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11bac1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2.png)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1.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中第一次提出“”理论,他把学习的经验分为直接(做的)经验、观察(替代)经验和三大类。
答案:经验之塔;抽象经验2.视听教学运动和视听教育传播技术,它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和,它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成;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这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学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了基础。
答案: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3.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
设计包括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分析。
答案:教学系统;学习者特征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体系包括:、传播理论(或视听教育传播论)、和系统论(或系统科学方法)。
答案:学习理论;教学理论5.布鲁纳把概念分为3种类型:合取概念;和答案:析取概念;关系概念6.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的过程。
答案:有目的;行为规范7.在皮亚杰的学习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指对世界的、理解和的方式。
答案:知觉;思考8.维特罗克把人的记忆分为、和长时记忆3个系统。
答案:瞬时记忆;短时记忆9.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答案:推动力;激发10.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自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作用最为直接和重要。
答案:家庭;学校环境11.视觉图像可以分为4种类型:真实的、、和结构的视觉图像。
答案:模拟的;类比的12.常用的传声器是和两种传声器。
答案:动圈式;电容式13.扩音机按输出方式分:有和两种。
答案:定阻输出;定压输出14.电视是根据人眼的特性和视觉心理,运用电子技术和,制作事物的图像信号的方法和技术。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5dd7d7ce2f0066f533226b.png)
教育技术学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学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的全部外在因素。
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媒体的几大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最大价值率:价值(V)=功能(报酬)/要付出的代价微格教学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680d681a37f111f1855bd0.png)
《教育技术学》重点内容一、重要术语或概念1)教育技术(AECT1994)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技校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等技术的总称。
3)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多媒体素材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
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主要有两重含义:一个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画册、报纸、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象片、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个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视频影像等。
5)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6)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简单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在任务之前与新的学习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
8)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9)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a90bfb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6.png)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宝子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的复习绝佳笔记哈。
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咱得先搞清楚啥是教育技术学呀。
教育技术学就是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促进学习和教学的一门学科。
比如说,现在很多课堂上会用多媒体教学,像投影仪、电子白板这些,这就是教育技术的一种体现呢。
它不仅仅是硬件设备哦,还包括各种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啥的。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能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这门学科可是经历了不少阶段的发展哟。
早期的时候,教育技术主要就是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像黑板、粉笔这些传统的玩意儿。
后来呢,随着科技的进步,像电影、广播这些也开始被运用到教学中啦。
再后来,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那可真是给教育技术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啊,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随时随地学习,这多方便呀。
三、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有好多理论基础支撑着呢。
比如说学习理论,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它就强调通过外部的刺激和强化来让学习者形成特定的行为。
举个例子哈,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得好就给奖励,这就是一种强化。
还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它更关注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再有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啦,它强调学习者要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技术学也有很多方法哟。
比如说实验研究法,就是通过设计实验,控制一些变量,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学习效果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想看看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哪种效果更好,就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一组学生用多媒体学习,另一组用传统方式学习,然后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
还有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去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态度这些。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学生对在线学习的看法,就可以设计一份问卷让学生填写。
五、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2214c18bd63186bcebbcee.png)
第一章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经验方法: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利用经验材料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科学问题。
•理论方法:提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加工步骤。
•系统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各个阶段。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的应用: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哲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一般研究法: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容: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2、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3、学习资料的运用研究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2.探求科学规律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作用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2.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3.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科的桥梁4.丰富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七、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第二章一、研究课题的来源1)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2)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3)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4)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5)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自变量: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因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属于研究中可以判断其存在,但是无法控制或测量的变量,也有的叫中间变量、无关变量,或复合变量。
它的存在会对其他变量的效果解释产生不利影响,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
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复习
![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4001d3de2bd960590c677f9.png)
复习一------1、根据技术的二形态划分,教育技术可分为有形的物质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2、根据技术的三形态划分,教育技术可分为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
------3、有形的物质技术:以一定的物质外形为基础的技术,是指人类劳动过程中所利用的工具和设备。
------4、无形的智能技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有意识的应用,是人类根据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而开发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
------5、基于教育科学的教育技术:把依据教育科学原理而生成的技术称为基于教育科学的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是关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教育技术则是关于利用教育科学原理优化教育过程的知识。
------6、教育系统科学的教育技术: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其中系统工程与方法是技术层次的系统科学。
20世纪中期,系统工程和方法被引用到教学领域,人们开始应用系统方法规划教学过程。
这种方法逐渐发展形成的教学技术,就叫做教学系统设计。
------7、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8、电化教育: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宜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9、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
如今中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为①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本质-功能-历史②有形的物化技术——媒体-资源-环境③基于教与学理论的技术——教学策略与学习技术④基于系统方法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10、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①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②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教育学科③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11、美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化过程示意图: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整体教育技术直观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早期教学准备过程系统理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12、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①泛智教育的思想②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③直观教学的思想a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b直观是提供知识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可靠证明c 直观可以增强知识的巩固性④班级授课制-----13、技术理想主义者:当一种新媒体技术出现时,往往会激发一批人的热情。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大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d2937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3.png)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大作业引言:教育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一种学术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结合一个具体的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1.1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1.2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录音等形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如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则通过数字化的数据来收集和分析,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1.3教育研究方法的步骤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包括问题的明确、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
问题的明确是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关键步骤;研究设计是确定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核心环节;数据收集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和工具收集相关数据;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解释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2.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明确本次研究的背景是高中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由于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2.2研究设计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中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动力的相关问题等。
样本对象市的五所高中的高三学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一部分学生参与研究。
2.3数据收集研究者根据研究设计,制定了问卷调查表,并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发放给被调查对象。
在发放问卷之前,研究者向被调查对象解释了研究目的和保密原则,并取得了他们的同意。
2.4数据分析研究者收集到了一定数量的问卷数据后,首先进行数据清理,剔除无效或重复的数据。
然后,研究者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
2.5结果解释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者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业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环境不良等。
教育学研究方法 期末重点
![教育学研究方法 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a5df17fc4ffe473368abd2.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科研方法界说一、概念:1 、研究: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或目标的探索活动,是旨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运用一定的方法。
2 、教育研究:指人们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 、方法:是指人们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或方式的总和。
4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不同时代出现的各种方法)(一)、萌芽时期:又名直觉观察时期,经验——描述阶段。
1 、古希腊时期——16世纪2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昆体良3 、特点: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管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论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二)、发展期:又名哲学——思辨阶段1 、17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2 、以分析为主: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百科全书式的教学,班级授课制。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
班级——中国——1862京师国文馆——1898京师大学堂。
3 、发展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从单纯的经验描述上升为理论的概括。
(2)、心理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3)、实验方法开始在教育研究中得以运用。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初现端倪。
(三)、教育科学方法形成体系时期:又名科学——实证时期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结束(1)、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之中。
1879年,冯特。
1804年,裴斯泰洛齐“贫儿之家”。
杜威——平民教育运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59ca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9.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2、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经验方法(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法)理论方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3、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4、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1)准备阶段、2)现象阶段、3)实体阶段、4)本质阶段5、规律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有效性6、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作用: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4)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7、量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
8、量的研究的基本程序:选择与定义问题、执行研究的程序、数据分析、结果探究与结论9、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0、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在自然情境中进行、2)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3)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4)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5)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6)整体性与全局性11、质的研究的操作程序:1)确定研究的现象、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对象、2)建构概念框架,逐步形成理论假设、3)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1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1)与情境的关系。
量的研究与具体的情境相分离,而质的研究是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2)对象范围。
量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围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的、动态的描述和分析3)研究问题的角度。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c4f2e5f78a6529657d5328.png)
1.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P2表1。
1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4)(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a)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b)特征:直观教学i.17世纪,“图解”教科书ii.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iii.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c)典型事件:i.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ii.霍本等《课程视觉化》iii.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6)(一)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
![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8c8f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d.png)
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
第一,教育技术学的概念:教育技术学是应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其它相关技术,来帮助设计教学环境、改善教学过程、
辅助教学活动、研究教学成果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在现代教育创新实践
中探索电子、多媒体等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科。
第二,教育技术学的内容:教育技术学的内容包括教育技术概论、教
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评价等。
教育技术概论研究各种教
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特点;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计算机语言学、人机交互原理、多媒体设计理论等;教育技术应
用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原理,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技术评价研究教育技
术的综合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
第三,教育技术学的作用: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教学环境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节省教学时间
和教学成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期末重点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5d72e46294dd88d0d26b9b.png)
1.科学研究是在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的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通过科学理论的建立来解释具体的现象和说明普遍的因果规律,其根本目的就是寻求真实。
*22.社会研究中的几种辩证关系*4(1)个案式与通则式解释(2)归纳与演绎理论(3)定量与定性分析(4)纯粹研究和应用研究3.教育技术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学科应用,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应用现代技术的手段,对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教育技术学的本质和规律,解决教育技术学中存在的问题。
*74.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性探索,另一方面是应用型探索*85.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哲学方法;第二类是一般研究方法(分为三种: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综合研究法)*86.常用的文献查询方式*13(1)按照文献的类型查询(2)“滚雪球”式文献查询(3)通过检索工具查询(4)由主到次的查询7.研究课题的类型*20(1)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2)按研究成果分类: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综合性课题(3)按课程性质分类:探索性课题、发展性课题、争鸣性课题8.课题的选择需要遵从以下原则*24(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9.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2910.文献综述的组成部分*31从内容上看,综述一般包括研究的发展、现状、动态、展望以及自己的评论等部分。
从结构上看主要分为前言、主体、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
11.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36(1)查阅的文献应该全面(2)避免大量的直接引用和转抄(3)避免资料的堆积,注意引文的代表性、科学性(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12.研究变量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精品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581a933bd64783e09122b38.png)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册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中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B )。
A 学习环境B 学习资源C 学习态度D 学习成绩2、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中对研究目标使用了“促进学习和(C)”的双重表述。
A 提高成绩B 提高效率C 提高绩效D 提高能力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A)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A 计算机B 软件C 黑板D 教材4、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A )与反应的联结A 刺激B 观看C 活动D 学习5、加涅的信息加工原理认为记忆取决于(C)A 学习时间B 学习程度C 学习过程D 信息编码6、色彩心理效应中绿色代表(A )A 生命与和平B 纯洁C 深远D 危险7、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最强的是(A)A 黑白B 黑红C 红绿D红蓝8 、属于视觉媒体的是(B)ACD听觉媒体A 收音机B 投影仪C CD机D 光盘9、多媒体课件的脚本编写指的是文字脚本和(A)A 制作脚本B 文字稿本C 脚本D 运行脚本10、图像格式JPEG 扩展名为(A)A.jpgB.gifCpsd D .doc11、在IE地址栏里按(A)可以自动加上http://www.和.comA Ctrl+EnterB Ctrl+空格C Alt+ EnterD Alt+空格12、在Powerpoint中插入FLASH时,如果使用控件的方式插入是用(C)A Microsoft WebB MS TVC Showkwave Flash ObjectD SelctFile13、微格教学系统包括主控室和(B )。
A 教室B微格教室 C 多媒体教室 D 语言教室14、多媒体教室线路设计中的两条通道指的是校园闭路电视网和( A )P181A internetB 计算机信号C 电源D 网络信号15、教学目标的ABCD要素中,A 指的是(B)207A 行为behaviorB 对象audienceC 条件conditionD 标准degree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册相应的位置。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51b7f9de80d4d8d15a4ff9.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其基本程序如何。
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客观性基本程序:1、准备阶段---规划设计:选题、假设、对象、抽样、方案2、现象阶段-——收集资料:观察、调查、实验、测量3、实体阶段——-整理分析和加工资料:逻辑、统计4、本质阶段---提出结论,形成理论,撰写论文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二)探求科学规律(三)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一)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二)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三)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四)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4、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属于科学方法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5、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索人类教育现象的客观本质规律或解决教育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认识研究和实践活动过程。
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研究结果真实、正确地反映教育研究对象情况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教育实际的程度。
教育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它是研究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映。
6、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五)伦理性原则7、教育科学研究通常遵循哪些步骤(1)选定课题并提出假设(2)查阅文献(3)设计研究方案(4)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5)处理分析资料(6)检验假设并做出结论8、讨论:根据本章所学,你认为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应具有怎样的研究态度?第二章1、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2、研究变量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何特征按性质分为分类变量(类别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1f57a89eb172dec63b7ad.png)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1)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1、AECT’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2、教学软件:教学软件泛指各种媒体化学习材料及相关的使用说明资料。
多数教学软件是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开发的,但也有不少是属于利用的资源。
3、学习资源环境:由学习资源所支撑的学习环境称为学习资源环境。
可分为信息资源环境和教学授递环境(或教学传播环境)。
4、课件:课程软件,课件属于内容预制的教学软件,是教学参考资料或辅助性教学软件。
5、教学策略:指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的组织、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学习的管理等。
6、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合作,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的学习活动,研究的问题可以具体到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和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
7、学习策略: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技巧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
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二、英译汉(本大题共14小题)1、WWW; 万维网2、IP:因特网协议3、FTP:文件传输协议3、E-mail:电子邮件4、BBS:电子公告板系统5、CSCL: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6、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7、EPSS:电子绩效支持系统8、Blog:博客9、E-Learning:电子化学习10、Internet:互联网,因特网11、CAI:计算机辅助教学12、TCP:传输控制协议13、E-Learning:电子化学习14、CMI:计算机管理教学三、判断题(请在括号中用“√”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本大题共16小题)1、Google是搜索引擎的一种。
(√)2、是正确的域名。
(√)3、提出5W传播模式理论的是美国的斯纳金。
(×)4、“经验之塔”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的戴尔。
(√)5、IE是一种杀毒软件。
(×)6、课本属于学习资源的一种。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9643a42482fb4daa58d4b9a.png)
北京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号:院(系):专业:年级: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6 分,共5 题)1.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 技术观:人们用来衡量技术的好与坏、高级与低级的价值尺度或评价标准,也是对技术的价值的看法。
3. 调查研究方法:是指为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或其他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材料,并加以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方法。
4.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它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5. 教育软件:是以服务于教育为目的,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等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供人们阅读、听录或观赏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或电子出版物。
6.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从该定义可知,信息素质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
7.绩效技术: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亦被称作人的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人的”主要针对“机器”而言)是一种获得理想成果或结果的方法,人类绩效专家以系统化的方法对绩效差距和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借鉴前人的经验,设计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尽可能理想的方法消除绩效差距。
8.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简称EPSS,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集成了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6b0925459eef8c75ebfb319.png)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资料一、有关常识: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从古希腊到16世纪(直觉观察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20世纪以来(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对教育研究的作用: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为什么);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发展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如何改进);评价研究是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怎么样);预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将会怎样)。
3、我国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着作是罗廷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
4、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能动性。
5、测验的基本类型: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测验四大类。
6、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实验设计。
前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指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其主要类型有: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
真实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
真实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
7、教育人种学是对特定情景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人种学研究具有现象学和自然主义的特征。
人种学研究必须以整体的、全局的观念看问题。
8、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特点:定量分析是赋予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1c1881680203d8cf2f2406.png)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重点(腾亚薇)(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1.程序化2.客观性3.数量化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序化的步骤(研究程序图):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程序是根据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即根据现象-实体-本质的过程来确定的。
科学的研究程序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1.准备阶段即研究的规划、设计阶段,包括搜集信息,选择和确定课题,建立假设,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抽样方案等。
2.现象阶段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用科学的方法收集相关现象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只能反应现象的表面,只是描述现象,不能更深刻地说明现象。
3.实体阶段就是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简约化、分类化、系统化。
4.本质阶段根据所获得的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广其适用范围,获得一个概括性的陈述,提出某些定理、定律、原则,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写出研究报告。
(三)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图解(手绘)(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主要有以下基本任务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需要收集、揭示事实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加工,从中概括出它的规律,形成定律、定理和原理2.探求科学规律要对事实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分析方法等去寻找能正确的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规律。
掌握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①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②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③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④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系统的教育学科,其形成与发展固然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相关联。
教育技术学复习题
![教育技术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5ec7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e.png)
教育技术学复习题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技术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以技术为工具,探究如何应用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教学设计、教育媒体与资源、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教育技术学的复习题,帮助读者回顾并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3. 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是什么?4. 请简要介绍一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5.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6. 远程教育是指什么?7. 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8. 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的?9. 请简要介绍一下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和功能。
10. 如何评估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答案:1.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技术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应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学设计、教育媒体与资源、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方面。
它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媒体选择和积极的教育技术应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产出。
4.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导向、活动导向、多样性导向、探究性导向和评价导向。
目标导向指的是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活动导向强调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价值,多样性导向要求教学设计应多样化,探究性导向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导向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性作用。
5.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方法。
它结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分离,以及时间的灵活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1.科学研究:广义的研究:提出问题和寻求答案。
科学的研究:“运用科学和系统的步骤”,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2.学习研究方法目的:知识的扩展和问题的解决3.判断研究成果优劣的标准:判断标准:教育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效度是指结论可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外在效度:指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二)、信度·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多人收集资料,能否有一致的选择标准?多人观察并纪录,是否能达成一致意见?•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4.效度和信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效度高信度高·信度不高效度不高·信度高效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5.科学研究的类型:(一)、按研究水平划分1>、知觉观察水平【例】张洪语文成绩下降了【例】三分之一的学生这道题做错了2>、探索原因水平【例】一位老师上课发现同学们对他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原因是学生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于是改变教学方法,果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迁移推广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证实某种方法在不同的条件或情况下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4>、理论研究水平这一水平要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和原则。
这是要把上述研究的结果与一定的理论联系起来。
如:“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在幼儿教育上的意义”(二)、按研究方法分·定量研究6.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定义:是人们为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第二讲教育技术研究设计1.选题的基本原则:1>.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价值性原则)内部价值:课题对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发展、突破和指导的作用;外部价值:课题对相关学科具有借鉴作用。
2>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具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2.三种形式的变量:自变量: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特征:·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特征:·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干扰变量:引起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其他影响因素,很难控制。
例如,有些被试者的主观态度、习惯、动机等。
•例1:•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流研究•自变量:不同的教育水平,分为3个类别:小学,初中,高中•因变量:测量出师生交流课堂观察各项指标的分数·例2:•学校地理分布影响七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三类:城市、郊区、乡村•因变量: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例3:不同材料对概念理解的影响研究自变量:材料的种类:图片,文字,语音,图像因变量:理解概念所需的时间·例4男、女教师职业态度研究自变量:教师性别:男、女因变量:职业态度各类指标分数3.操作性定义:为了成功地测量,必须有加工或操作过程,这样的定义称为操作性定义。
简单地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一些操作性定义的例子:1)学习能力: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分数2)科研能力:IOWA基本技能测试科学测量的分数3)发散思维:砖的用途测试的分数4)概念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5)自信心:一学生对即将来临的期终考试可能获得分数的估计值。
4.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结论。
第三讲样本的抽取1.抽样的基本原理: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总体、样本、样本容量)3.概率的抽样方法:1)概率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称为概率抽样。
类型:1.简单随机抽样·定义: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且在抽样取走一个个体之后总体内成分不变。
如图: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这种抽样的具体做法是:(1)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2)计算抽样间隔。
抽样间隔是有总体所含的单位数与样本容量决定的。
假设前者是N个,后者为n个,则抽样间隔应是K=N/n。
(3)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单位。
(4)以第一个抽中的单位为起点,每隔k个总体单位抽取一个单位作为样本单位,直至抽满为止。
[例1] 现有180名学生,要利用系统抽样法从中抽取15名学生作研究样本,其方法如下:先将学生按与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标志编号,假设按学生座位顺序把学生编为1-180号,然后按下述步骤抽取:(1)确定间隔距离;(2)决定起点R=(K+2)/2=(12+2)/2=7,即决定从第一部分的第7号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
第二个样本为7+12=19号单位;如此类推,抽出的15个样本为:(7),(19),(31),(43),(55),(67),(79),(91),(103),(115),(127),(139),(151),(163),(175)。
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定义:分层抽样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种不同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
4.整群抽样·定义:又称聚类抽样,它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2)非概率抽样:·不按照随机化原则进行的抽样叫非概率抽样。
·四种类型:就近抽样、目标式或判断式抽样、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
第四讲量化研究基础1.测量量表的类型:1)类别量表:是将分类的回答项目赋予不同的符号(数字)。
如,性别:男1女2地理区域:城市1农村2郊区3特点:类别数据之间只有质的区别,没有量的区别。
数字之间没有数量关系,顺序关系,不能相加,更不能乘除。
只能对总体中的每一类别进行频率的计算以及众数的计算。
2)顺序量表:顺序量表的目的是排序。
因此,任何可以代表顺序关系的数字系列都可以接受。
顺序量表是基于可传递的假设。
可描述成:“如果a大于b,而b大于c,则a大于c。
”如:请对下列自行车品牌按1到4进行排序,其中1表示最喜欢的,4表示最不喜欢的。
永久、凤凰、飞鸽、金狮特点: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没有绝对的意义。
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是指各点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以显示相对数量。
(温度)使用等距量表,调查人员可以研究两个目标对象之间的差距。
·等距量表是一类连续的数量,因此,它在等级之间是有程度的差异的;等级之间的差距相等,各点之间能进行加减,不能进行乘除。
·如:对自行车品牌满意度打分,最高分是10分,最低分是1分。
如果给永久8分,金狮2分,那么我们可以说永久比金狮多6分,但我们不能说永久得分是金狮得分的4倍。
4)等比量表:·等比量表可以对变量的实际数值进行比较的量表,是测量数据中最高水平的量表,可以进行分类、排序、加、减、乘、除等运算。
应答者的物理特性,如体重、身高、年龄等都是等比量表的例子。
·如:A、B两个商店的年销售额分别为800万元和400万元,我们不但可以说A商店的年销售额比B商店的年销售额高出400万元,而且还可以说A商店的年销售额是B商店的2倍,反映了两个商店年销售额相差的相对程度。
第五讲质的研究1.质的研究的内涵:质的研究是根据人种学、现象学、解释学等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中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事物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通过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并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论的一种活动。
2.质的研究的特点:·第—,质的研究总是在某一自然情境中进行实地研究,具有情境性的特征。
·第二,质的研究具有现象描述的特征.目的:避免被研究的现象形成先入为主的意见,而是依据事实资料,提出有效的理论.·第三,质的研究关注研究对象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特征。
(采用归纳法)·第四,质的研究强调行为的主体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第五,质的研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整合性特征。
3. 质的研究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4.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联系与区别:(1)量的研究是与具体情境相分离,而质的研究是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
(2) 量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
(3)量的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质的研究则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个别性、特殊性,以此发现问题或提出发现问题的新的角度。
(4)量的研究是一种静态研究,而质的研究具有动态性;(5)量的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假设,质的研究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理论假设。
⑹量的研究基本上排除了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质的研究则存在着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影响。
第六讲教育技术文献的研究法1.文献:用一定方式记录在一定载体上的知识都称为文献。
2.按教育技术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1)一级文献(2)二级文献(目录、题录、文摘、索引)(2)三级文献(辞典、年鉴、手册等3.常用的检索方法:(1)常用法(2)追溯法(3)循环法(常用法与追溯法的结合)4.文献综述概念: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间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第七讲调查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