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心理学第二章服装的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第2讲
心理学:第二讲
8. 学习动机
8.1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 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 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1)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
满足的心理状态。
(2)学习诱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目标的
按需要的起源分类
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
按需要所指向的对象分类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心理学:第二讲
2. 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需要层次理论
2.1 基本内容
自我实现 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成 长 需 要
基 本 需 要
心理学:第二讲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心理学:第二讲
8. 学习动机
8.2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设置合理目标 (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7)增强自我效能感 (8)进行归因训练
惩罚
心理学:第二讲
6. 行为主义原理
6.2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VS
惩罚
操作
正强化
呈现正面刺激(奖励) 撤消负面刺激(变相奖励)
呈现负面刺激 撤消正面刺激
目的
增加目标行为 增加目标行为
减少目标行为 减少目标行为
负强化
正惩罚 负惩罚
呈现正面刺激
撤消正面刺激
正强化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
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服装流行是指在肯定时期、肯定地域,在某一群体中广为流行的款式、色彩、质料、图案、工艺装饰及穿着方法,是指整个服饰的流行倾向,包含上层向下逸散或下层向上浸润的垂直流动、服装在水平面上发生变异的横向水平移动和具有立体流向的循环流动三种类型。
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开展到肯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开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服饰更高层次的追求。
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含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政治因素等,但其产生与开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
因为,只要有人和人群,就会有模仿行为及从众心理的出现,就会有趋新、求异的追求欲望,这些心理需求和行为是造就和形成服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服装流行中的求异心理服装流行的产生首先是个性追求的结果,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反映。
在个人心理机能方面,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期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
求新、求异心理正是个性的显示,这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和趋于时尚的心理。
在服装流行中,那些X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借助于服装,借助于社会公认和许可的审美手段,在社会认可的准则范围内突出自己形态优势的心愿。
这种流行中个性追求的自我完成是流行的个人机能。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试图通过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来提高身价,表现自我,超然于不如己的人;其它,流行又是一种自我爱护,试图用出众来避开和弥补自己的缺乏。
个性机能的这两个方面,好象是不相容的、对立的,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种人格的不同表现。
作为个性追求的流行是表现外在的东西,作为自我爱护的流行是藏于内部的东西,是由于自己的某种缺乏而产生的自卑感、防卫心。
因此,对流行的追求是对自卑的一种克服,也是对自卑的一种超越。
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心理,导致了服装流行的新奇性特征,即流行的式样不同于传统,是能够反映和表现时代特点的新奇式样。
服装心理学—着装心理
服装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服装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文里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俗语,英文则有“Clthingmakes a man”(着装塑造一个人)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了服装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与人的初次沟通中,如在求职面试时、在舞会上或者在与未曾谋面的异性朋友相亲时,在还没有说话之前,人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来了解他的一些信息,包括职业、个性、品位、喜好还有当时的心情等。
同样的,你也在通过别人的着装判断他们。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
从本质上来说,人们的着装行为都是心理的反映,也是某种情感的反映。
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与人们的服装行为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应用性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服装心理学以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服装心理学的跨学科性主要服装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
首先,服装本身既具有物质性也包含精神性。
其次,服装心理指的是着装者的心理,即人的心理。
而人又是社会的人,因此着装行为也是社会行为。
此外,人们的行为,包括着装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宗教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因此,对人的服装行为和心里的研究就必须从心里、社会文化等同层面展开。
在心理层面,服装心理学主要研究:服装需要与动机,服装感觉和知觉(包括服装舒适感和服装心理卫生、与服装有关的各种视错觉现象和非标准身材的服装修饰、颜色知觉和色彩的心理效应);个性与自我等心理特征对着装行为的影响;服装的符号象征意义;服装流行分析;着装行为的社会制约性以及着装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等。
服装心理学在社会层面上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角色与地位、相关群体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着装的影响。
而从文化方面研究服装心理主要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禁忌、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和审美等原因对人们着装的影响。
服装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服装心理学的多学科研究及意义
16
一、服装心理学的多学科性质
服装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特别是社 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基础, 并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 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 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7
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比较
类别
研究 重点
研究 立场
研究范围
33
与文身相对应的黑 皮肤的人则采用切 痕的办法,用刮胡 刀或其他小刀在皮 肤上刻痕,然后把 刺激物搓在刻痕中, 让其发炎、溃烂, 在皮肤上形成起伏
的疤痕 ,如图示。
34
涂色是装饰的 另外一种形式, 如图示。
涂色在不同的 文化中都能见 到。
35Biblioteka 毁体是人为地把身 体的某部分去除, 这在原始人中不胜 枚举,如嘴唇、颊 和耳上穿洞,敲掉 牙齿或弄开手指关 节等等。肉体装饰 的另一种形式是毁 形,或称为变形 , 如图示。
23
第二章
服装的起源和动机
24
章节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服装的起源 服装的动机和需要 与外观有关的动机分析 有关服装动机的研究
25
第一节 服装的起源
26
《西洋服装史》的作者F.布歇(Boucher)在书中 提出,关于服装的起源“产生了正好完全相反的 见解,希腊人和中国人认为,首先是出于物理的 原因,尤其是因气候风土的不同而对身体的一种 保护措施。与此相反,圣经和过去的民族学者、 现代的心理学家认为,首先是出于精神的需要, 即过去的民族学者认为是出于羞耻心,现代的心 理学家认为是对不可侵犯的东西或者魔力影响的 关心,想引人注目的一种欲望”。
14
中国研究状况
1984年赫洛克的《服装心理学》由吕逸华翻译 出版;1991年出版的《心理咨询百科辞典》收 入服装心理学词条100多条;在各种服装杂志 上也有从各种角度论述服装心理的文章发表。 同时,一些院校的服装专业也相继开设了服装 心理学课程。但就总体而言,至今为止我国的 服装心理学尚处于分散的、未成体系的阶段 。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当代大学生对cosplay服饰的需求
315文化纵横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当代大学生对cosplay服饰的需求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又称角色扮演。
cosplay服饰指在对某个角色进行扮演时,尽可能还原的所扮演角色的服装和配饰,也是cosplayer在进行cosplay时穿着的服饰。
对cosplay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相貌,而是服饰制作的还原性和优良性。
影响当代大学生cosplay服饰需求的环境因素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次元户数约2.19亿人,爱好者以90后居多。
[2]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普通家庭经济情况都能够负担一些娱乐开销。
日本长期的文化输入使国人思想逐渐开放,催生了cosplay服装业的兴起,思想开放和经济发展使cosplay服饰的购买需求逐渐增大。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cosplay服饰需求的分析从自我概念分析个体的自我概念可以通过媒介向外部传播,服饰作为一种媒介,承载穿着者对自我的感知,可以表明其身份、信仰、生活方式。
大学生群体年龄大致在20-24岁,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会主动寻求精神偶像作为寄托,并由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对角色扮演产生了动机。
动漫中的人物就像很多大学生的理想自我概念,因为希望和这个角色趋于接近,便有了对这个角色的模仿行为,外观上的模仿便成就了cosplay服饰的诞生与发展。
因自我实现和展示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当生理、安全需要被满足后,他们会追求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借此达到高峰体验。
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便转向虚拟世界进行角色扮演,借自我满足和他人赞美来获得自我实现。
相貌身材等自身条件难以改变,服饰即相当于cosplayer的皮肤,大家追求还原的服饰,借此来获得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对外观的需要。
由此可见,服饰在cosplay活动中处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
有部分大学生会因不满市面上参差不齐的服饰质量而自己制作服饰,制作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认同,还能收获从他人处赢得的尊重,增加了服装的附加价值,穿上这些服饰不仅是在外形上向自己喜欢的角色穿着靠近,还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和尊重,这些自信和尊重已经不完全来自角色本身了,也来自自己的努力。
《服装心理学》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服装销售中的心理学应用
营销心理学
运用营销心理学原理,了 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购 买动机,制定有效的营销 策略和推广手段。
店面设计心理学
合理规划店面布局和陈列 方式,营造舒适的购物环 境,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 验和满意度。
销售技巧心理学
掌握销售技巧心理学原理 ,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能 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消费 者购买决策。
需求认知
消费者意识到自身对服装的需 求或愿望。
评估选择
消费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 较和评估,选择最符合自己需 求的服装。
购后评价
消费者对所购买的服装进行评 价,并可能影响未来的购买决 策。
服装消费动机
功能需求
满足基本的穿着需求 ,如保暖、遮羞等。
审美需求
追求服装的美感和时 尚感,展现个人品味 和魅力。
调查法
案例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人们对服 装的心理需求和态度。
对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服装选择和表现进行 深入剖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 义。
02
CATALOGUE
服装与心理的关系
服装与情绪
总结词
服装对情绪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穿着舒适、符合个人风格的服装可以增强正面情绪,如快乐和自信;相反,穿 着不舒适或不适合自己的服装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沮丧。
社会认同
通过穿着符合社会规 范或特定群体的服装 ,获得认同感和归属 感。
自我表达
通过穿着表达个人风 格、态度和价值观, 展现个性特点。
情绪满足
穿着某些服装可以引 发特定的情绪反应, 如舒适、自信等。
服装品牌与消费者心理
01
02
03
第二章 动机与激励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M=EPV
• 其中:M——激励强度; E——期望值;
P——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成功概率);
V——目标效价,指达到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小
• 应用: (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a)图为传统观点;(b)图为赫兹伯格的观点。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1)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 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2)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上级的赏识、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满足,使当 事人得到深刻的激励,因为它来自工作本身,被称作内在激励。而工 资、奖金、福利等则缺乏激励深度,这被称作外在激励。
• 所谓激励,就是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巨大贡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我们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
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2)马斯洛将各类需要研究得很细,指出了每一类需要的具体内容,
• 四、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
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或它有利时,这 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 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 • 正强化和负强化 • 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 • 应用: (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 (3)及时反馈。 (4)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讲消费者需要和购买动机理论
动机作用
始发作用: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动。 指向作用:维持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使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
强化作用:保持和巩固行为。
消费者购买动机
购买动机
所谓购买动机,是指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引起人们购买
行为的愿望或意念,是引导消费者购买某一商品、选择某一品
牌的动机,主要解决“为什么要买这件商品”、“究竟买什么 品牌的商品”,从而决定购买行为。 比如,需要购买电冰箱的消费者在需要的心理阶段,仅仅是 一种倾向性的反映,有了具体的购买动机之后,他才会构思应该 购买多大容积、什么牌子、什么颜色、什么外形的电冰箱,这就 是购买动机的表现。
高层次需要
低层次需要
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中最基本的首要需要,是维持个体生 存和人类繁衍而产生的需要,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婚 姻、生育等生理需要。 在这类需要没有得到一定满足时,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更高 的需要,或者说不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比这类需要更高、更重要。
在那些消费者倾注全力以获得足够 食物来度日的地区市场,消费者很少会 对其他产品感兴趣或有钱购买其他产品。 比如消费者很少对保险、保健品或参加 音乐会之类感兴趣。这类需要所消费的 商品包括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
生购买动机;同样没有汽车,但深知自己目前买不起汽车,没有
求足之愿,就不会形成购买动机。
购买动机产生条件
外部条件(诱因、刺激):
外部条件是指个体身外的刺激、诱因,比如宣传材料、 商品品种、质量、包装、价格、服务特色、环境压力(群体 压力、社会舆论和攀比竞争)等。
有了内部条件而无外部条件,同样形成不了动机。比如 虽然有购买动机的欲望,但如果国家不允许私人购车,仍然 不会形成购买动机。所以购买动机的形成要求内、外条件同 时具备。
服装消费心理学第二章精品PPT课件
根据内容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的长短分: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如视觉在1秒以下 的,听觉在4—5秒以下的
短时记忆 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 长时记忆
艾宾豪斯记忆曲线
启发
(1)企业在传递商品信息时,首先要考虑消费 者信息的记忆极限问题,尽量把输出的信息限 制在记忆的记忆范围之内。
价值观念、情绪及个性的影响
3、错觉
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必然会产生的某种 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的反映
4、错觉的种类
时间错觉 颜色错觉 形体错觉 大小错觉 长短错觉 图形错觉 运动错觉 空间错觉
大小错觉
长短错觉
图形错觉
运动错觉
空间错觉
5、错觉的原因
主观:经验、情绪 客观:环境变化
第二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2009-11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
掌握感觉与知觉、记忆与注意、想象与 思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营销活动中的作 用
掌握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具体内容和三者之间的 关系。
RCA 在为其品牌电视机做的电视广告中
定和深入的程度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既没有自觉的目
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经过意志努力 的注意。高级的注意形式。
(2)从记忆类型的效果来看,情绪或情感因素 对记忆效果最为明显。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特 别重视发挥情绪记忆的作用,在广告和公关活 动创意设计中,就可以利用情感性的诉求手段 来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良好形象。
2、注意
概念 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中外民俗讲稿——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引例]中西服饰文化之比较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在相对稳定、自闭保守的状态下,儒和道的学说信仰互助互补地融合,汇成了古代哲学思想的主流。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宽衣服饰文化,形成了特有的美学与哲学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与东方其它各民族也有差异。
儒家以“德”、“礼”来规范服饰。
儒教力求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个性的心理欲求交融统一在服饰上加以体现。
儒家美学从社会整体的审美角度来要求人们着装造型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品质的气韵美相一致,体现了强化理想人格和提升道德修养的服装造型观念,把表里如一,内外兼顾的个性美融入整齐统一,秩序分明的社会风尚之中。
道教认为纯自然状态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
服饰也应顺应自然,趋向自然,展现自然的人格精神。
女装造型上的简约、质朴,减少繁琐的装饰,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匮乏,并不影响服装的美感,在尽量与自然贴近相融的过程中,渐渐达到无我境地。
人与衣,人与自然,衣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互不冲突的。
衣不可束缚或加害身体,人亦不可破坏自然规律。
在服饰上追求自然地遮盖人体,不以自我张扬炫耀为目的,不大肆表现个体。
服装的宽松离体使身心自由,无拘无束,穿着时油然而生一种休闲惬意、轻松自在的舒适感,体现了融己于自然的脱俗的境界。
尽管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起起落落、变更宕荡,但女装服饰基本保留着宽衣的造型,宽松的平面直线裁剪。
儒的入世思想体现了宽衣的质朴方正,严谨守礼的人格风尚。
道的出世思想表达了洁心静气,超然淡泊的情感意境。
西方人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主人,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竭尽全力地开掘人的力量,释放人的潜能,主张拼命竞争,使私欲膨胀。
在服饰上大力表现个性,强调夸张了的人体之美。
我国传统的服装空间造型是借“虚与实”、“明与暗”的节奏表达出来。
中国人在服装造型上不追求明确的立体几何形态,不追求夸张人体的效果。
中式的宽衣服装在摆放或悬挂时象画卷和布料一样平整,一目了然,尽收眼底,展现了二维平面的大方气度和坦荡胸怀。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复习1、服装的功能有哪些?服装具有实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社会(需要适合社会文化环境的要求)、审美(在心里和精神层面上,服装起着美化人的外表、整饰容貌、满足个性化和自我表现)三大功能。
2、试说明服装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服装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即通过对人类的衣着服饰的产生、演变过程中心理活动及行为方式的研究,揭示社会生活中人的衣着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服装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3、服装起源的学说有哪些?保护学说(生理保护即御寒避暑和心理保护即去邪护符)、羞耻学说、装饰学说(爱美是天性,装饰分为肉体的、附加的、暂时的、永久的,涂色、划痕、疤痕、文身).4、分析某一类消费群体的着装动机,如对现今大学生的着装动机进行分析。
①为吸引异性而装扮②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③显示自己的财富④为了得到陌生人好感⑤表现自己的个性⑥跟上流行(自己编的)5、什么是个性?个性与服装行为有何关系?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个性会影响到一个人对服装的选择和穿着行为.有人研究指出,内向性格的人和外向性格的人在穿着方式上有不同特征。
有的研究还发现,服装的选择与情绪稳定性和社会适应性有关,包括服装在内的外观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自卑感或优越感,并且有的人为了克服自卑感而采用流行的样式。
6、什么是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人的着装行为有何变化?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1)生理的自我(前游戏阶段):从自我概产生开始,在意识中服装便是作为与自己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东西而存在的,这种意识可以一直持续到人的成年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自己选择着装的服装,通常是由双亲,特别是母亲为其选择衣物。
服装消费者的需求
服装店主必知,如何管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俗话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女性对服装的强烈欲望和消费具有可持续性,同样,男性也具有“喜新厌旧”的本性,只是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相对女性要收敛一些。
无论男女老少,顾客的理性需求和感性需求可以分别理解为“阳性需求”和“阴性需求”。
其中阳性的需求往往是可以度量和可见的,如价格和购买的便利程度。
而阴性需求则往往隐藏在潜意识里,消费者自己甚至都没有觉察到,无法或是不愿直接用语言表达,这就是常说的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黑箱”。
阴性需求难以衡量、难以表达,却往往又在服装购买决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消费者购买需求的类型1993年服装界对于消费者的行为定义为:“在评价、获取、使用及处理商品和服务时,个体所运用的决策过程与实际活动。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许没有比选择穿着更能鲜明地表达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消费行为以需求为起点,以购买类型和模式为中心,以购买和消费为终点。
因为有了需要,才会产生购买兴趣,形成购买动机,因此,消费者的需要是购买行为的首要动因。
智讯服装销售软件总结出服装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有两大特征:强调个性和实用性。
可以把服装消费者划分成六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交型、宗教型。
理论型:求知欲强,常追根问底,特别注重服装的舒适性。
经济型:注重商品的使用性能,认为穿着只能流行一时的服装是一种浪费。
审美型:注重形式的完美,对服装打扮表现出较高的趣味和修养。
政治型:追求成功的事业和权力地位,穿着的服装既符合时尚又不失身份,与其政治目标相一致。
社交型:重友情,待人热诚,服饰打扮注重他人的评价和流行。
宗教型:笃信某一宗教或哲学,其服饰往往较为保守或朴素。
智讯软件认为消费个体往往同时兼具两种或多种消费类型,从而构成一个影响消费行为的价值观系统。
服装心理学复习资料
1.论述人类的服饰动机?人类的服饰动机一般归纳为本能说、满足欲求说和精神分析说三个方面。
本能说:适应环境说(1.自然环境(气候,地理,生产、生活和休闲方式)2.社会环境(着装遵循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与周围环境和谐,适应角色和工作需要)、自我保护说:(生理(保暖御寒、保护身体)心理(辟邪、图腾)装饰美化(纹身,切痕,涂色,变形),满足欲求说:表示身份(用量标识、用型标识、用色标识、用质标识)、炫耀财富和地位、取悦异性,精神分析学说:服装是强化自我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全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服装还具有使自我价值感得以恢复的作用。
服装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保护。
2.服装的肉体装饰形式有几种?这样的装饰时出于何种目的?服装装饰的形式:肉体装饰:瘢痕、纹身、涂色、切除、变形五种形式。
目的:示美。
美的展示、宗教崇拜、标记身份、体现忍耐力。
标榜与众不同,追求个性或宣扬叛逆心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为了达到当时理想的身体形态,或是出于习俗。
3举例说明服装的体表装饰形式。
.(p20-21例子扩展)体表装饰—1、垂直装饰:强调人的直立姿势,高挑、挺拔,增加表面高度。
如一些宽松地悬挂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项链,长而下垂的耳环等饰物……2、面积装饰:强调体表面积,体现魁梧和尊严,3、指向装饰:强调身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向,4局部装饰:强调特定部位4.影响服装选择的文化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P22-27例子扩展)①法律因素,②理念因素③民俗习惯因素④道德因素5.简述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在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对人们的服装选择和服装行为同样也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6.我国人们的消费观包括哪些?①实用功能;这些人对商品(包括服装)的最根本需求点是从商品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实际利益。
②便利与舒适;这一部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在获得便利的同时,获得身心的舒适。
服饰起源学说
服饰起源的羞耻说在圣经(III约全书》的创世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上帝创造了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
亚当和夏娃起初是一丝不挂地生活在伊甸园里。
后来受到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善恶果),这才知善恶、辨真假,有了羞耻心,于是用无花果的叶子来遮羞。
七帝知道后一怒之下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让他们去生儿育女,去劳作,去受苦,这才产生了人类。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关于人类服饰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不是起源于上帝,而是起源于羞耻心。
即服饰的产生是出于遮盖身体的需要。
对于文明人来讲,衣服确有遮羞的作用,因此,无论西方还是东方,这种观点古已有之,也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我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服饰的伦理意义,班固在《白虎通义》有:裳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
认为衣裳是为了把肉体遮蔽起来。
显然这是把伦理意义作为服饰起源的直接原因。
考古学家可以告诉我们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的,尽管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这个年代一直在变动。
但无法确切证实人类当初穿衣的动机,而人类文化学家则把考古学的成果与对现存原始民族的考察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给我们揭示了人类穿衣的最初目的。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就人体装饰有下面一段论述,以充足的论据驳斥了羞耻说:“在原始的人体装饰上,最有趣味的部分要算腰部的装饰,有一部分人造立假定,以为原始的人体遮掩的存在只能认为是天生的羞耻感觉的发现;而另一部分人却又和这断言恰恰相反,以为羞耻的感觉就是从那部分的遮掩习惯教导出来的。
”但在争辩腰饰的意义时,我们决不能忘记腰饰本身。
在好几个狩猎民族间,我们完全找不到腰饰。
翡及安人甚至于在腰间一丝不挂,当然不会有围裙了,他们男女两性都完全没有遮蔽。
事实上,在生人面前不论是少女、老妇都没有觉得裸体是羞耻的。
简言之,羞耻之感在原始部落间是很不普遍的。
在低级文化中,裸体并非偶然的例外,反而,许多事件都证明衣服是一种权宜的情形,并不是经常的状况。
这种掩蔽人体是与生俱来的断语,是和说戴大礼帽是英国人天生的需求同样是不合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异性吸引
国外有些学者提出,人们以各种方式 装饰自身的目的是吸引异性的注意。
但什么是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美的标准在社会发展中也是不断 变化的。另—方面,不同文化背景和社 会形态都有其特有的美的标准。
15 世 纪 的 欧 洲 , 在 战争和瘟疫的摧残 下,人口剧减,因 而妇女以多产为荣, 怀孕妇女的形态成 为理想形象,连新 娘也要打扮成宛如 即将分娩的孕妇。
一方面态度往往反映和体现出个体 的价值观和关心度;另一方面个体 的价值观和关心度又影响和决定着 个体所持的态度。
服装的价值
服装对个体而言,也与其他事物一 样,具有如下几种价值:
①理论的价值,②使用的价值, ③审美的价值,④社会的价值, ⑤权利的价值,⑥宗教的价值。
服装的关心度
服装的关心度由八个方面组成:
二、学习和后天经验
由于生理的需要所引起的机体行为 常常算为初级动机。而高级的习得 的社会性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 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学习 动机、成就动机等,都是通过后天 的学习而获得的社会性动机。
属于社会性动机的还有人们追求他人对自己的 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在用“承认、赞许、表扬 和不赞成、责备、惩罚”等方式进行的对比实 验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行为因受奖赏而强化, 另一些行为则因受到批评或忽视而被抑制,从 而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选择。
服装专家格利克莫尔(Greekmore)应用马斯 洛的需要理论对服装行为的动机做了研究,认 为在服装选择方面除了马斯洛提出的几种需要 以外,还有对活动的需要。对这些基本需要和 一般的价值观及服装行为三者的关系,他以女 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自尊需要和 重视人际影响的穿着行为之间成正相关,和服 装的节约倾向成负相关。
社 会 、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发生期
结实耐久的 服装
高度成长
追求更好品 种的服装
稳定成长
个性化的 服装
成熟
使生活更有 价值的服装
四、认知对服装态度的作用
该观点认为,认知既对动机有作用, 而且可对人的行为做出解释。因为 认识外界事物,了解与掌握事物发 展规律的本身,就是一种认识需要, 这种认识需要会发生动机作用。
1.动机和需要的概念和特征
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 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如希望在外观上得到他人赞赏的人就会 刻意修饰打扮,去购买能使自己更漂亮、 更时尚、更具魅力的服装,即来自内部刺 激的动机将购衣行为引向具体的目标,并 且对这种行为的强度起着决定作用。
需要是人为了获得延续和发展生命及实现自 主的目的,对相关条件的一种要求和欲望。
综上所述,关于服装起源的动机至今还没有 令人满意的解释,可能是生理的和心理的多 种因素而产生的偶然行为。至于人类着装的 动机,除了先天的某些本能和满足生理需要 外,还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认知水平有 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着装动机将更 为复杂化和多样化。
思考题:
1.关于服装起源的学说你同意哪一种, 并说明理由?
一种行为也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起,由此组成 多个动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成动机系统。
个人行为总是同时有几种动机共 同发生作用,其行为不是单纯为 某一动机所支配,但是其中总有 一个起主导作用的。
试想一个不经常购买服装,特别 是流行时装的人,很可能对美化 自我形象不重视,没兴趣,购买 服装的动机主要是实用。
桑代克(Thorndike)对服装满足哪些需要, 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大约花费多少费用等问 题作了调查。结果:
①对寒暑风雨的防护,41%;②为防止蚊虫、野兽和 疾病,6.75%;③获得他人的评价,12.5%;④为了 自我满足,7%;⑤吸引异性和性的魅力,10%;⑥为 了和他人交往,8%;⑦为体验幻想的愉悦,6%;⑧ 为显示对他人的优越感,3.5%;⑨为得到他人的好 感,3%。
第二节 服装选择的动机
一、人的天性和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 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许多研究证实,酷爱装饰自己以博得他人的认 可和称赞在每一个原始部落里都有明显的表现, 这种自我表现也称为自我欣赏和自我夸耀,在 未开化的人类中表现得比现代人更为突出,暴 露无遗。
认知成分反映了对态度对象性质或关系 (前后关系、因果关系、社会关系等) 的认识、信念和评价。
情感成分是一个人对态度对象是喜欢还 是厌恶的情绪体验。
意向成分表明一个人对态度对象可能的 行为倾向,它是在认识评价、感情体验 基础上产生的行为准备状态。
2.态度、价值和关心度
个体对服装所持的态度与其观念世 界中的价值和关心度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小女孩每次在镜子面前打扮自己 时受到夸奖,她就会把这种被认可的行为 看作是一种标准方式;
相反,如果一个小男孩过分注重打扮自己, 不仅不会得到鼓励,有时还会招致训斥或 嘲笑,因此,他便会放弃这种行为方式。
三、动机的社会历史性
人们的需要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受其 社会关系所制约,因此表现需要的动机 也具有社会历史性。
(1)充分表现个性; (2)提高心理安定感;
(3)寻求合适的着装;解性探索;
(7)慎重着装;
(8)外观整饰。
第四节 有关服装动机的研究
随着研究人类的着装动机的著作日渐增 多,人类需求理论取代了本能理论。
第尔本的研究结论 桑代克的研究结论 赫洛克的研究结论 格利克莫尔的研究结论 罗森•克兰茨 和威尔森的研究结论
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研究了1400名从 16岁到51岁人的着装动机。通过问卷,检验了 服装穿着动机是否为了取悦同性或异性,是否 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或提高自己最好的身体特 质等等。她的研究结果认为,主要是为取悦同 性而装扮,炫耀财富不是追随流行的因素,提 高身体最好特质和为端庄而着装才是主要的动 机。
许多需要能重新产生、重新出现,虽以满足 为终止,但永远不会消除,一种需要满足了, 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
潜在需要
有的需要是一种潜在需要。这种潜在需要在 某种场合下,仍然可以作为其行为的动机。
例如,本来到服装店是去买大衣的,后来看 到一条裙子很喜欢,于是在没有明确需要的 情况下也买了。这就是潜在需要所激发的购 买行为。
(三)自我保护和扩展
自我保护和扩展保护自身是 人类的一种生理本能,人类 在实践中自然地意识到要保 护自己,忍受他人和其他禽 兽和虫类的伤害。
如在脸上、身上涂色,戴面 具等,以恐吓敌人,起到威 慑作用。
图腾和护身符稍有差异, 前者的力量和神秘性质 与所有者无关,可以买 卖和传来传去,而不失 其威力;而护身符则仅仅 对占有者有魔力,对其 他人则无效。
第尔本(Dearborn,1918)从人的防卫需要出发, 对服装选择的动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为了 保护自身可能出于如下原因之一选择服装:
1.担心被人嘲笑;2.担心受到“寒酸”的评价;3.担 心受到无能或愚蠢的评价;4.担心引起皮肤的不舒服; 5.担心引起身体疾患;6.担心受到“不正经”评价;7. 对安全的担心;8.担心有失尊严;9.担心缺乏良好品 位;10.担心“出风头”;11.担心第一印象不好的评 价;12.担心缺乏协调美。
所谓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某事物或观点 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反应倾向。人们几乎对所 有的事物都有他的态度。
1.态度的构成要素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 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
外界刺激通过态度这一中介因素而引起 人的各种反应,由外界刺激的作用引起 的反应受态度的调节,通过对反应的测 量,可推知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态度。
3.诱因和需要
诱因是指满足需要的客体,在需要达到一定强 度后,诱因出现,需要转化为动机。
诱因的出现,使人往往由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而体验到的一种紧张状态找到缓解的合理途径, 产生了需要的指向性和指向目标的行为。
需要是内在的、隐蔽的,是行为的内部原 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部刺激物, 它吸引个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 满足,但不是到此为止,在这种情况下, 新的需要又会产生,另一种动机和行为又 会开始,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人的连续 不断的活动过程。
情境的作用和人对情境的认知水平会对 行为产生影响。
假设两位姑娘同时受到邀请参加一个聚 会,其中一位显得紧张而慎重,对服装 进行了认真选择和精心打扮,而另一位 则表现得无所谓,穿着与平时大致一样。 这种差异反映了她们对这一情境认知上 的不同。
态度
人们对于自己接触到的或听说的人、事物或某 些现象,都会有某种认识评价、感情反应和行 为倾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度。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并非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完全满足以后,才会 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需要层次的演进是波浪
式的,如图示。
归属和爱
的需要 需
要
安全的需要
的
相 生理的需要 对
强
度
尊重的 需要
自我实现 的需要
需要的演进
需要层次论为我们解释人的特定行为提供了一 个可供参照的构架。
一个追求高档时装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她已 满足了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这些需要并不能 激发她对高档时装的兴趣,她对高档时装的兴 趣可能来自她作为一名职业女性的归属需要或 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
2.分析某一消费群体的着装动机,如 对现今大学生的着装动机进行分析。
服装设计师、服装生产者、营销商、 广告商要不断发掘人们的潜在需要, 用满足这种需要的诱因刺激消费者, 以引起购买活动。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认为人的需要可 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 的需要、归属和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罗森·克兰茨(Rosen Cranz)认为,即使针对 某个简单的情境,服装穿着的动机仍然是复杂、 多变的,而且经过伪装,所以必须注意服装在 社会情境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