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第六章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word版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出现企业和企业合并?●既然企业合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为什么还有市场交易?2.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要求清楚界定权利(产权)●例子:“公地悲剧”、环境污染等3. 凯恩斯主义引发的问题●过多政府干预、管制,国有企业绩效低下4.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绩效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全球化(二)理论背景主流经济学发展脉络:从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出版代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1890年出版代表著《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约翰·梅纳·凯恩斯(1883- 1946):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局限性:●制度既定的假设前提使经济学远离现实(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为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形式主义●经济学数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斯密两个伟大的思想: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一)产生阶段(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至今)1.交易费用理论:阿罗、威廉姆森、诺思等2.产权理论: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等3.企业理论: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格罗斯曼、哈特等4.制度变迁理论:诺思、戴维斯、福格尔等(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Coase R.H(1910—)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副本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副本绪论一、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的含义1、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西方学者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⑴从政府的组织结构考察:▲ 小政府观: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 大政府观:公共行政则是政府组织中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在内的机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⑵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角度来加以考察:▲ “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古德诺⑶从管理角度来加以考察:▲ 公共行政被定义为一种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 古立克POSDCORB七功能说;▲ H・西蒙:“行政即为达到共同目的时合作的集体行动”; 2、本书观点: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含义:▲ 把公共行政看做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不将立法、司法机构列入此类;▲ 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有效性和效率两种含义)(二)公共行政的产生及其功能1、现代公共行政产生首先是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大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国家的建立,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的确立,为公共行政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这表现在:▲ 在国家体制上,确立了三权分立和制衡的原则;▲ 在官僚制度上,确立了通过选举和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制度,以及政务官的任期有限制、文官的常任制以及功绩至上的管理制度;▲ 工业大革命的大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为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同时又是与一种现代公共行政精神的培育联系在一起的。
体现在三个方面:?主权在民思想; ?法治精神; ?效率概念; 2、公共行政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履行的功能:▲ 管制功能;▲服务功能;▲维护功能;▲扶助功能 3、时代的变化导致行使上述功能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 从消极的运作走向积极的运作;▲从直接的运作走向间接的运作;▲ 从集权的运作走向分权的运作;(三)公共行政的原则11、法治原则;2、服务原则;3、效率原则;4、责任原则二、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一)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 1、开端: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1926年罗纳德怀特撰写《行政学导论》和1927年威洛比撰写《公共行政原理》 2、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演变:▲ 古典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鼎盛时期,70年代有过复兴):⑴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研究着重于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⑵代表人物:?程序学派创始人――法约尔:管理职能说、管理的五大功能、管理14项原则、“法约尔跳板”;?韦伯:官僚制理论:以理性权威为特征的官僚组织的特征在韦伯看来表现了它与工业社会相吻合的组织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1.层级制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形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2.在此结构中有明确的分工制度,为完成工作目标,每一职位都有相应的法定权力; 3.各种工作决定有一定的记录在案的法定公式;4.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行政人员只是具有管理专长的管理者,而非立法者;5.每一层级的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和经过特殊的训练; 6.人员的选拔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进行; 7.每一职位都必须规定明确的职责范围; 8.职位从不属私人所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内容:1.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建立科学的作业方法来取代以往凭经验办事的方法;2.工人培训的科学化,即按试验的作业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能以最好的方法作;3.建立并实施一种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即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实际操作)分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5.劳资双方合作,将劳资双方的注意力从现有利益的分配上转移到扩大现有利益;⑶古立克和厄威克合作的《行政学散论》中归纳了古典学派的基本原理:1.通过管理来协调的组织结构是合理和有效管理的关键,人应当恰如其分的适应结构,结构是监督和控制整个程序的基本工具;2.组织应当根据四个基本标准来建设,组织服务的目标、任用的程序、处理的人事、进行工作的地方;3.命令统一或有一个上司指挥;4.权责相符,权责通过层级授予下级,高层管理应限于提出一个标准和检查这一标准的执行情况;5.较小的控制幅度6.系统的计划是组织必须具备的一个功能▲ 行为学派⑴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霍桑试验引出了“社会人”的概念;240年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60年代,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成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PPT56页)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之
后一直到今天仍然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研究 范式。 20世纪初,马歇尔曾满怀信心地宣布,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已经确立且无争论的余地,下一代 经济学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这 些理论的应用,解释现实世界各种体制与实践 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千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上 午6时4 3分21. 6.2906: 43June 2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6月29 日星期 二6时4 3分13 秒06:43: 1329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6: 43:1306 :43:130 6:436/ 29/2021 6:43:1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2906: 43:1306 :43Jun-2129-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6:43: 1306:4 3:1306: 43Tues day, June 29, 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八讲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教育研究)

④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 架的制度,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学校和农 业试验站等。
章节课堂
12
制度的内涵
制度的内涵至少应当体现这样几点内容: 第一,习惯性。 第二,确定性。 第三,公理性。 第四,普遍性。 第五,符号性和禁止性。
章节课堂
28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制度的内涵 制度的构成 制度的起源 制度的功能
章节课堂
29
制度的起源
制度起源是新制度经济学所要探讨的一个重 要问题。
制度起源理论实质上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存在 制度,或者说制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形成制度的因素是由地理、种族、国家的政 治环境内生决定的,还是由一个国家制度选 择的历史外生决定的?
科斯指出:“《企业的性质》对经济学最重 要的贡献被认为是,已经明确地将交易费用 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中。
与此相类似,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我运 用交易费用概念来证实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 济体系运转的方式,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科斯这两篇经典论文都与解释制度起源有关。
章节课堂
32
制度的起源
诺思制度起源理论。
但与正式制度不同,非正式约束(或非正 式制度安排)由于内在着传统根本性和 历史积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
章节课堂
26
制度的构成
一种非正式制度尤其是意识形态能否被 移植,其本身的性质规定了它不仅取决 于所移植国家的技术变迁状况,而且更 重要的取决于后者的文化遗产对移植对 象的相容程度。
由此可见,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即 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 作用。而这一点对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具有现实意义。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1)

2.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 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 系列规则构成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 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 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正式约束的价值在于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 易成本。
4.财产制度的起源:一个思想实验。
结论:上述制度起源论尽管阐述的角 度不同,但实质上都与合作有关。
(三)思考:制度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还是人为 设计的结果?
1.十字路口抢行的车和人群如何制止?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制度的功能
(一)制度的功能 1.降低交易成本。 2.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3.制度提供激励机制。 4.制度的预期功能
(二)制度的负面作用 例子:一个坏蛋和九十九个好蛋
三、制度的起源
(一)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1.制度稀缺性源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条件 2.制度需求的一种压力:资源的稀缺性 3.制度比技术有更强的资产专用性
(二)制度的起源
1.“囚犯困境”模型。
解决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的办法,不是否 认个人理性,而是设计一种机制,使得在满足 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
2.科斯制度起源理论:交易费用。
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这是 制度的效率性质。
3.诺思制度起源论:从简单的交换形式到非个 人交换形式。
3.实施机制。离开了有效的实施机制,那么任 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
影响制度实施效应的因素:实施者自己的效 用、机会主义、监督的技术和成本等。
4.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的关系。
(1)从变革的速度看,正式约束可以在一夜间 发生变革,而非正式约束的改变却是长期的过 程。
《新制度经济学》第1章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 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界的产权理论研究方兴未艾。1973 年,道格拉斯·诺斯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 书中,将产权理论运用于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探索欧洲兴起的原 因。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2.经济学家发现制度的重要性
• 诺思和托马斯认为,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 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 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2.什么是制度?
• 在案例1-1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制 度绩效是不一样的,好的制度自然会改善并提高制度绩效: 制度的产生既可以是外生的(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五)也 可以是内生的(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不管制度如何 产生、运行和演化,制度都是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分不 开的,都是制度参与人(或制度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策略互 动的博弈均衡。
• 兰卡斯特指出:“最优条件不包括任何意识形态上的含义, 而是仅仅作为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适用于资本主义, 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任何其他‘主义’。无论一个国家的 政治意识是什么,只要让生产和资源配置满足于最优条件, 它就可以使得所有国民的处境变得更好。”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1.“黑板经济学”的先天不足
(3)完全理性假设。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备和对称的,经济人 因能够从市场上获取完备的信息,其必然也是完全理性的。
(4)不存在外部性假设。经济人的所有市场行为不仅可以在 无摩擦、无成本的状况下进行,而且也不会对他人的福利产生 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介绍

•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 基础。
2021/4/3
41
• 3.1 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 3.2 实证历史主义方法 • 3.3 产权分析方法 • 3.4 制度分析方法
2021/4/3
42
3.1 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 诺斯认为,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一 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 大于预期的成本时,才会发生。
前三种方法属于一般是对现行 制度进行分析,是组织执行的一部 分。
2021/4/3
46
两个案例
• 案例一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制度分析
• 案例二 阴茎的制度分析
2021/4/3
47
例一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制度分析
2021/4/3
48
2022012/41/3/4/3
4949
写在前面的话
• 1、谈好恋爱的秘诀在于,不必严肃,但 必须正经!
2021/4/3
16
• 产权是一组权利束,是复数概念,包括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 组权利束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 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
2021/4/3
17
1.2.3 企业理论
• 科斯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 段,企业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二者 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讲稿(一)发展脉络默认分类 2007-05-07 18:36:22 阅读425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作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制度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起步发展、压抑受阻、壮大发展三个阶段。
1.制度经济学的起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30年代,制度经济学从出现—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一度被认为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这一阶段可称为制度主义的起步发展阶段。
其源头人物是凡勃伦,其他代表人物有康芒斯,米契尔等人。
制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既马克主义经济学之后的又一重要“异端”学派。
其初始阶段短暂的繁荣就在于独树一帜地提出和研究了一个带根本性的经济学问题—制度问题.在这一阶段,由于各自研究纲领和具体理论观点的不同,从而形成制度主义初期发展阶段三个重要不同的流派。
第一个流派以凡勃仑为典型代表,后经艾尔斯进行了发展与修正,把制度理解为“思想习惯”和“流行的状态”,其研究纲领集中于考察新技术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以及既定社会惯例和既得利益集团阻碍这种变迁的方式,这个流派被称为制度主义中的心理学派。
第二个流派以康芒斯为创始人,后经瓦伦•塞缪尔斯和阿兰•施密德的发展与扩充,把制度理解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把法律制度混合到经济学里面”}s6},其研究纲领集聚在考量法律、产权和组织及其演变以及演变对法律、经济权力、经济交易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个学派被称为制度主义的法律学派。
第三个流派首领人物为米契尔,其注重社会制度的实证研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波动的数理统计分析,揭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固有弊端,这个学派被称为制度主义的经验统计学派。
这一阶段制度主义挑战主流经济之所以得势在于其抓住了新古典理论“看不见的手”用的软肋,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危机之时(二、三十年的周期性危机),强调政府干预和制度的调整、变迁对资源配置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从而为西方社会所接纳,老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也就呈现出一时的繁荣。
新制度经济学——第六章 制度变迁理论

第六章——第一节 制度的起源 第一节 第六章
2
(一)合作起源说—“囚犯困境”模型 合作起源说— 囚犯困境”
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人们现在谈论 博弈论,一般指的都是非合作博弈。 博弈论,一般指的都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在人 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 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 约束力的协议。 约束力的协议。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强调的是效率、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强调的是效率、公 正和公平; 正和公平;而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和个 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 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 无效率的。 无效率的。
在重复博弈中,对于参与者中任何一方的欺骗和违约 行为,另一位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这样,采 取违约或欺骗的一方就有可能永远丧失与对方合作的 机会,并因此而遭受长期的惨重损失。在长期的交往 和“博弈”中,处于“囚犯困境”中的参与者双方会 越来越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并最终导致有利于合作的 制度的自发形成。
20112011-4-28
第六章——第二节 制度的需求和制度的供给 第二节 第六章
13
一、制度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为什么会产生制度需求 人们之所以对制度产生需求, 人们之所以对制度产生需求,是因为制度能够给人 们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 们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制度需求?菲尼认为: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制度需求?菲尼认为: 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润。 “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润。 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安排, 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 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 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时就会产生改 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新制度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大学

第一章测试1.《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将制度分为()A:汲取性政治经济制度B:正式制度C:非正式制度D: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答案:A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亚利桑那州(美国)的诺加利斯之所以比索诺拉州(墨西哥)的诺加利斯更发达,是由于前者具有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C:人与人之间日常聊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属于制度。
D:是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绩效进而决定了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答案:BD3.以下属于反“理性”的表述是()。
A:我们是历史的代理人,我们应该做这做那,这是历史的要求,阶级的要求,民族的要求。
B:凡是真正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只有一个,所有其他答案都是错误的。
C:一组普遍而不变的原则支配着世界……只要一背离它们,人类就会陷入犯罪、邪恶和悲惨的境地。
D:宇宙的进程并无目的,只是一种无目标无意义的运动。
答案:D4.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哪些研究领域()A: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B: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C: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变化的?D: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契约的经济逻辑是什么?答案:ABCD5.以下()不属于旧制度学派代表人物。
A:凡勃仑B:加尔布雷思C:米切尔D:康芒斯答案:B第二章测试1.野生老虎越来越少,家禽越来越多,最可能的原因是()A:因为老虎无归属,被人任意捕杀,而家禽则不然B:因为老虎全身都是宝,人们都想获得,而家禽则不然C:因为野生老虎危害人类,所以被人捕捉,而家庭相反D:因为老虎对生产无益,而家禽则不然。
答案:D2.产权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两率接近论上,就是指()A: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接近B:社会收益率与结构性生产边界接近C:个人收益率与技术性边界接近D:技术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接近答案:A3.“少管闲事!”体现了权利行使的哪种边界?()A:不损害他人得益为边界B:法律为边界C:以主观愿望为边界D:有效权力的边界答案:A4.“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权”,这句摘抄大概来自哪本著作()。
制度的内涵与构成

第一节制度的内涵与构成早期的经济学家并没有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制度。
1937年,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在随后的几年里,奥利佛·威廉姆森、哈罗德·德姆赛茨、道格拉斯、张五常等著名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很多经济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1]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利茨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查它的结果。
确实,新制度经济学为人们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念,特别是在新旧体制交换的领域中,新制度经济学更是具有强大的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利用正统经济学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斯认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当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2]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3]科斯与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和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回答制度及制度变迁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制度?它又是如何发生变迁的?一、制度的内涵关于“制度”这一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解。
T·W·舒尔茨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用以规范社会、政治经济行为,例如,宪法中关于政治和社会的有关规则,国家关于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关当事人签定的合同、不同社会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等。
舒尔茨对于制度的解释被多数研究制度的学者所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制度的起源 第三节 制度的功能
下一章>>>>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一、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 二、制度的构成
<<backtrack
一、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
1.制度的定义 《韦伯斯特字典》以及《美国文化遗产大字典》 里给出的解释是:“制度就是行为规范”,这有 些类似“X就是Y”的解释。在《辞海》里,制度 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 序办事的规程。在中文里它的含义可以归纳为: 以法令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规则和以财产权让渡为 内容的规定。
第四,普遍性。所谓普遍性,就是指在没有特别 理由的情况下,对所有人都是同样适用的,没有 区别对待的情况,没有歧视性。任何制度都有它 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社会成员、所有 社会组织都应当遵守。除特殊情况外,制度不应 有“区别对待” 的现象。普遍性还说明没有人 能够凌驾于制度之上,每个人在制度面前都是平 等的。所以,人们把普遍性看成是公平的一个部 分,如果根据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来决定其对制度 的遵守程度,这将肯定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制度 的普遍性如果遭到破坏,意味着制度的透明性、 制度本身受到破坏。
4.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
(1)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区别: (1)就表现形式而言,非正式制度规则是无形的,它一 般没有正式地形成文字,制成条文,也不需要正式的组 织机构来实施,它存在于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 信念之中,以舆论、口谕的方式相互传递,世代承传。 正是这种无形的表现方式,使得非正式制度可以渗透到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大了认 识和研究非正式制度的难度,特别是很难把它纳入到一 定的固定模式中进行分析。而正式制度都有其相应明确 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它通过正式、规范、具体的文 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或保障。这 种具体有形的存在方式是正式制度的正规性、严格性的 必要保障。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1.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 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 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是那些对人的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是与法律等 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 非正式制度分成三类:①对正式制度的扩展、丰 富和修改;③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准则;③自我实 施的行为标准。
(5)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一些正式制度尤 其是那些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正式规则是可以从 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的。但与正式制度不 同,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制度安排)由于内在 着传统根本性和历史积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 一种非正式制度尤其是意识形态能否被移植,其 本身的性质规定了它不仅取决于所移植国家的技 术变迁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者的文化 遗产对移植对象的相容程度。由此可见,正式制 度只有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 下,才能发挥作用。
(3)从实施成本来看,由于非正式制度的实行 是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或社会的风尚和习惯, 既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也不需要雇请特 别的人员监督和执行,其实施几乎不要花费太多 的社会成本。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公 共选择的过程,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组织机 构,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其间不乏讨 价还价和营私寻租等活动,这些都要耗费一定的 社会资源,因而,其运行成本较高。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又是紧密联系、 相互依存的
首先,二者是相互生成的。 其次,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 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互为 条件、相互补充的。在研究和运用制度创新来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 作用,不可偏废。
3.制度的实施机制
一个制度,不管它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在其 形成之后都面临实施问题。在现实中,制度的实 施几乎总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对于国家这个制度, 第三方是政府;对于一个宗法制度,第三方是宗 族的长辈。人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 除了看这个国家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 善以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 是否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那么任何制度尤其 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比“无法 可依” 更坏。历史上以“人治”为主的国家, 并不是没有制定法律,而是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制 度配套的实施机制。
第五,符号性和禁止性。简单的符号明确给定了人们的 行为标准,省略了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深刻哲理,大大节 约了认识成本,这也是制度的最基本的功能。简单的红 灯信号告诉我们赶快停止,银行账单符号表示了一定的 价值。很清楚,符号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如印在纸上, 但是它的功能的确依赖于它所代表的制度。符号一般都 代表了一个复杂的制度安排。与符号相似的是制度的禁 止性特征。当然,这种带有盲从的做法也有副作用,它 容易限制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人们难以根据环境 和条件的变化对制度进行及时调整。符号和禁令能够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对规则的执行更加直截了当。
第三,公理性。所有制度都有确定所指,都是针 对确定行为讲的。只要是这样的行为,基本上都 应当遵守这样的章程;同样的行为遵守同样的章 程。从纵向看,只要是同一行为,无论是前天进 行、昨天进行、今天进行或明天进行,一般都会 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从横向看,无论是你、是 我、还是他,只要是相同性质的事件,一般都遵 从相同的规则。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意识形 态是一种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第二,成功的意 识形态能有效地克服“搭便车” 问题,而任何 大组织生来就受到“搭便车” 问题的困扰。第 三,意识形态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和法院的费用 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习惯。 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也是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
第二节 制度的起源
萨缪尔森认为,一般资源的稀缺性与“匾乏性” 有关,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则认为,制度稀缺性源 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性条件。 一种类型的制度稀缺根源于制度安排的非专利性 特征。 另一种类型的制度稀缺是指制度比技术手段具有 更强的“资产专用性”,因而也会导致制度稀缺。
意识形态的制度性作用可概括为:①它是个人与 其环境达成“协议” 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 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简化决策过程。换言 之,“好” 的意识形态能降低社会运行的费用。 ②它所内在的与公平、公正相关的道德和伦理评 价明显地有助于缩减人们在相互对立的理性之间 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③ 当人们的经验与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们便试图 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合理解释,即以 新的意识形态来节约认识世界和处理相互关系的 费用。
为什么要把执行机制也作为制度构成的重要 内容呢?
实施机制的建立根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交换 的复杂度。交换越复杂,那么建立实施机制就越 有必要。如在农业社会,人类没有建立质量监督 检查之类机构的必要。二是人的有限理性以及机 会主义行为动机也促使制度实施机制的建立。三 是合作者双方信息不对称,这就容易导致对契约 的偏离。强制性的实施机制是任何契约能够实施 的基本前提。
检验一个国家的制度实施机制是否有效(或是否 具有强制性)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 实施机制将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 为都变得不划算,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
国家能否有效行使代理职能(或实施职能)至少 受两大因素的影响:第一,实施者有自己的效用 函数,他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要受到自己利益的 影响。第二,发现、衡量违约和惩罚违约者也要 花费成本。
(2)从实现机制来看,非正式的制度不是依靠 外在的强制约束机制,而是内在的心理约束,不 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是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 即使违反了也只受到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批判, 一般不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只要自己的内心 感到心安理得,一般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什么代价。 与此相反,正式的制度具有外在的强制约束机制, 凡生活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其行为都受到某种 正式制度规则的约束,不管你愿意与否,都必须 遵守和执行这种行为规则;否则就可能招致组织 纪律或国家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 代价。
(4)从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来看,非正式制度的 建立和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是长期历 史发展的产物,而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其变化和演进也是一个相对较慢的、渐进的过程。 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 度的改变却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例如一个国 家进行革命和军事征服以后,即使整个正式制度 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国家的许多社会特征仍然 保持着。正式制度的建立虽然需要通过一定的程 序,但是建立的过程所需时间较短,甚至一个决 定、一道命令即可完成,其变迁也可以在较短的 时间内以激进方式完成。
2.制度的本质
通过以上对制度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具 有以下本质: 第一,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二,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第三,制度和组织是不相同的。 第四,制度、组织和制度安排的关系。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二、制度的构成
制度种类繁多,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 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文森特· 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 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奥克森具体说明了三类规则,用以控制集团内部进行集 体选择的条件的规则、用以调节公用财产使用的操作规 则以及对外安排,包括统辖该集团同其他各集团和政府 当局的关系的规则; 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 在制度(internal institution)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 执行的外在制度(external institutions)两类;等等。 诺思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 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 机制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