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661352f12d2af90242e6f0.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
3、能够根据滑轮的特点,进行有关力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杠杆平衡的条件是:2、杠杆可以分为、、三类。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滑轮:认真观察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
(二)组装滑轮:用铁架台、滑轮(一个)、细线(一根)、钩码组装滑轮,利用你组装的滑轮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组装方法?各种组装方法有哪些异同点?结论: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三)定滑轮的作用和实质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使用定滑轮拉起重物(钩码)的拉力F,改变拉力F的方向多次测量,并记下每次拉力的大小,比较拉力F的大小与物重G有什么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G = N; (2)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3)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与钩码重(G)进行比较:F G ( 选填:>、<、= )。
(4)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移动的方向(填:相同、不同)(5)比较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S h( 选填:>、<、= )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结论:使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
动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S与重物移动距离h的关系:。
2、定滑轮的实质是什么?画出下面各个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总结出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
由图可知,定滑轮实质上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
(四)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1、先猜想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钩码)时拉力的大小,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比较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什么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G = N;(2)组装滑轮,使其成为一个动滑轮。
(3)用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钩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与钩码重(G)进行比较:F G ( 选填:>、<、= )(4)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移动的方向(填:相同、不同)(5)比较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为:S = h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但改变力的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f82a31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8.png)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2节,主要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以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杠杆、砝码、绳子。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如吊车、窗户等,引导他们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例题讲解:用滑轮组完成一个力的计算题目,如“一个重10N 的物体,通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物体需要多大的力?”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滑轮组的力的计算题目。
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和力的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作用: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滑轮组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机械作用: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重15N的物体,通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物体需要多大的力?2. 一辆货车载重2000N,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货车最多能提升多高的货物?答案:1. 提起物体需要的力为7.5N。
2. 货车最多能提升1000N的货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组的力的计算方法。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2596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3.png)
10.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对于孩子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滑轮及其应用”为主题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滑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知道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原理及其应用;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支架;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孩子们观察滑轮组,让他们尝试拉动绳子,使重物上升,并观察重物的运动方向。
2. 讲解滑轮原理:向孩子们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即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滑轮组,尝试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4. 记录与分享:让孩子们用记录本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发现,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滑轮的原理及其应用;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对滑轮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我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滑轮应用,如窗户的滑轮、吊扇的滑轮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 沪教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02d3450c22590102029d8c.png)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作业设计
教师布置
教后反思
知识点3:组装滑轮组
如何组装滑轮组?组装时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1)确定滑轮的个数:①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②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 “动奇定偶”. ③确定动、定滑轮的个数
(2)滑轮组的组装:依据已经确定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确定绳子固定端的位置,然后绕线。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滑轮组,说出其组成。
教师诱导学生进一步的深化分析实验中隐藏的物理结论,使学生明确:整体永远大于部分之和。只要用心探究,就会有收获,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教师引导学生逐项做出分析确定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分析图,并让个别程度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补充部分图形,供学生分析使用,鼓励部分程度好的学生敢于充当“小老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再次引导学生下定义,促使学生归纳能力的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方案,分组的方法与原则,如何记录实验的数据,分析实验的数据,怎么归纳实验的结论等。通过小组合作,体会,感受、感知知识的获取过程、部分学习困难的小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各个图,然后利用滑轮组的特点得到答案,
引导学生分析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结: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式:s=nh;
动力F的速度v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v物的关系式为:v绳=nv物
问题2: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1:答案:D
变式练习2:【解析】在相等的时间t内,B上升的速度vB= ,A上升的速度vA= ,显然vA= vB。又因为滑轮A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故F=2GB=20 N。答案: 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__滑轮及其的应用___学案 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__滑轮及其的应用___学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600e787b7fd5360cba1adbbf.png)
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及它们的作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据要求画滑轮组。
二、知识回顾: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臂:。
三、新知识导学:(滑轮自重均不考虑)1.定滑轮:图1 ,动滑轮:图2________________ 。
(1) (2) (3)(4)2.做一做上面甲、乙两图(1)先用弹簧测力计测两钩码的重力 G= N(2)再通过定滑轮匀速向下拉动两钩码拉力 F乙N 数据分析:F乙 G总结: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力的。
3.做一做上面甲、丙两图(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钩码的总重G= N (2)再通过动滑轮匀速拉向上动两钩码拉力F丙= N 数据分析:F丙 G总结: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
4.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特点的原因:(1)如图(3)若把滑轮看成杠杆,支点在轮的中心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都等于轮半径即L1=L2 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杠杆(2)如图(4)若把动滑轮看成杠杆,支点在轮的边缘上,动力臂L1等于轮的直径、阻力臂L2 等于轮的半径,即L1=2L2 动滑轮实质相等于杠杆5、滑轮组:(1)导入: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你在生活中有时又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那你说你该怎么办呢?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机械就是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
(1)(2)(3)比较两种滑轮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将两个单滑轮按上图(1)那样,通过细绳装成最简单的滑轮组。
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的一端,当滑轮组平衡(即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时,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当n=2时,F=___G,重物向上提起,用手向下拉,表明用力的方向了再将两个单滑轮按图2那样组装,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的一端,当滑轮组平衡(即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时,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当n=3时,F=___G,力的方向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0d0c5c192e45361066f5ac.png)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自主学习】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臂:。
2.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轴不固定,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滑轮组是和,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装置。
3.认识滑轮:(滑轮自重均不考虑)图(A)是滑轮;图(B)是滑轮。
(A)(B) (C)(D)甲、乙、丙,三图中,弹簧测力计每格表示0.5N,甲图中两钩码的重力 G=N乙图中使用滑轮,匀速向下拉动两钩码拉力 F 乙N 分析数据:F 乙= G总结: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用力的。
(定滑轮特点)丙图中使用滑轮,匀速向上拉动两钩码,拉力F丙= N 分析数据:F 丙= G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
(动滑轮的特点)4.分析滑轮:(1)如图(C),可把定滑轮看成支点在轮的中心,动力臂L1 和阻力臂L2.都等于轮半径的杠杆,即L1=L2,结论: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
(2)如图(D)可把动滑轮看成支点在轮的边缘上,动力臂L1 等于轮的直径、阻力臂L2 等于轮的半径的杠杆,即L1=2L2 结论:动滑轮实质相当于杠杆,用它可省力。
5、滑轮组:(1)使用动滑轮只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只可改变用力方向。
要想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较好的方法就是将和组合起来,构成滑轮组使用(如右图)。
(2)滑轮组的特点: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
(1)(2)【合作探究、展示评议】1.分析比较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将两个单滑轮,按图(1)、(2)那样,通过细绳组装成滑轮组。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的自由端,让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或在空中静止不动,将钩码重、动滑轮重、测力计的两次示数,记入了下表,观察讨论:两个滑轮组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各是多少?(1)n= (2)n= . 请将讨论的结果填入表中:(滑轮组的摩擦和绳子重不计)组次钩码重G/N 动滑轮重G 轮测力计示数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N F/N(1)10.20.6(2)10.20.42.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表中数据总结:使用滑轮组时,若有n股绳子吊着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280586a32d7375a41780bf.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
3、能根据要求选择滑轮或组装滑轮组,学会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找出生活中常用的滑轮,有关滑轮的图片、使用滑轮的实况录像(如升国旗、起重机提升重物等),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定滑轮和动滑轮活动1:组装滑轮,提升重物1、用铁架台、滑轮(一个)、细线(一根)、钩码组装滑轮,利用你组装的滑轮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组装方法?2、各组之间交流组装方法,并讨论各种组装方法有哪些异同点?填一填⑴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⑵使用滑轮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
活动2:定滑轮的作用和实质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使用定滑轮拉起重物(钩码)的拉力,改变拉力的方向多次测量,并记下每次拉力的大小,比较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什么关系?2、比较定滑轮和等臂杠杆,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填一填请画出图(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实质上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
活动3: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1、先猜想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钩码)时拉力的大小,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比较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什么关系?2、动滑轮的实质是什么?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你们的观点。
填一填请在图2中画出动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实质上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物重的关系是:。
即使用动滑轮可以。
图2FF思考: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二、滑轮组活动4:组装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动手做一做,并画出你所组装的滑轮组,你还能设计其他的组合方式吗?2、按照课本图9-17(a)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你能发现什么?填一填⑴ 和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 (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c0f9c3f8c75fbfc67db20f.png)
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3)了解滑轮组的结构;(4)知道滑轮组中拉力与被提物体重力间的关系。
2、预习范围教材第10章第二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使用滑轮时,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定滑轮。
2.使用滑轮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三、预习检测1.有一个滑轮组,它的动滑轮的重量和摩擦都忽略不计,人站在地上用40牛顿的力可以匀速提起200牛顿的重物,则在这个滑轮组中()A.定滑轮个数为5个,动滑轮个数为5个B.动滑轮个数为5个,定滑轮个数为4个C.动滑轮个数与定滑轮个数都为2个D.动滑轮个数为2个,定滑轮个数为3个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的一根轻绳,绕过光滑的滑轮,它的另一端受到的拉力为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列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的式子正确的是()A.F=G B.G=N C.F=N D.F+N=G3.小西学习了滑轮知识后,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借助木桩设计出如图所示的方案,将船拉近岸边.则()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认识定滑轮探究:认识定滑轮学生活动1: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力,但可以。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定滑轮的实质是: .2.认识动滑轮学生活动2:学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②使用动滑轮能省。
③不能改变。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 2 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 2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ef358a8956bec0975e3a7.png)
学做思三: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导学:阅读教材 P192,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 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 2.若给你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会组装成怎样的滑轮 组,请在右边滑轮组上画出来 。 3.用桌上的器材按照你设计的滑轮组一起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承担 G与F 物体和 拉力大 动滑轮 小 的总重 F(N) 力 G(N) 数) 根 一位小 方向 有几 (保留 移动 方向 绳子 (cm) 的比值 物体 拉力 轮的 高度 h 动滑 物体提升
升。这个滑轮是( ) B.一个定滑轮,可以省力 D.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力
A.一个动滑轮,可以省力 C.一个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的方向
2.小明用一个动滑轮把重 400N 的箱子提到 3m 高的楼上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 力至少要 达标检 测 目的是 。 ) N,拉力移动的距离是 m;小明在提升 重物时使用动滑轮的
2.做一做:利用桌上的器材组装一个定滑轮(如图 10-14)并进行实验研究完成下面 的表格: 拉力大 物重 G(N) 小 F(N) 目标三 导 动方向 向 h(cm) 移动的距离 s(cm) 物体移 拉力方 物体提升高度 自由端(拉力作用点)
从上面两个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定滑轮特点是使用定滑轮 力的方向 距离。 3.在右图中画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 力臂。 (填“能”或者“不能” ) ,
省力,
改变
导思:观察右图可知:定滑轮动力臂
于”,所以定滑轮实质是 学做思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杠杆 。
阻力臂(填“大于”“小于”或“等
导学:阅读教材 P192,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1.动滑轮是 2.按照课本图 10-16 进行实验 自由端(拉 物体和动滑 拉力大小 轮的总重力 F(N) G(N) s(cm) 向 物体移动方 拉力方向 度 h(cm) 移动的距离 物体提升高 力作用点) 的滑轮。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4f3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2.png)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2节《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学会使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其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并计算所需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滑轮组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建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具体来说,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少所需的力的数量,这是因为滑轮组可以将一个力的作用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减少力的距离移动。
这就是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然而,理解这一点并不足以完全掌握滑轮组的使用。
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应用滑轮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addf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5.png)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能够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能够计算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计算,滑轮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吊起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进行计算。
5.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一些滑轮组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及其应用定滑轮:定义:固定位置的滑轮特点:不省力,不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特点:省力,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省力特点: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不变工作原理:力的合成和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定滑轮是固定位置的滑轮,它不省力,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是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它省力,费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请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答案: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是力的合成和分解。
当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时,力的方向可以改变,而力的大小不变。
通过滑轮组的组合,可以实现力的省力和方向的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滑轮组的其他应用,如滑轮组的组合方式,滑轮组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效率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10_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10_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511a8eb14e852458fb57d8.png)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 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诱导【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动滑轮、铁架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吗?其实它依靠的是旗杆上的滑轮让国旗升到顶上.什么是滑轮呢?二、讲授新课(一)滑轮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做滑轮。
2、滑轮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甲:旗杆上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就是定滑轮。
乙:滑轮的轴跟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
(二)、定滑轮1、定滑轮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由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可以将向下的对绳的作用力转化为绳对重物的向上的拉力,所以说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那么,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吗?2、实验探究:定滑轮特点(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2)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定滑轮测量重物③、竖直向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3)定滑轮特点视频(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重物移动的距离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cm 重物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cm6 6 10 10实验结论定滑轮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定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即:F1L1=GL2因为:L1=L2所以:F1 =G只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所以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动滑轮1、定义:滑轮的轴跟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实验探究:动滑轮特点(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轻质动滑轮、钩码、细绳(2)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轻质动滑轮测量重物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3)动滑轮的特点实验视频(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结论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力,而且费距离。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0b6d19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4.png)
教案: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0章第2节一、教学内容1. 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了解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4.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2. 能够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能够应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模型。
2. 绳子。
3. 重物。
4. 滑轮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同学们观察学校升旗仪式,思考升旗过程中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和特点,讲解其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滑轮组应用:讲解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滑轮组计算方法: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动滑轮1. 结构:动滑轮由滑轮和轴组成。
2. 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3. 工作原理:利用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实现力的传递。
二、定滑轮1. 结构:定滑轮由滑轮和固定架组成。
2. 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且力的大小不变。
3. 工作原理:利用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实现力的传递。
三、滑轮组1. 概念: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
2. 应用:滑轮组可以实现力的合成,提高力的传递效率。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2. 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应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2滑轮及其的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2滑轮及其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19d9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1.png)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2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类型: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而定滑轮则固定在某个位置。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通过滑轮,我们可以省力地提起重物,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吊车、晾衣架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类型,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滑轮的知识,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类型和原理。
难点: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类型和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问题,解释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一些滑轮的应用实例,分享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2 滑轮及其应用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类型:动滑轮、定滑轮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应用:吊车、晾衣架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类型和原理。
答案: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而定滑轮则固定在某个位置。
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2. 请给出一个滑轮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答案:一个滑轮的应用实例是吊车。
吊车通过滑轮组来提起重物,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成,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5305e4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4.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滑轮组的原理:学习滑轮组的构成和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滑轮组的重力计算:掌握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
4. 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了解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能够理解滑轮组的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重力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
4. 能够了解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重力计、绳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与滑轮组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及其应用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动滑轮2. 定滑轮二、滑轮组的原理1. 构成2. 原理三、滑轮组的重力计算1. 计算方法2. 计算实例四、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请说明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答案:1. 动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所需的力;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2. 滑轮组的原理:通过多个滑轮的组合,减小所需的力;重力计算方法: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等于重物的重力除以滑轮的数量。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2(无答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2(无答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25aaee5a8102d277a22f25.png)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利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
利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 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1、滑轮定义:2、定滑轮定义: ;实质:特点:(1)(2)3、动滑轮定义:;实质:特点:(1)(2)4、滑轮组定义:特点:(1)可以省力(F= )(2)应用:等四、典例分析1、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等重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和各种摩擦时,F1= G;F2= G;F3= G;如果将重物提升2m,则在三个滑轮组中绳子拉过的长度分别是L1= m ;L2 = m ; L3= m.(1)(2)(3)解析:在使用滑轮组时,如何确定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2、如图,重150N的木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F=100N的力通过一动滑轮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解析:当滑轮平放时,这时滑轮组不是承担物重,而是拉动物体需要的力五、当堂检测:1、下面关于使用滑轮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改变力的方向,就不能省力 B.要省力就不能改变力的方向C.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可以省力同时省距离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 m。
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5a522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3.png)
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10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及其特点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滑轮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能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导学案、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滑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课堂互动:(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类型及其特点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 滑轮组可以同时改变力的方向和节省力。
()(1) 使用一个定滑轮(2) 使用一个动滑轮(3) 使用一个滑轮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研究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滑轮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板书清晰,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0.2滑轮以及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0.2滑轮以及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9fa48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a.png)
教案:10.2 滑轮以及应用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第二节“滑轮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应用;4. 滑轮的使用和选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选择。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2 滑轮以及应用滑轮:定义:……分类:……工作原理:……滑轮组:应用:……使用方法:……选择原则:……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3. 讨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选择原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设计和制作,参加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使用和选择一、滑轮组的使用1. 确定需要提升的物体,并计算出所需的力量。
2. 根据所需的力量和提升的高度,选择合适的滑轮组。
3. 正确安装滑轮组,确保滑轮与绳子的连接牢固。
4. 通过绳子传递力量,使物体得以提升。
5. 使用完毕后,及时卸载物体,并妥善存放滑轮组。
二、滑轮组的选择2. 提升高度:根据物体需要提升的高度,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减少绳子的段数。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组(2)导学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组(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3dcd70508763231121288.png)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_____(填“甲”或“乙”)
图做的实 验,实验2是用_______(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方法提示
WGh
有
】
G
W总FS
nF
(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
5.思考:为什么使用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自主学习指
导】
独立阅读教材完成相应内容。
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有用功,克服滑轮重力与绳与滑轮之间摩擦力做功做功为额外功。
【任务二:综合升华】(1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与点评,教师指点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
【任务一:夯实基础】(10分钟)
1.叫有用功;
叫额外功;
叫总功.
2.以图10-33为例,克服的 重力做得功是有用功,克服_的重力做得功是额外功.在做功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高些.
3.叫机械效率.用表示总功,表示有用功,表示机械效率.滑轮组中W总=W有=;S绳=h
计算机械效率的 表达式是:4.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主要有哪些?
2.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 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练习我做主】(3分钟)
【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 认识,自行命制一道难题 考自己或学友。
【总结感悟】(2分钟)这节课 ,你有哪些收获?(突出知识点总结)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械效率。
(全册系列精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2
![(全册系列精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e828e21f43323968001c9208.png)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具】滑轮、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杠杠的五要素包括:。
2、杠杠的平衡条件:。
3、杠杠的应用:①省力杠杆的特点;②费力杠杆的特点;③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新知学习(一)定滑轮根据课本图10---13做一做: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观察定滑轮,请说出它的特征。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3)请用滑轮、细线、铁架台、钩码设计一种方案,要求利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在方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
小结: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想一想: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做一做: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个钩码重,再按照课本图10-14那样进行实验,记录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填入下表:2/N比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点拨: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二)动滑轮根据课本图10---16做一做:用动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观察动滑轮,请说出它的特征。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动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3)请用滑轮、细线、铁架台、钩码设计一种方案,要求利用动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在方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
小结:使用滑轮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想一想: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点拨:按照课本图10-16进行实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再与钩码重G比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点拨: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请画出图1(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2
(新版)沪科版
1、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
2、了解滑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的滑轮及滑轮组。
3、能用滑轮的有关知识解释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目标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难点目标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导入示标由电影片段引课,同学们可否知道刚才他们是靠什么机械把重物和水桶提升的?这中间又有什么奥妙?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导学:阅读教材P191,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
1、定滑轮是的滑轮。
2、做一做:利用桌上的器材组装一个定滑轮(如图10-14)并进行实验研究完成下面的表格:物重G(N)拉力大小F(N)物体移动方向拉力方向物体提升高度h(cm)自由端(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cm)从上面两个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定滑轮特点是使用定滑轮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填“能”或者“不能”),距离。
3、在右图中画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导思:观察右图可知:定滑轮动力臂阻力臂(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定滑轮实质是杠杆。
学做思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导学:阅读教材P192,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
1、动滑轮是的滑轮。
2、按照课本图10-16进行实验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N)拉力大小F(N)物体移动方向拉力方向物体提升高度h(cm)自由端(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cm)导思:从上面的表格可以得到的结论:动滑轮特点是使用动滑轮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填“能”或者“不能”),距离。
其中G= F,s= h。
导思:
3、在右图中画出支点、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并观察右图可知: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倍,则拉力F是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的。
所以动滑轮实质是杠杆。
学做思三: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导学:阅读教材P192,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做: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
2、若给你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会组装成怎样的滑轮组,请在右边滑轮组上画出来。
3、用桌上的器材按照你设计的滑轮组一起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N)拉力大小F(N)G与F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物体移动方向拉力方向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物
体提升高度h(cm)自由端(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cm)S与h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导思:从上面的表格你可以得到结论:(1)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与拉力大小F的关系(2)自由端(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提升高度h的关系达标检测导做:
1、学校升旗台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手向下拉动绳子时国旗就会上升。
这个滑轮是()
A、一个动滑轮,可以省力
B、一个定滑轮,可以省力
C、一个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小明用一个动滑轮把重400N的箱子提到3m高的楼上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至少要 N,拉力移动的距离是 m;小明在提升重物时使用动滑轮的目的是。
3、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4、甲、乙两名同学在学习了滑轮组一节课的知识后,分别用F1F2右图中的滑轮组把重为50N的物体G提升2m高,如果动滑轮
重10N,则拉力F1= N,F2= N。
两次拉力移动距离的大小分别是是s1= m,s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