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方法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方法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方法用根轨迹法进行校正的基础,是通过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零点和极点以改变根轨迹的形状,从而使系统根轨迹在S 平面上通过希望的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校正的特征是基于闭环系统具有一对主导闭环极点,当然,零点和附加的极点会影响响应特性。

应用根轨迹进行校正,实质上是通过采用校正装置改变根轨迹的,从而将一对主导闭环极点配置到期望的位置上。

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极点,可以使根轨迹向右方移动,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增大系统调节时间。

等同于积分控制,相当于给系统增加了位于原点的极点,因此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零点,可以使根轨迹向左方移动,从而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减小系统调节时间。

等同于微分控制,相当于给系统前向通道中增加了零点,因此增加了系统的超调量,并且加快了瞬态响应。

根轨迹超前校正计算步骤如下。

(1)作原系统根轨迹图;(2)根据动态性能指标,确定主导极点i s 在S 平面上的正确位置; 如果主导极点位于原系统根轨迹的左边,可确定采用微分校正,使原系统根轨迹左移,过主导极点。

(3)在新的主导极点上,由幅角条件计算所需补偿的相角差φ; 计算公式为:is s=︒±=(s)][G arg -180o ϕ (1)此相角差φ表明原根轨迹不过主导极点。

为了使得根轨迹能够通过该点,必须校正装置,使补偿后的系统满足幅角条件。

(4)根据相角差φ,确定微分校正装置的零极点位置; 微分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sTp sTz KcGc (2)例题: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4.6,闭环主导极点满足阻尼比ζ=0.2,自然振荡角频率ωn=12.0rad/s ,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解: 由6.4)(*)(0*lim 0==→s Gc s G s Kv s 得kc=2计算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matlab 程序如下: 主函数: close; num=2.3;den=conv([1,0],conv([0.2,1],[0.15,1])); G=tf(num,den) %校正前系统开环传函 zata=0.2;wn=12.0; %要求参数 [num,den]=ord2(wn,zata); %追加系统动态特性 s=roots(den); s1=s(1);kc=2; %增益kc Gc=cqjz_root(G,s1,kc)GGc=G*Gc*k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函 Gy_close=feedback(G,1) %校正前系统闭环传函 Gx_close=feedback(GGc,1) %校正后系统闭环传函 figure(1);step(Gx_close,'b',3.5); %校正后单位阶跃响应 hold onstep(Gy_close,'r',3.5); %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 grid;gtext('校正前的'); gtext('校正后的'); figure(2);0 2.3s(1+0.2s)(1+0.15s)G =impulse(Gx_close,'b',3.5); %校正后单位冲激响应 hold onimpulse(Gy_close,'r',3.5); %校正前单位冲激响应 grid;gtext('校正前的'); gtext('校正后的'); figure(3);rlocus(G,GGc); %根轨迹图 grid;gtext('校正前的'); gtext('校正后的');为使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能经过期望闭环主导极点,其闭环特征方程跟必须满足幅值和相角条件,即πθj j e e M Tp s Tz s Kcs G S Gc 111)(0)(0011=++=-,式中,M 0是校正前系统在1s 处的幅值,θ0是对应的相角。

第13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第13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1 0.8 0.6
0.4
0.4
0.2 0
0.2 0
0
5
10 Time (sec)
15
20
25
0
1
2
3
4
5 Time (sec)
6
7
8
9
10
(a) 时系统时域响应曲线
(b) 时系统时域响应曲线
图13.4 例2系统时域响应曲 线

例3: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 k s 0 . 5 ) g( G s ) k( ss ( 1 ) ( s 2 ) ( s 5 )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确定当系统 稳定时,参数的取值范围。
clear; num=[1 0.5]; den=conv([1 3 2],[1 5 0]); G=tf(num,den); K=0:0.05:200; rlocus(G,K) [K,POLES]= rlocfind(G) figure(2) Kg=95; t=0:0.05:10; G0=feedback(tf(Kg*num,den),1); step(G0,t)
Root Locus 8
8 6 4 2 0 -2 -4 -6 -8 -8 x x x
6
4
2
Imaginary Axis
0
-2
-4
-6
-8 -8
-6
-4
-2
0 Real Axis
2
4
6
8
-6
-4
-2
0
2
4
6
8
(a) 直接绘制根轨迹
(b) 返回参数间接绘制根轨迹
图13.2 例1系统根轨迹

例2: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为,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据根轨迹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极点到根轨迹上某一点的向量相角之和。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13.1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13.1.1 根轨迹及根轨迹法概述
以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为基础的图解 法是获得系统根轨迹是很实用的工程方 法。通过根轨迹可以清楚地反映如下的 信息: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zi )
G(s)H (s)
i 1 n
(s p j )
j 1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s)
G(s)
1 G(s)H (s)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1 G(s)H (s) 0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13.1.2 MATLAB根轨迹分析的相关函数
MATLAB中提供了 rlocus()函数, 可以直接用于系统的根轨迹绘制。 还允许用户交互式地选取根轨迹上 的值。其用法见表13.1。更详细的 用法可见帮助文档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临界稳定时的开环增益;闭环特征
根进入复平面时的临界增益;选定
开环增益后,系统闭环特征根在根
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参数变化时,
系统闭环特征根在根平面上的变化 趋势等。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例2: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为,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据根轨迹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第13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第13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续)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右端开环实 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区 实轴上的根轨迹 域必是 180根轨迹 *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右端开环 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则该 区域必是 0根轨迹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续)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n
m
p j zi
a
j 1
i 1
Gk
(s)
s(s
kg 1)( s
5)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13.1.3 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
注:演示例2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据根轨迹判定系 统的稳定性。
Gk
(s)
kg (s 3) s(s 1)(s 2)
13.1.3 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
13.1.1 根轨迹及根轨迹法概述
以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为基础的图解法是获得 系统根轨迹很实用的工程方法。
通过根轨迹可以清楚地反映如下的信息: 临界稳定时的开环增益; 闭环特征根进入复平面时的临界增益; 选定开环增益后,系统闭环特征根在根平面上 的分布情况; 参数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根平面上的变 化趋势等。
nm
根轨迹的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夹角
a
(2k 1) nm
(180根轨迹)
*a
2k nm
(0根轨迹)
其中 k=0,±1,±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续)
分离点的坐标 d 是方程
n
根轨迹的分离点
1
m
1
j1 d p j i1 d zi 的解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坐标 及其对应的 K 值可用

根轨迹与虚轴的 劳斯稳定判据确定 ,也可令闭环 特 征方程中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方法,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了解根轨迹的特性对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满足性能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根轨迹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用根轨迹分析来评估和改进控制系统。

1. 根轨迹分析的基本原理根轨迹分析是利用系统的传递函数来描述系统在复平面上的特征。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频域分析获得。

根轨迹是描述系统传递函数极点随控制参数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根轨迹的特性根轨迹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 根轨迹始于系统的零点,终止于系统的极点。

- 根轨迹通过传递函数的极点数目与零点数目的差值确定的角度。

当角度为奇数时,根轨迹会靠近负实轴;当角度为偶数时,根轨迹会靠近负无穷大。

- 根轨迹与实轴之间的交点表示系统的振荡频率。

3. 根轨迹分析的步骤下面是进行根轨迹分析的基本步骤:1) 将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为标准型。

2)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和分子系数,确定系统的极点和零点。

3) 绘制根轨迹图,根据极点和零点的位置画出根轨迹的轨迹。

4) 分析根轨迹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根轨迹分析的应用根轨迹分析在控制系统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稳定性分析:通过观察根轨迹图,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如果根轨迹位于左半平面,即实部小于零,则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不稳定。

- 性能评估:根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提供有关系统响应速度、振荡频率和阻尼比等性能指标的信息。

例如,当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系统存在振荡。

- 控制器设计:通过根轨迹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控制器增益,以实现所需的系统性能要求。

- 稳定裕度分析:通过改变根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评估系统对参数扰动的敏感性,并提供稳定性裕度的指导。

根轨迹分析作为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工具,为工程师提供了直观、可视化的方式来理解和改进系统的性能。

通过合理运用根轨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稳定、高性能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2019
, cos 1
8
我们知道闭环二阶系统的主要的性能指标是超调量和调整 时间。这些性能指标和闭环极点的关系如下:
% e 1 100% ectg 100% 3 3 ts (为极点实部) n
2



j 1 2n
Sunday, January 13, 2019
B
A
10
这是一个三阶系统,从根轨迹上看出,随着 k g 的增加, 主导极点越显著。所以可以用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近似计 算。 下面计算超调量和阻尼角的关系。由于:
%e
ctg1
60 100%, 当 % 18 % 时解得:
Gk ( s) [例4-1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g s( s 4)(s 6)
若要求闭环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 % 18 % ,试确定 开环放大系数。
[解]:首先画出根 轨迹如右。由图 可以看出:根轨 迹与虚轴的交点 为+j5,-j5,这时的 临界增益 kgp 240 当 k g 240 时, 闭环系统不稳定。
1
2
Sunday, January 13, 2019
22
对于分离点 2.93 ,由幅值条件可知
k1 2.93 5 2.93 10 2.93 0.858
45
对于会合点 17.07 ,有
k2 17.07 5 17.0 10 17.07 29.14
由根轨迹图可知,当 0 k 0.858 时,闭环系统有一对不等 的负实数极点,其瞬态响应呈过阻尼状态。当 0.858 k 29.14 时, 闭环系统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其瞬态响应呈欠阻尼状态。当 29 .14 k 时,闭环系统又有一对不等的负实数极点,瞬态响 应又呈过阻尼状态。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掌握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和分析控制系统根轨迹的方法。

3. 通过根轨迹分析,了解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根轨迹是指当系统的某一参数(如开环增益K)从0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通过分析根轨迹,可以了解系统在参数变化时的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等性能。

三、实验设备1. 计算机2. MATLAB软件3. 控制系统实验箱四、实验内容1. 绘制控制系统根轨迹(1)首先,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中的rlocus函数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观察根轨迹的变化规律,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稳定性。

2. 分析系统性能(1)根据根轨迹,确定系统的稳定裕度,包括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

(2)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瞬态响应,如上升时间、调整时间、超调量等。

(3)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稳态误差,如稳态误差和稳态误差系数。

3. 改变系统参数,观察根轨迹变化(1)改变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

(2)重新绘制根轨迹,观察根轨迹的变化规律。

(3)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绘制控制系统根轨迹(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开环传递函数。

(2)利用MATLAB中的rlocus函数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观察根轨迹的变化规律,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稳定性。

2. 分析系统性能(1)根据根轨迹,确定系统的稳定裕度,包括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

(2)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瞬态响应,如上升时间、调整时间、超调量等。

(3)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稳态误差,如稳态误差和稳态误差系数。

3. 改变系统参数,观察根轨迹变化(1)改变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

(2)重新绘制根轨迹,观察根轨迹的变化规律。

(3)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自控原理 教学PPT课件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自控原理 教学PPT课件

P3×
分别起始于p1, p2, p3,4,
P2
终止于无穷远。
×
-2
Im(s)
× 0 P1
Re(s)
根据规则四、实轴上存在
根轨迹是从-2到0之间。
P4×
例4-2-6
p1=0, p2= -2, p3,4= -1±j2
根据规则五、n-m=4条渐近线
与实轴交点: 渐近线相角分别为:
P3×
Im(s)
P2 ×
j5.66
×
-j5.66
例4-2-5 作
的根轨迹。
该系统 n=3 ,m=1。
有三个开环极点:
一个零点:
根据规则一、二、三: 该根轨迹有三个分支,
分别起始于p = 0(两条)和p = -12处,
有一个分支终止于z = -1,
另两个分支趋于无穷远。
× -12 -6 -4
根据规则四:
实轴上存在根轨迹是从-12到-1之间。
s1是分离点,s2是会合点。 ×
-12 -6
作完业整:的A绘-4-出7,根A轨-4-迹11,如图4-9所示。
看书p130,表4-1常规根轨迹。
●× -4 -2
图4-9
例4-2-6
分析:n=4,m=0。
根据规则一、二、三、有四个极点:
p1=0, p2= -2, p3,4= -1±j2
该根轨迹共有四个分支,
例如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
要判断 和 之间的线段是否存
在根轨迹,取实验点
开环共轭极点和零点提供的相角 相互抵消,G(s0)的相角由实轴上的 开环零极点决定。 。
×
● ● × ××
﹣5
﹣2 ﹣1 0
处在G(s0)左边的开环零极点提供的角度 × 均为零, 相角条件由其右边的零极点决定。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资料PPT课件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资料PPT课件

由:
D' (s)
k gd
N '(s)
|s d
可以求得分离点s=-2.3557 。
近似求法:分离点在[-4,0]之间。
s0
-0.5 -1 -1.5 -2.0 -2.5 -3 -3.5 -4
kgd 0
1.628 3
5.971 8.80 9.375 7.457 3.949
kgd 的最大值为9.375,这时s=-2.5,是近似分离点。 第12页/共43页
s3
-7.6 -6 -4
Im
s1 2.08
-1.2
Re
0
s2 -2.08
(1) 判断闭环极点-1.20±j2.08是不是系统的主导极点: Im
Gk (s1 ) 1 2 3 s1 (s1 4) (s1 6)
s1 2.08
(180 tg 1 2.08 tg 1 2.08 tg 1 2.08 ) 180
对应根轨迹增益的计算:
|
s(s
kg 4)( s
6)
| 1 s1.2 j 2.08
k g 44
第20页/共43页
4.4.3 利用根轨迹估算系统的性能
(2) 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s)
44
(s 1.2 j2.08)(s 1.2 j2.08)(s 7.6)
化简为
(s)
利用根轨迹可以清楚的看出开环根轨迹增益或其他开环系
统参数变化时,闭环系统极点位置及其瞬态性能的改变情况。
以二阶系统为例:开环传递函数为 Gk
闭环传递函数为(s)
s2
n2 2 n s
n2
(s)
n2 s(s 2
)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方法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方法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方法用根轨迹法进行校正的基础,是通过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零点和极点以改变根轨迹的形状,从而使系统根轨迹在S平面上通过希望的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校正的特征是基于闭环系统具有一对主导闭环极点,当然,零点和附加的极点会影响响应特性。

应用根轨迹进行校正,实质上是通过采用校正装置改变根轨迹的,从而将一对主导闭环极点配置到期望的位置上。

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极点,可以使根轨迹向右方移动,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增大系统调节时间。

等同于积分控制,相当于给系统增加了位于原点的极点,因此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零点,可以使根轨迹向左方移动,从而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减小系统调节时间。

等同于微分控制,相当于给系统前向通道中增加了零点,因此增加了系统的超调量,并且加快了瞬态响应。

根轨迹超前校正计算步骤如下。

(1) 作原系统根轨迹图;(2) 根据动态性能指标,确定主导极点s在S平面上的正确位置;如果主导极点位于原系统根轨迹的左边,可确定采用微分校正,使原系统根轨迹左移,过主导极点。

(3) 在新的主导极点上,由幅角条件计算所需补偿的相角差©;计算公式为:180 - arg[G o(s)]|s s i ⑴此相角差©表明原根轨迹不过主导极点。

为了使得根轨迹能够通过该点,必须校正装置,使补偿后的系统满足幅角条件。

(4) 根据相角差©,确定微分校正装置的零极点位置;微分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 Kc STZ 1(2)sTp 1例题: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o2.3s(1+0.2s)(1+0.15s)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w 4.6,闭环主导极点满足阻尼比Z =0.2 ,自然振荡角频率3 n=12.0rad/s,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解:由Kv lim s* G0(s) * Gc(s) 4.6 得kc=2s 0计算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matlab程序如下:主函数:close;num=2.3;den=con v([1,0],co nv([0.2,1],[0.15,1]));G=tf( nu m,de n) %zata=0.2;w n=12.0; % [nu m,de n]=ord2(w n, zata); % s=roots(de n);s1=s(1);kc=2; %Gc=cqjz_root(G,s1,kc)GGc=G*Gc*kc %Gy_close=feedback(G,1) %Gx_close=feedback(GGc,1) % figure(1);step(Gx_close,'b',3.5); % hold onstep(Gy_close,'r',3.5); % grid;gtext('校正前的'); gtext('校正后的'); figure(2);校正前系统开环传函要求参数追加系统动态特性增益kc校正后系统开环传函校正前系统闭环传函校正后系统闭环传函校正后单位阶跃响应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为使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能经过期望闭环主导极点, 其闭环特征方程跟必须满足impulse(Gx_close,'b',3.5); %校正后单位冲激响应hold onimpulse(Gy_close,'r',3.5); %校正前单位冲激响应grid;gtext ('校正前的');gtext ('校正后的');figure(3);rlocus(G,GGc); %根轨迹图grid;gtext ('校正前的');gtext ('校正后的');s Tz 1-幅值和相角条件,即GcS )G 0[s ) Kc 1M o e j 0 1e js 1Tp 1前系统在S 1处的幅值,B o 是对应的相角。

《自动控制》根轨迹校正法 ppt课件

《自动控制》根轨迹校正法  ppt课件

校正后的系统稳态误差小
PPT课件
22
作业6-3: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0 (s)

80 s(s
4)
要求性能指标: 0.707, n 10
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可用手工计算,也可用Matlab辅助计算】
PPT课件
23
6.4.3 滞后校正装置的根轨迹设计
滞后校正引入一对靠近原点的开环负实数偶 极子,使根轨迹形状基本不改变,但大幅提高系 统开环放大倍数,从而改善系统稳态性能
num=[1,2.9]; den=conv([1,2,0],[1,5.4]); sys2=tf(num,den);
rlocus(sys1,sys2); sgrid([0.5],[4]) title('例6.4.1 超前校正') axis([-3,0.5,-5,5]);
Conv用于两个多项式相乘
Tf用于定义传函系统
滞后校正主要用于系统根轨迹已通过期望的 闭环主导极点,但不能满足稳态要求的场合
设计步骤:
1)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根据动态性能要求确 定期望主导极点(A点)
2)用幅值条件求出A点的根轨迹增益Kg及其对应 的开环放大倍数K
PPT课件
24
3)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所需放大倍数D 4)选择滞后校正网络的零点-zc和极点-pc,使
以增大系统的阻尼比 和自然振荡频率n
设计步骤: 1)做出原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性能,确定校正形式 2)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期望闭环主导极点位置s1 3)若原系统根轨迹不通过s1,说明单靠调整放大系数 无法获得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必须引入超前校正。
PPT课件
7
4)计算超前网络需要提供的相角 c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简介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根轨迹,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阻尼比、过渡时间等性能指标,从而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性能要求。

根轨迹的定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是由系统的特征根在复平面上随参数变化所形成的轨迹。

特征根是系统传递函数的零点,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根轨迹对应于特征根的运动轨迹,可以直观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和相应的频率响应。

根轨迹的绘制方法步骤一:计算系统的传递函数首先,需要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通常是通过将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的。

传递函数是 Laplace 域中的函数,它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确定系统的开环极点和零点根轨迹是由系统的特征根构成的,而特征根由系统的开环极点和零点决定。

开环极点指的是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而开环零点指的是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的根。

通过确定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可以得到系统的特征根。

步骤三:绘制根轨迹根轨迹的绘制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或数值模拟方法实现。

手工计算方法需要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自动计算和绘制。

绘制根轨迹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 根轨迹始于系统的零点。

如果系统有多个零点,那么根轨迹将从每个零点开始。

- 根轨迹与实轴交点的个数等于零点的个数减去极点的个数,这一性质被称为根轨迹的零点和极点计数法则。

- 根轨迹在系统的极点位置是不连续的,并且与极点的关联程度取决于极点的幅度和阶数。

根轨迹的稳定性分析通过观察根轨迹图形,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根轨迹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判据法判据法是判断根轨迹稳定性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轨迹的稳定性与根轨迹图形与实轴的关系有关。

如果根轨迹图形位于实轴的左侧,则系统是稳定的;如果根轨迹图形经过实轴,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2. Astrom法Astrom法是一种根据根轨迹图形的形态特征进行稳定性判断的方法。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引言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调节和控制系统的输出,以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根轨迹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如何使用根轨迹分析改进控制系统的性能。

根轨迹分析原理根轨迹分析是一种基于系统传递函数的频域分析方法,它用于研究系统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根轨迹是系统传递函数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形成的轨迹图,通过观察根轨迹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阻尼比、过渡过程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

根轨迹分析基于以下原理: -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传递函数极点的位置,当极点全在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

- 控制系统的阻尼比可以通过观察根轨迹的形状来判断,当根轨迹越接近实轴,阻尼比越小,系统的过渡过程越激烈。

-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可以通过观察根轨迹的最后一段来判断,当根轨迹趋于无穷远时,稳态误差为零。

根轨迹分析步骤根轨迹分析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 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是一个比例控制器和一个被控对象的组合。

2. 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为多项式的形式。

3.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的阶数,求解其特征方程的根。

这些根即为根轨迹的起始点。

4. 在复平面上绘制出根轨迹的起始点以及随参数变化而形成的轨迹。

5. 根据根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阻尼比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

根轨迹分析的应用根轨迹分析在控制系统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稳定性评估:通过观察根轨迹的位置,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如果根轨迹全在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2. 控制器设计:根轨迹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参数,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

3. 系统性能优化:通过分析根轨迹的形状,可以判断系统的过渡过程、阻尼比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从而优化系统的性能。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法课件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法课件

根轨迹的概念与分类
根轨迹定义
根轨迹是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图示方法,用来表示系统的极点 与零点随系统参数变化的关系。根轨迹可以用来分析系统的 稳定性、响应速度和阻尼特性等。
根轨迹分类
根据根轨迹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将其分为常规根轨迹和广义 根轨迹。常规根轨迹通常用于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性 ,而广义根轨迹则可以用来分析更复杂的非线性、时变和离 散系统。
优化目标
通过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使得 系统的根轨迹具有更好的分布, 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优化方法
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 算法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
应用
用于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提高控 制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05
CHAPTER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法的软 件实现
使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定义
如果一个系统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够自我调节并恢复到原始状态,那么这个系统 被认为是稳定的。在控制系统中,稳定性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稳定性判别方法
判断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奈奎斯特 判据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导设计者进行系统参数的 调整。
MATLAB软件介绍
MATLAB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MATLAB在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中的应用
使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 Toolbox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通过调用相 关函数,可以方便地绘制根轨迹图并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
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
使用Simulink的Control Design Toolbox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通过搭建系统模型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可以方便地进行根轨迹分析和系统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而根轨迹分析是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根轨迹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分析方法。

一、根轨迹分析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是描述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在复平面上运动的轨迹。

通过绘制根轨迹图,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频率特性等重要信息。

二、根轨迹的性质1. 根轨迹图是在复平面上绘制的闭合曲线,其中包含了系统的所有极点。

2. 根轨迹出发点(即开环传递函数极点)的数量等于根轨迹终止点(即闭环传递函数极点)的数量。

3. 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即系统的实部极点只存在于实轴的左半平面或右半平面上。

4. 根轨迹通过传递函数零点的个数和位置来确定。

三、根轨迹的画法1. 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根据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求得系统的特征方程。

3. 计算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的位置。

4. 绘制根轨迹图,显示系统极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

四、根轨迹的稳定性分析1. 若根轨迹通过左半平面(实部为负)的点的个数为奇数,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2. 若根轨迹通过左半平面的点的个数为偶数,则系统是稳定的。

五、根轨迹的频率特性分析1. 根轨迹的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系统的阻尼比、振荡频率和衰减时间等性能指标。

2. 根轨迹与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六、根轨迹的应用1. 根据根轨迹可以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使系统具有所需的动态性能。

2. 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便于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

七、根轨迹分析的注意事项1. 在绘制根轨迹图时,应注意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位置,以及参数的范围。

2. 在分析根轨迹时,应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频率特性等综合因素。

以上就是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的知识点总结。

根轨迹分析作为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设计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各种物理过程的自动控制。

而根轨迹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根轨迹分析方法,对一个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目的:1. 学习根轨迹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通过实验分析,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3. 掌握如何根据根轨迹分析结果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搭建好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b. 确定实验所需的输入信号和采样频率。

2. 数据采集:a. 将输入信号输入到系统中,并采集输出信号;b.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输出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数据处理和分析:a. 使用MATLAB等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并进行根轨迹分析;b. 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根轨迹分析,我们得到了系统的根轨迹图。

根轨迹图是描述系统极点随控制参数变化而轨迹的图形,可以直观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根据根轨迹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系统的稳定性:根轨迹图上的点都位于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若存在点位于右半平面,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2. 系统的阻尼比:根轨迹图上的曲线越靠近实轴,则系统的阻尼比越小;曲线越远离实轴,则系统的阻尼比越大。

3. 系统的自然频率:根轨迹图上的曲线越接近原点,则系统的自然频率越小;曲线越远离原点,则系统的自然频率越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控制系统的一些优化建议:1. 若系统不稳定,在根轨迹图上找到导致不稳定的点,并调整控制参数,使其移动到左半平面,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 若系统的阻尼比过小,可能导致系统的动态响应过度振荡,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参数来增加阻尼比,从而减小振荡幅度。

3. 若系统的自然频率过大,可能导致系统响应过快,可能引起过冲或不稳定,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参数来减小自然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响应特性。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可得
s2 20s 50 0
解得
s1,2 10 5 2
因此,分离点为-2.93,会合点为-17.07。
分离角和会合角分别 为 , 90 根轨迹为圆,如下图所示。
(2)当 2 时,阻尼角
2Hale Waihona Puke 45,表示 45角的直线为OB,其方程为

代入特征方程整理后得
(5 k) 10k j(2 2 5 k ) 0
解:(1)起点:有三个开环极点,所以起点为
p1 0, p2 2 j2 3, p3 2 j2 3
(2)终点:因没有有限零点,所以三条根轨迹都将趋于无穷远。
(3)实轴上的根轨迹:根轨迹存在的区间为(-∞,0]。
(4
(5
①渐近线的倾角:根据渐近线计算公式得
φα
180 (1 2μ) 2
60 ,60 ,180
例: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 (s)
K
s(s 4)(s 6)
若要求闭环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
σ%≤18%,试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解:绘出 K由零变化到∞时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当K=17时,根轨迹在实轴
上有分离点。当K≥240时,闭环极点是不稳定的。根据σ%≤18 %的要求,求得阻尼 角应为β≤60°,在根轨迹图上作β=60 °的射线,并以此直线和根轨迹的交点A , B作为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闭环系统主导极点,即闭环系统主导极点为
闭环系统的极点为
s 2 1
1, 2
n
n
图中阻尼角β与阻尼比ζ的关 系为
cos1
根据根轨迹我们可以确定系统工作在根轨迹上任一点时所对应的ζ,ωn 值,再根据暂态指标的计算公式
% 12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轨迹方程(续)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1 G( s ) H ( s ) 0

G( s) H ( s) K * ( s zi )
i 1 m
(s p )
j 1 j
n
1
(式8)
根轨迹方程(续)

在s平面上凡是满足上式的点,都是根轨 迹上的点。式8称为根轨迹方程。
式8可以用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来表示。
13.1.2 MATLAB根轨迹分析的 相关函数

MATLAB中提供了 rlocus()函数,可以直 接用于系统的根轨迹绘制。还允许用户 交互式地选取根轨迹上的值。
注:查阅并导读帮助文档

13.1.2 MATLAB根轨迹分析的 相关函数
rlocus(G) rlocus(G1,G2,...) rlocus(G,k) [r,k] = rlocus(G) 绘制指定系统的根轨迹 绘制指定系统的根轨迹。多个系统绘于 同一图上 绘制指定系统的根轨迹。K为给定增益 向量 返回根轨迹参数。r为复根位置矩阵。r 有length(k)列,每列对应增益的闭环 根 返回指定增益k的根轨迹参数。r为复根 位置矩阵。r有length(k)列,每列对应 增益的闭环根
r = rlocus(G,k)
13.1.2 MATLAB根轨迹分析的 相关函数
[K,POLES] = rlocfind(G)
[K,POLES]= rlocfind(G,P) sgrid
交互式地选取根轨迹增益。产生一个十字 光标,用此光标在根轨迹上单击一极点, 同时给出该增益所有对应极点值 返回P所对应根轨迹增益K,及K所对应的 全部极点值
13.2.1 根轨迹法超前校正 及基于MATLAB的实例

根轨迹超前校正的主要步骤 据要求的系统性能指标,求出主导极点期望位置。 观察期望主导极点是否位于校正前的系统根轨迹。 如果需要设计校正网络,设计校正网络。 校正网络零点的确定。可直接在期望的闭环极点 位置下方(或在头两个实极点的左侧)增加一个 相位超前网络的实零点。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续)
根轨迹的起点 和终点 根轨迹的分支 数,对称性和 连续性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 环零点 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零点数 m 和 开环极点数 n 中的大者相等,根轨 迹是连续的,并且对称于实轴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续)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右端开环实 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区 域必是 180根轨迹 实轴上的根轨迹 *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右端开环 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则该 区域必是 0根轨迹


MATLAB图形化根轨迹法分析与设计工具rltool 是对SISO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的。 既可以分析系统根轨迹,又能对系统进行设计。 方便性在于设计零极点过程中,能够不断观察 系统的响应曲线,看其是否满足控制性能要求, 以此来达到提高系统控制性能的目的。
13.2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相位滞后校正: 系统的期望主导极点若在系统的根轨迹上,但是 在该点的静态特性不满足要求,即对应的系统开 环增益K太小。单纯增大K值将会使系统阻尼比变 小,甚至于使闭环特征根跑到复平面S的右半平面。 为了使闭环主导极点在原位置不动,并满足静态 指标要求,则可以添加上一对偶极子,其极点在 其零点的右侧。从而使系统原根轨迹形状基本不 变,而在期望主导极点处的稳态增益得到加大。
Gk ( s)
Kg s( s 2)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观察当时的值。绘 制时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3.1.3

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
注:演示例5 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绘制系统以k为 参量的根轨迹。
R(s) 1 In 1 k s 1 s Y(s) 1 Out1
2
例5求解
求等效根轨迹方程。 可容易地求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注:演示例 1: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k (s) kg s(s 1)(s 5)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13.1.3

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
注:演示例2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据根轨迹判定系 统的稳定性。
Gk ( s)
kg ( s 3) s(s 1)(s 2)
MATLAB 与控制系统仿真
第13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与校正
主要内容

13.1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13.1.1 MATLAB根轨迹分析的相关函数 13.1.2 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 13.2.1 根轨迹法超前校正及基于MATLAB的 实例 13.2.2 根轨迹法滞后校正及基于MATLAB的 实例
根轨迹法滞后校正实例
注:演示例7 设单位反馈系统有一个受控对象为设计滞后补偿 使系统满足以下指标:
1 Gc ( s) s( s 3)( s 6)
阶跃响应调整时间小于5s 超调量小于17% 速度误差系数为10
13.3 MATLAB图形化根轨迹法 分析与设计
13.3.1 MATLAB图形化根轨迹法 分析与设计工具r结构 图来描述。
R(s) G(s) C(s)
H(s)
根轨迹方程(续)

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K G ( s) H ( s)
*
(s z )
i 1 i j
m
(s p )
j 1
n
根轨迹方程(续)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 s) ( s) 1 G(s) H (s)
Gk ( s ) k s ( s 2k ) ,
k 0。 s ( s 2k )
闭环特征方程为1
例5求解
变换为等效根轨迹方程为:
k (2 s 1) 1 2 s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k ( s 0.5) Gk ' ( s ) 2 ,k s

2* k
绘制系统等效根轨迹。 仍然可以利用MATLAB绘制其根轨迹。
13.2.1 根轨迹法超前校正 及基于MATLAB的实例

注:演示例10 对系统进行补偿,使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 量不超过40%,调整时间不超过4s(对于2%误 差范围)。
k Gc ( s ) 2 s
13.2.2 根轨迹法滞后校正 及基于MATLAB的实例

滞后校正采用增加开环偶极子来增大系统增益。
13.2.1 根轨迹法超前校正 及基于MATLAB的实例



校正网络零点的确定。可直接在期望的闭环极 点位置下方(或在头两个实极点的左侧)增加 一个相位超前网络的实零点。 校正网络极点的确定。确定校正网络极点的位 置,使期望的主导极点位于校正后的根轨迹上。 利用校正网络极点的相角,使得系统在期望主 导极点上满足根轨迹的相角条件。 估计在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处的总的系统开环 增益。计算稳态误差系数。如果稳态误差系数 不满足要求,重复不述步骤。
13.2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13.2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如果性能指标以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 间、调整时间、超调量、阻尼系统、稳 态误差等时域特征量给出时,一般采用 根轨迹法校正。 根轨迹法校正的基本思路为借助根轨迹 曲线进行校正。
13.2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相位超前校正: 如果系统的期望主导极点往往不在系统的根轨迹上。 由根轨迹的理论,添加上开环零点或极点可以使根轨 迹曲线形状改变。若期望主导极点在原根轨迹的左侧, 则只要加上一对零、极点,使零点位置位于极点右侧。 如果适当选择零、极点的位置,就能够使系统根轨迹 通过期望主导极点s1,并且使主导极点在s1点位置时 的稳态增益满足要求。
m 1 1 d p d z j 1 i 1 j i n
的解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坐标 及其对应的 K 值可用 根轨迹与虚轴的 劳斯稳定判据确定 ,也可令闭环 特 征方程中 交点 s j ,然后分别令其实部和虚部为零求得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续)
j 1 根 轨 迹 的起 始 i 1 m n 角和终止角 * i j 2k
13.2.1 根轨迹法超前校正 及基于MATLAB的实例
利用根轨迹设计相位超前网络时,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表示 为:
Gc ( s )
sz s p ,其中
z p。
设计超前网络时, 首先应根据系统期望的性能指标确定系统闭环 主导极点的理想位置,然后通过选择校正网络的零、极点来改变 根轨迹的形状,使得理想的闭环主导极点位于校正后的根轨迹 上。

i
m
n
j
(2k 1)
( k 0,1,2, ) ( k 0,1,2, ) (n m 2 )
i 1
j 1
根之和
p
i 1 i i 1
n
n
i
13.1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13.1.1 根轨迹及根轨迹法概述


以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为基础的图解法是获得 系统根轨迹很实用的工程方法。 通过根轨迹可以清楚地反映如下的信息: 临界稳定时的开环增益; 闭环特征根进入复平面时的临界增益; 选定开环增益后,系统闭环特征根在根平面上 的分布情况; 参数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根平面上的变 化趋势等。
(2k 1)
k 0, 1, 2,
式中,

i
j
分别代表所有开环零点、极点到根轨迹上 某一点的向量相角之和。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根轨迹绘制法则可用来求取根轨迹的起点和终 点,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实轴 上的根轨迹,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根轨 迹的渐近线,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根轨 迹与虚轴的交点等信息,见下表。 表中以“*”标明的法则是绘制0根轨迹的法 则(与绘制常规根轨迹的法则不同),其余法 则不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