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第六章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1.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 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 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是那些对人的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是与法律等 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 非正式制度分成三类:①对正式制度的扩展、丰 富和修改;③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准则;③自我实 施的行为标准。

(4)从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来看,非正式制度的 建立和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是长期历 史发展的产物,而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其变化和演进也是一个相对较慢的、渐进的过程。 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 度的改变却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例如一个国 家进行革命和军事征服以后,即使整个正式制度 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国家的许多社会特征仍然 保持着。正式制度的建立虽然需要通过一定的程 序,但是建立的过程所需时间较短,甚至一个决 定、一道命令即可完成,其变迁也可以在较短的 时间内以激进方式完成。

(2)从实现机制来看,非正式的制度不是依靠 外在的强制约束机制,而是内在的心理约束,不 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是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 即使违反了也只受到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批判, 一般不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只要自己的内心 感到心安理得,一般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什么代价。 与此相反,正式的制度具有外在的强制约束机制, 凡生活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其行为都受到某种 正式制度规则的约束,不管你愿意与否,都必须 遵守和执行这种行为规则;否则就可能招致组织 纪律或国家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 代价。
为什么要把执行机制也作为制度构成的重要 内容呢?

实施机制的建立根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交换 的复杂度。交换越复杂,那么建立实施机制就越 有必要。如在农业社会,人类没有建立质量监督 检查之类机构的必要。二是人的有限理性以及机 会主义行为动机也促使制度实施机制的建立。三 是合作者双方信息不对称,这就容易导致对契约 的偏离。强制性的实施机制是任何契约能够实施 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制度的内涵至少应当体现这样几点内容:
第一,习惯性。制度都具有习惯性特点,是历史的一种 沉淀,先有重复性,而后被固定下来。都是最初被某些 人发现某种规则有利可图,而后被坚持下来,接着被更 多的人所接受,最后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历史沉淀物被 保留下来。 第二,确定性。只要是制度,都告诉人们能于什么、不 能于什么,都给人类行为划定了边界。也正是具有这样 的特点,才能够使其具有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 为人类行为提供稳定的预期。一个有效的规则必须从两 个方面看都是确定的:必须是可知的、透明的;必须能 够对未来提供可靠的指导。确定性的最大化表示一般居 民都能够清晰地把握制度的信号,知道违反制度带来的 后果,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是清楚的。

3.制度的实施机制

一个制度,不管它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在其 形成之后都面临实施问题。在现实中,制度的实 施几乎总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对于国家这个制度, 第三方是政府;对于一个宗法制度,第三方是宗 族的长辈。人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 除了看这个国家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 善以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 是否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那么任何制度尤其 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比“无法 可依” 更坏。历史上以“人治”为主的国家, 并不是没有制定法律,而是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制 度配套的实施机制。

(6)从知识表达和传导方式看,非正式制度形 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宜的、默认的知识, 它一般不能被明确表达,也不能通过编码化的知 识进行传递,只能通过传递双方的共同理解和信 任在实践中获得。而正式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其 直接的依据和表现是编码化的显性知识,它可以 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第三,公理性。所有制度都有确定所指,都是针 对确定行为讲的。只要是这样的行为,基本上都 应当遵守这样的章程;同样的行为遵守同样的章 程。从纵向看,只要是同一行为,无论是前天进 行、昨天进行、今天进行或明天进行,一般都会 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从横向看,无论是你、是 我、还是他,只要是相同性质的事件,一般都遵 从相同的规则。
第六章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制度的起源 第三节 制度的功能

下一章>>>>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一、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 二、制度的构成

<<backtrack
一、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

1.制度的定义 《韦伯斯特字典》以及《美国文化遗产大字典》 里给出的解释是:“制度就是行为规范”,这有 些类似“X就是Y”的解释。在《辞海》里,制度 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 序办事的规程。在中文里它的含义可以归纳为: 以法令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规则和以财产权让渡为 内容的规定。

(3)从实施成本来看,由于非正式制度的实行 是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或社会的风尚和习惯, 既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也不需要雇请特 别的人员监督和执行,其实施几乎不要花费太多 的社会成本。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公 共选择的过程,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组织机 构,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其间不乏讨 价还价和营私寻租等活动,这些都要耗费一定的 社会资源,因而,其运行成本较高。

第五,符号性和禁止性。简单的符号明确给定了人们的 行为标准,省略了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深刻哲理,大大节 约了认识成本,这也是制度的最基本的功能。简单的红 灯信号告诉我们赶快停止,银行账单符号表示了一定的 价值。很清楚,符号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如印在纸上, 但是它的功能的确依赖于它所代表的制度。符号一般都 代表了一个复杂的制度安排。与符号相似的是制度的禁 止性特征。当然,这种带有盲从的做法也有副作用,它 容易限制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人们难以根据环境 和条件的变化对制度进行及时调整。符号和禁令能够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对规则的执行更加直截了当。

第四,普遍性。所谓普遍性,就是指在没有特别 理由的情况下,对所有人都是同样适用的,没有 区别对待的情况,没有歧视性。任何制度都有它 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社会成员、所有 社会组织都应当遵守。除特殊情况外,制度不应 有“区别对待” 的现象。普遍性还说明没有人 能够凌驾于制度之上,每个人在制度面前都是平 等的。所以,人们把普遍性看成是公平的一个部 分,如果根据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来决定其对制度 的遵守程度,这将肯定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制度 的普遍性如果遭到破坏,意味着制度的透明性、 制度本身受到破坏。


意识形态的制度性作用可概括为:①它是个人与 其环境达成“协议” 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 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简化决策过程。换言 之,“好” 的意识形态能降低社会运行的费用。 ②它所内在的与公平、公正相关的道德和伦理评 价明显地有助于缩减人们在相互对立的理性之间 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③ 当人们的经验与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们便试图 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合理解释,即以 新的意识形态来节约认识世界和处理相互关系的 费用。
第二节 制度的起源
萨缪尔森认为,一般资源的稀缺性与“匾乏性” 有关,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则认为,制度稀缺性源 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性条件。 一种类型的制度稀缺根源于制度安排的非专利性 特征。 另一种类型的制度稀缺是指制度比技术手段具有 更强的“资产专用性”,因而也会导致制度稀缺。

2.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 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 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 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 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 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 硬制度。 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家尤其注意政治规则与有效产权形 成的关系。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Fra Baidu bibliotek度又是紧密联系、 相互依存的
首先,二者是相互生成的。 其次,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 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互为 条件、相互补充的。在研究和运用制度创新来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 作用,不可偏废。
2.制度的本质



通过以上对制度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具 有以下本质: 第一,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二,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第三,制度和组织是不相同的。 第四,制度、组织和制度安排的关系。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二、制度的构成



制度种类繁多,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 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文森特· 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 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奥克森具体说明了三类规则,用以控制集团内部进行集 体选择的条件的规则、用以调节公用财产使用的操作规 则以及对外安排,包括统辖该集团同其他各集团和政府 当局的关系的规则; 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 在制度(internal institution)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 执行的外在制度(external institutions)两类;等等。 诺思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 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 机制所构成。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意识形 态是一种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第二,成功的意 识形态能有效地克服“搭便车” 问题,而任何 大组织生来就受到“搭便车” 问题的困扰。第 三,意识形态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和法院的费用 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习惯。 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也是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制度的起源
一、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二、制度的起源

<<backtrack
一、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所谓制度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行为的差异 性、多样性和发散性而言的,作为规范人类行为 的制度安排总是不足的,不可能对每种行为都制 定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约束,总有一些行为没有 制度安排予以规范。或者说,由于制度被认为是 关于人们相互行为的知识载体,是用来传递行为 信息的,制度的稀缺性也可被理解为相对于人们 对这类信息的需要而言,制度所能传递的信息总 是不足的。

(5)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一些正式制度尤 其是那些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正式规则是可以从 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的。但与正式制度不 同,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制度安排)由于内在 着传统根本性和历史积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 一种非正式制度尤其是意识形态能否被移植,其 本身的性质规定了它不仅取决于所移植国家的技 术变迁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者的文化 遗产对移植对象的相容程度。由此可见,正式制 度只有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 下,才能发挥作用。
4.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

(1)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区别: (1)就表现形式而言,非正式制度规则是无形的,它一 般没有正式地形成文字,制成条文,也不需要正式的组 织机构来实施,它存在于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 信念之中,以舆论、口谕的方式相互传递,世代承传。 正是这种无形的表现方式,使得非正式制度可以渗透到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大了认 识和研究非正式制度的难度,特别是很难把它纳入到一 定的固定模式中进行分析。而正式制度都有其相应明确 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它通过正式、规范、具体的文 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或保障。这 种具体有形的存在方式是正式制度的正规性、严格性的 必要保障。

检验一个国家的制度实施机制是否有效(或是否 具有强制性)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 实施机制将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 为都变得不划算,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

国家能否有效行使代理职能(或实施职能)至少 受两大因素的影响:第一,实施者有自己的效用 函数,他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要受到自己利益的 影响。第二,发现、衡量违约和惩罚违约者也要 花费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