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高中地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的多,学生最好将知识点分类来学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例如,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见下图)和材料,回答:2000年重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

朱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

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

这种做法将使灌区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答案】1.C 2.C 3.A【解析】1.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2.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给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

3.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

二、考点讲解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一、知识讲解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2))信风带、西风带风带( →陆地―――――――――――――――海洋上空的水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5)6/ 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二、跟踪训练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2题。

完成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D.④增加.②减少B C.③减少A.①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2.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②④D.③④C.②③A.①②B读图回答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6/ 2.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题。

3.3~5 D.丁 C.丙 A.甲 B.乙4.箭头①的含义是D.植物蒸腾C.水汽输送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科.网: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 乙、丁的差额乙、丙的差额 D. B.甲、丙的差额 C.A.甲、乙的差额。

题~成67线化曲图。

据此完内气量河下图为某流径流和当地温的年变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C.雨水补给D. 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7. 都是雨热不同期D. B.高温期一致C.都是雨热同期多雨期一致A.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资源的特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资源的特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资源的特点一、知识梳理1.全球水资源的特点1.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衡2.影响因素:气候是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3.水资源最丰富:三大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4.径流量严重缺乏:非洲北部南部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西南部等等。

5.要联系气候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分配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数量上:总量不少(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空间分配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其中最缺水的是海河、淮河、黄河三大流域3.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二、跟踪训练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 1.D 2.C 3.A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高中地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的多,学生最好将知识点分类来学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例如,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见下图)和材料,回答:2000年重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

朱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水圈和水体1.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陆地水(河水0.0002%、湖水0.013%、地下水1.69%、冰川水1.74%)、大气水0.001%。

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知识点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1.水循环类型: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①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①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

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知识点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知识点4: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2.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知识点5: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维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在新高考地理课程中,水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对于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

首先,水从地表蒸发进入大气层,形成水蒸气。

然后,水蒸气在大气中逐渐升高,冷却凝结成云,并且在云中形成小水滴。

最后,云中的水滴合并成雨滴,通过降水方式返回地表,补给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凝结是核心环节。

蒸发是指地表水转化为水蒸气,主要通过太阳能的热量使得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转化为水蒸气。

蒸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动能也会增加,使得水分子更容易脱离液体转化为气体状态。

凝结是蒸发的逆过程,是水蒸气转变为水滴的过程。

当饱和水汽遇到凝结核(例如微粒、尘埃或凝结核)时,会发生凝结现象。

这些凝结核提供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使得水蒸气能够转变为液态水。

因此,凝结核的存在是云和降水形成的先决条件。

除了蒸发和凝结,降水也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由于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过程。

降水形式多样,包括雨水、雪水、冰雹等。

降水的形成与云内的水滴和冰晶的大小、密度、风速以及高度等都有关系。

其中,云内的水滴和冰晶的合并作用是降水形成的关键。

水循环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例如,森林砍伐、河流整治、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的速度和规模。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水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了水蒸气含量增加,从而加强了水循环的强度,降水量也相应增加。

这对于全球各地的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与平衡调节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与平衡调节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与平衡调节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运动的过程。

它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机制,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平衡调节。

一、气候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因素是水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通过降水和蒸发的方式影响水循环的强度和速率。

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当气温升高时,水分子的动能增加,水的蒸发速率也会增加。

相对应的,当气温下降时,水分子的动能减小,水的蒸发速率会减缓。

气温的变化也会导致降水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水循环的程度。

二、地形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地形因素也对水循环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地形的高低差决定了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在山地地区,水循环往往与地形高度和坡度密切相关。

当水汽在海洋上升至山脉时,会因空气升温而凝结成云,进而发生降水。

这种降水被称为山地降水,对于山地地区的水循环起到重要的补给作用。

三、植被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在水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并释放到空气中。

这种水分的释放会形成水汽,进而形成云和降水。

植被的覆盖程度和类型对水循环具有直接影响。

大片的森林和湿地会促进水循环的持续进行,而人为破坏植被覆盖则可能破坏水循环的平衡。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平衡也产生显著影响。

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城市化进程都导致水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地下水的过度抽取、水库的修建等都可能改变地表和地下水的循环过程。

而水污染、河流截断等也会破坏水循环的平衡。

因此,人类需要采取措施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维护水循环的平衡。

五、平衡调节水循环为了维护水循环的平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政策。

其次,推广节水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水资源污染,维护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

同时,开展水资源调度和调剂,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水循环(通用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水循环(通用版)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目标导航知识导图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结合材料,分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循环(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在下图中用箭头标出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答案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3)地理意义①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地表形态。

⑤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思考]一个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提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大,蒸发量越小,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2.水量平衡原理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

思维拓展地下水的形成地球表面的水渗入土层到达地下便形成了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来源有降水入渗、灌溉水入渗、河流湖泊水入渗等。

方法技巧水循环类型的判断方法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思维拓展“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一、知识讲解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2))信风带、西风带风带( →陆地―――――――――――――――海洋上空的水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5)6/ 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二、跟踪训练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2题。

完成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D.④增加.②减少B C.③减少A.①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2.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②④D.③④C.②③A.①②B读图回答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6/ 2.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题。

3.3~5 D.丁 C.丙 A.甲 B.乙4.箭头①的含义是D.植物蒸腾C.水汽输送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科.网: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 乙、丁的差额乙、丙的差额 D. B.甲、丙的差额 C.A.甲、乙的差额。

题~成67线化曲图。

据此完内气量河下图为某流径流和当地温的年变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C.雨水补给D. 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7. 都是雨热不同期D. B.高温期一致C.都是雨热同期多雨期一致A.题。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下面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大气层、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覆盖物(如冰川、湖泊、湿地等)之间水分的循环和交换过程。

3.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地球上的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水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凝结:在大气中,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云、雾等水滴或冰晶。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以降雨、降雪、降冰雹等形式返回地表。

-地表径流:地表降水形成的水流,沿山谷、河道等自然通道流向海洋。

-渗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表,进入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4.水循环的时间尺度:水循环的时间尺度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如降水循环时间为年,地下水循环时间可长达几十年。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温度:温度变化决定了蒸发和凝结的速率。

高温促进蒸发,低温促进凝结。

-气压:气压影响水蒸气的扩散。

气压高时,水蒸气向低气压区域扩散。

-风:风的运动使得水蒸气在大气中传播和扩散。

-山地和海洋:山地和海洋的地形特点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山地容易形成降水,海洋上升的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6.影响水循环的地理因素:-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导致地球上各地水资源的分布差异。

热带地区降水丰富,而沙漠地区降水非常稀缺。

-水利工程:人类的水利工程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大坝、渠道等工程改变了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循环,包括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运动。

7.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增加,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洪涝、干旱、暴雨等。

-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增加了地表径流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地理学习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岩石缝隙;地下水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质构造;人类活动 (修建水库、农田灌溉、人工抽水、矿坑排水)。
6.影响下渗的因素
【案例探究】 案例2
15
海绵城市示意图
【案例探究】 案例2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
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年径流量 (km3) 年输沙量 (万吨)
马西 纳
迪雷
尼亚 美
洛科贾 奥尼查
41 30 27 73 182
177 100 350 1290 5800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如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涵养了甘肃张掖和内蒙古额 齐纳两大绿洲,张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较早开始大规模屯田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流域内人口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剧 了省际间的用水矛盾。20 世纪60年代以来,流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致使河
10.(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
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
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4)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案例探究】 案例1
1.影响蒸发的因素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3.写在极短的时间内,秦王殿庭上下混乱,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群臣惊愕,左右呼喊,有动作,有表情,有高呼,有怒骂,组成一幅惊心动魂的场面。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理清层次 9.本段点出为荆轲送行。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 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含解析

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重点突破】(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A 为陆地内循环,B 为海陆间循环,C 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⑤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二 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1.水体的相互关系(1)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各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z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z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有利于地表水下渗I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z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8 水循环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8 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2、影响蒸发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4、影响下渗的因素5、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三、利用水循环解释地理问题1、沼泽地的形成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1)水循环的环节(2)水循环的类型(3)水循环的意义【典型例题】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2、影响蒸发的因素【典型例题1】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回答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典型例题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4、影响下渗的因素【典型例题】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2020年浙江湖州高考地理复习-水循环原理

2020年浙江湖州高考地理复习-水循环原理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地下径流量和下渗量呈正相关关系 蒸发量和下渗量呈正相关关系 地表径流量和下渗量呈负相关关系
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学中应用最广,可以计算水面 蒸发与流域蒸发量,研究湖泊、水库调节作用,也是沙 量平衡、盐量平衡、热量平衡的基础。
在实际情境中: (1)水库容量不变且水位保持不变,说明入库水量与出库 水量是平衡的。 (2)雨季之前,将水库中的水放掉一部分,待雨季时水库 有空间容纳来水,保持水量平衡。 (3)内流区域(闭合流域)水量稳定,说明该流域的蒸发量 与降水量是平衡的。
0 全国卷II 9—11 河流特征 1
8 全国卷III 8 水循环
乌裕河与扎龙湿地的变化 汾川流域多次降水统计表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
2 全国卷I 6—8 0 1 全国卷III 7—9 7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海水性质与植物
西北某内流区盐湖流域示意图 某河流入海口浮游植物分布
1.常考热点
【命题规律】
全国卷近三年主要从河流、湖泊、湿地水文特征,分析人类活
(三).水循环的意义 ●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促进了全球热量平衡 ●促进了全球物质迁移 ●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2)城市内涝的成因
●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
(3)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4)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8分)
专题3——河流与湖泊
考点一 水循环原理
考纲要求
年 考题
考点
命题素材
2 全国卷I 9—11 黄河干支流水系水文特征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示意图
0 1
全国卷I 37.2、3
湖泊盐度变化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两方面的因素。

气象条件一般指风向、风速、湿度、温度以及大气环流。

地理条件一般指地形、土壤、地质、植被。

另外,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人类频繁的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也改变着水循环的过程。

人类修建水库、开凿运河、渠道,以及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等行为,改变了水原来的径流路线。

农业的发展和森林植被的破坏会引起水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有可能改变各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

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

这种做法将使灌区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答案】1.C 2.C 3.A【解析】1.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2.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给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

3.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

二、考点讲解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三、考点训练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法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4.箭头①的含义是A. 地表径流B. 地下径流C. 水汽输送D. 植物蒸腾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A. 甲、乙的差额B. 甲、丙的差额C. 乙、丙的差额D. 乙、丁的差额下图中M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

该湖要么滴水不存,要么碧波荡漾,其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M湖的湖水主要来自A. 河水、冰川融水B. 河水、雨水C. 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D. 冰川融水、地下水8.M湖难得有水,主要是因为A. 气流下沉,降水稀少B.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C. 气温高,蒸发旺盛D. 土质疏松,水的下渗量大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

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 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10.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下图为我国山西某科技创新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与传统供水相比,该城市供水来源的新途径有(双选)A. 增加市政自来水B. 收集雨水C. 利用再生水D. 增加直饮水12.该科技创新城水循环模式有利于(双选)A. 减少城市内涝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缓解温室效应D. 减轻水污染危害二、综合题13.下图为博斯腾湖及周边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和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灌溉着孔雀河流域万顷良田。

材料二扬水站是由低处向高处供水,将水向上扬起的水利设施。

(1)分析博斯腾湖发育为淡水湖的原因。

(2)比较博斯腾湖东西两侧A点和B点含盐量的大小及判断理由。

(3)你认为是否应该在博斯腾湖增建扬水站以加大扬水量,并说明理由。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角度判断图中河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图中②河流南北跨纬度约15°,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且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试分析原因。

(3)分析目前①湖泊水量和盐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参考答案1.B2.B【解析】1.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坑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

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B正确。

2.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考点:考查水循环的动力和环节。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3.B5.A【解析】3.结合世界海陆对比及其性质差异,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4.结合上题结论,甲为海洋蒸发量,丙为陆地降水量,则可知由甲指向丙的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5.根据水平衡原理,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海洋蒸发量与海洋降水量的差,即甲、乙的差额。

6.C7.B8.A【解析】6.结合图示四地所处位置,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受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水循环最活跃。

7.M湖地处内陆,为热带沙漠气候,与时令河相通,夏季降水较多时,受雨水和河流水补给明显。

8.结合纬度位置知,M湖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河流对湖泊补给水量少,导致湖泊难得有水。

9.D【解析】9.读图分析,①是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的,应是跨流域调水;②是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是地表径流;③是社会循环,由城市地表水进入用环节,应是管道输水;④是地表水转变成大气水,是蒸发。

故选D。

10.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水量⑤;而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④蒸发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不会减少②地表径流;城市绿地建设,不会减少⑥水汽输送,可能大气湿度增加。

故选A。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1.BC12.AD【解析】11.从水循环图中可知,该地加大了污水的处理力度,做到污水处理的再生水分质利用,该地区还通过城市建设的改变,增加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因此再生水和雨水成为城市供水的新来源,答案选BC。

12.收集雨水,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可以减轻水污染危害,答案选AD。

13.(1)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有大量天山冰雪融水淡水补给;河水由开都河注入湖中,后从孔雀河外泄,从而形成淡水湖。

(2)A点含盐量高,B点含盐量低。

理由是A点位于湖泊东部比较狭窄的水域,湖水循环慢,再加上当地蒸发旺盛,含盐量较高;B点附近既有河水汇入,又有河水流出,湖水循环快,对盐度起着调节作用,含盐量较低。

(3)赞同。

理由:提高该湖泊向下游孔雀河供水的保证率,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分配和利用;人为控制扬水站的出流量,加快湖区的水体更新,缓解湖水盐度上升的趋势;调控湖泊水位,减少旱涝灾害影响。

不赞同。

理由:湖泊水位下降过快,湿地面积减少,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湖泊水面减小,鱼产品数量减少;影响湖区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1)可以借鉴咸水湖的成因分析,有水源注入、但湖水不能流出,只能依靠蒸发,这样的湖泊一般易形成咸水湖,则可反推淡水湖的成因。

(2)该地位于干旱区,夏季蒸发旺盛,水体循环慢的区域盐度高;结合图中A、B两点情况可分析答案。

(3)此为开放性试题,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

14.(1)陆地内循环。

(2)该河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出现汛期。

由于河流南北跨度大,南部纬度低,气温回升较快,积雪融化早,汛期出现早。

河流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回升慢,积雪融化较南部晚,汛期出现较南部晚。

(3)变化趋势:湖泊水量减小,盐度增大。

原因: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小;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日益积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

【解析】(1)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中亚。

图中所示河流最终注入湖泊,图中河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2)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可知,②河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该河流南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大,积雪融化的时间差别大,故河流的汛期由南向北推迟。

(3)①湖泊水量逐渐减小,盐度逐渐增大。

原因从人口增加、农业生产(棉花种植)需水量大、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