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应用解剖学(1)
颅脑的应用解剖学汇总讲解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中央部
位置:大脑半球内深面 分部:
中央部:位于顶叶 前角:深入额叶 后角:深入枕叶 下角:深入颞叶
前角
下角
Up
后角
down
边 缘 系 统Limbic system
边缘叶Biblioteka 皮质下 结构隔区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 齿状回 岛叶前部 颞极
杏仁体 隔核 下丘脑 丘脑前核群 中脑被盖
中央前沟中部水平 向前发出额上沟和 额下沟。
额上沟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中央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下沟
2、顶叶的沟和回
中央沟后方有与之平 行的中央后沟,两者 之间为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中央后沟的后部有前后方向行走的顶内沟。顶内沟以上的部分为 顶上小叶,以下的部分为顶下小叶,后者又分为缘上回和角回。
(1)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 胼胝体 • 前连合 • 穹隆连合
Up
down
(2)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s • 弓状纤维 • 钩束 • 上纵束 • 下纵束 • 扣带
Up
down
(3)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胼胝体沟 胼胝
扣带回
体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边缘 顶支枕沟
楔叶
距状沟
钩
枕颞沟
Up
舌回 海马沟
侧副沟 海马旁回
(三)半球的底面 嗅沟 直回 钩 眶回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外侧回
颅脑解剖学ppt课件
31
髓质: 根据纤维联系的形式、方向和长短,可分为三类:
1. 联络系:联系同侧半球内各回、叶间皮质 的纤维。
弓状纤维
扣带束
下纵束
32
2.连合系: 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1)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相应部位 (2)前连合:连结两则颞叶和嗅球。
干 胼胝体
93
大脑动脉环
94
大脑动脉环
95
96
97
脑的静脉
浅组 深组
静脉窦 大脑内静脉
浅组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98
99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100
101
谢谢!
脑神经与脑相连的部位
55
Ⅰ→筛孔 Ⅱ→视神经管
脑 神
Ⅲ →眶上裂
经
Ⅳ →眶上裂
进
Ⅴ-1→眶上裂 Ⅴ-2→圆孔
出 颅 腔
Ⅴ-3→卵圆孔
的
Ⅵ →眶上裂
部
Ⅶ →内耳门
位
茎乳孔
Ⅷ →内耳门
Ⅸ →颈静脉孔
Ⅹ →颈静脉孔
Ⅺ →颈静脉孔
Ⅻ →舌下神经管
56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48
(1)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 进化发生上最早; 传入纤维主要来自脑干网状结构。 传出纤维至下丘脑、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中线核 板内核
广泛皮质区
网状核
纹状体 脑干网状结构
49
(2) 特异性中继核(旧丘脑) 进化发生较晚; 接受上行的特异性感觉传导束的纤维; 传出纤维投射至特定的大脑皮质功能区。
颅脑应用解剖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将大脑皮层的指令传递到外周效应器的传导束,如锥体束、皮
质脑干束等。
传导通路
03
连接大脑皮层与各级中枢的复杂网络,包括感觉传导通路、运
动传导通路和自主神经传导通路等。
自主神经系统在颅脑表现
01
中枢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脑干和脊髓,包括交感神经中枢和副交感
神经中枢。
02
周围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节后
椎-基底动脉系统
静脉回流
大脑静脉回流主要通过上矢状窦、下 矢状窦、直窦等静脉窦,最终汇入颈 内静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2/5及部分间脑、脑 干和小脑。大脑后动脉是其重要分支。
侧支循环与代偿机制
Willis环
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 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 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语言区
认知功能区
控制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神经元胞体所在区 域,包括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 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中枢。
涉及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功能的 神经元胞体所在区域,如额叶、颞叶等。
传导束与传导通路
上行传导束
01
将外周感受器接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传导束,如丘脑辐
射、内囊等。
下行传导束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由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动 脉瘤破裂等引起,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破裂后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表 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
颅脑解剖学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入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未来颅脑解剖学将更加深 入地研究大脑各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大 脑的工作机制。
跨学科整合与合作
颅脑解剖学将与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 学科进行更紧密的整合与合作,共同推动对大脑 的深入理解。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颅 脑解剖学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手段 学的兴起,颅脑解剖学得到了初
步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 、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 科的快速发展,颅脑解剖学得到
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颅脑解剖学基础知识
颅骨解剖
颅骨是头部的骨性结构,主要 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额骨、顶骨、枕骨 、蝶骨和颞骨等,主要起到保 护大脑的作用。
神经生理学应用
神经生理学是研究脑功能的科学,与 颅脑应用解剖学密切相关。通过对脑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 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和功能调节 。
颅脑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神经生 理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理 论基础。同时,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结 果也为颅脑应用解剖学提供了新的研 究思路和方法。
03
颅脑解剖学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是颅脑应用解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 过对颅脑解剖学的研究,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脑 的结构和功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确地了解脑组织的结构、位置 和毗邻关系,以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颅脑应 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颅脑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将为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 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人脑与机器的交互和 调控。
6颅脑应用解剖学2 (1)
颅顶部软组织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颅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颞 区,并包括其深面的颅顶 诸骨。 (一)额顶枕区 1. 境界:前为眶上缘,后为 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 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2.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 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 依次为:
皮肤
浅Hale Waihona Puke 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枕额 肌)
(二)颞区
1. 境界:位于颅顶的两侧,介于颞上线 与颧弓上缘之间,前方至颧骨的额突 和额骨的颧突,后方达乳突基部和外 耳门。
2. 层次: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亦有 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颞筋 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皮肤:颞区前部的皮肤较薄,移动性 较大,手术时纵行或横行切口易缝合, 愈后的瘢痕不明显。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三层紧密连接, 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 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 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 分离。
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为 一厚而坚韧的腱膜,前连枕额肌的额 腹,后连枕腹,在正中部向后突出附 着于枕骨隆凸,在两侧作为耳上肌和 耳前肌的起点,并逐渐变薄,续于颞 浅筋膜,附着于颧弓,犹如一顶紧扣 在头顶的帽子。
颞深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 线,向下分为深、浅两层附 着于颧弓的内、外侧面,两 层之间夹有脂肪和血管,颞 中动脉(发自上颌动脉)及颞 中静脉由此经过。由于此筋 膜非常致密,检查伤口时手 指可摸到坚硬的筋膜边缘, 可能被误认为是颅骨的损伤。
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颅顶部的神经、血管支配与临床意义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隙 subaproneurotic space):是位
于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 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 上缘,后达上项线,两侧到达颧弓。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 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 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 分离。腱膜下隙出血或化脓时,可迅 速蔓延到整个颅顶,形成较大的血肿, 痕斑可出现于鼻根及上睑皮下。此间 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 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 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 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故临床认为此层 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dangerous area)。
颅脑解剖图谱PPT课件
目录
• 颅骨解剖 • 大脑解剖 • 脑神经 • 脑室与脑脊液 • 脑血管与脑血流 • 临床病例分析
01
颅骨解剖
颅盖骨
脑颅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等, 主要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 等,主要起到保护面部器官的作用。
颅盖骨的骨性结构
颅盖骨由多块大小不同的扁骨组成, 其形状和位置与大脑的形态相匹配, 能够为大脑提供足够的保护。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针对 不同的病变类型和程度进行。
神经系统肿瘤病例
神经系统肿瘤概述
神经系统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可发生在脑、脊髓、神经根等部位,分为良性肿瘤 和恶性肿瘤两类。
脑室系统
脑室定义
脑室壁结构
脑室是大脑内部的空腔,主要容纳脑 脊液。
脑室壁由室管膜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具有分泌和吸收脑脊液的功能。
脑室类型
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每个脑室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产生方式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壁的脉络丛产 生,富含离子和蛋白质。
循环路径
脑脊液从侧脑室开始,经过第三 脑室、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 最终经由蛛网膜颗粒吸收进入血
脑血管疾病病例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梗塞、脑出血
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02 03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 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是由于脑血 管破裂出血所致。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第7对脑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和味 觉。
第8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 感觉功能。
脑神经
第9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部感 觉和部分肌肉运动。
第10对脑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 的感觉和运动。
第11对脑神经
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 和斜方肌。
第12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主要支配舌肌运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连接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都有神经连接。这些连接允 许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身体的运动。
结构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 小结叶和蚓叶。这些叶由许多小脑纤维束连接,形成一个 复杂的网络。
损伤影响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和语 言障碍等症状。
功能
大脑髓质主要负责传递信 息,将大脑皮质和其他脑 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 神经网络。
结构特点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 维组成,这些纤维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髓鞘 结构。
大脑白质与灰质
定义
结构特点
大脑白质是指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色区 域,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灰质 是指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色区域,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第2对脑神经:视神 经,主要负责视觉功 能。
第1对脑神经:嗅神 经,主要负责嗅觉功 能。
脑神经
第3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主要支配眼球运动和 瞳孔括约肌。
第4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主要支配眼球上半部分 的运动。
第5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 嚼肌运动。
颅脑的应用解剖学分析
颅骨内面与脑直接接触,外面与皮肤 及帽状腱膜相连,在颅顶各骨之间以 颅缝相接合,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在 小儿骨缝可稍分离。
脑部分区及功能
小脑
小脑通过复杂的调节和反馈机制成为维持平衡和肌张力的协调中枢,它还能使 躯体肌肉系统完成精细的技巧性运动。
脑干
脑干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 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 能有关。
额下入路
适用于额叶底部、鞍区 等部位的病变,需打开 额底硬膜,注意保护嗅 神经和大脑前动脉。
翼点入路
适用于鞍区、前颅窝底 等部位的病变,需充分 显露蝶骨嵴和鞍结节, 注意保护视神经和颈内 动脉。
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颅内血肿
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 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血肿。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电解质等常规检查,可以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为 治疗提供依据。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进行化验,可以了解颅内 感染、出血等情况。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可以反映脑电活动 的变化,对于判断颅脑损 伤的预后和脑功能恢复具 有参考价值。
04
常见颅脑疾病应用解剖学分析
颅内肿瘤
定义
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 性肿瘤。
解剖学基础
颅内肿瘤可发生在大脑、小脑、脑干等任何部位,可压迫或侵犯 周围脑组织、血管和神经。
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脑血管疾病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缺 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一章 颅脑解剖
您的位置:首页>>理论>>颅脑解剖第一章颅脑解剖一.头皮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皮下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二.颅骨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称为颅(cranium) 。
通常将组成脑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
颅骨可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颅骨侧面颅盖部颅盖骨是由内外骨板和两者间的骨松质构成。
颅骨厚度不一,在额、顶结节处最厚,颞枕棱部最薄。
在内外骨板的表面有骨膜被覆,内骨膜亦是硬脑膜的外层。
在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骨内板结合不紧密,因而颅顶骨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在颅底部,内骨膜与颅骨内板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是硬脑膜易撕裂,产生脑脊液漏。
颅骨板障内的板障静脉有:额、枕、颞前和颞后4对,它们之间借分支吻合成网,并有导血管与颅内、外静脉相通。
颅盖外面在外骨板表面可见锯齿状的骨缝(在内骨板表面呈直线状)。
在顶骨和额骨间为冠状缝,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后方为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交界处颞骨和额顶骨之间为鳞状缝。
在额骨前面居两眉弓之间的颅骨中空部分是额窦。
颅盖内面由于脑回、蛛网膜颗粒、静脉窦和脑膜血管的压迫,使颅盖内面凹凸不平。
在正中线有矢状窦的压迹,称矢状窦沟。
在前面有呈树状的压迹,为硬脑膜中动、静脉的压迹。
硬脑膜中动脉经棘孔进中颅窝,在颞部分成前后两支。
颅脑的解剖
颅脑的解剖结构一头皮的解剖(示意图)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皮肤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皮下: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二颅骨解剖(示意图)除下额骨头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称为颅(cranium) 。
通常将组成脑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
颅骨可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颅盖部颅盖骨是由内外骨板和两者间的骨松质构成。
颅骨厚度不一,在额、顶结节处最厚,颞枕棱部最薄。
在内外骨板的表面有骨膜被覆,内骨膜亦是硬脑膜的外层。
在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骨内板结合不紧密,因而颅顶骨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在颅底部,内骨膜与颅骨内板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是硬脑膜易撕裂,产生脑脊液漏。
颅骨板障内的板障静脉有:额、枕、颞前和颞后4对,它们之间借分支吻合成网,并有导血管与颅内、外静脉相通。
颅盖外面在外骨板表面可见锯齿状的骨缝(在内骨板表面呈直线状)。
在顶骨和额骨间为冠状缝,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后方为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交界处颞骨和额顶骨之间为鳞状缝。
在额骨前面居两眉弓之间的颅骨中空部分是额窦。
颅盖内面由于脑回、蛛网膜颗粒、静脉窦和脑膜血管的压迫,使颅盖内面凹凸不平。
在正中线有矢状窦的压迹,称矢状窦沟。
在前面有呈树状的压迹,为硬脑膜中动、静脉的压迹。
硬脑膜中动脉经棘孔进中颅窝,在颞部分成前后两支。
前支粗大向上方走行,后支较小并走向后上方。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 4、第五脑室: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又称为 透明隔腔,与第三脑室相通,有时形成囊肿 阻塞室间孔引起颅内高压。
§ 5、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 Verga氏腔,借穹隆前柱与第五脑室相隔。
颅脑正常解剖
§ (二)蛛网膜下腔 § 脑蛛网膜在脑沟、脑裂处与软脑膜之间形成
宽窄不一的蛛网膜下间隙,内含脑脊液。某 些部位局部宽大称为脑池。主要有:鞍上池、 环池、四叠体池、外侧裂池、大脑纵裂池、 桥池等。CT图像上均显示为低密度影(脑脊 液密度)。
大 学
额叶
半卵 圆中 心
颅脑正常解剖
顶叶
额叶
顶 叶 大脑镰
半卵 圆中 心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大脑镰
顶 叶
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顶 叶Βιβλιοθήκη 大脑镰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颅脑正常解剖
§ 六、脑质:分皮质与髓质,两者CT值相差为 7.0±1.3Hu,在青少年为5.0±0.6Hu,皮质 高于髓质,因此在CT图像上可以分辨。
颅脑正常解剖
§ 1、脑叶:分额叶、颞叶、枕叶、顶叶,脑叶 之间虽无明确分界,但根据颅盖骨及脑室、 脑池等结构,CT上能对病灶准确定位
颅脑正常解剖
§ 2、大脑基底节及其周围结构:基底节为大脑 半球内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 状核和杏仁核。豆状核外侧为壳,内侧为苍 白球,豆状核内界为内囊,外界为外囊。豆 状核外侧依次为外囊、屏状核、岛叶。内囊 与外囊在传统上均显示为低密度,容易辨认。
颅脑解剖PPT
脑脊液循环
谢谢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
脑幕下方,脑 干的背侧。
重约150g
小脑下面观
小脑扁桃体
小脑的功能:是运动调节中枢,调 节同侧骨骼肌运动。
1)调节肌张力 2)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3)协调随意运动
受损后,同侧肌张力降低; 平衡失调; 共济运动失调; 运动性震颤。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动眼神经
大脑脚 三叉神经
后 交 通 动 脉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
基
底
动
脉
的 迷主
脑
路要
桥 动
动分
脉
脉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前大 交 脑大 通 前脑 动 动中 脉 脉动
脉
大
后
脑
交
后
通
动
动
脉
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三、大脑的静脉
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深两群, 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深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 脉注入直窦.
颅中窝
颅骨
颅后窝
颅前窝 枕骨大孔
脑的被膜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脑
端脑
端脑
间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脑干}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端脑的外形
大 脑 纵 裂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 面、内侧面和下面。
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皮质 髓质
岛 叶
侧脑室
髓质
基底核
小脑 Cerebellum
颅脑解剖
颅脑应用解剖学授课PPT
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 解和控制,如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 和金刚烷胺等治疗帕金森病。非药物治疗则 包括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和护理等,以帮助
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详细描述
颅盖骨是覆盖大脑的骨性结构,主要由顶骨和枕骨组成,具有保护大脑的功能。颅底骨 位于颅骨底部,与脑底部的结构相对应,具有支撑脑部、保护脑组织的功能。面颅骨则 包括下颌骨、颧骨、鼻骨等,是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面部、保护口腔和鼻腔
的功能。
颅骨的生长与发育
总结词
颅骨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和 激素等。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 和蛛网膜下腔之间的流动,有助于 维持颅内压和脑的正常功能。
脑脊髓的免疫系统
脑脊髓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脑脊髓免疫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中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
疫器官等。
免疫细胞的作用
02
免疫细胞在脑脊髓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能够清除病
原体、坏死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
球负责不同的功能。
小脑
负责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
脑膜
保护大脑和脊髓,并为其提供 营养。
颅脑解剖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医学专业基础
颅脑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 基础学科,为医学专业学 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
疾病诊断和治疗
了解颅脑的结构和功能有 助于医生对神经系统疾病 进行诊断和治疗。
手术操作
颅脑解剖学知识对于神经 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至 关重要。
小脑与脑干的神经联系
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矢状窦: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窦汇:位于枕外隆凸深面。
横窦:相当于上项线深面。
医学PPT
11
二、颅顶部的层次结构特点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 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 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医学PPT
8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上横线的交 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之 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医学PPT
2
眉弓superciliary arch: 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 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 长有眉毛。眉弓适对大 脑额叶的下缘。
眉间glaballa: 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额结节frontal tuber: 为 额骨外面最突出部。深 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医学PPT
3
颧弓zygomatic arch: 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 颧突共同构成,平颧弓 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 颞叶前端的下缘。颧弓 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 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 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 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 1.25 cm处医学PPT
10
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主干的投影, 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止颧弓中 点上方约2 cm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向上前行至上横线与前垂直线 的交点即翼点,然后再向上后走向 颅顶;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三层紧密连接, 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 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 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 分离。
医学PPT
14
(一)额顶枕区
皮肤skin:
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两个 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 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 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 丰富的血管,外伤时出血多, 但伤口愈合较快。发根斜行穿 过真皮到达浅筋膜,附于毛囊, 手术切口应与毛发的方向一致, 以减少对毛囊的破坏。皮厚、 腺多、血运丰富
前囟点 brebma:
又称额顶点,自眉间向后13 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汇 合处,故又称冠矢点。新生 儿前囟位于此点。前囟膨出 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
医学PPT
5
Pterion
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 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H"型,少数呈 "N"型。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 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 外血肿。
医学PPT
6
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位于枕骨外面 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 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 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作 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枕骨 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 血。
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 是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 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外侧沟:相当于中央沟投影线与上 横线交角的等分线。临床手术中, 确定大脑外侧沟和中央沟的体表投 影线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定眉间 至枕外隆凸为矢状线,在颧弓中点 上方4 cm处(约2横指)即为翼点, 从翼点至矢状线中点(50%)后2 cm 处的连线即为大脑中央沟投影线, 从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75%) 的连线即为大脑外侧沟投影线。
颅脑应用解剖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李振华
医学PPT
1
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上 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 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 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 部。颅部的骨性标志对 了解相对应的颅内结构, 尤其脑组织的重要功能 部位,以便在进行颅脑 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少 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
医学PPT
9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 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 1.25~2.25 cm的线,此线即 为顶枕沟的体表投影。
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 线的前1.5 cm的范围内。左 中央前回的前下方为运动性 语言中枢,其投影位于前垂 直线与上横线相交点的稍上 方。
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 线的后1.5 cm的范围内。
颅部由颅顶、颅底和颅腔 三部分组成。颅顶又分为 额顶枕区和颞区,并包括 其深面的颅顶诸骨。
医学PPT
12
(一)额顶枕区
境界:
前为眶上缘 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医学PPT
13
(一)额顶枕区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 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 依次为: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颅顶肌(枕额肌)
人字点lambda:又称顶枕点, 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 cm处, 为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 新生儿后囟位于此点。
医学PPT
7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主要标志线:
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 缘的连线。
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 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 线。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 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医学PPT
15
(一)额顶枕区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由
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 有许多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使皮肤 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此层分隔 成许多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 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 散,所以肿胀局限,早期即可压迫神 经末梢引起剧痛。另外,小格内血管 的壁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当血 管损伤时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 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乳突mastoid process: 位于耳垂后方。乳突后 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 容纳乙状窦。
医学PPT
4
星点 asterion:
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 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 汇点。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 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 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 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