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过程设计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过程设计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陈海霞【教材分析】“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为区域地理的必学内容。

香港和澳门地区,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地区,从政治角度看,港澳地区是在“一国两制”前提下建立的特别行政区;从经济角度看,港澳地区属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典型地区,因此教材在认识省级行政区域的章节里安排了本节内容。

另外选取本节内容的意义也在于,通过学习这一典型的“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本节的两个框题“人多地狭”与“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即正是因为港澳地区人多地狭、资源缺乏与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的特点,才使得其适宜发展第三产业,并且要与祖国大陆密切联系、携手发展。

【学情分析】本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课,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上册”以及认识省级区域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之后的内容,因此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计算人口密度,学生容易理解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而如何分析“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为本节教学中的难点,需要预设有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也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迁移的一种检测,同时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策略】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是:区域位置范围——区域特征差异——区际相互联系——区域持续发展。

学习香港和澳门的思路和方法是:香港、澳门的位置范围——香港、澳门的突出区域特征(人多地狭、经济发达)——香港、澳门与内地的联系——香港、澳门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推行“高效课堂一三六教学模式”,“一”是指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学目标”。

“三”是指高效课堂教学中必须落实“三个方面”的原则:一要体现“三为主”要素(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二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三要健全合作、评价和激励的“保障机制”。

初中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学习导航教师批注一、【引课示标,明确方向】通过歌曲和图片导入,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对整堂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整节课通过“争做港澳百事通”贯穿始终,使学生们上课效率更加高涨。

第2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二、【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第3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此处通过“港澳之初见”,来开始自学的过程,学生边自学,边记忆,不会的相互问或者问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之后的“小试牛刀”,又可以有效的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三、【拓展变式、知识升华】第4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1、出示地图,让学生描述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此处还要交给学生地理位置描述的一般思路。

2、出示地图,描述香港、澳门的组成,让学生起来介绍,然后对比记忆,看图了解澳门三部第5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桥梁3、出示表格,出示香港、澳门的面积、人口、人口密度,自此处,加上我们庆云县人口和面积,会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得出香港澳门地狭人稠的人地矛盾,并提出解决措施第6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此处,设计学生自由记忆的板块,为港澳百事通预选赛-抢答赛做准备。

4、出示图片,分析香港、澳门的经济特征分析经济特征之前,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对经济的学习更加有效。

第7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5、港澳合作模式我探究第8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第9 页共厚德·睿智·健康·快乐庆云县第四中学电子教案求真·务实·高效庆云县第四中学共11 页第10 页厚德·睿智·健康·快乐此处的合作探究,有时间和任务,可以让小组合作更加有明确性。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德育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

(音乐停)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板书: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的含义。

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设计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设计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城市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香港和澳门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和澳门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

2.香港和澳门的相关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资料。

3.网络资源: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时查找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4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1.4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商务星球版【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组成。

(重点)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重、难点)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重、难点)【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读图观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2´课前播放《七子之歌》(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在我们来回顾下主要知识点。

出示课件--→复习回顾①读图指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京九线、京广线、珠江口、南海。

②说出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之间是如何优势互补的。

师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和评价。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前店后厂”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学习了“后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前店”-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课件上的图文,举手抢答。

①慧眼识图:学生上台读图指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京九线、京广线、珠江口、南海的位置。

结合地图,用语言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生回答:珠江三角洲提供厂房、能源、劳动力、日常生活用品等;香港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欣赏音乐,营造轻松的情景。

温故而知新,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为本节课做热身运动,进一步明确港、澳的位置。

熟悉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互补,为这节课的内容作铺垫。

让学生做自我评判,便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明标示学1´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组成。

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第二章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教案4.doc

第二章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教案4.doc

第二章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设问】:听到这首歌曲,你会联想到哪个地方?你对香港又有什么印象呢?【过渡】:这节课我将带大家游览位于珠江边上的这颗璀璨的明珠——香港特别行政区。

环节二:自学课本,初次尝试【填表】:港澳概况对比(阅读课本P56、57,完成香港一栏的内容,下节课与澳门作对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间1997.7.1人口672.5万人面积1099km2人口密度6119人/km2位置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组成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地形低山丘陵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在短短的百年时间里,香港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会;当今,其贸易、金融、航运、信息、旅游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环节三:深化情境,引出问题【读一读】:材料《香港在世界中的地位》【过渡】:读完后,大家可能都有一个疑问,香港这样一个小地方,经济发展为什么那么快呢?环节四:再次尝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香港经济以()为主导,以()、()、()和()为支柱。

2、香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但香港可同()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过程中老师巡视,观察或参与小组的讨论)【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一、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1、背靠祖国大陆2、面向国际市场3、航运便利4、政策合理5、管理良好6、劳动力素质高7、资金充足8、良好的国际声誉二、香港经济发展的劣势1、地狭人稠、市场小、人口压力大2、地价高、工资水平高3、资源贫乏4、航运量大、港口趋于饱和环节五:小组汇报,交流提高【设问】:制约香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哪个?有什么办法解决?【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最关键的的问题是:缺少发展空间。

解决办法是:与内地联合,共同繁荣。

【读图回答】:据地图册P24,说说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设问】:中央还采取哪些措施支持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1、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2、放宽香港产品进入内地的限制3、计划兴建港珠澳大桥,方便与内地的沟通4、放宽到港旅游的限制……【设问】:假如假期你有机会到香港,可利用哪些交通工具?你准备到香港干什么?【图片介绍】:“旅游景点”及“购物天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设计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六章第一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分析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它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重要一节。

要引领学生认真学好这节课。

2、学情分析学生对香港和澳门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有关这节课的学习应当较容易一些,,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自主探讨的习惯较弱。

因此课堂上应当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3、重难点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他们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导入:在184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殖民者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3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司和九龙“新界”3块中国领土。

辛亥革命之后,历届中国政府对上述3个不平等条约均未予以承认,国民党政府曾有两次大规模的收回香港的活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十五兵团南下进军到香港北部边界,香港问题的解决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复香港。

耐人寻味的是,解放军在抵达深圳后就一直按兵不动,毫无继续南进解放香港之意。

新中国缘何采取这种态度?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玄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一、人多地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27-28正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3:1.香港和澳门位于祖国大陆,与省市相邻,澳门则位于西侧,与该省市相邻。

2.香港由、、三部分组成,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与澳门是我国的两个,实行制度。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的内容主要包括香港和澳门的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

本节内容是对特别行政区这一概念的具体阐述,通过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和优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省区的相关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学生来说,特别行政区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主要限于表面,对它们的特点和优势缺乏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掌握特别行政区这一概念,理解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特别行政区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特别行政区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2.香港和澳门的特点和优势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别行政区这一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香港和澳门的相关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有多少?”让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香港和澳门的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让学生对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香港特别行政区说课稿

香港特别行政区说课稿

香港特别行政区说课稿锦星中学:张少山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特别行政区—香港,香港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它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重要一节。

要引领学生认真学好这节课。

(二)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祖国统一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指图说出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主要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及填图练习熟练掌握香港的地理位置;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和集体讨论交流等方法,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要求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有用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等新理念。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读图分析、同桌交流、小组探究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有益的地理思想。

三、教学准备教师一方面要制作好本节教学课件,同时指导学生提前上网查询关于香港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典型事例。

以利于课堂交流、丰富课程资源。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习目标的确立,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二)学习新课,达成目标34分钟其中的两目各占16、17分钟,每目的教学按照的流程进行:自主学习,感知教材;合作探究,深入理解;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巩固与拓展练习,能力提升5分钟(四)汇报收获,师生共同小结3分钟下面谈谈各环节的具体教学流程及其设计意图:(一)设计这样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

问:“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回答之后,再问:“大家对香港情况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会说出一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 学案

香港特别行政区 学案

7.1香港特别行政区学案课型:新授课组名:成员:书写者:【学习目标】1.知道香港的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状况。

2.了解香港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经济发展状况。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图文材料,观察,讨论和分析新知识。

【合作探究】一起来探讨吧,有你参与更快乐!一、香港的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组成部分及面积:3、地形特征:4、气候类型及特征:完成P43活动题二、经济发展状况(多功能国际中心)1、交通运输发展状况:2、服务业发展状况:3、经贸发展状况:完成P47活动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相关的有趣的地理知识呢?你们完成的真棒真了不起!【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学后反思】你们有何得失,问题和建议?7.2澳门特别行政区学案八年级主备人:马锋课型:新授课组名:成员:书写者:【学习目标】1、知道澳门的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状况。

2、了解澳门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经济发展状况。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图文材料,观察,讨论和分析新知识。

【合作探究】一起来探讨吧,有你参与更快乐!一、澳门的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组成部分及面积:3、地形特征:4、气候类型及特征:二、经济发展状况完成P50活动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相关的有趣的地理知识呢?你们完成的真棒真了不起!【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学后反思】你们有何得失,问题和建议?7.3珠江三角洲区域学案八年级主备人:马锋课型:新授课组名:成员:书写者:【学习目标】1、知道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状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经济发展状况。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图文材料,观察,讨论和分析新知识。

【合作探究】一起来探讨吧,有你参与更快乐!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及成因: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地形特征:4、气候类型及特征:5、发展工农业的有利条件:二、人文经济发展状况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区主要有哪些城市组成?完成P52活动题2、经济发展类型及方向3、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完成P55活动题你们完成的真棒真了不起!【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学案八年级主备人:马锋课型:新授课组名:成员:书写者:【学习目标】1、知道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状况。

香港教学设计

香港教学设计

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地理学科课题:第二章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课型:讲授课执笔人:毛秀红审核人:时间两课时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我们的学习目标】1、查阅地图,落实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的概况。

2、阅读课文图文资料,分析香港的主要城市职能。

3、了解香港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树立城市发展应重视人地协调的观念;多了解“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的政策,加深国情国策的教育。

【知识清单】1、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香港)的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的侧,北与广东省的相连。

2、香港的组成:由、和三部分组成。

3、香港的自然环境:香港地形以为主,气候属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香港的经济特征:香港是个中心(对外贸易是主导产业)、中心、中心(与祖国大陆联系的铁路干线有线)、旅游中心(“”)、国际性信息中心和教育中心。

【学习过程】一、香港的概况由香港的历史沿革引入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时间(年月日),阅读地图册P28“珠江三角洲图地形图”,学习香港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气候等),完成【知识清单】中的第1、2、3题。

二、香港的经济1、香港到处可见高楼大厦,且多依山而建,说明香港,香港人民以“”的形式向海洋要土地,其中香港新机场赤蜡角国际航空港就是这样建成的。

2、对香港气候的学习中,结合阅读课本P56图2—38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①香港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气温大约℃;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气温大约℃。

②香港的降水集中在月,年降水量2214毫米。

从而小结出香港的气候特征并判断香港的气候类型。

3、运用地图册P30“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和课文内容资料,学习“香港的经济特征”。

(重点)①讨论: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香港具备哪些方面的优势条件?②展示香港的城市职能的资料,认识香港经济的多元化结构。

大班主题教案《香港、澳门、台湾》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香港、澳门、台湾》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香港、澳门、台湾》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指导手册》中“可爱的中国”章节,详细内容为香港、澳门、台湾三个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景观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知道它们是祖国的一部分。

2. 使幼儿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土人情,感受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 培养幼儿对香港、澳门、台湾特色景观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景观。

难点:让幼儿理解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图,引导幼儿观察香港、澳门、台湾的位置,让幼儿知道它们是祖国的一部分。

细节:教师用手指着地图上的香港、澳门、台湾,让幼儿跟随手指的方向观察。

2. 讲解: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景观。

细节:教师边展示图片和视频,边讲解相关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 实践:让幼儿用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香港、澳门、台湾的特色景点。

细节: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材料,现场指导幼儿进行制作。

4. 随堂练习: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判断视频中的景点属于哪个地区。

细节: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判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香港、澳门、台湾2. 内容:地图、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及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一起收集香港、澳门、台湾的特色景点图片,并标注景点名称。

答案:景点图片及名称(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澳门的大三巴、台湾的日月潭等)。

2. 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增强亲子互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特色景观。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1) 新人教版

6-2-1 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某某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教会学生借助某某和澳门政区图来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及该类区域地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施教策略:中国政区图投影片、某某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区旗图案投影片、收集有关某某和澳门经济方面的录像资料教学难点难点:1、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某某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中的体现。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克服方法: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

设计思路: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某某和澳门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教学资源①祖国内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统计数字表与相关图像;②某某有哪些生活、生产资料来自祖国内地;③祖国内地和某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④祖国内地和某某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比较表;⑤某某有哪些工业门类转移到内地;某某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分布图。

教学设计承转讲授新课投影提问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关某某和澳门地区的地理知识。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二节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一、人多地狭1.地理位置及其意义中国政区图,提问:①观察“中国政区图”和课本P28“某某和澳门图”简要说明某某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②想一想某某和澳门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③某某和澳门以中国内地为腹地的相对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师生共同小结:(略)板书:2.人多地狭(1)组成、面积和人口请根据课本P27第二段课文内容说明某某和澳门的组成、面积和人口。

2.12“繁华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教案08(湘教版八年级下)

2.12“繁华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教案08(湘教版八年级下)
1.香港成为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的原因?
2.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也相当便利,主要体现在哪些运输方式?
3.香港的旅游业,列举著名景点:最少四种:
4.香港的信息产业,先进表现在哪些方面?
5香港的教育业主要大学有:
阅读课本45-46内容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本47页活动1-2题并解决以下问题
1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课堂反馈总结(3分钟)
六当堂检测(5分钟)
七课堂评价(2分钟)
八作业
板书
出示幻灯片,复习上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问题导入问题见课件
大屏幕展示,师生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见课件
学生阅读教材第44、45页材料结合图7—6、7-7、7-8、7-9东图完成活动,解决以下问题,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在小组合作中解决:
复习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经济贸易的中心,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梳理本节知识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
评价小组学习效果
2香港国际枢纽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香港的主导产业是什么?
学生两俩互相说说本节课都学到了那些知识,总结本节课所学.
见练习册选择题1-6,学生分组展示答案黑板小组加分
学生代表评出优胜小组
完成本节练习册7-15题
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1发达的交通运输。2、先进的现代服务业。
3、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教学难点
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互作用。
解决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教案设计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教学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方法越来越多,只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出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视频资料等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课题:初二地理下册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教材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课本从其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以及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在中国各省市中的特殊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概括说明,使学生对其重要地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自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3、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4、了解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信息和教育。

能力目标:
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教学重点: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让学生辨认,并解释其构思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香港这一省区的特殊性:香港特区的区旗、区徽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

讲述“香港的基本地理情况”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演示香港地图2012最新香港地图下载(Hong Kong Map) - 香港电子地图/香港旅游路书 | Yododo 游多多1.老师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然后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及附近小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三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查看地形图,总结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

从教材P.56“香港城区”图可见香港高楼多依山而建,说明香港寸土寸金,为弥补建筑用地的不足,香港人民用大量的沙石、泥土在浅海湾地区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目前香港总面积 1092平方千米,总人口 678万(2000年 11月)。

结合世界地理知识,老师可提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已填海造陆400多年,被称为“低洼之国”?
3.香港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可通过分析教材P.56“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得出,老师可设计一组分析思考题:
(1)香港最高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2)香港最低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3)香港的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年平均降水量大致为多少?
(4)分析香港气候特征并判断香港的气候类型。

为避免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直接看到答案,老师应将“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做成投影板图。

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教材P.56阅读材料中的3道思考题。

讲述“香港经济特征”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讨论: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你认为香港具备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条件?(香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背靠祖国内地,南通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和东亚、东南亚的地区海、空交通运输枢纽,是中国南方的门户。

香港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知名度高,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配套管理措施。


2.老师可用投影片展示一组香港的资料:香港经济_百度文库
香港--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八。

香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维多利亚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设备最完善、效率最高、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全世界100家最大银行,有85家在香港开业。

香港--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苏黎士齐名。

香港--全球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有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

可见香港经济以对外贸易为主导,有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结构,竞争实力雄厚,经济水平高。

提示:从外部和香港内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香港面临来自外部的严峻挑战:香港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引起全球的关注,各国都是香港的竞争对手,但直接竞争者当属邻近地区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地区和国家。

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韩国:力争确保自己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台湾: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新加坡:实施亚太地区八大中心计划。

可见,各国、各地区都在强化自己,削弱对方,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香港内部存在着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地狭人稠,缺少发展空间,人口压力大;航运量大,港口已趋于饱和;地价高,工资水平高。

3.讨论:香港怎样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争取发展的空间?可引导学生从香港的地理位置、与祖国内地的贸易联系等方面拓展思维,得出结论: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

如将自身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强大的资金投人到离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深圳,同时与珠江三角洲实行分工,共同发展经济。

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的讲述可从“香港主城区”图进人,让同学们在图上找出维多利亚港的位置、主城区内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京九铁路。

然后阅读教材P.59 思考题:从你的家乡出发到香港旅游最便捷、最经济的路线是怎样的?
1.老师可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照片给学生欣赏。

/ime_push/getxinci.php?h=A9F4BE844C7E5E6D5C05FD5F8
983963E&v=6.1.0.6700&r=5407_sogou_pinyin_51_5407&passport=&ppversion=2.2.0.145 9&newwordver=1331863156&activeprocess=IEXPLORE.EXE&adurl=http://info.pinyin.so /ime_push/sgse_ad/sgse_nose.php
(1)太平山 (香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太平山位于香港岛西部,自古以来是香港的标志,站在山顶可俯瞰香港全貌,是欣赏香港夜景的最佳处。

(2)天坛大佛_百度百科天坛大佛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释迹牟尼佛像,1993年12月29日举行开光大典,大佛高达26.4米,连基座共高33.9米,其佛面有42平方米,佛头上的发卷有 325个,耳朵就有 4米长,佛手的手心上可站 19个人,佛像重250千克,由200多块青铜板组成。

大佛坐落在大屿山的木鱼峰之巅,已成为香港最诱人的一处旅游胜地和香港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中国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

中华大地,五佛拱照,中华五方五佛格局完美形成。

2.说明因香港实行大部分商品免征进口税,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商品竞销的市场,被誉为“世界商品橱窗”、“购物天堂”、“万国市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人来港购物、观光。

3.阐述今日的香港,是分秒必争的商业城市。

香港信息网络联通世界各地,拥有世界第一套完全数码化的电话系统和最全面的光纤网络等先进设备,使香港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中心。

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

香港的教育比较发达。

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课后作业:
1.搜集香港旅游业的有关资料和照片。

2.咨询身边去过香港的亲朋好友,了解香港主要的旅游购物品种都有哪些?
3.1997年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视频-在线观看-激动网-中国领先的视频门户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接管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片,讨论香港回归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读图获取信息的活动较多,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读图与分析能力。

通过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习,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比较的清晰,学生也比较有兴趣。

但是通过练习,发现有些同学知识点是掌握了,可是与实际练习的不够密切,知识停留在课本上,没有把知识点活起来,这需要以后多加练习,多多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