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_制度变迁与中国科技兴衰_李约瑟之谜的科技加速进步假说_王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献述评
“林毅夫[1]发表的题为‘李约瑟之谜’的论文对 探索李约瑟之谜是一次极为精彩的努力”[2]。林毅 夫教授开创性地将科技创新区分为基于经验的试错 改错和基于实验的试错改错,并用中国基于经验的 试错改错上的人口优势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科技能够 持续领先其他文明长达 1400 多年,用欧洲率先产生 基于实验的试错改错解释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 西欧。但对于中国为何没有出现基于实验的试错改 错科技进步方式,林毅夫并没有给出令所有人满意 的解释,尽管林毅夫[3]再次强调中国的科举制度导 致中国没有出现基于实验的试错改错科技进步方 式,但仍 未 能 得 到 广 泛 认 同。林 毅 夫 的 研 究 被 姚
( 2)
00
赋予其经济学含义,用以描述科技进步的机制。
R 表示科技水平,是科技进步积累的结果; V0 表示 基于经验的试错改错的科技进步速度,V0 = TP ,T 是基于经验的试错改错的频次,它正比于一个国家
的人口,P 是创新率,经验的试错改错行为以概率 P
创造出新技术; at 是 t 时刻科技进步的加速度; 加速
度 是 科 技 进 步 受 到 外 部 冲 击 的 结 果,因 此
t
[ ∫ ] aτ·dτ 就表示由于科技进步受到冲击所产生的 0
额外即时速度。在众多可能的冲击中,本文研究对
科技进步最重要的冲击———制度创新,并将制度变
迁②作为科技 进 步 的 加 速 度 来 进 行 研 究,以 下 阐 释
将制度变迁作为科技进步加速度的合理性。
第3 期
王 冬 孔庆峰: 资源禀赋、制度变迁与中国科技兴衰
·323·
析主线,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地位,本文研究
框架实则是对林毅夫的扩展,基于经验的试错改错
技术进步方式成就了中国长达 1400 多年的科技领
先,这已经得到学界较为一致的赞赏和认同,在此基
础,本文期望将制度因素引入基于实验的试错改错
王 冬,孔庆峰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 科技进步由自身常规发展和制度创新冲击共同决定: 常规的科技进步速度相对固定,主要决定于一
个国家的人口规模; 制度创新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速度又决定了科技进步加速度的变化。这是科技发
展的机制。中国的地理禀赋及其分布差异、大一统格局和儒家思想体系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中国相较欧洲
在对李约 瑟 之 谜 的 探 讨 中,中 西 方“文 化 思 潮 差异假说 ”散 见 于 各 家 之 言。 李 约 瑟 本 人 在 对“李 约瑟之谜”的 解 释 中 就 认 为,中 国 之 所 以 没 有 产 生 现代科学,是因为中国人重实用,而轻分析。而后, 技术发明说、地理禀赋说、官僚制度说、政治制度说、 投资阻塞说以及专利制度说等都对此有所涉及,而 涉及的最主要原因恐怕仍然是作者感到解释力度的
不足,从而归于这样一个宏大而通用的因素。其中, 儒家思想尤其受到关注。郑晔、杨世文[15]的文章阐 释,儒学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终极探索,缺乏对科学原 理的系统总结,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相当有 限。但这显然没有构成对中国之前长期领先世界科 技的威胁,又该做何解释呢?
以上学者的研究大都能够自圆其说,但研究中 仍存在一些缺憾。概况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假说 很难经得起追问,二是假说很难同时解释中国的先 前长期领先和随后的迅速落后,三是假说主线难以 贯穿全文。
本文认为,对李约瑟之谜合理的解释体系应该 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承认影响一国科技发展的因 素有很多,而在不同时期起主要作用的关键因素又 有所不同。二是在承认一国科技发展受到多种因素 影响的基 础 上,更 强 调 这 些 因 素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三是归纳总结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的“萧何”, 如果能归纳出一个因素,既能从根源上解释中国科 技为何曾经领先其他文明长达一千多年,又能解释 中国后来为何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落后,这一因素 就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个层次是递进关系, 尽管前人的 研 究 多 是 在 寻 找“成 也 萧 何 败 也 萧 何 ” 中的“萧何”,但李约瑟之谜是一个宏大、动态、复杂 的社科难题[16]。如果 没 有 充 分 理 解 各 种 因 素 在 其 中产生的作用的基础,那么单独强调某一因素的重 要性就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局。
科技是指人类在利用、改造、保护自然的过程中
积累的,并能够被广泛应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而
本文研究的制度是制度安排的范畴,可以理解为确
保经济、科技得以正常运作的保障性规范。依据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科技和制度安排分别属
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范畴。科技在历史上始终处
如果对各种学说如此追问,恐怕只有少数研究 能够抵挡得 住,这 些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资 源 禀 赋 假 说”中,因为他们的解释基于外生变量。“资源禀赋 假说”的早期著名代表是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又称 “人地比例假说”[11],中国自近代以来,大量新增人 口将生产剩余消耗殆尽,社会无法积累技术创新的 必要投资,同时,由于人稠地狭,劳动工资非常低下, 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也因缺乏市场需求而无以产生, 因此中国 不 可 能 发 生 工 业 革 命。 姚 洋[4] 进 一 步 对 伊懋可的研究补充了“工业中存在规模经济和人口 增长符合马 尔 萨 斯 原 理 ”两 个 条 件,并 通 过 一 个 动 态一般 均 衡 模 型 证 实 了 高 水 平 均 衡 陷 阱 的 存 在。 “地理禀赋假说”同样在“资源禀赋假说”中占有重 要地位。戴尔蒙德[7][12]认为,欧洲地理环境有利于 形成众多竞争的小国,而中国的地理位置则有利于 形成大一统的帝国,大一统的国家体制抑制了科技 创新,导致 了 中 国 科 技、经 济 的 衰 败。 文 贯 中[2] 的 地理禀赋说认为,宋朝以后疆域相对人口的扩大导 致人口广布状态,劳动密集型部门相对萎缩,内生型 城市化发展受阻、发明创造环境恶化,技术进步和制 度创新日以减缓。皮建才[10]注意到文贯中和 Elvin 的解释存在基础理论上的矛盾,相反的约束条件却 破解了相同的谜,由此认为他们选择的约束条件不 起作用或者说他们给出的解释有错误。事实上,中 国历史上的人口激增和土地扩展都不止一次地出 现[13][14],但科技水平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那么即 便文贯中或 Elvin 的理论能够解释为何中国近代科 技的迅速落后,但对于为何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也是 缺乏解释力的。
有进步的余地,而制度的每一点完善,都能带来科技
进步速度的提高,两者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
妨假设 vt = λft ,则有:
故此,本文综合考虑“技术发明假说”、“制度差 别假说”、“资源禀赋理论假说”和“文化思潮假说” 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将“制度差别假说”内嵌于“技 术发明假说”产生“科技加速进步假说”,并将所有 成因追溯到资源禀赋这一外生变量上,同时分析了 儒家文化的产生与作用。
2 综合性分析框架: 科技加速进步假说
本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期望凸显两方面 的特点: 第一,要有很好承载力,能够将重要的影响 因素包罗其中,对于现实的准确刻画的基础是保留 必须的变 量,结 合“技 术 发 明 假 说”、“制 度 差 别 假 说”、“资源禀赋理论假说”和“文化思潮假说”,我们 认为人口规模、地理禀赋、大一统格局、产权保护制 度、中央集 权 制 度、意 识 形 态 是 必 需 考 虑 的 影 响 因 素; 第二,框架要能体现逻辑性,要能清晰地突出分
洋[4]归为“英雄理论”,戴尔蒙德同样是这一理论的 代表人物。本文认为,“技术发明说”或许是对林毅 夫理论更为贴切的归类,因为林毅夫的研究是紧扣 技术进步机制转变这一主线完成的,相较于戴尔蒙 德的“英雄理论”更为全面。
林毅夫的研究掀起了国内关于李约瑟之谜探讨 的高潮,“制度差别假说”是这之后涌现的重 要 观 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中国和欧洲的制度差别上 寻找李约瑟之谜成因,并发展出众多分支。一是产 权制度说。 黄 仁 宇[5] 认 为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没 有 产 生 资本主义的原因,在于财产所有权没有得到应有的 尊重和保 护。 寇 宗 来[6] 等 人 认 为 专 利 制 度 首 先 在 英国乃至欧洲建立,是近代以来中国与欧洲在技术 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的关键所在。二是中央集 权说。戴尔 蒙 德[7] 以 哥 伦 布 的 航 海 为 例 说 明 中 央 集权是李约瑟之谜的直接原因。在大一统的皇权之 下,宦官一旦失势,郑和的远洋航行也就终止了。三 是官僚制度说。张宇燕、高程[8]基于“货币—制度” 分析法的官僚制度说认为,中国的初始制度是形成 李约瑟之 谜 的 重 要 原 因。 艾 德 荣[9] 的 政 治 制 度 说 认为,低行政压力下的地方有的精英侵犯他人产权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科技进步; 制度变迁; 资源禀赋; 意识形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类号: F129
文献标识码: A
为什么近现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只产生在长期落 后于中国的欧洲? 在 16 世纪前,中国的科技与经济 发展水平在长达 1400 余年里一直是世界的领头羊, 但之后便迅速全面落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 对 60 年前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之谜,至今仍未形成 较为统一的权威解释。
收稿日期: ; 2012 - 08 - 08 修回日期: 2012 - 12 - 10 作者简介: 王 冬( 1984 - ) ,江苏徐州人,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开放与发展。
孔庆峰( 1962 - ) ,山东曲阜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欧盟经济。
·322·
科学学研究
技术进步方式,从而解决技术发明论的不足。 克鲁格曼[17]认 为,“经 济 是 由 历 史 加 偶 然 事 件
所决定的”,本文对此观点十分赞赏,并认为科技进
步,或称科技水平的发展,其实就是由常规发展和外
部冲击共同形成的。进而,本文将物理学中的变加
速理论引入 理 论 分 析 框 架①,研 究 科 技 在 常 规 发 展
各国更多的人口规模,从而中国比欧洲各国拥有更快的常规的科技发展速度。而受人口规模、科技进步、制
度整体水平、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制度变迁速度( 科技进步加速度) 相较欧洲呈现先快后慢的特
点。在发展初期,中国具有更快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后来随着中欧科技发展史上两个拐点的到来,中国
逐渐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方面先后被欧洲超越,并迅速大幅落后。
和受到外部冲击条件下的进步机制。变加速直线运
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运动,加速度随时间而变,可以
表示为通用的微分形式:
a
=
d2 R dt2
( 1)
其中 a 、R 、t 分别表示加速度、位移和时间。
在初始条件 V = V0 ,a = a0 的情况下,变加速运动 能够表示为如下的具体积分形式:
tt
∫∫ R = V0 t + aτ·dτ dt
第 31 卷 第 3 期 2013 年 3 月
文章编号: 1003 - 2053( 2013) 03 - 0321 - 09
科学学研究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Vol. 31 No. 3 Mar. 2013
资源禀赋、制度变迁与中国科技兴衰
———李约瑟之谜的科技加速进步假说
于发展的态势,但发展的速度却受制于制度。在一

定的历史条件下,理论上存在最优的制度安排( f ) ,
也就是与生产力最相适应的制度,此时科技的进步

速度达到最快( v = v ) ; 而在制度安排最糟糕的情
况下( f0 ) ,科技进步被极大地限制了,科技进步接 近停滞( v = v0 ) 。现实情况总是介于两者之间,制 度很难达到最优状态,更无法实现动态最优,制度总
第 31 卷
是形成李约瑟之谜的重要原因。四是投资阻塞说。 皮建才[10]在张 宇 燕、高 程 和 艾 德 荣 的 研 究 基 础 上, 通过对“工业革命 = f( 机会) ”中把握机会的成本的 梳理,提出李约瑟之谜的本质是一个投资阻塞问题。 “制度差别假说”具有相当的真理部分,但对林毅夫 的质疑同样适用于他们,为什么产权保护制度没有 产生在中国,而只产生于欧洲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