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
抗凝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功能保护药预防血栓形成并发症及保护血小板功能每日一次饭后服用
抗凝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功能保护药预防血栓形成并发症及保护血小板功能每日一次饭后服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抗凝血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抗凝血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风险的增加和血小板功能的受损。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保护血小板功能,每日一次饭后服用的抗凝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功能保护药成为了一种选择。
抗凝血药是指能够抑制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常用的抗凝血药包括华法林和肝素等。
这些药物虽然能有效地避免血栓的形成,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凝血药时,需要权衡抗凝血效果和出血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针对抗凝血治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一种常见的策略是每日一次饭后服用血小板功能保护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减少血小板对于血管内皮的粘附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血小板功能保护药还能够减少抗凝血药对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的影响,降低出血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血小板功能保护药可供选择,其中包括阿司匹林、氨甲环酸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在服用后能够快速发挥作用,并且具有较低的副作用风险。
因此,每日一次饭后服用血小板功能保护药成为了一种方便、有效且安全的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除了每日一次饭后服用血小板功能保护药,还有其他一些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以及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
其次,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等。
此外,避免过度劳累和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抗凝血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抗凝血药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风险的增加和血小板功能的受损。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保护血小板功能,每日一次饭后服用血小板功能保护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除此之外,定期检测血小板功能、改善生活方式和保持心理健康也能够帮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的全部内容。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血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蚓激酶等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一、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1、肝素类成份及种类:肝素钠/钙,普通/低分子机制: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与凝血酶原—III结合,对活化的Ⅱ、Ⅸ、Ⅹ、Ⅺ和Ⅻ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2香豆素类华法令: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结构与VitK类似机制:竞争性拮抗VitK的作用,使维生素依赖的凝血因子作用产生障碍,致II、VII、IX、X失活,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
华法林没有溶栓(化栓)的作用药动学论1、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作用发挥慢2、半衰期36—42小时3、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4、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因此需要严密监测INR5、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剂量华法林引起较高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6、药为酸性,遇碱性药物则失去抗凝性能小结-不宜合用的药物1、解热镇痛药2、广谱抗生素3、镇静剂4、同化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5、口服降糖药6、抗结核药7、制酸药、轻泻药监测1、用药的第一周每3天监测1次INR。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并不罕见,常见原因为患有凝血功能方面的基础疾病或因药物治疗而影响了凝血功能。
对确诊或怀疑存在与全身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相关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外科患者,均应认真地进行术前讨论和充分的术前准备。
必要时,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血液病专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共同商量决定治疗方案,使手术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围手术期难以应对的出血意外。
如果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应在术前充分准备相应血液制品,如血小板、冷沉淀、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对于这些患者围手术期平时常规服用的药物是否需要停药,要根据患者病情,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个体化处理。
如果患者因治疗或预防疾病需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应权衡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停药的后果。
大部分手术的术前INR应<2.0 和APTT<1.5倍正常对照值。
1抗血小板药物合理应用第一类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该药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乙酰化,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对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在整个血小板10天生存期内持续抑制该途径。
对于大多数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建议围手术期继续使用阿司匹林。
如果考虑停用阿司匹林治疗,建议停药5天。
对于与阿司匹林明显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出血的处理,建议考虑输注血小板。
第二类抑制二磷酸腺苷活化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该药是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活化,围手术期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欧洲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建议停用氯吡格雷间歇期不超过5天,术后氯吡格雷的首次用药应不迟于皮肤缝合后24小时,但首次用药剂量不应为负荷剂量。
第三类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药物,如潘生丁,该药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增加血小板环磷酸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第四类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如阿昔单抗,该药是一种静脉应用的对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明显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尽管此药的半衰期短,但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且需输注大量血小板才能逆转其作用,这是因为抗体对供者血小板也有作用。
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
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抗凝治疗是指利用抗凝剂来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的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正确的护理抗凝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确保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
一、药物管理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在给患者予药时,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药物剂量计算: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出准确的药物剂量。
2. 药物给予途径:抗凝药物一般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给药,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技巧。
3. 药物监测:根据医嘱,定期监测患者血液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二、出血风险评估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出血情况。
以下是一些评估指标和护理要点:1. 出血评分工具:使用合适的出血评分工具,如Glasgow出血量表,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时发现高危患者。
2. 观察出血征象: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如出血点、血尿、黑便等,及时报告医生。
3. 预防跌倒:护士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患者跌倒,如保持环境整洁、安装扶手等。
4. 避免创伤性操作:在患者进行一些创伤性操作时,如针灸、静脉穿刺等,护士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导致出血。
三、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护理抗凝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和教育。
1. 饮食:建议患者少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
避免大量摄入含有生物素的食物,如花生、鸡蛋黄等。
2. 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血栓形成。
3. 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和尘埃的刺激,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
四、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护士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抗凝治疗期间的血栓并发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措施:1. 动脉血栓栓塞预防:帮助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如进行下肢肌肉锻炼、穿弹性袜等。
抗凝药物的应用及护理
抗凝药物的应用及护理抗凝药物是一类能够延长凝血时间,防止血液凝结形成血栓的药物。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血栓性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情况下的血栓形成。
然而,抗凝药物的应用需要非常谨慎,因为过量使用或不恰当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给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时,护士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血液凝血指标、用药史以及其他与血液凝固有关的因素。
通过评估患者的风险,护士能够确定适合患者的抗凝药物以及其剂量,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其次,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
抗凝药物的应用会影响患者的凝血时间,因此,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
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护士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凝药物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密切关注血液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报告异常结果。
同时,护士还需向患者和家属传授出血风险评估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方法。
例如,避免使用剃须刀或硬毛刷,避免剧烈运动或参与高风险活动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定期进行药物管理和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护士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耐药情况。
在药物管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协调患者及家属、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抗凝药物的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严重出血、血尿等,护士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停药、给予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病情等。
并在必要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总之,抗凝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监测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医生、药师和患者及其家属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肝素是一种多糖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血浆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聚集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可以静脉或皮下注射,通常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例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使用肝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肝素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肝素是一种具有抗凝效果的药物,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身体的剧烈碰撞,以防止出血的风险。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例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华法林的使用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INR值,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INR值应该在2-3之间。
2.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菜花、奶酪等,以免影响华法林的效果。
3.华法林的开始剂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并且剂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INR值来进行。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是近年来用于抗凝治疗的新药物,与传统的抗凝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要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
3.可能会有胃肠道反应(如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或出血的副作用,在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抗血小板药物的护理措施
抗血小板药物的护理措施引言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活化,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然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潜在的风险并确保药物的有效性,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
一、患者评估和监测在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血液凝固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以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二、教育和沟通在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教育和沟通。
这包括以下内容:1.药物的用途和作用机制:向患者解释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帮助患者理解为什么需要使用这种药物,以及它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2.用药的时间和剂量:向患者说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并告知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
3.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向患者详细介绍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等,并告知患者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反应,以及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药物的相互作用:向患者说明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尤其是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提示患者在用药期间遵医嘱,并告知医生或药师有关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5.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根据医嘱,向患者解释可能需要调整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限制气泡饮料和饮酒等。
三、出血风险的评估和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一个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出血风险评估工具: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出血风险评估工具,如HAS-BLED评分,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水平,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
你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吗
你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吗当涉及使用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时,正确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以下是使用这些药物的一些指导原则:抗凝血药物的正确使用:1. 遵循医生的处方:抗凝血药物必须根据医生的处方来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血栓风险和其他因素来确定适合的药物和使用方法。
因此,始终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皮肤反应等。
了解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监测和管理。
3. 遵循用药时段和频率:抗凝血药物通常需要持续使用,且具有特定的用药时段和频率。
重要的是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4.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抗凝血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或疗效。
在使用抗凝血药物期间,务必告知医生或药剂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5. 定期复查和随访:使用抗凝血药物期间,定期复查和随访是必要的。
定期检查凝血指标、出血倾向和药物的疗效,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与医生保持有效的沟通,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或问题。
抗血小板药物的正确使用:1. 遵循医生的处方:抗血小板药物必须根据医生的处方来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心血管风险和其他因素来确定适合的药物和使用方法。
因此,始终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易出血等。
了解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监测和管理。
3. 遵循用药时段和频率:抗血小板药物通常需要持续使用,且具有特定的用药时段和频率。
重要的是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4.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抗血小板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或疗效。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务必告知医生或药剂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凝血药的合理使用
凝血药的合理使用凝血药,又称抗凝药,是指能干预或调整人体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
凝血药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凝血系统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凝血药的合理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凝血药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个体化治疗,确定适当的药物类型、剂量以及疗程。
以下是一些凝血药常见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1.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注意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
同时,需要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遵循良好的用药规范。
2.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等。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剂量和疗程。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避免出现出血和血栓并发症。
3.抗纤溶药物:抗纤溶药物主要用于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
常见的抗纤溶药物包括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导致的出血症和血栓溶解不畅引起的血栓疾病。
在使用抗纤溶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
除了以上介绍的药物,还存在其他凝血药物的使用情况,例如直接抗凝药物、血浆制品等。
对于这些药物的使用,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在开具凝血药物处方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同时,医生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药物可能引起的出血风险、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在使用凝血药物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了解以下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和处方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凝血功能紊乱。
抗凝药物使用护理
抗凝药物使用护理抗凝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在护理实践中,正确使用抗凝药物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抗凝药物使用护理的一些重要方面。
1.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血栓风险:在使用抗凝药物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稳定性、出血倾向、肝肾功能等。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以确保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
2.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栓的目的。
3.监测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使用抗凝药物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在使用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时,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需要监测抗凝活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患者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在手术前后和外伤后。
如发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合理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在使用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合理控制饮食。
一些食物和药物(如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疗效。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或减少一些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如剧烈运动和高危体育运动)。
5.提供患者教育和监测:使用抗凝药物后,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
包括药物的作用、剂量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告知患者一些需要密切观察和注意的症状,如不明原因的疼痛或瘀伤、鼻血等。
总之,抗凝药物使用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监测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提供患者教育和监测,可以确保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使用抗凝抗板药物的护理注意事项
5.华法林经乳汁分泌极少,哺乳期可以使用。 6.不可随便停服或自行调整剂量。
忘记服药之后(4 小时内请当时补上,超过 4 小时请勿补服) 第 2 天继续常规剂量同一时间用药,不可在第 2 天加倍用药
6.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便医生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钠
• 克赛 • 依诺肝素钠
由肠系膜获取的硫酸氨基葡 聚糖(肝素)片段的钠盐
低分子肝素钙
• 速碧林 • 那屈肝素钙百力舒
由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 糖(肝素)片段的钙盐
抗凝药物
适应症
➢ 手术后血栓栓塞 ➢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肺栓塞 ➢ 血透时体外循环抗凝 ➢ 末梢血管病变 ➢ 已形成的深静脉栓塞
华法林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华法林剂量过大易致出血,剂量不足易致血栓。只要定期 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就可以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
➢ 常见的出血症状 :牙龈出血(不管患者有无出血,均建议换为软 毛牙刷)、流鼻血、皮肤出现紫斑、女性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等。
➢ 严重的出血警告(一旦出现,请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严重 和长期的头痛,胃痛或者背部疼痛 、呕吐时出血、腹部膨胀、水 肿、尿液带红色、黑大便、眼睛出血 。
首先,血管收缩,以减少局部血流。
其次,血液中的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激活后会特别“团结”,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聚集到血 管破损处,以自己小小的身躯堵住决堤的破口。
再次,血液中还有许多凝血因子,平时安安静静的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一旦收到血管损伤的信 号,就会立即反应。人体内的凝血因子共有14种,多数以罗马数字编号命名。它们之间有着紧密清晰 的联络网,在上一级凝血因子激活后就会像瀑布一样一级一级向下激活,且每经过一级,活化的数量 就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凝血效果也不断放大。这就是凝血过程,我们也把这个过程形象地称为“凝 血瀑布”。这个过程最终使纤维蛋白原(Ⅰ因子)活化,织成纤维蛋白网,网住血小板、红细胞等成 份,形成牢固的血栓。凝血因子中的大多数并不参与最终血栓的形成,而只是中间的传令官或催化剂, 但作用也不可或缺。其中Ⅱ(凝血酶)和Ⅹ因子比较关键,也是药物干预的主要对象。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1.简介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2.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指南2.1 适应症2.1.1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2.1.2 动脉血栓形成防治2.1.3 非心脑血管手术患者抗凝治疗2.2 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2.2.1 乙酰唑胺2.2.2 氯吡格雷2.2.3 替格瑞洛2.2.4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3.1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2.3.2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3.3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2.3.4 高龄患者2.4 不良反应及处理2.5 监测及调整3.抗凝药物使用指南3.1 适应症3.1.1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治疗 3.1.2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3.1.3 心脑血管疾病的继发预防 3.2 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3.2.1 肝素3.2.2 低分子肝素3.2.3 维生素K拮抗剂3.2.4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3.3.1 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3.2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3.3.3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3.4 不良反应及处理3.5 监测及调整4.附件4.1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研究4.2 抗凝药物副作用报告4.3 监测表格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适应症:指药物在特定疾病或情况下的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
2.禁忌症:指药物在特定疾病或情况下的使用风险和不适宜性。
3.不良反应: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4.监测及调整: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附件:1.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研究:附上最新研究文献和临床试验结果。
2.抗凝药物副作用报告:附上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
3.监测表格样本:附上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监测表格供参考。
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病人接受区域麻醉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评估病人情况
了解病人是否正在使用抗 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以及 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持续 时间。
告知风险
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说明接 受区域麻醉的风险,特别 是与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相关的风险。
调整药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在术前 适当暂停或调整抗凝或抗 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术中护理
监测出血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是否 有出血的迹象,以及出血量的大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发现病人出现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 发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04
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 接受区域麻醉的并发症处理
出血并发症
出血
在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病 人接受区域麻醉后,应密切观察 病人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皮肤瘀
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血肿
区域麻醉可能导致局部血肿形成 ,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恢复。
通过实验室检查了解病人的凝 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
病史询问
详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用 药史、过敏史等情况。
体格检查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风险量表评估
采用相关风险量表对病人进行 评估,以确定病人的风险等级
。
03
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 接受区域麻醉的护理策略
术前准备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 经验的积累,应定期更新护理实践指 南,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 。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病人接受 区域麻醉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目录
• 区域麻醉与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 用
• 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接受区域 麻醉的风险评估
• 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接受区域 麻醉的护理策略
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
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抗凝血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正确使用抗凝血药能够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引发出血等副作用。
以下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一、抗凝血药的分类目前常见的抗凝血药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
1.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
1.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等疾病。
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二、2.1 使用前的准备在开始使用抗凝血药之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同时,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正在服用的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2.2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正确用药是保证抗凝血药疗效的关键。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合理的剂量和用药时刻进行用药。
切勿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
2.3 定期复查指标抗凝血药物使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抗凝血药时,一定要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一些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需要慎用或避免使用。
2.5 饮食调理与生活注意事项抗凝血药的使用期间,患者应遵循一些特定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注意事项。
例如,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控制摄入高维生素K食物的量,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三、抗凝血药应注意的问题3.1 出血风险抗凝血药的使用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需格外注意防止外伤,切勿激烈体力活动,必要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带等。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抗凝血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血液凝结,防止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抗凝血药物的用法与用量需要严格掌握,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血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抗凝血药物的分类抗凝血药物主要分为两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酶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见的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血酶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来达到抗凝血的效果,常见的有华法林、肝素等。
二、抗凝血药物的用法1.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法:抗血小板药物通常以口服形式给予,一般在餐后服用。
用药时间和剂量会根据具体疾病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初始剂量为75-100毫克/天,维持剂量为75毫克/天。
氯吡格雷的初始剂量为300毫克/天,随后减至75毫克/天。
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抗凝血酶药物的用法:抗凝血酶药物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具体用法与药物种类有所不同。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10毫克/天,之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使其维持在目标范围内。
对于肝素,一般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剂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抗凝血酶药物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以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内发挥作用。
三、抗凝血药物的用量1.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一般是根据临床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会相对较高,随后逐渐减少到维持剂量。
在调整剂量时,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2. 抗凝血酶药物的用量:抗凝血酶药物的用量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护理课件
在使用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联合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联合使用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出血风险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都有增加 出血的风险,如出现严重出血症
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抗凝血药和抗血小 板药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 状,应立即停药并使用抗过敏药物 。
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总结词
加强用药监督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 下降,对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耐受性较差。 因此,在使用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时应特别关 注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谨慎用药。
详细描述
对于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强用药监督,确保 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应定期评估患 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肝肾功能损伤
长期使用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可 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应定 期监测肝肾功能。
06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药研发进展与趋势
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发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抗凝血药物不断涌现,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这 些新药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抗血小板药的副作用与处理方法
副作用
出血、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处理方法
轻微出血可观察,严重出血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胃肠道不适可适当减量或停药;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抗血小板药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药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非甾 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
配伍禁忌
抗凝药物使用的护理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使用的护理注意事项抗凝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期间负责给予关键的支持和监测。
本文将探讨抗凝药物使用的护理注意事项。
一、抗凝药物类别及作用机制抗凝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药物则通过影响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和功能,延长凝血时间,预防血栓的形成和生长。
代表性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
二、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抗凝药物的剂量调整和疗效评估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定期检测这些指标,并根据检查结果协助医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三、预防出血并发症由于抗凝药物能够延长凝血功能,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出血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确保患者床旁配备充足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避免使用硬刷牙器等有损口腔黏膜的物品;鼓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等。
四、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抗凝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五、患者教育和日常护理抗凝药物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其中包括:告知患者抗凝药物的名称、用法、副作用等;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特别是口服抗凝药物需要按时、按量服用,并告知患者如何处理漏服或过量服用的情况;提供预防出血的建议,如使用软刷牙器等;鼓励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避免摄入过多的维生素K。
六、与医生和护士的密切合作抗凝药物治疗需要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即可消除任何激活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阻断血小板IIb/IIIa受体与纤 维蛋白原等配体的特异性结合,有效的抑制 各种血小板激活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止 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抗血栓的目的。
临床评价:直接抑制血栓形成的关键
• 一过性缺血发作 • 缺血性中风
• 心绞痛(稳定性、不稳定性) • 心肌梗死
缺血性猝死
• 间歇性跛行 • 急性肢体缺血, 静息痛, 坏疽, 坏死
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 血管壁改变(内皮细胞损伤、抗栓功能 减弱)
• 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 激活、纤维蛋白形成)
• 血流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漩涡形成)
(2)培达(西洛他唑)
• 抑制各种制聚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解聚; • 药理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cAMP浓
度上升,抑制血小板聚集; • 比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力抗栓)更强力抑
制血小板,并对血小板聚集块有解离作用。
• 能抑制血小板的二相聚集,对一相聚集 也有抑制作用;
• 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率;
•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 糖蛋白(GP) IIb/IIIa阻滞剂—阿昔单抗、 Eptifibatide、替罗非班、Integrelin、Lamifiban等
1、血栓素 A2 抑制剂
阿司匹林 (Aspirin)
药理作用: 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
1.抑制环氧酶,阻碍AA衍变为TXA2。 2.抑制血小板释放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 3.抑制内源性ADP、5-HT等释放。
N=20 N=20
N=21 N=19 N=30 N=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
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血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
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
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蚓激酶等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
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
一、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
1、肝素类
成份及种类:肝素钠/钙,普通/低分子
机制:
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与凝血酶原-III结合,对活化的Ⅱ、Ⅸ、Ⅹ、Ⅺ和Ⅻ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
2香豆素类
华法令: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结构与VitK类似
机制:
竞争性拮抗VitK的作用,使维生素依赖的凝血因子作用产生障碍,致II、VII、IX、X失活,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
华法林没有溶栓(化栓)的作用
药动学论
1、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作用发挥慢
2、半衰期36-42小时
3、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4、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因此需要严密监测INR
5、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剂量华法林引起较高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6、药为酸性,遇碱性药物则失去抗凝性能
小结—不宜合用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
2、广谱抗生素
3、镇静剂
4、同化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5、口服降糖药
6、抗结核药
7、制酸药、轻泻药
监测
1、用药的第一周每3天监测1次INR。
2、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1周监测1次
3、当INR稳定后对于门诊患者,可以每4周监测1次
INR目标值
多数75岁以下的房颤患者2.5(2.0-3.0),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2.0(1.6-2.5)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发应是出血,最常见是鼻出血,此外有齿龈,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
2、对于出血,一般采用维生素K1对抗治疗
3、输入新鲜的血液。
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
尿激酶
1、来源:健康人尿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也可由
2、机制:直接作用于血块表面的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
注意事项
1、不可肌注给药。
否则可发生红肿,静注后穿刺部位要加压。
2、现用现配。
溶解后存放会失去活性,使药效降低。
3、本药稀释宜用近中性液体,避免酸性液体,易使之降解。
三、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
1)、成份:乙酰水杨酸
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小剂量用于抗血小板聚集。
2)机制:抑制血小板生成
药代动力学:
1)普通阿司匹林口服后,被胃和十二指肠快速吸收,并在15—20分钟内达到最大的血药浓度。
2)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3-6h
3)吸收后迅速水解为水杨酸,在肝脏代谢,水杨酸的消除呈剂量依赖性,半衰期可从小剂量的2-3h到高剂量的15h 用法用量:
1)普遍推荐剂量:75-150mg po qd,大剂量未增加疗效,确增加了出血风险
2)阿司匹林普通制剂于晨起6~8时服用,药效高,体内排泄和消除慢
3)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晚餐后30~60 min是服用最佳时间,因为需3~4 h才达血药峰值,且18~24时是人体新血小板生成的主要时段。
2、氯吡格雷
药代动力学
1)吸收(口服):快速,不受食物或者抗酸药物影响
2)代谢:快速肝脏代谢
3)半衰期:8小时
4)标准剂量: 75mg每天一次8天后达到稳态时
5)负荷剂量:300mg能快速起作用
3小时内提供全部的抗血小板效果
不良反应
1)皮疹(4%)
2)腹泻(5%)
3)腹痛(6%)
4)消化不良(5%)
5)颅内出血(0.4%)
6)消化道出血(2%)
7)严重粒细胞减少(0.04%)
3、替罗非班(欣维宁)
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
其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
注意事项:
1)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当停止给药3小时左右以后,出血时间可恢复到正常。
2)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时其血浆清除率可降低50%以上,因此需减少用药剂量,减慢输注速率
3)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药物相应作用
1)与阿加曲班、阿司匹林、维生素A、软骨素、多昔单抗、低分子肝素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2)与当归、茴香、山金车、月见草、绣线菊、野甘菊、越橘、黑穗醋栗、墨角藻、睡菜、波多、琉璃苣、猫爪草、芹菜、姜黄素、大蒜、黄芪、辣椒辣素、生姜、蒲公英、银杏、丁香油、山楂、甘草、益母草、黄芩、卡瓦(Kava)、丹参、大黄、红花油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3)本品与地西泮存在配伍禁忌。
4)可与硫酸阿托品、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呋塞米、利多卡因、盐酸咪达唑仑、硫酸吗啡、硝酸甘油、氯化钾、盐酸普萘洛尔、法莫替丁配伍使用
四、护理
1、正确的采集标本
1)凝血实验标本最好单独采集。
2)止血带捆扎时间<30s。
3)用7号以上针头注射器采血。
4)禁止标本溶血或凝集。
5)如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易使凝血因子对热不稳定。
6)采集顺序:培养管--抗凝管--干试管
2、腹部
1)注射面积大
2)皮下脂肪多
3)毛细血管相对少
4)皮下温度恒定
5)药物吸收快
6)不受运动的影响
3、注射部位选择
1)为腹部脐上下5CM边界
2)左右为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避开脐周1-2CM)3)左右交替注射
4)2次注射点间距2CM
5)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饮食护理
1)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葡萄、柠檬、山楂、山药木耳、蘑菇等,中药如:三七、丹参、红花、当归、芍药等。
2)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西兰花、牛肝、猪肝、菠菜、南瓜、胡萝卜、西红柿酱、鱼肝油等。
相反,维生素E 则可增强华法林的抗栓作用
护理观察
1)严格遵医嘱给药,告知患者不漏服、不多服,手术的患者术前停服或停用抗凝药。
2)严密监测患者凝血象。
3)有无出血倾向:应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二便的颜色、关节积血、女性患者应警惕月经量是否增多、严重者为颅内出血。
4)警惕原发疾病如:痔疮、胃溃疡(呕血)、伤口出血(敷料渗血较多、引流量突然增多)。
5)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6)建立抗凝药物观察表并及时规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