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最新标准

合集下载

sae j2360标准

sae j2360标准

sae j2360标准
SAE J2360是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发布的标准,该标准涵盖了齿轮润滑剂的要求和应用。

这些润滑剂适用于在高速/冲击载荷和低速/高扭矩条件下运行的准双曲面型汽车齿轮装置。

这些润滑剂可能适用于其他齿轮应用,其中轴的相对位置和齿轮侧面接触类型涉及很大比例的滑动接触。

SAE J2360标准规定了齿轮润滑剂的分类、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包装和标记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齿轮润滑剂,包括矿物油、合成油、生物可降解油等。

在SAE J2360标准中,齿轮润滑剂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这些类别包括:
API GL-5:这是SAE J2360标准中最高的齿轮润滑剂类别,适用于在高速/冲击载荷和低速/高扭矩条件下运行的准双曲面型汽车齿轮装置。

API GL-4:这是SAE J2360标准中次高的齿轮润滑剂类别,适用于在中等负荷和中等速度条件下运行的齿轮装置。

API GL-3:这是SAE J2360标准中最低的齿轮润滑剂类别,适用于在低速和轻负荷条件下运行的齿轮装置。

除了分类之外,SAE J2360标准还规定了齿轮润滑剂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包括粘度、极压性能、抗磨性能、防腐性能、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齿轮润滑剂的包装和标记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SAE J2360标准是用于评估和规范齿轮润滑剂的标准,对于确保汽车齿轮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标准

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标准

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标准
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具体而言,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要求: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应该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成分。

2.质量要求: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应该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保证,能够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

3.适用范围: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应该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和使用场景,如手术、检查等。

4.安全性能: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如抗过敏、防腐蚀等,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5.包装要求: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的包装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医疗器械人体润滑剂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表:审核:批准:。

人体润滑剂 产品技术要求

人体润滑剂 产品技术要求

人体润滑剂产品技术要求
人体润滑剂是一种用于增加性爱过程中的舒适感和顺畅度的产品。

以下是人体润滑剂的一些常见的产品技术要求:
1. 安全性:人体润滑剂应符合食品级别的安全标准,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防腐剂或任何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成分。

2. 高效性:人体润滑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能够有效减少摩擦和不适感,同时提供持久的滑润感。

3. 不粘腻性:人体润滑剂应具有非粘腻的质地,不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黏糊或黏腻感。

它应该能够与肌肤自然地融合,让使用者感觉更加自然舒适。

4. 耐用性:人体润滑剂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润滑效果,不易挥发、干燥或变质。

5. 清洁易洗性:人体润滑剂应容易清洗,能够在使用后迅速洗净,不会在皮肤或床单上留下残留物。

6. 无色无味:人体润滑剂应无色无味,以避免对使用者产生不舒服或抵触感。

7. 配方多样化:人体润滑剂应具有多种不同的配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针对敏感皮肤、阴道干燥等特殊情况的配方。

8. 包装便携性:人体润滑剂应设计成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包装,
方便用户在需要时进行补充或随身携带。

以上是人体润滑剂的一些常见的产品技术要求,但具体的要求还可能因产品品牌和市场需求而有所不同。

医疗器械润滑剂产品技术标准2024年

医疗器械润滑剂产品技术标准2024年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润滑剂用料要求、技术要求、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

本标准还确立了合格产品的判定界限以及判定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GB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版)3. 技术要求3.1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3.2 微生物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 的规定3.3 净含量应符合JJF《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的规定。

4 试验方法4.1 外观将样品装入比色管内,明亮处目测样品。

4.2 pH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 版)的要求进行检验。

4.3 微生物的测定按GB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的要求。

4.4 净含量的测定按国家技术监督局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规定进行。

5.检测规则5.1 检验类别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5.2 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为外观、pH.每次出厂前应由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3 型式检验有以下情况之一时产品需进行型式检验。

1、新产品投产时。

2、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3、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4、正常生产的产品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5.4 抽样产品按批检验,每一日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批次,随机取其中2 瓶进行检测。

5.5 判定规则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取正常检测时的两倍量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时,即判为不合格。

本标准未尽事宜,参照《中国药典》(2020 版)、《消毒技术规范》(2002 版)、GB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执行;以上文件所列范围之外的,按技术检测工作和数学计算规则惯例进行。

7 标志、包装、贮存7.1 标志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厂址、规格、生产日期或批号、有效期、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执行标准、电话、邮政编码。

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对应

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对应
石油蜡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56
SH/T 0656-1998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
仪法)
57
SH/T 0657-1998
液态石油烃中痕量氮测定法(氧化燃烧和化学发
光法)
58
SH/T 0688-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碱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59
SH/T 0695-2000
高压抗磨液压油高压泵台架试验方法
石油倾点测定法
19
GB/T387-90
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TOCT1437-75
20
GB/T4945-2002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
示剂法)
ASTM D974-1964
21
GB/T508-85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22
GB/T5096-85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ASTM D130-1983
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采用国际标准
1
GB 6488-86
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法
2
GB/T 17144-1997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3
GB/T 6540-864
GB/T 7304-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ASTM D664-81
97
RH02ZB.0001-2002
柴油机油腐蚀性能评定法
ASTM
D5293-1998
98
RH02ZB.0003-2002
发动机油高温沉积物评定法(热氧化模拟TEOST

k2p_20润滑脂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k2p_20润滑脂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k2p 20润滑脂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K2P 20润滑脂是一种特殊的润滑剂,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对K2P 20润滑脂的标准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通过深入研究该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K2P 20润滑脂的性能要点、应用范围以及其与其他润滑脂产品之间的差异。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K2P 20润滑脂标准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对本文整体内容的概述,并介绍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

然后,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K2P 20润滑脂的简介、性能要点以及应用范围。

接着,在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详细解读K2P 20润滑脂标准、测试方法以及其特性与优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K2P 20润滑脂标准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全面了解K2P 20润滑脂的标准。

通过对其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该润滑脂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适用范围。

同时,本文旨在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和应用K2P 20润滑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

2. 正文:2.1 K2P 20润滑脂标准简介K2P 20润滑脂标准是一项针对润滑脂产品的规范,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K2P 20润滑脂标准不仅仅是一个指导文件,更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参考的工具。

它定义了K2P 20润滑脂的基本特性和要求,从而使用户能够选择适用于其特定应用领域的润滑脂。

2.2 K2P 20润滑脂性能要点K2P 20润滑脂具有多个重要的性能要点。

首先,它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并防止磨损。

其次,K2P 20润滑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和胶状物质形成。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水冲洗性能,在潮湿环境下依然能够提供可靠的润滑效果。

最后,K2P 20润滑脂还具有良好的负荷承受能力和抗磨损性能,能够保护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件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ISO润滑油标准

ISO润滑油标准
Lubricants, industrial oils and related products (class L) - Family H (hydraulic systems) - Specifications for categories HH, HL, HM, HR, HV and HG
ISO 12128-2001
ISO 12168-1-2001
滑动轴承静态条件下不带排泄槽的液压滑动轴颈轴承第1部分:不带排泄槽的润滑油滑动轴颈轴承的计算
Plain bearings - Hydrostatic plain journal bearings without drainage grooves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 Part 1: Calculation of oil-lubricated plain journal bearings without drainage grooves
ISO 10792-2-1995
航空航天飞机结构用不锈钢自润滑球面滑动轴承第2部分:英制系列
Aerospace - Airframe spherical plain bearings in corrosion-resisting steel with self-lubricating liner - Part 2: Inch series
ISO 12156-2-2007
柴油.使用高频往复装置(HFRR)进行润滑评估.第2部分:限值
Diesel fuel - Assessment of lubricity using the high-frequency reciprocating rig (HFRR) - Part 2: Limit
ISO 10438-4-2003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 13608-92本标准旨在对具有相对运动产生摩擦的组件及摩擦点的设备,推行润滑技术合理化,使设备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中能实现安全运行、保障性能,减少磨损、降低能耗、延长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达到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各行业可根据本标准制订本行业的合理润滑技术细则。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润滑技术合理化的技术要求和润滑技术采取合理化措施后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给予油脂润滑的设备和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制造,也适用于设备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及润滑剂的生产与贮运。

2.引用标准GB 7607 汽车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GB 7608 拖拉机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GB 8028 车用汽油机油换油指标ZB EOI 002 L-HL液压油换油指标3.术语3.1合理润滑技术在技术、经济允许条件下,为实现设备的可靠运行、性能改善、降低摩擦功耗、减少温升和磨损及润滑剂消耗量,对设备的润滑设计、润滑系统的运行操作和使用润滑剂的品种,性能等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3.2润滑技术合理化在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润滑剂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推行各项合理润滑技术以逐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工作。

3.3合理润滑设计符合合理润滑技术要求的设备润滑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合理润滑技术相关的设计。

3.4润滑系统由摩擦副、润滑剂、润滑装置及密封装置等组合成实施润滑功能的系统。

4.润滑技术合理化的技术要求4.1合理润滑设计的技术要求4.1.1凡需要润滑的设备,设计时应满足设计各种工况的润滑要求,采用先进可靠的润滑系统及相关的零部件,编制设备润滑系统说明书和必要的润滑图表,并对润滑剂使用中的清洁度,理化性和使用性能指标的允许值提出技术要求。

设备出厂时应对润滑系统及其装置的设计参数、可靠性、润滑剂消耗定额进行检测标定。

并附润滑系统说明书。

4.1.2新产品的润滑设计必须制定先进的节能指标。

润滑剂质量标准

润滑剂质量标准

润滑剂质量标准润滑剂质量标准是指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所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润滑剂是机械设备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减少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因此,润滑剂的质量标准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润滑剂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要求:润滑剂应该是无色透明或者微黄色的液体,不应该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外观的良好是润滑剂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

2. 粘度指标:粘度是润滑剂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润滑剂的黏稠程度。

润滑剂的粘度应该符合设备制造商的要求,以确保润滑剂在设备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3. 氧化安定性:润滑剂在高温和氧气存在的环境下容易氧化,产生沉淀物和酸性物质,从而降低润滑剂的性能。

因此,润滑剂应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4. 机械杂质:润滑剂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如金属颗粒、砂粒等。

这些杂质会增加润滑剂与机械设备之间的摩擦,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5. 腐蚀性:润滑剂不能对机械设备产生腐蚀作用,否则会损坏设备表面,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润滑剂应具有良好的腐蚀性能,不会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6. 抗乳化性:在某些工作条件下,润滑剂可能会与水或其他液体发生乳化,形成乳状液。

乳化会降低润滑剂的润滑性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润滑剂应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能,能够在水或其他液体存在的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7. 清洁性:润滑剂应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不会在设备内部留下沉积物和污垢。

清洁性能好的润滑剂可以保持设备内部清洁,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8. 环境友好性:润滑剂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环境友好型润滑剂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是润滑剂质量标准的一些主要方面。

不同类型的润滑剂可能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具体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设备要求来确定。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优质润滑剂非常重要。

医用器械润滑剂标准要求

医用器械润滑剂标准要求

医用器械润滑剂标准要求医用器械润滑剂标准要求医用器械润滑剂是指用于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医疗领域的润滑剂。

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器械和耗材之间的摩擦,提高使用体验,并确保器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医用器械润滑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要求。

首先,医用器械润滑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医用器械润滑剂必须经过严格的注册和审批程序,取得合法的生产许可证才能上市销售。

同时,医用器械润滑剂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医用器械润滑剂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

国家药典是评价和监控医用器械润滑剂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了对其成分、性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医用器械润滑剂应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进行生产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可以参考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相关标准,如ISO 10993-5:2009《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试验5:细胞培养中的细胞毒性试验》等。

再次,医用器械润滑剂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由于医用器械润滑剂接触人体组织和体液,因此在选择材料和配方时需要考虑其对人体的生物相容性。

医用器械润滑剂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或有刺激性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致敏物质等。

同时,医用器械润滑剂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菌性能,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变质或污染。

另外,医用器械润滑剂还应具备适当的黏度和润滑性能。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和耗材的使用需求,医用器械润滑剂的黏度和润滑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医用器械润滑剂应具备适当的黏度,以便于在器械表面形成均匀的润滑膜,并能长时间保持润滑效果。

同时,医用器械润滑剂还应具备良好的渗透性和附着性,以便于在器械表面形成稳定的润滑膜,并提供持久的润滑效果。

最后,医用器械润滑剂还应具备易清洗和无残留的特点。

由于医疗器械和耗材在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因此医用器械润滑剂应易于清洗,并且在清洗过程中不会残留在器械表面或耗材上。

润滑油水分含量标准

润滑油水分含量标准

润滑油水分含量标准
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润滑剂,它能够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摩擦,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然而,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润滑油水分含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应该控制在0.1%以下。

如果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超过了0.1%,那么就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润滑油的粘度降低,从而影响润滑效果。

当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超过0.1%时,水分会与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和基础油发生反应,形成乳化液,从而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润滑效果变差。

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过高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腐蚀和氧化。

当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超过0.1%时,水分会与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和基础油发生反应,形成酸性物质,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腐蚀和氧化。

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过高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

当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超过0.1%时,水分会在机械设备中形成气泡,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

因此,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应该控
制在0.1%以下。

在使用润滑油时,应该定期检测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并及时更换润滑油。

同时,在存储润滑油时,应该注意避免润滑油受潮,以免影响润滑油的质量。

润滑油分类和规格

润滑油分类和规格

CHINA 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润滑油脂的分类一润滑油的分类润滑油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液体润滑剂。

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不仅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而且还能够不断地从摩擦表面上吸取热量,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起到冷却作用,从而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6743/0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及有关产品(L类)分类标准。

中国等效采用ISO 6743/0标准,制定了国家标准GB 7631。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GB 7631.1根据应用场合将润滑剂和相应产品分为以下各组。

GB 7631.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部分:总分组组别应用场合A 全损耗系统 Total loss systemsB 脱模 Mould releaseC 齿轮 GearsD 压缩机(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 Compressor(including refrigeration and vacuum pumps)E 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F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 Spindle bearings, bearings and associated clutchesG 导轨 SlidewaysH 液压系统 Hydraulic systemsM 金属加工 Metal workingN 电器绝缘 Electrical insulationP 风动工具 Pneumatic toolsQ 热传导 Heat transferR 暂时保护防腐蚀 Temporary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T 汽轮机 TurbinesU 热处理 Heat treatmentX 用润滑脂的场合 Application requiring greaseY 其他应用场合 Other applicationsZ 蒸汽气缸 Steam cylindersS 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 Application of particular lubricantsGB 7631.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GB 7631.3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3部分:E组(内燃机)GB 7631.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4部分:F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器)GB 7631.5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GB 7631.6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6部分:R组(暂时保护防腐蚀)GB 7631.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7部分:C组(齿轮)GB 7631.8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8部分:X组(润滑脂)GB 7631.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9部分:D组(压缩机)GB 7631.10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0部分:T组(汽轮机)GB 7631.1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1部分:G组(导轨)GB 7631.1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2部分:Q组(热传导液)GB 7631.13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3部分:A组(全损耗系统)二润滑脂的分类润滑脂是由一种(或多种)稠化剂和一种(或几种)润滑液体所组成的一种具有塑性的润滑剂。

食品级润滑油标准

食品级润滑油标准

食品级润滑油标准食品级润滑油是指用于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的润滑油,其安全性和卫生性对食品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国家和国际上都对食品级润滑油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

首先,食品级润滑油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这包括重金属、有毒物质、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等。

食品级润滑油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相关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其次,食品级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比如,其粘度、蒸发残留物、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等指标都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润滑油在食品加工设备上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另外,食品级润滑油的卫生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食品,因此其卫生标准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级润滑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卫生控制,确保产品不受外界污染,不会对食品产生任何影响。

此外,食品级润滑油的包装和标识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标识上需要明确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的信息。

最后,食品级润滑油的生产企业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认证和管理体系。

生产企业需要取得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卫生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级润滑油的标准涉及到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物理化学性质、卫生标准、包装和标识、生产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和使用食品级润滑油,才能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在选择和使用食品级润滑油时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人体润滑剂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人体润滑剂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人体润滑剂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人体润滑剂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成分要求:
a. 主要成分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和致敏物质;
b. 应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能够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
c. 具有适当的粘度,使其能够长时间保持润滑效果;
d. 能够与人体组织相容,不引起过敏反应。

2. 物理性能要求:
a. 外观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杂质;
b. 气味应清淡无刺激性;
c. 密度、粘度、pH值等物理性能应符合标准要求。

3. 卫生安全性要求:
a. 人体润滑剂应经过严格的卫生检验,不得存在细菌、真菌
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b. 不得存在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

4. 包装和标识要求:
a. 包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b. 标签应明确产品的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人体润滑剂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外观检验:通过目测观察润滑剂的外观,判断其清澈度、透明度等。

2. 密度检验:使用密度计测量润滑剂的密度。

3. 粘度检验:使用粘度计或旋转粘度计测量润滑剂的粘度。

4. pH值检验:使用pH计测量润滑剂的pH值。

5. 微生物检验:采用细菌计数法、真菌计数法和病毒检测等方法检测润滑剂中的微生物污染。

6. 化学成分检验:使用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检测润滑剂中的化学成分。

以上是人体润滑剂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和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法规进行进一步规定。

润滑油技术标准

润滑油技术标准

润滑油技术标准
润滑油技术标准
润滑油技术标准
润滑油技术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证润滑油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防止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润滑油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润滑油技术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物理性质:润滑油的密度、黏度、闪点、倾点等物理性质的标准化要求和检测方法。

2. 化学性质:润滑油的酸值、碱值、水分含量、氧化安定性等化学性质的标准化要求和检测方法。

3. 机械性能:润滑油的润滑性、抗磨性、防锈性、抗腐蚀性等机械性能的标准化要求和检测方法。

4. 环境保护:润滑油的挥发性、毒性、可生物降解性等环境保护性能的标准化要求和检测方法。

5. 标准实施:润滑油技术标准的实施要求、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润滑油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润滑油的质量和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促进工业和环保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oiles 300标准 -回复

oiles 300标准 -回复

oiles 300标准-回复题目:【Oiles 300标准】优秀润滑剂的要求及应用引言: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润滑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有效降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并降低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

然而,市场上的润滑剂品牌繁多,如何选择一款优秀的润滑剂?本文将以Oiles 300标准为主题,深入探讨优秀润滑剂的要求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Oiles 300标准的定义及意义1.1 Oiles 300标准简介Oiles 300标准是由Oiles Corporation开发的一套润滑剂性能测试标准。

这套标准包括了对润滑剂的黏度、磨损、氧化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确保润滑剂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发挥最佳效果。

1.2 Oiles 300标准的意义Oiles 300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对润滑剂性能要求的提升和规范。

只有符合Oiles 300标准的润滑剂才能获得认证,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机械设备中。

选择符合Oiles 300标准的润滑剂,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部分:优秀润滑剂的要求2.1 合适的黏度黏度是润滑剂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润滑剂在机械设备中的润滑效果。

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黏度的润滑剂至关重要。

Oiles 300标准对润滑剂的黏度进行了严格要求,根据不同工况和温度条件下的黏度变化,确保润滑剂能充分发挥其润滑作用。

2.2 减少磨损优秀的润滑剂能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磨损。

在实际工作中,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磨损现象的产生,长期积累会引发机械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Oiles 300标准要求润滑剂能减少磨损,保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氧化稳定性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反应,导致润滑剂老化变质。

优秀的润滑剂应该具备良好的氧化稳定性,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稳定性,提供持久的润滑效果,避免因润滑剂老化引发的设备故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油田企业标准Q/SH1025 0512—2011代替 Q/SH1025 0512—2007 钻井液用润滑剂技术条件2011-10-01发布2011-12-01实施中原油田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H1025 0512—2007《钻井液用润滑剂通用技术条件》。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新增了钻井液用油酸脂类润滑剂的技术要求;——液体润滑剂外观指标更改为:均匀状液体;——更改了原标准中细度测试的叙述方式,不再描述为“引用SY/T 5559—1992中第6章”,而是直接明确了测试步骤。

本标准由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油田化学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卫、孙明卫、朱玉萍、湛玉玲、魏玲艳。

本标准200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钻井液用润滑剂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钻井液用润滑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质量检验单及使用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中原油田钻井液用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油酸脂类润滑剂的准入、验收和质量监督检验,不适用于小球类润滑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16783.1—2006 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SY/T 5490 钻井液试验用钠膨润土3 要求钻井液用润滑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指标项目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油酸脂类润滑剂外观均匀状液体松散状流动粉末或颗粒均匀状液体细度(筛孔0.25 mm筛余),% ≤—10.0 —水分,% ≤—7.0 —酸值,mg/g ≤——35荧光级别*≤ 4.0 4.0 4.0表观粘度升高值,mPa•s ≤ 3.0 3.0 2.0润滑系数降低率,% ≥75 60 84 注:荧光级别指标仅限于钻井液用低荧光润滑剂。

4 试验方法4.1 仪器设备和试剂仪器设备和试剂包括:a)天平:精度0.01 g、0.0001 g;Q/SH1025 0512—2011b) 恒温干燥箱:室温至200 ℃,精度±3℃; c) 高速搅拌机:负载转速为(11000±300) r/min ,搅拌器轴装有直径为25 mm 的单个波形叶片,质量5.5 g ;带有样品杯,杯高180 mm ,杯口直径97 mm ,杯底直径70 mm ,用不锈钢或耐腐蚀材料制成;d) 搅拌机:转速为400 r/min ;e) 六速旋转粘度计:ZNN-D6型或同类产品; f) 极压润滑仪:EP 型或同类产品; g) 地质荧光仪;h) 回流装置:由电热套、圆底烧瓶和冷凝管组成; i) 标准筛:筛孔0.25 mm ;j)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5 mol/L ; k) 乙醇:95%; l) 三氯甲烷;m) 酚酞指示剂溶液:10 g/L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 n) 碳酸钠:化学纯;o) 钻井液试验用钠膨润土:符合SY/T 5490的规定。

4.2 试验程序 4.2.1 外观自然光下目测。

4.2.2 细度称取试样约10 g(精确到0.01 g),放入孔径为0.25 mm 的标准筛中震荡,称取筛余物质量(精确到0.01 g),按式(1)计算细度。

1001×=mm S ………………………………………(1) 式中:S —细度,%;m 1—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4.2.3 水分用在105 ℃±3 ℃下干燥2 h 已知质量的称量瓶,称取约3 g ~4 g 试样(精确到0.0001 g),放于105 ℃±3 ℃恒温干燥箱中烘4 h 后取出,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 后称量。

水分按式(2)计算。

1000121×−−=m m m m X (2)式中:X —水分,%;m 1—烘干前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Q/SH1025 0512—2011m 2—烘干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0—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4.2.4 酸值4.2.4.1 95%乙醇的制备将95%乙醇加入圆底烧瓶中,放入电热套,安装好冷凝管,接通冷凝水后开始加热。

当冷凝管中有液体滴落后,再缓慢回流溶液5 min 以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将圆底烧瓶中的乙醇溶液冷却至室温,每200 mL 乙醇溶液加4滴酚酞指示剂,用0.05 mol/L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中和至溶液刚变成粉红色。

4.2.4.2 实验步骤称取约0.3 g 试样到锥形瓶中(精确到0.0001 g ),加100 mL 回流过的95%乙醇,摇动锥形瓶使试样完全溶解,加4~5滴酚酞指示剂,用0.05 mol/L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

4.2.4.3 计算酸值按式(3)计算。

mc V A 1.56××= (3)式中:A —酸值,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 —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56.1—1摩尔氢氧化钾的质量;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4.2.5 表观粘度升高值4.2.5.1 配制四份基浆,每份量取400 mL 蒸馏水,加入20.0 g 试验用钠膨润土(在恒温干燥箱内105 ±3℃ ℃下干燥4 h ),0.8 g 碳酸钠,高速搅拌20 min 。

其间至少停下两次,以刮下粘附在容器壁上的粘附物,在24 ±3℃ ℃下密闭养护24 h 。

4.2.5.2 取两份基浆分别高速搅拌5 min ,按GB/T 16783.1—2006的方法测定六速旋转粘度计600 r/min 的读值。

4.2.5.3 取另外两份基浆分别加入4.0 g 试样,高速搅拌5 min ,按GB/T 16783.1—2006的方法测定六速旋转粘度计600 r/min 的读值。

4.2.5.4 表观粘度升高值按式(4)和(5)计算。

60021Φ×=A η .............................................(4) 12A A A ηηη−∆= (5)式中:ηA —表观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 •s); Φ600—六速旋转粘度计600 r/min 的读值;△ηA —表观粘度升高值,单位为毫帕·秒(mPa •s); ηA 1—基浆的表观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 •s);Q/SH1025 0512—2011ηA 2—加样后试验浆的表观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 •s)。

4.2.6 润滑系数降低率4.2.6.1 配制四份基浆,每份量取400 mL 蒸馏水,加入0.8 g 碳酸钠,20.0 g 试验用钠膨润土(在恒温干燥箱内105 ±3 ℃℃下干燥4 h ),高速搅拌20 min 。

其间至少停下两次,以刮下粘附在容器壁上的粘附物,在24 ±3 ℃℃下密闭养护24 h 。

4.2.6.2 取两份基浆分别用搅拌机搅拌10 min 后,用极压润滑仪测定润滑系数。

4.2.6.3 取另外两份基浆分别加入4.0 g 试样,用搅拌机搅拌10 min 后,用极压润滑仪测定润滑系数。

4.2.6.4 润滑系数降低率按式(6)计算。

100121×−F F F Y =……………………………………(6) 式中:Y —润滑系数降低率,%; F 1—基浆的润滑系数; F 2—基浆加样后的润滑系数。

4.2.7 荧光级别在洁净烘干的10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三氯甲烷,加入1.0 g 需测定荧光级别的试样,摇匀、放置、澄清,倒出一部分澄清液于干净试管中,在紫外光仪下观察荧光与相关标准系列(根据用方原油配制的标准系列)对比确定荧光级别。

4.3 精度各项平行测定值之差在下列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 a) 细度:0.5%; b) 水分:0.5%; c) 酸值:5 mg/g ;d) 表观粘度升高值:1.0 mPa •s ; e) 润滑系数降低率:5%; f) 荧光级别:0.5。

5 检验规则 5.1 采样 5.1.1 组批凡同一生产厂名、同一产品名称、同一规格、同一商标及批号,并且有同样质量合格证的产品为一批。

5.1.2 采样5.1.2.1 按GB/T 6678—2003中7.6的规定确定抽样单元数量及样品量。

Q/SH1025 0512—20115.1.2.2 固体样品在采取后经充分混合,用四分法缩分,取其中两份,每份不得少于500 g,分别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包装容器中,密封并贴上标签。

液体样品在采取后经充分混合均匀,取其中两份,每份不得少于500 mL,等量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瓶中,密封并贴上标签。

5.1.2.3 标签上应注明样品名称、样品型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采样日期、采样地点和采样人。

一份作质量检验,另一份留作复检,留样期为三个月。

5.2 判定5.2.1 当检验结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技术指标不符合表1的规定时,应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不符合表1的规定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5.2.2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单位,按本标准进行复检。

6 标志、包装、质量检验单、运输及贮存6.1 标志外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净质量、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编号、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

6.2 包装固体产品的外包装应采用三合一编织袋或牛皮纸袋,内包装应为薄膜袋,严密封口。

每袋净质量25 kg,误差为±1%,在每批产品中任意抽检40袋,其净质量平均值不应少于其标示的净质量。

液体产品的包装应采用25 kg塑料桶或200 kg铁皮桶(或依顾客要求而定),误差为±1%,但在每批产品中任意抽检40桶,其净质量平均值不应少于其标示的净质量。

6.3 质量检验单每批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单,其内容应符合表1的要求。

6.4 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暴晒,要防潮、防淋、防止包装破损。

6.5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