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藻种类鉴定
黄海獐子岛几种大型红藻的分类研究
枝&藻体内部结构分为皮层和髓部$皮层厚6"!5""&Y$ 皮层细胞向内逐渐变大&外皮层细胞椭圆或近圆形$
!!6层$最外层细胞长#^!!<&Y$宽约#&Y$含色素 体$向内细胞长<!:&Y$宽#!!&Y&内皮层细胞近 圆形或星形$#!<层$长:!6&Y$宽 <!:&Y&髓部 由丝状细胞构 成$呈 网 状 排 列$多 与 藻 体 表 面 平 行$长
!!大连獐子岛地处太平洋与亚欧大陆间的中纬地 带$素有.黄 海 明 珠/之 美 誉& 岛 上 拥 有 丰 富 的 藻 类 资
源$得天独厚 的 地 理 位 置 为 海 藻 的 生 长 提 供 了 适 宜 的
场所&
红藻是重 要 的 海 洋 大 型 藻 类 类 群$具 有 很 高 的 研
究和利 用 价 值&其 中$杉 藻 目 海 藻 富 含 卡 拉 胶 或 琼 胶(5)$可用于食品*药品制造和工农业生产中(#)&角叉 菜属!A6C>#B=$"和马泽藻属!K?33?8::?"均属于杉藻 目*杉藻科&蜈蚣藻属![B?48:C=H(?"隶属于红藻门*隐 丝藻目*海 膜 科(=)& 蜈 蚣 藻 可 食 用$并 因 其 色 泽 光 鲜$ 被用于合成天然色素$可作为生产琼胶的原料(<)$也可 用于制作清热解毒的药物$其中繁枝蜈蚣藻![B?48:C=* H(?B?DC$$($$(D?"和 带 形 蜈 蚣 藻 ![B?48:C=H(?4=B=* 4=B="还具有抗病毒活性(!?:)&
红藻
一,红藻
1,多数多细胞(分丝状体,假薄壁组织的丝状体原叶体),少数单细胞(如紫球藻)
2,假薄壁组织体:多轴型,多条中轴丝形成髓,发出侧枝形成皮层。
单轴型,一条中轴丝,发出侧枝形成皮层
3,生长:顶端半球形细胞分裂
居间生长
弥散式生长(如紫菜属)
4,细胞壁两层,内层纤维素
外层果胶质(热水中煮成琼脂糖溶液,稀酸中分解为半乳糖)
5,细胞核:通常单核,衰老多核
6,细胞器:中央液泡;原始种中轴位星芒状载色体,或有蛋白核;类囊体膜上有藻胆体外包被载色体膜;无内质网膜。
7,贮藏物:红藻淀粉(肝糖多糖?),存在于细胞质中,碘化钾处理:黄褐→葡萄红→紫红藻糖
8,繁殖:营养繁殖:细胞分裂
无性生殖:静孢子(无鞭毛)(单孢子或四分孢子)
有性生殖:多雌雄异体
不动精子╲→受精→减数分裂→果孢子→配子体
卵╱→果孢子体→二倍果孢子→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配子体
(囊果,寄生)→减数分裂→单倍果孢子→配子体补充:紫菜的繁殖:
9,常见植物:紫球藻,
紫菜(配子体世代优势),
多管藻(四分孢子体与配子体成同型世代交替),
石花菜。
【海澡学】第三部分_红藻的分类02
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紫红色,散生在藻体表面, 埋于皮层细胞中。囊果半球形至球形,明显地突出emaneiformis
横切面图
表皮层 皮层
纵切面图
髓部
四分 孢子囊
囊果
第三部分 红藻的分类
1、角叉菜 1)分类地位 红藻门 Rhodophyta
红藻纲 Rhodophyceae 真红藻亚纲 Florideophycidae 杉藻目 Gigartinales
杉藻科 Gigartinaceae 角叉菜属 Chondrus 角叉菜 Chondrus ocellatus
2)形态特征
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扁平叶状,暗紫红色至绿色, 肉质。固着器盘状不规则,近基部楔形,向上逐渐扩张 ;叉状分枝,腋角圆,边缘全缘或有小育枝,末枝顶端 钝形。
内部结构由髓层、内皮层和外皮层组成。髓层由丝状细 胞组成,排列成不规则的纵列;内皮层由2-3层星形细 胞组成;外皮层由5-6层小的长圆形细胞组成,垂直于 体表面排列。
生殖器官散生在藻体基部以外的其它部分。四分孢子囊 呈球形或卵形,十字形分裂;囊果呈眼球状,在体表一 侧隆起,另一侧凹陷。
角叉菜 Chondrus ocellatus
外皮层 内皮层 髓层
四分 孢子囊群
四分 孢子囊
囊果
2、龙须菜 1)分类地位 红藻门 Rhodophyta
红藻纲 Rhodophyceae 真红藻亚纲 Florideophycidae 江蓠目 Gracilariales
江蓠科 Gracilariaceae 江蓠属 Gracilaria 龙须菜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红藻
实验一红藻形态结构的观察1.实验目的通过对常见红藻的实验观察,了解红藻门主要的形态鉴别特征。
2.实验材料及用品实验材料:石花菜、角叉菜、真江蓠、扇形拟伊藻、新松节藻、蜈蚣藻等用品: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吸水纸、纱布、解剖针、培养皿、胡萝卜块试剂:蒸馏水3.实验内容和方法(一)藻体外部形态的观察将采集的海藻样品臵于培养皿中,放臵在解剖镜下观察藻体形态。
观察藻体颜色、藻体质地、基部情况、藻体外形轮廓、主轴、分枝方式、小枝外形等。
并在实验报告纸上绘出藻体的外观轮廓图,尤其分枝状况要绘制准确。
(二)藻体表面结构的观察用镊子夹取少部分藻体,臵于载玻片上,用镊子或解剖针铺展,如果太干可滴加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体表面的细胞结构。
(三)藻体内部结构的观察做藻体的纵、横切面的徒手切片,观察藻体的内部形态结构,注意观察皮层细胞和髓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注意观察藻体是否有生殖构造,孢子囊或配子囊的形态结构等。
4.实验结果石花菜属 Gelidium外观:藻体紫色,软骨质,高8-15cm,对生或互生,呈羽状,分枝4-5次。
内部结构:横截面为圆形,分三层细胞,从外至里分别为表皮细胞,围轴细胞和中轴细胞。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外观:藻体紫红色,胶质粘滑,丛生,高7-20厘米,主干单一至顶,亚圆柱形略扁,宽2-5厘米,不规则地羽状分枝1-3次。
内部结构:藻体多轴,皮层由致密短小的细胞组成,髓部由无色星状细胞和由皮层内部生长出来的假根丝组成。
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外观:藻体紫红色,顶端常变黑绿色,膜状革质,主枝下部扁圆柱形,上部扁平叶状,多次叉状分枝,呈扇形。
内部结构:髓部由平行的纵丝组成,内皮层由排列疏松的球形细胞组成,外皮层由紧密的放射状丝状小细胞组成。
真核藻类:红藻门
藻类植物小结
藻类植物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藻类植物 繁殖后代是沿着从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到有性 繁殖的路线发展的。 1. 有些蓝藻,仅有营养繁殖,没有无性和 有性生殖。 2. 有的藻类仅有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而 没有有性繁殖。植物体没有单倍体和双倍体之 分。
3. 多数藻类都有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 沿着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的方向发展。同配 比较原始,卵式生殖是最进化的。有性生殖的 出现必然发生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核相和双 倍体核相交替的现象。
视频
2:03~5:04 5:50~6:57 7:07~7:37 11:33~12:38
大海中的森林
第五节
红藻门
(Rhodophyta)
一、主要特征
二、代表种类
1.紫菜属
2.江蓠属
三、其它种类
专题报告
红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
报告人:
一、主要特征
1.植物体多数是多细胞的,少数是单细胞的
2.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质的,外层是果胶质的 红藻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藻胶(主要为琼胶和卡拉胶) 3.载色体中含有叶绿素 a 和 d 、 β- 胡萝卜素和叶黄
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
有些种类仅能生活在清洁水体中 如果水体受到某些重金属或化学物质污 染,绝大多数藻类均不能生存,仅有极 少数种类可以生长
真核藻类的经济价值
食用——海带、紫菜等
药用——小球藻、刺松藻等
工业原料——海带、巨藻、昆布
等
赤潮引起大量鱼死亡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世代交替、孢 子体、果孢子体、果孢子囊 –2、红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常见 种类?
减数分裂三种类型: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萌发之前,在这种 藻类的生活史中,只有一种植物体—单倍体, 合子唯一的二倍体阶段,如衣藻、轮藻。 ②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囊形成配子时,这 种藻类生活史中也只有一种植物体 —二倍体, 配子唯一的单倍体阶段,如松藻、鹿角菜。
海藻学 第四章 红藻门
围11~36‰。江苏省从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养殖,养殖 方式有立柱式、半浮筏式、全浮筏式,养殖面积达8万 余亩,产量6900多吨,年加工一次性紫菜11亿张,其中 80%以上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一项 效益高、长期稳定的养殖项目。
生长方式
顶端生长:分生细胞位于藻体顶端,多数红藻 居间生长:分生细胞位于藻体中间,如珊瑚藻科 散生长:分生细胞在藻体分散存在,如紫菜属
繁殖和生活史
营养生殖:无生殖细胞,细胞直接分裂(紫球藻)或藻 体断裂(如麒麟菜)
无性生殖:孢子体(2N)→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母细 胞→四分孢子囊→配子体(N)
药用:鹧鸪菜、舌状蜈蚣藻等能“疗小儿腹中虫积,食 之即下”,紫菜能降血脂等
16
分类及代表种
1个纲,红藻纲 两个亚纲:红毛菜亚纲和真红藻亚纲 主要特征:P108
17
角毛藻目Goniotrichales
• 藻体为一列细胞组成的假分枝状体,内充 满胶质,细胞卵形或柱形,单核,每细胞 内具一星状的色素体。
第四章 红藻门
1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
海人草(Digenea simples2)
共同特征
藻体颜色:鲜红色到深红色(藻胆蛋白) 无鞭毛:生殖细胞运动(水流作用) 海生种:底栖生活
• 常见种如角毛藻Goniotrichum alsidii • 藻体小,紫红色,为一列两叉假分枝的丝
状体,极少数多列,细胞卵圆形或圆形。 • 单核。色素体星状,繁殖为细胞分裂或形
红藻 Rhodophyta
红藻Rhodophyta(一)红毛菜科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ea (Dillw.) Lyngb.别名红绵藻、牛毛藻、牛毛海苔藻体紫红色或淡紫红色,由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丛生成毛状,干燥后呈现光泽。
成体为多列细胞组成。
固着器由基部细胞向下延伸呈无色透明的假根丝组成。
生长在中、高潮带的岩石上,也可生长在竹枝、木头以及其它基质上。
分布于平潭、莆田县平海、厦门、东山。
食用。
皱紫菜Porphyra crispata Kjellm.别名莲花菜藻体暗紫色或淡紫色,椭圆形或肾脏形,具显著的裂片,呈花朵状。
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膜质,基部心脏形或脐形,边缘细胞有锯齿。
雌雄同株,分裂式♂A4B4C8,♀A2B2C4。
生长在高潮带的岩石上。
分布于平潭、石狮市永宁、东山。
食用及药用,化痰软坚、清热利尿。
长紫菜Porphyra dentata Kjellm.别名柳条菜藻体紫色或紫红色,长披针形,由单层细胞构成,膜质,基部圆形或肾脏形,边缘有锯齿。
雌雄异株。
分裂式♂A4B4C8,♀A2B2C4。
生长在高潮带的岩石上。
分布于石狮市祥芝。
食用及药用,清热消肿、软坚补肾。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 J. Chang et B. T. Zheng藻体暗紫红色,长披针形,由单层细胞构成,膜质,局部为双层细胞,色素体单一,少数具双色素体,体基部为心脏形,边缘细胞具稀疏的锯齿。
雌雄异株,少数雌雄同株。
分裂式♂A4B4C8或A4B4C16,♀A2B2C4或A2B4C4。
生长在朝北、东或东北风浪大的高潮带的岩石上。
分布于平潭、惠安、东山。
食用及药用,清热、化痰、软坚、利水。
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 Kjellm.别名春菜藻体紫红色,圆形或肾脏形,基部心脏形,边缘有明显锯齿。
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体薄,膜质。
雌雄同株。
分裂式♂A4B4C8,♀A2B2C4。
生长在高潮带的岩石上。
水生生物学-水生植物3红藻门
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 (一)原红藻纲
植物体构造比较简单。单细胞体,丝状体, 植物体构造比较简单。单细胞体,丝状体,或膜状体 色素体,星形, 个 蛋白核1个 色素体,星形,1个;蛋白核 个 生长方式:散生长 生长方式: 无性繁殖产生单孢子 多数海产,少数生于淡水中, 多数海产,少数生于淡水中,也有生长在潮湿地面上的
单轴型monopodial type 多轴型 fountain type 单轴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生殖 、
生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生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无性繁殖:单孢子囊 单孢子 无性繁殖:单孢子囊-单孢子 四分孢子囊-四分孢子 四分孢子囊 四分孢子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卵配 ♂生殖细胞(精子),由精子囊产生 生殖细胞(精子),由精子囊产生 ), ♀生殖细胞(果胞) 生殖细胞(果胞)
第三章 红藻门 Rhodophyta
一、主要特征
1、细胞壁: 内层:纤维素 、细胞壁: 内层: 外层:藻胶 琼胶 海萝胶、卡拉胶) 琼胶、 外层:藻胶(琼胶、海萝胶、卡拉胶 细胞常具一核,有的幼时具一核, 细胞常具一核,有的幼时具一核,成熟后变为多核 2、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 、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 • Chla、Chld,叶黄素、β-胡萝素,辅助色素 红藻红素和 、 胡萝素, ,叶黄素、 胡萝素 辅助色素(红藻红素和 红藻蓝素) 红藻蓝素 • 色素体一个,轴生,或多个,周生 色素体一个,轴生,或多个, • 蛋白核一个或无 • 贮存物质主要是红藻淀粉
紫菜属Porphyra:红毛藻目Bangiales,红毛藻科 :红毛藻目 紫菜属 ,红毛藻科Bangiaceae
植物体深紫红色,或浅黄绿色, 植物体深紫红色,或浅黄绿色,薄膜 叶片状,称为叶状体。有椭圆形、 叶片状,称为叶状体。有椭圆形、长 盾形、圆形、披针形或长卵形等形状, 盾形、圆形、披针形或长卵形等形状, 叶缘全缘或有皱褶,基部脐形、楔形、 叶缘全缘或有皱褶,基部脐形、楔形、 心脏形或圆形等。 心脏形或圆形等。但基细胞向下延伸 成为假根丝状而成固着器, 成为假根丝状而成固着器,以固着在 基质上。 基质上。 紫菜在我国沿海皆有分布, 紫菜在我国沿海皆有分布,其中养 殖种类有条斑紫菜P 殖种类有条斑紫菜 .yezoensis和坛紫 和坛紫 菜P.haitanensis。 。
2023年关于1常见的10种红藻
常见的10种红藻红藻是一类常见的藻类植物,它们属于红藻门。
红藻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常被用于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的生产中。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红藻。
第一种红藻是紫菜。
紫菜是一种生长在海洋岩石上的红色海藻,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种重要食材。
紫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第二种红藻是海苔。
海苔也是一种常见的海藻,它与紫菜非常相似,是人们常吃的海产品之一。
海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对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种红藻是海莴苣。
海莴苣是一种海洋中的食用藻类,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作为蔬菜食用或提取有用的化学物质。
海莴苣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
第四种红藻是海白菜。
海白菜是一种常见的红藻,生长在海洋中。
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有益。
第五种红藻是红树花。
红树花是一种海洋中的红藻植物,形状独特美丽,常生长在滨海地区的红树林中。
红树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品的生产。
第六种红藻是海红藻。
海红藻是一类多细胞红藻植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
海红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
第七种红藻是方藻。
方藻是一种海洋中的红藻,形状呈片状,是海中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方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广泛用于海产品的加工和生产中。
第八种红藻是毛藻。
毛藻是一种长有细长毛状的红藻植物,生长在潮间带和浅海水域。
毛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食用海藻。
第九种红藻是柳叶菜。
柳叶菜是一种生长在海洋中的红藻,形状呈长条状。
柳叶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对改善肠道健康和促进新陈代谢有益。
第十种红藻是珊瑚藻。
珊瑚藻是海洋中的一类红藻,它们有着多样化的形状和色彩。
珊瑚藻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药物和化妆品的生产中。
以上介绍了十种常见的红藻。
红藻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10种红藻
常见的10种红藻前言红藻是一类重要的海洋植物,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10种红藻,包括它们的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1. 刺藻(Gracilaria)•特征:–植物体较小,常常呈红色或棕红色–植物体分裂成不规则的分枝–一般生长在潮间带或浅海区域•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光照较强、水温适宜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盐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能力较强•意义:–刺藻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植物,被用作食品、医药原料等2.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特征:–植物体长而带状–具有宽而浅的裂片•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域–生长速度较快•意义:–裙带菜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和食用菌3. 玫瑰藻(Corallina)•特征:–植物体多为红色–植物体分枝较多•生态习性:–喜欢黏附在岩石、贝壳等硬物表面生长–对光照和水质的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抗逆性•意义:–玫瑰藻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珊瑚礁形成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4. 珊瑚藻(Halicampoperales)•特征:–植物体呈分枝状,红色或棕褐色–有不定根或附着器•生态习性:–常生长在海水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光照和水流的要求较高•意义:–珊瑚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对珊瑚礁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重要作用5. 枝杯藻(Cyanidium)•特征:–植物体呈球状或肾状–常常与蓝藻形成共生体•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酸性水域–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意义:–枝杯藻是一类特殊的红藻,对研究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 海笋壳藻(Peyssonnelia)•特征:–植物体呈膜状,红色或紫红色–表面有鳞状体或尖刺状突起•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浅海区域–对光照和水动力条件的要求较高•意义:–海笋壳藻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7. 裸藻(Naked Rhodophytes)•特征:–植物体较小–幼苗无细胞壁•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潮间带或浅海区域–对光照和水温的要求较高•意义:–裸藻是红藻的一类分支,对理解红藻的进化起到重要作用8. 绒毛藻(Florideophyceae)•特征:–植物体呈丝状–有众多的分枝•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蓝绿藻席或石块上–对光照和水流动力的要求较高•意义:–绒毛藻是一类重要的红藻,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类重要的海洋经济植物,被用于制取洗涤剂、化妆品等9. 扇叶藻(Halymenia)•特征:–植物体薄而扁–有扇形、深裂片或丝状片•生态习性:–喜欢生长在浅海区域,通常生长在潮间带以上–对光照和水流动力的要求较高•意义:–扇叶藻是一类重要的经济红藻,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染料等10. 磷酸盐藻(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特征:–植物体较小–可以累积磷酸盐•生态习性:–生长在富含磷酸盐的水域–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较强•意义:–磷酸盐藻对水体中的营养盐循环起到重要作用–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意义结语以上是常见的10种红藻的介绍,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并对海洋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10种红藻
常见的10种红藻红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藻类之一,它们生长在海水中,通常呈现出红色或棕色的颜色。
红藻是一种多样化的生物,有很多种不同的品种和形态。
下面我们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红藻。
一、海带(Kelp)海带是一种大型海藻,属于红藻门。
它们通常生长在深海中,可以长达30米以上。
海带富含碘、钙、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C等营养成分,被誉为“海洋之王”。
二、紫菜(Nori)紫菜是一种叶状的红藻,也是日本料理中最常用的食材之一。
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水区域,并且需要阳光和温暖的水温才能生长。
紫菜富含铁、钙、碘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1、B2等营养成分。
三、裙带菜(Dulse)裙带菜是一种具有肉质质地和咸味的红藻,被广泛用于北欧地区和加拿大的食品中。
它们通常生长在冷水区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6、四、鳕鱼汁菜(Irish Moss)鳕鱼汁菜是一种红藻,通常生长在北大西洋的浅海水域中。
它们被广泛用于制作果冻、布丁和其他食品中,因为它们具有结胶能力。
此外,鳕鱼汁菜还富含矿物质和营养成分,如钙、铁、镁等。
五、龙须菜(Agar)龙须菜是一种具有结胶能力的红藻,被广泛用于制作果冻和其他食品中。
它们通常生长在温暖的海域,并且富含糖类和矿物质。
六、海带芽(Wakame)海带芽是一种叶状的红藻,也是日本料理中常用的食材之一。
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水区域,并且需要阳光和温暖的水温才能生长。
海带芽富含碘、钙、铁等营养成分。
七、紫菜芽(Dulse Sprouts)紫菜芽是一种具有肉质质地和咸味的红藻,被广泛用于北欧地区和加拿大的食品中。
它们通常生长在冷水区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6、八、红海带(Gigartina)红海带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红藻,通常生长在深海水域中。
它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并且被广泛用于制作药品和保健品。
九、紫菜科(Porphyra)紫菜科是一种叶状的红藻,也是日本料理中常用的食材之一。
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水区域,并且需要阳光和温暖的水温才能生长。
藻类简介--红藻
健康食品
含多種人體必須氨基酸、蛋白質、醣類、 類胡蘿蔔素、維生素、礦物質(碘、鉀、 鎂、鐵、硒),脂肪低 螺旋藻錠:鹼性藍綠藻,吃了容易有飽 足感,還可調整體質。
食品加工
洋菜、褐藻酸、褐藻鹽、角叉藻聚醣, 因具凝膠性、黏稠性及乳化性,廣泛用 於冰淇淋、果汁、果醬、罐頭食品加工 人工合成色素—翠綠涼麵、口香糖
有葉綠素及大量的藻褐素,多呈褐色。 細胞壁富含能保留水分的褐藻膠(藻素) (algin),可供製造布丁等產品。 臺灣常見的褐藻有海帶及馬尾藻。 海帶(昆布):巨型海藻, 含豐富碘鉀氮等元素, 供食用及製肥料。
海帶
藻類簡介--矽藻(金黃藻)
除葉綠素外,還有大量的 葉黃素和胡蘿蔔素,呈金 黃色,淡水及海水中極常見。 大多為單細胞,細胞壁含矽 化物。死亡後沉積於地層, 稱為矽藻土。 在生物界中數目僅次於細菌。 各種形狀的矽藻 工業上可製絕緣物(太空梭挑戰者號)
人為拖網魚撈
我的地位
熱帶雨林:陸地=( ):海洋 你知道上面的關係式嗎? 藻類占地球上全部光合作用的90% 。 光合作用釋出之氧氣可提供給動物呼吸, 所以有學者稱藻類為 【地球之肺 】
別小看我,正視我的存在
有些藻類可做為水質汙染的指標 水中有大量的藍綠藻代表水質受到汙染。 飲用水中的藻類個體含量如超過550個, 表示飲水受到汙染。
甲藻類(如渦鞭毛藻)大量繁殖,釋放有毒之紅 色素,導致海水變紅,海域內藻食性動物體內蓄 積毒素。
–
紅潮:
海藻的生存危機
藻類生長棲地漸漸消失 原因: – 地球暖化 – 極端氣候出現頻繁
海藻的生存危機
沿海開發:
–
漁港、魚塭、施工填海、建工業區、發電廠
藻类植物(红褐)
新第三纪 23
老第三纪 65
白垩纪 135
侏罗纪 205
三叠纪 245
二叠纪
石灰纪 泥盆纪
245 290 365
志留纪 410
奥陶纪 438
510 寒武纪 570
震旦纪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1800 2500
4600
生物发展阶段
人类时代 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
恐龙时代 爬行动物
裸子植物
两栖动物
鱼类时代 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藻类植物(红褐)zhnq
3、生活史的演化
(1)原始类型:
无减数分裂 无有性生殖 无核相交替——n/2n 无世代交替——(单倍植物体和二倍植物体
在生活史中交替出现称世代交替)
蓝藻
藻类植物(红褐)zhnq
细菌
(2)合子减数分裂:
合子萌发时进行减数 分裂,具核相交替,无世 代交替。
孢子 减数分裂
植物体
藻类植物(红褐)zhnq
•海带具有明显的异型世代交替 •出现了类似筛管的结构——
喇叭丝
藻类植物(红褐)zhnq
曾 呈 奎(1909-2005)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 家,藻类学家,中国海藻学的奠基人。
藻类植物(红褐)zhnq
(三)鹿角菜属:属于无孢子纲,有两种。
其他常见褐藻
n 2n
合子
配子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有 有性生殖:有 核相交替:有 世代交替:无
藻类植物(红褐)zhnq
衣藻生活史
(3)配子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时进行减数 分裂,具核相交替,无世 代交替。
减数分裂 配子囊
配子
n 2n
植物体
1.5 红藻门
生活史特点
生活史中出现三种植物体:
单倍植物体
大紫菜 小紫菜
二倍植物体:壳斑藻
减数分裂发生在壳斑藻形成壳孢子时
壳斑藻
紫菜生活史的研究历史
1、1949年,英国藻类学家特鲁对脐紫菜研究发 现,果胞子发育为一种丝状体,这种丝状体即 为壳斑藻,该丝状体是由叶状体上产生的果 胞子钻进软体动物贝壳中形成的。
二、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构造
植物体形态类型:
单细胞 多细胞体
丝状体 假薄壁组织体
生长方式
顶端生长
居间生长
弥散生长
(二) 细胞结构
1. 细胞壁 内层:纤维素 外层:果胶质:琼脂,海曼胶 2. 细胞核:真核细胞 3.载色体:呈星芒状,有一枚蛋白核 4.光合色素:叶绿素a、d;胡萝卜素和叶 黄素;红藻藻红素和红藻藻蓝素 5.光合产物:红藻淀粉
多管藻
多管藻生活史
红藻门其它代表植物
海索面属(nemalion)
珊瑚藻属(corallina)
红藻门其它代表植物
仙菜属(Ceramiun)
松藻属(Batrachospermum)
红藻门其它代表植物 石花菜属(Gelidium)
Bonnemaisonia
Heterosiphonia
Griffithsia
第九节 红藻门(Rhodophyta)
*分类及代表植物
*一般特征.紫球藻属
植物体:单细胞,载色体星芒状,中轴位有蛋白核,
无淀粉鞘。
2.紫菜属(Porphyra)
(1)、形态
(2)、生长方式:弥散式生长
( ) 繁 殖 和 生 活 史 3
繁殖和生活史
㈢ 繁殖
无性生殖:产生多种无鞭毛的孢子。
红藻与硅藻的特点与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壁坚硬:硅藻的细胞壁由对环境敏感:硅藻的生长与环境密 切相关,如水体营养盐含量、光照、 温度等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硅藻的分类
中心硅藻目:细 胞呈圆形或椭圆 形,有鞭毛,主 要在淡水、微咸 水和海水中分布。
羽纹硅藻目:细 胞呈长形或舟形, 有鞭毛,主要在 淡水和海水中分 布。
圆筛藻目:细胞 呈圆形、椭圆形 或圆柱形,无鞭 毛,主要在海水 中分布。
三角藻目:细胞 呈三角形或斜方 形,有鞭毛,主 要在海水中分布。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红藻与硅藻的特点与 分类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红藻的特点与 分类
02
硅藻的特点与 分类
01 红藻的特点与分类
红藻的特点
细胞壁:含有纤维素,质地较坚硬 色素:含有藻红素、叶绿素等光合色素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
红藻的分类
隐红藻纲:无鞭毛,不运动, 含有叶绿素
真红藻纲:具有鞭毛,能运 动,不含叶绿素
紫菜纲:藻体呈紫红色,含 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石花菜纲:藻体呈红色或黄 色,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
合作用
02 硅藻的特点与分类
硅藻的特点
形态多样:硅藻的形态各异,有圆 形、椭圆形、长形等多种形状。
生长速度快:硅藻的生长速度较快, 繁殖能力强,是水域中重要的浮游 植物之一。
常见的10种红藻
常见的10种红藻红藻(Rhodophyta)是一类生活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
它们通常呈现出红色、褐色或紫色的外观,因为它们富含一种叫做叶绿素a的特殊色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并拓展关于10种常见的红藻。
1. 双色红藻(Corallina officinalis):双色红藻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红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海域。
它们的体形呈分枝状,通常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硬质表面上。
2. 石珊瑚(Goniolithon spp.):石珊瑚是一类具有石灰质外壳的红藻,形状类似于珊瑚。
它们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为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支持。
3. 红海带(Porphyra spp.):红海带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寒冷海域的红藻。
它们常被用作食物,如紫菜即是红海带的一种。
4. 红藻球(Gracilaria spp.):红藻球是一类通常生长在潮间带的红藻。
它们具有球状或分枝状的形态,可用于食物加工、生物燃料和肥料生产。
5. 石生珊瑚(Corallinaceae):石生珊瑚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海域的红藻。
它们通常以石灰质外壳覆盖体表,形成了石珊瑚礁。
6. 玫瑰苔藻(Chondrus crispus):玫瑰苔藻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红藻,生长于北大西洋的冷水环境中。
它们富含胶质,经常用于食品和药物制造。
7. 七叶红藻(Delesseria spp.):七叶红藻是一类红色海藻,主要生长于寒冷的海洋环境。
它们通常具有扁平的分枝状体形。
8. 红肠菜(Gelidium spp.):红肠菜是一类海洋红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海域。
它们生长迅速,可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胶工业。
9. 碳水化合物红藻(Carbohydrate-rich red algae):这是一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红藻,常被用作食物和药物制造的原材料。
10. 红宝石苔藻(Porphyridium spp.):红宝石苔藻是一类微型红藻,生长在淡水湖泊和海洋环境中。
11海洋生物学06红藻门02
羽希氏藻
羽希氏藻的藻体 似蕨类植物,枝 杆扁平状、两侧 对生细羽毛状藻 丝,长可25~30厘 米.宽2~4毫米, 是一种比较少见 的稀有藻类。
海萝
红藻纲 海萝属
红 藻
粗
纲枝
软 骨
软 骨
藻 属
藻
红 藻 纲
皱 状
美美
叶叶
藻 属
藻
红 藻 纲
掌 状
美美
叶叶
藻 属
藻
红 藻 纲
日 本
美美
叶叶
藻 属
生长在日本、朝 鲜一带的海域。
太平洋兰氏藻
太平洋兰氏藻是海洋中 极少见的具有明显叶脉 的红藻,生长期短,藻 体较小,一般高10~16 厘米,叶片较大,树叶 状。
这种藻主要分布在日本 北海道、海参威、朝鲜 等较深的寒冷海域,属 珍稀海藻。
铁
纲钉
紫紫
菜 属
菜
红
藻海
纲
海索
索 面
面
属
红
藻蠕
纲
蠕枝
枝
藻藻
属
红 藻
扁
纲鲜
鲜 奈
奈
藻 属
藻
日本鲜奈藻 红藻纲 鲜奈藻属
节枝乳节藻
红藻纲 乳节藻属
纤维德利锡藻
红藻纲 德利锡藻属
红 藻
海
纲
海门
门
冬冬
属
红远
藻藤
纲新
红 菜
红
属菜
红
藻石
纲
石花
花
菜菜
属
石花菜
石花菜局部
大石花菜
红藻纲 石花菜属
覆 瓦
蜈蜈
蚣蚣
藻 属
藻
红藻门(Rhodophyta)
子囊,每层16个不动精子。 另一些营养细胞转化为果胞。 不动精子释放出来后,随水 漂至果胞处,与果胞内的卵 结合成合子。不经休眠,合 子进行有丝分裂,产生8个果 孢子, 果孢子释放出来后, 漂至软体动物的贝壳或其他 石灰质基质处,萌发并进入 贝壳内发育成丝状体,称为 壳班藻,即为孢子体。孢子 体长大后经减数分裂产生单 倍体无鞭毛的壳孢子,释放 出来后,萌发出新一代甘紫 菜叶状体。
紫菜属(Porphyra)约有25种,在我国海岸常见的有8种。
紫菜的植物体是叶状体,形态变化很大,有卵形,竹叶形,不规则圆形
等,边缘多少有些皱褶。一般高20—30厘米,宽10—18厘米。基部楔形或
圆形,以固着器固着于海滩岩石上。藻体薄,紫红色、紫色或紫蓝色,单层
细胞或两层细胞,外有胶层。细胞单核。一枚星芒状载色体,中轴位,有蛋
瑞典分类学家艾加德A. J. Agardh则主张建立葱科Alliaceae,主张建立葱 科的学者也很多,如塔赫他间A. Takhtajan在《有花植物的起源和散布》一书 中给出的植物系统大纲,把葱属独立成科,以此来解决葱亚科的花序和石蒜 科相似而子房上位又和百合科相同的矛盾。
紫菜叶状体外形和基部 形状模式图
白核。藻体生长为弥散式。
紫菜属的生活史,可以甘紫菜为例,甘紫菜是雌雄同株植物。水温在
15℃左右时,产生性器官。藻体的任何—个营养细胞,都可转变为精子囊,
其原生质体分裂形成64个精子。果胞是由一个普通营养细胞稍加变态形成的,
一端稍隆起,伸出藻体胶质的表面,即受精丝,果胞内有一个卵。精子放出
后随水流漂到受精丝上,进入果胞与卵结合,形成二倍的合子。合子经过减
数分裂和普通分裂,形成8个单倍的果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沿海红藻物种的鉴定
XXX,YYY,ZZZ
(版权所有,仅限个人)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野生状态红藻的鉴定以及对红藻标本的鉴定,加强对红藻特征及分类的掌握。
二、实验器材:
红藻标本、铅笔、工具书等。
三、实验内容:
(一)标本鉴定:
地点:实验楼植物生物学实验室
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15:30-18:00
鉴定小组:7组
组员:寇富华、孔令怡、李成博、王智、钟京帅、邹佳君(共6人)
鉴定人:组员与教师
(二)标本鉴定步骤:
1.观察标本,把握其主要特征。
2.参照藻类鉴定工具书,对该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区分相似种,确定唯一物种。
3.在标本空白处(一般为右下角)贴上标签,注明标本学名、拉丁名、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四、实验结果:
1.三叉仙菜Ceramium kondoi
学名:三叉仙菜Ceramium kondoi
分类:红藻门真红藻纲仙菜目仙菜科仙菜属三叉仙菜
特征:1.藻体直立,红色;基部有一小的圆锥状扁圆形固着器固着基质;主轴上有许多小分枝;具明显的节与节间。
为一年生。
多生长于低潮带岩石或石沼上。
2.外形特征:藻体直立,红色,高5-30cm。
基部有一小的圆锥状扁圆形固着器固着
基质。
主轴上有许多小分枝,两叉、三叉或四叉分枝,但主要为三叉分枝。
具明显的节与节间,各小枝由节间不同方向伸出,在分枝的顶端具钳形或直生的小分枝。
节与节间均具皮层细胞。
藻体中央为一列及顶的、无色的圆柱形中轴细胞组成,在每一分枝顶端有一圆顶形的顶端细胞,由它产生斜壁,形成围轴细胞,由其分生许多皮层细胞,包围中轴细胞。
皮层较厚,为多角形,内含粒状色素体。
藻体的横切面直径750-850μm,表面细胞1-2层,圆形、较小、排列紧密,具粒状色素体。
围轴细胞较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内含少量色素体。
3.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由节部皮层细胞形成,无柄,在节部排列成一圈,锥形分
裂。
精子囊由皮层产生,一般在雄藻体分枝的上部节部排列成一圈。
成熟囊果侧生,无柄,生于雌性藻体分枝或小枝的次末端或生育枝的末端,单个或成列,具4-5个总苞,直径60-100μm,长140-650μm。
分布:多生长于低潮带岩石或石沼上。
太平洋,中国沿海均有分布,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山东:烟台,青岛,浙江:嵊山、南麂。
日本。
2.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
学名: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
分类:红藻门真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多管藻属多管藻
特征:1.新鲜时呈红色,干燥时茶褐色或黑色,质地稍硬,不滑,丛生成束,疏松地相互缠结,为细长的直生的、刚毛状的、较硬的丝状体一般无主枝,为羽状双分叉,藻体高约20厘米,从匍匐基部生出,靠近下面的节稍凸出。
基部由围轴细胞向外生出单细胞的假根固着基质。
分枝为外生长式,每隔3~4节有互生
4mm,分枝下面较疏松,,并具有短的细长的小弯曲的小分枝,节间长约1.5
~
分枝,上面的羽状分枝较致密。
常具有很细长的假根。
小分枝在分枝上每隔2-4节向各方向互生,往往往为直立的,向下较开展,向上渐尖削,并再生出细的、直立的、末端尖的小分枝,无毛丝体,节部透明,无皮层。
基部细胞宽40um,长约为宽的0.4倍,藻体中部细胞长为宽的2-3倍,直立枝上部多半是长宽相等。
具1中轴细胞,4个围轴细胞。
2.每一孢子囊枝上产生数十个四分孢子囊。
精子囊枝顶端延长成无色毛。
囊果
瓮状,上部突出成宽颈,顶端有一开口,具短柄,生于小分枝的中部或下部。
分布:主要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或其他大型藻体上,是中国黄渤海沿岸常见的种类。
3.顶群藻Acrosorium yendoi(未封膜照相)
学名:顶群藻Acrosorium yendoi
分类:红藻门真红藻纲仙菜目红叶藻科顶群藻属顶群藻
特征:藻体紫红色,丛生,膜质,高2-4cm。
不规则叉状分枝。
横切面由4-5层正方形细胞形成,中央细胞大而无色,边缘细胞少,含色素体。
四分孢子囊卵形,生长于藻体边缘或枝端。
生长季节4-12月。
生境:生长于风浪平静的浅海低潮间带岩石或附生于其他藻体上。
4.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未封膜照相)
学名: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
分类:红藻门真红藻纲隐丝藻目珊瑚藻科珊瑚藻属珊瑚藻
特征:多年生红藻。
藻体略带粉红色,直立丛生,高3-6cm。
钙质化,主枝及侧枝均具关节,其上对生出完全或部分羽状分枝或小枝,枝顶端的节间圆柱形,顶端略平;次生分生枝狭窄,圆柱形,节间不钙化。
生长季节全年皆有。
生境:生长在低、中潮间带岩石上。
5.紫菜(属)Porphyra C.Ag.
学名:紫菜(属)Porphyra C.Ag.
分类: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
特征: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
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
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生境: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
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
6.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学名: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分类:红藻门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龙须菜
特征:藻体直立,线形,圆柱状,多丛生在一个较平而大的鲜红色的盘状固着器上,高30-50cm,最长可达1m或以上,及顶的主干较明显,径0.5-2mm,分枝一般1-3次;成熟的藻体,枝多伸长,特别是枝上部常裸露成鞭状,未成熟的藻体的分枝上,多密被有短的小枝,枝多互生或偏生,分枝的腋角一般为锐角,偶有叉分现象,分枝基部一般不缢缩,有时略缩,小枝基部常略宽,枝径0.5-2mm,枝端逐渐尖细,枝本身常因受损而折断,后在截面处再生新枝。
新鲜时紫红色,干后变暗;软骨质较强;制成的腊叶标本不完全附着于纸上。
藻体由髓部和皮层组成,髓部细胞不规则圆形,径190-420μm,壁厚约3.3-8μm,外围有2-4层小的皮层细胞,细胞近圆形,多少含有色素体;最外的一层细胞含有色素体,卵形或方圆形,6-9μm×5-7μm。
皮层和髓部之间界限明显。
体表胶质层约6-7μm厚。
生境:生长在潮间带下部沙沼中到潮下带,半埋于有沙覆盖的岩石上。
7.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
学名: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
分类:红藻门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扁江蓠
特征:藻体单生或丛生,扁平叶状,个别较细的标本体下部近圆柱状,高5-20cm,整个呈扇形;固着器圆盘状,上具短柄,亚圆柱状。
叶片一般为数回二叉式分歧,有时不甚规则,宽度的变异较大,1.5-33mm宽;藻体全缘,有时呈波状,偶有单条或分歧的小育枝;枝端尖或呈舌状。
紫红到暗紫红色;膜质到革质;
制成的腊叶标本不完全附着于纸上。
藻体的内部构造,髓部由大而无色的薄壁细胞构成,胞径149-282μm,壁厚5-9μm;外围为3-5层的皮层细饱;内皮层细胞较小,2-3层,含有球形的红藻淀粉粒;最外面是1-2层含有色素体的表层细胞,6-10μm×4-7μm;体表胶质层6-10μm。
生境:生长在低潮带的石沼中及大干线附近或以下1-2m深处的岩石上。
四分孢子囊见于6-9月、11-12月;囊果见于1月、4月、5月、7-9月、11、12月;精子囊见于10月12月。
五、实验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野生状态红藻的鉴定以及对红藻标本的鉴定,我组同学加强了对红藻特征及分类的掌握。
在对工具书的使用中,逐步掌握了物种鉴定的步骤。
基本上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