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基础理论课件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
通过治安管理,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任务
目的
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依法行政,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尊重和保障人权。
方法
治安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宣传教育、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打击犯罪、社会救助等。
宣传教育手段在治安管理中的应用
治安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和改善。
04
CHAPTER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主要内容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的种类、适用条件、处罚程序、申诉途径等作出规定。
制定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现代社会的治安管理更加注重预防和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善的警察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同时,科技手段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近代治安管理
现代治安管理
趋势
当前治安管理越来越注重预防和综合治理,警察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科技手段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此外,治安管理也越来越注重与社区、公众的互动和合作。
行政手段的分类
02
按照不同的行政职能,行政手段可以分为行政命令、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处罚等。
行政手段在治安管理中的应用
03
治安管理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治安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护。
法律手段的概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规范和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处理和制裁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
contents
目录
• 治安管理学基本理论 • 治安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治安管理学的实践应用 • 治安管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治安管理学的未来展望
01
治安管理学基本理论
治安学的定义与内涵
治安学定义
治安学是研究社会治安现象、治安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公安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公共安全中的应用
提高公共安全意识
治安管理学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增 强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治安管理学可以指导各级政府和 企业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应 对各类安全风险的能力。
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治安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可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公共安全和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安全事 故的发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要点一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
通过治安管理学的研究,推动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的完善,提高社会面管控 的水平和效果。
要点二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 全事件
治安管理学可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帮助政府和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突 发公共安全事件。
要点三
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 稳定
治安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与政府 其他部门协同工作,共同保障公共安 全和社会稳定。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方向
治安管理学正在朝着多元化方 向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的治安 管理领域,还涉及到网络安全 、犯罪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技术应用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治安管 理学也在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 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以提高治安管理的效率和准确
性。
社会参与趋势
治安管理培训计划
治安管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加强对治安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治安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其对治安工作的认知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提升治安管理水平,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二、培训内容1. 治安管理基础知识2.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3. 治安巡逻技能4. 治安事件处置5. 社会面试技巧6. 紧急救援技能7. 心理健康训练三、培训目标1. 全面了解治安管理基础知识,掌握治安巡逻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在实际工作中;2. 熟悉治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运用法律知识维护社会治安;3. 能够快速准确的处置各类治安事件,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4. 提高社会面试技巧,有效沟通,良好的服务态度;5. 掌握紧急救援技能,提高应急能力;6. 提高心理保健水平,保持心理健康。
四、培训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讲座、教科书学习等方式,使学员全面了解治安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训练课程中设置实操环节,通过模拟演习、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员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 互动交流培训期间设置互动交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集体战斗力。
4. 考核评估设置定期考核与评估环节,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针对学员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纠正与帮助。
五、培训安排1. 理论知识学习第1-3天学习治安管理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学员的法制观念。
2. 治安巡逻技能第4-6天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演练,提高学员的巡逻技能和反应能力。
3. 治安事件处置第7-9天学习各类治安事件的处置方法和技巧,并进行模拟演习。
4. 社会面试技巧第10-11天提升学员社会面试技巧,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
5. 紧急救援技能第12-14天学习紧急救援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急救包使用等。
6. 心理健康训练第15-16天进行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学员的心理保健水平。
六、培训指导1. 组织者由治安管理部门组织安排人员进行培训,负责整个培训计划的安排和执行。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
尊重人权原则
在治安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公 民的人身自由、隐私权等基本
权利。
治安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法律知识
治安管理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 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法律运用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处 理各种治安问题。
法律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治安管理学以社会治安现象、治安活 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犯罪、 治安案件、治安秩序等方面。
任务
揭示治安活动的规律,为公安机关提 供科学依据,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 障公共安全。
治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实际数据,揭示治安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多部门参与
除了公安机关,城市管理 部门、消防部门等也参与 治安管理,共同维护社会 秩序。
社区警务建设
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加强 警民联系,实现警务工作 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
治安管理的职责与权限
职责范围
治安管理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
权限设定
治安管理部门具有依法开展巡逻、盘查、调查取证等工作的权限,以确保有效履 行治安管理职责。
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安 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如视频监 控、大数据分析等。
教育手段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减少治安问题的发生。
03
治安管理的运行机制
治安管理的组织结构
01
02
03
公安机关主导
公安机关是治安管理的主 要责任部门,负责维护社 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 罪活动。
公安学基础理论(新警)-(精选·公开·课件)
公安学基础理论(新警)(精选·公开·课件)一、公安学概述公安学是一门研究公安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规律的学科。
它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公共秩序和人民利益为目标,以公安工作实践为基础,以公安工作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公安工作理论为指导,以公安工作方法和技术为手段,为公安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公安工作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原则、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等基本理论问题。
2. 公安工作的组织管理:包括公安工作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公安工作的业务技术:包括刑事侦查、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边防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安工作的法律依据、法规制度、执法程序、执法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5. 公安工作的科学技术:包括公安工作中的科学技术应用、技术装备、技术手段、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公安工作实践进行实证研究。
2.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公安工作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3. 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案例比较等方法,对公安工作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4. 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实地实验等方法,对公安工作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1. 为公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公安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公安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原则、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等基本理论问题。
2. 提高公安工作水平:公安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安工作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帮助公安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公安工作,提高公安工作水平。
3. 推动公安工作发展:公安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安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4. 服务社会治安:公安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促进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ppt
目录
• 治安管理学基本概念 •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 治安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 治安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 治安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01
治安管理学基本概念
治安管理的定义
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
治安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是国家通过各级公安机关依 法对社会治安秩序进行管理、规范和指导,以达到维护社会 治安秩序的目的。
治安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 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开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02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国外治安管理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始重视治安管理,并逐渐形成治安管理学学科。
我国现有的警务模式
我国现有的警务模式主要包括“网格化”警务模式、“枫桥经验”式警务模式、智能化警 务模式等。
警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治安状况的不断变化,公安机关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本地区的警务模式,以 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管理工作需要。
04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 规章。
治安管理需要运用社会化的手段,如调解、 仲裁、社区自治等,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 会和谐度。
信息化技术运用
法治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治安管理需要运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和快 速反应能力。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治安管理需 要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依法行政、公正司 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安基础理论课件
。
巡逻技巧
消防安全 紧急救助
保安装备的使用与保养
01
通讯设备
02
防暴器材
03
监控系统
04
消防器材
保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智能安防技术
物联网技术
大数据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
CHAPTER
保安实务操作
门禁管理
门禁系统
门禁使用规范
门禁权限管理 门禁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巡逻管理
巡逻计划与路线
讲解如何制定巡逻计划和路线,确保 覆盖所有重点区域。
商业街保安案例
某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实施 了严格的安保措施,包括限 流、监控、巡逻等,以确保 游客和商家安全。
社区保安案例
总结词
住宅小区保安案例 公寓楼保安案例
WATCHING
或歧义。
灵活应对
对于不同性格和需求的 客户,保安人员需要灵 活应对,以满足他们的
需求。
处理冲突的方法与技巧
预防为主
保持冷静
灵活处理
及时求助
CHAPTER
保安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保安案例
总结词
企业内部保安案例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安保措施和事件处 理,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仓库、办公室等场所。
企业仓库保安案例
巡逻岗位职责
明确巡逻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确 保巡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巡逻工作规范
介绍巡逻工作规范,包括如何正确执 行巡逻任务、注意事项等。
巡逻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分析巡逻工作的安全漏洞,并提供相 应的防范措施。
监控管理
监控系统组成
介绍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摄像头、 录像机、显示器等设备。
监控画面调整与存储
治安管理学专业介绍
治安管理学专业介绍
治安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和管理,以及与治安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治安管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掌握治安管理技能和方法,能够在公安、司法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治安管理、安全保卫、执法办案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治安管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治安管理基础理论、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治安秩序维护、安全防范技术、治安案件处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治安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治安问题的能力。
此外,治安管理学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实习、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治安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公安、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从事治安管理、安全保卫、执法办案等工作。
同时,他们也可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研究、咨询和培训等工作。
总之,治安管理学专业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掌握治安管理技能和方法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将具备应对各种治安问题的能力,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做出贡献。
第一章导论_治安管理学
第一章导论治安管理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作为一名公安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其基本研究内容,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治安的概念,了解治安涵义的历史演变;掌握治安管理的概念、特征和范围;掌握治安管理的任务,理解治安管理与预防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和运用治安管理的原则。
本章重点:第一节、第二节。
第一节治安管理概述一、治安的涵义治安的涵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
(一)“治、安”的语词含义(在我国古籍中,早期多是分别使用的)“治”一般认为有两种涵义:一是对乱而言,指安定或太平,如治世,天下大治等;二是意为治理、管理或统治,如治家、治国、自治、治标、治本等。
“安”在治安管理学中也有两种涵义:一是与危相对,指平安或安全,如转危为安;二是指安定或使安定,如安民。
再比如:“文景之治”、“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国家安危”、“把人民安危冷暖记在心上”。
要点:(1)属于两个独立的词;(2)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二)我国古代“治安”的含义(我国历史上最早把“治”和“安”连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的,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古代治安的涵义包含了稳定国家的政治局势,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防止内讧和安定民众,缓和阶级之间的冲突,维持正常的社会民生,防止社会动乱,保持久远的社会安定。
要点:A. 两个独立的词已开始连用;B.词义范围扩大,指国家、社会的整体状况,即政治清明,国家、社会稳定;C.仍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现在仍有这一用法,例: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现代治安的含义现代治安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治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其法律所规范的一种安宁的社会秩序;狭义的治安就是指治安行政管理。
例:*北京的治安好,巴格达的治安不好。
*中央决心在三到五年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社会治安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思考:治安的词义在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范围的变化:古代现代国家整体状况社会治乱安危状况--词义变窄了。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治安管理学是研究治安现象和治安规律,揭示治安发展变化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指导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预测、决策的一门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一、治安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治安学是研究社会治安现象和规律,揭示治安发展变化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指导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预测、决策的一门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治安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治安现象。
社会治安现象是存在于特定空间范围内,体现社会治安状况和治安工作水平的一种状态。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性。
即社会治安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社会治安现象。
二是具有复杂性。
即社会治安现象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综合体。
三是具有动态性。
即社会治安现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四是具有阶级性。
即社会治安现象不是超阶级的,而是与一定的阶级相的。
二、治安学的学科体系治安学的学科体系是指治安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应包含的若干分支学科及其相互的结构体系。
其基本特征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揭示社会治安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目标,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为基本方针。
它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一)理论类1、治安哲学:主要研究社会治安现象的本质、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与社会其他现象的关系等。
它既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治安学的理论基础。
2、治安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治安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揭示社会治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社会治安的制约作用。
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又是治安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3、治安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治安现象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特征,揭示社会治安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对社会治安的制约作用。
它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治安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安全管理学》课件
1993~至今 1979~1992
4.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发展阶段 3.恢复与提高阶段
1958~1978
2.停顿和倒退阶段
1949~1957
1.建立和发展阶段
2021/3/15
《安全管理学》
33
1)建立和发展阶段
1)建立和发展阶段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
1.树立了“搞生产必须注 意安全”的思想,批判了 “重视机器不重视人”的 错误观念。 2.发动群众,开展安全大 检查。 3.积极组建安全职能机构 ,开展安全干部培训。 4.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开 始法规建设。
§ 21世纪以来,全球安全形势严峻,环境污染、 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 健康,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保守估计,每年全 球的工伤事故达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就有 68万起事故,每秒钟9起。换言之,每天有 3000人于工作中丧命。
§ 在我国,由管理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伤 亡事故屡禁不止。
6.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安全技术 措施计划
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v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2021/3/15
《安全管理学》
16
1.2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按照主体和范围的大小
按照对象不同
v 宏观的安全管理 v 微观的安全管理
❖ 狭义的安全管理 ❖ 广义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学
第1章 绪 论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所 田水承教授 课题组 制作人:王 莉
2021/3/15
《安全管理学》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课件
4
2. “治安” 的出现: (1)战国时期,韩非,《显学》: “…,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 也。” (2)西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
5
要点: A. 两个独立的词已开始连用; B.词义范围扩大,指国家、社会的整体状 况,即政治清明,国家、社会稳定; C.仍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现在仍有这一用法,例: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9
2.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是否需要特 定的条件? 能否人为地加以控制这些条件? 结论: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条件不具备就不能构成,就形不成危害。 人为控制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条件 是可行的,如:场所空间、特定时间、特定工 具、 嫌疑人等。 ** 行为的可控性——治安管理学的实践依据!
探讨治安管理管什么?
思考与提示一: 1.是什么左右着人们对治安好坏的感受和评 价? 2.评价社会治安的好坏,可量化和可测量的 最基本办法是什么? 3.危害治安的案件性质和程度是由什么决定 的? 结论: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18
思考与提示二: 1.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有哪些? 结论: 性质上:主要是犯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三 大类。 类型上: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 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五类。
15
1. 2. 3.
三、治安管理的概念 思考与提示: 治安管理作为国家行为应怎样阐述? 治安管理的概念应包含哪些内容? *谁--管理主体 *针对什么--管理客体 *为什么--管理目的(目标) *依据什么--管理依据 *怎么办--管理性质和方式
16
(一)管理主体 国家公安机关治安行政职能部门。 (二)管理目的(目标) 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治安秩序。 (三)管理依据 治安行政法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四)管理性质和方式 行政性质,调整、控制方式。 (五)管理客体 17 究竟管什么?
论治安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纪7 0年代 以来的治安管理 实践表 明, 治安管理主体呈现 多元化 , 其他社会治安组织与政府警察机构合 作、 互动 , 同维护社会秩序 , 共 实现社会和谐。究其 原 因, 不仅有其 历史的必 然性 , 而且政府 失灵理论 、
治理 理 论 也 为其 提 供 了 坚 实 的理 论 基 础 。
作者简介: 袁广林(92 , 河南省信 阳市人, 16 一) 男, 副主编 , 高级 工程 师; 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华 主要 从事治安管理研 究。
维普资讯
・
16 ・ 1
南 都 学 坛
20 06年 第 4期
他们的 自然倾 向。因而 政治家 和官员在 选择 产 出公
这种治安管理主体多元 化的社 会现象 不仅有其 历史
的必 然 性 , 且 有着 深 刻 的理 论 基 础 。深 刻 地 认 识 治 而
其次 , 按照公共 选择理 论 , 政府 和官 员并不 是代 表公共利益 的, 他们也 是按 “ 经济人 ” 事 , 行 即追求 自 身利益 的最大化 , 利用手 中的权力谋取利益也就成为
公司员工已达 20多万人 , 1 比联 邦 、 、 州 地方三级执法
人 员 还 多 5 万 人 ; 英 国 , 人 保 安从 17 年 的 8 0 在 私 91 万 人 上 升 到 1 7年 的 3 人 , 乎 是 警 察 的 两 倍 。政 9 9 0万 几 府 花 在 私人 保 安 上 的 费 用 比花 在 警 察 上 的 费 用 还 要
V 1 6N. o. o 2 4
J1 20 u . 06
论 治 安 管 理 主 体 多元 化 的 理 论 基 础
袁 广 林
(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 , 河南 郑州 405 ) 5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治安” 的出现: (1)战国时期,韩非,《显学》:
“…,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2)西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要点: A. 两个独立的词已开始连用; B.词义范围扩大,指国家、社会的整体状
况,即政治清明,国家、社会稳定; C.仍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四. 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 是国家行政管理行为
1. 具有社会治安管理职能;
防范为核心和特色的管理协调工作; 2. 服务于其他公安业务的基础性工作(基本信息服务 (三)是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执法活动 1. 以警察强制力作保障; 2. 与更严重性质的行为惩罚相衔接。
2.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 能否人为地加以控制这些条件? 结论: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条件不具备就不能构成,就形不成危害。
人为控制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条件 是可行的,如:场所空间、特定时间、特定工 具、 嫌疑人等。 ** 行为的可控性——治安管理学的实践依据!
3.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结论:
人:是行为的发出者,行为的动力条件; 地:是行为实施的必要空间条件; 时:是行为实施的必要时间条件; 物:是行为实施的对象或工具条件; 事: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条件。 *** 犯罪学中关于“犯罪场”的理论。
(五)治安管理的客体(对象) 危害治安秩序的行为及其直接构成要素。
价? 2.评价社会治安的好坏,可量化和可测量的
最基本办法是什么? 3.危害治安的案件性质和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结论: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思考与提示二: 1.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有哪些? 结论:
性质上:主要是犯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三 大类。
类型上: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 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五类。
(一)管理主体 国家公安机关治安行政职能部门。
(二)管理目的(目标) 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治安秩序。
(三)管理依据 治安行政法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四)管理性质和方式 行政性质,调整、控制方式。
(五)管理客体 究竟管什么?
探讨治安管理管什么?
思考与提示一: 1.是什么左右着人们对治安好坏的感受和评
(三)治安与治安秩序 1. 秩序的含义
(1)《现代汉语词典》:有条理、不混乱 的状况。
(2)法学和政治学:社会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 二者的相同点: 都强调了秩序的实质性内容-- 条理或规范或制度!
列宁语:
“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 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理解:
统治——建立秩序(政治、经济、治安等行为规范)——合法化、固定化(立法、执法)——缓和 矛盾——达到国家稳定
2.治安秩序 (1)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治安秩序的核心; (2)治安秩序是涉及维护社会安宁与公共安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从国家统治角度:治安秩序是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建立的社会行为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治安秩序是人为设计、建立和维护的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主观目的性。
现在仍有这一用法,例: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现代治安的含义 例:
*北京的治安好,巴格达的治安不好。 *中央决心在三到五年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社会治安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思考: 治安的词义在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1.
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变化:
古代
现代
国家整体状况 社会治乱安危状况
1. 危害治安秩序的行为——核心性客体; 2. 行为构成要素——条件性客体; 3. 直接要素——非间接的现实因素。 注意区别:
法学理论中的客体 管理学中的客体 哲学中的客体
综上所述,治安管理的概念: 是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治安秩序,依据治安行政法规,对危害治安秩 序的行为及其直接构成要素的行政性调控活动。
其基本特征:
1.
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
2.
计划性:有步骤、方法、组织等;
3.
调控性:调节功能——对象内部的调整;
控制功能——对象外部的制约。
三、治安管理的概念 思考与提示:
治安管理作为国家行为应怎样阐述? 治安管理的概念应包含哪些内容? *谁--管理主体 *针对什么--管理客体 *为什么--管理目的(目标) *依据什么--管理依据 *怎么办--管理性质和方式
(3)治安的基本性质: A. 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之一,具有普
遍的社会性; B. 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一,
具有基础保障性。 基本认识:
*安全是人与社会的第一需要。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治安状况的好坏,当作衡量其社会物质和精神 文明程度等综合状况好坏的标志性标准。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是保障社会治 安的根本途径,是党和政府,以及职能机关的基 本任务。
--词义变窄了。
(2)评价色彩的变化:
古代
现代
褒义和理想
中性状态
--呈中性状态了。
2. 现代治安的基本含义 治安是社会治乱安危的客观状况。
(1)内容范围: A. 社会生活是否安宁有序; B. 人民生命财产是否安全。
(2)表现形式: A. 治乱安危的可感受性和可测量性; B. 治乱安危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C. 包括治与乱、安与危全部情形在内的所有状况。
治安管理基础理论课件
第一节 治安管理的概念
一、治安的含义
(一)古代治安的含义 1. 《说文解字》: “治”:从水从台,意为水从台前流过,井然
有序。 “安”:从屋从女,意为居家而安。
古代最常用义: 治:与乱相对 安:与危相对
例:文景之治 、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国家安危 、把人民安危冷暖记在心上
要点: (1)属于两个独立的词; (2)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3. 治安与治安秩序的区别
治安
治安秩序
(1) 具有客观性
具有主观性
(2)社会治安整体 社会治安元素之一
(3)具有社会普遍性 具有特殊性
理解:
治安、治安秩序和治安管理的关系:
“国家通过立法和治安管理,建立并维护
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的稳定。”
二、管理的含义 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影响实现
目标各因素的调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