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方法
![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d993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1.png)
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方法化学性质是指化学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或者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
对于化学研究和实验室分析,了解和分析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方法。
一、物质的酸碱性分析方法1. 酸碱中性试纸法:将待测化学物质与酸碱中性试纸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 酸碱滴定法:通过滴定试剂(如酸或碱)与待测物质发生滴定反应,当滴定终点达到时,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待测物质的酸碱度。
二、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分析方法1. 原位氧化法:将待测物质与氧化剂反应,观察是否发生氧化反应,如物质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等。
2. 氧化还原滴定法:通过滴定试剂(如还原剂或氧化剂)与待测物质发生滴定反应,通过计算滴定液的用量确定待测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
三、物质的溶解性与反应性分析方法1. 溶解性测试:将待测物质与溶剂(如水、有机溶剂)接触,观察是否发生溶解反应,如出现悬浮液或溶解液。
2. 反应性测试:将待测物质与不同试剂反应,观察是否出现气泡、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等,以确定物质的反应性。
四、物质的燃烧性分析方法1. 点燃试验:将待测物质置于明火或者加热源中进行点燃,观察是否能够燃烧,燃烧的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燃烧后是否残留物。
2. 燃烧热值测试:通过燃烧热值计等设备,测量燃烧待测物质时所释放的热量,从而判断其燃烧性质。
五、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分析方法1. 电导率测试:通过电导率计等设备,测试待测物质的电导率,进而了解物质的电离程度或者导电性。
2. 极化曲线测试:通过测试物质在不同电位下的极化曲线,判断物质的电化学行为,例如动力学反应、析气等。
六、物质的光学性质分析方法1. 紫外可见光谱:通过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者发射光谱,以分析物质的组成或反应变化。
2. 荧光检测法:利用荧光分析仪器,观察待测物质在受激发时所发出的荧光,以判断物质的性质或者浓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化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c08cf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3.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讲内容就是告诉同学们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
【知识要点】: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前两种方法,是学习化学时必不可少的两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不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看。
比如我们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质等方面研究,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观察物质来得到。
虽然,有一些不能得到具体数据,但通过观察可以定性的感受到熔沸点的高低、密度、硬度的相对大小等。
所以,观察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仅看表面现象,还要积极地思考,对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的反应。
通过对该实验的观察,主要是能够掌握从现象得到结论的方法。
2、实验法:上述观察法中已涉及到了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的思维方式,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经常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甚至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对做的每个实验,不仅要仔细观察现象,更要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最后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出结论。
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有:实验目的、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重要结论及思考的问题。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金属钠与O2反应的实验报告,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其书写格式,体会如何用实验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Na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暗,而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前者是常温下Na表面被氧化为Na2O,后者是加热情况下Na与O2生成Na2O2,可以得到启示:反应条件不同,生成产物不同。
[思维拓宽]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出现的变化为:银白色→ 变暗→ 白色固体→ 表面变湿→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出现该变化的原因依次是:银白色变暗是Na被氧化为Na2O,Na2O吸水生成NaOH得白色固体,NaOH固体吸水潮解使表面变湿,表面为NaOH溶液易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白色晶体,该晶体风化得Na2CO3白色粉末。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a05a2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2.png)
大多数为银白色, 少数有特殊颜色 有延展性 、导电性、导热性
比较Na的两种氧化物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颜色 状态
Na2O
Na2O2
白色固体粉末(晶体) 淡黄色固体粉末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与CO2反应 Na2O+CO2= Na2CO3
转化
2Na2O + O2 = 2Na2△O2
钠的熔点比 水的沸点低
(二).Na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反应
把一小块钠 投入滴有酚 酞的水中。
现象: 金属钠浮在水面 熔成闪亮的小球 向各个方向游动
发生嘶嘶的响声 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 密度比水小ρ钠<ρ水 反应放热, 钠熔点低
有气体生成 反应剧烈并放热
有碱生成
①钠与水剧烈反应,活泼金属,强还原
交
剂.2Na+2H2O=2NaOH+H2↑
交流: 推测金属钠与氯气(Cl2)及单质硫(S) 反应的方程式
2 Na + Cl2 点=燃 2NaCl
2 Na + S = Na2S
试比较金属钠与铁的性质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都是银白色金属, 密度、硬度、 能导电、导热 熔沸点
化学性质
都能跟氧气、水、 钠更易与氧气、
酸等反应
水、酸等反应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 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观察(observe) 实验(experiment) 分类(classify) 比较(compare)
二 运用基本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 1、通过实验 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 度和密度的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658ad89b52acfc788ebc92d.png)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经常用到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1、观察法:(1) 概念: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感官包括:➢眼看: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鼻闻: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闻有毒气体时,不能直接靠近➢借助仪器:可以借助仪器来观察,从而提高观察的灵敏度(2) 要求: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2、实验法:(1) 概念:是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者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2) 要求:➢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分类法: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类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研究,可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二、观察法例子:可以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相关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两点:熔沸点低➢两度:硬度、密度小(密度比水小)2、钠与水反应(1)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反应生成气体(经检验可知该气体为H2) ➢小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是因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碱因此: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 注意事项:➢取金属钠时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实验时切取的钠不能太多,一般黄豆粒大小就可以了➢切完后,剩余的钠必须要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乱丢知识点补充:钠与水溶液的反应情况(1)钠与酸溶液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极少量的H+反应生成H2,在酸溶液中,酸电离出的H+浓度远大于水,因此钠在酸溶液中,先与酸反应,当酸反应完时,剩余的钠再与水反应。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cf730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6.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三: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 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 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反 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 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四: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 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分类法 4. 比较法
1、观察法: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明确观察目的
在实验中用感官或仪器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分析、思考和综合
自己动手,大胆 做一做!
严禁用手触摸钠 !! 严禁任意丢弃 !! 严禁比黄豆粒大 !!
正确观察现象 , 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我要观察什么?
1、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 的相对大小、密度的相对大小、 熔点的相对高低。
2、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观察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我观察到了什么? 马上记下来!
1、金属钠的状态—- 固态
2、金属钠的密度的相对大小—-ρ钠>ρ煤油
3、金属钠硬度的相对大小—- 硬度小,
可用小刀切割
4、金属钠的颜色—-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 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的”。
要跳出单纯的经验的圈子要敢于 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假设,并通过设计 实验加以检验。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巩固复习
第二课时
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哪些?
2.通过观察你知道了钠的哪些性质?
3.简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书写反应的 方程式?
【知识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知识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2c04f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5.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模型等方法。
1 观察法(1)概念: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分类(3)实施观察的程序2 实验法(1)概念:实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外界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现象或过程发生或再现的研究方法。
(2)注意事项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程序3 分类法(1)概念: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2)分类的目的①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②可以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预测物质的性质。
4 比较法含义:找出各类物质性质之间的异同,认识各类物质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5 假说概念:在已有事实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有关现象或规律的本质以及未知物质或现象进行推测性说明。
6 模型概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通过建构模型对物质或物质的变化进行简化模拟。
注意运用假说和模型所做的预测或说明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典例详析例1-1(2021河南郑州月考)用如图1-2-1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图1-2-1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解析◆题图所示为闻物质气味的正确方法。
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以及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等都属于观察法。
答案◆B警示◆许多同学误认为这是实验法,实际上该方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例1-2(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方法B.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C.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一定能成为科学理论D.使用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解析◆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是研究物质性质时常用的方法,A项正确;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B项正确;假说提出后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理论,C项错误;通过建构模型对物质或物质的变化进行简化模拟,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D项正确。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件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7d91ac3c1ec5da51e27077.png)
2Na + 2H2O + CuSO4= Cu(OH)2↓+ Na2SO4 + H2↑
【观察·思考】 钠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反应实验
金属(K、Ca、Na先与水反应)
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线索
金属单质 Na
金属氧化物 碱
Na2O Na2O2
NaOH
(过氧化物)
盐 Na2CO3 NaHCO3
钠的用途
(1) 钠 、 钾 合 金 可 用 做 原 子 反 应 堆 的 导 热剂。
(2)高压钠灯常用做路灯。 (3)金属钠还可用于钛、锆、铌、钽等 金属的冶炼。
பைடு நூலகம்
2Na + 2H2O = 2NaOH + H2↑
46
80
2
a
40a/23 a/23
40a/23 *100% a+b-a/23
【活动·探究】 (二)、实验法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 1、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条件控制对实验研究的意义。 【实验用品】 金属钠; 酒精灯、坩埚、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镊子、小刀、 玻璃片、滤纸、火柴。
3.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氧化钠的钠块5.4g,投入50g水中, 最多能产生0.10g气体,则原来被氧化的钠是
A.2.3g
B.3.1g
C.4.6g
D.5.3g
第二课时
一、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氯气) 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密度比空气大 有毒 易液化 (液态氯气——液氯) 可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氯气)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清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a76b49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4.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清单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第一步。
通过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光泽等外观特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用耳朵听物质在反应时可能产生的声音等,获取物质的初步信息。
例如,观察金属钠的颜色是银白色,状态为固体,具有金属光泽。
在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条件和环境,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要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和特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2、实验法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可以控制变量,深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进行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试剂,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例如,通过钠与水的实验,可以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等现象,从而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等性质。
3、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通过分类,可以将众多的物质归纳为不同的类别,便于系统地研究和掌握物质的性质。
例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4、比较法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将一种物质与其他类似物质进行比较,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该物质的独特性质。
比如,比较钠、镁、铝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可以通过它们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观察物质的外观首先,对所要研究的物质进行仔细的观察,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
2、预测物质的性质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物质的类别和组成,对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进行预测。
3、设计并实施实验根据预测的性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方法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1fdc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7.png)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方法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了理论、实验和分析等多个方面。
准确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不仅可以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还有助于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比如医药、材料科学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研究方法。
一、晶体学晶体学是研究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它通过晶体衍射技术和晶体学的理论基础,探究晶体的空间排布和原子组成等信息。
通过晶体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晶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晶体学的发展为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通过测量某些核素在磁场中的行为来研究化学物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的技术,可以分析物质中的不同核素及其周围的电子环境,进而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核磁共振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并且已经成为现代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三、质谱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离子的相对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研究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技术。
它通常使用质谱仪将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的磁场和电场对其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分析质谱图谱,我们可以获得物质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等信息。
质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等领域。
四、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技术。
红外光谱波谱的特征峰可以指示物质中官能团的存在和结构类型。
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类型和存在形式,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质谱分析等领域。
红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五、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入射X射线的散射模式来研究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技术。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获取到物质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等信息。
X射线衍射不仅可以应用于无机化学中晶体的研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0857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c.png)
C.金属钠浮于水面上,并四处游动
D.金属钠沉入烧杯底部,并产生气泡
解析 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较低,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到盛有冷水
的小烧杯中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
与水剧烈反应,发出嘶嘶的响声;如果水中滴加了酚酞试液,则溶液会变
成红色,如果没有滴加酚酞试液,则溶液不会变红。
解析
探究三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1.金属钠为什么一接触空气表面就迅速变暗? 提示:钠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 2.钠在空气中加热得到的产物与钠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相同吗? 提示:不同。钠常温下与 O2 反应生成 Na2O,加热时钠与 O2 反应生成 Na2O2。
1.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研究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利 用 实 验 方 法 研 究 物 质 性 质 时 , 实 验 前 要 02 ______明__确__实__验__目__的__、__实__验__用__品__和__实__验__方__案_______________等;实验中要 03 ______仔__细__观__察__实__验__现__象__,__并__做__好__实__验__记__录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要 04 _____对__实__验__结__果__进__行__分__析__,__并__写__好__实__验__报__告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控制 05 ______温__度__、__压__强__、__溶_液__的__浓__度________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 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的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讲义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89ba2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2.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讲义一、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用途。
比如,我们知道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所以它们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和散热器;而塑料轻便、耐腐蚀,因此常被用来制作各种日用品和工业部件。
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开发新的材料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的进步。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最直接方法。
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外观特征,也可以借助仪器进行更精确的观察,如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观察一块金属钠,我们会看到它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但当把它暴露在空气中时,会很快失去光泽,表面变暗,这就是通过观察发现的物质性质变化。
2、实验法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我们可以控制条件,观察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和变化,从而得出更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
比如,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时,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佩戴防护眼镜,因为反应可能会比较剧烈。
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颜色变化、产生的气体、温度变化等。
3、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特点,将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物质的性质。
例如,根据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同一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从而能够举一反三,推测未知物质的性质。
4、比较法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比如,比较铁和铜的导电性、硬度、密度等性质,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三、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1、观察物质的外观首先,对要研究的物质进行仔细的观察,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讲义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f5dc77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3.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无一不是由物质构成。
那么,如何去深入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呢?这就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程序。
一、观察法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第一步。
通过我们的感官,如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对物质的外观、状态、颜色、气味、硬度等方面进行直接的感知。
比如说,当我们拿到一块金属,首先会看到它的颜色是银色还是金色,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
用手触摸,感受它是冰冷的还是温热的,质地是坚硬还是柔软。
闻一闻,判断是否有特殊的气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观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我们的感官所能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且有时还可能会出现错觉和误判。
二、实验法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和进行各种实验,可以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即想要探究物质的哪方面性质。
然后,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例如,如果想研究一种物质的溶解性,就需要准备不同的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溶解实验,并观察溶解的情况。
如果要研究物质的可燃性,就需要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如火焰的颜色、是否产生烟雾等。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现象。
三、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系统地研究它们的性质。
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比如按照物质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按照物质的组成成分,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化合物的性质,又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
通过分类,我们能够将众多的物质进行有条理的整理,从而更方便地总结和归纳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发现规律。
四、比较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通过将不同的物质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化学必修1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化学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3bd57dba58da0116c174991.png)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作者:史学强Email:suifengpiaoguo@20011年3月15日§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梳理】1研究物质性质的四种基本方法(1)观察法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知识梳理】2金属钠1、钠的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思考:你在研究钠的物理性质过程中用到什么样的方法?提示:“软”——观察用小刀切割钠的实验;“亮”——观察钠的断面;“轻”——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低”——通过钠与水的实验,观察到钠熔成小球或通过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加热时钠很快熔化;“导”——首先通过分类法确定钠属于金属,然后根据金属的通性判断。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aa0716866fb84ae45c8de4.png)
认真思考
足量的金属钠和铁分别投入等量的稀硫酸 足量的金属钠和铁分别投入等量的稀硫酸 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否相等? 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否相等?为 什么? 什么?
不相等。 不相等。 金属钠产生的氢气质量大。 金属钠产生的氢气质量大。 因为铁只和稀硫酸反应,硫酸耗尽后反应即停止。 因为铁只和稀硫酸反应,硫酸耗尽后反应即停止。 而钠除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可与水反应,放出H2。 而钠除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可与水反应,放出H
金属钠比铜活泼, 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 思考: 思考:
实 验
把一小块 钠投到硫酸铜 溶液中。 溶液中。
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 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
现象:钠浮在液面, 现象: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
向各方游动, 向各方游动,生成蓝色沉淀
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注意:钠与酸反应是直接与酸反应, 注意:钠与酸反应是直接与酸反应,钠与盐 反应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 再与盐反应
思考: 思考: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容易反应, 因金属钠与空气中的 O2 和 H2O 容易反应, 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 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 金属钠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 金属钠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 因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 金属钠能否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金属钠能否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不能,因钠的密度比 浮在液面。 不能,因钠的密度比CCl4 小,浮在液面。 不能与空气隔绝。 不能与空气隔绝。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件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05c0e683c4bb4cf6ecd185.png)
(Na2CO3) (Na2CO3· 10H2 O)
成液 (NaOH潮解)
3、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比较
名称
氧化钠
化学式 氧化合价
Na2O -2
颜色状态 白 固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过氧化钠
Na2O2 -1 淡黄色 固 生成NaOH和O2 生成Na2CO3和O2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42021/3/4T hursday, March 04, 2021
2、钠与酸的反应 实质: 钠与氢离子的反应 钠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钠与盐酸比钠与水反应 剧烈 原因: 氢离子浓度大
如果把钠放入少量稀盐酸中, 会发生什么反应?
①2Na+2HCl=2NaCl+H2↑ ②2Na+2H2O=2NaOH+H2↑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Na>Fe>Cu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 实验 分类 比较 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可用刀 切割),密度较小(比水小), 熔点较低。
3.Na的化学性质, ①Na与H2O反应:
实质是什么? 方程式: ②Na与酸的反应: 实质是什么? Na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③Na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质是什么?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钠与水和钠与盐酸谁反应更剧烈,为什么?
钠与盐酸剧烈
氢离子浓度大
金属活动性顺序 Na>Fe>Cu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及出现的现象 Fe+CuSO4=Cu+FeSO4 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2d3d4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5.png)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一、钠与水、酸、盐的反应
创新设计
1807年,戴维发现了金属钠。戴维把这种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发现它浮在 水面上,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我们学过活泼金属能将 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1)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Na2O +O2↑( × ) (2)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 ) (3)Na2O与Na2O2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 × ) (4)Na2O与Na2O2均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
目录
2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3.(2021·天津和平高一检测)下列对Na2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 B.Na2O2的稳定性比Na2O差 C.用Na2O2和水反应可以制取氧气 D.N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O2放出,恢复常温后有晶体析出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INNOVATIVE DESIGN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作出预测和假设。能依据实 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2.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 3.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钠元素的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 象。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含有钠元素的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创新设计 目录
新知自主预习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PPT课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ef9b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7.png)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我 们是通过哪些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观察颜色和状态
观察法
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分类法
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实验法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1.观察法:利用感官(看、闻、听、摸),能借 助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Na2O
Na2O2
氧化钠
过氧化钠
-2
-1
(接下页表格)
化学式
Na2O
白色固体
Na2O2
淡黄色粉末
与H2O
Na2O+H2O ==== 2NaOH
2Na2O2+ 2H2O ==== 4NaOH +O2↑
与CO2
Na2O + CO2 ==== Na2CO3
2Na2O2 + 2CO2 ====2Na2CO3 +O2↑
2.钠的化学性质
4Na+O2 ==== 2Na2O 2Na+O2 ==△== Na2O2
点燃
2Na+Cl2 ==== 2NaCl 2Na+2H2O==== 2NaOH+H2↑ 2Na+2HCl====2NaCl+H2↑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1.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实验现象
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熔成闪亮的小球
分析
密度比水小ρ钠<ρ水 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研究物质性质的物理学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物理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0074e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3.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物理学方法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中,研究物质性质是物理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一、测量和观察测量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通过测量和观察,可以获取物质性质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对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基本性质,可以通过天平、量筒和温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而对于物质的导电性、磁性等特性,则需要使用各种专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二、力学分析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它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物体受力和运动轨迹的分析,可以推断物质的某些性质。
例如,通过对物体的弹性形变和恢复过程的观察和测量,可以获得物质的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等数据,进而揭示物质的机械性质。
三、热学实验热学研究物质的热量和温度等相关性质,常用的方法包括热传导、热容和热膨胀等实验。
例如,通过测量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可以获得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
四、光学分析光学研究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通过这些现象的实验分析,可以了解物质的透明度、折射率和光的波动性质等。
常用的光学实验包括杨氏实验、干涉实验和衍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为物质的光学性质提供重要数据。
五、电磁学方法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以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常用于研究物质的导电性、磁性和电磁波等性质。
通过电流在物质中的传导和电荷在物质中的积聚等现象,可以推断物质的导电性和电磁性质。
电磁学方法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电磁波传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原子物理学方法原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原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通过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光电效应等方法,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能级结构以及电子的行为。
这些方法在物质科学、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述物理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特性,为物质科学、材料科学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d9a2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1.png)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介绍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
(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二、探究钠的性质【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的固体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0填表) 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固体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比煤油的密度大3、[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
【要求】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记录(课本P10填表,补充上表):现象:浮、熔、游、嘶、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1. 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例如,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空气中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你希望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实验探究 【实验1】把烧得红热的一束细铁丝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 中,观察现象;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溶液 颜色。 【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 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氯气与铁的反应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金属钠(sodium)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反应:
方程式:2Na +2H2O 2NaOH + H2↑
2、实验法(experiment)
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 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 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 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 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 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供参考:氯水,镁条,石蕊溶液,AgNO3溶液,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 砂纸)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 论
思考:
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A和盛有湿润红纸条 的集气瓶B,只有湿润的红纸条褪色了。那么,是氯气具有漂白性,还是 氯气与水反应的物质具有漂白性?
漂白实验
3、氯气与水反应: Cl2 +H2O 4、氯气与碱反应:
钠投入水中
观察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熔点的相对高低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
象
分
析
思考:
1.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及它与水的反应的? 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
金属钠(sodium)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延展性好 熔点:97.81℃ 密度:0.97g· -3 cm 沸点:882.9 ℃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
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
物 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氧 气 氢 气 锌和铁 盐 酸 非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通性 酸的通性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研究物质常用的方法:
实验法 分类法 比较法
1.观察法(observe)
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 对象的方法。 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 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 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 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 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 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观察内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 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 观察钠块的切面。(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它。) 切割金属钠 2.向烧杯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 观察现象。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 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 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 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 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compare)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 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 进行归纳和概括。
1、运用所的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实验现象
结 论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2. 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
2、钠与氧气反应: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
4Na +O2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2Na2O
2Na +O2
2Na2O2
3、分类法:(classify)
与氧气反应:
化学性质
2Na +O2 2Na2O2 加热:___________ 2Na +2H2O 2NaOH + H2↑ 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请你列表归纳氯气的性质。
【小结】: 本节知识要点 …
观察的含义及注意事项 实验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分类思想与比较方法的重要意义 假说与模型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金属钠熔点低;密度小;易被氧化,在不同情况下 与氧气反应得到不同产物;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平时 要保存在煤油中 氯气呈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与金属、 非金属都能发生反应,表现出强氧化性;能与水(或 碱)发生反应,具有漂白性
交
流
·
研
讨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 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 能通过实例说明吗?
观 察
·
思
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 钠与水的反应的现象
观察目的:
1、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熔点的相对高低。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 方法和程序
小实验
现有四种常见的溶液:水、硫酸铜溶液、酒 精、高锰酸钾溶液,根据它们的不同,你能把它 们一一找出来吗?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
答案: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 (C)
水和酒精是无色的, (B) (D)
但酒精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而水是无味的。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
活
动
·
探
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观察目的:
1、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钠与氧气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
【实验2】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结论:________________ 结论: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 1、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 性质?
概
括
·
整
合
1、你是按照什么程序、运用哪些方法研究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的? 2、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通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请归纳金属钠的性质。 颜色
银白色
物理性质----
状态
固体
硬度
质软
密度
小
熔点
低
钠
2 2 常温:___________
4Na +O
2Na O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 哪些共同的性质。 3、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二、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可以运用分类 的方法,根据物质 所属的类别或利用 有关反应规律预测 物质的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验证预测并 做出新的预测
(2)关于假说:
假说(hypothesis)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 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 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 为科学理论。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起初就是一种 假说,后来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科学理 论。
【附录】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 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型简明形象 地表示出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 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 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 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 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 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 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 会不断深化。
Cl2 +2NaOH Cl2 +Ca(OH)2 NaCl+NaClO +H2O CaCl2+Ca(ClO)2 +2H2O
漂白粉的成份
HCl+HClO
化学探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模型与假说 (1)关于模型: 模型(model)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 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模型一般可分 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例如,在研究有机 化合物的结构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 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各种 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和观察
发现特殊现 象,提出新问题
对实验现象进 行分析、综合、推 论,概括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