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药区别解答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西医、西药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西药优点: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西药存在某些不足: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两个特点,一是,二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因此中医的治疗重点是人体整体状况.类似于一棵植物叶子蔫啦,中医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根出现的问题,认为只有根治好了,自然叶子也就好啦.如果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解释,中医重点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脏器功能及整体机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还是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中医大夫首先会四诊合参,判断证候,辨证施治,如果诊断为肝肾亏虚,则采用对应补益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待肝肾机能调节正常后,自然可以起到改善腰背酸痛症状的作用.而在中医治疗期间,骨密度等仪器检测指标只被作为参考.还有一些中、西医明显区别的例子:例1:某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根据西医理论完全无法解释,同种物质不能对人体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如果根据中医理论则完全符合,该药物通过改善人体免疫、脏器功能,把过高过低的状态都向身体机能平衡的方向调节,自然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例2,中医大夫普遍比西医更加强调,病人需饮食清淡均衡,生活作息规律、调节心态等等.不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有耐心,而是以上要求符合中医养生的理论,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及整体机能,因此被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医按照辨证施治的要求,针对个体进行治疗,多采用中药饮片配伍,煎制汤药服用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汤药”.“汤药”的优点:1、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不断调整处方,更符合个体差异情况,更有针对性.2、适合于复杂病的调理,通过机能改善,能够改善病人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汤药的剂量普遍大于中成药,起效时间更快.“汤药”的缺点:1、中医因辨证施治等要求,使其传承学习的难度加大.因此中医比西医更依仗于大夫的个人能力.好中医非常稀缺.2、汤药应用中,对疗效评价多依靠于病人的自我主观感受.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以及个体差异情况.降低了中药疗效的客观性.3、汤药服用量大,口感差,部分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用.4、汤药使用剂量大,加上大家普遍缺乏相应安全性意思,导致部分出现肝肾损伤的事件.强调:汤药长期服用中,朋友们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每三个月至少要检测一次肝肾功能,如果处方含有何首乌、马兜铃、、厚朴、粉防已、细辛等可能引发肝肾毒性的药物,至少每月检测一次肝肾功能.三、中成药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的精华.具有疗效确切、适应面广、服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个年销售额上亿的中成药品种,也从侧面证明了中成药的疗效及应用.再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如果被诊断为肝肾亏虚,可以选用具有补益肝肾、健骨作用的中成药,通过机体功能的改善,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慢性疾病治疗中,中成药更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更利于长期服用.中成药优点:1、符合中医理论,通过调节免疫及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对于病人主观症状方面改善明显.适合于老年性、复杂性疾病防治.2、相对于汤药,服用更加方便,易于接受.更适合于慢性病的预防治疗.3、因为适应面较广,可以开展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能够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严谨的验证.因此安全性较好.中成药的缺点:1、不能进行辨证施治.2、中成药因为基于中医理论,还是着重于整体机能调节,该类指标的客观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相对西药而言,中成药临床疗效指标还在摸索建立过程中.3、大部分中成药对于客观疗效指标改善方面,不及西药明确.综上所述,我的观点:1、中医、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不可能出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兼容状态.2、中药汤药因辨证施治的原因,无法与西药、中成药进行疗效对比.长期服用要高度关注安全性问题.3、中成药与西药进行疗效对比时,因理论基础不同,西药着重于客观指标的改善,中药着重于机能调节,目前很难采用同种指标比较,因此无法将中药与西药相互替代.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目前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两者在临床治疗中互为补充.但是验证中成药与西药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5、对于药企而言,如果已有某领域领先的中药品种,建议研发同领域的西药品种.因为中药与西药不能相互替代,不会影响公司现有品种的销售,还可利用现有销售渠道,节省推广成本.6、药企对中成药进行上市后研究时,建议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的药物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是指源自传统中医理论,以天然草本植物、矿物、动物等为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炮制和配伍方法制成的药物。
中药强调整体观念,追求平衡人体阴阳五行的理念,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
中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药物组方和疗效评价体系。
它通常以中药汤剂、颗粒剂、丸剂、散剂等形式使用。
西药则是指源自西方现代医学理论,以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
西药通过研究分析活性成分和药理机制,注重疾病的病因学和分子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西药通常以片剂、胶囊、注射液等形式使用。
对于中药和西药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药物来源: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等为原材料,西药则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
2. 理论基础:中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西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病因学和分子机制。
3. 研究方法:中药研究多采用经验总结和实践验证,西药研究则依赖于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
4. 临床应用:中药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西药在现代医学临床中常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和控制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和西药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医学体系下使用的药物。
在实际应用中,中药和西药可以相互补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此外,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并遵循其指导。
1。
浅谈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浅谈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和西医是世界医学领域两大主要系统,各自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虽然两者都致力于维护人类健康,但在理念、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就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进行探讨。
一、理念的差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整体,强调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医生通过诊断病人身体的阴阳五行状态,将疾病归类为阴阳失调或五行不和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恢复人体平衡状态。
而西医则注重“分析观念”和“病因病理学”的理论。
西医认为疾病是由特定的病因引起的,通过分析病因和病理过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更倾向于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如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等,来直接干预疾病的发展和进程。
二、诊断方法的区别中医诊断多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特征,倾听患者的描述和病史,询问患者的感觉和体验,并按需采取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病情和辨识病因。
而西医则主要依靠临床检验和影像学技术来诊断疾病。
西医通过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的检验分析,结合X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测,来获取疾病的确切诊断和详细信息。
三、治疗方法的不同中医主要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
中草药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草药的配方和煎煮来调理患者的体质。
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来恢复身体平衡。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理经络、舒缓疼痛。
西医则侧重于药物治疗、手术和放疗等现代医疗手段。
西医通过使用药物来干预疾病的进展,手术则用于修复器官功能或去除异常组织。
放疗则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然”的理念,注重平衡、预防和调整个体的整体健康。
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追求身体内外的平衡和谐,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
而西医则更注重“治病救人”的部分,致力于对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西医依赖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通过创新、进步和技术的应用来加强对疾病的治疗。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中药与西药是两种主要的药物疗法,二者在药物来源、制剂形式、
药理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
对中药和西药的区别进行探讨。
1. 药物来源
中药多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界的物质,如桂枝、人参、麝香等。
中药的制备过程主要通过炮制、煎煮、浸泡等传统方法,保留了原来药材的天然性质。
而西药则主要由化学合成或人工合成的
方法制备,如阿司匹林、盐酸羟基胺等。
西药在制备过程中通常将活
性成分提取出来,经过加工合成制成药品。
2. 制剂形式
中药主要以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形式出现,患者需要服用大
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而西药则多以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形式出现,患者可根据医嘱准确控制剂量,方便服用和管理。
3. 药理作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通常是多成分、多靶点的综合作用,具有较为温和
的疗效,适用于慢性病等长期治疗。
而西药的药理作用通常是单一成分、单一靶点的针对性作用,起效快但副作用较大。
4. 治疗效果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调理体质、保健养生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疗效
较为缓慢但温和稳定。
西药在急性疾病、外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疗效快速但需注意副作用与药物耐受性。
总的来说,中药与西药各有利弊,均有其适应范围与应用价值。
临
床治疗中,应根据病情、病因以及患者的特点综合考虑,选用中西医
结合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
多加了解中西药的区别,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进行治疗。
中西医用药会有哪些区别

中西医用药会有哪些区别在医学领域中,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在用药方面,中西医也有许多区别。
本文将分析中西医用药的一些主要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种不同医学体系在用药上的差异。
一、药物来源1. 中医药物中医药物主要以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要来源。
中草药是中医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炮制和煎煮等工艺加工而成。
中医药物往往是多成分药,具有综合调节身体功能的特点。
2. 西医药物西医药物主要以化学合成药为主要来源。
西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其中的活性成分被提纯、浓缩,以精确剂量和标准化的形式供应。
二、药物治疗原则1. 中医药物中医药物强调“辩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中医药物常以中草药为主,可以单方或复方使用。
2. 西医药物西医药物常采用药理学、病原学等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病因病机的分析,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药往往是单一活性成分的药物,以达到特定的治疗目的。
三、药物剂型1. 中医药物中医药物的剂型多样,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丹剂等形式。
其中以饮片、颗粒、煎剂为常用剂型。
2. 西医药物西医药物的剂型主要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口服液等。
西药常以固体剂型(如片剂、胶囊)为主,便于患者准确使用和控制剂量。
四、药效特点1. 中医药物中医药物常具有缓慢、温和、持续的药效特点,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气血的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的治疗效果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逐步显现。
2. 西医药物西医药物常具有迅速、明显、强效的药效特点,通过调节化学物质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快速起效并产生明显的疗效。
西药的治疗效果通常在短时间内即可见到。
综上所述,中西医用药在药物来源、治疗原则、药物剂型和药效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重视身心平衡,注重长期疗效;西医药则更侧重于病理生理的精确调控,追求快速痊愈和明显疗效。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

浅谈对中西药的认识中西药是指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源远流长,以“四气五味”“阳养阴补”“标本结合”等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
西医是欧美国家的传统医学,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的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法。
中西药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历史和个人观念的影响。
在中西药并用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和选择中西药对待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药和西药各有自己的优点。
中药通常以天然植物、动物为原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慢性病、慢性疼痛、调理养生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而西药则在急性病、抗感染、紧急救治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疗效较为明显。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西药的结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西药在治疗疾病时需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某些疾病,中药可能需要长期调理,疗效较为缓慢,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用。
而西药则在救急、减轻症状方面更为迅速,能够快速改善病情。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不可盲目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
此外,中西药在治疗方面还存在着自身的限制和不足。
中药多为植物及动物提取物,因此对于患者可能存在过敏或耐受性差的情况。
而西药则在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下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中西药治疗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药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配合医生的指导,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情况,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通过对中西药的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

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中医与西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分别发展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方式。
虽然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与西医药学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理论体系中医药学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核心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主张治病抱全局观,讲究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治疗的个体化,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方面的不同,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
西医药学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强调病因病机的分析和医学实验的验证。
西医注重病因的明确和病变的分析,在药物治疗方面侧重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
二、诊断方法中医药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部变化,听取病人的声音、问询病情等方式来辨别疾病。
中医药学重视病因病机的辨析,常通过望舌、脉诊等方式来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测病情。
西医药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赖仪器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
西医药学注重客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化验血液、尿液等样本,以及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来做出诊断。
三、治疗方法中医药学主要采用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
中药以中草药为主要药材,通过煎煮、熬炖等方式进行制剂,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或者驱散病邪。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推、拉、按摩等手法来调理经络,达到消除病痛的效果。
西医药学主要依靠化学合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药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能够通过精确的病因病机分析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医药学的治疗方法还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技术。
四、研究方向中医药学主要关注药物的整体效应和治疗的个体化。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临床实验、药理学研究等。
西医药学注重药物的精确化和定量化。
西医药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合成新药、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等。
中药与西药的药理学比较

中药与西药的药理学比较药物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途径和机制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和西药是常见的两类药物。
本文将对中药与西药在药理学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
一、中药的药理学中药,即传统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疗模式。
中药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资源。
中药在药物学中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组分分析:中药由众多天然植物或动物的成分组成,药理学通过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探索其药效成分。
2. 体内代谢与吸收:中药在人体内的代谢和吸收过程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它研究中药在体内如何通过肠道吸收、血液循环和肝脏代谢。
3. 作用机制研究:中药药理学探索中药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中药与受体的结合、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等,以深入理解中药的疗效。
4.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药理学还研究中药与西药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中药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二、西药的药理学西药是指来源于现代医学的药物,药物成分主要由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合成的物质组成。
西药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如下:1. 制剂与吸收:西药药理学研究包括药物的制剂设计与研发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
通过改进药物制剂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西药药理学研究关注药物与特定靶点(如受体、酶等)的相互作用,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与疾病相关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精准治疗。
3. 药物代谢和排泄:西药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途径,从而了解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西药药理学研究还关注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通过对药物的毒理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确保西药的临床安全性。
三、中药与西药的比较中药和西药在药理学方面有以下不同之处:1. 来源和成分:中药主要由天然物质组成,包含多种成分,这些成分通常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
中药和西药:中西医学疗效的不同

中药和西药:中西医学疗效的不同中药和西药是常见的两种药品,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
虽然中药和西药都是为了治病而产生的药品,但中药和西药的疗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介绍中药和西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中药的疗效中药是中医药的代表,其主要的疗效是通过改善人体的自身机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主要是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
以治疗感冒为例,中药常使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这些药物主要针对感冒引起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中药的疗效是比较缓慢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来治疗疾病。
二、西药的疗效西药代表了西医的药品,其主要的疗效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病原体或调节人体的生理机制来治疗疾病。
西药治疗疾病的原理主要是针对病原体进行化学药物的作用,抑制或杀死病原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治疗感冒为例,西药在治疗感冒时,常使用的药品包括头孢、退烧药等,这些药物强调的是快速缓解症状,使用效果非常显著,但是治愈率并不高,常常易复发。
三、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中药和西药的主要区别在于疗效的差异。
中药的疗效比较缓慢,但是较为温和,不会对人体产生负担,尤其适合长期服用。
中药比较重视调整机体内部的功能,使机体能够自然地抵抗疾病。
而西药疗效比较快,但对于机体的代谢、调节、自愈机制很少有帮助,且副作用很大。
因此,长期使用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它也不能根治疾病,易于反复发作。
中药和西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特别优势,而在治疗急性病症和紧急情况时,西药比较适合。
综合考虑,在治疗疾病时,中西医学结合使用更为合理。
四、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西医学结合的实践表明,在治疗疾病方面,中西医结合使用更加合理和科学。
在一些疑难、复杂、顽固病症和轻度感冒等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学结合治疗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体内阴阳平衡的恢复,提高了治愈率和康复率。
中药与西药的差异

中药与西药的差异中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注重整体调理,多以天然草药为主要药材。
而西药则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分解症状治疗,主要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要药物。
一、来源及制备方式的不同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如生姜、枸杞、鹿茸等。
中药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研磨、煎煮、浸泡等传统方法,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过程。
而西药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药物成分较纯,常采用提取、分离等现代制备技术。
二、理论基础的差异中药治病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和“气血津液”等中医理论,强调平衡人体的气血阴阳,调理整体机能。
西药则基于生物化学理论,以药物直接作用于疾病病因或症状,针对具体病变组织或细胞作用。
三、治疗方法的不同中药常采用复方药物,具有多方面调理作用,经常以煎服、冲剂、丸剂等方式服用。
西药以单一药物为主,一般是口服或注射,直接靶向治疗特定病变。
四、药物效应的区别中药治疗较温和,疗效较慢但症状缓解持久,对慢性病症和体质调理具有显著效果。
西药一般快速见效,对急性疾病和重症病症疗效较好,但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五、应用范围的不同中药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症、亚健康人群和体质调理等方面,注重疾病的根本治疗和预防。
西药主要应用于急性症状、感染性疾病和疾病的治疗,强调快速疗效和控制病情。
总之,中药与西药在来源、制备方式、理论基础、治疗方法、药物效应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中医药西医药的异同

中医药西医药的异同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世界上两大主要医学体系,各自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异同点。
一、理论基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都是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西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代生物医学科学,包括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西医药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为依据,强调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直接作用在病变部位,解决病变问题。
二、诊断方法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即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西医药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现代医学技术。
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来判断疾病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中药以草本植物、动物器官等为原材料,通过炮制、煎服等方式进行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则通过按摩、拍打等方式,改善人体气血循环,调节阴阳平衡。
西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干预人体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修复器官等方式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则利用放射线来杀死或抑制病变细胞。
四、发展趋势中医药在保健、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许多西医医院已经引入中医药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同时,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使中医药在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西医药以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手段在急危重症救治、疑难病诊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仍然是当今世界主流医学。
然而,西医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药物耐药性的问题、副作用等。
中药与西药的药理和治疗差异

中药与西药的药理和治疗差异药物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同类型的药物有着各自的药理特点和治疗差异。
中药和西药作为两种主要的药物形式,在药理和治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和西药在药理机制和治疗方面的异同之处。
一、药理机制的差异1. 中药的复方效应:中药通常由多种草本植物或矿物质组成,因此具有复方效应。
这意味着中药中的各个组分能够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彼此的药效。
复方效应使得中药在治疗上更具系统性和综合性。
2. 西药的单一靶点:相比之下,西药通常通过单一的靶点来发挥药效。
这种单一靶点机制使得西药的作用相对专一,能够更直接、精确地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治疗方式的差异1. 中药的整体调理:中药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调理,追求中药与人体整体系统之间的协调。
中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从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疾病的康复。
2. 西药的病因治疗:相反,西药更注重直接针对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
西药的治疗方式通常是通过干预疾病的发生机制,直接作用于病因或病理过程,以达到治愈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三、临床应用的差异1. 中药的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个体状况来选择中药的配伍和用量。
中药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体质、病情以及环境等因素。
2. 西药的标准化治疗:西药治疗注重标准化,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统计和研究,形成了比较标准的用药方案。
西药的治疗效果相对稳定和可预测,比较适用于大规模的临床应用。
四、副作用和安全性的差异1. 中药的温和性和整体性:中药作为天然草本植物的提取物,因其温和性而被广泛应用。
中药的多种成分相互协同作用,减少了单一成分造成的副作用。
2. 西药的明确性和规范性:相对而言,西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相对明确,且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行了评估。
因此,西药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备受关注,注重药物的规范使用和严格监测。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在药理机制和治疗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药和西药的对比

中药和西药的对比
1.理论基础:中医药和西药的理论基础不同。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
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西药则强调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病理过程,使用化学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控制或消除疾病。
2.药物成分:中医药和西药的药物成分不同。
中医药主要使用天然药物,这些药物具
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而西药则主要采用化学药物,通过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备而成。
3.治疗方法:中医药和西药的的治疗方法不同。
中医药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
药煎剂、中成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而西药则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控制或消除疾病。
4.疗效评估:中医药和西药的疗效评估不同。
中医药的疗效评估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
和症状的改善,而西药的疗效评估则更注重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等客观指标。
5.安全性:中医药和西药的的安全性存在差异。
中医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较
高,而西药的副作用较多,安全性相对较低。
6.适用范围:中医药和西药的适用范围不同。
中医药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
的治疗,而西药则主要用于急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治疗。
总之,中医药和西药在理论基础、药物成分、治疗方法、疗效评估、安全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选择使用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药异同点比较

中药异同点比较
中药和西药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和治疗方法,其异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1. 药物来源:中药主要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制成,而西药主要使用合成化学物质制成。
2. 治疗策略:中药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和harmonization,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综合考虑病因、病机、病情和病体,针对个体差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西药主要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因、病菌或病原体,以及对症治疗和症状缓解。
3. 理论基础:中药学理论基于中医经典理论体系,强调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中医独特概念。
西药学理论基础是现代药理学和生物医学科学,严密按照科学方法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治疗范围:中药广泛应用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预防保健等方面,常用于整体调理和自然疗法。
西药主要用于急性疾病和重症病症的紧急救治。
而中药与西药也有一些共同点:
1. 治疗目标:中药和西药都是为了治疗疾病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而存在,都希望通过药物的使用来达到疗效。
2. 安全性和副作用:中药和西药都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
量和安全性,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3. 临床研究:中药和西药都需要进行临床研究,以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并通过科学方法评价其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在药物来源、治疗策略、理论基础和治疗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在治疗目标、药物安全性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存在类似之处。
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

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中药与西药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两个药物分类。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中药和西药是两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药物来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什么是中药和什么是西药。
一、中药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加工、炮制方法制成的药物。
中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其中植物药是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药材的炮制加工,中药能够发挥出其药理作用,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不同的中药对应不同的药理机制,例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能够降低体温,抑制细菌感染;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等。
中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可以对疾病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药常常被用于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常见病等多种疾病。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较少的副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患者对中药有很高的认可度,认为中药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西药西药是指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生产的药物,是现代医学领域主要的药物种类之一。
西药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原料和新药物研制方法。
西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急效性。
西药的药理作用来源于其所含的药物成分,通过分子水平的作用来干预疾病,常常能够迅速产生作用。
西药的作用机制明确,多数是作用于特定的生物靶点,如受体、酶等,对疾病有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方面,西药常用于急性病、重症疾病以及需要迅速干预的情况。
西药具有明确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
许多人对西药更为熟悉和信任,认为西药的效果更加明显和直接。
总结中药和西药作为两种不同的药物分类,在治疗疾病和临床应用中各具特点和优势。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是什么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是什么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有理论指导不同,制作加工不同,药物成分不同。
1.理论不同,中药讲究四气五味,即寒、凉、温、热,与辛、酸、苦、甘、咸;归经理论,如归肺经、心经等;中药治病遵循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理论。
西药以现代科学结合多学科研究作用于人体细胞,西药治疗疾病是微观的精细治疗,侧重于症状治疗。
2.制作加工不同,中药是通过采摘、捕捉、收集、晾晒、阴干、各种炮制等方法加工;西药采取各种化学合成方法或者从动植物上提炼的方法而成。
3.药物成分不同,中药成分直接来源于植物、动物昆虫、矿物质等,成分多而复杂,通过熬制汤剂或加工其他剂型治疗疾病;西药属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或生物制品,通过制作各种剂型的药品治疗疾病。
中药与西药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从黄连和黄连素中看中药和西药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
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中药与西药有莫大的区别,简单的说西药和中药主要差别是西药是一种提取药物,中药是不提取配出的药,西药是直接吃,中药是要熬的,除此之外,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
例如黄连和黄连素,名字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它们一个是属于中药范畴,另一个则是属于西药范畴。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功能以及禁忌可以说有较大的区别。
对于中药黄连的说明,《中华本草》中详细记载了黄连的别名、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主治功能以及用量等。
它是这样介绍黄连的功能主治的,“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再看黄连素,对于黄连素的功能主治的介绍,粗略的说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且在其说明书上注明了该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
除此之外,它们使用时的形态也是不同的,黄连素为黄色片状,黄连则是它的原生态进行物理加工而成。
当然,它们各自的鉴别方法以及毒性也都不尽相同。
我认为,在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上面,还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使用药物时的禁忌。
根据相关记载,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黄连。
黄连素的禁忌则是对该品过敏者,溶血性贫血患者,妊娠期头三个月的,如服用过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请立即就医,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中药与西药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两种药物。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草药直接入药,有助于调理身体,适用于慢性病治疗;西药则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的方式,疗效较强,更适用于急性病的治疗。
本文将论述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首先,中药与西药在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药主要利用针灸、推拿、泡药等方式制作,源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
而西药则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通过人工制造药物的活性成分。
例如,柴胡、黄连、石膏等均为常见的中药材,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则为常见的西药品种。
其次,中药与西药在治疗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药治疗主要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内环境。
中药往往采用多种草药的组合,以综合调理疾病。
例如,中药方剂中的四逆散可用于治疗感冒,补中益气丸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等。
而西药则通过化学药物直接干预疾病,对症治疗。
例如,阿司匹林可用于退烧、镇痛,感冒药中的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另外,中药与西药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
中药多数以调理身体为主,作用较为温和,适合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相对少见副作用。
而西药则以直接干预为主,疗效迅速明显,但也容易出现副作用。
例如,中药治疗便秘可采用陈皮、枸杞子等草药,调理肠胃功能,疗效较慢但副作用较小;西药则可采用开塞露、缓泻灵等,效果明显但可能引起依赖性。
总体而言,中药与西药在来源、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上都存在显著区别。
中药侧重调理身体,适用于慢性病;西药则以化学药物干预疾病,适用于急性病。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发挥中药与西药的优势。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与西药的优势,必须改变传统中药与西药严格隔离的用药模式,倡导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只有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与西药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为来源,通过调理身体来治疗疾病;西药则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直接干预疾病。
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异同点

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异同点中药与西药的相同点:1. 从本质上讲中药和西药都是能对人体产生各种反应的毒性物质。
2. 中药和西药只是工具,指导他们的是背后的理论。
中药与西药的不同点:中药的特点:1. 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易散失,副作用小2. 中药方剂可因症、因病的不同随时加减,且治疗疾范围较广。
3. 中药掺假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药除有少部分经过炮制加工应用外,大部分都是以原药材形式直接调剂应用,易于识别,故掺假困难。
4. 中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缺点:1. 药物治疗见效慢,需要一定服用疗程2. 中医治疗疾病采取调节人体失调平衡治疗疾病,治疗针对“患病本质”,治疗不具有针对病症特点3. 药物剂量难以掌握西药的特点:1. 药物治疗见效快,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对身体有一定影响、部分人群服药后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2. 西医治疗疾病采用对症治疗为目的,消除症状效果明显,治疗针对病症特征,但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易反弹复发。
3. 非处方药物剂量较易掌握,处方药物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中药: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
西药: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称西药药物治疗领域药物治疗可以依多种方法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以功效、药物性质和受影响身体部位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1976年推出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 ATC)受广泛应用。
退热剂( Antipyretic ):纾缓身体发热止痛药( Analgesics ):纾缓痛楚药物治疗抗疟疾( Anti-malarial ):消灭疟疾的药物抗生素( Antibiotics ):抑制细菌生长抗菌剂( Antiseptic ):防止细菌在伤口生长受影响部位心血管领域感染性领域代谢性领域罕见病领域风湿病领域精神心理病领域其他领域传出神经系统药胆碱受体激动药和抗胆碱酯酶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药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帕金森病药促智药和抗痴呆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中枢兴奋药利尿药和脱水药钙通道阻滞药抗高血压药抗心肌缺血药调节血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力衰竭药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组胺和抗组胺药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菌药物概论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抗恶性肿瘤药消毒防腐药解毒药对于第一个研讨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药品生产的岗位从大类说大概有研发、生产、销售,研发分为制剂、药分、注册报批、临床等,生产分为车间操作、车间主任、工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药区别
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西医、西药
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
关于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
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
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
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
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
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
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
西药优点:
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
西药存在某些不足:
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
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
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
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
二、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因此中医的治疗重点是人体整体状况。
类似于一棵植物叶子蔫啦,中医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根出现的问题,认为只有根治好了,自然
叶子也就好啦。
如果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解释,中医重点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脏器功能及整体机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还是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中医大夫首先会四诊合参,判断证候,辨证施治,如果诊断为肝肾亏虚,则采用对应补益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待肝肾机能调节正常后,自然可以起到改善腰背酸痛症状的作用。
而在中医治疗期间,骨密度等仪器检测指标只被作为参考。
还有一些中、西医明显区别的例子:
例1:某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根据西医理论完全无法解释,同种物质不能对人体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
如果根据中医理论则完全符合,该药物通过改善人体免疫、脏器功能,把过高过低的状态都向身体机能平衡的方向调节,自然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例2,中医大夫普遍比西医更加强调,病人需饮食清淡均衡,生活作息规律、调节心态等等。
不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有耐心,而是以上要求符合中医养生的理论,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及整体机能,因此被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
中医按照辨证施治的要求,针对个体进行治疗,多采用中药饮片配伍,煎制汤药服用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汤药”。
“汤药”的优点:
1、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不断调整处方,更符合个体差异情况,更有针对性。
2、适合于复杂病的调理,通过机能改善,能够改善病人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汤药的剂量普遍大于中成药,起效时间更快。
“汤药”的缺点:
1、中医因辨证施治等要求,使其传承学习的难度加大。
因此中医比西医更依仗于大夫的个人能力。
好中医非常稀缺。
2、汤药应用中,对疗效评价多依靠于病人的自我主观感受。
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以及个体差异情况。
降低了中药疗效的客观性。
3、汤药服用量大,口感差,部分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用。
4、汤药使用剂量大,加上大家普遍缺乏相应安全性意思,导致部分出现肝肾损伤的事件。
强调:汤药长期服用中,朋友们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每三个月至少要检测一次肝肾功能,如果处方含有何首乌、马兜铃、木通、厚朴、粉防已、细辛等可能引发肝肾毒性的药物,至少每月检测一次肝肾功能。
三、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具有疗效确切、适应面广、服用方便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个年销售额上亿的中成药品种,也从侧面证明了中成药的疗效及应用。
再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如果被诊断为肝肾亏虚,可以选用具有补益肝肾、健骨作用的中成药,通过机体功能的改善,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慢性疾病治疗中,中成药更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更利于长期服用。
中成药优点:
1、符合中医理论,通过调节免疫及机体功能改善症状。
对于病人主观症状方面改善明显。
适合于老年性、复杂性疾病防治。
2、相对于汤药,服用更加方便,易于接受。
更适合于慢性病的预防治疗。
3、因为适应面较广,可以开展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能够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严谨的验证。
因此安全性较好。
中成药的缺点:
1、不能进行辨证施治。
2、中成药因为基于中医理论,还是着重于整体机能调节,该类指标
的客观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
相对西药而言,中成药临床疗效指标还在摸索建立过程中。
3、大部分中成药对于客观疗效指标改善方面,不及西药明确。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
1、中医、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
不可能出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兼容状态。
2、中药汤药因辨证施治的原因,无法与西药、中成药进行疗效对比。
长期服用要高度关注安全性问题。
3、中成药与西药进行疗效对比时,因理论基础不同,西药着重于客观指标的改善,中药着重于机能调节,目前很难采用同种指标比较,因此无法将中药与西药相互替代。
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目前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两者在临床治疗中互为补充。
但是验证中成药与西药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5、对于药企而言,如果已有某领域领先的中药品种,建议研发同领域的西药品种。
因为中药与西药不能相互替代,不会影响公司现有品种的销售,还可利用现有销售渠道,节省推广成本。
6、药企对中成药进行上市后研究时,建议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作为一个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