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宣传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有哪些?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在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

儿童2、3、4月龄各服1次,4岁再服一次。但部分脊灰输入风险较大或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要视情况对特定年龄组儿童开展脊灰疫

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以维持人群高的免疫力。

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尽快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实现全球消灭脊灰认证;促进卫生系统发展,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系统监测传染病。

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

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项策略:

儿童常规接种服用四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达到高免疫覆盖率;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给特定年龄组儿童服用口服OPV;通过报告和实验室检测15岁以下儿童的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野病毒病例;一旦将野生脊灰病毒传播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区后,开展有目标的“扫荡”式免疫(Mopping-up Immunization)活动。

我国消灭脊灰、维持无脊灰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截至2011年,我国成功维持无脊灰,成果来之不易。近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通过脊灰疫苗常规接种、强化免疫活动,维持高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

常规免疫: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分别实现了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使我国儿童普遍保持高水平接种率,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并实现了无脊灰目标。2001年以来,儿童常规免疫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

强化免疫:我国从1990年开始,部分省开展了局部地区强化免疫活动。1990/1991年有6个省至少开展了一轮强化免疫,1991/1992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省增加到18个,1992/1993年则达到29个省。自1993起,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5日开展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日活动。个别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全国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持续到1995—1996年度,从1996年12月5日起,每年开展大部分地区的强化免疫日活动,一直持续到1999—2000年1月5日。1993—2000年,我国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7次14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累计免疫儿童约8亿人次。我国《2003—2010年维持无脊灰行动计划》要求,各省决定强化免疫活动开展地区,每年开展三分之一地区,原则上保证适龄儿童每3年接受一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2000年10月至2010年,累计接种6.1亿剂次。

(二)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

我国1991年开始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对具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14种(类)疾病进行监测,对发现的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是否为脊灰病毒感染所致。1993年监测系统日趋完善,监测水平、监测质量逐步提高。我国近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一直保持较高质量,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具备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能力,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保障。

(三)积极应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

2006年我国邻国缅甸发现了脊灰野病毒病例,云南省实行AFP病例日报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并开展了AFP病例主动搜索、边境地区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口岸对入境适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等工作,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输入。

2010年,与我国相邻的塔吉克斯坦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爆发,俄罗斯也出现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持无脊灰及防范野毒输入工作的通知》;召开边境三省(云南、新疆和西藏)加强维持无脊灰工作会议,并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展模拟疑似脊灰野毒输入应急演练;开展边境三省(云南、新疆和西藏)维持无脊灰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加强AFP监测、健康儿童肠道脊灰病毒监测、环境脊灰病毒监测、口岸监测、接种率调查和脊灰抗体水平血清学调查。

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脊灰疫苗衍生

病毒相关事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卫生部于2011年4月份下发了《脊

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同时,召开了由周边13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参加的消灭脊灰国际研讨会,

研判疫情形势和应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