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行业荟萃.ppt

•
本体感觉冲动调节肢体的
•
协调运动和维持肌张力
• 3、新小脑 受大脑皮层的影响,协调肢体的精细 运动
严选资料
54
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
• 小脑的纤维联系 • 传入:脊髓小脑束、前庭小脑束、脑桥小脑束、
橄榄小脑束 • 传出:齿状核红核脊髓束、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顶核脊髓束
严选资料
55
小脑损害的表现
• 小脑吲部损害:躯干性共济失调 • 小脑半球损害: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严选资料
74
严选资料
75
脊髓血管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 脊髓前动脉综合症:上运动神经元瘫,分 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 脊髓后动脉综合症:深感觉障碍 • 中央动脉综合症:下运动神经元瘫,无感
严选资料
63
严选资料
64
严选资料
65
严选资料
66
脑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颈内动脉主干 • 黑蒙 • Horner征 • 对侧三偏征 • 优势半球失语 •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
严选资料
67
脑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中动脉 • 主干:三偏征,失语或体象障碍,意识障碍 • 皮质支:上分支—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失语
状——海马 •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优势半球颞叶广泛损害 • 象限盲——颞叶深部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
严选资料
15
严选资料
16
严选资料
17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枕叶: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后方——视觉 • 损害——视觉障碍 • 全盲——双侧视觉中枢 • 偏盲——一侧视觉中枢,黄斑回避 •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舌回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楔回 • 视物变形——顶枕颞交界区
定位诊断的描述实例2

定位诊断
双下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考虑累及下运动神 经元。颈抵抗、腰痛、脑脊液改变提示有脑脊 膜和脊神经根受累。
第32例脊髓髓外肿瘤
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要体征:双下肢肌力IV级,腱反 射亢进,双Babinski征(+),Chaddock征 (+)。T10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提示病变位 于胸段脊髓T8水平。患者起病时反复出现双腰 部疼痛,右侧为著,症状呈发作性,向腹部放 射, 有腹部皮肤烧灼感,上述症状提示为神 经根刺激症状,病程早期出现严重的神经根刺 激症状提示病变位于髓外可能性大。病情突然 加重可能有血管机制的参与,如肿瘤内出血。
提示右侧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受累,定位 于右侧大脑半球。患者表现为上肢瘫痪为主, 并出现局灶性运动型癫痫表现,提示病灶于右 侧额叶皮层或皮层下,头颅CT已经证实。另 外患者既往有多次脑出血病史,头颅CT所见 低密度病灶主要累及额叶及顶叶。
第3例黏液瘤压迫造成颈内动脉闭塞
定位诊断 根据病人反复发作左侧肢体麻木,结合影像学
皮层受累。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可见不自主 抖动,提示锥体外系亦有受损。此外,患者双 侧Babinski征(十),说明双侧锥体束受损。
第10例脑囊虫病
定位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提示存
在大脑皮层功能广泛受累,但因患者没有明确 的局灶性定位体征,仅仅凭临床表现确切的病 变部位难以确定。结合头颅的改变提示右侧额 叶病变。
第31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
定位诊断 患者双下肢无力,双下肢病理征(+),提示双侧椎
第六章大脑皮层损害的定位诊断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8时44 分37秒 上午8 时44分0 8:44:37 20.11.1 2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1.1220 .11.12 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8:44:37 08:44:3 708:44 11/12/ 2020 8:44:37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208 :44:370 8:44No v-2012 -Nov-2 0
2.视觉认识不能症
表现为病人不是失明,完全可以看到物
体,并能绕过障碍物走;但丧失了根据物形 认出物品的能力。但用手触摸可辨别出来。
3.顶枕交界区病变
在顶叶与枕叶交界区(靠近角回),有 头和眼转动的“副中枢”,该区受刺激时,
头、眼向对侧转动和注视。往往伴有视幻觉 发生,多为癫痫发作表现。
意识.ppt
火星、火光、暗影等。而枕叶外侧面受刺激, 则产生复杂的视幻觉,如图形、画像、物体 等。有时是动的,常常是奇形怪状的,常出 现可怕的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通 常视幻觉为癫痫发作的先兆。
(2)破坏症状 可引起同向性偏盲或象限性偏盲。
在距状裂以下一侧舌回损害,产生对侧 同向性上象限性偏盲,距状裂以上一侧 楔回损害,可产生对侧同向性下象限性 偏盲。上述同向性偏盲,中心视力保存。 称黄斑回避现象。
三个面: 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四个极: 额极、枕极、颞极、岛极 五个叶: 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岛叶
脑叶的结构:
额叶:位于中央沟前方,外侧裂上方包 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

受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 •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纤维联系受伤:
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强哭、强笑)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间脑
下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 2、下丘脑散热、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 3、饱食、摄食中枢—摄食异常 4、下丘脑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睡眠觉醒障碍 5、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 6、下丘脑后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交感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 岛叶:外侧裂深面—内脏感觉和运动 • 边缘叶: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
脑室下角底壁,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 回、海马旁回、钩回 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绪和记忆等)、 内脏活动。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内囊
• 解剖结构 • 病损表现 1、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征 2、部分性内囊损害
大脑后动脉 • 主干:三偏征,丘脑综合症,优势半球失
语 • 皮质支:皮质盲、偏盲或象限盲,视觉失
认,视幻觉,命名性失语 • 深穿支:红核丘脑综合症,丘脑综合症,
Weber综合症,Benedikt综合症
脑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基底动脉 • 主干:脑神经、椎体束、小脑 • 基底动脉尖:小脑上和大脑后动脉,分布中脑、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延髓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 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外侧延髓动脉 • 前庭神经核 • 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 • 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 • 交感神经下行纤维——Horner综合症、 • 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丘脑束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延髓
状痛觉减退,真性尿失禁 • 6、马尾:单侧,不对侧,根痛,括约肌障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双眼视力下降,双侧视乳头苍白,定位于双侧视神经;根据双下肢肌力差,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左胸4、右胸6以下痛觉减退,定位于双侧脊髓丘脑束;根据左胸4、右胸6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定位于双侧脊髓后索。
综合定位于双侧视神经及脊髓。
定位诊断:左额纹明显变浅,左眼闭合无力,左鼻唇沟明显变浅,定位于左侧面神经核或面神经。
定位诊断:根据咽反射减弱,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定位于疑核及其联系纤维;左侧面部及右半身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三叉神经脊束核、脊束及脊髓丘脑束,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病程中曾有站立不稳、查体水平眼震定位于小脑,左侧Hornor定位于延髓交感神经及其联系纤维。
初步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
定位诊断:右眼外展露白3mm,定位于右侧外展神经。
定位诊断:患者远近记忆力差,计算力差,言语缓慢,反应迟钝定位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白质。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3-4级,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不自主震颤,共济运动差定位于锥体外系,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受损。
结合影像学,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均有点状高信号(DWI),广泛的脑室周围稍长T1稍长T2信号,脑萎缩明显,各脑室明显扩大。
定位诊断: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及脊髓丘脑束,一过性意识不清定位于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广泛大脑皮层,综合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系统及颈动脉供血系统。
定位诊断: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晕、无力、跌到,无耳鸣、复视,无饮水呛咳、面部麻木、肢体瘫痪等症状,可自行迅速好转,好转后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定位于脑干椎-基底动脉系统。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双侧眼睑下垂、有易疲劳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口服溴吡斯的明有效,定位于双眼眼外肌及神经肌肉接头。
2.定位诊断:胸12水平以下痛觉、触觉、音叉震动觉减退以左下肢为重,定位于双侧脊髓后索、双侧脊髓丘脑束、双侧跟腱反射,双侧腹壁反射消失,病损节段在腰段以上。
意识障碍大脑解剖及病损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功 能: 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 2、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3、参与脑的记忆活动
2019/11/10
28
边缘系统
边缘叶与邻近皮质(额叶眶部、岛叶、颞极、海马、齿
颅前凹或嗅沟综合征)
7、优势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受损——运动性失语。
2019/11/10
16
(二)顶叶(parietal lo1b.e第) 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2019/11/10
17
特点:
①上、下颠倒,头仍正; ②左、右交叉支配; ③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 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或
橄榄后综合征。
• 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束和 三叉神 经 脊束核受累所致。
• 同侧软腭、咽、喉肌麻痹。疑核受累。 • 眩晕、眼震。前庭神经核受累。 • 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束(后束为主)受累 • Honer征。中枢内交感纤维受累。
2019/11/10
2019/11/10
15
4、中央前回病变:
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面部的抽搐 Jackson癫 痫)。
破坏性病灶 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面、舌或
上肢的瘫痪。
5、旁中央小叶受损: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
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
6、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病变—Foster Kennedy综合征(又称
2019/11/10
20
(三)颞叶
1. 听(感觉)性语言中枢 (听讲/听话中枢)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根据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近期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减退,结合动态脑电图结果,定位于大脑皮层。
定性诊断根据患者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结合既往病史和脑电图结果,考虑继发性癫痫可能性大。
青年的继发性癫痫需要考虑以下疾病:感染性疾病:颅内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除可表现为发热、颅高压、脑膜刺激征候群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外,可以继发癫痫发作,甚至部分以癫痫为首发临床表现;可通过腰穿脑脊液检查进一步明确;患者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史,且当时及出院自行停服抗痫药物后有癫痫发作,考虑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
遗传代谢性疾病: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线粒体脑肌病MELAS,可表现为反复的癫痫发作,但一般儿童期发病较多,也有青中年起病,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常伴有肌肉酸痛及压痛,还表现突发卒中样发作,一般CT和MRI可见枕叶脑软化,血和脑脊液乳酸增高,本例患者支持点不足,可通过乳酸、丙酮酸运动试验,必要时肌肉活检进一步明确。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除可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颅高压征候群外,可继发癫痫发作,经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本例患者07年头颅MRI未见占位病变,可通过复查头颅MRI进一步排除。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头晕,查体可见水平眼震,直线行走不能,定位于前庭神经核、小脑及其联系纤维,结合以前头颅MRI结果,定位于后循环系统。
定性诊断1、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常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或心律失常等危险因素,症状多为发作性,依缺血范围不同出现各种症状组合,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言语不利。
症状重者出现四肢无力、麻木、口周或面部麻木,动作不稳及意识丧失等,多持续一段时间。
当时查体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等,可进一步进展至脑梗塞,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耳鸣、听力下降,本病可能性大。
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为内耳耳石器病变,多见于老年人,病人于某种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数秒至数十妙,重复该头位时眩晕症状可重复出现,于短期内多次重复,眩晕症状可逐渐消失,无意识障碍。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高血氨脑病、血管性疾病等弥漫性皮层病变影像表现定位诊断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低血糖脑病、高血氨脑病、炎症及感染相关疾病、神经元内核包涵体病、血管性疾病等弥漫性皮层病变影像表现定位诊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①临床表现:青少年起病,运动不耐受、发作性头痛、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认知障碍、卒中样发作、听力障碍、周围性神经病、胃肠道紊乱、糖尿病等内分泌障碍、身体矮小。
②实验室检查:乳酸水平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肌肉病理检查可见不规整红边纤维、琥铂酸脱氢酶深染的肌纤维,基因检查可见mtDNA A3243G点突变。
③影像表现:基底节区钙化及脑实质多发与供血动脉分布不一致皮质受累,向皮质下白质蔓延。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和高灌注,病情进展出现细胞毒性水肿,慢性期皮质萎缩和多发软化灶。
低血糖脑病①临床表现: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时,可表现为癫痫发作、昏迷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②影像表现:DWI提示大脑皮层、海马内囊、胼胝体压部及脑白质出现对称性高信号,不符合动脉分布,可通过血糖水平正常化逆转。
图2 低血糖脑病高血氨脑病①临床表现:继发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性肝功能异常,包括化疗药物、丙戊酸等,可出现厌食、易怒、嗜睡、定向障碍等。
图3 高血氨脑病的影像功能表现炎症及感染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病毒、细菌、阮蛋白等。
1、克雅病①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性痴呆、锥体外系症状、小脑共济失调等。
②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可见特异性的三相波,部分患者脑脊液14-3-3 蛋白阳性。
②影像表现:对称性双侧皮质高信号,主要表现于双侧岛叶及双侧扣带回。
③影像表现:至少两个皮层区域出现花边样的弥散功能受限,可累及基底节区,出现“曲棍球征”。
图4 CJD患者的影像表现2、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①临床表现:多缓慢起病,表现为头痛、认知障碍以及持续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脑卒中相关表现。
②实验室检查:少数患者可出现炎性指标轻度升高,脑脊液淋巴细胞数及蛋白水平轻中度升高。
神经病学:大脑皮层的损害症状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 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
1. 新纹状体病变
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壳核病变
舞蹈样动作
尾状核病变
手足徐动症
丘脑底核病变
偏身投掷运动
此类综合征可见于: 风湿性舞蹈病 遗传性舞蹈病 肝豆状核变性等
三、 基底神经节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 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② 一侧视中枢病变
➢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macular sparing) ③ 距状裂以下舌回损害 ➢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④ 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 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 ➢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 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其后端为枕极, 内侧面以距状裂 分成楔回和舌回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围绕距状裂的皮质为视中枢,亦称纹状区,接受 外侧膝状体传来的视网膜视觉冲动
➢距状裂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1. 背景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了解大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特定区域对于理解运动障碍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定位大脑皮层运动区域,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神经外科手术、脑功能定位和神经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技术和神经影像学方法,逐渐揭示了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定位。
其中,电生理学记录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广泛应用的两种主要方法。
2. 实验设计和分析2.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fMRI技术,通过观察被试在进行特定运动任务时的脑活动,以确定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定位。
具体实验设计如下:1.受试者:选取了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2.任务设置:被试需要在fMRI扫描仪中进行手指运动任务。
任务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反复做握拳动作,每次持续10秒,间隔5秒。
总共进行了5个任务,每个任务之间有30秒的休息。
3.数据采集:使用3T fMRI扫描仪对被试的脑活动进行记录,采集每个被试的血氧水平变化。
4.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脑活动数据与被试的运动任务时间进行对应,使用专业的神经影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2 数据分析我们对采集到的fMRI数据进行了以下分析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时间校正和空间标准化等预处理步骤,以便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
2.任务激活区域的定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将被试在运动任务过程中所激活的脑区与静息状态下的脑活动进行比较,以确定任务激活的脑区。
3.运动机能定位:将任务激活的脑区与大脑皮层的解剖结构进行对比,确定运动机能定位。
3. 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任务激活区域:在手指运动任务中,被试的脑活动主要位于大脑的运动皮层,包括了背外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额外运动皮层(supplementary motor area)等区域。
大脑皮层功能与定位诊断

大脑皮层损伤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 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大脑皮层的发展是人类智慧和认知能 力提升的关键。
Hale Waihona Puke 大脑皮层的基本结构01
大脑皮层由数十亿的神经元组成,形成复杂的神经 网络。
02
大脑皮层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03
大脑皮层分为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 及其突起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皮层功能研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神经性疾病诊断
01
通过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神经
性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
药物研发
02
了解大脑皮层功能与药物作用的关系,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
药物和治疗方案。
康复医学
03
通过恢复或改善大脑皮层功能,为神经损伤或疾病患者提供更
好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定位诊断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阿 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如MRI和PET可以 显示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而神经心理学评估可以检测认知、运动和感觉等功能障碍。通过这些 检查手段,医生可以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定位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5
大脑皮层异常与定位诊断
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
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是通过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 根据癫痫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和EEG结果,医生可以对癫痫病灶进行定位,为治疗提 供依据。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诊断讲课文档

第一页,共34页。
大脑皮质结构分区
肉眼观大脑分为大脑皮质、皮质下髓质和基底节。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是大脑的表层,由灰质构成,其厚度 约为1.5mm到4mm,其下方大部分则由白质构成。大脑中间有一 裂沟(大脑纵裂,longitudinal fissure),由前至后将大脑分为 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两个 半球之间,由胼胝体(corpus collosum)连接在一起,使两半 球的神经传导得以互通。
I 分子层/切线纤维层 II 外颗粒层/无纤维层(新) III 体细胞层/纹上层(新) IV 内颗粒层/外纹层 V 节细胞层/内纹层 VI 棱形细胞 层/纹下层
第六页,共34页。
细胞结构分区
Brodmann分区 :依据皮质各部细胞的纤维构筑,将全部皮 质分为若干解剖区域的系统(不同区域的皮质、各层的厚 薄、纤维的疏密以及细胞成分都不同)。 现在广为人们所 采用的是Brodmann(1909)分区,将皮质分成52区。
12-16,48-51尚未在人类脑皮质中确定。
第七页,共34页。
第八页,共34页。
大脑皮质分区(外侧面)
第九页,共34页。
大脑皮质分区(内侧面)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
❖ 髓质神经纤维 ➢ 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将相隔甚远的不同中枢神经系统区域相互
连接起来。
➢ 联合纤维(Association Fibers):将同侧大脑半球的邻近脑回和远处的皮质
❖ 书写中枢:病变时出现书写不能(失写症),但孤立的失写症少见,也可 发生在其他言语中枢区病变时。
第十八页,共34页。
❖ 运动性语言中枢:产生运动性失语,是一种言语肌的失用,与舌肌麻 痹造成的构音困难不同,患者可正确说出某些词字,但丧失了言语运 动的技巧,构不成句,不能表现思维,即电报式语言。运动性失语多 伴有书写不能,而构音障碍者可用书面表达。病变较轻者,可表现为 不完全运动性失语,似为口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沟裂:
(1)大脑外侧裂 大脑外侧裂,为背外侧面最明显的沟裂,将额叶与颞叶、 顶叶与颞叶分开。
(2)中央沟: 中点稍后,斜向前下方.将顶叶与额叶分开,中央沟两侧 有两个重要的脑回----前方为中央前回,后方为中央后回。
(3)顶枕裂:位于半球的内侧面的后部,自距状裂起自下 向上并转至外侧面,将顶叶与枕叶、颞叶分开。
二、顶叶损害的定位诊断
1、感觉障碍
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发生感觉障 碍,以复杂感觉障为主,表现实体觉、 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等障碍明显,而普 通感觉障碍轻。
2、皮层刺激性症状
发生感觉性皮质性癫痫,可单 独发作,也可以是全身发作的 先兆。
3.体象障碍
即古次曼氏(Gerstmann综合征),也称自体局部认 识不能症,病变发生在顶、枕叶交界处,特别是顶叶的急 性损害。常见以下四种。
大脑皮层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
脑:端脑、间脑、脑干、小脑
1)中枢神经内脏神经
一)大脑半球的解剖生理基础
一、大脑半球的表面结构
三个面: 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四个极: 额极、枕极、颞极、岛极 五个叶: 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岛叶
1)、沟裂: ➢ 沟 :大脑表面小的沟裂称为沟。 ➢ 裂: 大脑表面大的沟裂称为裂。 ➢ 脑 回:沟与裂之间突起部位为脑回
(1)偏瘫失注症 对自己的偏瘫不关注,好似与己无关。 (2)失肢体感 好象或确实觉得肢体缺如,常为左侧病 变引起。
(3)偏瘫否认症 对偏瘫坚决否认,有的伴有虚构。或 以某些无关的理由解释不能活动的原因,或不承认瘫痪肢 体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的。
(4)幻多肢 认为自己有两个以上的手或脚,一般为三个。
4.失用症
患者的自主运动几乎完全消失,很长时 间身体静止不动,处于僵卧状态。而且颜 面对内外界刺激均不引起反应,刺激皮肤 亦无疼痛表情或防御反应。
11.自主神经症状
心率、血压、皮温、肢肿
12、常见综合征
(1)额极肿瘤 因直接压迫眼眶及眶上
裂,可损害第Ⅲ、Ⅳ、Ⅵ对颅神及三叉神 经第一支,并可伴单侧突眼。
(2)岛盖区病变 受刺激后可出现节律 性的咀嚼、咂嘴、舔舌、吞咽等运动。多 为全身癫痫发作的先兆,也可孤立性发作。
2、顶叶的机能
接受来自身体对侧皮肤、肌肉与肌 腱的感觉冲动,投射次序与中央前回 一致。
运用中枢,复杂精巧的运动功能 (技巧运动)。
3、枕叶的机能:
视觉中枢
4、颞叶的机能:
主管听觉、语言、记忆。
听反射性头眼转动;感觉性语言中枢。
5、岛叶的机能:
与内脏机能由关,尤其对平滑肌影响可 能性大。
头眼转动中枢
(4)距状裂:起于枕极,先向前上,后向前 下,止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将枕叶分成 两部分 楔状回 舌状回
(5)扣带回:大脑半球的内侧面 (6)环 沟:隐藏在额叶与颞叶的深部,为
岛叶、额颞叶和顶叶的分界线
枕极
额极 颞极
二、脑叶的结构:
额叶:位于中央沟前方, 外侧裂上方包括额上回、 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 回。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 方,后为顶枕裂下端。由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组成。
顶叶:前方以中央沟为界, 下方为大脑外侧裂,后为顶 枕裂上方。包括顶上小叶与 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
枕叶:位于顶枕裂之后, 距状裂之上称为楔回之下称 为舌回。
岛叶:外侧裂之深部,被
颞叶覆盖。
三、大脑皮层的生理机能
1、额叶: 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具体的有: 躯体运动机能 语言机能 智能 情感 植物神经调节 小脑共济运动的控制
精神障碍以额叶损害出现率高, 其次为胼胝体,再次之为颞叶,还 可见脑弥漫性损害。
2、运动障碍
一侧受损伤时,表现为偏瘫。发生 在中央前回某一部位损害时,表现 其身体相应部位上单位瘫痪。尤以 腹壁反射为敏感。
3.运动性失语
额下回后部(Broca氏区)为运动语 言分析器,损害产生运动性语言障碍, 丧失说话能力,保留理解语言能力
(1) 完全性运动失语 病人全部丧失说
话与组合语言能力,而理解语言能力尚保 存,并能按要求完成某些动作。
(2)不完全或部分运动失语症 讲话,
词语贫乏,慢而困难,常讲错。轻的病例, 能运用词语,常断续,说话带发音困难与 口吃的特征。
4.原始反射
(1)握持反射 病灶对侧手触及某物时, 出现不自主的抓握反应。 (2)摸索现象 病人双手不自主的在空中摸索。
(3)狾犬反射 任何一物体放入口腔上下齿 间,病人出现不自主地咬住该物。
5、癫痫
(1)部分性癫痫 表现为运动性皮质性 癫痫(Jackson氏癫痫)发作,病变位于皮层 或皮层外。
(2) 头眼旋转发作 一侧受刺激时,头 眼转向病灶对侧,见于癫痫发作或发作先 兆等。
⑶全身发作
6、额叶性共济失调
约半数以上额叶损害可发生此症。左侧 与右侧额叶损害均可见到。主要以躯干性共 济失调为主,表现直立、行走,甚至坐均不 能。
7.失写症
孤立的书写不能症,是主侧半球 额中回后部的书写出中枢损害的结果。 病人丧失书写能力,但保留着其余的 语言机能(能说话、能听、能看懂)。
8.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表现为病人有时从床上起来向厕所走 去,但未到厕所前就便到裤子里或厕所外 面,有时甚至便到床边,重者可以便到床 上。为动作缺乏计划,或执行计划不彻底。
二) 大脑皮层损害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损害的定位诊断
1、精神症状: 额叶损害所出现精神症状的特 点为:最早是记忆力减退,尤以近 记忆力更明显。
还表现情感淡漠,迟钝,缺乏自制性, 注意力不集中。久之,出现智能明显障碍, 人格衰退,可见欣快症,表现喜欢开玩笑、 极易激怒、行为粗鲁;有时,马马虎虎、衣 着不整洁,对时间地点及人物的定向力障碍, 重则导致昏睡。
优势半球缘上回;虽无瘫痪,但 不能自己穿衣服、系纽扣等日常动 作
9、颅脑神经症状
(1)Forster—Kennedy综合征 表现病灶侧嗅觉障碍,视神经损害视
力障碍,可发生视神经萎缩,并见病 灶对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2)额叶底部病变
导致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 压增高所致)时,会使病灶侧视 力突然下降,而病灶对侧视力 则保持良好。
10.木僵状态(紧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