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的思考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牧师烟瘾很大。有一次,他问上司,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吸烟?上司说不行。牧师的一个聪明的朋友替他出了一个点子,下次你可以这样问: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问法不同,答案截然不同。这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笑话。它告诉我们对于同一事物,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力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平台,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探究知识的殿堂。由此可见,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呢?一、什么是课堂提问

物理课堂提问是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堂提问的好处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教师的备课、讲授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能否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最为简便的检验方式就是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在美国的学校里,提出问题的学生受到普遍的鼓励,问错了被认为是动了脑筋,不问则被认为是没动脑筋,老师总是把低分给不提问题的学生,而不是给问题多的学生。

6.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三、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1.整堂课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或者很少提问,进行“满堂灌”。教师牢牢掌握着课堂语言的霸权

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有的教师从上课一开始,教师就会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从头问到尾,也就是“满堂问”。而学生忙于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问题,从表面上来

看,教师在启发学生认识、理解新的知识,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角度来思考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有多少呢?

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浪费了时间。比如有的物理教师在讲“欧姆定律”的应用时,兴趣所至,中途突然话锋一转:“对了,请问同学们,还记得电阻的单位吗?”学生答:“欧姆。”“对,就是这个发现欧姆定律的人的名字;同学们想想,欧姆是哪个国家的人?他发现欧姆定律期间是从事什么职业的?”这一与此时所讲教学内容并无十分密切联系的提问,使学生思维突然转轨,打乱了原有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4.提问面较小,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陶醉于学生能答出正确答案,这样其实失去了提问的信息反馈作用;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师生、课堂的不和谐。

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没有从学生认知水平来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如今课堂中仍然存在着提问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或者教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虽然课堂热闹非凡,缺乏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仅停留在很浅的认识层面上。

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然后教师会去重复一遍,或者再解释一遍所要提问的意思。原因是教师提问用语不

简练,或者提出的问题模糊不清。说明教师的语言功底不够扎实,或者对教材钻研的不够透彻,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提问的角度及问法. 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有的教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与教师或书本上的所谓“正确”或“标准”说法一致,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该生说完,教师就急切地打断:错了,不用说了。接着点名另一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解法、标准答案全盘托出。8.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有的教师设计的提问往往偏重于结论,如问“对不对?”“答案是什么?”“哪一个错了?”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是对的?”“你为什么这样答?”“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其实后面的问法更可以起到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学会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9.提问后没有停顿,立即点名学生回答。有些教师这样做的本意,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回答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必须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对问题作深层探究和多向判断,并选择比较准确的语言,尽可能对问题作出完满的富有创造性的答复,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所提问题的难易度,提问后都要作适当时间的停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才要求学生回答。可见,问后停顿是必要和值得的,绝不是浪费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