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课时三角形
2015届数学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课时三角形
第17课时三角形【课时目标】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及性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并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会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3.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会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5.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6.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梳理】1.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第三边.2.三角形中角的关系:(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与它_______的任何一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各有_______条,它们都是________.(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均相交于三角形_______部的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顶点(直角三角形)或外部(钝角三角形).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相等;到__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相等;到_______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6.等腰(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简称为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图形,其对称轴是_______.8.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同时还具有以下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_______,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_.(2)等边三角形是_______图形,其对称轴有_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_______,简称为________.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2)三个角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________.(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________.1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_______角或两锐角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考点例析】考点一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例1若下列各组值代表线段的长度,则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3,8,4 B.4,9,6 C.15,20,8 D.9,15,8提示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判断.例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 B.18 C.20 D.16或20提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没指出哪个是腰哪个是底,故应该分类讨论.考点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例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提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的角,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考点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例4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 EC=_______°.提示要求∠AEC的度数,只需求出∠CAE+∠ACE的度数,由于AE、CE分别平分∠DAC、∠ACF,因此只需求出∠DAC+∠ACF的值,此时利用外角性质可知∠DA C+∠ACF=180°+∠B,从而解决了问题.考点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例5如图,在△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点E,垂足为点D,连接BE,则∠EBC的度数为_______°.提示要求∠EBC的度数可利用∠EBC=∠ABC-∠ABE得到.由AB=AC,∠A=36°,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AB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到AE=BE,从而有∠ABE=∠A,问题顺利解决.考点五角平分线的性质例6 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提示因为D在∠BAC的平分线A D上,∠C=90°,所以点D到AC的距离与到AB 的距离相等.考点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7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若∠BAC=70°,则∠BAD=_______°.提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土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可求得∠BAD的度数,例8 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 交AB于M,交AC于N,若BM+CN=9,则线段MN的长为( ) A.6 B.7 C.8 D.9提示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得到等腰三角形,从而将MN的长度转化为BM+CN的长.考点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9如图,AC⊥BC,BD⊥AD,AC与BD交于点O,AC=BD.求证:(1) BC=AD;(2)△OAB是等腰三角形.提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ACB△BDA,从而得出BC=AD,及∠CAB=∠DBA,进而推出△OAB是等腰三角形.考点八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坐标为( )A .(2,0)B .(5-1,0)C .(10-1,0)D .(5,0) 提示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AC 的长,根据作图可知AC =AM ,从而得到点M 的坐标.例1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①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②是由图①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 =90°,AB =3.AC =4,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 l M ⊙的边上,则矩形K l M ⊙的面积为 ( )A .90B .100C .110D .121提示 延长AB 交KF 于点O ,延长AC 交GM 于点P ,可得四边形AO 1P 是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矩形K l M ⊙的长与宽,最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反馈练习】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 )A .2B .3C .4D .1 8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9,BC =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A .365B .1225C .94D .334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 C =2,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是_______.4.如图,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D 、E .若AB =5,AC =4,则△ADE 的周长是_______.5.(2012.巴中)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2220c a b a b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6.如图,AE ∥BC ,AE 平分∠DAC .求证:AB =AC .7.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AE =CD ,A D 与B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E ≌△CAD ;(2)求∠BFD 的度数.参考答案【考点例析】1.A2.C3.D4.66.5°5.36°6.47.358.D9.略 10.C 11.C【反馈练习】1.C 2.A 3.2 4.9 5.等腰直角三角形 6.(1)略 (2)60° 7.(1)略 (2)60°。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学考一轮复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学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预习学案与课堂学案)课堂学案一、考情分析考点考点解读年份及题号考查角度考频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2017.13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五年八考2017.27(1)题2018.25(3)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018.21(1)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017.23题(1)2016.23题(1)2015.23(1)题2014.23(1)题命题趋势预计2019年学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仍将考查,属于必争分题二、小试身手1、(2018安顺变式)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1)若∠B=∠C,要使△ABE≌△ACD,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2)若BE=CD,要使△ABE≌△ACD,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3)若AB=AC,要使△ABE≌△ACD,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小结:①没有边时,只能②有了边时,优先三、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类型一平移型1、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CF,AB=DE,BC=EF.(1)求证:△ABC≌△DEF;(2)若∠A=55°,∠B=88°,求∠F的度数.2、(2013济南)如图1,在△ABC和△DCE中,AB∥DC,AB=DC,BC=CE,且点B,C,E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类型二轴对称型3、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求证:△ABC≌△ADC;4、(2011济南)如图2,点M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分别连接AM、CM.求证:AM=CM.类型三中心对称型5、(2018菏泽)如图,AB∥CD,AB=CD,CE=BF.请写出DF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6、(2009济南)已知,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F=DE.求证:AE=CF;类型四旋转型7、如图,已知AB=AC,AD=AE,∠BAC=∠DAE=50°,B、D、E在同一直线上,则∠A EC的度数为.8、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 =.9、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都在一条直线上。
精选-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7课时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课件
相同).∠1 和∠5,∠4 和∠8,∠2 和∠6,∠3 和∠7 是同位角 在截线 l 的两旁(交错),且在被截直线 a,b 之间(内)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 (位置在内且交错).∠2 和∠8,∠3 和∠5 是内错角
图 17-2
[答案] C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1
课前双基巩固
3.如图 17-3,AB∥CD,CE 平分∠BCD,∠B=36°,则∠DCE 等 于( )
[答案] A
A.18° C.45°
图 17-3 B.36° D.54°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2
课前双基巩固
4.如图 17-4,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EO⊥CD 于点 O,∠AOE=36°, 则∠BOD= ( )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5
课前双基巩固 考点五 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
若两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
定义 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若两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
定义
对顶角
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性质 对顶角相等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6
课前双基巩固
考点六 “三线八角”的概念
[答案] D
A.36° C.50°
图 17-4 B.44° D.54°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3
课前双基巩固
5.[2018·朝阳期末] 如图 17-5,在正方形网格中,记∠ABD=α, ∠DEF=β,∠CGH=γ,则 ( )
[答案] D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7讲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导
第17讲几何初步与平行线、相交线一、知识梳理三种基本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几何计数________线段上共有n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时,共有线段个数互为余角、互为补角90°,则这两个角互余邻补角、对顶角“三线八角“的概念,∠4)平行同一平面内,垂直二、题型、技巧归纳考点1线与角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例1 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 A.38° B.104°C.142° D.144°技巧归纳: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相关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考点2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 如图17-2,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60°,则∠3的度数为( )A.50° B.60°C.70° D. 80°技巧归纳:计算角度问题时,要注意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三角形内角和、互为余角或补角、平行性质、垂直)及角平分线知识的应用.考点3度、分、秒的计算例3 已知∠α=32°,求∠α的补角为( )A.58° B.68° C.148° D.168°技巧归纳:注意角的度数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10,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考点4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例4 如图17-3,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技巧归纳:(1)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随堂检测1、如图所示,∠1+∠2+∠3+∠4+∠5=_________.2、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L1∥L2的是()A.∠1=∠2 B.∠2=∠3C.∠4=∠5 D.∠2+∠4=180°3、(1)数轴上有两点A、B分别表示实数a、b,则线段AB的长度是()A.a-b B.a+b C.│a-b│ D.│a+b│4、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A.3:4 B.2:3 C.3:5 D.1:25、如图,DE+AB=AD,∠1=∠E,求证:(1)∠2=∠B;(2)若∠E+∠1+∠2+∠B=180°,则DE∥AB.参考答案例1、C例2、C例3、C例4、解:①∠APC =∠PAB +∠PCD;②∠APC=360°-(∠PAB +∠PCD);③∠APC=∠PAB -∠PCD;④∠APC=∠PCD-∠PAB.如证明①∠APC =∠PAB +∠PCD.证明:过P点作PE∥AB,所以∠A=∠APE.又因为AB∥CD,所以PE∥CD,所以∠C=∠CPE,所以∠A+∠C=∠APE+∠CPE,∴∠APC =∠PAB +∠PCD.同理可证明其他的结论.随堂检测1、180°2、B3、C4、A5、(1)∠1=∠E DE=•DC•可得到AB=AC,即证得∠2=∠B (2)证∠1+∠2=90°,∠ECB=90°,再证∠D+∠A=180°即可.。
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复习课内容》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中首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本套教材把三角形全等看做是三角形相似的特殊情况,同时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的辨认法子,与命题与证明,尺规作图几部分内容互相联络紧密,尤其是尺规作图中作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解释依赖于全等知识。
本章中三角形全等的辨认法子的给出都通过学生画图、讨论、交换、对比得出,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培育学生介入意识和立异意识提供了机会。
设计理念:针对教材内容和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摆拼全等三角形和探求全等三角形的流动,让学生感悟到图形全等与平移、旋转、对称之间的瓜葛,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情势,在探求全等三角形的进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然后应用角平分线为对称轴来画全等三角形的法子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到达会辨、会找、会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辨认法子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区分、探访、应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法子,体会主动试验,探究新知的法子。
2、培育学生察看和理解能力,几何语言的叙述能力及应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操作进程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致,培育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培育学生之间合作交换的习气。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全等三角形的辨认法子来探访三角形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进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某同窗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整相同的玻璃,那末你认为它应保存哪一块?(教师用多媒体)师:请同窗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换意见生:…………师:上述问题实质是判断三角形全等需要甚么前提的问题。
今天咱们这节课来复习全等三角形。
(引出课题)。
师:辨认三角形及等的法子有哪些?生:SAS 、 SSS、 ASA、 AAS 、 HL。
初三中考第一轮复习全等三角形(一对一教案)
初三中考第⼀轮复习全等三⾓形(⼀对⼀教案)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全等三⾓形判定 C 全等三⾓形的判定特点T 中考题型分析授课⽇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同步知识梳理1.判定和性质⼀般三⾓形直⾓三⾓形判定边⾓边(SAS)、⾓边⾓(ASA)⾓⾓边(AAS)、边边边(SSS)具备⼀般三⾓形的判定⽅法斜边和⼀条直⾓边对应相等(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相等对应中线相等,对应⾼相等,对应⾓平分线相等注:①判定两个三⾓形全等必须有⼀组边对应相等;②全等三⾓形⾯积相等.2.证题的思路:)找任意⼀边()找两⾓的夹边(已知两⾓)找夹已知边的另⼀⾓()找已知边的对⾓(找已知⾓的另⼀边(边为⾓的邻边)任意⾓(若边为⾓的对边,则找已知⼀边⼀⾓)找第三边()找直⾓()找夹⾓(已知两边AASASAASAAASSASAASSSSHLSAS⼆、同步题型分析题型1:边边边(SSS)的证明(.★.)例..1.:.已知:如图1,AD=BC.AC=BD.试证明:∠CAD=∠DBC.图1提⽰:证明△ABD≌△BAC,得到∠BAD=∠ABC,∠DBA=∠CAB,通过∠BAD—∠CAB=∠ABC—∠DBA,证明∠CAD=∠DBC。
题型2:边⾓边(SAS)的证明(.★.)例..1.:.已知:如图2,AB=AC,BE=CD.求证:∠B=∠C.图2提⽰:由....AB=AC,BE=CD,得到AD=AE,证明△ABD≌△ACE,得到∠B=∠C(.★.)例..2.:.已知:如图3,AB=AD,AC=AE,∠1=∠2.求证:BC=DE.图3提⽰:由....∠1=∠2,得到∠BAC=∠DAE,证明△BAC≌△DAE,得到BC=DE(.★★..3.:.如图4,将两个⼀⼤、⼀⼩的等腰直⾓三⾓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例∠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4提⽰:延长..AB=CB,EB=DB,∠ABE=∠CBD=90°,证明△ABE≌△CBD,得到..F.,由.....AE..交.CD..于点AE=CD,∠EAB=∠DCB,再由∠CDB+∠DCB=90o,得到∠CEF+∠ECF=90°,证明AE⊥CD 题型3:⾓边⾓(ASA)、⾓⾓边(AAS)的证明(.★.)例..1.:.已知:如图5,AB ⊥AE ,AD ⊥AC ,∠E =∠B ,DE =CB .求证:AD =AC .图5提⽰:由....AB ⊥AE ,AD ⊥AC ,得到∠CAB =∠DAE ,根据∠E =∠B ,DE =CB ,证明△C AB≌△DAE ,得到AD =AC(.★★..)例..2.:.已知:如图6,在△MPN 中,H 是⾼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图6提⽰:由....MQ 和NR 是△MPN 的⾼,得到∠MQP =∠NRP =90°,继⽽得到∠PMQ =∠PNR ,结合MQ =NQ ,证明△PMQ ≌△HNQ ,得到HN =PM(.★★..)例..3.:.阅读下题及⼀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图7,AB 和CD 相交于点O ,且OA =OB ,∠A =∠C .那么△AOD 与△COB 全等吗?若全等,试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答:△AOD ≌△COB .证明:在△AOD 和△COB 中,∠=∠=∠=∠),(),(),(对顶⾓相等已知已知COB AOD OB OA C A∴△AOD ≌△COB (ASA ).图7问:这位同学的回答及证明过程正确吗?为什么?提⽰:⼀定要找准对应边和对应⾓题型4、斜边和⼀条直⾓边对应相等(HL )(.★★..).已知:如图7,AC =BD ,AD ⊥AC ,BC ⊥BD .求证:AD =BC ;图7提.⽰:连接....DC ..,即可证明.....△ADC ≌△BCD三、课堂达标检测(★)检测题1:如图(1),点P 是AB 上任意⼀点,ABC ABD ∠=∠,还应补充⼀个条件,才能推出APC APD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个条件,不⼀定能....推出APC APD △≌△的是()A .BC BD =B .AC AD = C .ACB ADB ∠=∠D .CAB DAB ∠=∠答案:B(★)检测题2:如图2,已知AD AB =,DAC BAE ∠=∠,要使 ABC △≌ADE △,可补充的条件是(写出⼀个即可).答案:AE=AC(★★)检测题3: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图(3)CADP B图(1)A CEBD(2)BDA⼀、专题精讲(★★)题型⼀:全等三⾓形证明等量例1:2010四川宜宾,13(3),5分)如图,分别过点C、B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分别为E、F.求证:BF=CE.提⽰:证明△CED≌△BFD题型⼆:全等三⾓形证明位置关系(★★)例2:如图所⽰,已知,AD为△ABC的⾼,E为AC上⼀点,BE交AD于F ,且有BF=AC,FD=CD.求证:BE⊥AC提⽰:证明△BDF≌△ADC题型三、构造全等证明结论(★★)例3:如图,已知E是正⽅形ABCD的边CD 的中点,点F在BC上,且∠DAE=∠FAE.求证:AF=AD+CFABDCEF提⽰:证明△DBA ≌△ECA(★★★)检测题2:△DAC, △EBC 均是等边三⾓形,AE,BD 分别与CD,CE 交于点M,N,求证:(1)AE=BD (2)CM=CN (3) △CMN 为等边三⾓形(4)MN ∥BC提⽰:(1)证明△ACE ≌△DCB (2)△ACM ≌△DCN 或△EMC ≌△BNC(★★★)检测题3:如图甲,在△ABC 中,∠ACB 为锐⾓.点D 为射线BC 上⼀动点,连接AD ,以AD 为⼀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AC ,∠BAC=90o.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如图⼄,线段CF 、BD 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为什么?D AMEAFFEAFA(2)如果AB≠AC,∠BAC≠90o,点D在线段BC上运动.试探究:当△ABC满⾜⼀个什么条件时,CF⊥BC(点C、F重合除外)?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画图不写作法)提⽰:证明△ABD≌△ACF即可三、学法提炼1、专题特点:主要是了解全等三⾓形的运⽤特点,全等三⾓形的构造⽅法2、解题⽅法:主要是从全等三⾓形的四⼤条件⼊⼿(公共边、公共⾓、重合边、重合⾓),运⽤已知条件,达到全等证明3、注意事项:在条件运⽤中,⼀定要清楚条件所适⽤的判定,不能张冠李戴。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三角形1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三角形(一)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为三种重要线段,理解①三角形有关概念及性质其性质并会画出内心、外心、垂心、重心ⅱ)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内角和180˚ⅲ)三角形中角的关系b、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内角和c、外角大于任一不相邻内角iv)面积公式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只有两边相等三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②三角形的分类掌握其判定、性质锐角三角形斜角三角形按角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a、合30˚角直角三角形性质b、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c、勾股(逆)定理③全等三角形ⅰ)了解全等有关概念、性质以定义ⅱ)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 (AAS)SSSHL(只用于Rt∆)ⅲ)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线段(边、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角等,对应ⅳ)命题、定理、逆命题、逆定理有关概念2、基本作图(尺规作图)二、例题分析例1、在∆ABC中,BC=2 AC=7 周长为奇数,求AB的长。
分析:由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求出AB的范围,再求周长为奇数可确定AB的值。
解:∵BC=2 AC=7∴7-2<AB<7+2 即5<AB<9 ∴AB=6、7、8又∵周长为奇数∴AB+ BC+ AC= AB+2+7= AB+9为奇数∴AB=6或8题后反思: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解决的问题①任意给出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②利用勾股逆定理,判定是否为Rt∆;③已知两边,可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其它条件,可确定第三边的取值。
例2、在∆ABC 中,∠A=50˚(1)如图(1) ∆ABC的两条高BD、CE交于O点,求∠BOC的度数(2)如图(2) ∆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M、CN交于P,求∠BPC的度数A AEN MD PO 1 2B 1 2C B C (1) (2)分析:(1)题中,由高可知有直角,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OC ,亦可用四边形内角和去求。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训练:第17课时《等腰三角形》 (浙教版)
考点聚焦
杭考探究
初中数学 当堂检测
第17课时┃ 等腰三角形
3.[2014·衢州] 如图 17-1,在△ABC 中,AB=AC,AD⊥BC 20 于点 D.若 AB=6,CD=4,则△ABC 的周长是________ .
图 17-1
考点聚焦
杭考探究
初中数学 当堂检测
第17课时┃ 等腰三角形
【归纳总结】
判定
垂直平分线 上 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
考点聚焦
杭考探究
初中数学 当堂检测
第17课时┃ 等腰三角形
考点5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013·杭州 ] 下列“表情图”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D )
图 17-4
考点聚焦
杭考探究
初中数学 当堂检测
第17课时┃ 等腰三角形
考点聚焦
杭考探究
初中数学 当堂检测
第17课时┃ 等腰三角形
区别
轴 对 称 是 指 两 个 全 等 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 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形状的一个图形
①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 (一个图形), 联系 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②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 中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成轴对称
【归纳总结】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把 一 个 图 形 沿 着 某 一 条 直 线 折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对折 叠 , 如 果 它 能 够 与 另 一 个 图 形 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 重合, 定 ______ 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________,
义 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 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这 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 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 点,叫对称点 直线成轴对称
中考数学复习方案 第四单元 三角形 第17课时 几何的初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考向四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例4[2019·赣州全南县期末]在同一平面内有 [答案]C
100条直线,若a1⊥a2,a2⊥a3,a3⊥a4,
[解析]如图,
a4⊥a5, …,a99⊥a100,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1⊥a100,故A错误;
(
B.a2∥a98,故B错误;
)
A.a1∥a100
B.a2⊥a98
线段最短.
c.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⑫垂线段 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距离.如图17-4,点P与直线l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PB最
短,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PB的长度.
图17-4
(2)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7-5,若
l⊥AB,OA=OB,则AP=BP.
∴2(BC+CD)=3BC,∴BC=2CD,
∴点 D 是线段 BC 的中点,C 不合题意;3AD=4BC,不能确定点 D 是线段 BC 的
中点,D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向二 角的概念与计算
例2[2018·漳浦县期末]时钟显示时间是 [答案]75
3点30分,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1 5
[解析]3 点 30 分时针与分针相距 2+ =
A.AB
B.AD
C.CE
D.AC
图17-11
9.[2018·深圳]如图17-12,直线a,b被c,d所截,且a∥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1=∠2
B.∠3=∠4
C.∠2+∠4=180°
D.∠1+∠4=180°
图17-12
考向一 线段、射线和直线
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角形教案篇一1.内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内容解析: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样,三角形的外角也是研究三角形时重点研究的一类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揭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外角与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为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概括,逐步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和证明。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3)能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在具体的图形中正确识别三角形的外角、理解三角形内外角及其位置有相对性。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特殊的、具体的计算问题,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并能探究多种方法进行证明。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能正确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三角形的内外角有一定困难,在证明的推理过程中要做到步步有据也有一定难度,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更加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分析证明结论的思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问题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么证明?师生活动: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说出证明的方法:剪图、拼图或折叠,画出图形,推理,表述清晰。
问题2 在ABC中,(1)∠C=90°,∠A=30° ,则∠B= ;(2)∠A=50°,∠B=∠C,则∠B=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课堂练习17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2 1C D BA 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定理一、 选择题1.如图,已知直线110AB CD DCF =︒∥,∠,且AE AF =,则A ∠等于( )A .30︒B .40︒C .50︒D .70︒2.如图,△ABC 中,AB =AC =6,BC =8,AE 平分么BAC 交BC 于点E ,点D 为AB 的中点,连结DE ,则△BDE 的周长是( )A .7+5B .10C .4+25D .123.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3,P 为BC 上一点,且BP =1,D 为AC 上一点,若∠APD = 60°,则CD 的长为( )A .32B .23C .12D .344.如图, ABC △中,CD AB ⊥于D ,一定能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个数 是( )①1A ∠=∠,②CD DB AD CD= ③290B ∠+∠=°,④345BC AC AB =∶∶∶∶,⑤AC BD AC CD =··A .1B .2C .3D .45.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A D CP B60°A F BDE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 )A .13B .26C .47D .946.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25 C.5 D .35二、 填空题1.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2.在△A 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_____________度.3.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是底边上的高,若5cm 6cm AB BC ==,,则AD = cm .4.在ABC △中,12cm 6cm AB AC BC D ===,,为BC 的中点,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B A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那么当t = 秒时,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AC D B5.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 中,中线AD 与中线BE 相交于点O ,则OA 长度为 .6.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Rt ACB ∠=∠,4AB =,分别以AC ,BC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1S +2S 的值等于 .7.已知: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 =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第12题图8.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4所示,其中4AB =米,30BAC ∠=°,90C ∠=°,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 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 .9.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 .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BC A 30°CABS 1S 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110AB CD DCF =︒∥,∠,所以110EFB DCF ∠=∠=︒,∴70AFE ∠=︒,∵AE AF =,∴70E AFE ∠=∠=︒,∴40A ∠=︒,故选B.2.B3.B4.C5.C6.B二、填空题1.2.5<x <52.︒70或︒203.4 解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三角形教案(精选5篇)
•••••••••••••••••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角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角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学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你在图上发现三角形了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请学生在不同物体上描出两个三角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画出的圣诞树的形状、自行车身上……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4.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
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讨论:对于“三角形”怎样说更准确?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角形是最简洁、最根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学生更好地熟悉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像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行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2、找到全部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洁、广泛地适用性。
7、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沟通、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预备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亮胶等(师生同备)五、学生状况及教学构思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动身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日我们在一起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熟悉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很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识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_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一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先学后教,达标导学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1课时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复习提问]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3.什么叫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二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引导―探索法。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2、生活问题数学化: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⑵有什么关系?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三、例题: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3.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角度。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学生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各种类型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
难点:1. 三角形角度的测量。
2. 理解和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三角形教具和示例图。
2. 直尺和量角器。
3. 练习题和答案。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三角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例: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识别和命名。
4. 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用纸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其角度。
2. 学生回家后,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回家后完成的作业,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7课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第17课等腰三角形【考点梳理】:(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定理及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3、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视具体情况而定。
【思想方法】方程思想,分类讨论【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赏析】(2015,广西玉林,6,3分)如图,在△ABC中,AB=AC,DE∥BC,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AD=AE B.DB=EC C.∠ADE=∠C D.DE=B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DE与BC平行,得到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根据AB=AC,得到AD=AE,进而确定出DB=EC,再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ADE=∠C,而DE不一定为中位线,即DE不一定为BC的一半,即可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DE∥BC,∴=,∠ADE=∠B,∵AB=AC,∴AD=AE,DB=EC,∠B=∠C,∴∠ADE=∠C,而DE不一定等于BC,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考点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赏析】(1)(2015•青海西宁第20题2分)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为AC边上的高,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EF交BD于点D1,再将△BEF折叠,使点B于点D1重合,折痕GH交BD1于点D2,依次折叠,则BD n=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依次求出边上的高,找出规律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为AC边上的高,∴BD=,∵△BEF是边长为等边三角形,∴BD1=,∴BD2=,…∴BD n=,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2015•湖北十堰,第14题3分)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为边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EF⊥AB,垂足为F,连接DF,当= 时,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三角形ABE为等边三角形,EF垂直于AB,利用三线合一得到EF为角平分线,得到∠AEF=30°,进而确定∠BAC=∠AEF,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及AE=AB,利用AAS即可得证△ABC≌△EAF;由∠BAC与∠DAC度数之和为90°,得到DA垂直于AB,而EF垂直于AB,得到EF与AD平行,再由全等得到EF=AC,而AC=AD,可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可得证.解答:解:当=时,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理由:∵=,∴∠CAB=30°,∵△ABE为等边三角形,EF⊥AB,∴EF为∠BEA的平分线,∠AEB=60°,AE=AB,∴∠FEA=30°,又∠BAC=30°,∴∠FEA=∠BAC,在△ABC和△EAF中,,∴△ABC≌△EAF(AAS);∵∠BAC=30°,∠DAC=60°,∴∠DAB=90°,即DA⊥AB,∵EF⊥AB,∴AD∥EF,∵△ABC≌△EAF,∴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考点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例题赏析】(1)(2015•四川遂宁第8题4分)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N=BN,然后根据△BCN的周长是7cm,以及AN+NC=AC,求出BC的长为多少即可.解答:解:∵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N=BN,∵△BCN的周长是7cm,∴BN+NC+BC=7(cm),∴AN+NC+BC=7(cm),∵AN+NC=AC,∴AC+BC=7(cm),∴BC=7﹣4=3(cm).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2015•湖北, 第7题3分)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CE平分∠ACB.若BE=2,则AE的长为()A. B. 1 C. D. 2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CE=2,故可得出∠B=∠DCE=30°,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CB=2∠DCE=60°,∠ACE=∠DCE=30°,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180°﹣∠B﹣∠ACB=90°,然后在Rt△CAE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E=CE=1.解答:解:∵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BE=2,∴BE=CE=2,∴∠B=∠DCE=30°,∵CE平分∠ACB,∴∠ACB=2∠DCE=60°,∠ACE=∠DCE=30°,∴∠A=180°﹣∠B﹣∠ACB=90°.在Rt△CAE中,∵∠A=90°,∠ACE=30°,CE=2,∴AE=CE=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9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点四】:坐标系中的等腰三角形【例题赏析】(2015•四川攀枝花第14题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考点: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CB=90°,OC=4,BC=OA=10,求出OD=AD=5,分情况讨论:①当PO=PD时;②当OP=OD时;③当DP=DO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或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CB=90°,OC=4,BC=OA=10,∵D为OA的中点,∴OD=AD=5,①当PO=PD时,点P在OD得垂直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2.5,4);②当OP=OD时,如图1所示:则OP=OD=5,PC==3,∴点P的坐标为:(3,4);③当DP=DO时,作PE⊥OA于E,则∠PED=90°,DE==3;分两种情况:当E在D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OE=5﹣3=2,∴点P的坐标为:(2,4);当E在D的右侧时,如图3所示:OE=5+3=8,∴点P的坐标为:(8,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故答案为:(2.5,4),或(3,4),或(2,4),或(8,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果.【考点五】: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例题赏析】(2015•曲靖23题10分)如图,过∠AOB平分线上一点C作CD∥OB交OA于点D,E是线段OC的中点,请过点E画直线分别交射线CD、OB于点M、N,探究线段OD、ON、D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根据OC是∠AOB的平分线,CD∥OB,判断出∠DOC=∠DC0,所以OD=CD=DM+CM;然后根据E是线段OC的中点,CD∥OB,推得CM=ON,即可判断出OD=DM+ON,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线段OD、ON、DM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D=DM+ON.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DOC=∠C0B,又∵CD∥OB,∴∠DCO=∠C0B,∴∠DOC=∠DC0,∴OD=CD=DM+CM,∵E是线段OC的中点,∴CE=OE,∵CD∥OB,∴,∴CM=ON,又∵OD=DM+CM,∴OD=DM+ON.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③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此题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真题专练】1.(2015•丹东,第6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 C.20° D.22.5°2.(2015,广西玉林,17,3分)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C,∠ACB=90°,点O分斜边AB为BO:OA=1:,将△BOC绕C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QC的位置,则∠AQC=.3.(2015•河北,第20题3分)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 .5. (2015•湖北, 第7题3分)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CE平分∠ACB.若BE=2,则AE的长为()A. B. 1 C. D. 26.(2015年陕西省,6,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7.(2015•湖南湘西州,第16题,4分)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8.(2015•昆明第14题,3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BC=4,在BE上截取BG=2,以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则△ABH与△G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2015•宜昌,第18题7分)如图,一块余料ABCD,AD∥BC,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GH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BO,交AD于点E.(1)求证:AB=AE;(2)若∠A=100°,求∠EBC的度数.10.(2015•山东莱芜,第21题9分)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ABD和等腰直角△ACE,G为BD的中点,连接CG,BE,CD,BE与CD交于点F.(1)判断四边形ACG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证:BE=CD,BE⊥CD.【真题演练参考答案】1.(2015•丹东,第6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 C.20° D.22.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3=∠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1+∠2=∠3+∠4+∠A,∠1=∠3+∠D,则2∠1=2∠3+∠A,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D=∠A,然后把∠A 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1=∠2,∠3=∠4,∵∠ACE=∠A+∠ABC,即∠1+∠2=∠3+∠4+∠A,∴2∠1=2∠3+∠A,∵∠1=∠3+∠D,∴∠D=∠A=×3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分析.2.(2015,广西玉林,17,3分)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C,∠ACB=90°,点O分斜边AB为BO:OA=1:,将△BOC绕C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QC的位置,则∠AQC= 105°.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OQ,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QC≌△BOC,从而推出∠OAQ=90°,∠OCQ=90°,再根据特殊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分别求出∠AQO与∠OQC的值,可求出结果.解答:解:连接OQ,∵AC=BC,∠ACB=90°,∴∠BAC=∠A=45°,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QC≌△BOC,∴AQ=BO,CQ=CO,∠QAC=∠B=45°,∠ACQ=∠BCO,∴∠OAQ=∠BAC+∠CAQ=90°,∠OCQ=∠OCA+∠ACQ=∠OCA+∠BCO=90°,∴∠OQC=45°,∵BO:OA=1:,设BO=1,OA=,∴AQ=,∴∠AQO=60°,∴∠AGC=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旋转的性质,特殊角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熟记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015•河北,第20题3分)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 9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依次可得∠A1AB的度数,∠A2A1C的度数,∠A3A2B的度数,∠A4A3C的度数,…,依此得到规律,再根据三角形外角小于90°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O=A1A,A1A=A2A1,…,则∠AOA1=∠OA1A,∠A1OA2=∠A1A2A,…,∵∠BOC=9°,∴∠A1AB=18°,∠A2A1C=27°,∠A3A2B=36°的度数,∠A4A3C=45,…,∴9°n<90°,解得n<10.故答案为:9.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2015•衡阳, 第7题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1 B. 16 C. 17 D. 16或1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分6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①6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6+5=17;②6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5、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5+5=16.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5. (2015•湖北, 第7题3分)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CE平分∠ACB.若BE=2,则AE的长为()A. B. 1 C. D. 2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CE=2,故可得出∠B=∠DCE=30°,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CB=2∠DCE=60°,∠ACE=∠DCE=30°,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180°﹣∠B﹣∠ACB=90°,然后在Rt△CAE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E=CE=1.解答:解:∵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BE=2,∴BE=CE=2,∴∠B=∠DCE=30°,∵CE平分∠ACB,∴∠ACB=2∠DCE=60°,∠ACE=∠DCE=30°,∴∠A=180°﹣∠B﹣∠ACB=90°.在Rt△CAE中,∵∠A=90°,∠ACE=30°,CE=2,∴AE=CE=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9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2015年陕西省,6,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图中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解答::∵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36°,∴∠ABC=∠C=72°,∵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ABC=36°,∴∠A=∠ABD=36°,∴BD=AD,∴△ABD是等腰三角形;在△BCD中,∵∠BDC=180°﹣∠DBC﹣∠C=180°﹣36°﹣72°=72°,∴∠C=∠BDC=72°,∴BD=BC,∴△BCD是等腰三角形;∵BE=BC,∴BD=BE,∴△BDE是等腰三角形;∴∠BED=(180°﹣36°)÷2=72°,∴∠ADE=∠BED﹣∠A=72°﹣36°=36°,∴∠A=∠ADE,∴DE=AE,∴△ADE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等,解题时要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要遗漏.7.(2015•湖南湘西州,第16题,4分)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36°,AB=AC求出∠ABC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A=36°,AB=AC,∴∠ABC=∠C=72°,∵BD平分∠ABC,∴∠ABD=36°,∴∠1=∠A+∠ABD=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的关键.8.(2015•昆明第14题,3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BC=4,在BE上截取BG=2,以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则△ABH与△G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的长,∠ABG=∠HBD=3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MEH的形状,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可得△FIN的形状,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由△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BC=4,得AD=BE=BC=6,∠ABG=∠HBD=30°.由直角三角的性质,得∠BHD=90°﹣∠HBD=60°.由对顶角相等,得∠MHE=∠BHD=60°由BG=2,得EG=BE﹣BG=6﹣2=4.由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得FG=EG=4,∠EGF=∠GEF=60°,△MHE是等边三角形;S△ABC=AC•BE=AC×EH×3EH=BE=×6=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BIF=∠FGE﹣∠IBG=60°﹣30°=30°,由∠IBG=∠BIG=30°,得IG=BG=2,由线段的和差,得IF=FG﹣IG=4﹣2=2,由对顶角相等,得∠FIN=∠BIG=30°,由∠FIN+∠F=90°,得∠FNI=90°,由锐角三角函数,得FN=1,IN=.S五边形NIGHM=S△EFG﹣S△EMH﹣S△FIN=×42﹣×22﹣××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图形的割补法是求面积的关键.9.(2015•宜昌,第18题7分)如图,一块余料ABCD,AD∥BC,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GH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BO,交AD于点E.(1)求证:AB=AE;(2)若∠A=100°,求∠EBC的度数.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BC=∠A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E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1)证明:∵AD∥BC,∴∠AEB=∠EBC.由BE是∠ABC的角平分线,∴∠EBC=∠ABE,∴∠AEB=∠ABE,∴AB=AE;(2)由∠A=100°,∠ABE=∠AEB,得∠ABE=∠AEB=40°.由AD∥BC,得∠EBC=∠AEB=4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0.(2015•山东莱芜,第21题9分)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ABD和等腰直角△ACE,G为BD的中点,连接CG,BE,CD,BE与CD交于点F.(1)判断四边形ACG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证:BE=CD,BE⊥C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得BD=2BC,因为G为BD的中点,可得BG=BC,由∠CGB=45°,∠ADB=45得AD∥CG,由∠CBD+∠ACB=180°,得AC∥BD,得出四边形ACGD 为平行四边形;(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得△DAC≌△BA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E=CD;首先证得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BCE≌△CAD,易得∠CBE=∠ACD,由∠ACB=90°,易得∠CFB=90°,得出结论.解答:(1)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B=BC,∵△ABD和△A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BC=2BC,∵G为BD的中点,∴BG=BD=BC,∴△C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GB=45°,∵∠ADB=45°,AD∥CG,∵∠ABD=45°,∠ABC=45°∴∠CBD=90°,∵∠ACB=90°,∴∠CBD+∠ACB=180°,∴AC∥BD,∴四边形ACGD为平行四边形;(2)证明:∵∠EAB=∠EAC+∠CAB=90°+45°=135°,∠CAD=∠DAB+∠BAC=90°+45°=135°,∴∠EAB=∠CAD,在△DAC与△BAE中,,∴△DAC≌△BAE,∴BE=CD;∵∠EAC=∠BCA=90°,EA=AC=BC,∴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CE=AB=AD,在△BCE与△CAD中,,∴△BCE≌△CAD,∴∠CBE=∠ACD,∵∠ACD+∠BCD=90°,∴∠CBE+∠BCD=90°,∴∠CFB=90°,即BE⊥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各种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九年级数学复习17平行线、相交线、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复习17——平行线、相交线、三角形一、中考要求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两点间距离及线段中点的定义;理解余角、补角和垂线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识别方法。
2.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分类;了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要点1.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边延伸,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边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在解线段的和差倍分的计算题时,应通过画图观察,从而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
2.角与角的有关计算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l周角=2平角=4直角=360°,l度=60分,l分=60秒,两个角的和是180时,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两个角的和等于90°时,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
3.相交线(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8个角中,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在两条直线之间,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的性质:①经过一点有一条而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中考数学复习方案 第四单元 三角形 第17课时 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课件
)
A.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
∠B,∴2∠C=180°, ∴∠C=90°,∴△ABC是直角
B.必有一个内角等于45°
三角形, 故选D.
C.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
D.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2.[2019·江西(jiānɡ xī)]如图17-4,在△ABC中,点D [答案] 20
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
1
2
2
∴∠A1= ∠A.∵∠A=θ,∴∠A1= .
1
1
2
2
2
2
2
同理可得∠A2= ∠A1= × = 2 ,…,∴∠An= .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考向三
三角形中的重要(zhòngyào)线段
例 3(1)[2018·达州]如图 17-6,△ ABC 的周长为 19,点 D,E 在边 BC 上,∠ABC 的平
∠A=θ,则∠A1=
,∠An=
.
图17-5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答案]
2
2
[解析] ∵BA1 是∠ABC 的平分线,CA1 是∠ACD 的平分线,
1
1
2
2
∴∠A1BC= ∠ABC,∠A1CD= ∠ACD.
又∵∠ACD=∠A+∠ABC,∠A1CD=∠A1BC+∠A1,
1
1
2
2
∴ (∠A+∠ABC)= ∠ABC+∠A1,
∴∠BAC=110°,∴∠C=180°-∠B-∠BAC=180°-50°-110°=20°.
当∠B<∠C时,如图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时三角形
【课时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及性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并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会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3.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会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5.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6.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1.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第三边.
2.三角形中角的关系: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与它_______的任何一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各有_______条,它们都是________.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均相交于三角形_______部的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顶点(直角三角形)或外部(钝角三角形).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相等;到__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相等;到_______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6.等腰(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叫________.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简称为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图形,其对称轴是_______.
8.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同时还具有以下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_______,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_.
(2)等边三角形是_______图形,其对称轴有_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
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
(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_______,简称为________.
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
(2)三个角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________.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________.1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_______角或两锐角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
【考点例析】
考点一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
例1若下列各组值代表线段的长度,则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3,8,4 B.4,9,6 C.15,20,8 D.9,15,8
提示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判断.
例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6 B.18 C.20 D.16或20
提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没指出哪个是腰哪个是底,故应该分类讨论.
考点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例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提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的角,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考点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4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
E,则∠A EC=_______°.
提示要求∠AEC的度数,只需求出∠CAE+∠ACE
的度数,由于AE、CE分别平分∠DAC、∠ACF,因此只需求
出∠DAC+∠ACF的值,此时利用外角性质可知∠DA C+
∠ACF=180°+∠B,从而解决了问题.
考点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例5如图,在△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点E,垂足为点D,连接BE,则∠EBC的度数为_______°.
提示要求∠EBC的度数可利用∠EBC=∠ABC-∠ABE得到.由AB=AC,∠A=36°,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AB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到AE=BE,从而有∠ABE=∠A,问题顺利解决.
考点五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6 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
提示因为D在∠BAC的平分线A D上,∠C=90°,所以点D到AC的距离与到AB 的距离相等.
考点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7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若∠BAC=70°,则∠BAD=_______°.
提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土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可求得∠BAD的度数,
例8 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 交AB于M,交AC于N,若BM+CN=9,则线段MN的长为( ) A.6 B.7 C.8 D.9
提示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得到等腰三角形,从而将MN的长度转化为BM+CN的长.
考点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9如图,AC⊥BC,BD⊥AD,AC与BD交于点O,AC=BD.求证:
(1) BC=AD;
(2)△OAB是等腰三角形.
提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ACB△BDA,从而得出
BC=AD,及∠CAB=∠DBA,进而推出△OAB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八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例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坐标为( )
A .(2,0)
B .(5-1,0)
C .(10-1,0)
D .(5,0) 提示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AC 的长,根据作图可知AC =AM ,从而得到点M 的坐标.
例1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①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②是由图①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 =90°,AB =3.AC =4,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 l M ⊙的边上,则矩形K l M ⊙的面积为 ( )
A .90
B .100
C .110
D .121
提示 延长AB 交KF 于点O ,延长AC 交GM 于点P ,可得四边形AO 1P 是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矩形K l M ⊙的长与宽,最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反馈练习】
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 )
A .2
B .3
C .4
D .1 8
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9,BC =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
A .365
B .1225
C .94
D .334
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 C =2,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是_______.
4.如图,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D 、E .若AB =5,AC =4,则△ADE 的周长是_______.
5.(2012.巴中)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2220c a b a b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
6.如图,AE ∥BC ,AE 平分∠DAC .求证:AB =AC .
7.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AE =CD ,A D 与BE 相交于点F .
(1)求证:△ABE ≌△CAD ;
(2)求∠BFD 的度数.
参考答案
【考点例析】
1.A
2.C
3.D
4.66.5°
5.36°
6.4
7.35
8.D
9.略 10.C 11.C
【反馈练习】
1.C 2.A 3.2 4.9 5.等腰直角三角形 6.(1)略 (2)60° 7.(1)略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