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一章笔记

合集下载

计算机操作系统笔记第一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笔记第一章

------------- ——第一章 ---------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其主要作用是管理好这些设备。

操作系统的目标与应用环境有关。

操作系统的目标:1. 方便性 2. 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系统的吞吐量 3. 可扩充性4. 开放性:系统能遵循世界标准规范。

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堆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接口的含义是:OS处于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用户通过OS来使用计算机系统。

或者说,用户在OS帮助下能够方便、快捷、可靠地操纵计算机硬件和运行自己的程序。

OS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的集合,它们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具体细节,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个层次的抽象模型。

用户通过命令方式,系统调用方式,图标-窗口方式来实现与操作系统的通信。

处理机管理是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主要功能:创建和撤销进程,对诸进程的运行进行协调,实现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按照一定的算法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

进程控制。

进程同步:主要任务是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进程互斥式,进程同步式。

进程通信:任务是实现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存储器管理主要负责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主要任务: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高良好的环境,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并能从逻辑上扩充内容。

功能:内存分配:主要任务是:(1) 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使它们“各得其所”。

(2) 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尽量减少不可用的内存空间( 碎片)。

(3) 允许正在运行的程序申请附加的内存空间,以适应程序和数据动态增长的需要。

(静态分配方式:固定内存大小位置,动态分配方式) 内存保护:主要任务是:①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仅在自己的内存空间内运行,彼此互不干扰。

②绝不允许用户程序访问操作系统的程序和数据,也不允许用户程序转移到非共享的其它用户程序中去执行。

linux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笔记,我的Linux学习笔记·Linux操作系统基础

linux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笔记,我的Linux学习笔记·Linux操作系统基础

linux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笔记,我的Linux学习笔记·Linux操作系统基础今天的笔记主要是关于Linux操作系统根底的相关学问。

那就从我⾯前的电脑开端讲起。

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计算机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

通常,运算器,控制器再加上其他⼀些部件如寄存器等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则主要是内存。

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可以实现数据的处理.但是数据从何⽽来,运算之后的结果去往哪⾥?这就需要输⼊设备和输出设备(I/O设备)。

我们通常⽤到的输⼊设备包括键盘⿏标等,输出设备为屏幕,打印机等。

值得⼀提的是,计算机中有个叫做硬盘的东西,它并不是存储器,⽽是⼀个I/O设备。

在将数据读取到内存时,它是⼀个输⼊设备;⽽将结果保存到磁盘时,它就变成了⼀个输出设备。

这么多设备整合在⼀起,就成了⼀台计算机。

它可以接收我们的指令(键盘⿏标),通过运算(CPU),把结果展⽰给我们(屏幕,硬盘等)。

但是这么多硬件是如何协调作⽤,共同完成⼀个任务⽽不会我⾏我素地乱来呢?我们需要⼀个东西,它可以控制硬件有序地⼯作,各⾃执⾏⾃⼰的任务,这个东西就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操作系统是⼀个特殊的软件,它的任务就是硬件管理—控制CPU的运算,控制内存的分配,控制计算机的⼏乎⼀切。

假如⼀台电脑没有操作系统,它可能只是⼀个艺术品,或者⼀堆废铁。

⼀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内核和⼀些辅助软件。

内核的主要任务就是进⾏硬件管理,它是⼀个操作系统最基础最底层的东西。

内核若想很好地控制硬件并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需要和硬件相识相知相爱,他俩可以成为完美的⼀对,全都仰仗于驱动的帮忙。

驱动是硬件的灵魂,它向操作系统提供了访问和使⽤硬件的接⼝,以便在某项任务中最⾼效地调⽤硬件。

什么是LinuxLinux就是⼀个操作系统,它可以管理整个计算机硬件,并且可以接收我们的指令,来指挥硬件完成相应的任务,并把结果反馈给我们。

我的操作系统原理笔记和总结

我的操作系统原理笔记和总结

1、操作系统的分类依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效劳,大致能够把操作系统分为有单道和多道之分的批处置系统,有同时性和独立性的分时系统,有严格时刻规定的实时系统,可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可和谐多个运算机以完成一个一起任务的散布式系统。

咱们使有的windows是网络式系统。

2、操作系统的结构操作系统具有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最大特点是整体问题局部化来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正确性、高效性使系统可保护、可移植。

要紧优势是有利于系统设计和调试;要紧困难在于层次的划分和安排。

3、操作系统与用户(1)作业执行步骤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表示作业执行步骤的手腕有两种:作业操纵语言和操作操纵命令。

作业操纵语言形成批处置作业。

操作操纵命令进行交互处置。

(2)系统挪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挪用要紧有: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操纵类,信息保护类系统挪用往往在管态下执行。

当操作系统完成了用户请求的“系统挪用”功能后,应使中央处置器从管态转换到目态工作。

4、移动技术移动技术是把某个作业移到另一处主存空间去(在磁盘整理中咱们应用的也是类似的移动技术)。

最大益处是能够归并一些空闲区。

处置器治理一、多道程序设计系统“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简称“多道系统”,即多个作业可同时装入主存储器进行运行的系统。

在多道系统中一点必需的是系统须能进行程序浮动。

所谓程序浮动是指程序能够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不阻碍它的执行。

多道系统的益处在于提高了处置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发挥了处置器与外围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刻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关键词:处置器,外围设备,资源利用率,单位算题量,吞吐率),但要注意对每一个计算问题来讲所需要的时刻可能延长,另外由于系统的资源有限,会产生饱和,因此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不成正比。

二、进程1、概念进程是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

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原理学习笔记

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原理学习笔记

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一、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各种服务给应用程序。

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提升编程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性论述的方式,结合具体操作方法和实例,介绍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原理的步骤和技巧。

二、学习步骤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在学习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包括内存、处理器、设备等,并提供各种服务给应用程序。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学习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是理解其设计原理的关键。

操作系统通常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而外壳则提供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接口。

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3. 研究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其设计原理的核心内容。

操作系统通过调度算法、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机制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供服务。

研究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工作原理,并且可以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4. 分析和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学习操作系统设计原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操作系统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例如,UNIX、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式。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可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并且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

三、具体操作方法举例1. 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在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时,可以选择一本权威的教材或者参考资料作为学习的基础。

这些教材通常会详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且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来帮助理解。

同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者在线学习平台找到一些相关的课程或视频来进行学习。

2. 学习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学习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来进行。

操作系统笔记

操作系统笔记

操作系统笔记(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在计算机系统上配置操作系统主要目标与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应用环境有关。

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硬件只能识别机器代码(0、1)OS提供命令,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有效性使CPU、I/O保持忙碌,充分利用使内存、外存数据存放有序,节省空间合理组织工作流程,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吞吐量可扩充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体系结构/网络/InternetOS应采用层次化结构,便于扩充和修改功能层次和模块开放性支持网络环境,兼容遵循OSI标准开发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作用1. 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命令方式用户通过键盘输入联机命令(语言)系统调用方式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操纵计算机图形、窗口方式用户通过窗口、图标等图形界面操纵计算机2.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者4大类资源: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信息(文件:程序、数据)3.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扩充机器)裸机:只有硬件的计算机,难以使用虚机器:在裸机增加软件(OS等),功能增强,使用方便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早期计算机很昂贵,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了批处理系统2.方便用户为改善用户上机、调试程序时的条件,产生了分时系统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OS随之更新换代,如:8位->16位->32位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单处理机OS->多处理机OS->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时代OS尚未出现,人们如何使用计算机人工操作方式人工操作方式的缺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结果:资源利用率低下脱机输入输出系统低速设备纸带机/卡片机高速设备磁带/磁盘I/O速度提高,缓解了I/O设备与CPU的速度矛盾主机:用于计算的主计算机外围机:也是计算机,处理输入输出,使之不占用主机CPU时间外围机控制输入/输出输入:低速设备->高速设备输出:高速设备->低速设备输入和输出使用独立于主机的外围机,不占用主机的CPU时间,是脱机过程,因此叫做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单道批处理系统计算机发展的早期,没有任何用于管理的软件,所有的运行管理和具体操作都由用户自己承担,任何操作出错都要重做作业,CPU的利用率甚低。

哈工大操作系统读书笔记

哈工大操作系统读书笔记

哈工大操作系统读书笔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中,操作系统是我们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我认真阅读了相关教材,并做了一些笔记。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 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管理用户程序运行,提供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2. 操作系统功能: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用户界面。

二、处理机管理1. 进程的定义: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2. 进程的状态:包括新建、就绪、运行和阻塞四种状态。

3. 进程控制块PCB:用于描述进程的基本信息和运行状态。

4. 进程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等。

三、存储管理1. 内存分配方式:包括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分页和分段。

2. 内存置换算法:包括先进先出、最近最少使用、最佳置换算法等。

3. 虚拟内存的概念:通过将内存和外存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内存空间。

四、文件管理1. 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部分。

2. 文件的分类:按性质分为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按内容分为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按存储方式分为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

3. 文件的访问方式:包括顺序访问和随机访问。

五、设备管理1. 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交互的接口,负责设备的初始化和释放、设备的读写操作以及设备的状态查询等。

2. 缓冲技术的概念:缓冲技术是解决I/O设备速度与CPU速度不匹配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在内存中开辟一块缓冲区,暂时存放输入输出数据,以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

3. 设备分配与回收:设备分配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哪些进程可以使用哪些设备,并满足设备的互斥使用和独立性等约束条件;设备回收的任务是在进程终止时,将设备的使用权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其他进程使用。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第一章笔记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第一章笔记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第一章笔记第一章: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笔记一、引言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Android系统以其开放性和普及率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随着移动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对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学习和掌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概述1. 什么是Android?Android是一款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开源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触摸屏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开发者可以自由定制和开发应用,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2.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移动应用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

而Android作为最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其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掌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成为了许多开发者和从业者的追求目标。

三、学习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重要性1. 对于个人的意义学习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可以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并且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可以通过开发自己的应用来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财富。

2. 对于企业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企业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移动应用,以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用户。

懂得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显得格外宝贵。

四、学习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途径1. 自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网上教程和参加线上培训班,可以自学Android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这种方式需要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和毅力。

2. 参加培训班选择权威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可以更快速、系统地学习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五、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也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技术深度。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第一章 概论 笔记(手写)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第一章 概论 笔记(手写)

1计算机系统的的层次结构以现代通⽤计算机系统可以分成哪⼏级它们的相对位置各机器级的实现是⽤的翻译技术还是解释技术z⽬前情况来看MO ⽤硬件实现⼤的数2软件层⾼级语⾔通过软件MI ⽤微程序固件实现实现2汇编语⾔M 2M 5⽤软件实现ii 传统机器语⾔䎚鱲2瀶固件就是具备软件功能的⼀种硬件硬件实现作业控制语⾔微程序以什么是翻译技术什么是解释技术翻译技术⽤转换程序将⾼⼀级机器级上的程序整个地址转换为低⼀级机器级上的等效程序之后在低⼀级机器级上实现的技术解释技术在低级机器级上⽤⼀串语句或指令来仿真⾼级机器级上的⼀条语句或指令的功能是通过对⾼级机器级上的每条语句或指令逐条解释的技2.1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定义和研究⽅⾯1从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度来看系统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是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级界⾯的定义及其上下的功能分配iiiiii2计算机系统结构也称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 它只是系统结构中的⼀部分指的传统机器语⾔机器级州的系统结构因此它是软件和硬件1固件的交接⾯是机器语算结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的是软硬件之间的功能分配以及对传统机器级界⾯的确定为机器语⾔汇编语⾔程序设计者或编译程序⽣成系统设计或⽣成的程序能在机器结嘔趣魂䃴䏈臨嚹櫉出㒧瀃暶软礮 嚻㗸磡璐璐额嚻嚻 㓸年就⽬前的通⽤机和总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属性包括以D 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数据类型及格式等的数据表示系最⼩可寻址单位寻址种类地址计算等的寻址⽅式统通⽤寄存器的设置涨数量使⽤约定等的寄存器组织以⼆进制或汇编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排序⽅式控制机构等的指全系统构外主存的最⼩编址单位编址⽅式容量最⼤可编址空间等的存储系统组织以中断的处理与分级中断处理程序的功能与⼊⼝地址等的中断机构系统机器级的管态与⽤户态的定义与切换8输⼊1输出设备的连接使⽤⽅式流量操作结束出错指示等的机器级⼯10结构以系统各部分的信息保护⽅式和保护机构等属性_Énn 囎的讞囄 龖嚻欏㺦䵴 邈悦的縅 辄算樾设计䯁ì点2专⽤部件的设置是否设置乘除法浮点运算字符处理地址运算等专⽤部件设置的数量与机器要达到的速度价格以及专⽤部件的使⽤频率有关机烈各种操作对部件的共享程度分时共享使⽤程度⾼虽然限制了速度但价格便宜设置部件的降低共享程度因操作系统并⾏度提⾼可提⾼速度但价格也会提⾼4功能部件的并⾏度是⽤顺序串⾏还是⽤重叠流⽔或分布式控制和处理iii 䨊i ǐiiiiiiii iiiiiiiiin 控制机构的组成⽅式⽤硬件还是微程序控制是单机处理还是的机或功能分布处理成7预估预判技术⽤什么原则为优化性能预测未来⾏为6计算机的实现computer Implementation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珔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器件的设计微组装技术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7计算机实现的设计着眼于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器件技术起着主导作⽤8指令系统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指令的实现如取指令指令操作码译码计算操作数地址取数运算送结果等的操作的安排三和排序属于汢籃噍感实现这些指令功能的具体计电路器件的说⽜的装⾣䃢⼰技术属于计算机实现ftpmsn琺迹歛辔緪appointingpinetnn感乘法器加法⼀位移器的物理实现中的类型叔美成度数量价格以及微组装技术的确定和选择属于计算机实现-0ns中央处理机任存算外⼀箱溜畦侧的概念性结构图䃴嚻蜘理雄和醚-嚻制品外诞级槬以瑡⼼纙斌䴍出硬件⽅⾯2通道机实设备控制器i10机器1汇编指令系统数据表示是否采⽤通道⽅式输⼊1输出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指令采⽤重叠流⽔还是其他⽅式解释数据通路宽度的确定通道采⽤结合型还是独⽴型属于计算机组成2.2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相同结构如指令系统相同的计算机可以因速度不同⽽采⽤不同的组成⼀种组成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法2组成也会影响结构了组成设计向上决定结构向下受限于实现技术4由于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关系密切有⼈将它们合称计算机实现即计算机系统的逻辑实现和物理实现ǜjiiiiii iiiiiiii能分配和确定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机器级界⾯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称结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的任务是进⾏软硬件的功能分配确定传统机器级的软硬件界⾯但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这⻔学科来讲实为程序设计者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把着眼于如何更好更合理地实现分配给硬件的功能的计算机组成称为计算机设计者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取舍与设计思路引软硬件实现的优缺点1从原理上来讲软件的功能可以由硬件或固件来完成硬件的功能也可以由软件来模拟完成只是它们在性能价格实现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2软件实现的速度慢编制复杂编程⼯作量⼤程序所占存储空间量较的i 但是所花硬件少硬件的实现上也就相对简单容易硬件的成本低解题的灵活性和适性就好了具有相同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其软硬件功能分配⽐例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如下图⼀般来说提⾼硬件功能的⽐例可提⾼解题速度减少程序所需的时间但会增加硬件成本降低硬件利⽤率和计算机系统的灵活性及适应性提⾼软件功i ǘjf ǘǜǜ是⾼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但是解题速度会下降软件设计费⽤和所需的存储器⽤量增加了原则D 应考虑在现有的硬器件主要是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的条件下系统要有⾼的性价⽐以实现费⽤速度和其他性能⽅⾯考虑2要考虑到准备采⽤和可能采⽤的组成技术使之尽可能不要过的或不合理地限制各种组成实现技术的采⽤了不能仅从硬的⻆度考虑如何便于应⽤组成技术的成果和便于发挥器件技术的发展还应从软的⻆度把如何为编译和操作系统的实现以及1⾼级语⾔程序的设计提供更的更好的硬件⽀持放在⾸位软硬件取舍的最终⽬标提⾼性能降低消耗评判性能的标准使⽤者响应时间完成任务的时间服务者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的⼯作总量2软硬件取舍成本计算13软件开发费⽤C 软件重复设计的次数品硬件开发费⽤R 软件复制和存储的次数的更件实现的费⽤i Dn Nt Mn Ms 软件重复⽣产的费⽤例如批量部署1软件实现的费⽤Ds x clvtM tn Mn 硬件重复⽣产的费⽤⽣产计算机系统台数3.3计算机系统的定量设计原理真实程序的运⾏时间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唯⼀可靠的①⼤概率事件优先原则喧⾛曼n 铡压n 缩原理oir提⾼经常性事件的处理速度经常性事件例如程序中的循环体②阿姆达尔Amdahl 定律定义系统性能的加速⽐确定对性能限制最⼤的部分计算改进某些部件所获得的性能提⾼③程序的局部性 效旦 璧和空间㞗盥改进效果好的⾼性能系统应是个各部分性能功能平衡得到提⾼的系统时间局部性现在正在使⽤的信息将来还要使⽤如程序中存在循环空间局部性将来要使⽤的信息与现在正在使⽤的信息在程序位置上是相邻的因为指令通常是顺序存放的数据也通常是以向量阵列树表等形式簇数据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And 定律系统性能改进前⼆总执⾏时间部件加速⽐指令循环语句总加速⽐⼆系统性能改进后总执⾏时间瞿善⼆1-可改进⽐例可改进⽐例变量数据顺序语句字符串常量数据4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法①计算机系统⼀般有3种设计⽅法D 由上往下⾃顶向底专⽤机设计⽅法先考虑满⾜应⽤要再逐级向下设计串⾏设计⽅法周期⻓成本⾼难以量化2由下往上⾃底向顶通⽤机设计⽅法不考虑应⽤要求先根据已有条件设计硬件软件设计需要被动地适应硬件3⾃中间开始向两边设计它可以克服以上两⽅式中软硬件设计分离和脱节的致命缺点5软件应⽤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5.1软件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①软件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指的是软件不修改或只经少量修改就可由⼀台机器移到另⼀台机器上运⾏同⼀软件可应⽤于不同的环境软件兼容性i 向后兼容第⼀代电⼦管valve 1945-1954IBM 701机器档次当前机器第⼆代i 晶体管Transistor 19551964IBM7030㿚䨻容向后兰道时间第三代集成电路四1965-1974IBM张巧第四代⼤规模集成电路以红19741940IBM 3090Pc 第五代微处理器19902000IntelArm ②实现可移植性的常⽤⽅法D 采⽤系列机由同⼀⼚家⽣产的具有相同的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器2模拟和仿真使件能够在具有不同系统结构的机器之间相互移植3i 实理软件移植的⼀种理想的⽅法例如Java 语⾔程序能在不同架构平台上运⾏模拟姚妣啊䲉犌⻰台 瞅⼀雅 额殆机⼀⼀刷啪镶处理器件发展历史通常⽤〇解释的⽅法去实现运⾏速度慢性能较差只适⽤于移植运⾏时间短使⽤次数少且在时间短上没有约束和受限制的软件仿真emulation ⽤⼀台现有的机器缩主机上的微程序〇去解释另⼀台机器⽬标机的指令集运⾏速度⽐模拟⽅法的快仿真只能在系统结构差距不⼤的机器之间使⽤区别模拟和仿真的区别在解释使⽤的语⾔模拟是⽤机器语⾔程序解释解释程序存储于主存中仿真使⽤微程序解释解释程序存储于控制存储器中③模拟与仿真的选择离频繁使⽤易于仿真的机器指令宜⽤仿真以提⾼速度较少使⽤的难以仿真的指令以及北操作宜⽤模拟即使两种机器系统差别不⼤往往也需要⽤模拟来完成机器间的映像11④3种⽅法的优缺点统⼀⾼级语⾔可以解决结构相同或完全不相同的机器间移植是未来发展⽅向但是⽬前难以解决只能做到相对统⼀系列机是当前遍采⽤的⽅法但只能实现同⼀系列内的软件兼容虽然允许发展变化但兼容的约束反过来会阻碍系统结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模灵活可实现不同系统结构间的软件移植但结构差别过⼤时效率速度会急剧下降伤真在速度上损失⼩但不灵活只能差别不⼤的系统之间使⽤否则效率也会过低且难以仿真需要与模拟结合才⾏此外发展异种机联⽹也是实现软件移植的⼀种途径5.2应⽤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不同的应⽤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应⽤需求是促使机算机系统结构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在不同的领域需要⾼性能的系统结构多媒体引了游戏⾼清影⾳⽹络应⽤⾼性能路由防⽕墙科学计算天⽓预报⽯油勘探班⽤户⻘尵 器件⼚家⽣产时固定的器件的⽤户即机器设计者只能使⽤不能改变器件内部功能现场为⽤户根据需要可改变器件内部功能⽤户为专⻔按⽤户要求⽣产的⾼度集成的以红器件完全按照⽤户要求设计的⽤户⽚称为全⽤户⽚⼀般同⼀系列内各档机器可分别⽤通⽤⽚现场⽚和⽤户为实现6系统结构的并⾏性开发及计算机轰统的分类6.1并⾏性概念与开发6.1.1并⾏性的含义与级别①并⾏性包含同时性和并发性两重含义⾃然性simultaneity 指两个或约个事件在同⼀时刻发⽣并发性concurrency 指两个或㑜事件在同⼀⽇②䲜䉪厵并⾏鍳靠 礜为了能并⾏处理以提⾼计算机解题的效率CnnD 计算机系统执⾏程序⻆度由低到⾼等级齽产操作之间的并⾏执⾏2指令之间放条指令的并⾏执⾏14作业或程序之间c______12计算机系统中处理数据⻆度由低到⾼等级冯⽒分类法1972冯泽云1位串字串同时只对⼀个字 齹⼯整处理通常指串⾏单处理机⽆并⾏性2位并字串并⾏单处理机3i 位为串字并不⼀⼀对许的字的同⼀位称位⽚进⾏处理3并⾏性贯穿于计算机信息加⼯的各个步骤和阶段的i 存储器操作并⾏2处理器操作并骤并⾏了处理器并⾏tiiiiii inin4指令任务作业并⾏皊之⼆及以上的并⾏是所处之理机同0时对然⾦撧或相关的的组娄-対居进⾏处理操作上避流的数据流计算机6.1.2并发性开发的途径时间重叠i鼝相互错不轮流重叠使⽤同⼀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转来赢得速度②资源重复邈邈䟐群Replication重复设置硬件资源来提⾼可靠性或性能③资源共享逛䬒aresharing⽤软件⽅法让的个⽤户按⼀定时间顺序轮流使⽤同⼀套资源来提⾼资源利⽤率相应地6.1.3多机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度⽤于反映的机系统中各机器之间物理连接的紧密度和交叉作⽤能⼒的强弱1各种脱机处理系统是最低耦合系统lease coupled system 2多台计算机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实现互连以较低频带在⽂件或数据集⼀级相互作⽤这种系统被称为松散耦合系统loosely a system或间接耦合系统Indirectly Coupled system3多台计算机通过总线或⾼速开关琏共享主存有较⾼的信息传输速率可实现数据集⼀级任务级作业级并⾏则称该系统为紧密耦合系统Tighcoupled system 或直接耦合系统Directly c oupled system 6.1.4计算机系统的分类弗林分类瀓按照指令流和数据流的的倍性进⾏分类共分为4类数据流由执令流调⽤的数据序列圝鬬管⾔ 䨻⽇搻䲜时处于同⼀执⾏阶段的指令或数据的最⼤数⽬单指令流单数据流GED 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 stream 单指令流的数据流Gen 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 Stream 阵列处理机和相联处理机多指令流多数据流㟗⽆实现对应的应⽤传统的单处理计算机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 D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RT Thread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RT Thread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MDK工程
5
11.5 本章小结
0 1
12.1 FinSH介 绍
0 2
12.2 FinSH内 置命令
0 4
12.4 FinSH功 能配置
0 6
12.6 本章 小结
0 3
12.3 自定 义FinSH 命令
0 5
12.5 FinSH应 用示例
13.1 I/O设备介绍
13.2 创建和注册I/O 设备
13.3 访问I/O设备 13.4 本章小结
第二篇 组件篇
0 1
第11章 Env辅助开 发环境
0 2
第12章 FinSH控 制台
0 3
第13章 I/O设备管 理
0 4
第14章 通 用外设接口
0 6
第16章 网 络框架
0 5
第15章 虚 拟文件系统
1
11.1 Env简介
11.2 Env的功 2
能特点
3 11.3 Env工程
构建示例
4 11.4 构建更多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RT Thread设计与实现》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
环境
示例
线程
内存
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第章
管理
内核 应用
工作
小结
网络
组件
设备
接口
机制
架构
目录
01 第一篇 内核篇
附录A
03 menuconfig配置选 项
02 第二篇 组件篇
15.7 本章小结

2335自考《网络操作系统》最完整的学习笔记详解

2335自考《网络操作系统》最完整的学习笔记详解

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引论1. ①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4、不确定性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硬件层的第一次扩充,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硬件层—操作系统层—语言处理程序层—应用程序层。

操作系统的作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

3.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基础:①中断系统②通道技术③CPU与通道的通信4.①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系统中所有资源且尽可能地让它们并行操作。

采用通道技术后使CPU从繁琐的I/O操作中解放出来,它不仅能实现CPU与通道并行工作,而且也能实现通道与通道之间、各通道与外设之间的并行。

②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特点:①多道②宏观上并行③微观上串行。

5.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①存储保护和地址重定位。

(几道程序共享同一主存)②处理机的管理和调度。

(共享同一处理机)③资源的管理与分配。

(共享系统资源)6. 虚拟处理机:逻辑上的处理机称为虚拟处理机。

虚拟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配置操作系统后,比原来的计算机的功能增强了。

这种是概念上的、逻辑上的计算机,而不是真正的物理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称为虚拟计算机。

7.处理机的运行现场:就是指处理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状态信息的集合。

处理机运行现场包括的内容:①指令计数器(程序计数器)②程序状态寄存器③通用寄存器④特殊控制寄存器。

处理机的运行状态有两种:核心态(00)和用户态(11)。

程序分为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程序状态分为三种:①就绪②运行③阻塞。

程序状态的作用:程序状态可以互相转换,便于处理机按照某种规则进行调度。

8. 访管指令、特权指令、系统调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9.①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能用访管指令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集合,其中每一个子功能称为一个系统调用命令。

408考研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408考研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408考研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考试大纲●一、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与资源的分配,进而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方便接口与环境的程序集合,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异步:多道程序环境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并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它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操作系统的功能●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负责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扩充●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手工操作阶段(还没有操作系统)●批处理阶段: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单道批处理系统:内存中始终只存放了一个作业●多道批处理系统: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允许它们在CPU中交替的运行●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通过终端同时共享一台主机,用户可以同时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而互不干扰,较好地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实时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接收的事件,主要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网络操作系统:把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一种统一的,经济而有效的使用各计算机的方法,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数据的相互传送●分布式操作系统:系统中任意两台主机之间使用通信方式交换信息;系统中任意台主机都可以构成一个子系统;每台计算机地位相等;每台计算机上的资源都被所有用户共享;任务可以分布在几台计算机上由他们并行、协同完成,特点是并行性和分布性●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三、程序运行环境●CPU运行模式:CPU执行的程序分为操作系统内核程序和用户自编程序两种●特权命令:不允许用户直接使用的指令,如I/O指令,置中断指令等●非特权指令:允许用户直接使用的指令,不能直接访问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只能访问用户的地址空间●内核模式与用户模式●内核的概念: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是最接近硬件的地方,包括以下内容●时钟管理●中断机制●原语●系统控制的数据结构及处理●核心态(管态、内核态):CPU可以执行特权指令,操作系统内核程序运行在内核态●用户态(目态):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用户自编程序运行在用户态●内核态变为用户态:执行一条特权指令,修改PSW的标志位为用户态,然后操作系统主动让出CPU使用权●用户态变为内核态:由中断引发,硬件自动完成变态过程,操作系统强行夺回CPU使用权●中断和异常的处理(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七章)●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些子功能,在用户程序中凡是与资源相关的操作都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要运行在核心态。

Linux学习笔记一(文件和目录操作)

Linux学习笔记一(文件和目录操作)

Linux学习笔记⼀(⽂件和⽬录操作)1.基本shell操作命令解析器--根据命令的名字,调⽤对应的可执⾏程序shell--unix操作系统bash--Linux操作系统(⽂件系统)Linux⽂件系统的存储单元是块在磁盘上存储的时候每个⽂件都有⼀个inode--i节点,保存了⼀些⽂件信息,通过iNode找到对应的⽂件a.快捷键b.虚拟终端history--查询命令的历史记录ctrl+p == 向上的箭头,查询上⼀个命令ctrl+n == 向下的箭头,查询下⼀个命令ctrl+b 向左移动backctrl+f 向右移动forwardctrl+a 移动到⾏⾸ctrl+e 移动到⾏尾ctrl+h 刪除光标前⾯的字符ctrl+d 刪除光标覆盖的字符ctrl+u 刪除光标前⾯的所有字符ctrl+k 删除光标位置到⾏尾的字符ctrl+l或者clear命令清理屏幕c.命令和路径补齐tab智能提⽰键,按⼀次没反应说明有很多符合条件的命令,再按⼀次出现符合条件的命令列表cd ⽬录 + 连续两次tab,显⽰⽬录下⼀级的所有路径d.centos7防⽕墙操作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启动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service 开机启动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禁⽌开机启动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查看状态firewall-cmd --state 查看状态2.Linux系统⽬录结构ls 路径(查询当前路径下的所有⽂件)/根⽬录下的⽬录说明:/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这个⽬录存放着经常使⽤的命令可执⾏程序/boot 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的⼀些核⼼⽂件,包括⼀些连接⽂件以及镜像⽂件(开机启动项)/dev 是Device(设备)的缩写,该⽬录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式和访问⽂件的⽅式是相同的(Linux奉⾏⼀切皆⽂件,它会把所有硬件外设抽象成设备⽂件存到dev⽬录之下,⽐如⿏标键盘)/etc ⽤来存放所有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件和⼦⽬录/home ⽤户的主⽬录,在Linux中,每个⽤户都有⼀个⾃⼰的⽬录,⼀般该⽬录名是以⽤户的账号命名。

《计算机操作系统》MOOC笔记1-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MOOC笔记1-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MOOC笔记1-计算机系统概论南京⼤学的骆斌⽼师主讲的,考研可能会⽤得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系统⼯作的实体CPU,主存储器,I/O控制系统,外围设备软件:各种程序和⽂件,⽤于指挥计算机系统按指定的要求进⾏协同⼯作包括系统软件、⽀撑软件和应⽤软件关键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与语⾔处理程序计算机系统的⽤户视图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中央处理器运算单元控制单元 :解译机器指令主存储器外围设备输⼊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络通信设备总线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器是这个模型的核⼼以运算单元为中⼼,控制流由指令流产⽣采⽤存储程序原理,⾯向主存组织数据流主存是按地址访问、线性编址的空间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数据以⼆进制编码总线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线,它是CPU、内存、输⼊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通道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围设备通过相应的接⼝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所传输的信息种类,总线包括⼀组控制线、⼀组数据线和⼀组地址线内部总线:⽤于CPU芯⽚内部连接各元件系统总线:⽤于连接CPU、存储器和各种 I/O模块等主要部件通信总线:⽤于计算机系统之间通信(⽹络)为了加快通信效率,系统总线也是分级的,PCI连接块设备(较快),E(ISA)总线连接字符设备(较慢)。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运算核⼼(Core)和控制单元( Control Unit),主要包括:运算逻辑部件:⼀个或多个协运算器寄存器部件:包括通⽤寄存器、控制与状态寄存器,以及⾼速缓冲存储器(Cache)控制部件:实现各部件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内部总线;负责对指令译码、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操作的控制信号、实现数据传输等功能的部件存储器L0 L1 L2 L3 L4都是挥发性存储,加电存储,断电失效外围设备设备类型输⼊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机机通信设备(本质上属于输⼊输出设备,但是不同⽹络设备块⼤⼩不⼀致(包,块,字))设备控制⽅式轮询⽅式:CPU忙式控制+数据交换中断⽅式:CPU启动外围设备/中断+数据交换DMA⽅式:CPU启动/中断,DMA独⽴进⾏数据交换软件系统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实⽤程序、语⾔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实施对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控制实⽤程序为⽅便⽤户所设,如⽂本编辑等语⾔处理程序把⽤汇编语⾔/⾼级语⾔编写的程序,翻译成可执⾏的机器语⾔程序⽀撑软件有接⼝软件、⼯具软件、环境数据库,⽀持⽤户使⽤计算机的环境,提供开发⼯具应⽤软件是⽤户按其需要⾃⾏编写的专⽤程序软件开发的不同层次计算机硬件系统:机器语⾔-操作系统之资源管理:机器语⾔+⼴义指令(扩充了硬件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之⽂件系统:机器语⾔+系统调⽤(扩充了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扩充了功能更强的信息资源管理)语⾔处理程序:⾯向问题的语⾔计算机程序的执⾏过程操作系统的概念OS是计算机系统最基础的系统软件,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改善⼈机界⾯,合理组织计算机⼯作流程,为⽤户使⽤计算机提供良好运⾏环境从⽤户⾓度看,OS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扩充硬件的功能,控制程序的执⾏从⼈机交互看,OS是⽤户与机器的接⼝,提供良好的⼈机界⾯,⽅便⽤户使⽤计算机,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从系统结构看,OS是⼀个⼤型软件系统,其功能复杂,体系庞⼤,采⽤层次式、模块化的程序结构操作系统组成进程调度⼦系统进程通信⼦系统内存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件管理⼦系统⽹络通信⼦系统作业控制⼦系统从操作控制⽅式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脱机控制⽅式分时操作系统,交互式控制⽅式实时操作系统从应⽤领域分类服务器操作系统、并⾏操作系统⽹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个⼈机操作系统、⼿机操作系统嵌⼊式操作系统、传感器操作系统计算机的资源-硬件资源处理器、内存、外设信息资源数据、程序资源的共享与分配⽅式资源共享⽅式独占使⽤⽅式并发使⽤⽅式资源分配策略静态分配⽅式动态分配⽅式资源抢占⽅式多道程序同时计算CPU速度与I/O速度不匹配的⽭盾,⾮常突出只有让多道程序同时进⼊内存争抢CPU运⾏,才可以够使得CPU和外围设备充分并⾏,从⽽提⾼计算机系统的使⽤效率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CPU与外部设备充分并⾏外部设备之间充分并⾏发挥CPU的使⽤效率提⾼单位时间的算题量多道程序的实现为进⼊内存执⾏的程序建⽴管理实体:进程如何使⽤资源:调⽤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例程(如何陷⼊操作系统)如何复⽤CPU:调度程序(在CPU空闲时让其他程序运⾏)如何使CPU与I/O设备充分并⾏:设备控制器与通道(专⽤的I/O处理器)如何让正在运⾏的程序让出CPU:中断(中断正在执⾏的程序,引⼊OS处理)计算机的操作⽅式OS规定了合理操作计算机的⼯作流程OS的操作接⼝——系统程序 OS提供给⽤户的功能级接⼝,为⽤户提供的解决操作计算机和计算共性问题的所有服务的集合OS的两类作业级接⼝脱机作业控制⽅式:作业控制语⾔联机作业控制⽅式:操作控制命令脱机作业的控制⽅式OS:提供作业说明语⾔⽤户:编写作业说明书,确定作业加⼯控制步骤,并与程序数据⼀并提交操作员:通过控制台输⼊作业OS:通过作业控制程序⾃动控制作业的执⾏例:批处理OS的作业控制⽅式,UNIX的shell程序, DOS的bat⽂件联机作业控制⽅式计算机:提供终端(键盘/显⽰器)⽤户:登录系统OS:提供命令解释程序⽤户:联机输⼊命令,直接控制作业步的执⾏例:分时OS的交互控制⽅式命令解释程序命令解释程序:接受和执⾏⼀条⽤户提出的对作业的加⼯处理命令当⼀个新的批作业被启动,或新的交互型⽤户登录进系统时,系统就⾃动地执⾏命令解释程序,负责读⼊控制卡或命令⾏,作出相应解释,并予以执⾏会话语⾔:可编程的命令解释程序(shell)图形化的命令控制⽅式多通道交互的命令控制⽅式命令解释程序的处理过程OS启动命令解释程序,输出命令提⽰符,等待键盘中断/⿏标点击/多通道识别每当⽤户输⼊⼀条命令(暂存在命令缓冲区)并按回车换⾏时,申请中断CPU响应后,将控制权交给命令解释程序,接着读⼊命令缓冲区内容,分析命令、接受参数,执⾏处理代码前台命令执⾏结束后,再次输出命令提⽰符,等待下⼀条命令后台命令处理启动后,即可接收下条命令操作系统的程序接⼝操作系统的程序接⼝——系统调⽤操作系统实现的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为所有运⾏程序提供访问操作系统的接⼝系统调⽤的实现机制陷⼊处理机制:计算机系统中控制和实现系统调⽤的机制陷⼊指令:也称访管指令,或异常中断指令,计算机系统为实现系统调⽤⽽引起处理器中断的指令每个系统调⽤都事先规定了编号,并在约定寄存器中规定了传递给内部处理程序的参数系统调⽤实现:编写系统调⽤处理程序设计⼀张系统调⽤⼊⼝地址表,每个⼊⼝地址指向⼀个系统调⽤的处理程序,并包含系统调⽤⾃带参数的个数陷⼊处理机制需开辟现场保护区,以保存发⽣系统调⽤时的处理器现场操作系统的系统结构-OS构件内核、进程、线程、管程等设计概念模块化、层次式、虚拟化内核设计是OS设计中最为复杂的部分操作系统内核单内核:内核中各部件杂然混居的形态,始于1960年代,⼴泛使⽤;如Unix/Linux,及 Windows(⾃称采⽤混合内核的CS结构)微内核:1980年代始,强调结构性部件与功能性部件的分离,⼤部分OS研究都集中在此混合内核:微内核和单内核的折中,较多组件在核⼼态中运⾏,以获得更快的执⾏速度外内核:尽可能减少内核的软件抽象化和传统微内核的消息传递机制,使得开发者专注于硬件的抽象化;部分嵌⼊式系统使⽤层次结构操作系统的规模在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上,OS是第⼀个⼤规模的软件系统1960年代,由OS开发所衍⽣的体系结构、模块化开发、测试与验证、演化与维护等研究,直接催⽣了软件⼯程这⼀新兴研究领域(另⼀个催⽣来源是 DB应⽤引发的需求与规格)。

408计算机组成原理笔记(超全)

408计算机组成原理笔记(超全)

408计算机组成原理笔记(超全)(一)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考纲内容●一、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在逻辑上是等效的。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将信息转换成为机器能识别的形式●输出设备:将结果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形式●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主存储器包括地址寄存器MAR、数据寄存器MDR、时序控制逻辑。

其中地址寄存器的位数对应着存储单元的个数,数据寄存器的位数和存储字长相等●运算器(核心是算术逻辑单元ALU):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指挥程序运行,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和控制单元CU组成●早期冯诺依曼架构首次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运算器为中心,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在存储器中并且按地址寻访,指令和数据都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现代计算机结构以存储器为中心,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CPU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软件按功能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语言,是计算机唯一可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汇编语言:用英文单词或其缩写代替二进制的指令代码,方便记忆和理解●高级语言:是为方便程序设计人员写出解决问题的代理方案和解题过程的程序●翻译程序●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翻译一句执行一句)●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或者机器语言4.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方式●在程序执行前就把所含的所有指令和数据送入内存,一旦程序开始执行就无须人为干预,计算机可以自动取指并完成任务●高级语言程序与机器语言程序的转换●预处理阶段:预处理‘#’开头的命令,如头文件●编译阶段:编译器将预处理后的源程序编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汇编阶段:汇编器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可重定位)●链接阶段:链接器将多个可重定位文件和标准库函数合并为一个可执行目标文件●●程序和指令的执行过程●程序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过程就是数据在CPU、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流动的过程,所有数据的流动都是通过总线、I/O接口等实现的●指令执行的过程(以取数指令为例,完成将数据送至运算器的累加器ACC中):先取指,即先将PC中记录的指令的存储地址送到MAR,主存根据MAR中的地址取出存放在该地址的指令放入MDR,MDR将指令送到IR【PC—>MAR—>M—>MDR—>IR】;再分析指令,即控制器根据IR中指令的操作码,生成取数指令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这里会将读控制信号发送到总线的控制线上【OP(IR)—>CU】;最后执行指令,即先将IR中取数指令的地址码送到MAR中,然后主存根据读控制信号和MAR中的地址取出存放在该地址的数据并送入MDR,再送到ACC中【Ad(IR)—>MAR—>M—>MDR—>ACC】●二、计算机性能指标1.机器字长,也叫字长,是CPU内部用于整数运算的运算器位数和通用寄存器的宽度2.指令字长和存储字长,指令字长一般是存储字长的整数倍,若指令字长等于存储字长则取指周期等于机器周期3.数据通路带宽(数据字长)是指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信息的位数4.主存容量5.运算速度●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响应时间是指用户向计算机发送请求到操作系统做出响应并得到结果的等待时间●CPU时钟周期:CPU中的最小时间单位,执行指令的每个动作都至少需要一个时钟周期●主频:CPU时钟周期的倒数,单位是HZ●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IPS:每秒执行多少条指令●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FLOPS:每秒执行多少次浮点数运算6.基准程序:可以理解为跑分软件,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小知识点●冯诺依曼机器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控制流驱动方式●地址译码器一般是主存而不是CPU的构成部分●解释程序的速度一般比编译程序慢●相联存储器既可以按地址寻址也可以按内容寻址●在cpu中,IR、MAR、MDR对各类程序员都是透明的,即看不见的;通用寄存器都是可见的(mov指令会用到)(二)第二章数据的表示与运算●考纲内容●一、数制与编码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十进制数转换为任意进制数●整数部分采用除基取余法,先余为低,后余为高●小数部分采用乘基取整法,先整为高,后整为为低2.定点数的编码表示●通常用定点补码整数表示整数,用定点原码小数表示浮点数的尾数部分,用移码表示浮点数的阶码部分●原码:基本概念略,真值零的原码表示有正零和负零两种形式●补码:基本概念略,零的补码是唯一的,小数补码比原码多表示一个-1,整数补码比原码多表示一个-2。

《操作系统概念》学习笔记-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念》学习笔记-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念》学习笔记-第⼀章【操作系统概念学习笔记⼀】计算机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计算机硬件2. 操作系统3. 系统程序与应⽤程序4. ⽤户操作系统的设计⽬的是为了⽤户使⽤⽅便,性能是次要的,不在乎资源使⽤率可以将系统看作资源分配器。

⽬前没有⼀个关于操作系统的⼗分完整的定义。

操作系统的基本⽬的是:执⾏⽤户程序,并能更容易的解决⽤户问题⼀个⽐较公认的定义是:操作系统是⼀直运⾏在计算机上的程序(通常称为内核),其他程序则为系统程序和应⽤程序。

现代通⽤计算机系统由⼀个或多个CPU和若⼲设备控制器通过共同的总线相连⽽成,该总线提供了对共享内存的访问。

内存控制器:确保对共享内存的有序访问。

引导程序:计算机开始运⾏时的⼀个初始化程序,通常位于ROM或EEPROM中,成为计算机硬件中的【固件】。

事件的发⽣通常通过硬件或软件中断来表⽰。

硬件可随时通过系统总线向CPU发出信号,以触发中断。

软件通过执⾏特别操作如系统调⽤(system call)(也称为监视器调⽤(monitor call))也能触发中断。

中断处理程序:发出中断请求的那个程序。

处理转移的简单⽅法是调⽤⼀个通⽤⼦程序以检查中断信息,接着,该⼦程序会调⽤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因为只有少量的预先定义的中断,所以可使⽤中断处理⼦程序的指针表,通过指针表可间接调⽤中断处理⼦程序,⽽不需要通过其他中间⼦程序。

通常,指针表位于低地址内存(前100左右)。

这些位置包含各种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地址,这种地址的数组或中断向量可通过唯⼀设备号来索引,以提供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地址。

内存(RAM)是处理器可以直接访问的唯⼀⼤容量存储区域。

DRAM是动态随机访问内存,是⼀种半导体技术实现的⼀组内存字的数组,每个字都有其地址。

通过对特定内存地址执⾏⼀系列load或store指令来实现交互。

⼀个典型的指令执⾏周期(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上执⾏时):1.⾸先从内存中获取指令,并保存在指令寄存器。

操作系统 读书笔记

操作系统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目录1 操作系统发展史2 进程和线程3 内存管理4 文件系统(Linux)5 设备管理1 操作系统发展史1.1引言操作系统诞生距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它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最初的人们是没有操作系统来对计算机加以控制的,一直都处于人工管理方式来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管理,人机交互之间出现了人工手动的低速和计算机的高速处理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资源利用率非常的低,从而导致计算机的效率十分低下。

为了解决人工干预和CPU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后来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的操作系统——脱机输入/输出,用户先将卡片输入到纸带机,然后通过卫星机的处理,将纸带的数据高速写入磁带,主机运行时再将磁带上的数据高速读入内存,输出也可以这样中转,由于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是脱离主机运行的,所以这样的处理方式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虽然脱机输入输出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但是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后来就出现了批处理系统。

在批处理系统中,操作员将一批作业输入进磁带中,然后运行第一个程序,当第一个作业完成后自动读入下一个作业,直至所有作业全部完成。

由于该类系统的内存中只能保持一个作业运行,所以这类系统又称为单通道批处理系统。

到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能够做到计算机内存中的作业并发执行。

直到后来出现的分时操作系统能够让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一个操作系统可以随时和计算机进行交互,并且让各个用户都感受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操作系统能够实时地对用户进行反馈,在1980年,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实时地反馈,后来又出现了实时操作系统,对冶炼、发电、炼油、化工、机械加工等的自动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无操作系统1)手工特点:(1)用户独占全机(2)CPU等待人工操作问题:(1)计算机处理能力低(2)计算机工作效率低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特点:数据的输入输出是在脱离主机的控制下完成的,通常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优点:(1)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缓和了人机矛盾(2)提高了I/O速度1.3 单道批处理系统特点:利用磁带将若干个作业分类编成作业执行序列,每个批作业由一个专门的监督程序自动依次处理。

自考02326操作系统考点笔记

自考02326操作系统考点笔记

第一章OS概论Point:1.OS的基本概念和OS的地位。

2.OS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

3.OS的体系结构。

4.OS的发展和分类。

5.常用OS结构设计和方法。

第一节OS的概念一、计算机系统a)定义:计算机系统是一种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接受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b)分类:广义:机械式系统和电子式系统。

电子式系统:模拟式和数字式计算机系统。

c)组成: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

在计算机系统中,集中了资源管理功能和控制程序执行功能的一种软件,称为OS。

二、OS的定义a)定义:OS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b)解析:1)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在OS中,设计了各种表格或数据结构,将所有的软硬件资源都加以登记。

(比如:PCB、系统设备表等)2)“有效”指OS在管理计算机资源时要考虑到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要尽可能提高PU的利用率,让他尽可能少的空转,应该在保持访问效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有效利用其他资源。

(比如减少内存、硬盘空间的浪费等)3)“合理”指OS要“公平”对待不同的用户程序,保证系统不发生“死锁”和“饥饿”的现象。

4)“方便”指OS的人机界面要考虑到UI和程序接口两个方面的易用性、易学性和易维护性。

(用户使用接口:命令、GUI,如windows GUI。

程序接口:向程序员提供高效的编程接口,如API、系统调用。

)三、OS的特征1.并发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运行着的程序,从宏观上看,这些程序在同时向前推进。

2.共享性:OS需与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比如PU、内存、外存、外部设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Android DOS LINUX WINDOWS Symbian iOS UNIX CentOS是操作系统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3、相关概念裸机: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软件:是在硬件基础之上对硬件的性能加以扩充和完善。

虚拟机:一个裸机在每加上一层软件后,就变成了一个功能更强的机器,我们把这种“功能更强的机器”称之为“虚拟机”或“扩展机”。

4、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

5、操作系统的目标(1).方便性:用户通过命令使用计算机(2).有效性:保持忙碌且内外存数据有序,节省空间(3).可扩充性:采用层次化结构便于增加和修改(4).开放性:遵循OSI国际标准彼此兼容实现互连6、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用作扩充机器7、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8、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46~50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时代,无操作系统。

⏹50年代末~60年代中:第二代,晶体管时代,批处理系统。

⏹60年代中~70年代中: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多道程序设计。

⏹70年代中期~至今: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分时系统。

9、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 人工操作方式电子管计算机,无操作系统,由手工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

人工操作方式的缺点:用户独占全机。

计算机及其全部资源只能由上机用户独占。

手工装卸、人工判断、手工修改与调试内存指令等造成CPU空闲,CPU 等待人工操作。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外围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的。

优点:1)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2)提高了I/O速度(3)、单道批处理系统晶体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雏形,称为监督程序。

把若干个作业合成一批,调入计算机执行,完成后再调入下一批作业。

(考试)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1) 自动性:无需人工干预(2) 顺序性:先调入的先完成(3) 单道性: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4)、多道批处理系统a、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为:•多道:在内存中放多道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

•宏观上并行:同时有多道程序在内存运行,某一时间段上,各道程序不同程度地向前推进。

•微观上串行:任一时刻最多只有一道作业占用CPU,多道程序交替使用CPU 。

b、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1) 资源利用率高:共享资源(2) 系统吞吐量大:各部件保持忙碌且切换不频繁(3) 平均周转时间长:作业的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直至其完成并退出系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4) 无交互能力:对修改和调试带来不便C、多道批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争用问题。

(2) 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

(3) I/O设备分配问题。

(4) 文件组织与管理问题。

(5) 作业管理问题。

(6) 用户与系统接口问题。

10、分时系统1)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要:交互、共享主机、方便上机。

3)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键盘,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4)第一个分时操作系统CTSS5)分时系统的思想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法,同时为许多终端用户服务,对每个用户能保证足够快的响应时间,并提供交互会话的功能。

时间片: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6)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1) 及时接收。

(2) 及时处理。

7)分时操作系统特点多路性:允许同一主机联接多台终端。

独立性:每一用户独占一个终端。

及时性:用户请求能及时响应。

交互性:可进行广泛的人机对话。

11、实时系统1)概念: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2)实时任务的分类: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1)周期性实时任务(2)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1)硬实时任务(2)软实时任务3)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1)多路性:系统对多路现场进行采集(2)独立性:每个终端独立工作(3)及时性:截止时间(4)交互性:访问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5)可靠性:要求高12、微机操作系统(1)单用户单任务OS(2)单用户多任务OS(3)多用户多任务OS13、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在各种设备、装置或系统中,完成特定功能的软硬件系统它们是一个大设备、装置或系统中的一部分,这个大设备、装置或系统可以不是“计算机”通常工作在反应快或对处理时间有较严格要求环境中由于它们被嵌入在各种设备、装置或系统中,因此称为嵌入式系统1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一)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二)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注)UNIX是当今最流行的一种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三)实时操作系统即时响应高可靠性(四)通用操作系统人计算机操作系统15、操作系统的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4)异步性(注)并发特征是OS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都是以并发为前提的(一)并发性1)概念:并发是指在内存中放多道作业,在一个时间段上来看,每一道作业都能不同程度地向前推进。

但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只能有一道占用CPU2)相关概念:(1)串行:在内存中每次只能放一道作业,只有它完全执行完后别的作业才能进入内存执行。

(2)并行:存在于有多个CPU的环境中,在内存中放多道作业,在任一时间点上都可能有多道作业在不同的CPU上同时执行。

(3)引入进程:程序是静态实体,在多道程序系统中,不能并发执行,操作系统引入进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多个程序能并发执行。

(4)引入线程:进程是操作系统中可以拥有资源并作为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二)共享性1)概念: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2)实现共享方式:(1)互斥共享方式: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如音频设备、打印机等(2)同时访问方式:允许在一段时间内由多个进程“同时”访问,如磁盘文件(三)虚拟性⏹通过某种技术将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若干个逻辑上对应物。

⏹虚拟是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的重要手段,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操作系统中利用了两种方式实现虚拟技术:时分复用技术和空分复用技术。

(1)时分复用技术(即分时使用方式)虚拟处理机技术虚拟设备技术(2)空分复用技术虚拟磁盘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四)异步性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的执行,是以异步方式进行的;每个程序在何时执行,多个程序间的执行顺序以及完成每道程序所需的时间都是不确定和不可预知的。

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15、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16、OS结构设计1.无结构OS:内部混乱在早期开发操作系统时,设计者只是把他的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实现和获得高的效率上,缺乏首尾一致的设计思想。

这种OS是无结构的。

2. 模块化OS结构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是基于“分解”和“模块化”原则来控制大型软件的复杂度的。

模块划分原则及优缺点a.内聚性:模块内的紧密程度,越高越好b.耦合性:模块间的相互影响,越低越好⏹优势:(1)提高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2)增强OS的适应性(3)加速OS的开发过程⏹存在问题:(1)模块接口设计难度大(2)无序模块法,增加开发人员的难度3.分层式OS结构1) 有序分层的基本原则:每一层仅能使用其底层提供的功能和服务2) 优缺点a.易保证系统的正确性:自下而上设计b.易于扩充和维护:相邻层次之间改动c.系统效率降低:单向依赖,跨层通信复杂17、客户/服务器模式(C/S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1)数据的分布处理和存储(2)便于集中管理(3)灵活性和可扩充性(4)易于改编应用软件18、.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特点:在面向对象的技术中,是利用被封装的数据结构和一组对它进行操作的过程,来表示系统中的某个对象的。

优点:•重用性:利用已有的类,构建新的系统•可修改性和可扩充性:改变对象的表示、继承•正确性和可靠性:对象独立调试19、微内核技术微内核技术特点:(考试)(1) 内核足够小(2) 基于C/S模式(3) 机制与策略分开(4) 面向对象微内核的基本功能:(1) 进程(线程)管理(2) 低级存储器(3) 中断和自陷入处理优点:(1)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2)增强系统的可靠性(3)可移植性(4)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5)面向对象技术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1.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24.在基亍微内核结构的OS中,应用了哪些新技术?答:在基于微内核结构的OS 中,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汁技术。

20.什么是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哪些功能?答: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称这种技术为微内核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