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经济重心南移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9e5a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2.png)
通过本课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过程和影响,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版本及适用范围
教材版本
本课件基于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 级上册教材制作,与教材内容紧 密配合。
适用范围
本课件适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也可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自主学 习使用。
0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北方地区现代经济的振兴
北方地区经济振兴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了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的振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等。
北方地区现代经济的表现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北方地区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地区已经成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商业贸易的南移
南方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随着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南方地区出现了许 多商业城市,如扬州、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南方地区海上交通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南方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南方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促进了南方 商业的繁荣。
100%
南方经济发展
南方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相对较 为稳定,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80%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随着南方经济的崛起,经济重心 开始逐渐向南移动。
宋朝时期的经济繁荣
宋朝经济繁荣
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再次 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世界上最 富有的国家之一。
南方经济超越北方
宋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迅速 发展,逐渐超越了北方地区。
06
经济重心南移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联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bbcbd1be1e650e53ea994e.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八上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框;1、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概况;2、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3、重点介绍宋代各方面的经济成就和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材料,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经济重心南移后,宋代的繁华景象。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后,宋代的经济成就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法学法:以史导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导入:出示白居易《亿江南》,指导学生品诗,并思考:白居易生活时代以前的江南和后来的江南又是如何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必须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
要贴近学生心理,选择好学生参与的合适时机和方法。
而白居易作为唐代杰出诗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接触,在课堂伊始,就设计一位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诗人,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新课教学:一、探寻江南的变化展示反应江南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的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说一说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课本中增加史料,是新教材一大亮点,而史料又是为结论服务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用以史导论法利用这些史料。
学生也通过阅读归纳法得出结论。
这也就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即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逼使学生被动学。
同时这也是一个静思感悟的过程,他的效率远远高于教师一言堂,不断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同桌合作探究议一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1、前期准备:探究任务单(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讨论内容等);2、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讨论;3、各组代表展示自己探究出的结果;4、教师简要点评。
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教学环境交互决定的重要变量,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有效手段。
秋学期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浙江八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课件共32张PPT含歌曲[可修改版
![秋学期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浙江八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课件共32张PPT含歌曲[可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c3323b6294dd88d0d26be4.png)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棉毯
返回宋蜀锦宋壮锦宋夹衣宋锦口袍
景德镇瓷器
定窑孩儿枕 哥窑冰裂纹碗
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2012年,有900多年历史的 “北宋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 港元成交, (合2665万美元)成交,创造 了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答案(1)临安。因为临安的商业发达,城市生活丰富 多彩。 (2)唐朝对市的设置要求严格,“坊”“市”分开, 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有早市、夜市,也就是说 打破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 说明了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市场和交易规模扩大。
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
• 1、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 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较 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 3、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返回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印度
高丽、日本 临安
明州 广州 泉州
苏门答腊岛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 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 海外贸易的发展。 (4)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南宋完成。表现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安定。 (2)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增 加了劳动人手。 (3)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发展。 (4)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知史鉴今:
• 您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 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 (3)要重视科技进步。 •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3.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3.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cf61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2.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3.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3.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的影响,以及南方经济逐渐崛起,最终实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了解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的影响;知道南方经济逐渐崛起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地图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的影响,南方经济逐渐崛起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2. 教学新课:(1)讲解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北方经济的衰落。
(2)分析南方经济逐渐崛起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稳定、人口迁移等。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
3. 巩固知识:通过史料分析、地图观察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意义。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了解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的影响,以及南方经济逐渐崛起的历史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6d6d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7.png)
B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会子
B.交子
C.银票 D.铜钱
21世纪教育网
A 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
a.景德镇
b.扬州
c.定州
d.
21世纪教育网
B 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是( )
A.汴京
B.临安
C.成都
D.中都
人教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课件
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 作汴州 “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 了高度评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宋代社会经 济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 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城镇的由来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宋代《货郎图》
两宋时期城市外围有很 多小型的贸易场所—— 草市 ,一些草市后逐渐 发展为一种新兴的城 市——镇市,成为新的 商业中心和城乡联系的 重要纽带。
南宋都城临安
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 御街的景象。这里属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 、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 场。此外还有“瓦子”多处,其中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临安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 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贤坊一带。瓷器的官窑在城南凤凰 下,称内窑。私营手工业则遍布全城,丝纺 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带。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最大的书市,刻版作坊就 在棚桥附近。
纸币比以往的 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 易分辨商品的来源,生产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广告可以引导 消费者的选购,同时也有利于商家的经营活动。总之,纸币、商 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经济重心南移》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经济重心南移》](https://img.taocdn.com/s3/m/3970f02b680203d8cf2f243c.png)
商业城市发达
人口上百万的城市:
人口2个过西二十方万的最城市: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6个威尼斯也只有十万人口。
人口过十万人的城市:
46个 (唐代只有十几个)
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 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 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商 南北业比例
制瓷中心
中
北宋 赋税
44:心56
1045年 (贯)
南宋
金
南宋 赋税
1196年
81:19
我幸福,因为我生 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 市,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和确立.我的日子会过的 更好的。 谢谢大家给 我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 议,再见!”
课堂小结
类别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发展成就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选择三:从事商业
本历朝朝商历人代的都地是位实有行所重提农高抑,商这的到政底策是, 为我什成么了呢商?人,地位不是很低吗?
隋唐时期,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从及其子弟不 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要求,允许 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 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 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 绝’。”
补充知识: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 =10000文 按粮食购买力换算: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国内城市
1.大城市 2.中等城市
东京(开封) 临安(杭州) 苏州 泉州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a7d11edc281e53a5902ff18.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指的是“苏湖熟,天下足”;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其核心是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的繁荣,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南方经济发展和南方商业繁荣的原因。
利用教材文字图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
学生已经学过两汉、隋唐经济和商业繁荣,本节课的内容经济重心的南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弄清唐朝中叶以后到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和主要成就,知道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唐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主要成就;记住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分析:理解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关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的依据。
掌握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史实。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难度较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一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关键是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后,效果会好一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问题一:“苏湖熟,天下足”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叶以后到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师生活动:先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材料,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补充和总结。
问题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78fd8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历史与社会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使学生掌握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
南宋都城临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繁荣,提高了南方地区的地位。
加剧了南北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为后世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深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地图、史料等,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历史史料: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亲手触摸历史,增强学习体验。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发展变化。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完成课后练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共36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e9eef1de80d4d8d05a4fa9.png)
西汉时江南地区
➢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江南地区由经济落后到经济迅速发展
➢ (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资料3: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 熟,天下足。”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北 方黄河流域移到了南方长江流域(由北到南)。
➢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 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唐朝中晚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
1078年
(人) (北宋元风年)
(1)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粮食作物
(2)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
发展
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
(3)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区域不断扩大,甘蔗、柑橘和荔枝 等生产也很兴旺。经济作物
发展
《插秧图》
《灌溉图》
《耕织图》
《耕获图》
棉花种植的推广
农业:水稻、棉花、茶树
表现: 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城市、纸币商标广告
A 1、在宋朝统治区域内,产量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粟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其中闻名世界的
大商港的是:D
①泉州 ②福州 ③开封 ④广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唐末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备课日期2018年11月28日主备人袁荣上课日期2018年12月2日总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
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的设置,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宋代经济成就,
体验中国古代的高度繁荣从而增加民族自豪感。
在师生和谐共处的氛围中达到获
得知识和愉悦情感的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在体验中国古代的经济繁荣中增加民族自豪感并进而形成民族责任感、
使命感。
通过古今经济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关注生活、并树立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设计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
教学过程备注
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
但随着历史
的演进,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
那么,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哪些
表现?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现在大家跟随老师穿越时空,回到宋朝,看一看,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
提到古代经济,
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
师: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南方农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农业发展的表现:(板书)
1、水稻产量居首位;
2、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3、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
师:江南农业有很大发展。
无论农作物的水稻种植,还是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栽培,它的发展都远远超过北方。
(过渡)师:南方农业的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直接推动了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展示经济重心南移图,看图分析:以四川的丝织品、哥窑景德镇的瓷器、广州泉州的造
船业为代表的两宋手工业的发展。
(学生划经济地图)
那么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有哪些呢?
生:纺织、制瓷、造船等。
师:结合课文,同学们总结一下:宋代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生:
(板书)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制瓷业中心;景德镇(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师:沉没的是历史,但湮灭不了的是辉煌。
如此大型的结构坚固的货船在同时期的世
界各国都是没有的,证明中国的造船业居世界之首。
(板书: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师: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增多了,必然推动商业繁荣。
商业的繁荣有哪些表现?
1
生: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繁荣:南宋的都城临安繁荣程度远超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发展: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泉州和广州是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强管理。
3、货币制度变化: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对照宋代海外贸易图,共同学习宋代对外贸易的状况:找出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对外贸易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市舶司是怎样的机构?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是一种什么政策?)
生:(略)
师:无论从人口、商业经营的时间范围、商品的品种数量,杭州的繁荣都是北方的城市所无法比的。
其实宋代的商业繁荣不只局限在大都市,它还进一步向城镇和乡村延伸。
展示《宋代货郎图》看着他的商品如此丰富。
师:两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繁荣时期,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使货币发生了一次飞跃性的变化,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动脑筋:
1、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时间、哪一地区?
2、想一想,为什么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宋朝的四川地区?
3、纸币与金属货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略)
师:总之,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它是宋代商业繁荣的突出表现。
现在大家共同总结一下: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看两个地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说明南方的经济发展已全面超过北方。
师: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南宋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师:经济重心的概念:
那么,“南移”具体指什么?中国原来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呢?
生:在北方;在黄河流域
师: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从远古到西晋,北方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
从西晋末年起,由于北方的战乱、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北方人的南迁等诸多因素,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历经隋、唐、五代漫长的历史过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此后,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
师:为什么经济重心会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我们可以从那几个角度来思考?(自然条件;
社会环境;劳动力;国家政策等)
2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安定。
2、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4、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生:(略)
师:同学们,对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
在克服困难,
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开拓
创新,这一切在今天乃至未来的经济建设中,都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训练题:(见单)
拓展问题:假如你是国家的主席,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 重视发展经济
•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 重视对外贸易
(1)海外贸易。
(2)市舶司。
(3)外贸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重要来源。
(4)宋代海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
作业安排:精
彩练习相关
章节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