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宣传材料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5052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6.png)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 5 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肢体残疾甚至死亡。
幸运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大大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OPV 是一种口服疫苗,通常在宝宝 2 月龄、3 月龄、4 月龄时各口服一剂,4 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
OPV 服用方便,价格低廉,能够产生肠道免疫,有效地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但 OPV 存在极少数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生的风险。
IPV 则是通过肌肉注射接种。
宝宝在2 月龄、3 月龄时各注射一剂,4 月龄和 18 月龄时分别再接种一剂。
IPV 安全性高,不会产生 VAPP和 VDPV,但生产成本较高,且不能产生肠道免疫。
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通常会采用序贯免疫的策略,即先接种IPV,再口服 OPV,以结合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接种 OPV 还是 IPV,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并且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接种后,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在 1-2 天内会自行缓解。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二、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也非常重要。
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彻底清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水果要洗净去皮后再食用,蔬菜要煮熟煮透。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计划免疫宣传日主题标语
![计划免疫宣传日主题标语](https://img.taocdn.com/s3/m/aa6af63059eef8c75fbfb333.png)
计划免疫宣传日主题标语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990年第4届主题: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1991年第5届主题:儿童的权利与机会——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1992年第6届主题:消灭脊髓灰质炎,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1993年第7届主题:社会参与——消灭脊髓灰质炎1994年第8届主题:1995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1995年第9届主题:无脊髓灰质炎世界1996年第10届主题:普及儿童免疫,向孩子们献出一片爱心1997年第11届主题: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1998年第12届主题:免疫——孩子健康与家庭幸福1999年第13届主题: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2000年第14届主题:免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2001年第15届主题: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2年第16届主题:为了孩子健康注射乙肝疫苗2003年第17届主题:乙肝疫苗--献给新生命的爱2004年第18届主题:免疫接种,预防乙肝2005年第19届主题: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2006年第20届主题: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2007年第21届主题: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2008年第22届主题: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2009年第23届主题: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2010年第24届主题: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2011年第25届主题:接种疫苗宝宝健康2012年第26届主题:接种疫苗,家庭有责2013年第27届主题: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2014年第28届主题: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三、宣传标语口号(一)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二)接种疫苗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三)让每一名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四)预防接种,为儿童筑起健康的起跑线(五)预防接种,享受健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97c46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2.png)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免疫系统受损者
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 的人,风险更高。
这些个体的身体可能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及其 后遗症。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在儿童时期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的关 键。
遵循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每位儿童按时接种 。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高风险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高风险 群体。
这些人群在感染病毒后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后 遗症。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既往感染者
曾感染过脊髓灰质炎的患者,无论是轻度还 是重度,均可能出现后遗症。
即使症状在感染后消失,后遗症仍可能在几 年后出现。
这些后遗症可能表现为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和神 经损伤等。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关节疼痛、疲劳和呼吸 困难。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会经 历轻微不适。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影响
这些后遗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 活动能力。
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支持。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提升社会意识
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 会的健康意识。
通过普及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保护。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保护家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还对家庭生活 带来压力。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提升生活 质量。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降低社会成本
脊灰疫苗转换宣传和风险沟通指南
![脊灰疫苗转换宣传和风险沟通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41a7b9581c758f5f71f674b.png)
VAPP
IPV可减少或防止VAPP病例的发生
病
例 数
1992年,3月 龄儿童注射1
剂次IPV,而
后使用OPV
2006年,
全程使用
IPV
匈牙利在1992年引入ຫໍສະໝຸດ 剂次IPV进行IPV/OPV序贯接 种后,无VAPP报告病例。美国1997年使用序贯程序, 迅速防止VAPP发生,2000年全程用IPV
2013-2018年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
IPV纳入免疫规划
从2015年开始逐步将IPV纳入常规免疫
bOPV替换tOPV
封存Ⅱ型脊灰病毒 2016年5月,停用tOPV,启用bOPV 对tOPV进行回收和销毁
宣传沟通目标和工作指标
目标
通过开展宣传沟通工作,确保脊灰疫苗转 换工作顺利实施
成了一定影响
风险3:停用OPV中II型组分的风险
OPV中II型组分停用2个主要风险 通过加强常规免疫和引进IPV减轻这些风险
短期风险
• 停用后1-2年,出现II型cVDPV的 风险,
中长期风险
• 从疫苗生产场地、研究机构、免 疫缺陷人群、实验室或生物袭击 引入脊灰病毒
2020/3/1
IPV introduction
由于国产IPV的推广使用,媒体对IPV和OPV使 用关注,可能导致一些媒体对VAPP报道
引发对以往OPV使用的质疑和儿童家长上访
媒体炒作和VAPP病例的上访 应对:
准备科普文章,与媒体主动沟通,制定应对 预案
完善补偿机制
防控脊椎灰质炎疫情宣传工作措施
![防控脊椎灰质炎疫情宣传工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20250de76a20029bd642d8a.png)
防控脊椎灰质炎疫情宣传工作措施
近期,新疆地区发生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I型野病毒疫情。
为全面做好我校的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校制定工作措施如下:一是提高认识。
这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各地各单位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积极部署安排防控工作,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脊髓灰质炎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狠抓落实。
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贵在抓落实,只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了,我们才算尽到自己的职责,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如下落实:一要做好汇报,与会领导要将本次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近期上级下发的文件向卫生局主要领导和当地政府汇报;二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如何落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三要积极协调,要与教育、人社、旅游、公安和新闻宣传等部门做好协调,形成合力,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四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认真对往返新疆、巴基斯坦等地区学生、采棉工、经商人员及旅游人员逐一排查、登记、汇总、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数字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力争做到不漏一人,同时要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2011年1月1日以来AFP病例就诊的患者,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四,是做好沟通。
各地要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要积极上报本地的防控工作情况,以便相关领导及时掌握防控工作情况。
米沙子中心小学。
2024年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2024年预防接种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8988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9.png)
预防接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它能够降低人们感染疾病的风险,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2024年预防接种宣传资料,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能够增加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
一、什么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疫苗,让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是由微生物分离、培养和灭活制成的,通过注射到人体,能够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为什么要接种疫苗?1.预防疾病: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诸多传染病,如:白喉、白喉杆菌性疫苗、白破疫苗、甲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2.保护个人健康:接种疫苗可以使个体产生对疾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3.保护社区健康:预防接种能够控制疾病的传播,降低社区疫情的发生率,维护社区的健康与安全。
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接种时间和次数: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推荐,我们应当在婴儿出生后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并按照接种时间表进行不同疫苗的接种。
同时,在接种时间表上规定的疫苗,应保证接种完整,以达到免疫效果。
2.注意接种副反应: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疼痛等,这些反应大多数是正常的免疫反应,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就医。
3.禁忌证:接种疫苗也有一些禁忌证,如:对疫苗成分过敏的人、当患有一些疾病时,可能会对接种产生不良反应。
在接种前,请告诉医生你的身体情况。
四、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它对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疾病控制:接种疫苗是阻断疾病传播链条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人口的免疫率,可以遏制疾病的传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2.个人健康: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保护个人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3.社区健康:预防接种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益,还能够保护社区的整体健康。
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免疫率,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维护社区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预防接种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fd581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f.png)
预防接种宣传资料一、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预防接种门诊对辖区内的0—6周岁儿童实施预防接种,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11种一类疫苗。
其中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分别预防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并如实向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家长请妥善保管好预防预防接种证。
孩子在入托、入学、出国时也要出示预防接种证。
四、如何看待接种反应?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个别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及时就医。
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
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篇二: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四)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预防接种知识宣传]1、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
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儿童婴幼儿疫苗接种知识PPT
![儿童婴幼儿疫苗接种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0f67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0.png)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演讲人:xxx
20XX年1月1日
目录
CONTENT
01 宝宝容易感染的常见疾病 02 疫苗详细介绍 03 如何给宝宝选择疫苗 04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宝宝容易感染 的常见疾病
Common diseases that babies are susceptible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预防 接种知识讲座
疫苗
疫苗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制品,它能 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从而对特定的某种疾病产生免疫力, 也就是俗称的“预防针”。
原材料
细菌、病毒(减毒、灭活)或细菌病毒的成分。
02
疫苗详细介绍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疫苗 分类
(按照家长是否自行付费)
第一类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必须接种
第二类疫苗
打预防针准备
给宝宝提前一天洗澡,让宝宝吃好睡好,并换上干净宽松 的衣服。
等宝宝大些懂事些时,要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要鼓励他 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不要骗他,也不要恐吓他。及时给予 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带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
清楚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在每次接种登记时,如有 任何不适应向医生说明和咨询。
反应,可及时请医生诊治。
接种后注意事项
打完预防针的反应
一般反应
受种部位红肿和疼痛;局部淋 巴结肿大、 局部硬结等
全身反应
发烧、胃口不好、呕吐、倦怠、 睡觉不踏实、烦躁、易惹哭、
起皮疹,但较轻
如何应对这些反应?
如何应对反应
轻微发热、胃口不好是常见现象,只要注意休息、多喝开 水、避免着凉等,1-2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若超过 38.5℃,可以给孩子服用不含阿司匹林成份的退热药一次, 即可退热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传染病防治常识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传染病防治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50dec010661ed9ac51f370.png)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一、罕见的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需隔离医治;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10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3、传达途径:(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98e5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d.png)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简介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一剂脊髓灰质炎疫苗,通常在出生后6到14周内接种。
接种后,婴儿需要在特定时间间隔内接种多剂疫苗以完成免疫程序。
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后。
确保彻底清洁手部,并用干净的纸巾或风干手。
•慎用生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尤其是在流行地区。
•注意食品卫生:确保食品煮熟煮透,避免摄入未经处理的生食物或不洁食品。
•不分享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
•妥善处理婴儿排泄物:正确清洁婴儿的屁股和生殖器,并及时处理婴儿的尿布。
加强社区防控脊髓灰质炎在社区传播时可能会造成病例暴发。
因此,加强社区防控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社区防控措施的建议:•加强疫苗接种率:通过推广并提供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服务,提高社区的疫苗接种率。
•宣传教育:开展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增强社区居民的预防意识。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提供卫生设施:加强社区的卫生设施建设,确保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旅行疫苗接种如果计划前往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地区旅行,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根据疾病流行的情况和个人的旅行计划,咨询医生并接种相应的疫苗。
总结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全年部分卫生宣传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
![全年部分卫生宣传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68e9d24dd36a32d73758133.png)
全年部分卫生宣传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一、全国强化免疫日?日期:1月5日。
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扫荡式接种等四大策略,特别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的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强化免疫日。
是常规免疫的补充。
儿麻防治核心信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类是其惟一天然宿主,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儿童一旦患病将造成弛缓性肌肉麻痹,导致身体残疾或死亡。
预防的最佳方法是婴儿出生后满2个月就开始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每月1次,连服3次,4岁时加强1次。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每年12月5日、6日和1月5日、6日对全国所有4岁以下儿童服用1剂小儿糖丸。
消灭脊髓灰质炎公益口号?消灭脊髓灰质炎,保护儿童健康。
把每一粒脊髓灰质炎糖丸送到每一个儿童口中。
动员社会参与,消灭脊髓灰质炎。
强化儿童免疫,让社会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卫生科普顺口溜公共卫生重预防,防患未然是良方;消灭小儿麻痹症,强化接种固屏障。
二、国际麻风节?时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1954年,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倡议以每年1月最后一个周日作为国际麻风节,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麻风是可以治愈的,过去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不应继续下去,呼吁人们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这一倡议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响应和认可,成为了全球性的节日。
防治麻风病核心信息?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疾。
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措施,积极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周围人群免疫力。
麻风防治公益口号?让每个村庄的每个病人都得到关怀与治疗。
实施社会关怀是麻风康复者的希望。
消灭麻风病,新世纪使命。
麻风防治与康复是全社会的责任。
卫生科普顺口溜人人献出关爱情,共同抵御麻风病;麻风可防可治愈,偏见恐惧要纠正。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84cc13c5da50e2524d7fe5.png)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宣传活动简报
![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宣传活动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5160e6e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5.png)
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宣传活动简报脊髓灰质炎(Polio)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会导致脊髓灰质炎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
尽管脊髓灰质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已大大下降,但仍然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疫情。
为了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加强免疫活动,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组织了一场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宣传活动。
时间:2022年10月15日地点:某市某广场活动内容:1. 预防知识宣传展板在广场内设置了一系列展板,上面展示了脊髓灰质炎的基本情况、症状、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
简明扼要的文字和配图,帮助公众全面了解并预防脊髓灰质炎。
2. 免费疫苗接种咨询台设立专门的咨询台,向公众提供关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的信息,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和顾虑。
携带相关宣传材料,如宣传单页、海报等,方便公众查阅。
3. 引导现场接种与当地卫生部门合作,最好在现场设置免疫接种点,为符合条件的公众提供脊髓灰质炎免费疫苗接种服务。
同时,也提供其他免疫服务的信息和指导。
4. 儿童活动区为了吸引家庭和孩子们的参与,设置了一个儿童活动区。
在这个区域内,设置了各类游戏、互动项目,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脊髓灰质炎的预防知识。
5. 宣传道具发放准备一批用于宣传的小礼品,如宣传牌、挂饰等,作为公众参与活动的回忆品,同时也起到宣传效果。
6. 专家解答问答环节邀请相关医生或研究人员参与活动,在现场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
提前将公众可以提交问题的方式推广给大众,以增加互动和效果。
7. 媒体宣传事先联系当地媒体,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邀请他们来现场报道和宣传活动。
并发送新闻稿件、宣传素材,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活动中。
8. 社交媒体推广在活动前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送有关脊髓灰质炎的预防知识、免疫接种信息和活动进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分享。
预期效果:1. 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免疫接种的意识。
免疫规划宣传资料
![免疫规划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b980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a.png)
免疫规划宣传资料一、引言免疫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本宣传资料旨在向公众介绍免疫规划的重要性、目标、程序和相关疫苗信息,以提高公众对免疫规划的认知和参与度。
二、免疫规划的背景1. 传染病对社会健康的威胁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传染病不仅会导致个体的疾病和死亡,还会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负担。
2. 免疫规划的重要性免疫规划是一种预防性措施,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免疫规划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免疫规划的目标1.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免疫规划的首要目标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阻断疾病的传播链。
2. 保护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免疫规划不仅可以保护个体的健康,还可以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当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保护那些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等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
四、免疫规划的程序1. 疫苗研发和批准免疫规划的第一步是疫苗的研发和批准。
疫苗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后由相关机构批准上市。
2. 疫苗接种计划免疫规划的第二步是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疫苗供应情况和人口特点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确定接种时间和接种对象。
3. 疫苗接种服务免疫规划的第三步是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各级卫生部门会组织疫苗接种点,提供免费或有偿的疫苗接种服务,确保疫苗能够及时到达需要接种的人群。
五、常见免疫规划疫苗1. 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是一种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种预防麻疹的疫苗。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
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
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
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
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
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
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
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有哪些?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
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在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
儿童2、3、4月龄各服1次,4岁再服一次。
但部分脊灰输入风险较大或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要视情况对特定年龄组儿童开展脊灰疫
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以维持人群高的免疫力。
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尽快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实现全球消灭脊灰认证;促进卫生系统发展,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系统监测传染病。
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
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项策略:
儿童常规接种服用四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达到高免疫覆盖率;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给特定年龄组儿童服用口服OPV;通过报告和实验室检测15岁以下儿童的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野病毒病例;一旦将野生脊灰病毒传播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区后,开展有目标的“扫荡”式免疫(Mopping-up Immunization)活动。
我国消灭脊灰、维持无脊灰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截至2011年,我国成功维持无脊灰,成果来之不易。
近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通过脊灰疫苗常规接种、强化免疫活动,维持高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
常规免疫: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分别实现了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使我国儿童普遍保持高水平接种率,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并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2001年以来,儿童常规免疫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
强化免疫:我国从1990年开始,部分省开展了局部地区强化免疫活动。
1990/1991年有6个省至少开展了一轮强化免疫,1991/1992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省增加到18个,1992/1993年则达到29个省。
自1993起,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5日开展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日活动。
个别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全国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持续到1995—1996年度,从1996年12月5日起,每年开展大部分地区的强化免疫日活动,一直持续到1999—2000年1月5日。
1993—2000年,我国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7次14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累计免疫儿童约8亿人次。
我国《2003—2010年维持无脊灰行动计划》要求,各省决定强化免疫活动开展地区,每年开展三分之一地区,原则上保证适龄儿童每3年接受一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2000年10月至2010年,累计接种6.1亿剂次。
(二)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
我国1991年开始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对具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14种(类)疾病进行监测,对发现的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是否为脊灰病毒感染所致。
1993年监测系统日趋完善,监测水平、监测质量逐步提高。
我国近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一直保持较高质量,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具备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能力,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保障。
(三)积极应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
2006年我国邻国缅甸发现了脊灰野病毒病例,云南省实行AFP病例日报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并开展了AFP病例主动搜索、边境地区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口岸对入境适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等工作,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输入。
2010年,与我国相邻的塔吉克斯坦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爆发,俄罗斯也出现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持无脊灰及防范野毒输入工作的通知》;召开边境三省(云南、新疆和西藏)加强维持无脊灰工作会议,并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展模拟疑似脊灰野毒输入应急演练;开展边境三省(云南、新疆和西藏)维持无脊灰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加强AFP监测、健康儿童肠道脊灰病毒监测、环境脊灰病毒监测、口岸监测、接种率调查和脊灰抗体水平血清学调查。
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脊灰疫苗衍生
病毒相关事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卫生部于2011年4月份下发了《脊
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同时,召开了由周边13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参加的消灭脊灰国际研讨会,
研判疫情形势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