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1 主动配电网的基本概念
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的 持续增长以及整个电力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加,越来越 多的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接 入到配电网中,在传统配电网(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TDN)下,过多的分布式能源容易对配电网造 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如提高短路电流水平、影响无功 功率和电压分布、改变系统潮流、降低供电可靠性降 低以及恶化电能质量等 。 [1] 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些问 题,传统配电网已逐渐从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 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配电与分布式发电专业委 员会(C6)对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分析,并于 2008 年在 C6.11 工作组所发表的“主动 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的运行与发 展”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主动配电网以及分布式能 源的概念和定义[2]。工作组认为,对配电网的所有组 成部分进行主动的优化控制能够消纳分布式能源的 高渗透率问题,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经济性。
配电管理系统
通信网
通
信
网
配电网
变压器 电力电子元件 分布式能源
先进计量装置
需求侧
图 1 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组成结构
作者简介: 欧阳武(1978-),男,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现从事配电网规划和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
6
分布式能源主要由分布式电源构成,另外还包括 分布式储能和可控负荷等。分布式电源主要为可再生 能源,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可控负荷包括电动 汽车和响应负荷等[3]。在理论研究和分析中,出于简化 考虑常常用分布式电源来代替分布式能源,由于目前 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广泛,这种简化代替是可行的。文 献[4]研究了可以灵活控制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 结果表明主动配电网能够有效提高网络负载能力。
主动配电网新技术
主动配电网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念PDNADN
主动规划 主动控制 主动管理 主动服务
5/46
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
电网形式 所属关系 主动配电网 企业电网
微电网 客户电网
运行状态
常态并网、 条件孤岛
常态孤岛、 条件并网
6/46
主动配电网与智能电网
主动配 电网是 智能配 电网技 术发展 的高级 阶段技 术。
反孤岛保护 电压协调控制
ADINE 工程
保护定值自适应整定
基于静止同步补偿器的 电能质量控制
基于DG的电压控制
8/46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2012年863项目“主动配电网的间歇 式能源消纳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应 用”,在广东电网示范
2014年863项目“多源协同 的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 研究及示范”将分别在佛山、 北京、贵阳、厦门进行示范
18/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源侧运行控制模式
对于一定渗透率并网用户侧而言,应用微网 管理系统(或分布式发电控制系统);
对于多个零散小规模发电在配电网的并网, 原则上应实现自发自用及少量上网,电网侧仅 监测并网点动态。
仅当以上两种情形在发生影响电网稳定运行 或电能质量超标时,电网侧应用ADMS直接通 过并网点开关设备进行切除。
• 许多文献把电压崩溃归结为由于系统不能满足无 功需求的增加,在某些不良运行点或当系统受到 较大扰动后,因为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强励和负荷 端电压下降,负荷需求减少,系统能保持电压相 对稳定。随后,由于带负荷调压变压器的连续调 节使负荷端电压升高,供电得以恢复,同时带负 荷调压变压器一次侧电压下降,电流上升,发电 机无功越限,其连锁反应使负荷电压下降,电压 稳定破坏。
主动配电网技术体系设计
特别策划S p e c i a l F e a t u r e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供用电33统的被动配电网对分布式发电并网不仅缺乏系统能量消纳的考量,而且对因并网产生的系列技术影响无能为力,这种效应称为“即插即忘”(Plug and Forget)。
在分布式发电并网规模较小、发电容量相对可忽略的情况下,由于配电网本身具备一定的冗余性,这种即插即忘的效应影响力有限。
但对于大规模并网而言,传统配电网无法适应并网的需求,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面临挑战。
在此形势下,主动配电网作为配电网发展的高级阶段,以主动控制机制为主要技术特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靠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能够实现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在配电网层面的高效消纳,成为当前传统的被动配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1,2]。
不同分布式发电规模意味着并网的渗透率不同。
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可分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作为配电网的一种新电源方式,应从提高配电网经济性出发,考虑其可用率,为提高配电网规划效率提出新的方向;二是分布式发电的并网对配电网的电压稳定、继电保护、故障定位、能量管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光伏发电、小水电等间歇性为特征的能源方式也对配电网产生间歇性的波动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并网技术进行控制和管理;三是随着分布式发电端的大量并网出现,未来将出现购售电双方角色变换,甚至出现能量投资或运行商,市场运营模式将面临新的变革。
针对配电网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在被动配电网(PDN)向主动配电网(ADN)过渡以及配电管理系统(DMS)向主动配电网管理系统(ADMS)过渡的过程中,综合规划设计技术、运行控制技术和灵活运营技术共同构成了主动配电网的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主动配电网综合规划设计分布式能源消纳模式从分布式能源能量流的角度分析,随着渗透率的逐步增加涉及到用电管理、运行控制和能量优化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点消纳、线消纳和面消纳三种消纳模式,其能量流如图2所示。
主动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
供电质量管理
防治结合
预“防”
基于同步 信息量测 进行网络 等效的主 动配电网 安全合环 技术
基于高可 靠性电源 主动寻找 的重点用 户运行风 险预防管 理技术
“治”理 针对电压 暂降和短 时中断的 有源快速 切换管理 技术
基于双端同 步信息量测 的单相接地 故障快速电 网自愈技术
三:有功功率和无功电压的主动控制
智能配电网中的空间负荷预报必须考虑分布式电源、 电动汽车、需求侧响应对空间负荷的影响,识别出负 荷和分布式发电的模式。空间负荷预报需要充分利用 智能电表数据和精确气象预报数据;还需要考虑现有 和新增负荷的终端模型,对每一类负荷建立对应不同 日期类型的负荷曲线。
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运行一体化系统
目标
通过运行与规划的充分互动,实现主动配电网的更精确、 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的规划发展
– 有功、无功均可控
• 需求侧响应
– 大用户 – 小用户集群控制
• 储能(电负荷控制 – 电压敏感负荷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理念
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的可控资源,研究可以实现电网侧的主动规划、 管理、控制与服务、负荷侧的主动响应和发电侧的主动参与的核心技术 (装置与系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利用, 实现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目标。 上级电网
用户
主动配电网规划运行一体化的可视化推演互动展示技术
算法
能源信息协调的主动配电网主网配网一体化规划技术
基于多代理的时序场景 平台 模式演进模拟技术 主动配电网 运行数据
主动配电网的规划与运 行的滚动校验评估技术 主动配电网 规划方案
19
二、配电网的主动管理
• 资产管理
– 充分利用目前配电网中配置的多源量测 – 综合利用物联网、传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控制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柔性负荷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电力负荷,对于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稳定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协调优化,实现配电网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本文将分析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运行方式以及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阐述柔性负荷在主动配电网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潜力,包括需求响应、储能系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源协调优化控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微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建模,建立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各类电源的互补性和柔性负荷的调控能力,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本文将通过算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配电网运行性能,展示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在提高电网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还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柔性负荷建模与分析在主动配电网中,柔性负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刚性负荷不同,柔性负荷能够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和需求,主动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从而参与到电网的优化控制中。
这种可调节的特性使得柔性负荷成为实现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的重要资源。
为了对柔性负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其准确的数学模型。
柔性负荷的建模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负荷本身的电气特性建模,如负荷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二是负荷的行为特性建模,即负荷如何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如何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
主动配电网技术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广东电网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
能够自主 协调控制间歇 式新能源与储 能装置等分布 式发电单元, 积极消纳可再 生能源并确保 网络的安全经 济运行。 10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贵州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
集水电、风 电、光伏、 冷热电联供、 储能、电动 汽车充电设 施的主动配 电网集成示 范工程。
11
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1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1
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 ,考虑其可用率,为提高 配电网规划效率提出新方向。
对电压稳定、继电保护、故障定位、能量管理
2
方面产生影响;也对配电网产生间歇性影响,
建立相应的并网技术进行控制管理。
购售电双方角色变换,出现能量投资或运行
主 主动配电网概述 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4 总结和展望
2
主动配电网的来源
2008 年 CIGRE C6.11 工 作 组发布的研究报告使用了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DN)”的术语 ,国内有学 者根据报告的内容,将其翻译为 “主动配电网”。
4
主动配电网核心理念
PDN
ADN
主动规划 主动控制 主动管理 主动服务
5
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
电网形式 所属关系 主动配电网 企业电网
微电网 客户电网
运行状态
常态并网、 条件孤岛
常态孤岛、 条件并网
6
主动配电网与智能电网
主动配 电网是 智能配 电网技 术发展 的高级 阶段技 术。
网络功能
智能化 灵活性 高效性 可持续性
17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主动配电网计划孤岛与日前调度方法研究
主动配电网计划孤岛与日前调度方法研究一、概述随着能源转型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主动配电网已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电网灵活运行的关键环节。
主动配电网具备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可控负荷的主动管理能力,通过协调控制这些资源,可以实现电能的优化分配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主动配电网可能面临计划孤岛的情况,即部分区域因故障或检修而与主网断开,形成孤岛运行状态。
计划孤岛是主动配电网运行中的一种特殊模式,它要求配电网在失去主网支持的情况下仍能维持一定范围内的供电可靠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计划孤岛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日前调度作为主动配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电、用电和储能进行预测和规划,为计划孤岛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研究主动配电网计划孤岛与日前调度方法,通过分析计划孤岛的形成机理和运行特性,建立基于日前预测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提出有效的调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主动配电网在计划孤岛情况下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这对于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电力消费模式的持续升级,主动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背景与意义,可以从能源结构转型、电力需求增长、分布式能源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能源结构转型是推动主动配电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全球范围内正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间歇性、随机性等挑战。
主动配电网通过智能化、自适应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和优化调度,从而适应新能源的发展需求。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接入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接入主要指的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接入利用。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环保、可再生、分散等特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表现在电网结构上。
传统电网采用的是集中式的大型发电机,而主动配电网则采用分布式发电。
新能源接入主要以分布式发电的方式接入电网,这将对传统电网的结构造成影响。
因为传统电网主要是为集中式发电而设计的,而分布式发电可能会对电网的保护、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一定挑战。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还表现在电网运行管理上。
传统电网运行管理主要是由大型发电厂和输电公司来完成,而主动配电网需要更加灵活的运行管理方式。
新能源的间歇性、不确定性、波动性等特点会对电网的运行管理造成一定挑战,尤其是对调度和优化等方面。
需要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还表现在电网规划建设上。
传统电网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型发电厂和大负荷用户的需求而建设的,而主动配电网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微电网、多能互补等方面。
新能源的接入还需要对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进行调整,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针对以上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需要对电网结构进行升级和改造,以适应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可以采用智能配电技术、微电网技术等,来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需要对电网运行管理进行优化和调整,采用先进的调度和优化技术,来应对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
需要对电网规划建设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需要加强对电网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电网结构、运行管理、规划建设、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
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无功电压控制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而主动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新兴分布式能源发展模式,在无功电压控制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二、主动配电网背景主动配电网是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灵活负荷等接入电网,实现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协调运行。
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电力需求和环境变化。
在主动配电网中,由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运行方式的变化,无功电压控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
三、无功电压控制的重要性无功电压控制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提供电力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无功功率的大小和相位,可以有效调节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性,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主动配电网中,由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无功电压控制更加重要,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主动配电网下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1. 基于分布式能源的无功功率控制在主动配电网中,各种分布式能源设备都能够提供无功功率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控制分布式能源的逆变器,调整其输出的无功功率来实现对系统电压的控制。
通过合理设置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系统电压的动态调节,确保系统电压在合理的范围内稳定运行。
2. 基于储能设备的无功功率控制在主动配电网中,储能设备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控制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状态,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无功功率的灵活调节。
储能设备具有快速响应和灵活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系统电压波动,保持系统电压的稳定性。
3. 基于灵活负荷的无功功率控制主动配电网中的灵活负荷也可以用来实现无功电压控制。
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可以对灵活负荷进行动态调节,灵活负荷的接入和退出可以根据系统电压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系统电压的控制。
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随着分布式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主动配电网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和可靠供应。
在主动配电网中,无功电压控制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无功电压控制是一种调节电网电压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调节电网中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性,以保证电网通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无功电压控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传统的静态无功补偿和新型的动态无功控制。
静态无功补偿主要通过添加电容或电感元件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以调节电网中电压的稳定性。
而动态无功控制则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或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来控制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流向,以尽可能快地响应电网的无功需求变化,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主动配电网中,无功电压控制方法主要分为分布式无功电压控制和集中式无功电压控制两种。
分布式无功电压控制是在电网中分布式设置无功电压控制器,通过对各个节点的控制来实现无功电压控制目的。
分布式无功电压控制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度动态的主动配电网环境。
集中式无功电压控制则是在电网中设置中央控制器,通过对电网中各个节点的控制来实现无功电压控制目的。
集中式无功电压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统一管理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小型主动配电网环境。
当前,主动配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有效地把控制设备和电网中其他设备的协同控制是一个难点问题。
其次,如何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控制,以更好地响应电网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无功电压控制如何与其他调节措施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的电网调节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主动配电网的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
主动配电网的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028000摘要:主动配电网通过灵活的网络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后双向潮流的有效管理,实现分布式能源在合理的监管环境和接入准则下承担对系统的支撑作用。
电网系统中主动配电网通过采用灵活的分布式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配电网潮流双向有效管理。
主动配电网通过预测技术与控制技术,并利用优化算法的方式,实现对电网分布式能源全面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分层能量;能量管理;协调控制前言:目前国内主动配电网还缺乏统一的综合能量管理。
在研究综合能量管理平台技术、区域能量综合预测技术和多级能源协调控制技术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针对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能量管理系统。
系统综合考虑电源—电网—用户三个方面的需求,集成配电网已存在的信息和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海量信息数据深度挖掘、高度整合和综合应用,最终实现能量合理分配、多元互补、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降低了配电网能量损耗。
一、主动配电网的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体系1、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框架。
主动配电网的一系列管理控制相比于传统配电网的管理来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控制和管理方式,因此现有的配电网管理系统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存在信息孤岛;缺乏对配电网络的全面监控;不具备全局优化能量管理功能;对大量量测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主动配电网分层能量管理体系在控制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实现主站系统和终端的信息交互,利用全局优化和局部自治的协调控制,消纳间歇式能源,上层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主动配电网的能量优化及运行方式优化,是用于实现全局集中控制的管理单元。
而下层的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器则是对主动配电网自治区域进行分散自治控制的管理单元。
基于分层能量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通信过程中的信息瓶颈以及优化控制与自治控制的协调问题。
一方面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在上层通过全局优化算法求解出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控制策略,由于求解所需要的信息量较大,求解过程复杂,是在长时间尺度下的集中控制。
主动式配电网
由于点多且分散、接入电压等级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稳定有序接入电网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9月9日,笔者从广东电网公司获悉,该公司启动的全国首批“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已完成5.5兆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运,复合储能装置等关键设备已全部完成研制生产与供货,现场已启动电缆线路、开关设备的改造和储能等设备安装工作,预计将于11月完成“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
分布式电源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不再被动地接受电网输送的“血液”补给,而是具有了“造血”的能力。但随着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造血”的量不断增加,其分散性、不稳定性、间歇性的特点,则使得这些新造“血液”不能平缓、定量、持续地输入“毛细血管”。当分布式电源增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传统配电网的特性。这意味着,传统配电网的保护、控制策略将失效,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将受到影响。
记者了解到,“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863课题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牵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等共同参与,汇集了配网规划等领域的顶级专家,目前已进入正式研究阶段。课题将以北京未来科技城及福建海西厦门岛供电区域为示范对象,建成高品质、高效率、高互动、高集成的示范工程。
就像当年争论是否将“smart”翻译为智能电网,国内电力界的精英们现在还在为将active翻译为“主动”还是“有源”苦恼.主动配电网自C6.11于2008年提出并已经得到足够的关注,主动配电网是有精确定义的技术术语,而不像智能电网,仅仅是一个泛泛的口头术语。
对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发电和用电)都有可能安装精确的测量信息的设备(IED),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使配电网的控制和管理模式从此与传统不同。这与社会生活极其相似。现在社会生活有了微博,有了现场音像,个人和管理部门都有了许多可利用的现场信息,使我国这样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国家的社会生活也从此不同.
主动配电网的国内技术进展_刘东
特别策划S p e c i a l F e a t u r e供用电 供用电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2014.01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配电与分布式发电专委会(C6)的C6.11项目组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的运行与发展”研究主题, 并对主动配电网给出了定义:“是可以综合控制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发电、柔性负载和储能)的配电网,可以使用灵活的网络构架实现潮流的有效管理,分布式能源在其合理的监管环境和接入准则基础上承担对系统一定的支撑作用。
”围绕主动配电网的主要理念、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与实际应用分析等方面,国内各高等院校与相关研究机构对此展开了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都在进行试点,已取得初步有成效的成果。
理论研究进展主动配电网规划方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范明天教授在其论文中分析说明了分布式能源(DER)接入对传统配电网的影响和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必要性,比较了传统配电网与主动配电网的差异,并探讨了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笔者提出了基于供蓄能力指标的主动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与优化方面,湖南大学曹一家教授对含分布式能源的辐射状配电网最优潮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在负荷不平衡配电网短期运行中考虑分布式能源预测误差的基于机会约束优化的多目标最优潮流模型。
笔者提出了基于馈线控制误差(FCE)的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方法以及多时间尺度的主动配电网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主动配电网故障处理方面,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刘健教授、东南大学陆于平教授以及山东理工大学的徐丙垠教授等研究团队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保护问题以及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问题。
对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电流特性和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根据故障电流信息和传统故障定位规则,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进行故障定位的可行性分析,取得进展。
浅谈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和柔性配电网
浅谈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和柔性配电网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配电网的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我国在电网上的投资严重不足,电力行业的工作重点是提高供电治理以及供电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对于传统配电网,其实就是被动的配电网,我国过去电网的发展是以安全供电为重心的,其运行、控制和管理模式都是被动的。
现对衍生的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和柔性配电网新兴概念谈谈它们的功能特征及优势。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柔性配电网一、前言现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各大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的发展。
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用电量极具增加,中国的电力系统必须要做出改革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的要求,其中智能配电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带动整个电力系统,它也在电力系统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为解决DG接入带来的电压升高问题、增加DG的接入容量、提升配电网的资产利用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柔性配电网利用柔性电力电子技术改造的配电网是一个重要趋势,能有效解决传统配电网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二、传统配电网2.1概念传统的配电网其实就是被动的配电网,我国过去电网的发展是以安全供电为重心的,其运行、控制和管理模式都是被动的。
由大型发电厂生产的电力,流经输电网(高压),通过配电网送到用户,因此中低压(LV)配电网即为电力系统的“被动”负荷,因此配电网可以称之为被动配电网(PDN)。
即使来用配电自动化,尤其是在中国,其核心控制思路仍然是被动的,即在无故障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进行自动控制的操作。
三、智能配电网(SDG)3.1概念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
智能配网系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智能化。
主动配电网文献综述-初稿
主动配电网文献综述-初稿-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主动配电网文献综述摘要: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和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智能家居的普及、需求侧响应的全面实施等显着增强了配电系统规划与运行的复杂性,同时,未来的配电网对规划与运行的优化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未来配电网的一种发展模式,主动配电网(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总结了主动配电网的国内外现状,主动配网网工作原理,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标准、对应的国内外指标及计算方法以及主动配电网的算法研究。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发电,潮流算法,粒子群算法,混合算法0 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际发展援助研究协会(DARA)数据,在过去10 年间,气候变化每年平均造成超过万亿美元经济损失,约占全球GDP 的%。
到2030年,该比例预计达到%[1]。
在诸多因素中,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1, 2]。
为应对上述挑战,英国政府于2003年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发展理念:倡导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供应多样性,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减少碳排放,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理想目标[2]。
构建低碳经济模式,推进“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我国在2009 年明确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15%,单位GDP 的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的低碳发展战略目标[3],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制订了“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单位GDP 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阶段性任务。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1. 内容概览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
内容涵盖了从能源消耗预测、网络优化、负荷预测,到故障检测与恢复、能效分析与优化的多个方面。
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能源消耗预测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历史数据,结合先进算法,实现对未来能源需求的精准预测,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文档阐述了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包括如何根据实时数据和预测结果,动态调整电网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探讨了在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等新型能源形式不断接入的背景下,如何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
文档还重点讨论了故障检测与恢复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文档指出了能效分析与优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电网运行数据,找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能效水平。
本文档全面展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的技术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1 背景介绍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满足用户对可靠、高效、环保的电力供应的需求,主动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主动配电网是一种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灵活性的电力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和管理。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是主动配电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主要依赖于经验和专家知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驱动方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自动提取特征和规律,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摘要: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特点,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要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
基于此,文章从主动配电网及其技术体系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主动配电网技术的进展,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技术;供电可靠性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造成影响,间接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加大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力度,改变系统潮流,改善电能质量,加快配电网从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的速度,为分布式能源的顺利接入提供技术支撑。
借此就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进行分析。
1主动配电网及其技术体系1.1基本概念主动配电网简称ADN,是能够对分布式能源进行综合控制的配电网,通过灵活的网络架构管理潮流,在监管环境及接入准则的基础上,分布式能源对系统承担支撑作用。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规划、主动控制、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1]。
在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过程中,主动配电网是高级阶段技术,它的出现使配电网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主动配电网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在一些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如间歇式能源消纳及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多元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等。
1.2关键技术体系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综合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及运营模式。
1.2.1综合规划设计在主动配电网综合规划设计中,分布式能源消纳模式是重点,具体包括三种模式,分别为点消纳、线消纳和面消纳,对应的管理模式依次为用电管理、运行管理和能量管理。
1.2.2运行控制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网侧运行控制、源-网双侧协调运行控制、源侧运行控制。
其中网侧运行控制模式应用高级数据管理系统(ADMS),控制的主要对象为电网侧可控设备,如联络开关、储能装置等;双侧协调运行控制模式能够在网侧控制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用户侧的微电网管理系统,间接对用户光伏侧发电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协调有效抑制对配电网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在源侧运行控制模式下,并网用户通过微电网管理系统控制,并入配电网的小规模发电,实现少量上网,由电网侧负责监测并网点的运行动态[2]。
试析基于“源-网-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源 - 网 - 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系统设计
叶 飞 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摘 要:文章从主动配电网下的“源 - 网 - 荷”特性分析入手,论述了基于“源 - 网 - 荷”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系统设计。 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配电网规划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源 - 网 - 荷;主动配电网;规划系统;设计
“源 - 网 - 荷”作为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协调优化模式, 可以此为依托,对规划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设计,采用分层分 布的架构体系,将规划系统分成四个部分,具体如图 1 所示。
图 1 规划系统架构示意图 该系统利用四个子系统,可对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据此对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预测电力系统功率的动态平衡,在 此基础上,系统能够制定出多种运行方案,并从技术经济性等 方面,对方案进行比选,随后对所选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进行 估算,并分析所能取得的成效,最后生成报表,进行发布,由此 实现了闭环式的配电网规划过程。在该系统的设计中,四个子 系统的设计是关键,下面进行具体论述。
(2)辅助决策。该子系统具备如下功能:分析电网的运行 现状、制定规划方案、对方案进行比选等。通过该子系统的设计, 能够使配电网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所有的规划方案全 部是由系统经过分析之后,自动生成,因此,避免了人为因素对 方案的影响,各种错误问题的发生几率大幅度降低 [3]。
(3)报 表 生 成。该子系统可 对主动式 配电网规 划 项目的 工程量及投资进行估算,并自动生成相关的报表。具体的统计 对象包括高中压配网规划以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等项目,可提供 与电网规划要求相符的表格。
参考文献: [1] 邢海军 , 洪绍云 , 范宏 , 赵晓莉 . 面向“源 - 网 - 荷 - 储”的主 动配电网优化重构及协调调度研究 [ J]. 电力建设 ,2018(8):97-99. [2] 吴亚辉 . 北方清洁电取暖等增量负荷参与直购电交易背景下的 “源—网—荷”协同优化研究 [ J].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8(3):45-47. [3] 刘姝 , 高媛 , 单俊玮 . 面向主动配电网的源 - 网 - 荷 - 储新型 能源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 J]. 电子测试 ,2018(2):34-36.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主动配电网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用户的桥梁,其能量优化调度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问题,以期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本文将对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当前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机会约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其在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中的应用可行性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的确定、约束条件的设置、优化变量的选择等。
通过算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推动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主动配电网概述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是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等)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电力系统。
与传统的被动配电网不同,主动配电网强调对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和可控负荷的主动管理和优化调度,以实现配电网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在于其“主动性”,即能够主动响应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通过优化调度和控制手段,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运行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式配电网主动配电网“主动”在哪儿?配电网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
来看一个主动的案例。
炎炎夏日的一个上午,某大城市中,随着大批空调逐步开启,用电负荷直线攀升,逼近电网所能承受的最高值。
主动配电网主动作为,果断发出“精确制导”的指令,让部分客户家中的空调停运。
几分钟后,负荷曲线趋于平缓,电网风险化解……根据用户何时洗衣服、开空调等用电行为习惯,供电企业事先准备好网络和负荷,为用户提供定制电力服务。
用户则可以随时查询到实时电价,以调整用电行为节省电费,还可以查询选用周边的分布式电源,实现一定区域内的电力资源最优分配。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863 课题研究成功,这样的场景就将成为现实。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它有何特点?对供电企业和客户来说,它能带来哪些好处?为此,某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什么要研究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大量进入配电网,到一定程度,传统配电网将面临“电流倒送”危险提及主动配电网的研究,有必要先认识一下配电网的概念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
配电网,指的是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电网主网比作人体的“主动脉”,那么,配电网就是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用户则处于这些毛细血管的最末端。
电由大型发电厂发出,流经主网,通过配电网送到用户,就如血从心脏流出,流经主动脉,通过毛细血管输送至全身一样。
电流自上而下流动,就如同大河衍变成小河,再从小河衍变成小溪。
在传统的配电网中,线路选型、设备选型、相应的继电保护、潮流控制、计量,考虑的都是单方向流动的特点。
分布式电源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不再被动地接受电网输送的“血液”补给,而是具有了“造血”的能力。
但随着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造血”的量不断增加,其分散性、不稳定性、间歇性的特点,则使得这些新造“血液”不能平缓、定量、持续地输入“毛细血管”。
当分布式电源增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传统配电网的特性。
这意味着,传统配电网的保护、控制策略将失效,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将受到影响。
国网北京电力科信部副主任黄仁乐告诉记者:“根据国外的经验,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原则上不超过配电网容量的 30%,否则,电流可能产生倒送,有些保护和控制就会误动。
”为对日益增长的分布式电源加以有效控制,主动配电网的研究被提上日程。
什么是主动配电网?“看”得更宽更远,“听”到更多信息,主动服务分布式电源,预判化解停电危险什么是主动配电网呢? 2008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6委员会提出了主动配电网(ADN的基本定义。
定义中指出:主动配电网通过使用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来管理潮流,是能够对不同区域中的分布式能源设备(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 DER进行主动控制和主动管理的配电系统。
其中, DER包括: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 DG、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 , ESS、可控负荷(con trollable load , CL)等。
其中DG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 CL包括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响应负荷(responsive load , RL)等。
ADN的基本定义和组成构想目前已经得到了包括IEEE和CIRED在内的国际学术界组织的广泛认可。
(黄仁乐给出的定义,“主动配电网是内部具有分布式或分散式能源,具有控制和运行能力的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有四个特征,一是具备一定分布式可控资源,二是有较为完善的可观可控水平,三是具有实现协调优化管理的管控中心,四是可灵活调节的网络拓扑结构”。
)“可观性”体现在,主动配电网控制中心可以监测到主网、配电网和用户侧的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态势感知技术预测其发展状态,提出优化协调控制策略。
“可控性” 体现在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的灵活有效控制上。
当优化协调控制策略制定出来以后,通过控制中心能够实现有效的执行。
通俗地讲,主动配电网有更大的可观测范围,能掌握更多信息。
目前对电网的监测范围只能到配电网,没有办法知道用户更多的实际用电信息,比如说,有没有使用空调、安装光伏,有哪些重要设备,更不可能知道用户的用电行为习惯,什么时候洗衣服、开空调……主动配电网却可以知道这些信息,进而主动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它通过自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最优方案。
供电企业事先可以将网络和负荷准备好,提醒用户在合适的时机选择用电等。
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实时的电价,来调整用电行为,节省电费支出,还可以查询到周边分布式电源有哪些,自主选用,实现一定区域内的电力资源最优分配等。
主动配电网的“主动” , 还体现在对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判,并制定一定应对策略,通过控制中心有效执行,而不是像传统配电网只能在故障发生后才被动地采取措施。
黄仁乐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当即将遭遇暴雨时,哪些线路有可能遭遇雷击,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对电流进行控制,使其绕过这些线路,防止大面积停电的发生,这需要用上一项关键技术——态势感知技术。
主动配电网好在哪里?有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形成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相互备用格局,为用电客户节约电费。
作为课题牵头研究单位,国网北京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主动配电网研究背后,有现实的强烈需求。
近年来,首都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都对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课题的立项,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契机。
课题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它将引领我国智能配电网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用户来说,灵活接入主动配电网,意味着更高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分布式电源和电网供电可以互为备用电源,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面积,提升终端能源的利用效率。
对消费者来说,主动参与需求响应和电网运行,不仅能大大提高用电的自主性,也能直接节约电费支出。
打个比方,在电网负荷较高时,客户可以将自家的分布式电源所发的电卖电给电网,而在电网负荷较低时,用大电网的电,最大限度减少电费指出。
对电网企业来说,主动配电网的投入将使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高效运行的主动配电网可以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带来节能效益;多电源协同则可有效解决地区输配电能力不足等问题,保证电网稳定可靠运行;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峰填谷——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精确控制负荷,减少系统故障率等。
主动配电网的投运,亦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
它的投运将提高地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实现可再生能源全部消纳,改善环境,还将推动智能楼宇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建设发展。
记者了解到,“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863课题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牵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等共同参与,汇集了配网规划等领域的顶级专家,目前已进入正式研究阶段。
课题将以北京未来科技城及福建海西厦门岛供电区域为示范对象,建成高品质、高效率、高互动、高集成的示范工程。
将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储能站,或利用工业冷库、电动汽车充电站,根据实时用电需求,决定接入的分布式能源何时并入电网、何时接入储能站、何时用于工业制冷、何时启动电动汽车充电,实现灵活有序地控制新能源接入和并网。
由于点多且分散、接入电压等级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稳定有序接入电网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
9 月 9 日,笔者从广东电网公司获悉,该公司启动的全国首批“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已完成 5.5 兆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运,复合储能装置等关键设备已全部完成研制生产与供货,现场已启动电缆线路、开关设备的改造和储能等设备安装工作,预计将于 11 月完成“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
今年 7 月,广东电网启动全国首批“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在配电网负荷侧以中低压形式接入多个分布式电源,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管理控制,未来或将实现电网高效消纳分布式能源。
“ 将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储能站,或利用工业冷库、电动汽车充电站,根据实时用电需求,决定接入的分布式能源何时并入电网、何时接入储能站、何时用于工业制冷、何时启动电动汽车充电,实现灵活有序地控制新能源接入和并网。
”广东电网电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动配电网技术成熟后,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小型风机发电、发电机等产生的电量均可轻松“为我所用”,即能为不同的用电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电力服务,实现分布式能源“全部吸收、超低损耗” 的高效消纳,将分布式能源从电网的“ 负担”转变为“帮手”,解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产生的影响。
他表示,这已经成为近几年各国电力行业积极探索的热点领域。
将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储能站,或利用工业冷库、电动汽车充电站,根据实时用电需求,决定接入的分布式能源何时并入电网、何时接入储能站、何时用于工业制冷、何时启动电动汽车充电,实现灵活有序地控制新能源接入和并网。
由于点多且分散、接入电压等级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稳定有序接入电网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
9 月 9 日,笔者从广东电网公司获悉,该公司启动的全国首批“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已完成 5.5 兆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运,复合储能装置等关键设备已全部完成研制生产与供货,现场已启动电缆线路、开关设备的改造和储能等设备安装工作,预计将于 11 月完成“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
今年 7 月,广东电网启动全国首批“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在配电网负荷侧以中低压形式接入多个分布式电源,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管理控制,未来或将实现电网高效消纳分布式能源。
“ 将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储能站,或利用工业冷库、电动汽车充电站,根据实时用电需求,决定接入的分布式能源何时并入电网、何时接入储能站、何时用于工业制冷、何时启动电动汽车充电,实现灵活有序地控制新能源接入和并网。
”广东电网电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动配电网技术成熟后,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小型风机发电、发电机等产生的电量均可轻松“为我所用”,即能为不同的用电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电力服务,实现分布式能源“全部吸收、超低损耗” 的高效消纳,将分布式能源从电网的“ 负担”转变为“帮手”,解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产生的影响。
他表示,这已经成为近几年各国电力行业积极探索的热点领域。
该工程属于国家 863 计划“主动配电网的间歇式能源消纳与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的工程实践部分,是国内首个关于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国家级重大课题。
该示范工程位于佛山三水工业园区内,将于今年底完成建设并投运,届时将全面展示主动配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的高效消纳,为我国主动配电网建设提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余南华席佳)主动配电网是当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后,以“分布式电源 - 电网- 用电负荷”三元结构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配用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