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种群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A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5.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6.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作()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7.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8.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9.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B.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A图所示类型C.我国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人口年龄组成趋于C图所示类型D.濒临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C图所示类型10.在一片约27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 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总结
种群的特点和数目的变化判断正误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 。
2.同一物种在不一样地区可因地理隔绝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必定属于同一物种 ( ) 。
3.种群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
4.动物种群密度检查都不可以用样方法 ( ) 。
5.年纪构成不过展望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向,但该趋向不必定能实现,由于影响种群数目变化的要素还有天气、 食品、天敌等 ( ) 。
6.性别比率失调,不会惹起种群数目改变() 。
7.不一样种生物 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 K 值固定不变 ( ) 。
8.城市人口增添的决定要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
9.种群在空间散布上只有均匀散布和随机散布 ( ) 。
10.种群数目的变化包含种群数目的增添、颠簸和降落等 ( ) 。
考点一:种群数目特点之间的关系剖析1.种群密度检查(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所有个体的数目,它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标记重捕法样方法合用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 活动能力衰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NN1利用公式=2( N 为 计算各种方内种群密度的均匀值统计方法N 1 计算出 N ,即为该种群密度的预计值。
N 0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预计值标记个体数, 2 为重捕数,为重捕个体中带标记数)NN① 检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① 随机取样 注意问题②标记物不可以过于醒目,不可以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生理活动,②样方大小适中且不易零落③样方数目不宜太少提示 (1) 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 >迁出率造成的。
(2) 中国人口的增添——出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不可以纯真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添率降落。
(4)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率来降低出生率。
(5) 将性外激素开释到大田里,扰乱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原卷版)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和空间特征B.仅靠种群密度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用样方法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一定是相同的2.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该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是标记重捕法B.东北豹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其繁殖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C.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高东北豹的迁入率可以提高其种群数量D.监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采集动物粪便检测其DNA分子作为依据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等都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利用的原理是很多昆虫具有避光性的特点B.若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取样器取样法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和蝗虫成虫的密度都可以用样方法D.若调查的动物在第一次标记后变聪明则会造成统计的结果偏大4.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60只鸟,其中黄鹂12只,做标记后均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2只,没有标记的黄鹂10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A.30B.42C.60D.725.(2022•天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没有影响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6.(2021•五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C.应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保持正常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7.(2020秋•秦安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8.(2021秋•南安市月考)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①①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该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①所示类型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①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9.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表所示。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解析版)
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课时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C.用标志重捕法统计某种角数量时,由丁标记物容易被鱼卷食会使统计结果偏大D.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A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B正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若标记物容易被鱼吞食,会使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偏小,而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D错误。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渔业生产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到达K值后开始捕捞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当种群数量超过K/2 后会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答案】C【解析】渔业生产中,捕捞后数维持在K/2值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所以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A错误;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B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C正确;“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从开始就存在环境阻力,并且环境阻力越来越大,D错误。
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
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 只/公顷B.77 只/公顷C.83 只/公顷D.88 只/公顷【答案】B【解析】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中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 只/公顷。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必1 P5、必2 P114、必3 P602.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A逐个计数法 B样方法 C灯光诱捕法 D标志重捕法 E抽样检测法 F取样器取样法3、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群分布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数学模型)1.研究方法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2)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λ值大小的意义?“J”型曲线的增长率与增长速率?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中的一个即可判断为“J”曲线:(1)理想条件下。
(2)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
(3)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的适宜环境的早期阶段。
(4)无环境阻力状况。
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罗辑斯蒂增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自然条件下,池塘中鱼的种群或牧场上牛、羊种群的数量增长都是呈“S”型曲线增长。
5.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2)K值变动的示意图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考点过关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点过关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分值:90分,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6*6=36分)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的数值和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选择有遗传病的家庭中进行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D调查草地上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3.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一定会出现新的基因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D种群通过个体进化而进化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火灾后的草原进行次生演替C“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是种群数量停止生长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5.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问K值增大的情况()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南亚飞蝗C 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 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菜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菜粉蝶幼虫和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觅食C噬菌体利用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的两株绿草,一株增加,另一株减少。
二.非选择题(54分)7.(24分)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保护的措施。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的数量特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的数量特征》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武汉高三考前冲刺)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d可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性别比例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不一定保持稳定C.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2.(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如图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中,五种植物种群内部各级胸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操作中要随机取样B.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C.径级较低群体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D.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3.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图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C.a、b表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D.a、b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多4.(2022·海南,8)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
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5.(2024·徐州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粪便DNA 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6.(2024·武汉高三月考)“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活动能力强 肉眼看不见 (不适合样方 的细菌、酵 法)、身体微 母菌等微生 小(不适合标 物(或血细 志重捕法)的 胞) 土壤小动物
对紫外 线敏感 的夜间 活动的 昆虫
【典例2】(2011 年合肥一模)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C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 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2013年高考真题 (2013新课标卷Ⅰ)5.某农场面积140hm2,农场丰 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 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 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 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 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 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例2】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 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 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 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鼠30头,其中有上次标 记过的个体10头。则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96头/公 偏高 偏低,偏高)。 顷。若部分个体迁出则调结果____(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 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 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在上面的问题探讨活动中, 你已经在尝试对某种细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建立 数学模型。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1.概念:运用数学的方法,把生物的数量等用图、 表、曲线、公式等形式来进行表达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
考点32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基础小题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后,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B.接种后,需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C.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答案B解析对培养液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如果接种后灭菌酵母菌会被杀死,A错误;接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作为后续的对照,B正确;抽样前应先振荡试管将培养液摇匀后再吸取,C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D错误。
2.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据此判断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
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故选C。
3.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b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C.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D.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O~b段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密度也在不断增大,故两者呈正相关,A错误;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以下,C错误;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不会破坏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4.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答案A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与Ⅰ相似,A正确;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C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第1和第2节)第2周生物辅导资料一、判断题1.种群既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同一个池塘中全部鲤鱼和一个房间内全部蟑螂都是一个种群(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5.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6.同一物种可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7.动物种群密度都不能用样方法,因为动物能活动,只有植物能用此方法( )二、选择题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2、某一种群现阶段年轻的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正处于哪种年龄组成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 C.衰退型D.以上都不是》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某池塘中的所有鱼 B.在有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上侵入的其他杂菌C.可可西里草原上的藏羚羊 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5、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7、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A.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标志重捕法 B.调查草原中的斑马种群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 D.调查沼泽中的丹顶鹤种群样方法8、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9、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10、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11、某人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以下设计的调查方案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计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用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13、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 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1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15、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1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1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18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50[80400800 1 500捕捉标志数/ 150第二天重捕数( 15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31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20、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2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期间 (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22、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 )A.EF段 B.DE段 C.BE段 D.CB段2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24、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防治害虫在b阶段开始,所取得效果最好。
2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三、非选择题26.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了一个,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A→B,由于,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导致该种群的降低,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表示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种群数量,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左右。
27.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
请回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_______相等。
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物不能_____ __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 cm×50 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
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母液/mL温度/℃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甲10—28…10—2乙丙—1028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如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
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第1和第2节)1-5CCCBC 6-10BCBAB 11-15CCABD 16-20BDCCC 21-25DABDB26.(1)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2)需对新环境的适应(3)种内竞争出生率死亡率(4)稳定 0 相对稳定 2000个27.(1)概率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过分醒目(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至少两点)(3)①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②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