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汴河:河面宽阔,水势清缓,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或 沿岸停泊,或驶于中流。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河上, 将两岸街市相连,有人称它为“虹桥”。
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 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
重复的是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无尽 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城郊、街市、汴 河这三段景物又不尽相同,这三段组成了 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 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体现 了12世纪我国的都市生活面貌.
3、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 曲”。 4、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 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 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 “流动”。 5、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 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 抑”的手法。
6、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 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 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 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 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 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 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 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 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作者在建筑方面用了较多的 篇幅来阐明观点。是不是我 国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做到了 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明确:有些住宅区要么“只千篇一 律”,要么“只千变万化”。
只重复而无变化,就必然显得单调枯燥; 只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艺术创作中,特别 是建筑对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 该怎么做?
明确: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 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 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 真琢磨的问题。
文中表现“通感”的句子
1、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 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 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 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 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 2、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 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 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 “知鱼之乐”焉。
清明上河图(全图)
张择端(宋)
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 节的市俗人事。从总体来看,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 三大段
在《清明上河图》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
《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 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行人往来 于途,或乘骑闲览,赏春踏青,或驱牲赶路。
颐和园(局部)
颐和园长廊
长廊(内)
颐和园长廊
长廊(外)
颐和园(花窗)
思考:
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 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 子,几百根梁枋……”用了20个“一 根”。连用20个“一根”的表达效果 怎么样?
20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
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 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 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 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 是重复,不是变化。
解题:
千篇一律: 艺术创作中的重复。 艺术创作中的变化。 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 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 创作的重复与变化。 通感: 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身体感觉器官
的感觉在审美活动中可以互相沟通,心理学 称之为“联觉”。西方美学理论称为“通 感”。
阅读思考:
1、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大意。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3、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1、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 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举例论述音 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都是通过 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一种艺术效果。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6段),举例论证重 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考考你
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 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设计者 是谁吗?
梁思成
徐志摩
金岳霖
林徽因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 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 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的长子,生于 日本东京,卒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学 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 史。1928年回国工作,创建中国第一 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 系主任至1931年,他是中国建筑教育 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研究中国古代 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 性的工作,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 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
奥地利音乐家
《鳟鱼五重奏》中重复的是什么? 变化的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风俗画)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 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 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 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 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 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 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 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 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 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 值和艺术价值。
中央电视台
国家大剧院
马 来 西 亚 的 双 子 星 塔
阿 拉 伯 塔 七 星 级 酒 店
思考:
有人认为,虽然本文的副标题 写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但 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 也是为了谈建筑,你同意这样的看 法吗? 谈音乐和绘画确是为了谈建 筑,文章倒数第二段里写到“每 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 ‘乐曲’”,如果没有了前文的 音乐和绘画,那么“手卷”和 “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
临韦偃放牧图 李公麟(宋)
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所画马一千二 百余匹,牧者一百四十余人,场面极为壮阔。
填写表格
段落 2、 3 艺术 门类 音乐 举例 鳟鱼五重奏 重复什么 共同之 变化什么 处 不断地 重复, 重复与 变化和 谐统一
4
舞蹈 几乎所有的舞蹈
5、6、 绘画 《清明上河图》 7 《放牧图》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通过解说音乐、绘画、建筑中的典型 实例子,说明了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应通过 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这一艺术创作中具 有共通性的重要规律),强调了这个规律在 建筑艺术创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引 起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重视。
重复与变化的辨证统一在建筑艺术创造 中起着重要作用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 主任直至逝世。 1940年10月至1947年,任美国耶鲁大 学聘问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 会成员。在此期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20世纪50年代他曾对北京城区改造、 文物保护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议,被称为 “古建筑的保护神”。著有《梁思成文 集》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 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 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 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 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 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 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 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随笔之 “随”字,正是突出了其如同邻家大婶般 亲切与平易近人的特点。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思路: 观点
梁思成 分析
持续 重复 特别 作品 变化 重要
内容:
音乐舞蹈绘画 重复 大会堂 统一 变化 建筑 故 宫 颐和园 有些住宅 只重复 只变化 分
结构: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 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 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 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 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 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 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 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解题:“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分别指
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文章的副标 题用了“通感”一词,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 么?
明确:前者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后者指 艺术创作中的变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 证关系。 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相通的手 法,欣赏者对此产生了具体的感受和认同, 谓之“通感”。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的表现形式都有 重复和变化的辩证统一的特点,在人的认 识上得到一致反映。作者用“通感”一词 说明这种现象。
第 二 课 时
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时,作者 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所谓的持续 性包括几种?
明确:这是前提,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 重复与变化。 (1)时间的持续,如音乐 (2)空间的持续 (3)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如 舞台 艺术(舞蹈)、绘画
作者从哪些艺术门类和哪些作 品来分析这一观点的? 结合课本内容,从艺术特点来 看,这些艺术作品里重复的是 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 这些重复和变化的关系是怎样 的?
舒伯特
(1797--1828)
舒伯特在一八一七年夏天,写 下《鳟鱼》这首快活且富戏剧性 的名曲,当时他只有二十岁,两 年后他又取用这段轻快的旋律, 作为A大调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变奏曲的主題。故又称《鳟鱼五 重奏》。 此曲由钢琴、小提琴、中提 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等五种 乐器组成的五重奏,曲中充满着 优美的旋律,令人倍感亲切。
在建筑艺术中,作者举了哪 些事例来突出重复和变化的 和谐统一?
人民大会堂
故宫
谐趣园
颐和园的长廊被称为廊中之冠,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 以曲折多变,建筑精美而著称于世,远望如一条彩带,蜿蜒于万寿山 与昆明湖之间。长728米,彩绘14000多幅(2秒钟一幅,需8小时), 随万寿山的高低,昆明湖的曲折而起伏变化.
修辞方法“通感”:“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 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 复与变化的节奏;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 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又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 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 感。 本文中“通感”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 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
字音字形
zūn zuó mo wǔ lǒng miù fāng
鳟鱼 厢庑
琢 磨 檐
liáo
yán láng yí
瓦垄
juān
荒谬
xī
梁枋
jǐ yǔ
水波涓涓 颐和园
dì
嬉戏 谐趣园
给予
zhuàng
xié
廊
一幢房子
寥寥几笔
左睇右盼
理解词语
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从事某种事情。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 到迷乱。 荒谬绝伦:形容可笑,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 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 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殊途同归。 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
段落
内容
人民大 会堂
特点
共同之处
各列柱子高低 9 大小略有不同 在时间持续的同时, 空 北京故宫的 间也连续地“流动”。 前三殿、 后三 时间与空间, 重复与变 凡是较优秀的 10、11 殿、廊、庑、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 个体建筑或者 楼、门等 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 组群,都以建 筑物形象重复 境界 与变化的统一 颐和园里的 (与北京故宫相同,)无 而取胜,既是 12、13 谐趣园、 颐和 尽的重复, 千篇一律之 千篇一律,却 园的长廊 尤者 又千变万化 14 临湖回廊墙 上的花窗 各具一格, 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