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现状和前景探讨
贸易区 内实行 逐 阶段 减免直至 取消关 税 与数 量限 制 , 同时, 定, 同意消除 关税 、 贸 易配 额 , 并 获得 优 先级 别 的 待遇 。 自
边基 础 上 , 通过 比较借鉴 , 提 出 中新 双 边 自 由 贸 易 区在 发 展 的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和 自由 贸 易 区 的 建 设 获 得 了 进 一 步 的 发 展 。为此 , 重 点 分析 了 中 国和 新 加 坡 的 自由 贸 易 区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前 景 。 关键词 : 自由 贸 易 区 ; 现状 ; 发 展 前 景 中 图分 类 号 : F 7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1 9 - 0 0 6 8 - 0 4
分析, 研 究供应链运行 的价值 规律 以及增 值 的可能 性 , 从 而 入资 金等加 以控 制 , 通 过 预算 控 制将 企 业每 项 资金 消 耗 情
对 企 业 的经 营 方 式 和 业 务 运 行 制 定 合 理 的 改 进 方 案 。 . 况加 以统计和 检查 , 确保 企业 能够 实现 经 营 目标 ; 后 者主 要 是对 供应链上 的成 员企 业 的 经 营成果 加 以汇 总 , 与 预 算 的
3 . 2 在 供 应 链 环 境 下 企 业 进 行 会 计 实 时 控 制 的 有 效 方 法
( 1 ) 作 业 成 本 控 制 方 法 。这 项 控 制 方 法 的 核 心 对 象 为 结 果 加 以 比较 , 找 出 差异 从 而 制 定 更 为 合 理 的 发 展 战 略 。
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全球各国争相推动区域一体化,旨在促进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以及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区域一体化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1.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亚太经合组织(APEC)、欧盟(EU)、南共市(MERCOSUR)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组织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建立共同市场、加强合作,使成员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2.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区域一体化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和促进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有效推动了贸易活动的增长。
欧洲单一市场、美洲自由贸易区以及亚洲的RCEP等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成员国带来了相互便利,促进了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3. 技术互联互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跨国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有助于成员国之间分享信息、加强合作,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
亚太信息社会(APIS)和东盟互联互通(ACCN)等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区域一体化未来趋势1. 深化现有区域一体化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将继续深化和扩大。
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签署新的自由贸易协议、加强金融合作以及推动人员流动等方式,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共赢。
2.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成员国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互联互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亚洲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欧洲数字议程等项目将为区域一体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3. 加强区域价值链整合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区域价值链整合是提升成员国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成员国应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产业链的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新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目前,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贸易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来实现跨国贸易。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跨境贸易成为可能,跨境电商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也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趋势,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总之,当前国际贸易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的特点,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和紧密。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
例如,美国政府近年来频繁发起贸易争端,对一些国家加征关税。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不确定性和阻碍,可能导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
其次是数字化贸易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流动的便利使得全球各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和销售商品和服务。
同时,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贸易的发展。
数字化贸易不仅提高了贸易效率和便利性,还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优化和新业务模式的崛起。
第三是可持续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断增强,可持续贸易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可持续贸易强调贸易的可持续性和公平贸易,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已经开始推动可持续贸易的发展,例如全球组织关注人权和环境组织发布了贸易标准,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加入可持续贸易倡议。
可持续贸易的兴起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可持续性。
新时期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时期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在我国的经济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问题一:贸易摩擦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之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贸易壁垒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限制以及外部需求的下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应对措施:1.加强多边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通过多边合作解决贸易摩擦,并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公正。
2.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更多国家签订自贸协定,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自由贸易。
3.多元化贸易市场:加强对全球市场的开拓,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寻求新的贸易伙伴,拓宽出口渠道。
问题二:外贸竞争力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面临着外贸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挑战。
经济体量增大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下降,低端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使得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面临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应对措施: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我国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3.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我国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问题三:贸易平衡问题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给国内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解决贸易平衡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应对措施:1.扩大进口:积极扩大进口规模,增加对外贸易的需求,减少贸易逆差。
2.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贸易逆差。
关于先进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对我市的启示与建议的工作报告
关于先进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对我市的启示与建议的工作报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
自2013年国家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我国已分*批设立了**个自贸试验区。
各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的改革探索,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区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为更好推进我市自贸片区工作,市委财经办对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发展现状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以下简称“**自贸片区”)位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涵盖面积*.**平方公里的**综保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自贸、自创、高新、综保、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叠加”区域之一。
****年*月*日挂牌以来,**自贸片区围绕“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定位,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贸易展示等现代服务业,五年来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进出口额***.**亿元,累计入驻各类市场主体*.**万家,其中企业*.**万家。
****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占全市**.*%;进出口贸易额***亿元,增长**.*%,占全市**.*%;新增企业****家,增长**.**%,占全市*.*%。
国务院要求复制推广的*批***项试点经验、省总体方案明确的***项试点任务全部落实,累计形成创新成果***项,其中*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项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项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
虽然**自贸片区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等先进自贸试验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短板:一是制度创新集中在“放管服”领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若干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开放合作的有效方式。
而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推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若干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加深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认识。
一、试验区对外开放政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为我国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将会引进更多优质全球资源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从试验区对外开放政策看,临港新片区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更加开放的规定和政策,如自由转口贸易、外商投资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策优惠。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会增加各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二、试验区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政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的重要区域。
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方面,临港新片区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来推动重点领域金融创新,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金融行业的不断进步。
在金融开放方面,临港新片区允许外商投资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并且对外汇控制和跨境资金流动也进行了相应的松绑,带动了更多的外商投资和资金流入到中国这个市场。
三、试验区产业规划和创新政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立足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自由贸易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
临港新片区将不断挖掘自身优势资源,重点投资和支持具有创新性、较为敏捷的企业,同时加快推进新型业态、新型技术的孵化和发展,推进以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发展。
这些措施将会促进临港新片区产业经济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营商环境的改善。
四、试验区与市场的互动试验区的建设需要与市场的互动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新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新趋势1. 引言1.1 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以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为特点,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新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引言、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中国对外贸易的新趋势、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分析和结论五个部分。
首先,我们将介绍文章要讨论的主题,并概述整篇文章的结构。
接下来,会详细阐述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出口产品与市场以及对外贸易政策与合作机制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新趋势,重点关注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发展、多边贸易协定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接着,在影响因素分析部分,我们将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内部经济转型态势和货币汇率波动等角度探讨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对前文论述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新趋势,并深入分析导致这些特点和趋势的原因。
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可以增进我们对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地位的理解。
此外,文章还将探讨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为了解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中国对外贸易领域实现持续、稳定和创新发展。
2. 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2.1 历史背景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2.2 主要出口产品与市场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和服装、家具和塑料制品等。
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地。
2.3 对外贸易政策与合作机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秉持着开放与合作的原则。
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研究
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嬗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自2013年以来,中国相继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旨在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促进改革开放,深化与国际市场的互动。
本文将从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一、国际经济新形势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背景近年来,国际经济不断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等问题使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为全球经济体系注入新动力。
中国积极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等,有力促进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国际经济新形势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影响1.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环境日益严峻。
这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保护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利益。
2.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的也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3.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也受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各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更好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融合,形成良性互动。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发展研究1.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积极引导企业推进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创新能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3. 加强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与国际经济合作,创新贸易模式,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还有助于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1.地区间贸易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地区间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欧盟、亚洲、北美等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方式促进贸易增长。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整合,推动本地区的发展与合作。
2.区域经济整合的深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整合成为地区间合作的重要手段。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合作组织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整合,促进了地区内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也为区域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区域间基础设施的联通基础设施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
随着交通网络、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的联通程度逐渐提高。
高铁、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能源管道的建设,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都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未来趋势分析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双轮驱动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将继续加深。
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将继续成为地区间促进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通的重要手段。
2.新的区域合作机制的兴起传统的区域合作组织将面临改革和调整的压力。
一些新型的区域合作机制,如跨国公司联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力。
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3.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合作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环保合作、推动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将成为各国合作的重点。
中国自由贸易区
一、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工作,早在十七大就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大再次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凸显了中央对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坚定决心。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们积极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发展自贸区,取得了较大进展。
2002年,我国与东盟十国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自贸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方式。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分别是我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除了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未生效外,其余均已实施。
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分别是我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此外,我国还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研究;正与哥伦比亚和斯里兰卡等开展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横跨东西的周边自贸平台和辐射各洲的全球自贸网络。
二、我国自贸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加快自贸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统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展示了我国开放、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通过自贸区提供的制度性保障,各方货物、服务、投资和人员流动政策更加透明、更具预见性,提升了彼此经贸关系和经济融合,取得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结果。
自贸区建设的显著成效主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贸区促进了与自贸伙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随着与各贸易伙伴自贸协定的进一步实施,关税将不断降低或取消,自贸协定促进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自由贸易港成为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举措。
随着2018年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个后,自贸港成为下一个经济开放新高地。
鼓励自由贸易与经济特区的交相辉映,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新体制,为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经验。
一、什么是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指在中国生态环境内设立的境内特殊经济区,以高度贸易投资依存度、市场化自主化程度、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等为标准。
相比自贸试验区和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更注重自主改革、创新、发展,更具全球竞争力。
自由贸易港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还是国际经济交流中的重要节点。
它为企业在世界贸易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灵活的角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在哪里?1、政策优势:政策上更加开放、便利、公平和透明。
自由贸易港可享受到更为广泛的经济自由化度和国际开放度,被赋予更多的财税、金融、外汇、投资、人员流通等方面的自主权利。
2、能力优势:自由贸易港在创新、联动、竞争等方面拥有更强的能力。
自由贸易港在经济和法律上具有国际认可的高度开放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
3、区位优势:自由贸易港所处区位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仅可辐射周边地区,还可拓展全球市场。
三、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策略1、优化营商环境。
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提高自贸港风险防控能力,服务一流营商环境,降低投资成本。
2、加强金融与信用支撑。
建立快速资金流动的金融与信用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资本市场、保险和期货市场的开放。
3、探索多元融资渠道。
提高自贸港获得海外资本的自主权,开辟境外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通道,降低股东门槛,鼓励群众参与。
4、推动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
培育自贸港内部的研发创新机构,吸引高端人才,发挥自贸港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5、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
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
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贸易区(FTA)是比关税同盟更为现实的一体化形式。
英国学者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得出了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论。
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实行内部自由贸易的同时,成员国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使进口国避免因单边降低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的损失;自由贸易区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
“一带一路”发展下中国和新加坡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_45
“一带一路”发展下中国和新加坡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近几年,“一带一路”的话题热度持续高涨,仅2018年互联网相关话题发文量高达3090万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最受关注热点事件之一。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海峡等核心亚洲航道中,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同时也是贯穿亚欧非以及大洋洲的海上运输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下随着中新经贸合作的逐渐深入,我国与新加坡政府之间在科技环保、金融、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的合作项目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因此,如何在新时期维持中新经济走廊的稳步发展,特别是如何促进中新经济合作模式的优化升级,成为了深化与东南亚各国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与长期课题。
研究中新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不仅弥补了中新经济关系的理论空白,也给予中南亚经济探究范畴加入新的思路。
一、中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一)中新贸易合作发展现状从贸易总额来看,近十年来,中国与新加坡的货物贸易额呈现波动增长趋势。
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提出,将两国贸易合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除2016年以外,中新贸易总额在2014-2018年中都大约在八百亿美元。
在贸易差额上,我国的贸易顺差地位显著,而且顺差的走向是波动递增的。
尽管中新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两国贸易潜力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两国贸易地位不对称。
我国和新加坡出口对于彼此的依附程度总体较低,而且我国出口对新加坡的依附度要超过新加坡出口对我国。
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明显提升,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与美国、欧盟等经济强国的贸易往来,在2010-2018年间,中国出口对新加坡一国的依赖度明显减弱,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提出之后才有所缓解,在近两年来趋于平稳。
我国是新加坡对外贸易的主要合作者,在2007-2018年双方的贸易总额在新贸易总额中所占据的比例平均在25%以上。
从2013到2018年,我国一直都是新加坡的第一货物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第二大服务贸易合作者。
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探析
一
、
引言
2 0 0 8 年1 0月 2 3日, 中国 和新 加 坡 双 方 在 北 京 人 民大 会 堂签 署 了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政 府 和新 加 坡 共 和 国政 府 自由贸 易协 定 》 。经 过 双方 的努 力 , 双 边 贸易 额 从 2 0 0 5年 的 3 3 1 . 5 亿美元增 加到 2 0 1 1 年 的8 0 5 亿 美 元 。对 中国和 新 加坡 两 国而 言 , 彼 此 都 是 非 常重 要 的贸 易伙 伴 。2 0 0 8 年金 融危 机 以来 , 中 国经 济 发展 面 临错 综 复杂 的外 部 环境 , 外 贸 出 口受
对 中国一 新加坡 自由贸易区 贸易效 应 的探 析
俞 雷
( 上 海 海 事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 摘要 】 中新 两 国是 重要 的 贸易伙 伴 , 中国——新 加坡
自由贸 易 区的 建 立 对 两 国的 经 贸往 来 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因
的重要 成 员 国。在 东盟 内部 , 新加 坡 积必要 了解其 贸易效应 本 文研 究 了中新 两国双边 贸易
的现状 , 并运 用 引 力模 型分 析 自由 贸 易 区 的建 立 对 两 国进 出
口产 生的影响 , 认 为在特 定的条件 下 ,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
两 国都 能 获 益 , 并提 出一 些政 策 建 议 。
对 区 内外 投 资产 生 的影 响 。通 过 以上分 析 , 他 得 出
新加坡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的国家 , 是
世 界 主要 的金 融 、 贸 易 和航 运 中心 之 一 , 也是 东 盟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引力模型
进 口的因素主要是中新两 国的 G D P乘 积以及 是否 已经签署 自由贸易协 定达到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显示 ,两国 GD P乘积每增加 1 % ,中国从 新西兰 的进 口就增加 0 .5 1 0 5 % ,从实证 检验结果 可以看 出,中新两 国 G D P乘积系数对中国从新 西兰进 口额 的系数 ( 0 .5 1 0 5 )不及 区域经济 体化系数 ( 0 .5 1 9 8 一 ) ,说明 ,中新两国 自0 9年实施的 自由贸易协定 , 对其进 口额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 用。 2 . 中 国与 大 洋 洲 国 家 ( 地 区 )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发展 建议 ( 1 ) 巩 同并 加 深 中新 自由贸 易 区 建 设 ,推 动 长 远 发 展 可 以看出 ,中新 自贸区建设对 于双方来说都是有益 的, 自贸协定使 得双边贸易更加简单便捷 ,贸易创造 和转移效应也十分 明显 。我国在劳 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 比较优势 ,其显性 比较优势 ( R C A)指数一直保持 在较高的水平 ,而新 西兰作 为发达 的市 场经济 国家 ,拥有得 天独厚的 自 然环境 ,经济 以出 口为导向 , 在生物科技 、农 产品生产技术 等方面处 于 世界领先水平 ,对中 国具有 比较 优势的产 品主要是集 中在农 、林产 品和 其他资源密集型产品上。由于不同的资源禀赋而形成 的这种 经济发展 的 产业结构互补性 ,使得两国之间存 在很 强 的相关性 ,因此相 互间建立 良 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 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是 必然的结果 , 目前 需要努力 降 低出 口成本 ,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 ,促进长远发展 。 ( 2 )拓宽 中澳合作领域 ,扩大合作范围 应该充分利用 已经与新 西兰签署 自由贸易协定 的有 利条 件 ,加强 与 大洋洲 国家 ( 地区) 的双边 贸易 谈判 ,从 而扩 大合作 范 围。我 国可 以 充分利用大洋洲地 区丰富的 自然 资源和原材料 ,进 口铁 矿石 、铝土矿等 国内极为短缺矿产 ,澳洲海产 品和乳制 品在 国内同样非 常受 欢迎 ,可 以 创造巨大的消费市场。澳 大利亚、新西 兰、斐济等 国在金融 、旅游和交 通运输等服务行业 十分 发达 ,据 此 ,我们 可 以在现 有基 础上 ,互 相学 习,加强在服务领域的双边合作 。 ( 3 )积极与大 洋洲大 国签订 自由贸易协定 ,逐步开 启亚太 自贸 区 进 程 令人欣慰的是 ,2 0 1 5年 6月 1 7 1 3,中澳签署 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 自由贸易协定》, 自贸区建设 指 日可待 。澳大利亚 是大洋洲经济总量最大和最具经济 活力 的国家 ,中澳 自贸区建设势必会 创造出更大的贸易效应。我们需要 积极 总结经验 ,抓住 与大 洋洲经贸关 系稳定发展的机遇 ,逐步完善和发 展中新 、中澳 自由贸易区 ,以此为踏 板 ,并在此基础长加速亚太 地区 自由贸易 区谈判 ,推进亚太 经济一体化 进程 ,维护中国在 地区经 济中的重要地 位。 ( 作者 单位 :浙江 财经大学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
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新趋势
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新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趋向全球化和开放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加强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谈谈区域一体化的意义。
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通过区域一体化的方式,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样,就能够加速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区域一体化还有助于推动资源的整合,促进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为参与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实惠。
在区域一体化的同时,自由贸易也开始成为国家贸易发展的主旋律。
自由贸易强调的是相互开放的贸易关系,逐步淘汰不必要的关税和贸易障碍,促进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以此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自由贸易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让各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此外,自由贸易还能够引入外来投资,并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就业岗位,提升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不难看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欧盟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制度。
这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
又如,上合组织近年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成员国之间也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加快了区域内经济合作与发展。
当然,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依赖其他国家取得发展,自由贸易也无法完全避免市场和竞争的问题。
另外,区域一体化还涉及一些国家的主权问题,需要在协商和合作中相互尊重和体谅。
同时,在一些国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也较难顺利推进。
因此,推进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既需要发展自身经济实力,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总之,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是相关国家在经济上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的必然趋势。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趋势,提出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
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组合实施,是为了推进建设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贸易自由化发展以此带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探索改革开放的新模式。
标签: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一、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现状(一)应对经济发展全球化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中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也是中国缓和国内经济结构改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手段。
中国必须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和开放的新经济体制的完善,以此进一步加快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
(二)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在中国当前国情基础上,中国建议大力简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完善事后监督制度,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此后,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获得更大的自治权,为探索建立开放的新经济体制提供平台和经验。
(三)与美国、欧盟相比相对落后美国、欧盟的自由贸易发展历史较长,贸易模式与制度更加成熟。
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中国相对较落后。
中国自贸区发展也就短短几年时间,其运行管理机构和制度都不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和法制制度也还在建设过程中。
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趋势(一)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步伐加快截至2019年,中国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并实施了14项自由贸易协定; 正在谈判的9个协定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多边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格鲁吉亚,以色列和挪威的双边自由贸易区; 6个正在研究的双边自由贸易区,涉及六个国家,即印度,哥伦比亚,摩尔多瓦,斐济,尼泊尔和毛里求斯; 亚太自由贸易区是正在讨论和研究的一个自由贸易区。
(二)自由贸易协定内涵更加丰富中新两国于2018年签署的《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新“与时俱进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也深化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一是中国面临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亟须搭建适应国际规则变化的新平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加速调整期,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区域性经贸一体化日趋明显,全球金融、贸易、投资治理结构出现大调整。
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快速推进,同时传统的WTO体系局限性日益突显。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游戏规则”的重构中,中国须尽快抉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就是一个对接窗口,中国通过推进贸易、投资和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来适应国际规则的变化,有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二是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亟须通过扩大开放来倒逼改革。
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旧的思想观念阻力尚未完全突破,新的思维定势开始形成,既得权力和利益也有形成固化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依托自贸区建设所掀起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浪潮必将加强我国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突围能力,推动改革发展。
三是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亟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长期以来,中国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等在制造业方面获得快速发展,但在服务业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目前中国周边国家,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并且中国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
未来中国必须改变现有发展模式,摆脱对于低端制造业的依赖,在提升制造业价值链环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基于这种背景,上海自贸区承载着中国服务业崛起的重要职责,承载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使命。
四是上海创新转型进入攻坚期,需要有新的增长动力,以确保上海快速可持续增长。
首先,上海在以往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近年来服务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需要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与能级。
中国和新西兰服务贸易比较: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
砑 砌 e e矾 瘾 |sitep鲫幽 nf一, dt 硼 s r s 鲫oecr。 r f ooef a f c ,re ̄ e v s s d nir 一f n v e e -
。 Βιβλιοθήκη 20 年 4月 7日,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政府和新 08 《 西兰政府 自由贸易协定》 以下简称《 ( 协定》 正式签 )
给 西 济 理 部 院 报 广经管干学学 藩耨舞 露 视幽
辩 v2 Ni I2 0 o ao I ni . o 2
中国黼 西兰服务贸易上较 匕 ● 发屡现状及国际竞争力
口胡 飞( 安徽财经大 学 商学院 , 蚌埠 2 34 ) 3 0 1
[ 要 ]0 8年 4月 7日《 摘 20 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和新 西兰政府 自由贸易协定》 正式签署。 据此《 根 协定》 中新 两国在 ,
此《 协定》 中新 两国将在 WT , O的基础上 向对方服 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服务 贸易市场 。因此 ,协定》 《 的生效无疑会对 中新两国服务 贸易的发展产 生深
[ 收稿 日期 ] 09 1—2 20—0 1
的竞争力 ,对于认识 中新服务 贸易合作 的现实基
[ 者 简介 ] 作 胡飞 (92 , 18一)安徽肥西人 ,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师 , 经济学硕士 , 研究方向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而作为亚洲的两个贸易进出口大国——中国和新加坡,它们之间贸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东盟自由贸易体制下的各国贸易经济,还有双边贸易商品很多具有互补性,所以我们有理由要透彻的研究双边在自由贸易区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使两国之间贸易经济达到双赢,建立更完善的贸易体制,开创中新两国贸易盛世。
本文针对近几年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现状展开了深层次的分析,其中包括贸易协定,投资现状等等。
并对以后双边贸易提出相关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趋势研究政策建议引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新加坡签定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本文就该协定产生的背景、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如果中新自由贸易区在贸易自由化基础上进一步实行投资自由化,则通过相互投资,两国的国际分工可以进一步细化,可以在合作中获得双赢。
据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只要合作领域和合作政策选择得当,中国和新加坡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可行的。
笔者对中新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建议是: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两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建立相应的区域投资自由化政策制度和区域协调机制,并极大地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利用新加坡的技术优势。
中国与新加坡在自由贸易区体制下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描述,来对未来两国经贸发展趋势加以探讨与深层次的研究,这对认识中国开展地区经济合作,了解自由贸易区内容和影响都有所帮助。
中-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1.1.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世界最具有发展活力的新兴工业国新加坡,均被视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经济实体。
中国市场巨大,经济持续发展;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重要的贸易通路,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中新双方经贸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以2005年为例,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31.5亿美元。
但是,全球化浪潮给中新两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新加坡,其国内经济的稳定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发展;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也正面临新市场的开拓、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转型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新加坡开始酝酿同中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
2006年8月25日举行的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与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正式宣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上启动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判。
2006年10月26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第一次谈判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领导人就自贸区谈判机制、范围和时间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协商与会晤。
2008年10月23日,在温家宝总理和新加坡李显龙总理见证下,商务部长陈德铭与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劳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于2006年8月,经过8轮艰苦而坦诚的磋商,双方于2008年9月圆满结束谈判。
《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海关程序等诸多领域,是一份内容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
双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与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根据《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09年1月1日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0年1月1日前对97.1%的自新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
双方还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协定》的签署是中新双边关系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中新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将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在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动荡的时刻,《协定》的签署有利于维护两国经济与贸易的稳定和增长,为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和促进贸易自由化做出积极贡献。
1.2.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是在WTO相关规则规范下,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双方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深化合作的法律文件。
《协定》是一项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共115条,分为14章,即初始条款、总定义、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贸易救济、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投资、经济合作、争端解决、例外、总条款和最后条款。
此外,《协定》还包含7个附件、2项换文。
主要内容如下:(一)货物贸易两国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基础上,加快货物贸易自由化进程。
根据《协定》规定,新加坡将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我国将在2012年1月1日前取消97.1%自新进口产品的关税,其中87.5%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
(二)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在WTO服务贸易承诺表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市场准入承诺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新方的承诺包括:1、承认我两所中医大学学历;2、允许我在新设立中医大学和中医培训机构;3、允许在新开展中文高等教育、中文成人教育和中文培训;4、允许我在新开办独资医院;5、同意与我尽快启动会计审计准则的认可谈判。
我方承诺包括:1、承诺新方在华设立股比不超过70%的外资医院;2、认可新加坡两所大学的医学学历。
(三)人员流动在入境方面,双方在《协定》中设立了自然人移动章节,明确了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的纪律和准则,并就居留时间和条件做出了具体承诺,将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为自然人临时入境建立透明的标准和简化的程序。
与《协定》同时签署的《劳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也将对我赴新劳务人员的管理和维护我在新劳务人员的权益,产生积极效果。
(四)原产地规则和海关程序《协定》规定了以区域价值含量增值40%为基本标准的优惠原产地规则。
双方还将在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加强双方海关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简化海关程序,提高货物和运输工具的通关便利。
(五)卫生检验检疫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双方将在卫生检验检疫的标准化及区域化认证、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合作机制,使双方迅速高效地解决双边贸易中产生的问题。
此外,《协议》还强调,双方将在贸易投资促进、旅游合作、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2.中国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2.1.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现状中新建交15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关系发展迅速,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双方在贸易、相互投资、工程承包、劳务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
目前双方已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中新经贸合作成果显著,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
截至2008年8月,中国大陆共有147家企业在新加坡上市。
中新两国在经贸往来方面十分密切,现在每周有3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两国之间。
2007年,新加坡共有90万人来华旅游,占了新加坡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2008年在全球经济放缓和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据新加坡统计,2008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46.1亿美元,同比下降0.2%,其中,新加坡自中国进口33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9%,新加坡对中国出口309.7亿美元,同比增长0.6%,新加坡对我逆差26.7亿美元。
中国继续保持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新加坡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9.9%。
12月当月,中新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同比下降15.4%,降幅比11月稍有缩小。
其中新加坡自中国进口23.6亿美元,同比下降17.1%,新加坡对中国出口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3.5%。
2.2.中国与新加坡投资现状2.2.1.新加坡对中国投资现状新加坡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截至2006年底累计在华投资项目15455个,实际使用外资额299.79亿美元。
以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计,新加坡在对华投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八位,占全国累计使用外资总量6858亿美元的4.37%。
2006年新加坡新增对华投资项目1189个,实际使用外资额22.6亿美元,2005年新加坡是我国吸引外资第6大来源地。
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金融、房地产、能源和基础设施、物流、造纸以及其他制造业。
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区域为:江苏、广东、上海、福建、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天津、北京。
目前,两国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以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形式为主。
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也是两国合作最为成功的项目,目前园区的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于 2001 年实现扭亏为盈。
从 2001 年起,中新双方在合资公司的股权进行了调整,中方成为大股东并承担管理权,股权的顺利转换,标志着中新合作的新阶段的开始,2007 年,园区工业生产总值达2642亿人民币,进出口总额 57 亿美元。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内开发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堪称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中国积极在新加坡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公开宣传中国的引资政策,进一步深化新加坡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对华投资前景更加明朗。
同时,在政府关联公司的带动下,新加坡民间企业投资中国的步伐加快。
据新加坡英文报《商业时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依然是新加坡公司投资的首选地。
在调查的122家新加坡公司中,27%的公司未来两年对外投资的首选地是中国。
可预期,新加坡对华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2.2.中国在新加坡投资现状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和重要纽带,也是中国企业最早到海外发展的目的国之一。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中国银行和中国保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就在新加坡开创了基业。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新两国在上世纪90年代建交后,中国企业赴新投资出现了高潮。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目前经中国政府批准在新设立的中资企业和机构超过200家,是全球海外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国家之一。
并涌现出一批业绩骄人的知名企业,为中新两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加坡的中国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电子加工和制造业。
建筑业作为新加坡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的建筑业市场对外国公司开放,许多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商都在此角逐,中国公司在施工管理方面比当地公司有优势,一些公司在新加坡建筑承包工程市场已有一定份额和声誉,比如中建南洋和上海隧道都已经在新加坡颇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