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历史与今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与今天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由来已久,最近一两年有所升温。本文主要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回顾与分析。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历史

现代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诸如道德、心理、基础与视野等方面都离不开必要的人文教育,因而也可归于人文素质的范畴。所以,在综合素质中,人文素质是其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在我国,经济迈向现代化的同时更要求道德、观念、心理等方面的“软件”的现代化,汤因比就曾认为,在不同文化相接触时,“硬件”是最易于转移的,而“软件”,则是最具排斥力的。

一、关于“人文”的历史回顾

西方“人文”思想的最初萌芽产生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中,柏拉图认为人是神的“创造物中最好的”,至于教育就在于“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适当地根植于儿童的心灵中”,引导他们“恨你所应恨的,爱你所应爱的”,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即“获致了理性”。

古希腊的人文传统被漫长的中世纪神学淫威中断后,于十四至十六世纪又为发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学者所掌握,成为向封建势力进攻的利器。文艺复兴“复兴”了古代灿烂文化艺术,并开始了新文化的创造,这即“人文主义”世界观。它打击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和作用,它颂扬、肯定“人”的一切,这是一种以“人性”

的解放为中心的“人性论”的世界观。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人文”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自然科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三大定律,培根的归纳法等等。然而,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尚未赢得独立地位,它混迹于人文科学的庞大体系之中,被人文主义者用来证明人性之伟大,人对自然的征服力量,以此来打击“神”的尊严。

当代,许多西方国家在饱尝个人主义、个性自由极端发展、对自然无情掠夺的恶果后,纷纷到东方的古老文化传统中寻求“灵丹妙药”。于是就有“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国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诸种说法,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热从国外返销至中国,现代人文主义思潮也在世界蓬勃兴起,并且有新的特点。在人与人关系上,由古典人文思想的指向自我转而指向他人,提出关心他人、集体乃至全球生存的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把道德原则延伸至自然界;对于科学主义,更是采取包容而非排斥态度。

纵观“人文”历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我们都可以看出,其“人文”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探索、培养和发展。而实现人性的主要手段——人文科学则具双重含义:从广义上讲,囊括包括

科学在内的学问,现在大学科的提法即源于此。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校长s.b桑普尔认为:“真正的文科教育——即对大学生的教育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体育、历史、数学、科学和技术,不管他们将来成为历史学家、管理人员、工程师、作家或物理学家。”从狭义上讲,人文科学是与科学相对立的概念,它对于人、自然的看法只限于这样一些学科: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精神学、思维学、文字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法学、文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等等。其特点是:(1)以人为中心的知识;(2)以整体理解来把握;(3)内容涉及人的道德、价值、文化以及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意义;(4)是人类的对于自我的理解;(5)是人类精神的创造与想象,偏向非实用性;(6)求善求美,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和意义的真正表达。

二、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法》总则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世纪之交,千年之交,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过于注重功利性的专业教育的弊端,教育界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概念。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行将会引起我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80年代后期,是中国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创造物。即便查遍近10多年来出版的教育类辞书,诸如《教育大词典》、《世界教育词典》等,均无“素质教育”的条目。“素质

教育”这个新名词是怎样出现的·究竟谁是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术语第一人,现在难以考查。现在查到的最早提出人才“素质”教育的时间,是在1984年6月号的《教育研究》上。紧接着,该刊在8月号上,又刊出了全民深入探讨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素质,如何培养这种素质”的长篇文章。

随着素质教育新潮的兴起,其概念也引入高等教育,而且迅速扩大化,渗透到高等教育的许多方面。素质教育概念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它可以从思想上、观念上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片面强调培养工具的人所形成的许多弊病和不足,使专业教育更能体现培养人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综合大学不“综”的严重缺陷,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教育过窄,办学体制上条块分割,明显的缺点是: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视野窄,思路不活,如经济系学生缺乏历史、哲学、法律、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更不用说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至于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的缺乏更是令人担忧。这样的学生,必定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等教育中的这种严重缺陷,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90年代以来,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不少研究者把人文教育及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代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