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bc5e5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在小学阶段,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 创造愉悦的阅读环境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
在课堂上设置阅读角,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和阅读材料。
通过定期更换书籍,增加新颖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生动的方式引入阅读。
例如,利用课文中的有趣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喜爱的书籍和故事,激发他们互相之间的阅读热情。
3. 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设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时间和书籍目标。
通过记录阅读进度,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进行阅读指导教师需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教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并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书本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开展阅读活动定期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会”、“书籍推荐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6. 家校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等方式,向家长普及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并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
7. 创新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还应该重视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态度。
可以通过阅读日志、书评等形式,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提高他们对阅读的认知和重视。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兴趣、开展多样的活动以及与家庭的紧密合作,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8270a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c.png)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可以购买适合年龄的图书或借阅绘本,放置在孩子容易取得的地方。
在家中设置安静的阅读角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舒适与愉悦。
二、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儿童读物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逐渐培养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例如故事书、科普读物、绘本、漫画等,不仅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还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三、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这个时期。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绘本,让孩子跟着父母一起朗读或者讲述故事。
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鼓励孩子进行独立阅读除了与孩子一起阅读,还需要鼓励孩子进行独立阅读。
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定每天阅读的时间,例如在晚饭后或睡前阅读一段时间。
鼓励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批判性阅读能力除了提高阅读量,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以及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
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带孩子参加图书馆或书店的活动图书馆和书店经常会举办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这些活动。
例如参加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或书店的读书会,让孩子与其他小读者交流阅读心得,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感。
七、定期与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可以在晚饭时与孩子聊一聊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讲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与孩子分享阅读心得,不仅能够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ab2b3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4.png)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其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1.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阅读启蒙者,他们应该主动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籍,包括绘本、童话故事等,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2.定期为孩子购买新书家长应该定期为孩子购买一些新的图书,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新鲜感。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
3.创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小阅读角落,放上舒适的坐垫和一些可爱的小装饰。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1.让孩子参与图书的挑选在书店或图书馆带孩子去选购书籍,让他们参与书籍的挑选和购买过程。
这样孩子会产生对书籍的兴趣和欲望,对阅读产生积极的态度。
2.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学校和家长可以一起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比如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孩子通过活动参与来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多元化。
不仅有文学类的书籍,还要有启发思考、开拓视野的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
三、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阅读前的预习和导入在孩子开始阅读一本新书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预习工作,比如观察书籍的封面、简介,猜想故事情节等。
通过这些预习和导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其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多重复阅读鼓励孩子多次阅读同一本书籍,帮助他们逐渐发现书中的精彩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1d570a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6.png)
小学语文教案: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无论是读报纸、看杂志、或是读小说、诗歌,阅读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好的阅读环境里,倾听阅读当中的声音,阅读当中的心情,感受阅读中的情感,并静心领悟阅读中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本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们具备学习的意愿和好奇心,积极参与阅读过程。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安静、整洁的阅读空间,使学生能够专注地阅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等阅读场所,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真正魅力。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
在这里,阅读材料不仅限于课堂教材,还包括了广告、小说、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各类阅读资料。
此外,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语境下的阅读机会,例如,实地考察活动中所获取的信息,或者学校周边的环境艺术品等,从多个角度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教师应该定期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词汇量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
同时,对于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阅读日记、口头或是书面反馈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这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需要注意在阅读前,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例如阅读材料的预览和想象,预测书的内容或结论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好阅读的节奏和速度,不应该过快或过慢。
学生需要掌握好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并记忆。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4e72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c.png)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一、培养认知素养认知素养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能够主动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其认知素养: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校和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诗歌、科普读物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进行阅读。
2.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主动思维能力。
3. 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于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和认知能力。
在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文化素养:1. 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材料所处的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内涵。
2.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学校可以组织文学创作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其对于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其对于语文的文化情感。
1. 教授阅读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速读、略读、精读等,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获取和理解信息。
2. 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活动,让他们了解如何在信息丰富的网络世界中获取有效信息。
3.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转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培养其对信息的评价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案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1a7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案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案。
第一,家庭共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
在读书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分享读后感,这不仅能增进家庭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第二,创建阅读环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阅读。
家长可以为孩子配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摆放书架和书桌。
同时,家长也要示范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孩子看到家长经常阅读,他们也会受到影响而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三,带孩子参加阅读活动。
学校和社区经常会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加这些活动。
比如图书馆的读书分享会、书展和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图书和阅读资源,同时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丰富多样,包括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童话故事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不断丰富孩子的阅读内容。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子书等方式,引导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开拓孩子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第五,制定阅读计划。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并记录下来。
通过制定计划和落实执行,可以让孩子逐渐养成固定的阅读时间和持久的阅读习惯。
第六,培养孩子的速读能力。
速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一些速读训练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比如让孩子用手指迅速划过文字,或者用计时器检测孩子的阅读速度等。
这样能够培养孩子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第七,引导孩子思考和写作。
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获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eed44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d.png)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良好阅读习惯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如通过讲故事、朗读课文、播放有趣的音频、展示图片书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活动、图书馆参观等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持续的阅读动力。
二、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在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以设置阅读角、阅读室等场所,提供丰富的图书、报刊、杂志等阅读资源,并定期组织阅读促进活动。
家庭也应当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分享阅读成果和体会,鼓励孩子进行个人阅读,给予适当的阅读时长和空间。
家长还可主动陪伴孩子一同阅读,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三、鼓励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阅读、课外阅读、课堂朗读、合作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环境和方式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四、教师示范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成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文言文、现代文等材料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模仿教师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姿势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精读课文、导读文章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细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的不同阅读策略。
五、定期评价和引导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和引导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cea2d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b.png)
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接下来,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 多读好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而有趣的读物。
学校图书馆应该定期更新图书,购买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故事书、科普读物和名著。
老师和家长也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分享读书心得和推荐好书。
2. 注重阅读技巧阅读不仅是理解文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重点信息、推断意思等。
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阅读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让他们在阅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
3. 多角度的阅读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文本种类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课本和故事书。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比如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以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 阅读教学的多样性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教学,比如朗读、默读、分组阅读、独立阅读等。
还可以结合音频、视频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趣味性。
5.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名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名著,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打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除了学校的阅读教育,家庭的阅读氛围也很重要。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给予孩子一些阅读的指导和启发,让他们在家中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家长可以成为孩子们的阅读榜样,多读好书,给孩子树立榜样。
7. 阅读与生活的结合阅读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习惯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d0597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习惯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其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供丰富的读物选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趣的书籍、故事、报纸和杂志等阅读材料。
通过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有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或者阅读时间。
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专注地阅读。
创建阅读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阅读角色扮演、阅读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鼓励家庭阅读: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的快乐。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引导阅读分析与思考: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总结、归纳和展开思考。
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设立阅读目标:让学生设立每月或每周的阅读目标,帮助他们建立阅读计划并监督完成情况。
逐渐培养学生的坚持阅读的习惯。
鼓励多种形式的阅读:除了纸质书籍,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电子书、博客、新闻网站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多维度和多样性。
赞扬和奖励: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赞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教师共同合作,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指导,学生将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e849a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0.png)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课外阅读对于小学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以下是一些指导策略:1.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年龄适宜: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书籍,确保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多样化: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多样化的书籍,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激发阅读兴趣主题阅读:围绕特定主题组织阅读活动,例如动物、生物、环保等,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自主选择。
读书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以促进交流与互动。
3. 培养阅读习惯每日阅读:制定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可以从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
阅读日志:建议学生记录每天阅读的内容、感受和疑问,帮助他们反思与总结。
4. 引导深入思考提问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例如:“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这么做?”讨论与反思:定期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5. 利用多媒体资源电子书与听书:借助电子书、听书等多媒体资源,让阅读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与动画:结合相关书籍的视频和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6. 家校合作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增进亲子关系。
阅读活动: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7. 设置阅读目标目标设定:帮助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阅读目标。
例如,每月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或者完成特定的阅读任务。
奖励机制:适当设立奖励机制,对达成阅读目标的学生给予表彰,以激励他们持续阅读。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a300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d.png)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比如,在教学中强调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引入各类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现实生活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探索、发现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高阶阅读材料,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深度理解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读书,并提供一定的阅读指导。
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技巧,例如快速浏览、跳读和细读等,同时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做好阅读笔记和写读后感,以便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四、开展阅读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经典阅读比赛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阅读竞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能力。
五、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可以布置阅读角落,提供各类图书,让学生随时都能够进行阅读。
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进行交流分享。
这样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效培养的三种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效培养的三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e60d7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8.png)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效培养的三种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只有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愿意花时间去阅读,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组织阅读活动、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奥秘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优秀作品,如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也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二、拓展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在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内容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小说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题材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培养综合阅读的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和历史文化,开阔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教导学生使用预览、快速阅读、精读等方法来处理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
还可以教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问题思考、推理分析等元认知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可以教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有效地获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
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2a11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b.png)
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策略与方法引言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共同促进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角布置在教室或家庭设置一个专门的图书角,陈列丰富多样的书籍,定期更新书籍内容,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自发选择和阅读。
家庭阅读氛围家长可以通过共同阅读、讨论书中内容,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让阅读成为家庭活动的一部分。
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丰富书籍类型提供故事书、科普书、漫画书、诗歌集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推荐优秀书籍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书籍,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
三、培养阅读习惯固定阅读时间在日常教学中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设立阅读目标鼓励学生设定个人的阅读目标,例如每个月读完一定数量的书籍,通过目标管理促进阅读。
四、增强阅读互动小组讨论设立读书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阅读心得,相互交流,提升阅读的交流性和趣味性。
读后感分享鼓励学生阅读后写读后感,或者进行口头分享,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利用现代科技电子书与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平台和在线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使其更方便获取阅读材料。
在线阅读活动定期组织线上阅读比赛或推荐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六、做好阅读评价与反馈定期评估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水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学生,可以设定小奖励,激励他们的阅读热情。
结论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增强互动和利用现代科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期待每位小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发现乐趣,成长为终身学习者。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07d9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5.png)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基础。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绘本、故事书、童话故事、儿童文学作品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在学校和家庭中建立一个阅读角,摆放各种丰富多彩的图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二、鼓励学生多读多练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习惯拿起书本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解析文章,了解文章的意思、作者的用意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还可以通过诵读、默写、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带学生去图书馆、参加文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朗诵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机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阅读能力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四、注重阅读的引导和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读,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文和深层意义。
在阅读故事书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所表达的观点。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阅读角设置时间,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独立选择阅读的书籍。
与此家长和老师也要成为阅读的榜样,自己多读多学,向学生展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
六、及时给予激励和奖励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勤奋地去阅读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给予激励和奖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持之以恒的阅读动力。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0d92c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b.png)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偏离了传统的纸质书籍。
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们。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首先要确保他们能接触到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绘本、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小学生,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给予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通常有很多学习任务和其他活动,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在家庭和学校里都应该设置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专心阅读。
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安排一些阅读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
3.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阅读的地方,家长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定期陪伴孩子们阅读,与他们分享阅读的喜悦。
此外,家庭里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书房或者阅读角落,让孩子们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4. 给予积极的阅读激励和奖励为了激励小学生积极阅读,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激励和奖励。
例如,可以设立一个阅读挑战,鼓励学生们每月读一定数量的书籍。
完成挑战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例如图书券、小礼品等。
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阅读的习惯。
5. 引导有意义的阅读体验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和知识,更是一种情感和体验的过程。
我们应该引导小学生去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启发。
老师和家长可以组织书法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体验,增加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6. 建立阅读俱乐部或阅读小组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建立阅读俱乐部或者阅读小组。
这样的组织可以让孩子们互相分享他们喜欢的书籍,一起讨论阅读中的问题,增加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同时,组织者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作为读书的指导,帮助小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需要长期和持续投入的过程。
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2108f7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e.png)
1、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2、建立阅读意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方式,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中。
此外,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让孩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个体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加阅读的积极性。
4、深度阅读。
快速阅读加倍得时间,有时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孩子慢慢阅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
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可以进行思考、总结,并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5、多元化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还包括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形式的阅读。
孩子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事物,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
6、创造阅读氛围。
在家庭和学校中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让孩子更加愿意参与阅读活动。
例如家庭可以摆放书架,鼓励孩子阅读,学校可以建立社区图书馆,提供阅读场所。
7、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增长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受益无穷。
8、总结。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出长期的良好阅读习惯。
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水平和扩大知识面的效果。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aa239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呢?本文将从阅读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 家庭图书角在家中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角,为孩子准备一些合适的图书供其阅读。
这样可以使孩子养成自己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 阅读时间家长可以定期安排一些阅读时间,让孩子静下心来阅读。
每天晚上安排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可以安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3. 陪伴阅读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或者讲故事,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样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方面,教师们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阅读资源。
二、家庭教育的引导1. 示范阅读家长可以经常自己阅读,让孩子在自己的示范下也愿意自觉地多读书。
从身边的行为做起,让孩子能够模仿到。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明确的倡导阅读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他们自觉地读书的动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一个合适的阅读计划,让孩子有自觉地养成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
可以鼓励孩子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机会,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阅读中获益良多。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6098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d.png)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兴趣:兴趣是阅读的最好助推器,鼓励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互动、推荐优秀的作品等方式培养其阅读兴趣。
2.积累词汇: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要通过词语的理解才能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
可以通过背单词、词义辨析、词根词缀等方式来进行词汇的积累。
3.阅读短文:短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途径,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场景中常见的短文,要求学生读懂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思想。
4.学习阅读策略:阅读是一个有技巧的过程,学生应该学会运用预测、推理、归纳等策略来提高阅读效果,比如通过标题、插图、上下文等进行预测。
5.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6.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如诗歌、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从而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和知识。
7.培养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地阅读。
可以设置一个阅读计划,让学生每天都有一段时间用来阅读。
8.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要善于思考、分析和评价。
可以进行一些讨论和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9.培养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对于阅读理解和阅读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些速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如提高阅读的节奏、逐步减少停顿时间等。
10.多角度的评价: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培养习惯
![小学生阅读培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a78ad2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8.png)
小学生阅读培养习惯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逐渐减少。
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家庭和学校都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家长应该提供一些优质的图书,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此外,可以创建一个安静、温馨的阅读角落,让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
学校方面,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二、根据兴趣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选取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例如,对于喜欢动物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读一些关于动物的故事书;对于喜欢科学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科普读物。
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孩子们才会更愿意去阅读,从中获得乐趣。
三、制定阅读计划和目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和规律。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们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和目标。
可以每天规定一段专门的阅读时间,保证孩子们每天都有阅读的机会。
此外,可以设立阅读目标,鼓励孩子们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示范和引导家长和老师是小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与他们分享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示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五、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现在还有许多其他形式和方式的阅读材料可供选择。
例如,电子书、漫画、影视作品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六、分享和交流孩子们在阅读后可以和家长或同学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2e74e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8.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书籍角或者阅读角,供学生随时阅读。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规定每天阅读一定时间的书籍,或者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并写读后感等。
通过坚持这些习惯,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3. 花样翻新的阅读材料:教师在选择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时,应该注重多样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材料。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的故事书、文学作品或者科普读物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 鼓励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表达对读物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推测、分析人物形象和行为动机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5. 创设阅读竞赛:可以定期组织阅读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设置一些奖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6. 跨学科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
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7. 阅读角色扮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读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表演和演绎。
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8. 倡导家庭阅读:教师不仅应该在学校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家长会等方式,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家庭阅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书籍、共同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谈论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石洞小学杨海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我们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阅读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无声的最好老师。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1、利用读本,调动学生的情感.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
,他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坐姿端正,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特别是一些经典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读物资源优势,尝试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木偶奇遇记》、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
从精彩内容上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阅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在播放《西游记》、《水浒传》等电视剧的同时,可推荐原著进行阅读;在教学课文的相关生字时,可推荐学生去查阅《字谜》一书;在组织学生旅游之前,鼓励他们查找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生活是一本最大的书籍,充分利用学习生活的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利用教师,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特别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如果教师对阅读怀有极高的热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教师的这种阅读习惯必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调动起学生极大的阅读情感,产生共鸣效应。
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读一些经典作品,更要读儿童文学作品。
因为儿童文学恰似一股清风吹进儿童稚嫩的心灵,能从外及内打开儿童心扉。
教师品读儿童文学,既能找到一条与孩子沟通的捷径,又能及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
有这样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爱读书,每节语文课,她都利用几分钟为孩子们讲故事,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就会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记得有一次,当我教学《草船借箭》精彩片段,我突然发现很多同学都已经知道故事情节了,此时,我没有接着讲下去,而是请几名学生轮流讲故事,看着他们一个个大声讲述者,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十分轻松。
此时,我深深感到课外阅读的巨大力量。
我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三国演义》。
孩子们议论纷纷,“我有这本书,我也有,我也有······”看着他们一脸的幸福与满足,我也忍不住笑了······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习惯。
1、在阅读中丰富语言材料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说话、写文章要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的材料。
俗话说“词多则史,少则不达”,学生词汇丰富,作文才能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相反,词汇贫乏,写作就会捉襟见肘,单调枯燥。
口头说话也是同样道理。
因此,积累词语,充其“源”,加强运用,强其“能”,是学会习作与表达的基础。
然而词汇的积累不能机械地进行,必须依托文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不断吸收与运用。
例如,三年级上册13课《花钟》第一自然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花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这段文字按照花开的不同时间、不同形态介绍了九钟花。
每个分句都是按“什么时间,什么花,怎么样”的顺序介绍,其中有七种花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最好范例。
针对这段话的语言特点,我让学生认真读读上面的文字,这段话中介绍了哪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你能从带点的文字中发现什么?(花开时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从“吹起了紫色小喇叭”看出牵牛花开时很高兴,开得很乐闹,很美丽,读起来感觉牵牛花很可爱,很活泼。
“绽开了笑脸、欣然怒放”可以看出蔷薇和万寿菊全开了,开得很灿烂,速度很快,很高兴,显得落落大方;“从梦中醒来、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可以看出睡莲、烟草花、月光花开的速度缓慢,花瓣渐渐打开,很含蓄,很内敛;从”含笑一线“开一看出昙花很害羞,像害羞的小姑娘,开放的时间很短暂。
)从简简单单的一词竟然有这么丰富的表达效果,不仅表达了花开的速度、状态抒发了当时的心情,这就是拟人修辞的魅力,(出示: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请根据花开的特点选用以上词语改写句子。
请看学生作品:春天来了,迎春花吹起了火红的小喇叭,牡丹、灼争先恐后地欣然怒放。
夏天,荷花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绽开笑脸。
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舒展开婀娜多姿的花瓣;冬天,腊梅花迎着呼呼的风雪昂首怒放。
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的语言特色,启发引导学生在品赏好词佳句中,进行比较、分析、运用。
让学生在比较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在运用时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锻炼词造句的能力。
2、从阅读中积累语言表达方式我们所学的的课文、语言精美,构思灵巧,便于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模仿的范本。
大量的语言表达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言的本质和规律,是学生走向独立习作的桥梁,是自主习作的第一步。
教学时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依托,适度作迁移,逐渐形成习作的技能。
我在教学完《争吵》一文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然后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第二天作文交上来,我发现他们都会写身边的一件事了,而且还会用上一些生动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在作文本上激情地写道:“你太棒了,材料很真实!”“你会写清楚一件事情了”“这个词语用得好,加油!”……3、从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可见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同样,阅读也应放飞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因此,学生阅读《山居秋瞑》、《春晓》、《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些诗词,老师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流连其间,陶醉其间。
另外,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角度培养想象能力。
我有意识结合音乐欣赏课,边听《二泉映月》边想象阿炳在二泉边独坐沉思,用音乐抒发一个盲艺人的生活辛酸,耳边听《赛马》脑海中想象各种马儿迥异的神态。
用表情塑造想象的情绪,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方式。
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摘抄的习惯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阅读教学更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为让学生战胜阅读中的懒惰情绪,我还让孩子们准备了一个“采蜜本”,把每次阅读中的收获装进采蜜本,包括新认识的字,新理解的词等等,每周都依据每个人收获的大小进行评比,摘抄好的笔记本同学相互欣赏,评出“最勤劳的小蜜蜂”,奖给这些同学一枚书签,一枚小纪念品,或一张用红笔勾勒的笑脸。
对学生来说小小的奖励幸福已充满了她的全身,摘抄的习惯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这种精神上的奖励会让孩子们的热情持续不退。
只要教师能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易接受的方式,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
我鼓励我们班的同学在中午坚持三十分钟阅读,及时积累摘抄优美词句,然后互相交流,欣赏。
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我总不忘在次品读文本,找到生动的语句,交流喜欢的原因,再次积累下来;我结合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课,课前布置任务,引导边读边积累,课后交流评比等,实践证明,有意识地积累摘抄是有效性阅读的最好表现。
5、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的习惯为了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受到更多启发和教育,要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的习惯。
首先告诉他们获得资料的方法。
通过书报、杂志查阅、上网查阅、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
这个收集过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然后提供交流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的动机,如学习《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文时,课前先收集资料,有的学生了解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情况,有的学生收集了有关李燕娥的事迹,有的收集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同学们都听得兴趣盎然,以至于有的学生收集资料的活动课后仍在继续,在课外传阅有关介绍宋庆龄的文章。
有的在摘抄本上摘抄了宋庆龄发表的一篇文章《愿小树苗健康成长》,有的同学对宋氏家庭有名的宋氏三姐妹的故事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机会利用课外活动让她们读文章,讲故事,一个领导人就这样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她和蔼可亲,尊重他人,待人平等的品质,就这样感染着孩子们。
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把学生载到彼岸;一本书就是一盏明灯,能照亮学生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在大语文观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向课外发展,向生活迁移。
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科学阅读的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学会表达,才能让语文吸引住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