(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1.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产生海量数据。
2.运营管理对信息处理智能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3.乘客日益习惯便捷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必然要求运营部门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需要线路数量增多,线路间协调指挥要求高,对线网数据的统一处理、分析、共享提出新的要求。
(三)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1.信息整合能力的提升:统一信息数据平台、规范数据和指标。
2.运营支撑能力的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运营评估、市场经营分析。
3.规划指导能力的提升。
二、线网数据中心的功能需求(一)轨道交通数据一体化整合(二)线网信息挖掘分析(三)信息发布服务(四)线网数据中心具体实现的部分功能1.日常运营管理功能:运营指标、报表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分析。
2.辅助应急事件处理:收集应急预案,形成应急事件处理知识库。
3.辅助市场经营功能:基于客流分布制定广告投放、地产开发方案。
4.企业管理功能:财务分析、预算分析、绩效考核、工单分析。
5.支撑清分模型优化:精确刻画乘客出行路径,验证和优化清分模型。
6.辅助线路规划:利用历史客流数据,支撑新线路规划,仿真新线路带来的影响。
7.提供轨道交通路况服务:对外发布准实时线路状况。
三、线网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点(一)选择合适的系统方案,合理配置设备档次。
1.正确分析自身需求,准确估算所需数据处理能力,前期准备工作做充分,留出充足的研究分析时间。
2.重点关注设备的平滑升级能力。
(二)对分阶段实施方案进行先期规划。
数据中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逐步完善、改进,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应该对各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任务有较完善规划,以指导后期项目实施。
(三)合理的冗余方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设置主、备双中心,采用双活架构提供不间断服务。
正常情况下,前端应用访问主中心,应急情况访问备中心。
浅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f316d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9.png)
浅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1. 引言1.1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交通安全和便捷性、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交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挑战。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特点,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出行体验,提高城市各项指标的水平。
加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运营,将对城市交通运营管理、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2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运输效率。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智能票务管理系统和客流监控系统,方便乘客购票和查询线路信息,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减排提供支持。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列车的精准调度和能源消耗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正文2.1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挑战人口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着乘客量大、密度大、频率高等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也愈发庞大,这给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安全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由于乘客众多、运行时间长、运输压力大,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可能引发较大的风险,因此安全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53ea4e45901020206409cc1.png)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摘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程度,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智慧城轨,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助力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1 系统需求分析通过文献收集和对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调研发现,不管是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方检测公司,还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都存在数据储存困难、分析深度不够、数据维护困难,以及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急需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检测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
具体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现有检测数据资源。
现阶段,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检测涉及运营管理、设施设备、供电系统、土建环境等方面,检测内容繁多,人工整理统计检测结果工作量大,检测数据、分析资料及相关档案难以长期规范保存;同时,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等的检测维护资料一般保留在自己手中,无法保证与政府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的检测资料无缝衔接,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检测数据资源,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检测资料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2)提高检测数据利用率。
城市轨道交通检测数据存在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存储困难、数据查阅统计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运营单位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分析较少,数据利用率较低。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急需依托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共享,以提高数据利用率。
(3)降低企业运维成本。
现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开始进行互联网转型升级,但是大部分企业仍旧保留着传统的系统架构,即采用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架构繁杂,依赖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维护成本高。
而基于云平台的系统架构虽然更新成本较高,但其具备相互連通、维护成本低、搭建流程简单、易于迭代等特点,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数据平台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
![大数据平台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049f64e84868762caaed5f2.png)
大数据平台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从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建设安全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发出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建设安全数据库,设计出相应的事故信息模块。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事故信息、险情信息的电子化、规范化保存。
该数据库能够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可以为实现事前预防、资源共享、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服务,并为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引言现如今,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重视土建,而对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没能引起重视。
认为各个部门按需配置电脑进行连接即可。
但随着城市化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所建立的信息化网络不能够满足当下业务需求以及今后业务增长的需求、新硬件能否与软件方便接入、新的信息网络采用何种信息结构、怎样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等等。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应当发挥现有的设备作用及工作,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
1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①两个发展阶段驱动信息系统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面临设备数量和各类生产数据不断叠加的现状,相关数据非常惊人,推动信息化建设非常必要。
从规划、建设阶段起就应紧密围绕动机、时机、范围三个主要因素开展相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以此作为检验标准,不断反馈、修正。
一般情况下需经历两个特点鲜明的发展阶段。
②信息系统建设顺应线网运营管理要求。
信息系统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才能与城市轨道业务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一方面要纵向深入,深化既有的EAM系统在物资、维保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横向扩展,顺应线网运营管理对新系统更高的建设和应用要求。
2 大数据平台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分析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通过系统建设,获得3方面的信息服务,一是学习、借鉴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出现的险情、事故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轨道交通线网中心业务分析和整体方案简析
![轨道交通线网中心业务分析和整体方案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eb34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f.png)
轨道交通线网中心业务分析和整体方案简析摘要:地铁线网指挥中心综合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平台是地铁公司线网应急平台体系的核心。
综合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应满足:日常管理、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处置(多起)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管理业务需要,具有风险隐患监测、综合预测预警、信息接报与发布、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模拟演练和综合业务管理等功能;并实现与国家应急平台、省应急平台、地市应急平台、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本文将针对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的业务开展分析,并简述整体建设方案。
关键词:运营指挥中心;轨道交通;业务分析;整体方案越来越多城市的地铁进入了网络化运营阶段,线网规模急速扩张,如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何保证动辄上万员工的运维部门高效运转,如何从企业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需要面对的挑战。
智慧线网建设通过对线网信息化统一规划和体系化设计,在资源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扩展为能力中心,以此建立线网运营指挥大脑、赋能中心,打造地铁企业的数字化底座,支撑运营生产、运营管理、企业管理、资源管理、建设管理以及乘客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转型,在流程、业务、组织架构等方面在线网层面进行重塑,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深度共享,最终达到减员增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1.线网运营指挥中心业务分析1.1线网运营指挥中心与区域控制中心的关系线网指挥中心的的功能定位是线网层面的指挥中心,是服务于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是对整个线网进行总体协调、指挥,对线网内、外有关运营服务的信息进行管理。
主要负责对各区域控制指挥中心的协调管理,进行线网正常运营组织的协调和管理,跨线生产作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维修管理,负责线网运营应急指挥等工作。
线网指挥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方式及信息的覆盖范围,其功能和信息已经可以全面覆盖区域控制中心的功能和范围,因此,没有必要再单独构建一个中间环节的区域控制中心中央级系统。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5c76b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6.png)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快速、高效、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因此,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受到关注。
关键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引言轨道交通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许多城市的建设重点与发展方向,但轨道交通通常建设周期较长且资金投入巨大,在后续运营过程中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因此,高质高效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便成为新的城市建设课题。
高质高效的运营管理必然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数据的自动收集与分析,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为后续其他城市的项目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1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1提高运输效率首先,通过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乘客流量、车站状况等方面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运营人员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列车调度,优化列车间隔时间和车辆运行速度,从而减少等待时间,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和出行效率。
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利用历史运行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乘客流量峰值和交通拥堵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行计划和调度策略,以应对高峰期的挑战,提高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1.2缓解交通拥堵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拥堵状况以及交通事故等信息,实时数据帮助运营管理人员及时获取道路状况和交通事件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调度和管理措施。
基于实时数据和交通预测模型,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能够采用智能调度算法和优化策略,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避免交通拥堵点和瓶颈。
1.3优化资源配置在车辆调度和运力分配方面,利用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和区域的乘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实时监测乘客流量和列车运行状态,运营人员能够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间隔和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和拥堵。
在站点布局和设施规划方面,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空间分析和人流模拟,确定站点的合理布局、出入口设置以及候车设施的配置,优化乘客的流动路径和接驳换乘条件,提高站点的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中心建设分析
一、建设线网数据中心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1.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产生海量数据。
2.运营管理对信息处理智能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3.乘客日益习惯便捷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必然要求运营部门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需要
线路数量增多,线路间协调指挥要求高,对线网数据的统一处理、分析、共享提出新的要求。
(三)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
1.信息整合能力的提升:统一信息数据平台、规范数据和指标。
2.运营支撑能力的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运营评估、市场经营分析。
3.规划指导能力的提升。
二、线网数据中心的功能需求
(一)轨道交通数据一体化整合
(二)线网信息挖掘分析
(三)信息发布服务
(四)线网数据中心具体实现的部分功能
1.日常运营管理功能:运营指标、报表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分析。
2.辅助应急事件处理:收集应急预案,形成应急事件处理知识库。
3.辅助市场经营功能:基于客流分布制定广告投放、地产开发方案。
4.企业管理功能:财务分析、预算分析、绩效考核、工单分析。
5.支撑清分模型优化:精确刻画乘客出行路径,验证和优化清分模型。
6.辅助线路规划:利用历史客流数据,支撑新线路规划,仿真新线路带来的影响。
7.提供轨道交通路况服务:对外发布准实时线路状况。
三、线网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点
(一)选择合适的系统方案,合理配置设备档次。
1.正确分析自身需求,准确估算所需数据处理能力,前期准备工作做充分,留出充足的研究分析时间。
2.重点关注设备的平滑升级能力。
(二)对分阶段实施方案进行先期规划。
数据中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逐步完善、改进,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应该对各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任务有较
完善规划,以指导后期项目实施。
(三)合理的冗余方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设置主、备双中心,采用双活架构提供不间断服务。
正常情况下,前端应用访问主中心,应急情况访问备中心。
(四)同步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指导后期接入系统建设。
1.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命名规则、分类标准、整体层次设计、数据处理标准等。
2.线路接入标准规范:综合监控、信号、通信、AFC等接口标准,线路运营信息报送终端接口标准等。
3.线网系统接口标准规范:NDC、OMC、ETC、PCC、ACC 等线网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以及NDC数据发布标准规范等。
(五)选择成熟、可靠、运维方便,便于升级改造的软件系统架构。
1.可持续、灵活、标准的应用支撑体系,便于各种应用开发。
2.定制有针对性的数据模型,保证系统可持续发展。
3.统一数据口径,支持数据质量管理。
4.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
四、线网数据中心方案示例
线网数据中心系统主要包括“五个业务平台”,即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信息管理平台、统计分析平台、信息发布平台。
(一)数据采集平台
数据采集平台实现面向线路各专业的数据采集,包括ISCS、信号、通信、AFC、车辆等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并为线网各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接口,满足各业务平台数据获取的需求。
(二)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对轨道交通全线网的行车、设备、调度指挥、突发事件、客流等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挖掘,提供业务开发的数据支撑。
(三)信息管理平台
为满足运营维护及业务管理的需求,通过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系统管理、数据管理、运行管理的功能。
(四)统计分析平台
在数据中心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信息统计分析平台,对企业运营的各类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送,提供轨道交通线网数据的统计、查询和面向不同单位的发布。
(五)信息发布平台
依托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内网、移动客户端、数据接口等方式实现内外部信息发布以及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