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的概念: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二、生物的性状1.概念: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2.相对性状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人的A、B、O血型生理特征,各种先天性行为,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的黑色或白色等形态结构特征。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核中,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生物,叫做转基因生物。

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告诉我们: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亲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基因,子代因为得到亲代的基因(遗传信息)才表现出亲代的性状。

四、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些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生物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且同种生物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恒定。

DNA是遗传物质,它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在这条链上,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一个具体性状。

因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所以,DNA也是成对存在的,存在于DNA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图解如下:基因 DNA 构成位于染色体细胞核蛋白质2.生物体中的染色体数目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这两条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在生七、生物的变异1.变异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

在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等。

2.变异的分类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影响到遗传物质,叫不遗传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生物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学科,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其中的一大模块,它对于我们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一、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指在人体的染色体上分布的一小部分基因,他们决定了我们的性状、性别和健康状况等。

人类体内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

通过基因的分离和互相搭配,我们的身体就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性状。

二、遗传现象遗传现象是指我们身体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

包括外表特征(如眼睛颜色、皮肤颜色等)、行为特征(如善良、活泼等)、身体机能(如生长速度、血压等)等。

其中,一些性状是由单一基因掌管的,称为单基因性状;其他的性状则需要多个基因共同协作,称为多基因性状。

三、变异变异是指某种性状在人群中的表现有所差异。

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后天外部因素造成的。

变异的程度可以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子群体,比如地域、民族等。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细胞在复制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基因发生了变异,使其交接配对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比如说,由于外界暴露原因、环境不良、营养不良等,基因突变会出现病态效应,从而对生命产生危害。

五、基因传递基因传递是指遗传基因在生殖细胞中的传递。

它是通过两代之间的交配,将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由于变异的存在,导致一个性状的表现在两代之间也会出现不同。

六、基因控制基因控制是指生物体内的基因组对细胞活动的控制。

它们决定了我们的某些功能和表现,比如说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和功能等。

七、遗传病遗传病是指基因突变引起的一些疾病。

他们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

遗传病通常伴随着不同的基因突变,但在某些情况下,两个完全正常的父母也可能患上这样的疾病。

八、进化进化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遗传变化。

它们会影响物种的繁衍和存活,同时也会改变物种的性状和特征。

初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一门学科,其中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初中生物课程中,遗传与变异的内容多以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初中生物中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遗传是生物个体之间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是生物界繁衍和进化的基础。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表现形式。

而基因的组合形成了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一般来说是指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其中包含自由碱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鸟嘌呤)。

DNA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2. 性状的遗传生物的许多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指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基因则是不表现出来的。

性状的表现受到基因的组合影响,有时候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3.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两个重要的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是同质性定律,从总体上看,杂种的后代具有相同的性状。

第二定律是分离定律,两个基因在体细胞互相分离,分开组合再组合成新的组合。

这两个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4. 四倍体、二倍体和单倍体在生物中,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不同,分为四倍体、二倍体和单倍体。

四倍体指细胞中染色体呈四倍体倍数,即有4个一样的染色体。

二倍体则是两倍体,即有两个一样的染色体。

人类体细胞是二倍体。

单倍体指只有一半的染色体,如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

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会对个体造成遗传影响。

5. 变异与遗传多样性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或改变,表现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提高。

遗传多样性是指同种生物内部基因组的差异程度,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种群越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对种群的繁衍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八下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八下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八下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控制生物特征的分子,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成了其遗传信息。

遗传的规律有两个,一个是孟德尔遗传规律,另一个是染色体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一系列基因传递规律,其中包括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等位基因的组合遗传、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而染色体遗传规律,则是指遗传信息是通过染色体传递的规律,例如性联遗传和基因突变。

遗传变异是指一个群体中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组成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它使得群体能够应对环境的变化,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遗传变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遗传变异,一种是人为遗传变异。

自然遗传变异是由于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产生的遗传差异。

而人为遗传变异则是由人类的干预而产生的遗传差异,例如选择育种和基因工程等。

八年级生物学的课程中,通常会涉及到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遗传变异,例如不同人种的遗传特征。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基因的不同。

理解这些遗传变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上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

此外,生物学课程中还会涉及到遗传疾病和基因工程等内容。

遗传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疾病,例如先天性遗传病和遗传性肿瘤等。

而基因工程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操作,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和动物。

总之,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生物体的遗传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这些概念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和应对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希望这篇总结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总结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及规律1. 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自己的特征或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也是基因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2. 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基因组和染色体等。

3.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性遗传、二因素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变异的原因和分类1. 变异的原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个体间在性状上的不同。

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环境因素等。

2. 变异的分类变异主要分为自然变异和人工变异两种。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变异,而人工变异是指受人类干预而产生的变异。

三、基因的表现形式及分子基础1. 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和隐性表现。

2. 分子基础基因的分子基础主要是DNA,它通过蛋白质合成,影响生物的遗传和表现。

四、人类遗传疾病及预防措施1. 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先天愚型、无毛症等。

2. 预防措施预防遗传疾病的措施包括避免近亲通婚、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五、人类的遗传交流和基因工程1. 遗传交流遗传交流是指对个体或家族的遗传疾病进行分析,提供遗传风险评估、遗传交流和遗传辅导等服务。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的基因进行切除、插入和调整,以实现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六、环境对遗传的影响1. 环境因素环境对遗传的影响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2. 环境对遗传的作用环境对遗传的作用表现在增强或抑制自然选择、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

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人类自身的了解和疾病的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其中的规律和原理,注重通联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基础,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演化以及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指的是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确保了基因的稳定传递。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又使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恢复到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世代间的传递。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纯合高茎(DD)和纯合矮茎(dd)杂交,F1 代均为高茎(Dd),F1 自交产生的 F2 代中,高茎(DD、Dd)和矮茎(dd)的比例约为 3:1。

2、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不同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例如,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 代均为黄色圆粒(YyRr),F1 自交产生的F2 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三、遗传物质的基础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科学家们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碱基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

2、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表达。

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则是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初中生物关于遗传与变异的重点汇总

初中生物关于遗传与变异的重点汇总

初中生物关于遗传与变异的重点汇总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遗传与变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趣,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遗传与变异的重点。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简单来说,就是亲代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是由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而成。

精子和卵子中都携带着各自亲代的基因,当它们结合时,基因重新组合,就形成了独特的遗传信息,决定了我们的各种性状,比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卷直、身高等等。

二、遗传的规律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亲代是纯合的高茎(DD)和纯合的矮茎(dd),它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Dd)。

当 F1 自交时,D 和 d 会分离,产生的配子有 D 和 d 两种,它们随机结合,就会出现 DD、Dd、dd 三种基因型,表现型为高茎:矮茎= 3 : 1。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比如,同时考虑豌豆的高茎矮茎和黄色绿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亲代是纯合的高茎黄色(YYRR)和纯合的矮茎绿色(yyrr),F1 代是杂合的高茎黄色(YyRr)。

F1 自交时,Y 和 y 分离,R 和 r 分离,然后 Y 可以与 R 或 r 组合,y 也可以与 R 或 r 组合,最终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更加丰富。

2、连锁与互换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发现,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一起遗传,这就是连锁。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6.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 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N,体细胞的则为2N,如人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是23对(46条),在精子和卵细胞都是23条。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1/2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重点讲解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重点讲解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重点讲解一、关键信息1、遗传的概念和基本规律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

3、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二、遗传的概念和基本规律11 遗传的定义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子代获得亲代的遗传特征。

111 DNA 作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由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其碱基的排列顺序携带了遗传信息。

112 基因的作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12 孟德尔遗传定律121 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2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变异的类型和原因21 可遗传变异21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它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1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3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中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中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中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在中考生物中,遗传与变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板块。

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认识生命的奥秘和规律有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指的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比如,我们和父母在某些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上的相似之处,就是遗传的体现。

而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其中,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密码本,包含了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指令。

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性状可以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比如,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a)。

当基因组成为 AA 或 Aa 时,表现为双眼皮;只有当基因组成为 aa 时,才表现为单眼皮。

在遗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规律。

比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说的是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会自由组合。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变异。

变异指的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

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改变,可能会导致新的性状出现。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比如,同一个品种的小麦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产量可能不同,但这种差异是不可遗传的。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选择会对有利的变异进行保留,对不利的变异进行淘汰,从而推动生物的进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遗传与变异的例子。

初中生物与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与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与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与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与遗传变异是初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以及个体的遗传性状传递等方面。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关于生物与遗传变异的知识点。

1.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变化,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等方面。

这是由于物种内个体的变异和适应环境的选择所引起的。

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以及比较解剖学、胚胎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2.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遗传物质基因中发生的变化,导致了个体间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通过遗传物质的变异和基因的重组来实现。

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漂移等。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突变形式,它包括碱基置换、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个体的性状。

4.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个体的基因相互交换和重组。

这种重组可以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基因重组是物种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5. 基因漂移基因漂移是指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事件或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变化。

基因漂移通常发生在种群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它可以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增大,并可能导致新种群的形成。

6. 遗传性状传递遗传性状是指由基因决定的个体特征,如眼睛颜色、血型、体质等。

遗传性状的传递基于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

在有性生殖中,双亲的基因组合决定了后代的性状。

遗传性状的传递可以通过遗传图谱和遗传学定律来研究和描述。

7.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它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染、基因编辑等技术。

遗传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对生物与遗传变异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了解遗传变异对物种形成和个体特征传递的影响。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研究遗传特征在后代之间传递的规律和机制。

-人类的遗传特征由DNA分子携带,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实现。

2.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化为蛋白质,实现基因表达。

3.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携带着基因。

-基因是一段DNA序列,编码了特定的蛋白质。

4.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本形式,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缺失或倒位。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

-遗传重组是两个染色体间的DNA交换。

5.自然选择和进化-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或基因在繁殖中的逐渐累积和传递。

-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过程,通过一代代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实现。

6.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基因频率指的是群体中特定等位基因的比例。

-遗传平衡指的是群体处于定点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的动态平衡状态。

7.遗传病和遗传性状-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是单基因遗传病或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个体特征相关的特征。

8.血型和人类遗传-血型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状之一,由基因决定。

-人类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和相应的基因型。

9.遗传变异和多样性-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个体在遗传水平上存在差异。

-遗传变异对个体适应环境和物种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10.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遗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转移。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用于改变其性状或增强其特定功能。

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DNA结构和功能、基因和染色体、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等。

了解遗传和变异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也可以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初中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生物界中,许多物种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特征,这些变化源于遗传物质的不断演化和变异。

本文将总结初中生物中与遗传变异相关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1. DNA和基因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编码了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决定了其形态和功能的表达。

一个或多个基因可以控制一个特定的性状或特征。

2.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可以是基因的点突变或基因组的结构突变。

突变可能是由自然而然的过程产生,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或化学物质引起的。

突变确定了遗传变异的基本单位,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基础。

3. 突变的类型突变主要分为点突变和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单个碱基的改变,包括替换、插入和缺失等。

结构突变是指染色体水平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4. 突变的影响突变对个体的遗传信息和性状表达产生影响。

有些突变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另一些突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或缺陷。

一些突变还可能引起遗传疾病,如遗传性血液病、免疫缺陷病等。

5. 变异的来源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和突变两种方式产生。

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和组合,包括性状的遗传、基因的重组和交叉等。

突变是新的遗传变异源,通过改变基因序列导致新的遗传信息产生。

6.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指个体拥有的基因组合,包括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存在。

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征。

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受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互作和环境的影响。

7. 遗传势和显性势遗传势指一个基因型的所有可能表型之间的变异范围。

显性势是指表型表达的程度或强度。

一个基因型具有多个显性势,取决于环境的差异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

8. 环境对变异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引起表型的变异。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3、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统称。

4、肉眼不能观察到生物生理特征方面的性状。

如血型。

5、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5、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

6、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7、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8、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成对存在),DNA分子是46个(成对存在),基因有无数对(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23条(成单存在),DNA分子是23个(成单存在),基因有无数个(成单存在)。

9、一种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这对基因位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10、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11、知识点整理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2、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材料: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

3、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结论(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八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生物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的主要知识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物种内部代际之间因为生物体生殖细胞传递信息而造成
后代间共享的特征。

2.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存在于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同时也存在于线粒体中的DNA。

DNA牵涉到遗传信息的存储、传递和表达等过程。

3.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包括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
定律和二因素杂交定律。

4.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指控制某一特征的遗传因子,是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

5. 基因的表现形式:一个基因可以有多个表现形式,称为等位基因,比如形状有圆、
长两种,形状是基因的表现形式。

6. 遗传的方式:遗传的方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表现型由显性基
因决定,而隐性遗传是指表现型由隐性基因决定。

7. 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突变或交换等变化,使得个体的遗传信息
不同于他们的父母。

8. 突变的概念: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化,造成了物种内遗传信息的变异。

突变可以是
染色体层面的变异,也可以是基因序列层面的变异。

9. 变异的原因:变异的原因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性状互补和交配等因素。

10. 变异的效果:变异可能会导致物种的多样性增加,也可能会对物种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11. 变异与进化:变异对于物种的进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变异,使得物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梳理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乎着生物体的进化与繁衍。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梳理这些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将父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一个个体拥有两份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分别来自双亲。

2. 遗传的规律- 一对基因的法则:每一个性状的决定需要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父母的基因组合将决定后代的性状。

- 过性遗传法则:从父母亲各自遗传给子女的所有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决定了某个性状的表现。

- 同样性状显性法则: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相同,那么该性状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如果两个基因不同,那么只有显性基因才会表现。

- 分离定律: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同义基因分开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3.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对,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环境作用下的表达结果。

4. 遗传的行为方式- 纯合子个体:指两个基因相同的个体,也就是纯合子。

- 杂合子个体:指两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也就是杂合子。

5.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例如,他发现纯合子个体的后代都具有与父代相同的性状。

6.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而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

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他将在X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表现出来,而女性则需要两个X染色体都携带相同的基因才能表现。

7. 变异与进化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着基因组合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个体对环境变化具备了适应能力。

在进化中,有利于生存的基因将更容易在种群中传递下去。

8. 遗传病和遗传工程一些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这被称为遗传病。

通过遗传工程,科学家可以人为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合,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例如培育出更好的植物品种或者治疗遗传病。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遗传是指将物种的特征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机制。

而变异则是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多样性,并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指DNA,它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2.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区域,决定了生物体某一特征的遗传特性。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具有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的表现形式。

4.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包括显性与隐性遗传、分离与自由组合等规律。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2. 染色体重组:染色体重组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导致染色体片段的重排。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基因进行随机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4. 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指在一个种群中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导致个体之间在某一特征上存在差异。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基因表达调控: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即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基因的表达量可能存在差异。

2. 环境诱导变异: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以诱发生物体内部的遗传变异,进而增加物种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3. 遗传容积与环境限制:物种的遗传容积指基因在演化过程中能够承载的遗传信息量,而环境的变化可以对遗传容积施加限制。

综上所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体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重要过程。

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遗传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多态性。

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环境诱导变异以及遗传容积与环境限制等。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遗传和变异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遗传和变异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遗传和变异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的判断)2.遗传:生物的性状从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

3.染色体:细胞核中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4.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断。

基因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化学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

5.人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男表示为:44+xy;女表示为:44+男精子表示:22+x或22+y;女的卵细胞表示:22+x6.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侏儒症、先天性愚型病等)。

7.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

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判断依据:是否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8.变异原因: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环境因素。

9.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生物进化的长河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理解变异本身就存在,环境对他起了一个选择作用)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由病源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疾病。

2.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5.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其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

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

所以许多病原体乘虚而入,死亡率极高。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之遗传变异进化一、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细胞中负责指导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一种遗传物质。

一个人的所有基因都来自父母,其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智力、个性、健康等。

遗传是指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过程。

二、遗传病遗传病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唐氏综合症等。

一般来说,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家庭中有遗传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遗传病等问题。

基因突变可以是染色体层面上的突变,也可以是单个基因的突变,甚至是整个基因组的突变。

四、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有基因的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而基因型则是由父母遗传而来的。

五、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的基因进行交换和重组的过程。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现象。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进化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里经过遗传变异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性更好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从而能够传递更多的基因给下一代;而突变则是指一些因素会导致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创造出新的基因。

七、物种形成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分化出来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遗传规律、自然选择和突变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八、环境压力和自然选择环境压力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生物体会适应环境的不同压力,从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特征。

自然选择则是指适应性更好的特征会更容易被保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中更为普遍,从而为物种进化提供动力。

总之,遗传变异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