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梗死抗凝治疗解读-PPT文档
合集下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5
动脉组:
动脉溶栓尚无随机对照大样本资料。溶栓药为尿激酶、rt-PA和 链激酶。治疗窗6小时。经皮股动脉插管,微导管穿过血栓,以少量 溶栓药送至血栓末端,然后撤管到血栓内部给药溶栓,并观察血管 是否开通。如再梗塞可继续给药。溶栓时间30-120分钟,尿激酶用量 5-25万单位。一份174例的报告,经血管造影证实39%(67例)完全 再通,部分再通36%(62例),总再通率74%,明显高于静脉组。动 脉介入溶栓用药量小,脑出血少。一份469例报告,20例发生症状性 脑出血,发生率4%,明显低于静脉组。动脉溶栓的并发症有颅内动 脉血栓、SAH、动脉穿破、继发血栓、出血性梗死、穿刺部位血肿 等,总计在5%左右。椎-基动脉梗死,病情重病死率高,约1/3死亡 ,静脉溶栓效果不好,可试行动脉介入溶栓。
6 CT扫描除外脑出血和明显低密度改变(于神经功
能缺损不对应的腔隙灶存在精选不ppt受课件限制)。
3
溶栓治疗的禁忌症
1 大块脑梗死。病后3-6小时内已出现昏迷或严重失语伴一侧肢体全瘫可疑
大块脑梗死者,CT扫描见到脑沟减少、脑回变平有脑水肿者均不能溶栓,降纤酶
也要慎用。(依据国外颈内动脉闭塞尸检资料,梗死区几乎均有出血,出血量不
大CT上常见不到)。
2 发病已超过6者。
4 溶栓前病情已明显改善(如TIA,发病后脑梗死症状持续1h以上可除外
TIA),或仅有轻微神经功能缺损,如单纯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肢
体轻瘫(IV级)。
5 患过脑出血或6个月内有脑梗死。
6 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或收缩压≦100mmHg疑血液动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强调三早,即早期溶栓、早期抗凝和早期康 复。早期溶栓、早期康复已无争议,但早期抗凝尚有不同意见。
脑梗塞ppt课件(精)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脑梗塞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共同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技术将在脑梗塞领域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发现心脏疾病,如心房 颤动、心肌梗死等,为脑栓塞 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急性期治疗策略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
01
通过溶栓、取栓、支架等手段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部
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02
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塞患者下肢活动减少,血 液回流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 脉血栓,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 后果。
压疮
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压部位易 出现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还易引发感染。
预防措施建议
肺部感染预防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 呼吸、咳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 意保暖。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导尿患者 要定期更换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 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穿弹力袜等 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压疮预防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 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等 减压装置。
处理方法指导
肺部感染处理
尿路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
蔬菜等。
04
未来脑梗塞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共同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技术将在脑梗塞领域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发现心脏疾病,如心房 颤动、心肌梗死等,为脑栓塞 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急性期治疗策略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
01
通过溶栓、取栓、支架等手段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部
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02
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塞患者下肢活动减少,血 液回流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 脉血栓,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 后果。
压疮
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压部位易 出现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还易引发感染。
预防措施建议
肺部感染预防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 呼吸、咳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 意保暖。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导尿患者 要定期更换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 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穿弹力袜等 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压疮预防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 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等 减压装置。
处理方法指导
肺部感染处理
尿路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
蔬菜等。
04
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PPT课件
抗凝药物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靶点不同,抗凝 药物可分为抗凝血酶药物、抗血 小板药物和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等 。
抗凝药物作用机制
1 2
3
抗凝血酶药物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从而防 止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
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减少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 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降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从而 溶解血栓。
随访与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
在使用抗凝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出血风险评估,包 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等方面,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 出血风险。
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减少 药物剂量、调整用药方案、加强监测等,以降低出血风险。
新型抗凝药物研发
针对现有抗凝药物的不足,未来 将有更多新型抗凝药物问世,提
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对抗凝治疗患者的智能化监
测与管理,提高治疗质量。
提高抗凝药物规范使用水平建议
加强医生培训
提高医生对抗凝药物的认知水平 和使用规范意识,确保药物选择 、剂量调整等决策的科学性。
出血风险评估
了解患者的出血史、手术 史、药物使用史等,评估 其出血风险。
患者需求评估
了解患者的治疗期望、生 活质量要求等,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调整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 险,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肝素等。
根据作用机制和靶点不同,抗凝 药物可分为抗凝血酶药物、抗血 小板药物和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等 。
抗凝药物作用机制
1 2
3
抗凝血酶药物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从而防 止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
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减少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 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降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从而 溶解血栓。
随访与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
在使用抗凝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出血风险评估,包 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等方面,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 出血风险。
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减少 药物剂量、调整用药方案、加强监测等,以降低出血风险。
新型抗凝药物研发
针对现有抗凝药物的不足,未来 将有更多新型抗凝药物问世,提
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对抗凝治疗患者的智能化监
测与管理,提高治疗质量。
提高抗凝药物规范使用水平建议
加强医生培训
提高医生对抗凝药物的认知水平 和使用规范意识,确保药物选择 、剂量调整等决策的科学性。
出血风险评估
了解患者的出血史、手术 史、药物使用史等,评估 其出血风险。
患者需求评估
了解患者的治疗期望、生 活质量要求等,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调整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 险,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肝素等。
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脑血栓形成——治疗要点 2
2.2 特殊治疗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活血化瘀 脑保护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内治疗 外科治疗 康复治疗
脑血栓形成——预后及预防
预后:
病死率10%,致残率〉50%; 急性期:主要死于脑部病变; 恢复期:主要死于合并症.
预防:
寻找、控制危险因素; 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脑血栓形成——护理要点 2
2.3 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肺部感染 ②预防压疮 ③预防尿路感染 ④预防口腔溃疡 ⑤预防便秘
脑血栓形成——护理要点 2
2.4 康复护理
① 肢体康复 ② 语言康复
2.5 日常护理
饮食、心理
2.6 健康指导
饮食、危险因素、正规服药、康复
小结
? 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 由于脑动脉内形成血栓使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组
? 栓塞性脑梗死 (embolic infarction) 占脑梗死 15%
脑栓塞——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1.心源性 ★占60%~75% 2.非心源性 3.来源不明性
发病机制
栓子
堵塞脑动脉
阻断脑血流
脑组织缺血、 缺氧、坏死
脑栓塞——临床表现
1.发病特点 :
? 活动中急骤发病而无先兆 , ? 局灶性神经体征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 ?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大脑中A觉障碍
? 失语、失认
椎-基底A 闭塞症状
主要影响脑干及小脑
? 眩晕、呕吐、 ? 共济失调 ? 交叉性瘫痪 ? 够音/吞咽困难
脑血栓形成——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最常用、 最方便、思快考捷
1、CT: 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一病人入院后头颅CT示
24h内CT显示正常,排除低出密度血灶,能否用溶栓治疗?
关于脑梗死的抗凝治疗介绍(1)
关于脑梗死的抗凝治疗介绍
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其应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如下:
(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2)关于少数特殊患者(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
(3)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h 后使用抗凝剂。
(4)无抗凝禁忌证的动脉夹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后,首先选择静脉肝素,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0~70 s或低分子肝素治疗;随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 2.0~3.0),通常使用3~6个月;随访6个月如果仍然存在动脉夹层,需要更换为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治疗。
脑梗死病例分享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STAF评分
若总分≥5分(90%可能是心源性) <5分(动脉源性可能性大)
STAF评分
得分
年龄(岁)
>62
2
≤62
0
基础NIHSS(第一次评估)
≥8
1
<8
0
左房扩大(TTE或TEE检查)
是
2
否
0
血管原因(即有无血管狭窄)
是
0
否
3
总分
0-8
*
微小动脉玻璃样变
肯定
很可能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直径0.2-1.5cm; 必须符合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 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皮层或多发梗死灶 微栓子信号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父动脉狭窄
混合型
动脉到动脉 栓塞型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型
粥样硬化 血栓性穿支闭塞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缺血性卒中/TIA
*
心源性
肯定
很可能
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急性多发梗死灶。 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累及一侧前循环或仅限于后循环的任一类型梗死灶(除外了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直径0.2-1.5cm; 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 有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可能
直径<1.5cm;不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直径> 1.5cm,无论是否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穿支小动脉粥样硬化
从一个病例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分型及治疗
STAF评分
若总分≥5分(90%可能是心源性) <5分(动脉源性可能性大)
STAF评分
得分
年龄(岁)
>62
2
≤62
0
基础NIHSS(第一次评估)
≥8
1
<8
0
左房扩大(TTE或TEE检查)
是
2
否
0
血管原因(即有无血管狭窄)
是
0
否
3
总分
0-8
*
微小动脉玻璃样变
肯定
很可能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直径0.2-1.5cm; 必须符合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 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皮层或多发梗死灶 微栓子信号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父动脉狭窄
混合型
动脉到动脉 栓塞型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型
粥样硬化 血栓性穿支闭塞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缺血性卒中/TIA
*
心源性
肯定
很可能
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急性多发梗死灶。 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累及一侧前循环或仅限于后循环的任一类型梗死灶(除外了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直径0.2-1.5cm; 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 有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可能
直径<1.5cm;不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直径> 1.5cm,无论是否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穿支小动脉粥样硬化
从一个病例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分型及治疗
医院培训课件《脑梗死诊断与治疗》pptx
降纤酶
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稠度, 增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达到降纤和溶栓的目的。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概述
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介绍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发展历 程及现状。
详细阐述哪些脑梗死患者适合接受血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介入治疗,如大血管闭塞、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等。
通过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
尿激酶
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 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抗凝药物
肝素
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 接抗凝作用。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转化,从而抑 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 碍等。
分型
根据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类型 。其中,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较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 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 集。
降纤药物
巴曲酶
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 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降纤作用。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稠度, 增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达到降纤和溶栓的目的。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概述
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介绍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发展历 程及现状。
详细阐述哪些脑梗死患者适合接受血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介入治疗,如大血管闭塞、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等。
通过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
尿激酶
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 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抗凝药物
肝素
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 接抗凝作用。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转化,从而抑 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 碍等。
分型
根据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类型 。其中,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较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 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 集。
降纤药物
巴曲酶
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 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降纤作用。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脑梗塞治疗标准PPT课件
第30页/共70页
目标
减轻 → 消除梗塞灶, 恢复正常功能
第31页/共70页
主要方向
改善脑循环:去除病因或主要 病理环节 → 恢复血流 → 正常 代谢 减轻病理损害:脑保护(微循 环、脑细胞)
第32页/共70页
实施原则
维持基本生命系统(血压、心、 呼吸、血液、肾、电解质等)的 稳定:排除干扰因素,防治合并 症 序贯性处理:脑部病变的动态过 程、阶段性变化、主要损害环节
第39页/共70页
• (2)重组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方案:
• ①静脉点滴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总量10%推注,1分钟以上推完,余量60分钟点滴 完。
• ②患者收到加强病房或者卒中单元监测。
• ③静脉点滴rtPA过程中每15分钟进行一次神经功 能评分,6小时内每30分钟检查一次,此后每小时 检查一次,直至24小时。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颅外动脉或颈内大动脉的狭窄心源性损害心内血栓形成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梗病窦综合征等其他病因动脉夹层分离脉管炎血液病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因未能确定ocsp分型1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
脑梗塞是缺血性卒中的总 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 脑梗塞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 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 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 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
4、脑梗塞恢复期:按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要求。
第35页/共70页
(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状况选用脱水剂的种类和剂量。常用药物甘露醇、甘 油果糖、速尿。此外,还可应用七叶皂甙钠、白蛋白等。
(三)、改善脑血循环 脑梗塞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 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目标
减轻 → 消除梗塞灶, 恢复正常功能
第31页/共70页
主要方向
改善脑循环:去除病因或主要 病理环节 → 恢复血流 → 正常 代谢 减轻病理损害:脑保护(微循 环、脑细胞)
第32页/共70页
实施原则
维持基本生命系统(血压、心、 呼吸、血液、肾、电解质等)的 稳定:排除干扰因素,防治合并 症 序贯性处理:脑部病变的动态过 程、阶段性变化、主要损害环节
第39页/共70页
• (2)重组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方案:
• ①静脉点滴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总量10%推注,1分钟以上推完,余量60分钟点滴 完。
• ②患者收到加强病房或者卒中单元监测。
• ③静脉点滴rtPA过程中每15分钟进行一次神经功 能评分,6小时内每30分钟检查一次,此后每小时 检查一次,直至24小时。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颅外动脉或颈内大动脉的狭窄心源性损害心内血栓形成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梗病窦综合征等其他病因动脉夹层分离脉管炎血液病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因未能确定ocsp分型1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
脑梗塞是缺血性卒中的总 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 脑梗塞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 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 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 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
4、脑梗塞恢复期:按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要求。
第35页/共70页
(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状况选用脱水剂的种类和剂量。常用药物甘露醇、甘 油果糖、速尿。此外,还可应用七叶皂甙钠、白蛋白等。
(三)、改善脑血循环 脑梗塞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 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2024年)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在使用改善脑循环和代谢药物时,需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风险。
2024/3/26
18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2024/3/26
19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 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操作, 以治疗脑梗死等血管疾病的方法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如球囊扩张术、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 炎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 引发脑梗死。
4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 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 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 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脑梗死的 危险因素。
2024/3/26
5
03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
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降压等药物,预防 复发。
2024/3/26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治疗。
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 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7
诊断依据及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2024版急性脑梗死ppt课件
对于执行不力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 和整改,提高预防措施的执行效果。
处理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
01
处理方法选择
02
根据并发症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如抗感染治疗、止血治疗、溶栓治疗等。
03
在处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效果评价
05
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患 者的生活质量等。
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神经元 功能
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 残率和复发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神经 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调整
静脉溶栓治疗
使用rt-PA或尿激酶进行 静脉溶栓,尽早开通闭
塞血管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
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源性栓塞患者, 可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
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适当 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 法、家庭治疗等,促进患者的心
理康复和全面恢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急性脑梗死的定义、病 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方法和注意事项
急性脑梗死ppt课件
• 急性脑梗死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制定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急性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处理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
01
处理方法选择
02
根据并发症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如抗感染治疗、止血治疗、溶栓治疗等。
03
在处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效果评价
05
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患 者的生活质量等。
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神经元 功能
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 残率和复发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神经 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调整
静脉溶栓治疗
使用rt-PA或尿激酶进行 静脉溶栓,尽早开通闭
塞血管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
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源性栓塞患者, 可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
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适当 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 法、家庭治疗等,促进患者的心
理康复和全面恢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急性脑梗死的定义、病 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方法和注意事项
急性脑梗死ppt课件
• 急性脑梗死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制定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急性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期抗凝治疗临床试验
FISS研究—亚裔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
研究机构:在覆盖二百万人口的四间香港医院开展 研究对象:20个月内筛选308例患者(年龄<80岁,发病<48小时) 研究方法: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观察 结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速碧林0.4ml,每天二次是安全 和有效的。每5个病人中有1个病人可以避免死亡或生活依赖
• • •
•
•
1. 阿加曲班或其他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用性尚 不明确(Ⅱb类,B级)这些药物应当在临床试验中使用(新建议) 2. 紧急抗凝用于缺血性卒中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有用性 尚不明确(Ⅱb类,B级)。(新建议) 3.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建议将紧急抗凝用于预防早期复 发性卒中、阻止神经症状恶化或改善结局(Ⅲ 类,A级)。如果 进一步的数据表明极早期静脉内给予抗凝剂治疗继发于大动脉血 栓形成或心源性栓塞的梗塞患者有效,这一建议还会改变。如果 患者适合静脉溶栓,不应该用紧急抗凝代替静脉溶栓(Ⅲ类,A 级)。(与以前的指南相同) 4. 不建议将紧急抗凝用于中度到重度卒中的患者,因为它增加严 重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风险(Ⅲ类,A级)。(与以前的指南相同) 5. 不建议在静脉rtPA 后24 h内开始抗凝治疗(Ⅲ类,B级)。 (与以前的指南相同)
O R
1960
A L
1970
A G
1980
E N
1990
T S
2000
2005
50 Years 1954
Warfarin 华法林 available commercially
2005
First oral DTI
直接凝血酶抑 制剂
AC Management Services
AC = anticoagulant; DTI =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LMWH =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1993 First 低分子肝素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MWH
A G E N T S
2001 Fir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ynthetic factor Xa inhibitor
戊聚糖钠
I N J E C T A B L E
1930
1940
1950
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治疗, 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
房颤所致卒中显著增加致残率
显著增加卒中复发的危险
卒 中 后 严 重 残 疾 发 生 率 ( )
Lin et al. stroke 1996
%
卒中后(月)
最新房颤处理指南
2012 ESC心房颤动指南
2012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ACCP 9 2012 英国 NICE心房颤动指南 2012 加拿大心房颤动指南 2012 心房颤动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
2012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抗凝策略和选择
不同抗凝药物评价
在欧洲进行的FISS-bis研究显示,LMWH与安慰剂相比较,未发 现减少死亡和生活依赖
NEJM,1995; 333, 1588-1593
急性期抗凝治疗临床试验
FISS-tris研究—亚裔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
研究对象:353例重度颅内大动脉狭窄/ 闭塞脑梗塞(那屈肝素钙 组180例,阿司匹林组173例) 年龄<80岁,发病<48小时) 研究方法:随机、对照、双盲的观察 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10天,继以口服阿司 匹林治疗 结果显示: --6个月时低分子量肝素组预后良好(巴氏指数≥85分)的比例高于 阿司匹林组(73%对69%)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1分的比例亦高于阿司匹林组 (OR=1.55) --而两组梗死后出血转换的危险相似
AHA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 南2013版
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策略(指南推荐)
3-4.5小时
4.5-24小时
可能的药物治疗: 动(静)脉溶栓/取栓 他汀类药物
24-48小时
r-tPA静脉溶栓
预防复发 抗血小板 防止并发症 康复风险与Biblioteka 益的权衡——脑梗死急性期不推荐抗凝治疗
2013AHA指南-急性期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的抗栓治疗
房颤心房内血流缓慢,与静脉内血栓类型 相同,因此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应该以抗 凝药物为适宜 房颤并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的目的: ①防止血栓蔓延 ②防止心脏新的栓子生成 房颤并栓塞性脑卒中急性期4.5h以内静脉 溶栓
2012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 识
心源性卒中后的最初2周内卒中复发的风 险最高,然而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 将会增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
血栓/栓塞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
25%
30% 75%
20% 20%
Rarities
5%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机制
抗血小板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破 裂
血小板黏附激 活、聚集
-
纤溶
+
血细胞
血栓
纤维蛋白交联 纤维蛋白
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
溶栓
凝血瀑布激活
-
纤维蛋白原
抗凝
抗凝治疗的历史
1940s Heparin 肝素 available commercially 1998 Fir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TI
Lancet Neurol 2007;6:407-413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 的专家共识2005
1、临床上对房颤、频繁发作TIA,或椎-基底动脉 TIA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2、 低分子肝素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 3、对于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卒中患者,低分 子肝素治疗有效。 4、 如果患者因房颤、夹层动脉瘤等,拟长期应用 华法林,治疗卒中时可以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
(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 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 (2)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 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Ⅳ级推荐,D级证据) 。 (3)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 24h后使用抗凝剂(Ⅰ级推荐,B级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