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赞膏方
关于膏方的古籍

关于膏方的古籍膏方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制剂形式,也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古代,膏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其制作方法和配方也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本文将从古籍的角度出发,探讨关于膏方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和配方等方面的内容。
一、膏方的历史渊源膏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膏者,以脂为主,辅以草木之实者也。
”这说明膏方在古代已经得到了应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难经》中也有关于膏方的记载,如“膏药”、“膏丹”、“膏粉”等,说明膏方已经成为古代医药学中的一种重要制剂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膏方在唐代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制剂形式,出现了许多与膏方相关的著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该书共收录了膏方360种,其中不乏许多经典的膏方配方。
此外,唐代还有《开宝本草》、《本草拾遗》等著作,都对膏方的制作方法和配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宋代是膏方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宋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关于膏方的记载。
宋代医学家苏颂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膏方的记载,如“膏方一百五十种”、“膏药”、“膏剂”等,这些都表明膏方在宋代的医药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明清时期,膏方的制作方法和配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明代医学家李时中的《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正义》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方的记载。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的《医林纂要》中也有关于膏方的内容,如“膏方”、“膏药”等。
这些著作都为膏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膏方的制作方法膏方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油脂或动物脂肪为基础,加入中药材制成的;另一种是以蜜、糖、麻油等为基础,加入中药材制成的。
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总的来说,以油脂或动物脂肪为基础的膏方更为常见和实用。
膏方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质原料:选择优质的中药材和油脂或动物脂肪作为原料,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罗大伦:从医三十年,发现古方中补气血第一良方—玉灵膏

罗大伦:从医三十年,发现古方中补气血第一良方—玉灵膏您有这样的经历吗:蹲在地上两分钟,然后猛地站起来,眼前瞬间变黑一下?如果有,您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
在古代医家的医案书里面,我最早看的是清朝王孟英的医案,然后才是叶天士的。
所以在央视讲《百家讲坛》的时候,第一个讲了王孟英,而且,在故事里面,我介绍了王孟英的一个方子,是用龙眼肉制成的玉灵膏。
这个玉灵膏是做什么用的呢?是补血的。
血虚的人非常多,所谓血虚,就是血液不足,与西医的贫血有范围交叉的地方,我们说血虚,去检查可能还未必贫血,但是,如果血虚严重的人,去检查则一定贫血的。
那么,血虚之人,都有那些症状呢?第一:血虚之人,面色无华,脸色总是没有那种红润的感觉。
第二:血虚的人容易失眠,这叫血不养心,所以会失眠,现代人里面,这种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较多。
第三:血虚的人容易健忘,刚刚见过的人,转眼忘记人家的名字了,这也是血不养心的缘故。
第四:血虚的人有黏膜的部分颜色浅,比如,指甲里面的颜色、嘴唇的颜色、眼睑的颜色等等,总是惨白。
第五:血虚之人,容易疲劳。
一般女性应该喜欢逛街,血虚的女性,逛一条街,就会累得“骨头架子像要散了一样”。
而且,在疲劳的时候容易心悸,心脏无力地乱跳,而且容易头晕。
第六:血虚之人,夏天的时候,手脚是热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脚立刻冰凉,夏天进入空调冷气房间,也会如此,这是血虚不能濡养四肢。
这样的人会怕冷风,冬天要比别人多穿衣服。
第七:蹲下两分钟,猛地站起来,会眼前突然变黑瞬间,然后才能正常,这样的人,往往是气血不足,但是,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互生,此时补血,往往可以效果非常好。
第八:血虚之人舌质淡白,没有红润的感觉。
我想,很多人会有这些症状的,如果真的有,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血虚了。
可是,大家不禁要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血虚呢?血虚的原因是什么呢?血虚的原因,首先是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是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血液。
有的人会问,不是血液的来源是造血干细胞吗?我要问问,造血干细胞的物质基础从何而来呢?还不是脾胃吗?所以,中医讲的是一个过程,是本源的内容。
膏方历史故事

膏方历史故事在古代,膏方是中医药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研磨成膏状,外敷于患部或经络上,起到温补、祛邪、化瘀、活血等作用。
膏方的使用历史悠久,有许多经典故事与之相关。
一、《伤寒杂病论》中的膏方《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膏方的应用情况。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曾被封为“膏方之祖”的桂枝汤。
根据文献记载,桂枝汤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创,其方药中包括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等,主要用于治疗寒热未解而引发的恶寒发热等症状。
这一膏方的使用不仅有效,而且方便易行,成为许多医学家和临床医生学习的典范。
二、《千金翼方》中的膏方《千金翼方》是宋代医学家孙思邈所编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有关膏方的宝贵知识。
文中提到的一种膏剂是以当归、白芷、附子等为主要组成的补血活血膏。
这种膏剂在治疗妇女痛经、产后血虚等一系列妇科疾病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孙思邈对于膏方的运用非常独到,他在《千金翼方》中详细记载了膏方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为后人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膏方在现代临床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膏方在中医药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中医内科、妇科、外科等多个领域中,膏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比如,我们熟知的逍遥散就是以柴胡、黄芩、茯苓等为主的外治类膏方,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同时,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膏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新型载体技术和制剂配方的研究,膏方的制作和使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中药成分对于疾病发生机制的影响,以及膏方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膏方作为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从古代经典到现代临床,膏方一直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方便的制作、使用方式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推进,膏方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医行里有一句话形容膏方的句子

中医行里有一句话形容膏方的句子1. “膏方可是中医里的宝贝啊!”就像冬天里的暖炉,给人温暖和滋养。
比如我去年冬天吃了一段时间膏方,整个人都精神多了,真的太神奇了!2. “中医常说膏方是浓缩的精华呀!”这不就像那琼浆玉液一般嘛。
我有个朋友身体比较虚弱,吃了膏方后,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了,你说厉害不厉害?3. “膏方那可是中医的秘密武器哟!”好比一把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大门。
我邻居阿姨以前总生病,后来吃了膏方调理,现在很少生病了,这效果绝了吧!4. “都说膏方是中医的拿手好戏呢!”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身体。
我爷爷以前总觉得没力气,吃了膏方后,现在每天都能出去遛弯了,哇塞!5. “膏方在中医行里可是个宝哇!”就如同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健康之路。
我自己尝试过膏方后,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好,真的超棒!6. “中医不是常讲膏方是养生利器嘛!”简直就是身体的好朋友。
我认识的一位叔叔,靠吃膏方把身体养得棒棒的,太牛了!7. “膏方可是中医的一大绝招啊!”好像是给身体注入了活力源泉。
我身边好多人都在吃膏方,效果都很不错呢,你还不试试?8. “膏方在中医里那绝对是厉害角色呀!”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身体。
我妈妈吃了膏方后,睡眠都变好了,这也太赞了吧!9. “中医说膏方是调理的妙方呢!”恰似春风拂面般舒适。
我听说有个人以前体质很差,吃了一段时间膏方后改善了很多,真让人惊叹!10. “膏方在中医行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像一个贴心的卫士,守护着健康。
我自己就真切感受到了膏方的魅力,你难道不想感受一下吗?我的观点结论:膏方在中医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确实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多好处,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尝试。
古代经典名方 膏方大全

古代经典名方膏方大全古代医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其中,膏方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使用方便、容易保存的优势。
下面是一些古代经典名方膏方的介绍。
1.人参膏人参膏是一种以人参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人参膏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乏力乏气、心悸气短等症状。
2.当归膏当归膏是一种以当归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止痛祛痘的功效。
当归膏适用于经血不调、痛经、血瘀症状。
3.甘草膏甘草膏是一种以甘草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益气养阴、调理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甘草膏适用于气虚体质、脾胃不好、久咳不愈等症状。
4.熟地黄膏熟地黄膏是一种以熟地黄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补肾养血、滋阴补阳、调理经脉的功效。
熟地黄膏适用于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经闭等症状。
5.枸杞子膏枸杞子膏是一种以枸杞子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滋肝肾、明目补益、起到滋养身体的作用。
枸杞子膏适用于精神疲乏、视力模糊、腰酸腿软等症状。
6.参苓白术散膏参苓白术散膏是一种以黄精、茯苓、白术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益肾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
参苓白术散膏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
7.海螺膏海螺膏是一种以海螺粉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滋阴养血、润肌肤、舒缓瘙痒的功效。
海螺膏适用于皮肤干燥、瘙痒、湿疹等症状。
8.天麻膏天麻膏是一种以天麻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清利头脑、镇静安神、缓解头痛的功效。
天麻膏适用于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9.丹参膏丹参膏是一种以丹参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清除毒素的功效。
丹参膏适用于心脏病、中风后遗症、痔疮等症状。
10.炮姜膏炮姜膏是一种以炮姜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散寒温经、止痛祛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炮姜膏适用于寒性疼痛、关节疼痛、风湿痛等症状。
这些古代经典名方膏方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疗效,在古代医药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得到验证。
流传千年的古方,神奇道药—葛洪桂龙药膏

流传千年的古方,神奇道药—葛洪桂龙药膏流传千年的古方,神奇道药—葛洪桂龙药膏葛洪养生苑,患者温暖的家!作者:葛洪养生时间:2013-02-22自葛洪养生苑开播以来,收到了广大患者的大力支持和喜爱,很多葛洪养生苑的老朋友称葛洪养生苑是患者最温暖的家。
在这里不但能重新收获健康,更能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勇气和重新生活的希望。
孙老师的话语朴实温暖,实实在在,无数的患者通过葛洪内外双修,五脏同调,内服葛洪桂龙药膏,调理五脏功能,外修葛洪健康五式疗法,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排除体内垃圾毒素,一体多病得到了很好的调节。
山东德州,72岁大学副教授李教授说:葛洪养生苑这个节目真是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好节目,孙老师真是让我佩服。
我患有冠心病十多年,同时还伴有房颤、早搏、心绞痛,血压也是忽高忽低,还有脑动脉硬化的问题,肺也不好,有老慢支。
一换季,就要去住院,但是一直没有治好,只是控制病情。
一开始我不相信葛洪内外双修疗法,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去的。
但是经过葛洪内外双修疗法调理,通过服用葛洪桂龙药膏,现在才一个疗程,气管舒服多了,喘气不费力,咳嗽也减少了,心脏的问题也明显的减轻,心绞痛很长时间没有再犯,心慌、房颤的症状明显的减轻,血压也平稳了,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也降低了。
没想到这一种药,就能调理好我这么多的问题,就能治疗我这么多年的老毛病,现在我坚定信心,一定要和孙老师一起走下去。
北京朝阳区,65岁退休干部李书记说:我是葛洪养生苑的老朋友,现在全家人都在用葛洪内外双修的方法来调理,通过服用葛洪桂龙药膏,我十多年的萎缩性胃炎、胆囊炎还有前列腺炎现在都没有了,我爱人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明显的见好,我大女儿子宫肌瘤、失眠、低血压的问题,没想到也都得到了很好的调理,我就说跟着孙老师准没错,只要跟着孙老师,我们一家人的健康就有了保障,孙老师,我由衷的要和你说声谢谢,葛洪桂龙药膏确实是老百姓的良药。
葛洪养生苑是你温暖的家,葛洪养生苑给你健康,给您快乐,给您幸福!流传千年的古方,神奇道药—葛洪桂龙药膏作者:葛洪养生时间:2013-02-21葛洪桂龙药膏是国内目前唯一将医学界名人用在药名的国药准字号OTC药品。
国医大师陈可冀:膏剂处方有很多宝贵的经验,需要认真传承

国医大师陈可冀:膏剂处方有很多宝贵的经验,需要认真传承▲陈可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与老年医学临床研究。
按:膏方,在《正韵》、《博雅》中释为“润泽”之义,因其多有滋补之功效,故又有“膏滋”之谓,属于丸、散、膏、丹、酒、露、汤和锭等八种剂型之一,是我国传统医药学方药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
历代的膏方中,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膏方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药物剂型,有软膏和硬膏之分,其中软膏又称为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恰当的溶质调和而成的黏稠度适当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内服膏方多指煎膏,是指将一味或多味中药饮片加水多次煎煮,去渣取汁后,蒸发浓缩并加饴糖或阿胶等制成的半流状内服制剂。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中医膏方由最早的外用膏药发展成内服及外用膏方并存,又由固定处方的成药膏方发展成为按个人不同体质需求辨证处方制作的个体化膏方。
随着膏方的配伍、制法逐渐完善,其品种逐渐增多,功效不断扩大。
中医膏方的历史源流大致经历了初起、发展、成熟、盛行四个阶段,及至当代,内服膏方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病人的推崇和喜爱。
膏方在清代宫廷中应用面广、数量较多,《清太医院配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书中对于膏方的记载都很多。
特别是从《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可窥见一斑,此书中有用于保健抗衰老的菊花延龄膏、用于补益的扶元和中膏和扶元益阴膏、用于调治脏腑的润肺和肝膏、理脾调中的化湿膏以及用于治眼病的明目延龄膏等,极具特色,有些膏方沿用至今。
慈禧太后养阴理气膏处方件通过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内服膏方的分析,可以得出清宫使用内服膏方有三大特点。
首先是清宫膏方组成较简单,药量不重,如菊花延龄膏、五味子膏、梨膏均只有一味药,而明目延龄膏、二冬膏只有两三味药而已,一般的膏方也只有十来味药。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十则古代膏方(含制作方法)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十则古代膏方(含制作方法)膏方简称膏,也称为膏滋药,是中医传统八大剂型之一。
“膏取其润,丹取其灵,丸取其缓,散取其急,煎取其下达,饮取其中和,汤取其味,以涤荡邪气,渍取其气,以留连病所”,临床常常作为补益身体、制衡阴阳气血的手段。
大师秦伯未尝谓:“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即是说膏方虽以补益为多,但不单单用于滋补,施用得当,同样可以有效治疗疾患。
在此择历代妇科膏方十则,浅作评议。
1滑胎丹参膏组成:丹参半斤,川芎3两,当归3两,蜀椒5合(有热者,以大麻仁5合代)。
功效:养胎,令滑易产。
用法用量: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
制备方法:上咀,以清酒溲湿,停1宿以成,煎猪膏4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
用药禁忌: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
此方出自《千金方》,为医圣孙思邈所著,唐代内服膏方发展尚不成熟,收膏多用猪膏、醇酒一类,少用白蜜,此方即用猪膏。
收膏虽陋,但组方用药丝毫不逊后世。
此方以破宿生新之丹参为主药,芎、归为辅,用滑胎易产之专方佛手散之川芎、当归。
而寒用川椒,热用麻仁,尽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猪膏、醇酒则取其滑泽滋益。
2大补二天膏组成: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黄芪、白术、枣仁、云苓、泽泻、山药、远志肉、当归、白芍、茯神、龙眼肉。
功效:滋补阴血,补脾和胃。
主治:室女天癸已至,复止不来。
用法用量:内服。
作煎亦可。
此方出自《陈素庵妇科补解》。
原书成于宋代,补解完善于明,而刊行于近现代。
陈氏在妇科方面尤其重视脾胃,此方典型体现其思想。
稚女先后二天俱不足,任脉虽通,冲脉未盛,气血不能充满,因此天癸来而复止。
方用山茱萸、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以补肾水,用六味丸之意;黄芪、当归、白芍、白术、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以补脾土,乃归脾汤。
先后二天得以滋养,气血充足,则月事自来。
《丹台玉案》亦载有一首治疗室女经闭的膏方,名为大黄膏子,单用大黄一味,以醋1碗熬膏服用,治疗经脉不通之经闭。
华佗留给曹操的“膏方”,到底有多神奇?

华佗留给曹操的“膏方”,到底有多神奇?一、何为膏方膏的含义很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
膏剂有内服和外敷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疗法中常用药物剂型。
这节课主要介绍的是内服膏剂,又称为膏方。
膏方(膏滋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状况,遵循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思想,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经过严格的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临床上也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患者。
二、历史悠久膏方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
相传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戎马一生,喜四处征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的疾患经常发作。
建安五年,袁绍在官渡与曹操决战。
此时,曹操头痛发作,于是请来神医华佗救治。
当时华佗仅扎一针便治好了曹操的头痛。
曹操想挽留华佗于军营中,为自己治病,华佗为天下百姓疾苦着想,借故推辞,仅留下一条处方。
但是行军熬药不便,故曹操命人将药炼制成膏方,随身携带进食。
后来膏方发应用也由治疗疾病逐渐向滋补强生、养生延年的方向延伸,为帝王将相、富贵人家独享的高级补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清时期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化、制作规范严谨,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的广泛。
三、膏方特点1、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理论认为,病邪分阴阳,人体的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
因此,我们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气血阴阳失衡的状态,是中医治病养生的基本思想,也是我们定制膏方的主要原则。
俗语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
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寒冷干燥,正是滋阴养血的好时机。
雷允上2011年膏方

【雷允上传统膏方】“雷允上”创始于康熙年间。
三百年的发展史,以其精湛的医术、道地的选材和精细的制作而闻名遐迩,“六神丸”便是雷允上集医、药、工之大成的经典佐证。
雷允上尊奉“诚信为本、质量奠基”的信念,内修企业精神、外示品牌承诺,作为国药业内“四大名旦”之一而立足沪上,曾现“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一说。
现今,我们承雷允上先人荫庇、文化熏陶、信念鼓舞和习惯传袭,取古今医药学之精华,将历史和现代、经验和理论、传承和弘扬、医疗和保健融为一体,励志创新,图雷允上之发展,固“货真价实三百年、驰名中外雷允上”之美名。
今天,我们仌十分注重医术、选材、制作,并将其有机结合。
以下呈现给您的膏方是张镜人、朱南孙、施杞、陆德铭等十余位名家献方和雷允上历代验方,是我们运用现代药理知识,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原则,通过系统整理、归纳而形成的雷允上膏方体系,供您在调补养生保健中选择使用。
【何为膏方】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
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致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也,故俗称膏滋药。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传统剂型。
内服膏剂,后来有称为膏方,因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为滋补药。
由于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现在膏方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不论是仍中医理论还是仍临床实践来看,膏方都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成药。
它在复方汤药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的临床表现确立的不同处方,采用君、臣、佐、使药物进行配伍,经过精细加工、严格操作,最终成为质量上乘的膏方。
【膏方是“治未病”的好方法】中医膏方可以有效的防病、疗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治未病”就是着重强调预防疾病。
中医古代有句佳话:“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治未病”,其含义深刻。
简言之,它包括:一、在没有形成疾病的时候,通过中医辨证、辨质养生、保健等措施阻止其疾病的发生。
流传有效的名医膏方膏滋

流传有效的名医膏方膏药是祖固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五大剂型一丸、散、膏、丹、汤之一,其历史悠久,形成了中医外治独有的特色和成就。
膏药品种主要分为软膏和硬音,敷贴青药不仅能治疗某些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疾患也有着较好疗效,同时它具有配制方便、易于携带、使用方便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所以,从古至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是临床医学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以下是中国一些名家的膏方:延年益寿的特效膏方:松子核桃膏[原材料]松子仁、蜂蜜各200克,黑芝麻、核桃仁各100克,黄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松子仁、黑芝麻、核桃仁同捣为膏状,入砂锅中,加入黄酒,文火煮沸约10分钟,倒入蜂蜜,搅拌均匀,继续熬煮收膏,冷却装瓶备用。
每日2次,每次服食1汤匙,温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滋润五脏,益气养血。
适用于肺肾亏虚,久咳不止,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
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可滋补强壮、健脑益智、延缓衰老;脑力劳动者经常服用能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
益寿膏方[原材料]熟地黄60克,山药60克,山茱萸60克,云茯苓60克,粉丹皮60克,福泽泻60克,大麦冬60克,五味子60克,阿胶6克,黄酒、炼蜜各适量。
[制用法]将上述药材(除阿胶、黄酒、炼蜜外)加适量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煎液,加热浓缩为清膏。
再将阿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中和匀,最后加入适量炼蜜和匀,文火收膏。
每次10克,1日2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主治]滋肾养肺,固气益寿。
适用于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老年病、顽固性疾病恢复期出现的各种虚弱症状。
[来源]本方来源于膏方专家刘春天经验方。
双子双冬膏[原材料]菟丝子200克,金樱子200克,天冬150克,麦冬150克,熟地黃150克,山药150克,牛膝150克,地黄100克,杜仲叶100克,制何首乌100克,茯苓100克,木香100克,柏子仁100克,五味子100克,狗脊100克,枸杞子75克,覆盆子75克,地骨皮75克,花椒50克,泽泻50克,人参50克,石菖蒲50克,炙远志50克,炼蜜适量。
国粹丨10大名医100膏方——秋冬养生必读(二)

国粹丨10大名医100膏方——秋冬养生必读(二)齐医中国〉刘灿坤:淄博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主任药师,1957年8月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医药科研产业分会委员,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专家库成员,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从事中医药工作40多年,进取好学,学古典而不拘泥于古典,善于古今并用,活学活用,中西医结合,研现代中医而不硬套,勤学苦研,历经数年,将中医四诊八纲发展为五诊十纲,提出治癌“四联疗法”的新思路。
擅长疑难病方面的诊疗,如治疗癌症(肺癌、肝癌、脑瘤、胃癌、直肠癌术后等),治疗牛皮癣,以及妇科杂症、内科杂病等疾病方面中西药联用,方法得当,疗效显著;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制定了一套特效方案,对预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门诊时间:每周一、四刘灿坤:膏方养生一人一方“中医膏方是根据个人的机体特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通过辨证与辨病的结合,可随证加减处方,以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淄博市第一医院主任中药师、副主任中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刘灿坤指出,膏方养生强调个体化给药处方,单独加工制备,因人而异,顺时而为。
刘灿坤告诉记者,膏方适宜的人群非常广泛。
原来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冬令季节,可以结合自身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省事省力效果持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林真寿:薯蓣丸是膏方典范

林真寿:薯蓣丸是膏方典范经方薯蓣丸是膏方组方的最好典范 (2008-10-21 21:51:09)转载▼林真寿膏方薯蓣丸是东汉张仲景治疗“虚劳”的经典方剂,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由二十一味中药组成,组方十分神妙。
目前,为了开好群众满意的膏方,我反复温习古今名方,觉得经方薯蓣丸是膏方组方的最好典范。
薯蓣丸方药源流:薯蓣丸原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6条,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麯、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窮、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古代“分”是何单位?....此处“分”当不是“份”的意思。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薯蓣丸主治虚证兼顾外邪: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虚劳诸不足”即为阴阳气血俱不足的虚劳病人,易被外邪侵袭而患各种病症,如头目昏眩,心中烦闷,骨节烦疼,腰背酸疼,饮食减少,羸瘦百病等。
现代研究已证实,该方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广泛用于临床慢性虚损疾病,如正气虚衰易感冒、各种疾病易反复者,体质虚亏、形体瘦弱,癌证术后、化疗、放疗后调理,亚健康等。
薯蓣丸方药旨在扶正祛邪: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仲景首重脾胃,方中重用薯蓣(淮山药)为主药,大枣百枚、甘草二十八分为辅药,使脾胃健运,气血阴阳化生有源。
佐以四君补气、四物补血、麦冬、阿胶滋阴,干姜温阳,此十三味共呈补气血阴阳诸不足之功,达到扶正目的。
又伍桂枝、防风、柴胡散风祛邪,豆黄卷化湿和中,麯(即神曲)消食健脾;使以桔梗、杏仁、白蔹理气开郁。
诸药合用,健脾益胃,气血并补,阴阳和调,执中州以灌四旁,扶正气以祛风邪。
薯蓣丸绝妙组方给我的启示:药物剂量轻重分明:方中主辅药的剂量独重:主药薯蓣(淮山药)三十分,辅药大枣百枚、甘草二十八分,三味药总量占全方的五分之二以上,这就十分明显突出了调理脾胃的极其重要作用。
近代中医名家膏方评析

刘先生 : 丹溪 云 : 手指麻木 , 十年后须 防中风 。绎其意义 , 肝藏 血 、 又主筋 。其性刚属木 , 内寄风阳。动则挟 少阳以施 威。 而
风起无形 , 痰袭空络 , 互相助势 , 交为煎薄 , 则必潜于孙 络 , 逆于边端 , 引风淫末疾 , 有明 旨。斯 症之关 乎肝风 , 经 已显 然若揭 。
张聿 青膏方医案 张聿青 ( 83—10 ) 江苏无 锡人。其父工医 , 14 95 , 兄亦精 医 , 少承家学 , 益孟 晋 , 覃思博稽 , 故论 病处方 , 变化万 千 , 不株守一
家之言。存世 医著有《 张聿青医案》 其 中第 1 , 9至 2 以验案形式 反映了近 7 0卷 O则丸膏方药 的临床应用 。
膏方医案 周松鹤先生 , ,2岁。用脑 眩晕 , 男 5 甚则汗泄 , 当责之虚 , 惟按 脉弦劲而数 , 时有怫郁则 肝火亦 旺。夫 肾主骨 , 骨藏髓 , 髓海
属脑 , 肾虚不能充髓 , 更不能涵肝潜 阳, 则气火 易逆 上扰清空 , 《 故 内经 》 :上 气不足 , 日 “ 脑为之 不满 , 头为之苦 倾 , 目为之 眩” 。
肝 阳, 一味新会 白调 畅气机并使全 方滋 而不 腻。全方配伍得宜 , 可取 良效。
陈 道 隆 膏 方 医案
陈道隆 (9 3—17 ) 浙江杭州人 。少时立志学医 ,4岁 即报考浙江 中医专 门学 校 , 10 93 , l 学成后 因成绩名 列榜首按 该校规定
被任命为附属医院院长。在杭行医期间以擅治伤寒温病而声名远 扬。13 9 7年迁居上海 , 转而 以治疗 内伤杂病为 主 , 在运用 膏 方方面尤有独到之处 。建 国后 , 被聘为广慈 医院( 今瑞金 医院) 华东 医院中医特约顾 问。 、 膏方医案
膏滋为什么是中药调理的“王中之王”?

膏方为什么是中药调理的“王中之王”?导读:中医药有八种剂型:丸、散、膏、丹、酒、露、汤、锭。
为什么膏方才是中药调理的“王中之王”?膏方,自古以来,就是中药制剂中最有效的剂型。
膏方养生,这种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养生方式,如今,已经成为最流行的养生调理方式,火爆大江南北。
御品膏方,为国内唯一根据皇家御用秘制膏方产品,由三代宫廷御医之后——北京中医药学院李刘坤教授献方,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宝级膏滋大师王国宝亲自熬制,为硕果仅存的皇家膏滋,是著名北京301医院里的唯一一款中药膏方,是中医膏滋养生中的稀世极品、“王中之王”!什么是膏方?膏方是怎么来的?!膏方又称膏剂、膏滋,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作用的成药,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胃痛、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肾精亏虚、腰腿痛、各种手术后气血未复、产后、放化疗后或大病后气血不足,包括现代社会的“亚健康”人群等,均可以膏方调治。
膏方历史悠久,是中华医学最古老,也是最隐秘的调理养生方式之一。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兴起于汉唐,向来有“养生贵族”之称,一料名家开的膏方价值不菲,堪比金玉!为什么这么珍贵呢?因为它源于古代宫廷,自古就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滋补调理贡品,普通百姓大都闻所未闻,更别提享用了。
早在明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膏方具有抗老延年的功能,在《御制饮膳调养指南》中有记载:用人参、生地、茯苓、蜂蜜制成膏方,能“延年益寿,填精补髓,发白变黑,返老还童”!很多地方大员不远千里赴京城送礼,礼物仅仅是两小篓膏方,可见当时膏方已经是一种等同于金银细软的贵重之物了!到了清代,膏方在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秘方近30首,与此同时,膏方开始在民间流传。
丸、散、膏、丹,调理滋补哪个强?当然是用膏方!很多人有疑问,中医很多内服的方法,什么方法最好?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代御医之后李刘坤教授介绍说,中药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膏方的调理滋补效果最佳!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有“一勺膏滋,十碗药”的说法。
历代名膏方选介:琼玉膏

历代名膏方选介:琼玉膏
明医公开课第629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历代名膏方选介:琼玉膏
【来源】《寿世保元》。
【组成】人参(研末)360克,茯苓(研末)450克,蜜2500克,鲜生地(捣取汁)5000克。
【制剂】先将地黄汁和蜜煎沸,再加入参、茯苓二末,熬成膏。
【服法】每服一匙,开水调服。
【功用】益气阴,养心肺。
【主治】虚劳咳嗽,短气无力等症。
【按语】此方以生地为君,大补肝肾之阴;人参为臣,大益心肺之气;茯苓为佐,健脾以培后天;蜜为百花之精,味甘补脾,性润养肺。
四味皆温良和厚之品,煎熬成膏,服用方便。
中老年人气虚,阴血不足者,可常服之。
古人谓:起吾沉瘵,珍赛琼瑶,故有琼玉之名。
END
“
·
· 版权声明:。
熬膏剂的诗句

熬膏剂的诗句病中感怀作者:李煜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赠南邻觅酒作者:白居易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
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
晚春客愁五绝·老身何可病作者:方回老身何可病,客舍只宜晴。
晓鼎催煎药,窗间又雨声。
禁忌·硫黄橘气最难当作者:贾似道硫黄橘气最难当,煎药须教莫近傍。
顿处常教遮得暗,切须休露太阳光。
袭美以公斋小宴见招因代书寄之作者:陆龟蒙早云才破漏春阳,野客晨兴喜又忙。
自与酌量煎药水,别教安置晒书床。
依方酿酒愁迟去,借样裁巾怕索将。
唯待数般幽事了,不妨还入少年场。
秋夜怀康节作者:陈起无眠辗转听更残,心绪如丝起万端。
煎药炉边童梦晓,读书檠下妇纫寒。
狻猊断火香犹婉,促织催秋袂怯单。
愿子大贤康节语,此情于我一般般。
病中·坐钓行樵那不倦作者:林逋坐钓行樵那不倦,寻云看月亦应劳。
烦襟入夜权宜减,瘦格乘秋斗顿高。
猿下任窥煎药鼎,客来慵动碾茶槽。
床头卧架直闲却,免有情戮揭悼骚。
回寄圣寿聪老作者:苏辙五年依止白莲社,百度追寻丈室游。
睡待磨茶长展转,病蒙煎药久迟留。
赞公夜宿诗仍作,巽老堂成记许求。
回首万缘俱一梦,故应此物未沉浮。
计桐江续稿九卷卷百首书其末作者:方回诗律中年悟,嫌工更恐肥。
独行无与语,每出又空归。
姜枣频煎药,袍衫屡换衣。
病身自无赖,犹忍泄天机。
碧宇书兴·非关鄙性泥林泉作者:张镃非关鄙性泥林泉,境熟由来意自便。
童子静看煎药灶,鹭鸶閒上钓鱼船。
隈丛野石云蒸黑,带雨堤花锦压偏。
办取一生无别事,饥时吃饭困时眠。
孙季蕃故居作者:周弼笑语失诙谐,人谁不怆怀。
梦残秋雨寺,魂散夕阳街。
缺灶粘煎药,乾炉积燎柴。
风流何必葬,便拥菊花埋。
秋夕病中作作者:李中卧病当秋夕,悠悠枕上情。
不堪抛月色,无计避虫声。
煎药惟忧涩,停灯又怕明。
晓临清鉴里,应有白髭生。
病中绝句·西风薄木晚飕飕作者:释道潜西风薄木晚飕飕,古屋无人夜更幽。
调理脾胃用膏方疗效佳

调理脾胃用膏方疗效佳导读:本文是魏康伯的口述记录。
魏康伯是著名的脾胃病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教学五十余年,长期重视对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对脾胃病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
膏方应该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洪氏集验方》里面有一张“琼玉膏”,里面有人参、生地、茯苓三味药,比较典型的早期膏方我看到的就是这一张了,其他的这个膏那个膏,很多只是外用的贴膏,不是膏方。
明清两代,膏方就比较流行了。
明朝的中医经典中,《本草纲目》里面有“人参膏”,《外科正宗》里面有“天门冬膏”,《景岳全书》里面有“两仪膏”,《证治准绳》里面有“黑桑椹膏”,《万病回春》里面有“玄霜雪梨膏”,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里面有“六味加麋角胶”、“川石斛膏”、“参术膏”、“金樱子膏”等。
解放前吃膏方的人很少,那个时候大家穷嘛。
病人叫中医不叫医生,而叫“先生”。
中医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病人来找医生看病,拿到方子后说声谢谢,钱给多给少,没有准数的。
有的给你一个红包,红包里面有多少诊费,医生从来都不看,有的人没有钱,就会说:“先生,我最近手头紧,这次就先谢谢你了。
”医生会说:“好好好,不要紧,不要紧。
”医患关系没有现在介紧张,医生只管开方,药店只管卖药,典型的医药分家,没有回扣这一说。
我记得当时开一张方子的价钿大约是一升米到两升米,但是开一张膏方要两三斗米,相当于现在的三五十斤米,这个价钿蛮大的,上海还要贵,五斗米。
为啥贵呢?因为开膏方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功力不到是不敢开的。
另外,吃得起膏方的都是财主、大官,达官显贵是有钱人,一般的小官也是吃不起的。
现在好了,大家有钱了,一般的保健品被淘汰了,升级换代,请名家名医开膏方,说实话,这才是地道的中医养生之术。
名老中医为啥多比较长寿?懂得养生啊!哪个名老中医一到冬天不弄点补膏吃吃?汉代张仲景的“麻仁丸”下面有一句话——以知为度。
中药这个东西,汤剂也好,膏剂也罢,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标准之一就是以知为度。
吃膏方是有讲究的,你头三天要少吃一点,让身体慢慢适应了,再把量慢慢地加上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山海经】中就有记载。
至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强调,中药加工要根据药物性质而选择合适剂型,其中就有煎膏记载,详细
论述了阿胶(鹿皮胶)、白胶(鹿角胶)两种胶的制作方法。
中华历史五千年,为膏方做注解的名人不胜枚举。
古今名人食膏方
一勺膏方十汤药,一丝一滴皆精华。
自明清时期,膏方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内
服膏方成为主流,在兼顾治疗疾病的同时,膏方的补益作用更受注重,实实在
在受到其补益庇佑的大有人在。
朱权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在他的《臞仙活人心方》中将古代的琼玉膏中加上沉香、琥珀二味,疗效神奇,流行一时。
朱棣明永乐皇帝降旨太医院拟定养生服食专方,御医们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在琼玉膏方中加入枸杞、天门冬、麦门冬三味药,然后调制成膏,献给皇帝,永
乐皇帝服食后,效果十分显著,于是给该方赐予了“益寿永贞”的美名。
在平均年龄39岁的历代中国皇帝中,朱棣能享寿65载,这有琼玉膏的一份功劳。
到了清朝,膏方发展更为繁荣,已经成为流行于全国士大夫阶层的养生佳品。
雍正皇帝服过琼玉膏,慈禧太后用过菊花延龄膏、固本膏等,光绪帝用过润肺
和肝膏、调中畅脾胃膏、活络膏等。
纪晓岚也常服膏方,“纪大烟袋”不仅嗜烟,而且嗜肉、又因为朝中诸事繁忙,日久神色渐衰。
同期在朝做官的刘墉看到纪昀精神不佳,出于同僚之谊,给纪
晓岚送去一剂滋补方,专门针对纪晓岚头晕体弱、怕冷腰酸、耳鸣时作等症状,纪晓岚请人按方子熬膏服食,没想到身体状态一天天好了起来,到了八十高寿
还能精神不衰。
此方在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详细记载。
《红楼梦》第六十回和第六十一回中都提到了一个膏方:茯苓霜,茯苓霜又名茯苓膏,是当时的一种膏方。
因为丢失了一小包茯苓膏,搞得整个大观园鸡飞狗跳,撵出司棋赶走晴雯,到最后宝玉说是他偷的,事情才平息。
可见在当时膏方是一种等同于金银细软的贵重之物了。
膏方当真有延年益寿的的神奇妙用?
社会科学院在研究中国历朝历代人口平均寿命时发现,清朝中国人的平均寿命33岁,而士绅阶层的平均寿命则达到了57岁。
在清朝的士绅阶层,活到70岁似乎没有什么稀奇——张之洞72岁,左宗棠74岁,李鸿章78岁。
而出身于盛行膏方的江浙籍士大夫们更是高寿者比比皆是,扬州的郑板桥、常熟的翁同龢都活到74岁,江宁汪士铎75岁,江苏刘墉85岁,浙江大儒黄宗羲86岁,浙江经学家毛奇龄94岁,苏州沈德潜97岁等等。
历史上出几个高寿的人不稀奇,可是整个阶层普遍高寿,某个地域人群普遍高寿,则让人不禁惊叹,这和他们常用膏方滋补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