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1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最新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华师大版)
![最新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华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45ca280740be1e650e9a6a.png)
A.彭德怀、贺龙B.陈毅、粟裕C. 刘少奇、邓小平D.刘伯承、邓小平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
四、教学反思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三、检测反馈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 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的壮大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
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D.内战准备不充分
2.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
⑴光明前途:
⑵黑暗前途:
2.目的⑴国民党:
⑵共产党:
3.经过⑴国民党: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延安中共中央,邀请赴重庆谈判 ,“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⑵共产党:8月28日,、等在美国驻华大使、国民党政府代表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成果
⑴《双十协定》: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
⑵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二、内战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国民党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鉴于双方力 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
。
4.结果:经过8个多月的作战,歼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三、转战陕北
1.重点进攻目标:陕甘宁边区。
2.时间、领导人及军队:1开辟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4.意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2、交流探究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d7404f783e0912a3162a2f.png)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c306643323968011c92b7.png)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内容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一、重庆谈判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华东师大版〕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PPT课件2
![〔华东师大版〕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82f5085c1eb91a37f1115ce2.png)
列举
1946年6月, 蒋介石撕毁
全面内战爆发—— “双十协定”
对中原解放
区发动进攻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序幕—— 1947年6月底,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
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战役: 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击虚
挺刘 进邓 中大 原军
陕 中原 西
战略部 署为什 么选在
中原
山 东
转 入 反 攻
标这由是是发1志0建蒋展0这:多介 到是1邓野山立年9石消一4小战中以7灭2个、平军原0来的年历6率千革帝底转反史领里国,命折革的晋挺主刘根点命转冀进义伯据。统折鲁大在承地这治点豫别、,
全中面国反的攻统意治义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变折。点。双了这方根是的本一形转个—势折伟—发大毛生的泽事东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
![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14ccd8c281e53a5902ff0e.png)
课题教学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设疑自学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同中国人民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存在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
⑴光明前途:⑵黑暗前途:2.目的⑴国民党:⑵共产党:3.经过⑴国民党: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延安中共中央,邀请赴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⑵共产党:8月28日,、等在美国驻华大使、国民党政府代表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成果⑴《双十协定》: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⑵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二、内战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国民党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鉴于双方力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
4.结果:经过8个多月的作战,歼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三、转战陕北1.重点进攻目标:陕甘宁边区。
2.经过:⑴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主动撤离,转战陕北,继续领导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⑵彭德怀率领,采用“”,取得了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斗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
⑶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四、挺进大别山1.背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歼敌人,使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2.时间、领导人及军队: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挺进大别山。
3.开辟根据地:革命根据地4.意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交流探究1.为什么抗战后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2.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三、检测反馈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2.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6.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A.彭德怀、贺龙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图一图二。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东师大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3cc1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b.png)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两种命运的决战”。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希望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兴趣,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两种命运的决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了解,包括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战争史的基本知识,如战争的类型、战争的原因和战争的影响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事件感兴趣,尤其是战争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学习。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种命运的决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优质教案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49061beff9aef8941e069e.png)
《两种命运的决战》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本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略反攻。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要建立和平、民主、统一的新国家,要建立一个多党派的民主联合政府。
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支持下,企图保持在中国的专制独裁统治,他们要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企图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本课主要讲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两个力量的较量和斗争,其中有文的斗争,即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也有武的斗争,即战场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本课共设有“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近大别山”三个子目。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及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结果,初步掌握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展示、阅读图片,编演历史剧,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共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和平与民主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原因和实质。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32878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6.png)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主题: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人生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命运
2. 能够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人物在决战中的表现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材料:
1.小说《红楼梦》
2.电影《星际迷航》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观看电影《星际迷航》片段,导入课程主题,引发学生对于命运和选择的思考。
主体活动: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电影主人公在面临决战时的不同选择和其带来的命运。
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和观点。
3. 小说阅读: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命运和选择的片段,理解不同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造成这些命运走向的原因。
4. 横向对比:学生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星际迷航》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作品中人物的选择和最终命运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 小组讨论再深化:学生再次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两个作品中人物命运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选择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评估活动:
6.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对于两个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比较和评价,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7. 个人写作:学生根据比较和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命运和选择的短文,包括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拓展活动:
8. 探究其他作品: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作品,探究其中人物的选择和命运。
教学时长:3-4个课时
希望这个教案设计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教案指导,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bf3e9f2cc58bd63086bd35.png)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能力目标: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用意和毛泽东前往谈判的原因3、情感目标: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的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教学方法讲述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我们想有怎样的新生活呢?··理想总是那么美好,但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刚刚历经苦难的中国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二、讲授新课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呢?下面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05-110页的内容,完成基础知识部分。
1、重亲谈判背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目的:国民党争取时间,部署内战共产党争取和平,揭露“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时间:1945年8月核心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结果:签订签订《双十协定》通过政协会议决议2、内战爆发国民党统治集团撕毁《双十协定》标志: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3、转战陕北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国民党军队悍然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也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人民解放军作战方法:以运动战为主,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终于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于是,国民党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一带,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领导人: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军的重点进攻。
主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采用“蘑菇战术”4、挺近大别山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危急敌军的心脏。
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16.9《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5.16.9《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837e2ae7ba0d4a7302763aa4.png)
第19课内战烽火(一)教学目标Ⅰ.知识与能力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Ⅱ.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三)教学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
2. 综述法。
3.图示法。
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五)教具准备(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
5.16.1《两种命运的决战》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6)
![5.16.1《两种命运的决战》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6)](https://img.taocdn.com/s3/m/d40acdc528ea81c758f5789b.png)
第19课内战烽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初步具有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难点:挺进大别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以_______为首的国民党,在______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目的:(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共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_____年8月,______在 ________ 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名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
(二)、转战陕北1、内战开始: _____年6 月蒋介石撕毁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转战陕北:_____年3月,国名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只有2万多人解放军的_______解放区。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________,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_____、贺龙率领________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1、挺进大别山:_____年夏,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统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________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__________。
2、意义:刘邓大军开辟_________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名党统治中心______和湖北重镇_______。
二、合作探究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7125c208a1284ac85043a9.png)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陈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二、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三、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视频《沁园春·雪》(二)讲授新课1.重庆谈判(幻灯片展示本目重点)师:请默读课本105页大字思考一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存在着哪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生默读)生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生2: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幻灯片展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给中国所确定的两条道路)师:由此可见,抗战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生: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师:既然国共两党的矛盾如此深刻,为什么还要进行谈判呢?(幻灯片展示问题: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到重庆谈判?)请同学们阅读105页到106页大字回答。
(学生阅读)师:有答案了吗?生: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
师:可见,毛泽东此去无疑去赴一场鸿门宴,但他为什么又要奔赴重庆呢?生: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5.16.2《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5.16.2《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659dd60614791711cc79179a.png)
第19课内战烽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重庆谈判”。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重庆谈判[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A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 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的“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等内容,使学生感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可采用计算机投影或播放录像中共“七大”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时的国内局势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C 讲授新课:一、重庆谈判:1.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2)你想想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从而认识到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
2.蒋介石耍出政治欺骗手法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3.中共采取政治反击赴重庆谈判。
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资料,教师在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提出问题:(1)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毛泽东是否应邀到重庆谈判?(3)他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5)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第18课【教学课件】《两种命运的决战》(华东师大)
![第18课【教学课件】《两种命运的决战》(华东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baf01938a8114431b80dd81a.png)
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材料三: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要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
南投到其他战场,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能
好好地打胜仗。 -----毛泽东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撤离延安又留在陕北?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思考: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 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 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 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 我们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 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 必须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有充分认识,对于帝 国主义和反动派不抱幻想,不怕威胁。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五单元 ·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 18 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
你认识这张老照片上的人物 吗?他们分别代表哪个阶级 的利益?那么是什么原因让
他们站在了一起?结果怎样?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6.重庆谈判的内容
“双十协定”主要内容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未达成协议。 “双十协定”
畅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4193f649649b6648d747ef.png)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等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支持的史实,分析革命胜利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通过延安精神的大讨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
通过学习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再次深刻体会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
教学流程建议本课以生动的描述和鲜明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同时要关注学习方法的习得,更要关注学生思想的熏陶。
[新课导入] 想象导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描述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战争的苦难,假设你是生活在当时中国的一个普通老百姓,抗战胜利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和平。
但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两种命运”指的是……(让学生带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黑暗和光明两种命运)让学生看阅读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黑暗命运?而共产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光明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而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因此是光明的命运)引导学生看书,寻找相关的史实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可分成两组,用竞赛的方式展开,相互之间可补充)1.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在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实行特务统治;在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共5篇)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0567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c.png)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叙述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课型:复习课三、教学过程(一)时政导入 2018年两会召开(二)考点解读解放战争的前因后果、过程(重要事件)、结果、影响、人民群众的作用(三)学生自主梳理师生交流(四)中考题练手【2014温州】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2015金华】“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015丽水】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右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
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B.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2016丽水】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②渡江战役③三大战役④重庆谈判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2015丽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之间占据主动。
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3分)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
师:可见,毛泽东此去无疑去赴一场鸿门宴,但他为什么又要奔赴重庆呢?生: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师:为了争取和平说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生:人民的利益。
师: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反映了毛泽东等人的什么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
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教学
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
手段
1.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类、军事类、传记类等课外读物。3.反映甲午战争的文学、影视等文艺作品,如《甲午风云》、《北洋水师》。
授课
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生1:勇敢。生2:不怕困难。
师:而且还要有智慧。即“大智大勇”。这次谈判取得哪些成果。请阅读106—107页大字。(学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取得哪些成果?生1:(读《双十协定》)生2:(读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师:请进一步总结取得哪些成果。生:双方签定《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师:依据刚才两位同学读的《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请思考这些内容反映了全国人民的什么心愿?生(胸有成竹):和平;自由;民主。师:咱们学习了重庆谈判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国共双方的目的及成果。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重温这一事件。(播放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每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事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段关于重庆谈判的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简洁而有效的达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生(齐):认识。
师: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什么是重庆谈判?他们为什么进行重庆谈判呢?
讲授新课
1.重庆谈判(幻灯片展示本目重点)
师:请默读课本105页大字思考一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存在着哪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生默读)
生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生1: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生2:因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代表人民的利益。生3:因为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利的作战方针。如粉碎全面进攻时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粉碎重点进攻时采用蘑菇战术。
师:看大屏幕,注意其中的红字部分。(幻灯片展示问题答案)
(1)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2)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的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师: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阅读109页,找出答案。生: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跃进大别山。师:观察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形势图,大别山已经临近哪个城市?生(齐答):南京。师: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所在。请一位同学阅读110页小字。进一步理解转入反攻的必要性。(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读图,使历史史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把握。通过阅读小字部分,增强学生对挺进大别山意义的理解,为讲述三大战役做好铺垫。)
师: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也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标志着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3.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沁园春·雪》第二部分,共同感受毛泽东激情澎湃的豪情壮志。生(齐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节课学习的风流人物真是不少,一起数一数。师生: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师: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操。
2.内战爆发
师:(出示图表)
比较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表。谁的优势更大?
比较项目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武器装备100万日军的武器,美国武器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小城镇
师:做一下假设,谁会赢得内战的胜利?
师:为什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生:四人小组讨论。师:请每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胡锦涛接见连战图片)
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
生(齐):认识!胡锦涛,连战。
师:这位是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胡锦涛主席在致欢迎词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出国共两党是什么关系?
生(齐):朋友。
师: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也进行了一次会晤
(幻灯片展示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认识他们吗?
教பைடு நூலகம்反思
(一)材料准备充分,为师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宽大平台。在授课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音像资料、诗词歌赋、新闻图片,内容涉及面广量大,使学生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通过众多资料,增强了对史实的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又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升华拓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制定课堂应急预案时,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了大胆预测,制定了周密计划,因此,敢借用外校学生上课设置质疑环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从容应答。(二)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所选取的材料生动形象有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最后,当教师提出有无疑难时,学生大胆提问,这一提问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训练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注重适当拓展,既忠实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我适当补充了材料,如重庆谈判的过程。补充后,学生理解容易了,基础知识深化了,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再如为感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崇高伟大,我借用了部分名家名篇古诗词,学生喜闻乐见,读来朗朗上口,在课堂上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教师引导过于简单,忽视了指导的三种功能(导向、解释、表扬),有的引导过渡太突兀,点拨不及时,力度不大等。下一步,我将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制定更加周密的教案,使教学既忠于教材,又活化教材,还要高于教材,让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乐上的好课。
学科:历史备课组:八年级历史组主备人:王相华执行时间:
个人初备案
二次
备课
课题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补充材料,加强学生对重庆谈判过程的理解
通过讨论此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生2: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幻灯片展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给中国所确定的两条道路)
师:由此可见,抗战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生: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师:既然国共两党的矛盾如此深刻,为什么还要进行谈判呢?
(幻灯片展示问题: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到重庆谈判?)请同学们阅读105页到106页大字回答。(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