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框剪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
1 应布置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两主轴方向均应设置剪力 墙: 2 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框架梁,房屋的顶层 及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3 有楼、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洞口周围宜设置框架梁 或边梁; 4 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板或有柱 帽板。当采用托板式柱帽时,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 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 不宜小于1/4无梁板的厚度;抗震设计时,托板每方向 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与4倍板厚度之和, 托板处总厚度尚不宜小于16倍柱纵筋直径。当不满足承 载力要求且不允许设置柱帽时可采用剪力架,此时板的 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50mm,抗震设计时不 应小于200mm;
§7.2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可假定各竖向承重结构之间为简支联系,荷载按简 支梁板简单地分配给框架和墙,再将各框架和剪力墙按平面结构进行 内力计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竖向荷载可按12~14KN/m2估算。
§7.3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7.3.1 基本思路 1 将剪力墙,框架和连梁分别合并成总剪力墙,总框架和总连梁,对总 剪力墙,总框架和总连梁进行协同工作分析,解决水平荷载在总剪力 墙和总框架之间的分配,求得总剪力墙和总框架的总内力,并计算结 构的侧移。 2.按等效抗弯刚度比,将总剪力墙的内力分配给每片墙,将总框架的总 剪力按柱的抗侧刚度分配给框架各柱。 7.3.2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协同工作分析 1. 计算简图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图,主要是确定如何合并总剪力墙、总框架, 以及确定总剪力墙与总框架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方式。
框架一剪力墙协同工作受力和变形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布置合理的情况下,可同时发挥两者的优点, 克服其缺点,既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又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并 且可以构成两道抗震防线,有利于结构抗震。在实际的工程结构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 (1)框剪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2)主要构件宜设计成刚结点,梁、柱、墙的中心 线宜重合; (3)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 1)周边附近、均匀布置,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 较大的部位; • 2)平面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 布置; • 3)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形; • 4)单片剪力墙不宜过长(8m),承担的剪力不宜 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 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避免刚度突变;开洞时, 洞口宜上下对齐; • 6)楼、电梯间的设置应尽量与附近的框架和剪力墙的布 置相结合,使之形成连续的、完整的抗侧力结构; • 7)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 刚度接近。 (4)注意满足剪力墙的最小间距要求。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 墙的布置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 §7.1 一般规定 2.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 墙组成的结构体系。在此结构中,剪 力墙的侧向刚度比框架大得多,因而 水平荷载的主要由剪力墙承受;框架 有一定的侧向刚度,也承受一定的水 平荷载。它们各承受水平荷载的多少, 主要取决于剪力墙与框架侧向刚度之 比,但并非简单的比例关系。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 力墙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受力性 能不同的两种结构形式,因而在水平 荷载作用下,存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 协同工作的问题。
• 4.框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
1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 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 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 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 计; 3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 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 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 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4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 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 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 压比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5 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不宜小于表7.2的 规定。
抗震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横向及纵向剪力墙应 能承担相应方向该层的全部地震剪力;各层板柱部分除应 符合计算要求外,尚应能承不少于该层相应方向地震剪 力的20%。
板柱结构由于楼盖基本没有梁,可以减小楼层高度,对 使用和管道安装都较方便,因而板柱结构在工程中时有采用。 但板柱结构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很差,特别是板柱连结点是非 常薄弱的环节,对抗震尤为不利。 高规规定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不能单独使用板柱结构, 而必须设置剪力墙(或剪力墙组成的筒体)来承担水平力。 高规对其适用高度及高宽比严格控制外,并对结构布置做出 有关要求。 8度设防时宜采用托板式柱帽,托板处总厚度不小于16 倍柱纵筋直径是为了保证板柱节点的抗弯刚度。当板厚不满 足冲切承载力要求而又不能设置柱帽时,可采用由抗冲切箍 筋或弯起钢筋形成的剪力架抵抗冲切。
1 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表7.1的要求,当这 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 适当减小; 2 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注: 1 表中B为楼面宽度,单位为m; 2 装配整体式楼盖的现浇层应符合本规程第4.5.3条的有关规定: 3 现浇层厚度大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考虑。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方向较长(如L形平面中有一肢较 长)时,如横向剪力墙问距较大,在侧向力作用下,因不能保 证楼盖平面的刚性而增加框架的负担,故对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作出规定。 当剪力墙之间的楼板有较大开洞时,对楼盖平面刚度有所 削弱,此时剪力墙的间距宜再减小。纵向剪力墙布置在平面的 尽端时,会造成对楼盖两端的约束作用,楼盖中部的梁板容易 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故宜避免。
7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 §7.1 一般规定 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形式: (1)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开 布置; (2) 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带边框剪力 墙); (3) 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 (4) 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
7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