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0396
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
一、课程简述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课堂讨论
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
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
1. 张晓萍,石伟,刘玉坤.物流系统仿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秦天保.实用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使用Flexsi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
3.
3. Flexsim帮助文档和用户手册
4. 北京创时能提供的辅助学习资料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篇章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小结
理论知识部分一概论 2
24 二系统仿真基本知识 6
三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3
四输入数据建模 4
五系统仿真算法 3
六输出数据分析 6
上机实践部分一Flexsim入门 2
24 二Flexsim初级培训10
三Flexsim实战演练10
四Flexim进阶 2
合计48 48
五、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部分
第一章概论(2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悉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
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知识(6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深入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悉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掌握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悉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悉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掌握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
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
第三章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掌握随机数的概念,熟悉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掌握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悉随机数的统计检验;掌握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悉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数的统计检验;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第四章输入数据建模(4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数据分析的步骤;掌握数据分布的识别方法;掌握数据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掌握数据拟合度的检验方法;掌握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数据分布的识别方法;数据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数据拟合度的检验方法;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分布的识别方法;数据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数据拟合度的检验方法;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
第五章系统仿真算法(3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系统仿真算法的概念;理解事件调度法的基本概念及仿真流程;理解活动扫描法的基本概念及仿真流程;理解进程交互法的基本概念及仿真流程;掌握面向事件调度的仿真方法与手工仿真;
教学重点:面向事件调度的仿真方法与手工仿真;
教学难点:面向事件调度的仿真方法与手工仿真;
第六章输出数据分析(6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输出分析的目的,理解瞬态(终态)与稳态(非终态)仿真的区别;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方法;掌握终态仿真的输出分析方法;掌握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教学重点: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方法;终态与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教学难点: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方法;终态与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第二篇上机实践部分
第一章Flexsim入门
教学目的:了解仿真使用的软件工具;熟悉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掌握仿真项目研究主要步骤;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概念;
第二章Flexsim操作培训
教学目的:熟悉常用实体的操作;掌握常用命令、函数与逻辑表达的使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